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试题中心
》
月考试卷
阅读:386 2019-03-12
标签:
苏教版
高三
总复习
月考试卷
重磅:
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386]
江苏省扬州市扬州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1月月考语文试卷(解析版)
2019届江苏省扬州市扬州中学高三上学期1月月考
语 文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I卷(选择题)
评卷人 得分
一、选择题
1.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与众多欧西事物的“迁地弗良”不同,文学史这一著述形式进入中国以后,很快便__ ,而今已经变得枝繁叶茂。欧洲十九世纪兴盛一时的文学史,在十九世纪末遭遇了来自审美主义的 ;二十世纪中叶,在美国学院占据主流的“新批评”更是公然拒绝文学史;尽管后来随着文学社会学、接受美学、新历史主义等研究路径的展开,文学史一度有复兴之势,但对这一学科进行理论反思的声音,一直 。
A.落地生根 置疑 不绝如缕
B.入乡随俗 质疑 若隐若现
C.落地生根 质疑 不绝如缕
D.入乡随俗 置疑 若隐若现
2.将下列编号的语句依次填入语段空白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 )
对观众来说,看综艺、追偶像的目的除了放松、娱乐之外,汲取正能量也是一大需求。从《国家宝藏》等文化类综艺屡受热捧,到《最强大脑》等节目选手被视为榜样,都证明了这一点。不仅上述棚内综艺, , , , , , 。在新一季的许多档真人秀中,我们都可以欣喜地看到明星地位正在弱化,文化与正能量输出的意识逐渐增强。
①在这个过程中正能量的传递变得更加重要
②户外真人秀在这方面也应大有作为
③与观众获得共鸣
④户外节目能够突破舞台和场景录制的限制
⑤利用生活中无穷无尽的时代素材
⑥让观众在欢笑之余进行更多的自我观照
A.⑤①②⑥③④
B.②④⑤③⑥①
C.③②④①⑥⑤
D.④②①⑥⑤③
3.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
A.正值赵兄乔迁新居之际,小弟我无以为贺,唯有献上拙作一幅,聊供补壁。
B.晚生垂念师恩,本该当面贺寿,无奈路途迢递,唯以贺卡一张,遥祝老师寿比南山!
C.老朽年近半百才得此千金,难免骄纵了些。今后定当严加管教,再不唐突。
D.听说朋友来访,王强说:“太好了,明天我一定在府上备下薄酒,恭候各位光临。”
4.下列各句中,所引诗词不符合语境的一项是( )
A.“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王朝的更迭在这里曾如走马灯般上演,只有这秦淮河水依然脉脉流淌,诉说着历史的沧桑。
B.“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时光短暂,倏忽而逝。我们只有把握人生中美好的春光,努力拼搏,才能收获沉甸甸的硕果。
C.“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你到首都求学,一定要静心地多学些本领,切莫贪图安逸,虚度年华,迷失方向。
D.“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何必总想那些烦恼的事!不如趁此佳节,抛开纷扰,尽情享受节日带给我们的欢乐。
第II卷(非选择题)
评卷人 得分
二、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浏览完整试题
上张仆射书
韩愈
九月一日,愈再拜。受牒之明日,在使院中,有小吏持院中故事节目十余事来示愈。其中不可者,有“自九月至明年二月之终,皆晨入夜归,非有疾病事故,辄不许出”。当时以初受命不敢言。古人有言曰:“人各有能有不能。”若此者,非愈之所能也。抑而行之,必发狂疾,上无以承事于公,忘其将所以报德者;下无以自立,丧失其所以为心。夫如是,则安得而不言?
凡执事之择于愈者,非为其能晨入夜归也,必将有以取之。苟有以取之,虽不晨入而夜归,其所取者犹在也。下之事上,不一其事;上之使下,不一其事。量力而任之,度才而处之,其所不能,不强使为。是故为下者不获罪于上,为上者不得怨于下矣。孟子有云:今之诸侯无大相过者,以其皆“好臣其所教,而不好臣其所受教”。今之时,与孟子之时又加远矣,皆好其闻命而奔走者,不好其直己而行道者。闻命而奔走者,好利者也;直己而行道者,好义者也。未有好利而爱其君者,未有好义而忘其君者。今之王公大人,惟执事可以闻此言,惟愈于执事也可以此言进。
愈蒙幸于执事,其所从旧矣。若宽假之使不失其性,加待之使足以为名,寅而入,尽辰而退;申而入,终酉而退,率以为常,亦不废事。天下之人,闻执事之于愈如是也,必皆曰:执事之好士也如此!执事之待士以礼如此!执事之使人不枉其性而能有容如此!执事之欲成人之名如此!执事之厚于故旧知此!又将曰:韩愈之识其所依归也如此!韩愈之不谄屈于富贵之人如此!韩愈之贤能使其主待之以礼如此!而死于执事之门无悔也。若使随行而入,逐队而趋,言不敢尽其诚,道有所屈于己;天下之人,闻执事之于愈如此,皆曰:执事之用韩愈,哀其穷,收之而已耳;韩愈之事执事,不以道,利之而已耳。苟如是,虽日受千金之赐,一岁九迁其官,感恩则有之矣,将以称于天下曰:知己知己!则未也。
伏惟哀其所不足,矜其愚,不录其罪;察其辞,而垂仁采纳焉。愈恐惧再拜。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持院中故事节目十余事 节目:条目
B.若宽假之使不失其性 宽假:宽容
C.执事之厚于故旧如此 厚:丰厚
D.哀其穷,收之而已耳 哀:同情
6.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牒:本指古人用以书写的竹片木片等,文中指“文牒”,即官府往来文书的通称。
B.执事:有“主持工作”“执掌事务的人”“供役使者”等多个义项,文中是对张仆射的敬称。
C.寅:地支名,文中用以计时,“寅时”,介于“卯时”与“辰时”之间。
D.伏惟:表示伏身在地上想,是下对上陈述时的敬辞,多用于奏疏或信函。
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好臣其所教,而不好臣其所受教。
(2)皆好其闻命而奔走者,不好其直己而行道者。
(3)矜其愚,不录其罪;察其辞,而垂仁采纳焉。
8.结合全文,概括韩愈认为作为上级应当如何对待下属。
阅读材料,完成各题。
世俗儿童就学,即授《千家诗》,取其易于成诵,故留传不废,但其诗随手掇拾工拙莫辨且止五七律绝二体而唐宋人又杂出其间殊乖体制因专就唐诗中脍炙人口之作择其尤要者,每体得数十首,共三百余首,录成一篇,为家塾课本,俾童而习之,白首亦莫能废,较《千家诗》不远胜耶?谚云:____________,不会吟诗也会吟。请以是篇验之。
(《唐诗三百首》蘅塘退士原序)
9.用斜线(/)给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限6处)
但其诗随手掇拾工拙莫辨且止五七律绝二体而唐宋人又杂出其间殊乖体制因专就唐诗中脍炙人口之作择其尤要者
10.请填写出序文中空缺处的句子。
11.古代童蒙读物有“三百千千”之说,除语段中提到的《千家诗》之外,其余三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评卷人 得分
三、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各题。
旅中送迁客
吴融
天南不可去,君去吊灵均。
落日青山路,秋风白发人。
言危无继者,道在有明神。
满目尽胡越,平生何处陈。
12.请简要赏析颔联的表达效果。
13.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情感?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
评卷人 得分
四、句子默写
14.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蚓无爪牙之利,____,上食埃土,下饮黄泉。(荀子《劝学》)
(2)酾酒临江,____,固一世之雄也。(苏轼《赤壁赋》)
(3)____,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李白《蜀道难》)
(4)____,凝绝不通声暂歇。(白居易《琵琶行》)
(5)荡胸生曾云,____。(杜甫《望岳》)
(6)____,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欧阳修《醉翁亭记》)
(7)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____。(《论语》)
(8)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____,未为迟也。(《战国策》)
评卷人 得分
五、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各题。
父亲的家园
杨尚清
①童年的父亲,家园是一个叫作壕沟的山村,跟所有黄土高原的山村一样,沟壑纵横,如同老农额上深深的皱纹。半大小子,光着脚丫子,爬山上山顶,与牛羊为伴。夏夜,与满天繁星共眠,冬夜,与兄弟姊妹挤在土炕上。砍柴、担水、抓粪、锄草……只有饥饿与寒冷,没有别的值得言说。老茧磨得多了,针刺着也不觉疼痛。
②为了填饱肚子,少年的父亲离开了他的第一个家园,行乞讨要,四方为家。没有文化,只有力气,背石头、打窑洞……辗转多地,后来落脚在一个叫作安条的林场,方圆百里,森林密布。做一名伐木工,有盼头,能吃上大白馒头。日复一日,与林木为伴,父亲成长为一个勇武有力的小伙子,娶了邻村的漂亮姑娘莲,在林场安了家。莲,便是我的母亲。这时候的父亲,家园,是有了母亲的小日子。他总是有着使不完的劲儿。一棵棵大树,在父亲的大锯下,魔力般地轻松倒下,他成了最能干的伐木工。每次进城,父亲总穿着一身干净而结实的的确良中山装,每次回来,父亲总给我和姐姐带回一堆让别家的孩子垂涎不已的零食。后来,父亲带回了电视机,再后来,父亲驾回了四轮拖拉机。那个年代,乡下的医疗条件极差,不知道多少个风雪雷雨的日子,父亲驾着拖拉机,母亲抱着多病的我,四处求医。
③那一年,林场来了省城林业大学的实习生,在父亲的心中种下了一粒种子,让他在后来的日子里,无论多么艰难,都无比坚定。那一年,姐姐刚好七岁,上学了,跟着比她都大的孩子们,去了十里地外的小学,那所小学的条件也很差。第二年,父亲决然地带着全家进了城,离开了他工作生活十多年的林场。
展开余下试题
④从那以后,父亲的家园,是一个梦。没有户口,我和姐姐却都上了城里最好的小学。最初的家庭教育,是父亲看着我写的作业,脸上泛起的笑容,是一句“清娃写的字像蛤蟆爬过的踪”。就是一脸的笑容和一句打趣的话语,让我的心中早早萌生了“认真学习,勤奋练字”的念想。在文化的世界里,父亲是个门外汉,他依然只有力气,连自己的名字都不曾会写。拉沙、拉土、拉砖,工地的脏活、苦活、累活,他从不言说,如同他的汗水默默渗透进我们的血液一般,从不言说,却化作一股坚韧而持久的力量,凝聚在一起,去实现两代人的梦想。多年后,我和姐姐都考上了大学,毕业后,都成了“公家人”,父亲一直引以为豪。
⑤在不经意间,岁月的轮回改变了很多。父亲瘦弱的身形,疲惫的意志,像一根绷得太紧太久的弹簧,行将断裂。这个时候,父亲的家园是酒精麻醉后的迷乡。是啊,他从来不懂得让自己停下来,歇一歇。没有圈子,不打麻将,不认得扑克牌,甚至连玩笑也没怎么开过。也或许,是因为没有了目标,太过于执着的人,不知何去何从。劝说、哀求、哭喊,都无济于事,这让我坚信:能拯救自己灵魂的人唯有自己!
⑥而今,父亲的家园,是他童年的那个山村——壕沟。不知道经历了怎样的内心煎熬与思想斗争,有一天,他决定回去。然而,日月轮回,如河流一般,带去了他身躯的健硕、眼光的灵动,他只是养着几十个小羊羔,种着一片菜园,出山的时候不忘挖一些熟悉的草药,忙碌、充实、开心……
⑦闲不下的父亲,离不开的家园,那里,有他的老兄弟们,也有他童年的记忆,欢喜或是悲伤,好过城里冰冷的砖墙和无情的水泥地。
⑧岁月悠悠,如歌如诗!时而高亢动人,时而悲凉凄楚,时而温润绵长。愿你我的人生都能觅得一片属于自己的乐园。
(选自《西部散文选刊》2018年第4期)
15.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第一段中“沟壑纵横,如同老农额上深深的皱纹”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从地理形貌上写出了父亲的故乡的荒凉。
B.文章第二段写父亲在林场的经历,刻画了父亲勤劳能干、积极上进、对子女十分疼爱的普通工人的形象,十分典型鲜活。
C.父亲有一段时间酗酒,这是因为多年的劳累让他身心俱疲,他找不到好的排解方式,只能靠酒精缓解内心的压力。
D.文章第七段承接上文,点明父亲回到童年的那个山村的原因——那里有他的老兄弟们和童年的记忆,充满人情味。
16.结合文章内容,分析第⑤段“能拯救自己灵魂的人唯有自己”这句话的含意。
17.“父亲的家园”都包括哪些?为什么把这些称为“父亲的家园”?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各题。
审美救赎何以可能
潘知常
①对于审美救赎的思考,首先当然应该是审美救赎何谓。同时,还有另外一个重要的领域,就是审美救赎何为。审美救赎何谓,是对于审美救赎的本体属性的回答,审美救赎何为,则是对于审美救赎的审美功能的回答。在这回答的背后,则是对于审美与艺术的生存权、审美与艺术的尊严的回答。当然,这也与我们过去长期以来没有很好地思考这个问题有关。黑格尔说过一句很著名的话:熟知非真知。无疑,这句话用在这里也是非常合适的。显然,对于审美救赎的审美功能的思考,其实就是对审美与艺术的本原、审美与艺术之为审美与艺术的思考。这是一个必须解决的问题,也是我们进入美学殿堂的唯一通道。
②人类失落的生命,过去只能在宗教中才能够被赎回,这就是人们非常熟悉的宗教救赎,然而,在宗教退出历史舞台的主导地位之后,人类失落的生命就只有在审美与艺术中才能够赎回了,当然,这就是审美救赎的登场。可是,为什么只有审美与艺术才能够赎回?审美救赎又何以可能?过去几乎所有的美学家对此大多一笔带过。之所以如此,无疑是因为他们都只关注到了审美与艺术的一般本性,并且只是从审美与艺术的一般特性入手,去对此加以说明,但是却都忽视了审美与艺术的特殊本性,也忽视了从特殊本性去对此加以说明,因此,也就未能促成这一困惑的最终解决。
③换言之,对于审美与艺术,过去我们经常去询问的,是美从何处来?其实,我们还应该去询问的,却是美究竟对我们做了什么?美是如何帮助我们生存下去的?美是如何拯救我们的?过去我们经常去询问的,是人类是怎样创造了美?其实,我们还应该去询问的,却是美如何创造了我们?审美与艺术帮助我们去挖掘出真正的力量,去唤醒我们。
④问题的关键,当然在于审美与艺术的特殊本性——意象呈现。
⑤意象呈现是内在的自由生命借助于外在形象所进行的自我建构。正如吉尔伯特、库恩在《美学史》中断言的:“它体现了人们创造象征和符号的独特而神奇的力量。”区别于“超验表象的思”(宗教)、“纯粹的思”(哲学),黑格尔把它称之为 “感性直观的思”。而且,在外在世界不再引起宗教的神秘联想之后,确实已经隐秘地进入了审美与艺术的情怀寄托。它代表着:当今生命中难以解决的东西,都首先可以在审美与艺术中得以象征性地解决,昔日宗教的神奇作用当今也已经被审美与艺术取而代之了。
⑥不过,需要强调的是,这里的意象呈现并不是我们日常所常见的维系于客体、维系于现实。意象呈现维系于主体、维系于精神生活,是由客体形象与自由生命之间所形成的一种关系,是与精神生活之间的异质同构,是意在将人类的精神生活凸显而出,也将人之为人的无限本质和内在神性凸显而出。因此,应该是一种象征呈现。劳•波林曾经说:象征,就是某种东西的含义大于其本身。中国人也常感叹“形象大于思想”。事实上,就是因为它呈现的是主体内涵,是生命的对象物,而与赋予形象以意义无关,也与充当形象的注脚无关。
⑦由此,不难发现,所谓意象呈现,作为象征,其实就是人类精神生命的进化的强大杠杆。人类正是通过意象呈现而拥有世界。意象呈现是生命的庆典。通过意象呈现,我们从物的世界迁徙到意义的世界,从功利的世界迁徙到虚无的境界。意象呈现即最后的救赎之物。而现在我们最大的失败也正是遗忘了这一点。语言已经被物化了、工具化了。意象呈现也因此而隐遁不见。因此,我们现在所应当去做的,就是让意象呈现超出自身而指向另外的东西,呈现出意象背后的无名的真实的东西、高于生命的东西、高于死亡的东西。借助于它,我们得以亲近自然而毋需跋山涉水,并且可以在精神上回到自然中的人的自然。
⑧由此,意象呈现为什么能够达成审美救赎?应该说,也就一目了然了。由此不难发现:过去以情感来区别审美与艺术,是错误的。艺术的核心不是情感,而是意象呈现,也就是象征。
(有删改)
18.下列对“意象呈现”的理解与文意相符的一项是( )
A.意象呈现与“超验表象的思”“纯粹的思”等概念借助神秘联想相互关联。
B.意象呈现只是一种符合表现,传达客体内涵,是现实的异质同构甚至图解。
C.意象呈现维系于主体,意在凸显人类的精神,实际上应该是一种象征呈现。
D.意象呈现是替代宗教的救赎物,使得人类在精神上回到自然中的人的自然。
19.对第③段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运用连续的追问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引发读者深入思考问题。
B.两组追问形成对比,突出本文探究的主要问题,从而引出下文。
C.本段追问体现了对审美与艺术一般特性与特殊本性差异的关注。
展开余下试题
D.通过连续追问总结上文内容,凸显审美与艺术唤醒我们的作用。
20.第⑧段作者认为,借助了上文内容,“意象呈现为什么能够达成审美救赎?应该说,也就一目了然了”,为什么“一目了然”,请结合全文说说理由。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各题。
材料一: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公布的数据显示,2016 年国内手机市场出货量为5.6亿部,未来几年每年更新量可能达到4亿至5亿部,而此前已经沉积了约10亿部废旧手机,但目前却只有 2%左右的回收率。
手机属于电子产品,在蕴含多种贵金属的同时也意味着,一旦处理不当,这些资源反而会成为环境污染的“帮凶”。即使手机闲置在家,也终将会老化,面临被丢弃的结果。随意丢弃这类电子产品很容易将其中的汞、铅、水银、镉、多溴联苯和多溴二苯醚以及其他放射性物质释放到水、土壤和大气中。
再者,由于我国垃圾分类制度推行刚刚起步,废旧手机被随意丢弃之后,难免混入其他生活垃圾之中,进入填埋场或者是垃圾焚烧厂。无论是手机塑料外壳,还是锂电池,燃烧所释放的有毒气体将直接造成污染,甚至有一部分易致癌。
(摘编自中国环保在线网《废旧手机回收之路遇阻,沉默的千亿市场何时爆发》)
材料二:
有业内人士透露,以5—10年前的废旧手机为例,每吨可以提炼出200—300g黄金,1000—3000g白银,100kg左右铜,以及几克到十几克不等的钯、铂金。而传统的承包矿山做金矿开采,一吨金矿石的含金量大概也就只有 15—20g。相比之下,一吨废旧手机的黄金含量要远高于一吨金矿石的黄金含量。
废旧手机拆解,这是“暴富”的生意。但同时,在“洗金”的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和拆解后废弃的垃圾,对环境造成了污染。
如何培育消费者的回收习惯,也是个难题。一来,消费者缺乏对回收商的信任,担心信息安全隐私问题;另一方面,对回收手机的价格,消费者也会经常和回收商产生分岐。
(摘编自《天津日报》《废旧手机都去哪儿了》)
材料三:
手机厂商回收旧手机,即便定价偏低,用户也是可以接受的,因为它无需消耗用户讨价还价的时间成本以及交易过程中的沟通成本,还避免了交易过程中的欺诈现象,关键是渠道正规、用户对其信任度高。
在当前来看,苹果公司的做法值得其他厂商借鉴。2017年3月,在推出iPhone7半年后,苹果再一次上线以旧换新服务,这一次苹果甚至将旧手机的类别扩展到了Android手机。
(摘编自中国通信网《废旧手机回收会不会是手机厂商未来的一个大生意?》)
材料四:
完善废旧手机回收处理体系,具体来讲,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发力:制定专门的法律法规。应尽快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以保证废旧手机的高效回收与合理利用。依靠先进的技术、工艺和专门的技术人员。只有进行高效的无害化处置,才能避免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因此,拆解、处理废旧手机需要走规范化、产业化的道路,坚决取缔、严格查办非法手工拆解翻新作坊。
谁生产谁收购,构建环保回收产业链。鼓励手机生产商完善回收体系,在运营商的营业网点和手机专营商店设置回收箱,筹建网上旧手机回收站等,增加废旧手机的回收途径。
规范管理回收市场,让用户维权时有法可依。相关部门应加强对废旧手机回收企业的监督管理,在保证企业获取利润的同时,最大限度地提高回收价格,保障用户权益。还要加大对手机信息彻底清除的研究应用,消除用户对信息安全的顾虑。
打造全程可追溯的管理体系。在相关法律法规的框架内,手机生产商可通过一定方式,实现手机生产、销售、使用、回收整个使用周期的全程可追溯,让消费者知晓回收手机的价值、流向和处理方式;同时,明确手机生产商的回收责任,将生产、回收数量作为企业测评的重要指标,鼓励企业把回收业务做大做强。
(摘编自《光明日报》《废旧手机回收须完善体系》)
2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我国废旧手机存量很大,但回收率并不高,对这些废旧手机进行有效回收处理,已成为一个不容忽视和回避的问题。
B.废旧手机蕴含众多的贵金属,如黄金、白银、铜、钯、铂金等。其中有些金属的含量远高于这些金属矿石的含量,这是较有开发价值的项目。
C.苹果公司推出以旧换新服务,这种手机生产商以正规渠道回收废旧手机的做法,使其他手机生产商明确了回收职责。
D.要保证废旧手机的高效回收和合理利用,必须依靠先进技术、工艺和专门的技术人员,必须走规范化和产业化的道路等。
2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废旧手机闲置在家、随意丢弃、非法手工拆解,都会将有毒和放射性物质释放到水、土壤和大气中,还会释放有毒气体,造成污染甚至致癌。
B.消费者没有回收习惯,用户担心个人信息泄露和财产安全,回收体系不完善,正规回收渠道难,这些都导致了废旧手机回收难。
C.废旧手机的回收途径很多,可设实体店回收,也可网上回收:如设置实体的回收箱、回收点、回收站以及在网上搭建旧手机回收服务平台等。
D.回收旧手机必须保证用户的安全,要彻底清除旧手机内的信息确保手机数据不可恢复,消除用户对信息安全、财产安全、隐私等问题的担心。
23.针对我国废旧手机回收问题,材料一、材料三和材料四的侧重点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不同?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阅读材料,完成各题。
“全民焦虑”也称集体焦虑,它是一种广泛地弥漫于社会不同阶层的紧张心理状态。近日,人民论坛问卷调查中心就“当下中国人为何焦虑?”做问卷调查,结论显示“全民焦虑”是当下中国的一种社会病基本成共识;而且焦虑问题多,焦虑度较高,特别是公众对关系切身利益的民生问题的焦虑程度远超对宏大命题的焦虑;更可怕的是这种焦虑情绪还可以相互传染,不容易通过心理的调适而化解。
近年来,社会流动渠道堵塞,处于较低生活水平和社会地位的人几乎无法通过自己的努力向上流动,小康社会的美好理想被冷酷的现实打破,这种心理落差使他们感到失落、挫折和无助,于是就焦虑起来,浮躁起来。再者,在吃饱穿暖之后,人们日益关注自身的健康安全,但是,因为对“看病贵、看病难”等医疗保障不完善的忧虑,对食品、药品不安全的担心,对能否长寿以及长寿了生命、生活质量能否得到保证的疑惑,加上一部分人的关注过度,出现了“关心则乱”的焦虑障碍。与此同时,改革开放,引入了市场机制,旧的游戏规则被打破,而新的游戏规则正在建立之中,激烈的社会变迁使社会规范也变得不确定。在大多数人还茫然不知所措的时候,一部分人富裕起来了。在富裕起来的人中,又有一部分人的收入和财产与非法、违法、犯罪有着难以切割的联系,更有一部分官员通过贪污受贿来敛财。这就造成了整个社会在道德方面的严重焦虑。然而,要对这种普遍的焦虑进行诊断和治疗,不能简单武断,操之过急,只对公众的焦虑进行批评指责是不明智不公道的。中国社会正处在一个急剧转型的时期,彻底治愈“焦虑症”绝非朝夕之功。
(选自《人民论坛》,有删改)
24.从材料看,“全民焦虑”有哪些特点?
25.根据材料,简要分析为什么会产生“全民焦虑”。
26.结合材料,谈谈如何治疗“全民焦虑”。
评卷
上一篇:
江苏省苏州市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卷
下一篇:
青岛二中2019届第一学期第二学段高三模块考试语文试卷(解析版)
标签:
苏教版
高三
总复习
月考试卷
相关:
关于“江苏省扬州”的其他试题
重磅:
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386]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红楼
孔子
庄子
李白
杜甫
苏轼
东坡
鲁迅
高考
讲坛
神话
唐诗
宋词
诗歌
小说
散文
关闭本页
》
返回网站首页
》
退出登录
导航:
课件下载
》
教学文摘
》
杂文参考
》
教学设计
》
音像素材
》
作文素材
》
试题下载
》
备课中心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