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试题中心
》
月考试卷
阅读:317 2019-03-31
标签:
人教版
高一
下册
月考试卷
重磅:
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317]
河北省东光县一中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月考语文试卷
2018-2019学年度第二学期月考一
高一年级语文试卷
考试时间:150分钟 考试分值:150分
第I卷 阅读题(共75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问题。
有宋以来,接地气的词、小说、戏曲的兴盛,促成了中国文化的下移,由此导致官方意识形态传播的因时而变。在承袭固有的诗文传播之外,如何使词、小说、戏曲担负起像诗文一样宣传正能量的职责,不仅要突破“诗文为贵,词曲为卑”的陈旧文体观念,更要面对的是文化下移带来的意识形态有效传播途径的探索。
戏曲与意识形态的传播虽有深刻的关联,但官府因其“不登大雅之堂”而疏于管理。随着戏曲从业人员的壮大,题材内容思想的拓边扩界,“优孟衣冠”式的宫廷娱乐逐渐转为勾栏瓦肆的演出,这导致“违规越礼”之事时时有之。如《墙头马上》,剧中李千金与裴少俊在后花园违规越礼,颇为大胆。此类传播有违儒家教化,这一现象逐渐引起官府的警觉,于是针对戏曲的法律条文也多了起来。“诸妄撰词曲,诬人以犯上恶言者处死”等条文在《元史•刑法志》中有明确的记载。明承元风,逐渐强化。《御制大明律》云:“凡乐人搬做杂剧、戏文,不许装扮历代帝王后妃、忠臣烈士、先圣先贤神像,违者杖一百;官民之家,容令装扮者与之同罪。其神仙道扮及义夫节妇、孝子顺孙、劝人为善者,不在禁限。”
明初,朱元璋盛推《琵琶记》。《琵琶记》出现之前,蔡伯喈、赵五娘的故事已在社会上广为流传,但内容多为蔡伯喈应试及第,抛亲弃妻,被暴雷轰死。高明感于蔡伯喈行为有违教化,故在“休论插科打诨,也不寻宫数调,只看子孝与妻贤”创作动机的驱使下,把原本负心题材的故事,演绎成“有贞有烈赵贞女,全忠全孝蔡伯喈”的教化剧。
朱元璋之子朱权,潜心戏曲,援引“治世之音安以乐”,为《太和正音谱》的戏曲文献整理鸣锣开道,并云“杂剧者,太平之胜事,非太平则无以出”。理学家丘濬继承高明戏曲遗风,言“借他时世曲,寓我圣贤言”。清初流传甚广的《桃花扇》与《长生殿》,更是接续“资治通鉴”之史家意识,使情摆脱了晚明一己自由之立场,而放到一己之情与国运相关的宏大叙事之中。
戏曲传播的一个重要特性是易知易晓。丘濬在《伍伦全备记》开场白中直言,经书所载三纲五常,不如诗歌吟咏性情,容易感动人心。近世以来做成南北戏文,人人观看,皆能通晓,尤易感动人心,使人手舞足蹈不自觉。在感发人心这点上,丘濬不但看到了卑体戏曲与尊体诗歌的一致性,而且体悟到“性情”传播的个体差异性。
戏曲传播的另一个特性是剧场的群体接受。戏曲批评界崇尚场上之曲,鄙弃案头之书,这种批评旨趣反映了舞台性之于戏曲的重要,而对舞台性的衡量离不开台下受众的接受。丘濬著作中曾记录群体受众的面部表情:“座中观者不下数百人,往往有感动者,有奋发者,有追悔者,有恻然叹息者,有泫然流涕者。”相较于诗文的个体阅读接受,戏曲之剧场的群体接受,更显示出戏曲传播的宽度及其演员、观众互动的特殊性。
(选自《有宋以来戏曲传播的有效利用》,有删改)
1.下列表述,不属于官方重视戏曲传播举措的一项是( ) (3分)
A.元明时期拟定了针对戏曲的法律条文,以法律形式对戏曲进行禁限和倡导。
B.明朝统治者盛推能宣扬儒家伦常、实现传播教化的经典戏曲,如《琵琶记》。
浏览完整试题
C.创作者怀着“只看子孝与妻贤”的创作动机,改编戏曲内容以宣扬教化。
D.明朝朱权认为杂剧是“太平之胜事”,支持《太和正音谱》的戏曲文献整理。
2.下列对官方重视戏曲传播原因的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3分)
A.戏曲虽然地位不如诗文尊贵,但与意识形态的传播有着深刻的关联,是意识形态传播的途径之一。
B. 戏曲不登大雅之堂,且妄撰词曲,在演出中常有违规越礼之事,未能充分发挥意识形态传播的功效。
C.戏曲从宫廷娱乐逐渐转为勾栏瓦肆的平民演出,文化下移也迫使官方重视意识形态传播途径的改变。
D. 戏曲传播易知易晓,且受众广泛,传播面大,可以成为有效而广泛地传播官方意识形态的重要载体。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折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 诗文是个体的阅读接受,戏曲是剧场的群体接受,因此戏曲比诗文更能打动受众,更具有传播的广泛性。
B.虽然有“诗文为贵,词曲为卑”的陈旧文体观念,但在感发人心上,卑体戏曲与尊体诗歌具有一致性。
C.清初流传的《桃花扇》与《长生殿》,将一己之情与国运相融合,不但具有教化功能,而且接续了史家意识。
D. 《御制大明律》中的“义夫节妇、孝子顺孙、劝人为善者,不在禁限”,体现了官府借戏曲传播意识形态的意愿。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题,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偷 父
刘心武
那晚我到家已临近午夜,进门后按亮厅里的灯,立刻感觉到不对劲儿,难道……我快步走到各处,一一按亮电灯,各屋的窗户都好好地关闭着啊。但是,当我到卫生间再仔细检查时,一仰头,心就猛地往下一沉——浴盆上面那扇透气窗被撬开了!再一低头,浴盆里有明显的鞋印。有贼!我忙从衣兜掏出手机,准备拨110报警,这时又忽然听见声响,循声过去,便发现卧室床下有异常,我把手机倒换到左手,右手操起窗帘叉子,朝床下喊:“出来!放下手里的东西,只要你不伤人,咱们好商量!”
一个人从床底下爬出来了,那是一个瘦小的少年,剃着光头,身上穿一件黑底子的圆领T恤,我看他手里空着,就允许他站立起来,用那窗帘叉指向他,作为防备,问他:“你偷了些什么?把藏在身上的东西掏出来!”他把两手伸进裤兜,麻利地将兜翻掏出来,又把手摊开说:“啥也没拿啊!”
但他那副“久经沙场”、处变不惊的模样,倒弄得我哭笑不得。我用眼角余光检查了一下我放置钱财的地方,似乎还没有受到侵犯。我保持着伸出窗帘叉的姿势,倒退着,命令他跟我来到门厅里,开始讯问。
“您为什么还不报警?”他问我。
我把手指挪到手机按键上,问他:“警察来了,你会是怎么个处境呢?”他叹了口气:“嗨,惯了,训一顿,管吃管住,完了,把我遣返回老家,再到那破土屋子里熬一阵呗。”他那无所谓,甚至还带些演完戏卸完装可以大松一口气的表情,令我惊奇。
他今年14岁。家乡在离我们这个城市很远的地方。他只上到小学三年级就辍学了,一年前开始流浪。现在就靠结伙偷窃为生。
我望着被灯光照得瘦骨嶙峋、满脸大汗的少年,问他:“饿吗?”他眯眼看我,仿佛我是个怪物。我为他泡了一碗方便面,端到他面前。
我决心放他回去,对他说:“我的话你未必肯听,但是我还要跟你说,不要再干这种违法的事,你应该走正路。”他点头。
我给他开门时,他居然说:“我还不想走。”
我大吃一惊,问他:“为什么?”
他回答的声音很小,我听来却像一声惊雷:“我爸在床底下呢……”
天哪!原来还有个大活人在我床底下!我慌忙将窗帘叉拿到手里,准备拨110。这工夫那少年已经转身进了卧室,而且麻利地爬进床底下,我惊魂未定,他却又从床底下爬了出来,回到门厅。我这才看清,他手里捧着一幅油画。我正想嚷,他对我说:“我要……我要我爸……求您了!”
那幅油画,是我临摹的凡•高的自画像,这幅自画像里,人物显得特别憔悴,眼神饱含忧郁,胡子拉碴的,看去不像个西方人倒像个东方农民。
我细问他:“你爸现在在哪儿呢?你妈妈呢?”
他执拗地告诉我,他没有妈。他妈在他还不记事的时候,就嫌他爸穷,跟别人跑了。他记得他爸,那扎人的胡子碴儿,那熏鼻子的汗味加烟味加酒味……
他们那个村子,不记得在哪一天,忽然说村外地底下有黑金子,大家就挖了起来。他爸爸也去挖。去年的一天,半夜里村子忽然闹嚷起来,跟着有呜哇呜哇的汽车警笛声,他揉着眼睛出了屋……简单地说,村外的小煤窑出事故了,他爸,还有别的许多孩子的爸,给埋井底下了……
少年说,他负责踩点的时候,从我家窗外看见了这幅画,一看就觉得是他爸。他说他爸坐在床上想心事的时候,就那么个模样。今天,他好不容易钻了进来,取下这幅画,偏巧我回来了……
少年说这些事情的时候,眼里没有一点泪光。我听这孩子讲他爸的遇难,也就是鼻子酸了酸,但是,当我听清这孩子今天钻进我的屋子,为的只是偷这幅他自以为是他父亲的画像时,我的眼泪忍不住就溢出了眼角。
我把画送给了他。他不懂得道谢,我把门打开,他闪了出去。
关上门以后,我若有所失。不到半分钟,我一溜烟儿跑下楼梯,气喘吁吁地踏出楼门,朝前方和左右望,那少年竟已经像从人间蒸发了一样,只有树影在月光下朦胧地闪动。
我让自己平静下来。当一派寂静笼罩着我时,我问自己:“你追出来,是想跟他说什么?”
是的,我冲出来,是想追上他补充一句叮嘱:“孩子,你以后可以来按我的门铃,从正门进来!”
4.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4分)
A.文中“我”几次想要报警,但最终都没报警,只是因为“我”被这个孩子的爱父之心打动,只是想给他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
B. 当“他执拗地告诉我,他没有妈”时,可以看出他就是一个冷漠的人,以及他对他妈妈的愤恨之深。
C.第三段写“我用眼角余光检查了一下我放置钱财的地方,似乎还没有受到侵犯”,这在结构上为后文写少年偷“父”埋下了伏笔。
D.“我把画送给了他。他不懂得道谢。”少年走后,“我若有所失”,又去寻他,就想让这个孩子给“我”道谢。
E.“我的眼泪忍不住溢出了眼角”,是因为少年辍学流浪却仍深念其父,竟为此而冒险入室“偷父”的行为使 “我”深深地感动。
5.请分析文中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手法而刻画出少年什么样的形象或者心理?(4分)
展开余下试题
6.对于这篇小说结尾,有人认为合情合理,有人认为画蛇添足,有人认为有些不合实际。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需求的日益多样化,博物馆服务于社会建设的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博物馆收藏,展示的文化遗产资源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地为社会公众所共享,在“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上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博物馆接待参观人次,从2001年的7955万人次增长到2014年的7.2亿人次,13年间增长了8倍,对于青少年而言,博物馆逐渐成为学校教育之外的“第二课堂”、在互动性、体验性、趣味性方面发挥着独特的优势,2014年,全国博物馆拥有近3000万件(套)藏品,依托这些藏品在历史、文化、考古等领域开展了大量的科研活动,科研成果也非常丰富。针对藏品的研究,需要整合学校和研究机构的学者、教师,因此博物馆往往会成为一个地区的文史研究中心,同时,博物馆逐渐成为展示城市独特历史文化、提升城市文化品牌价值的重要载体。2010年,西安市委、市政府正式提出把西安建设成“博物馆之城”的战略目标,随后广州、济南等城市也纷纷提出建设“博物馆之城”的口号、以此提升城市的竞争力。 (摘编自刘世锦主编《中国文化遗产事业发展报告(2014)》)
材料二:
2008年起,中国文化文物系统的博物馆开始全面免费开放,此后博物馆的直接经济贡献逐渐减弱。因此,只能通过博物馆事业增加值来衡量博物馆对国民经济的直接贡献。博物馆事业增加值即文化文物系统内的博物馆向社会提供产品或服务(如文化创意产品销售、文物巡展、社会文物鉴定及咨询等)而增加的价值总和。2001-2014年全国博物馆事业增加值变化情况如下图:
摘编自苏杨等主编《中国文化遗产事业发展报告(2015~2016)》)
注:计算成比较不同时期的经济数据时,用某一时期产品的平均价值作为固定的计算尺度,这种平均价格叫可比价格。可比价格计算出的指标,可以消除价格变动因素的影响,便于对不同时期进行历史对比,以观察国民经济的发展情况。
材料三:
要真正了解或融入一个城市与国家,最直接也是最重要的途径就是参观博物馆、北京每年接待的上亿游客中,相当一部分要参观北京的博物馆。博物馆对于旅游经济的拉动难以用数字衡量,它更多的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宣传和教育作用。通过品牌价值的提升和精神核心的建立。实现对旅游经济的长远影响,这也是博物馆对国民经济的间接贡献。
(摘编自王小润等《博物馆能否成为旅游经济新坐标》)
7.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2001~2014年间,按当年价格计算出的全国博物馆事业增加值最低的年份是2001年,最高的年份是2014年。
B.按2001年可比价格计算,十几年间全国博物馆事业增加值大体上保持了较好的增长势头。
C.按当年价格计算出的增加值与按可比价格计算出的增加值相比,二者差距最大的年份是2014年。
D.除2007年的全国博物馆事业增加值较前一年有所减少外,其余年份的增加值与前一年相比均呈现上升态势。
8.下列对材料的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5分) ( )( )
A.博物馆逐渐成为学校教育的“第二课堂”,它通过独特的学习资源,以适应青少年心理特点的方式,激励青少年学习。
B.直到今天,博物馆依然是通过藏品的基本陈列和专题展览的形势服务于公众,这种形式可以丰富大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C.博物馆免费开放会使其经济贡献逐渐弱化,因此需要通过博物馆事业增加值来衡量博物馆对国民经济的全部贡献。
D.博物馆对旅游经济的拉动是非常重要的贡献,这也是提升博物馆诸如宣传和教育等其他功能的关键所在。
E.西安、广州等城市越来越重视利用博物馆来展现城市历史中最有深度和吸引力的元素,并以此构建城市文化品牌。
9.根据上述材料,概括说明博物馆在科研方面的作用。(4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8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程信,字彦实,其先休宁人,洪武中戍河间,因家焉。信举正统七年进士授吏科给事中也先犯京师信督军守西城都督孙镗击也先失利欲入城信不纳督军从城上发箭炮助之镗战益力也先遂却。景泰元年,请振畿辅饥民,复河间学官、生徒因用兵罢遣者,皆报可。明年二月,出为山东右参政,督饷辽东。巡抚寇深奏盗粮一石以上者死,又置新斛视旧加大,属信钩考。信立碎之,曰:“奈何纳人于死!”深由是不悦信。天顺元年,擢太仆卿。京卫马旧多耗,信定期征之。三营大将言太仆苛急,请改隶兵部。信言:“高皇帝令太仆马数,勿使人知。若隶兵部,马登耗,太仆不得闻。脱有警,马不给,谁任其咎?”帝是之,乃隶太仆如故。明年,改左佥都御史,巡抚辽东。都指挥夏霖恣不法,佥事胡鼎发其四十罪,信以闻,下霖锦衣狱。门达言信不当代奏,时寇深方掌都察院,以前邻劾信。征下诏狱,降南京太仆少卿。母忧归。成化元年,起兵部,寻转左侍郎。四川戎县山都掌蛮数叛,陷合江等九县。廷议发大军讨之。以襄城伯李瑾充总兵官,进信尚书,提督军务。至永宁,分道进。信与瑾居中节制。转战六日,破寨七百五十余。前后斩首四千五百有奇,俘获无算。录功,进兼大理寺卿,与白圭同莅兵部。信欲有为,而阻于圭,数称疾。改南京兵部,参赞机务。明年致仕,逾年卒。谥襄毅。
信征南蛮时,制许便宜从事。迄班师,未尝擅赏戮一人。曰:“刑赏,人主大柄也,不得已而假之人。幸而事集,辄自专,非人臣所宜。”在南京,守备臣欲预钱谷讼狱事,信曰:“守备重臣,所以谨非常也。若此,乃有司职耳。”论者韪之。
(节选自《明史•列传第六十》)
10.下列选项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信举正统七年进士\授吏科\给事中也先犯京师\信督军守西\城都督孙镗击也先失利\欲入城\信不纳\督军从城上发箭炮助之\镗战益力\也先遂却。
B.信举正统七年进士\授吏科\给事中也先犯京师\信督军守西城\都督孙镗击也先失利\欲入城\信不纳\督军从城上发箭炮助之\镗战益力\也先遂却。
C.信举正统七年进士\授吏科给事中\也先犯京师\信督军守西城\都督孙镗击也先失利\欲入城\信不纳\督军从城上发箭炮助之\镗战益力\也先遂却。
D.信举正统七年进士\授吏科给事中\也先犯京师\信督军守西\城都督孙镗击\也先失利\欲入城\信不纳督军\从城上发箭炮助之\镗战益力\也先遂却。
11.下列选项中,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致仕”,也作“致事”、“致政”、“休致”等,指交还官职,辞职归家。但不可以提前退休。
B.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隋唐科举考试设进士科,录取后为进士;明清时称殿试考取的人为进士。
C.明朝置给事中,掌侍从、谏诤、补缺、拾遗、审核、封驳诏旨,驳正百司所上奏章,监察六部诸司,弹劾百官等。
D.《明史》记载,督察院设左、右都御史,正二品;左、右副都御史,正三品;左、右佥都御史,正四品。都御史职专纠劾百司,辨明冤枉等。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朝廷发大军征讨四川戎县蛮人叛乱,程信与总兵官李瑾居中调度,分路进军,转战六天,破寨七百五十多,斩首四千五百多,俘获无数,平定了叛乱。
B.程信让攻击也先失利的都督孙镗撤军进城,后来又督率军队从城头上射箭发炮帮助孙镗,以致孙镗越战越勇,击退了也先。
展开余下试题
C.巡抚程信上奏,盗粮一石以上的处死,又设置了比照旧粮斛加大的新粮斛,想置人于死地。
D. 成化元年,程信起任兵部(右侍郎),不久转为左佥都御史。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景泰元年,请振畿辅饥民,复河间学官、生徒因用兵罢遣者,皆报可。(5分)
(2)信曰:“守备重臣,所以谨非常也。若此,乃有司职耳。”论者韪之。 (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大题共2小题,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送董判官
高适
逢君说行迈,倚剑别交亲。
幕府为才子,将军作主人。
近关多雨雪,出塞有风尘。
长策须当用,男儿莫顾身。
14.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 (5分)
A. 诗的首联点出友人即将远行。“倚剑”二字是关键字眼,它不仅使“行迈”、“别交亲”既悲既壮,而且暗示了友人是从戎远行。
B. 作者多次出塞,因此诗中对于边塞的“多雨雪”和“风尘”的描写并非夸张之笔,而是作者真实地写出关塞的景物特点。
C. 诗的最后一句以高昂的情调使开头“行迈”颓丧之气为之一振,使作品显得气势流畅,格调雄健,毫无一般送别诗的儿女离别之态。
D. 诗的颔联写诗人对友人赴边后立即受到重用的祝贺,表达了对董判官的赞誉和慰勉。于此同时,还流露出羡慕之情。
E. 诗的三、四两联把雨雪风尘之苦和莫顾一身,施展长策,立功边陲放一起写,运用对比手法,使诗歌顿生波澜。
15. 本诗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6分)
16、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10分)
(1)《荀子•劝学》中强调了积累的重要。以积土成山、积水成渊可以兴风雨、生蛟龙设喻,引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观点。
(2)《寡人之于国也》中,能体现孟子注重民众教育,通过认真兴办学校,最终达到和谐社会的句子是 , , 。
(3)《过秦论》中贾谊指出秦的过失即灭亡的原因在于 。
(4)《师说》韩愈倡导以能者为师的理由的句子是 , 。 。
第II卷 表达题(75分)
三、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组是( )(3 分)
①“一带一路”贯穿欧亚非大陆,所经地区战略位置重要,大国利益盘根错节。面对这一规模宏大并具有世界性反响的倡议,各国心态复杂。
②作为年轻人,我们应该忘乎所以地学习新的知识,涉足新的领域,开阔新的眼界,而不是年纪轻轻就已裹足不前,食古不化。
③尽管马云、潘石屹都认为未来“房子如葱”,但对房子有刚性需求的年轻人对此看法却莫衷一是,并且普遍认为未来房价还会持续走高。
④我想古往今来那些忠勇的烈士,之所以能够临危授命、视死如归,一定是有着坚定不移的信念、豪迈不屈的性格和至死不渝的忠诚。
⑤美国科技行业一位高管表示,在生产能够取代人类劳动的机器人方面,美国、中国和印度远远领先于其他国家,呈现出平分秋色之势。
⑥张爱玲的散文,具有一种天马行空的自由境界,她敢于大胆袒露自己的个性以及创作主张,在散文里处处闪烁着她“怪异”的智慧火花。
A.①③④ B.④⑤⑥ C.①②⑥ D.②③⑤
18.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组是( )(3 分)
①.现实生活中,面对功名、地位、金钱这些让人利令智昏的东西,一些腐败分子,毫不自律,给党和人民的事业造成了极大的损失。
②.大别山地区奇丽的自然景观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引起了人们极大的关注,每年前来游览观光的中外客人和寻古探秘的学者不绝如缕。
③只有从根本上着手,不断完善各项制度,同时,各权力部门也以身作则,秉公执法,,亿万百姓期待的河清海晏的局面才可能出现。
④.日前,在塔斯马尼亚首都霍巴特举行一个国际科学大会上,专家们预计在未来100年内, 由于愈演愈烈的全球变暖趋势,被称为“不毛之地”的南极洲将出现七月流火的温暖气候,有望长出树木。
⑤.湖畔新城,占地5500亩,其中水域2000亩,水域浩淼,植被苍翠,水木清华,环境优美,是人居最佳选择。
A.①③ B.③⑤ C.④⑤ D.②④
19.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
A.周庄人在商场风生水起时,没有忘记打造自己的后花园,不仅让精神得到很好的憩息,
也追求到了富甲一方的财富。
B.《欧盟观察家》称,是否给予中国市场经济地位,在欧盟是个十分敏感的话题,也是
一个令欧盟决策层出现严重分裂的难题。
C.“余额宝”之类产品兴起的根本原因是与利率没有市场化、存在较大的存款差价有莫
大关系。
D.汉字作为中华文化的骄傲,它不仅是一种交流工具,更有深刻、深厚的精神涵养和审
美情趣,只要我们静下心来,多品味汉字的间架结构,就会有一种无法言说的安静气息
抵达内心。
20.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3分)
A.国家发改委主任曾表示,今年要择机推出成品油改革方案,减少调价周期,改进调价操作方式,提高机制运行的透明度;新的成品油定价机制要在油价稳定或回落的情况下出台。
B.众所周知,16世纪以来钓鱼岛就属于中国领土,而非日本长期侈谈的“无主岛屿”。而现在的钓鱼岛问题之所以成为“问题”,完全是由于日本的血腥侵略所造成的结果。
C.近日,就“萨德”问题,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在例行记者会上说:不管什么人,如果恣意妄为,必然会付出代价!
D.如今小煤窑数量急剧膨胀,内蒙古呼伦贝尔宝日希勒镇以北约两公里左右处的矿区,就有数百家小煤窑聚集。在卫星地图上,这个区域看起来更像是布满陨石坑的月球表面。
21.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3分)
A.他是个可怜的孤儿,小时候承蒙我父母照顾,所以现在经常来看望我们。
B.杨老师年过七旬仍然笔耕不辍,作为他的高足,我们感到既自豪又惭愧。
C.由于路上堵车非常严重,我赶到约定地点的时候,对方早已恭候多时。
D.这篇文章是我刚完成的,无论观点还是文字都不够成熟,请您不吝赐教。
四 、作文(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因为明东的成绩在班上总是最后几名,今年高一课程一结束,当泥水匠的父亲就决定让他辍学跟着他学泥水匠的活儿,并说:“按你现在的成绩以后也就考一个专科。一个专科生眼下找个职业比当泥水匠强不了多少,而且还要花不少钱,还不如当个泥水匠,每天也有一两百块的收入,何况现在干泥水匠的活儿也不累。”明东听了,觉得也有道理,于是便想放弃学业去学泥水匠的活儿。明东班上的同学知道这件事后,议论纷纷。
对以上的事情,你是怎样认为的?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义作文,体现你的思考。
语文试卷答案
1. C解析:为创作者的自觉创作行为,不属于官方举措。
2. B解析:“不登大雅之堂”与官方是否重视无关;“妄撰词曲”“违规越礼”不符
上一篇:
广西柳江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收心考(2月)语文试卷
下一篇:
河北省邯郸三中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七考(合格考试)语文试卷
标签:
人教版
高一
下册
月考试卷
相关:
关于“河北省东光”的其他试题
重磅:
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317]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红楼
孔子
庄子
李白
杜甫
苏轼
东坡
鲁迅
高考
讲坛
神话
唐诗
宋词
诗歌
小说
散文
关闭本页
》
返回网站首页
》
退出登录
导航:
课件下载
》
教学文摘
》
杂文参考
》
教学设计
》
音像素材
》
作文素材
》
试题下载
》
备课中心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