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期末试卷

阅读:291  2019-03-14
标签:人教版 高三 总复习 期末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291]
河北省邢台市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末测试语文试卷(解析版)
河北省邢台市2018-2019学年高三(上)期末测试
语文试卷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时代的盘子里一定有珍珠
杨延文
①几十年来,我一直奉行“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古训,坚信生活是艺术的源泉,坚守艺术的价值乃创造。
②生活是美好的。画家要重视从生活中寻找艺术感觉。现在许多画家图省事,以拍照代替写生,但人的眼睛的视域和观看方式,是相机所无法替代的;画家在现场对艺术感受的捕捉,更是后期根据图片等资料进行整理所无法弥补的,须知无论摄影技术多发达,拍照片都无法代替写生。现在人们对“个性”特别看重,都想表现自我、张扬个性,为了这些,有些画家甚至连生活都不要了,这是不对的。画家必须到生活中发现素材,然后才能有所创造。也只有融入生活,具有时代的精神、时代的语言,符合时代要求,艺术作品才能具有感染力,给人以启迪。
③画画的人还要重视理性思考。我个性要强,在艺术上更不屑拾人牙慧。我一向认为,艺术本来是破字当头、立在其中——破除不需要的,立别人干不来的,那中间就有你了。尊师吴冠中先生熟谙西方绘画精神,又深会中国绘画意境,他一生致力于“中西融合”的创造精神深深影响了我。我又从董寿平、李可染、亚明、许麟庐等中国画大家那里受到启发,努力在中国画创作中形成自己的风格,并不断精进,与已有艺术风格保持距离,尝试突破前人的格局。
④书画家还要珍视自己的艺术才能。因为只有具有艺术才能并能够珍视的人,才能成为真正的艺术家。历史证明,一个翰墨家,不磅礴睥睨,没有凌厉百代的雄心,岂能在艺坛立足?就像著名书画家林散之所说,书画家必须“争千秋”!
⑤珍视艺术才能,就是珍视艺术标准和艺术创造力。画家对社会的贡献可谓“嘴一份,手一份”。“嘴一份”是要能说出有足够影响力的话语;“手一份”是手头必须能创作出好的作品。只给后人留下作品还不够,还要留下思想。历史上的艺术经典,其主要特征便是能够给人以启示,展现出那个时代的创造力和前瞻性。所以我认为,所有的传统,在当时都是创新。因此,我也一直在不断突破自我,反对重复别人、重复自己,时时尝试创新。因为任何一种传统的技巧或表现方法,都无法承载今天这么一个生机勃勃的社会对艺术更新、更高的要求。我们只有按照时代精神出新,艺术才能完成应有的使命。
⑥如今,人民对文化精神生活有着越来越高的需求,但相当一部分从业者却在误导群众:一些画家有“山寨王”思想,自己擅长什么就说什么好;一些画家成了“礼品加工厂”,市场需要什么就创作什么;一些展览一味求大;一些作品一味求大;再加上批评家失语,以及艺术品市场炒作等问题,艺术的普及工作,常常非但不能提高群众的审美,反而影响人的艺术判断力,令艺术标准似乎更加模糊……因此,真正的艺术家,需要保持一份艺术的初心,更需要一种定力。时间是判断艺术的最好标尺。
⑦要有所创造,艺术家还需要一些质疑精神。上世纪80年代,我曾对传统山水的“三远法”提出质疑,认为这在绘画的空间再造方面,对现代人而言是一种桎梏。随着地球村越来越小,中国人的视觉审美经验也越来越丰富,画家应该有意识地从已有的经验中跳出来,进一步拓展中国画的发展空间。我崇尚活学活用。借助古人留给我们的思路非常重要,但不能被其束缚,要有所创造,必须从中挣脱出阿里。在这方面,我总结出一句话:延续是必须的,创造是根本的。要善于吸收,更要善于进取,即便是个人艺术面貌已经形成,也要不断探索艺术创造的深化。


浏览完整试题⑧新时代呼唤全新的艺术作品。当下,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大潮中,我们应该呼唤,艺术创作回归艺术的本源,艺术家遵循艺术创作的规律,以发展创新为己任,增强时代使命感,返璞归真。艺术与整个时代大道同行。我相信,这个时代的盘子里一定有珍珠。这个珍珠,是新的作品,也即明天的经典。这是属于我们的时代,需要我们创造更多艺术精品。
(选自2018年10月28日《人民日报》)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作者认为艺术的源泉是生活,呼吁艺术创作回归生活,遵循艺术创作的规律,以发展创新为己任,增强时代使命感。
B. 作者在艺术上不拾人牙慧,认为要有理性思考,对于前人的风格要有破有立,突破前人的格局,形成自己的风格,并不断精进。
C. 作者对著名书画家林散之“争千秋”的理解是,书画家要珍视自己的艺术才能,具有凌厉百代的雄心,这样才能在艺坛立足。
D. 当代人民对文化精神生活有着越来越高的需求,书画家要根据市场需要创作自己擅长的作品,从而提高群众的审美水平。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开篇引用“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古训引出观点:画家必须到生活中发现素材,然后才能有所创造。
B. 作者列举有些画家以拍照代替写生,追求所谓的个性的错误做法,旨在证明生活是美好的,艺术家要热爱生活,热爱艺术。
C. 作者列举艺术从业者误导群众的诸多做法,从反面证明真正的艺术家,需要保持一份艺术的初心,更需要一种定力。
D. 作者认为传统山水的“三远法”在绘画的空间再造方面对现代人是一种桎梏,是为了证明艺术家的创造性要有质疑精神。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作者认为自己在继承老师吴冠中及其他中国画大家的基础上形成了“中西融合”风格。
B. 在艺术上,画家只有说出的话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地反响,才是对社会的最大贡献。
C. 要想创造出艺术经典,就必须让作品具有时代的创造力和前瞻性,带给人足够的启示。
D. 随着中国人的视觉审美经验的丰富,画家只有善于吸收,才能进一步拓展中国画的空间。
【答案】1. D 2. B 3. C
【解析】
【1题详解】
该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准确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看看有没有偷换概念、范围缩小或扩大、混淆关系、轻重范围失当、因果颠倒等问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D项,“书画家要根据市场需要创作自己擅长的作品”曲解文意。语境是说“一些画家成了‘礼品加工厂’,市场需要什么就创作什么”,对这种做法明显是否定的。故选D项。
【2题详解】
该题考查学生对论述类文本的论据论证分析能力。答题前,先通读原文,整体理解把握文本的内容。明确文章的论述话题是什么,观点是什么,文章采取了什么论证思路,从哪些角度和层面进行分析论证的,使用了哪些论据,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B项,“旨在证明生活是美好的,艺术家要热爱生活,热爱艺术”分析有误。是为了证明“画家要重视从生活中寻找艺术感觉”。故选B项。
【3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和辨析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所问,然后再到文中找到选项的内容,进行比对,一看内容是否吻合,二看选项所答与题干所问是否一致,考查的其实是学生的细心和耐心。A项,原文是说“他一生致力于‘中西融合’的创造精神深深影响了我”,而不是形成了自己的“中西融合”风格。B项,“才是对社会的最大贡献”分析错误,画家对社会的贡献可谓“嘴一份,手一份”,两者缺一不可。D“画家只有善于吸收,才能进一步拓展中国画的空间”分析错误,原文“延续是必须的,创造是根本的。要善于吸收,更要善于进取”。故选C项。
【点睛】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这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涉及的对象及要求,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准确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看看有没有曲解文意、张冠李戴、偷换概念、范围缩小或扩大、混淆关系、轻重范围失当、因果颠倒等问题。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小题。
最好的顾客
【法国】亨•特罗亚
厄泰尔普夫妇的花圈铺子恰好设在一个市民公墓的附近。店铺外陈列着三五个花圈,暗紫色的飘带在风中飘荡着,店铺内的各种花圈摆放得错落有致,在昏黄的灯光下静默不语。
一天傍晚,快关店门的时候,厄泰尔普太太正在忙着结账,突然进来一个陌生人。他很瘦,看上去有七十来岁,显得很忧虑,一只手按住胸口,显出痛苦的表情,双目直勾勾的,撅着嘴唇,像个真正要买东西的顾客。
厄泰尔普太太温和地招呼客人:“花圈都在这儿,您要多大价钱的?您同那位仙逝的人之间的关系?”
一听这话,陌生的顾客变了相,他深深吸了一口气,低声说:
“亲戚关系。”
“是男的,还是女的?”
“男的。”
“他是您的什么人?”
顾客拉长了脸,盯着厄泰尔普太太的前额,那眼神好像是喷射而出的一股冷水。
“无可奉告,但每一种要一个。”
“请原谅!”厄泰尔普太太惊得透不过气来,低声说。
“每种一个,别再哆嗦!”那人气愤地重说了一遍,“当然仅限于男性的,这很清楚,在我看来!”
“我明白这是怎么一回事了!您家所有的男人在一次事故中全部遇难了!”
“一点不错!”陌生人辩白道,“但是,快一点,把那个送给伯伯的花圈放好一点,摆在这里!我坐在司机的旁边……”
他毫无争议地付完钱,上了出租汽车,关上车门,没有打招呼,汽车就开走了。
回到店里,她把此事的经过叙述给丈夫维克多听。
“谁会付这么一大笔款子?”维克多说,“你开玩笑!他没让你减一点价钱,而且数量又是很多。毫无疑问,他想在近几天把家中的男性逐个干掉,或者一次灭绝。”
厄泰尔普太太感到这真可怕,应该不惜一切避免这样的大屠杀,需要赶紧采取措施。她选择了报警。


展开余下试题……
……
一年快过去了,那个不可捉摸的顾客并没表现出杀人的行为。
忙碌了一天,厄泰尔普太太坐在店门口,想透口气。还没坐五分钟,突然看见马路对面的人行道上正走着她想要找的那个恶棍。厄泰尔普太太像打了鸡血一般,不假思索地站起来,穿过马路,跟上那人,始终保持着一段距离。他走进了一道走廊,她蹩在墙角,远远监视着。她见他打开了一个房门,房间里赫然摆放着那些花圈。厄泰尔普太太突然出现:
“站着别动!你叫什么名字?”
“莫里斯•巴罗丹。”
“婚姻状况?”
“未婚。”
“年龄?”
“七十……但是,您有什么权力问我这些?”
“不许动!”
“不要这样,太太,我是在自己家里,我有权……”
“你什么权也没有。你得听我的,是我卖给你的这些花圈!”
一听这话,莫里斯•巴罗丹用双手捂起了脸,双膝略微弯曲了下来。厄泰尔普太太看到她正击中了那人的疼处,接着说:
是的,当时我没有弄清你买那么多花圈的用意。但是,我很快就明白过来了。你是一个坏人,倒是想得出谋害亲人的鬼点子。我已经报告了警察……”
他坐在一把椅子上,仍捂着脸,哽咽了起来。在厄泰尔普太太听来,这种哭泣声是十分悦耳的。
“不应该报告警察,”他呜咽着说,“我没有害人的心,我向您发誓……”
“我很想相信你,”她嘲弄似的驳斥道,“但是,请你解释一下,你从我这里买一整套花圈究竟是为了什么!”
他抬起了头,苍老多皱的脸上挂满了泪水,像被雨水打湿的破布。嘴唇在黄牙上哆嗦着,磕磕巴巴地说:
“这是……这是一个秘密……我全给您说了吧……是这样,我老了……有心脏病……医生们都说我还能活几个月,也许只能活几天……简单地说,我总是想着死,想着自己的葬礼。在这个世界上,我没有亲人,没有朋友。什么人也没有。因此……可以想象出我那穿街而过的柩车,没有一个花圈,没有一束鲜花,默默无闻,光秃秃,孤零零。为了避免这沮丧的结局,我给自己造出所有的亲人来。从此之后,我心安理得了,感到生活在亲人们的中间,被人爱着,心里很温暖。好像人们确实怜惜我……”
他微微动着嘴唇,喃喃道:“我在您眼里也许是荒诞可笑的,请原谅……”
“请求原谅的应该是我!”厄泰尔普太太泪流满面。
正如他所预见的那样,几个月之后,他死了。他的葬礼惊动了所有爱看热闹的人。柩车上堆满了花圈,看上去真像巍峨的高山。一条条紫色的飘带显示出一个繁茂而忠实的家族的痛苦。在花圈堆中,有一个由厄泰尔普夫妇献的特大花圈,飘带上写着一行金字:“献给我们最好的顾客。”
(有删改)
4.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小说的开头交代花圈铺子在公墓的附近,环境阴森、色彩暗淡,渲染了肃穆悲伤的氛围,引起下文人物的出场。
B. 小说对人物的心理刻画非常逼真传神。比如“在厄泰尔普太太听来,这种哭泣声是十分悦耳的”体现了她的冷酷无情。
C. 厄泰尔普太太的丈夫维克多作为次要人物在小说里出场很少,却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使得情节一波三折,紧张刺激。
D. 小说的结局在意料之外却又在情理之中。莫里斯•巴罗丹身患重病前文已有伏笔,而看似突兀的结局更能表现主题。
5. 小说中的“花圈”与莫里斯•巴罗丹的形象有密切关系,请简要分析。
6. 请探究小说标题“最好的顾客”的深刻意蕴。
【答案】4. B 5. ①买所有祭奠男性的花圈,行为怪僻;②家里摆放花圈,聊以自慰、心安理得;③因花圈被质询,内心苦楚;④坦白买许多花圈的原因,身世悲惨。
6. ①本以为他会“害人”,是个“恶棍”,结果却是一个患有心脏病的可怜的人,称之为“最好的顾客”饱含着厄泰尔普夫妇的歉意;②孤独的莫里斯•巴罗丹死了,葬礼上没有任何亲人,厄泰尔普夫妇却在特大的花圈上写上“献给我们最好的顾客”,表明厄泰尔普夫妇的善良人性;③小说的开端出现的却是“最坏的顾客”,设置悬念,欲扬先抑,以强烈的心理反差吸引读者,增强小说的故事性和感染力;④风烛残年的老人购买花圈却是为了祭奠孤独的自己,以此为题,呼吁社会给予孤独的人关爱、温暖和同情。
【解析】
【4题详解】
该题属于综合考查文学类文本的基本体裁特征。考查内容涉及作品的人物形象,故事情节,作品主旨,小说的语言,表现手法等各个方面。做此类题须细心和耐心,结合选项具体分析。仔细阅读选项,然后逐一到原文中搜索相关内容。理解后和选项加以比对,看看是否有出入。B项,“体现了她的冷酷无情”分析有误。此处体现她疾恶如仇,因为当时她还认为他是个恶棍。故选B项。
【5题详解】
该题考查学生分析作品形象,解决问题的能力。本题要求分析“花圈”与莫里斯•巴罗丹的形象之间的关系。答题前,先通读小说,整体理解把握文本的内容。理清小说的故事情节,理解把握人物形象特点,了解主要的写作手法,领悟小说的主旨。本题要求考生抓住“花圈”分析莫里斯•巴罗丹的形象。他来店里买花圈时说“无可奉告,但每一种要一个”,表明他行为怪异。一年之后,厄泰尔普太太跟踪到了他家,才知事情的原委,莫里斯•巴罗丹独自一个人生活,无亲无故,担心自己死后场面太冷清,无人送花圈,所在提前买了放家里,自我安慰。莫里斯•巴罗丹说出的事实真相“我没有亲人,没有朋友。什么人也没有。因此……可以想象出我那穿街而过的柩车,没有一个花圈,没有一束鲜花,默默无闻,光秃秃,孤零零”表明他身世悲惨。
【6题详解】
该题考查学生探究标题的意蕴。答题前,先通读小说,整体理解把握文本的内容。理清小说的故事情节,理解把握人物形象特点,了解主要的写作手法,领悟小说的主旨。本题要求探究小说标题“最好的顾客”的深刻意蕴。考生可以从小说标题本身的表达效果,对表现人物形象的作用,对小说情节的作用,对表现小说主旨的作用。从自身表达效果看,标题是“最好的顾客”,能吸引读者,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从情节的角度分析,标题是“最好的顾客”,而文章开头呈现的却是“最坏的顾客”,是“想在近几天把家中的男性逐个干掉,或者一次灭绝”的恶人,结尾才揭示出他是“最好的顾客”,欲扬先抑,前后形成强烈反差,使小说更具故事性和感染力,吸引读者。从表现人物形象的角度分析,孤身一人的莫里斯•巴罗丹死了,本以为他会“害人”,是个“恶棍”,结果却是一个患有心脏病的可怜的人,厄泰尔普夫妇却在特大的花圈上写上“献给我们最好的顾客”,表达了厄泰尔普夫妇的内心深深的歉意,因为误会这么一个可怜的人。同时也能表明厄泰尔普夫妇是善良的人。从表现小说主旨的角度分析中,生命垂危的老人购买好多花圈,竟然是祭奠自己,以“最好的顾客为题”,能表达出作者希望社会能多关注孤独的人,多给他们一些温暖和关爱。
【点睛】解答关于小说的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题的方法:读全文,概括主要内容;理清线索,理清内容层次,概括主要内容。第一步:整体感知。明确文章主旨和作者的写作意图是评价的基础。文章的主旨是指文章的主要意义或目的,整体把握中要抓住文章的主旨,这是评价的根本。要认真阅读和深入分析文章,理清内部的相互关系,取得对作品的全面认识和深刻理解,才能真正避免在评价中出现以偏概全、主观片面等问题。第二步:评价要具体、客观,不可含糊笼统。分析和评价都必须紧密结合文学作品实际,避免离开作品去进行漫无边际的分析。分析和评价要以正确的思想为理论基础,以辩证法为基本的分析法,并结合文学作品创作特有的艺术规律,对作品进行分析和评价,而不应依据个人的好恶去随意评说。


展开余下试题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小题。
材料一:
现代旅游产业产生于19世纪,在20世纪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旅游产业获得了相对和平与稳定的发展环境,迅速成为一个新兴产业。据世界旅游组织统计,20世纪90年代开始,国际旅游收入在世界出口收入中比重占8%以上,超过石油、汽车、机电等出口收入,旅游产业正式确立了世界第一大产业的地位并保持至今。
(摘编自《2017-2023年中国旅游地产市场专项调研及未来前景预测报告》)
材料二:
图表一(全球旅游行业竞争格局图):
2010年 2030年(预计)

(数据公开资料整理)
图表二:
国家/地区 2017年中国游客人次 在国际游客中的排名 在国际游客中的占比
泰国 980万 第一大客源国 28%
日本 735.6万 第一大客源国 25.6%
越南 400万 第一大客源国 31%
柬埔寨 120万 第一大客源国 21%
印尼 205.9万 第一大客源国 14.95%
马尔代夫 24万(前九个月) 第一大客源国 25%
韩国 417万 第一大客源国 31.3%
(图片来源《2017年中国出境旅游大数据报告》)
材料三:
随着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精神文化的需求进一步加大,旅游成为人们的基本生活方式,是人们度过休闲时间的最佳选择之一。以新兴国家为代表的旅游目的地不断出现,世界区域重心正向东方转移。中国正是这一趋势的代表,根据世界旅游组织统计,从国际游客接待量上看,2004年以来,中国成为居法国、美国、西班牙之后的全球第四大旅游目的地国家,其中2010-2012年中国一度超过西班牙,位列全球第三大旅游目的地国家。个性化、自由化成为新的趋势,传统观光旅游、度假旅游已不能满足旅游者的需求,各种内容丰富、新颖独特的旅游方式和旅游项目应运而生。
(摘编自《2017年中国旅游业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分析》)
材料四:
一个国家或地区旅游业的成功,最基础的条件在于它所拥有旅游资源的数量和质量。因此那些自然景观多样、地域文化内涵丰富的国家或地区,往往更容易发展旅游业。但当前一些地区盲目粗放式开发,既提高不了经济效益,又造成了资源浪费,得不偿失。而且有限资源与市场之间迅速扩张的矛盾也使得当地压力加大,这就需要我们转变思路,寻找新的开发方式,让资源重新活起来。
多开发具有地域特色的旅游项目。马云曾说:“一个项目,一个想法如果不够独特的话,很难吸引到别人。”注意自然资源与人文资源的结合;注重旅游项目的地域组合。良好的旅游项目与地域组合也是人们旅游选择的一大标准。当然,基础设施建设对旅游业的发展也有着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如出行方便,安全性高,住宿条件好,食品干净卫生的旅游景点往往能得到大众的青睐。因此,政府部门应加强旅游地在“吃住行购”等方面的建设,真正做到为人民服务。
(摘编自《2018年中国旅游市场分析报告——行业深度调研与发展趋势预测》)
7. 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图表一表明,世界旅游市场分为欧洲区、美洲区、亚太地区、中东区、非洲区五大区域。2010年,欧洲区、美洲区、亚太地区市场占比居前三位。
B. 从图表一可看出,亚太地区旅游业的发展速度较强,预计2030年在全球旅游市场的份额将上升至30%,超过美洲区成为全球第二大旅游市场。
C. 图表二数据表明,相对国内游,中国游客更喜欢出境游,尤其喜欢去泰国、日本、韩国和越南等,2017年去这几个国家的游客人次相对较多。
D. 图表二显示,我国已成为很多国家最大的客源国,在图二表格中这些国家的国际游客中中国游客的占比最高的有30%以上。
8.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上世纪90年代,旅游产业正式确立了第一大产业的地位并保持至今,我国旅游产业已超过其他产业,在我国出口收入中所占比重超过8%。
B. 生活水平提高后人们对精神文化的需求进一步加大,新兴国家不断成为新的旅游目的地,新颖独特的旅游方式推动了旅游产业的不断发展。
C. 中国摒弃了传统观光、度假旅游,发展了个性化、自由化等各种形式多样的旅游项目,曾一度超过西班牙,位列全球第三大旅游目的地国家。
D. 当前一些地区盲目粗放式开发,既提高不了经济效益,又造成资源浪费,得不偿失,我们只有靠转变思路,努力开发有地域特色的项目来改变。
9. 结合材料四简要论述如何才能使旅游业发展更有前景。
【答案】7. C 8. B
9. ①重视旅游业成功的基础条件。寻找新的开发方式,增加旅游资源的数量,提高旅游资源的质量。②多开发具有地域特色的旅游项目,注意自然资源与人文资源的结合,注重旅游项目的地域组合。③加强旅游景区基础设施建设。政府部门加强旅游地在“吃住行购”等方面的建设。
【解析】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到材料二中圈出相关的内容,进行比对,做出判断。本题中,C项,“中国游客更喜欢出境游”错误,该信息于文无据,从材料二的图二中并不能看出“中国游客更喜欢出境游”这一点。故选C项。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文本信息,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择“正确”或“错误”“一项”或“两项”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到文章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一一进行比对。本题中,A项,“我国旅游产业已超过其他产业,在我国出口收入中所占比重超过8%”错误,材料一中说的是“据世界旅游组织统计,20世纪90年代开始,国际旅游收入在世界出口收入中比重占8%以上,超过石油、汽车、机电等出口收入,旅游产业正式确立了世界第一大产业的地位并保持至今”,选项中两处“我国”应为“世界”。C项,“中国摒弃了传统观光、度假旅游,发展了个性化、自由化等各种形式多样的旅游项目”错误,文中并无此意,材料三中只是说“个性化、自由化成为新的趋势,传统观光旅游、度假旅游已不能满足旅游者的需求”,并没有“摒弃”。D项,“我们只有靠转变思路,努力开发有地域特色的项目来改变”错误,“只有”的说法太绝对,这只是改变的一种途径,并不能仅靠这一点来改变。故选B项。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概括文中信息,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结合材料四简要论述如何才能使旅游业发展更有前景”,然后到材料四直中圈出接说明该如何做的内容,还可以圈出现在旅游业面临的问题,根据这些问题给出措施。如“一个国家或地区旅游业的成功,最基础的条件在于它所拥有旅游资源的数量和质量。因此那些自然景观多样、地域文化内涵丰富的国家或地区,往往更容易发展旅游业”“需要我们转变思路,寻找新的开发方式,让资源重新活起来”“多开发具有地域特色的旅游项目”“注意自然资源与人文资源的结合;注重旅游项目的地域组合”“基
标签:人教版 高三 总复习 期末试卷
相关:关于“河北省邢台”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291]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