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勤一中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试卷高三语文 命题人:刘晓娥 (时间:150分钟 总分: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各题。 “内圣外王”之说不符孔子圣人观 现代新儒家喜以“内圣外王”四字综括孔子之道及其所开创的儒家思想。殊不知,“内圣外王”之说实有悖于孔子圣人观。 孔子本人未以内、外之分来定“圣”、“王”之别。他所视之为最高境界的“圣”,内在之德与外化之功必须兼备,即必须内外兼通。《论语•雍也》载:“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孔子以“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为“圣”,“圣”显然并非仅指个人的内在之德,而更重外在的惠民济众——甚至连王天下之尧舜都不足以当此。此“圣”虽然远超仁境,但却以仁为根本,仁即“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而立人、达人至其极,即是博施于民而济众,亦即圣。可见,即使是仁境,孔子也不认为其仅指个人的内在之德,而还必须有外在的立人、达人之功,至于作为仁之极的圣境,其必备化人之功,自不消说。这一思想,孔子在他处还有更明确的表达。在他与子路的一段对话中,孔子认为“修己以敬”是成为君子的必由之路,但却远未臻圣境。“修己以安百姓”方可成圣。显然,孔子所谓“圣”是指内外兼通的内德外化,而不仅仅是指与外王之化有别的“内圣”之德。 《说文解字》训“聖(圣)”为“通”,则孔子以内德外化兼通为“圣”,可谓不违训诂。如认为“内圣外王”意指内修圣德而外施王政,是仅把圣解作圣德,此解既不合训诂,又违背孔子的思想。儒家经典《五行》以 “闻而知之”为圣,此解与“圣”之本义正相通。《说文》认为“聖从耳”,段玉裁注引《风俗通》曰“聖者,声也,言闻声知情”。“聖”之甲骨文像人上着大耳。可见,圣之本义当与听闻相关,而能闻声知情则可谓之通,故“通”乃“圣”之引申义。《五行》所谓“圣”近乎其本义,而孔子则取其引申义。无论本义抑或引申义,圣都不能直接解作圣德。故以“内圣外王”概括孔子思想,“圣”之义即无着落。 孟子已视孔子为内怀圣人之德而外无王者之位之圣人,且其圣人观已有异于孔子。荀子欲合“尽伦之圣”与“尽制之王”为一体,以成“圣王”之教。然荀子此“圣王”之“圣”仅为“尽伦之圣”,显然异于孔子所谓内德外化兼通之“圣”。正因受孟、荀圣人观之影响,故“内圣外王”之语虽始出于《庄子•天下》而非孟、荀之口,然现代新儒家却仍喜以之概括孔子及儒家思想。只是他们未曾顾及,虽可以内修其德、外以德化统括孔子及儒家思想,然无论就训诂抑或思想层面而言,皆难以将孔子之所思简约为“内圣外王”。 (选自《中国社会科学报》,有删改)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孔子认为王天下的尧舜都不可称为“圣”的原因是其内在之德与外在惠民济众之举是并重的。 B. “仁境”不及“圣境”,但必须有外在立人、达人之功;而圣境,自然也应该具备化人之功。 C. 由“聖”的甲骨文可知“通”应是其引申义,因此孔子视为最高境界的“圣”,必须内外兼通。 D. “修己以安百姓”方可成“圣”,这里所说的圣是完全不同于与外王之化有别的“内圣”之德的。
浏览完整试题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本文从训诂和思想的层面论证了“内圣外王”的思想并非孔子的圣人观。 B. 作者引经据典,引用了一些的先秦经典篇章,可谓材料丰富,论证有力。 C. 文章以孔子与子贡、子路的对话来论证孔子未以内外之分来定圣王之别。 D. 文章开门见山提出观点,否定现代新儒家概括的孔子之道及其儒家思想。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孔子与《说文解字》两者在对于“圣”字训为“通”的理解上是一致的。 B. 《五行》和孔子对“圣”的解释使得“内圣外王”概括孔子思想缺乏依据。 C. 孟子、荀子所理解的“圣”与孔子所认为的“圣”有着完全不同的意义。 D. 正因为受孟、荀二人影响,现代新儒家喜以“内圣外王”来概括儒家思想。 【答案】1. B 2. D 3. C 【解析】 【1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考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和归纳概括内容要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一般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A项,“其内在之德与外在惠民济众之举是并重的”错误,结合文本内容“孔子以‘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为‘圣’,‘圣’显然并非仅指个人的内在之德,而更重外在的惠民济众——甚至连王天下之尧舜都不足以当此”分析可知,原因的表述与原文相反。C项,结合文本内容“此‘圣’虽然远超仁境……而还必须有外在的立人、达人之功,至于作为仁之极的圣境,其必备化人之功,自不消说”分析,选项内容强加因果。D项,“是完全不同于与”理解错误。结合“而不仅仅是指与外王之化有别的‘内圣’之德”分析可知,二者有区别但不是“完全不同”。故选B。 点睛:解答此类题的步骤是:第一步,把握全文主要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涉及的内容一般范围比较大,所以把握全文主要内容是筛选和整合的基础。具体来说,要探究文章的观点,把握作者在文中体现的态度,筛选出文中使用的论据等。对文章的主要内容有个整体把握,筛选和整合信息时才会心中有数。第二步,把握题干,确定答题区间。第三步,将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对应比较。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区别,命题者常通过改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要认真核对,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 【2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分析文章的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第一步,逐项审查每一个选项有几个分句,分句与分句之间是什么关系,一般的有因果、条件、假设、目的等关系。第二步,比对每一分句的意义在原文是否有依据,分句与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在原文中是否有依据。D项,“否定现代新儒家概括的孔子之道及其儒家思想”与原文不符。原文“‘内圣外王’之说实有悖于孔子的‘圣人观’”,并没有“否定”。故选D。 【3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此题主要从概念的内涵的方面考核,概括文章的内容较难,答题时首先阅读题干,在文中找到题干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C项,“有着完全不同的意义”表述绝对。原文说的是“然荀子此‘圣王’之‘圣’仅为‘尽伦之圣’,显然异于孔子所谓内德外化兼通之‘圣’”并不是完全不同。故选C。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个题。 在河之洲 陈忠实 ①车过渭河,田堰层叠的渭北高原,被青葱葱的麦子覆盖着,如此博大深沉,又如此舒展柔曼,让人顿然生发对黄土高原深蕴不露的神奇伟力的感动。 ②我的心绪早已舒展欢愉起来,却不完全因为满川满原的绿色的浸染和撩拨,更有潜藏心底的一个极富诱惑的期盼,即将踏访2000多年前那位“窈窕淑女”曾经生活和恋爱的“在河之洲”了。 ③我是少年时期初读那首被称做中国第一首爱情诗歌的。一诵便成记,终生难忘。在河之洲,在哪条河边的哪一块芳草地上,曾经出现过一位窈窕淑女,而且演绎出千古诵唱不衰的美丽的爱情诗篇?神秘而又圣洁的“在河之洲”,就在我的心底潜存下来。后来听说这首爱情绝唱就产生在渭北高原,却不敢全信。直到朋友确凿而又具体地告诉我,洽水在合阳县投入黄河,这一片黄河道里的滩地古称洽川,就是千百年来让初恋男女梦幻情迷的在河之洲。我现在就奔着那方神秘而又圣洁的芳草地来了。 ④远远便瞅见了黄河。它冲出禹门,又冲出晋陕大峡谷,到这里才放松了,温柔了,也需要抒情低吟了,抖落下沉重的泥沙,孕育出渭北高原这方秀美的河洲。这里坦坦荡荡铺展开的绿莹莹的芦苇,在人初见的一瞬便感到巨大的摇撼和震颤。那潜存心底的“在河之洲”,完全不及现实的洽川之壮美。 ⑤芦苇正长到和我一般高,齐刷刷,绿莹莹,宽宽的叶子上绣积着一层茸茸白毛,纯净到纤尘不染,我漫步在芦苇荡里青草铺垫的小道上,似可感到正值青春期的芦苇的呼吸,我自然想到那位身姿窈窕的淑女,也许在麦田里锄草,在桑树上采摘桑叶,在芦苇丛里聆听鸟鸣。高原的地脉和洽川芦荡的气颤,孕育出窈窕壮健的身姿和洒脱清爽的质地,才会让那个万众景仰的周文王一见钟情,倾心求爱。就在这莽莽苍苍郁郁葱葱的芦苇荡里,留下《诗经》开篇的爱情诗篇,萦绕在这个民族每一个子孙的情感之湖里,滋润了2000余年,依然在诵着吟着品着咂着,成了一种永恒。 ⑥雨下起来了。芦苇荡里白茫茫一片铺天盖地的雨雾,腾起排山倒海般雨打苇叶的啸声,一波一波撞击人的胸膛。走到芦苇荡里一处开阔地时,看到一幅奇景,好大的一个水塘里,竟然有几十个人在戏水。这个时月里的渭北高原,又下着大雨,气温不过十度,那些人只穿泳衣在水塘里戏闹着,似乎不可思议。这是一个温泉,大约从文王向民间淑女求爱之前就涌流到今天了。温泉蒸腾着白色的水汽,像一只沸滚的大锅,一团一团温热湿润的水汽向四周的芦苇丛里弥漫,幻如仙境。洽川人得了这一塘好水,冬夏都可以尽情洗浴了。温泉自地下冒涌出来,冲起沙粒,对浴者的皮肤冲击搓磨,比现代浴室超豪华设施美妙得远了。在洽川,这样的泉有多处,细如蚁穴,大如车轮。《水经注》等多种典籍都有生动具体的描绘。现在成了各地旅客观赏或享受沙浪浴的好去处了。
展开余下试题⑦这肯定是我见过的最绝妙的温泉了,也肯定是我观赏到的最壮观最气魄的芦苇荡了,造化给缺雨干旱的渭北高原赐予这样迷人的一方绿地一塘好水,弥足珍贵。我在孙犁的小说散文里领略过荷花淀和芦苇荡的诗意美,前不久从媒体上看到有干涸的危机,不免扼腕;从京剧《沙家浜》里知道江南有可藏匿新四军的芦苇荡,不知还有芦苇否?芦苇丛生的湿地沙滩,被誉为地球的肺。无需特意强调,谁都知道其对于人类生存不可或缺的功能。 ⑧在黄河滩的洽川,芦苇在蓬勃着,温泉在涌着冒着,现代淑女和现代君子,在这一方芳草地上,演绎着风流。 (有删改) 4. 下列对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本文生动地描写了“在河之洲” 美丽的芦苇荡、在温泉中尽情洗浴的人们,真实地再现了《关雎》中的社会生活。 B. 第④段形象生动地描写了奔腾汹涌的黄河,冲出峡谷到了洽川一带后变得宁静舒缓,突出了在河之洲的开阔壮丽。 C. “在河之洲”引发了作者对芦苇荡的联想,表达了作者对和谐生态遭到破坏的忧虑以及对人类与大自然关系的深层思考。 D. 本文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一草一故乡,一土一深情,作者对于生于斯、长于斯的渭河流域(关中)充满了深情。 5. 请简要分析本文的行文思路。 6. 赏析第⑤段中画横线句子的表达特色和表达效果。 【答案】4. A 5. 文章第①②段写前往“在河之洲”途中的所见所感;第③段插叙少年时期对“在河之洲”的向往;第④到第⑦段描绘了“在河之洲”所见的景色和感受;第⑧段总结全文,表达了人和自然和谐共处愿望。 6. ①运用排比、拟人、叠词等修辞手法,生动形象的突出了芦苇荡的纯净和生机(健壮)。②运用虚实结合(或想象)等手法,既描写了眼前所见的美景,又生动地再现了《关雎》中的画面。③整散句相结合,音节和谐、气势贯通,又形式灵活自然,语言富有韵味,表达了“我”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解析】 【4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分析和概括文章的内容要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要先通读全文,了解和把握全文的内容和主旨,在此基础上,联系上下文,结合文本内容对文章某一内容要点进行分析和概括。解答此题,可将各选项文字同文本相关内容进行比较,以确定正误。A项,“真实地再现了《关雎》中的社会生活”不准确,在温泉中尽情洗浴的人们描写的是现实场景。故选A。 点睛:这道题综合性比较强,既涉及到了对文中字词句段的理解,也涉及到了对文章主旨的探究,还涉及到了对文章结构、手法的把握。解答这类题的方法是:(1)快速通读全篇,抓住中心句关键句理清全文结构。(2)认真品读重要段落,抓住关键段把握全文情感主旨。(3)吟咏精读主体段落,抓住表现形式鉴赏评价语言与情旨。(4)细致咀嚼重要语句,抓住关键词句揣摩挖掘作者情感内蕴。(5)对照选项一一排除得出答案。考生可以按照上述方法逐一分析即可得出答案。 【5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的能力。分析文本的整体行文思路,阅读全文,整体把握文章的大意,概括出每一节的段意,再对段意进行合并,最后用自己的话概括、整合出文章的行文思路。阅读全文可知:第①段写前往“在河之洲”途中的所见。第②段写前往“在河之洲”途中的所感。第③段,插叙少年时期对“在河之洲”的向往。承上肩下,既承接上文对“在河之洲”的懂憬,引出下文实地踏访现实中的“在河之洲”,突出“在河之洲”的神秘圣洁及她之于“我”的魅力。第④段描写壮丽的黄河景色。第⑤段描写芦苇荡的景色以及想到与芦苇荡有关的爱情诗篇。第⑥段描写雨中写芦苇荡的景色及与之有关的传说。第⑦段描写了最壮观最气魄的芦苇荡及作者想到京剧《沙家浜》中的芦苇荡。第⑧段总结全文,表达了人和自然和谐共处愿望。综上,第①②段合并,这两节写作者前往“在河之洲”途中的所见所感。第③段是过渡段,独立一段。插叙少年时期对“在河之洲”的向往;第④到第⑦段合并,这四节内容描绘了“在河之洲”所见的景色和作者的感受。第⑧段,总结全文,单独一节表达了人和自然和谐共处愿望。最后分四点概括整合本题答案。 【6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此类题目的答题思路时,分析语句所运用的手法,可以从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表达方式的角度思考,一定要选择最主要、最鲜明的,接着结合具体内容进行分析(注意语句内容、语言表达方面的特点等),最后分析蕴合的作者情感。简单概括就是:手法+内容+情感。“齐刷刷,绿莹莹,宽宽、茸茸”运用了叠词,有音韵美;“我自然想到那位身姿窈窕的淑女,也许在麦田里锄草,在桑树上采摘桑叶,在芦苇从里聆听乌鸣”,有拟人和排比的手法,表达了“我”对眼前芦苇的纯净、窈窕壮健的喜爱与赞美。还可以从视觉和心理感受、虚实相生、想象等角度分析。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湘西考察时首次提出了“精准扶贫”思想,2015年6月他在贵州调研时将精准扶贫概括为“扶贫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精准、脱贫成效精准”。“共同富裕”原则是精准扶贫思想产生的理论源流。精准扶贫要求实施精细化的扶贫方式,“从扶贫机制上由主要依赖经济增长的‘涓滴效应’到更加注重‘靶向性’对目标人群直接加以扶贫干预的动态调整”,帮助每一个贫困人口都摸索出适合的致富路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是精准扶贫思想产生的现实需求。当前中国扶贫脱贫已进入攻坚克难的重要阶段,不能再继续“灌水式”“输血式”的传统扶贫模式,必须确保如期脱贫、杜绝返贫,需要精细化的扶贫思想,促使贫困地区整体脱贫、全面脱贫。 (摘编自2015年10月21日“人民论坛”) 材料二: 我国正在推进实施的精准扶贫十大工程分别为:干部驻村帮扶、职业教育培训、扶贫小额信贷、易地扶贫搬迁、电商扶贫、旅游扶贫、光伏扶贫、构树扶贫、致富带头人创业培训、龙头企业带动。其中包括干部驻村帮扶、职业教育培训等“传统项目”,也包括电商扶贫、光伏扶贫、构树扶贫等新手段新方法。 (摘编自新华社2015年1月23日) 材料三: 贵州省贫困户构成类型
致贫原因
(2016年8月18日《人民日报》) 材料四: 精准扶贫是一种新型的贫困治理模式。参与式的贫困治理新理念促使贫困群众积极主动、自愿地参与到扶贫开发工作中来,提高扶贫工作的效率和满意度。精准扶贫模式不仅强调政府的主导作用,也遵循市场规律,将政府、社会、市场、社区、农户统一起来,形成五位一体的贫困治理模式,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合力推动贫困治理的有效展开,随着经济社会发展环境的变化,贫困人口致贫原因更加多元化,贫困表现更加多样化。当前贫困人口的需求已经从单一的家庭收入增长扩展至社会参与、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政府不仅要高度关注辑决其就业、增收等问题,也要重视、完善、保障其医疗、养老和子女教育等条件。 (摘编自“人民网”理论频道2017年4月21日) 7. 下列对材料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习总书记不仅提出了“精准扶贫”思想,还对“精准扶贫”的内容作了精准概括。 B. 精准扶贫十大工程既有传统项目,也有创新项目,体现了“精准帮扶”的要求。 C. 贵州省的帮扶类型表明该省的精准扶贫工作既有创新之举,也有遗漏之处。
展开余下试题D. 致贫因素和贫困表现的多样化、贫困人口需求的多样化决定了精准扶贫模式的特点。 8. 下列对材料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精准扶贫思想的产生既有“共同富裕”的理论源流,又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现实需求,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理论联系实际”的思想路线。 B.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精准扶贫要将“灌水式”“输血式”的传统模式与“扶智”“扶技”,强化“造血”功能的创新模式有机结合。 C. 精细化扶贫要求高度关注解决贫困人口就业、增收等问题,重视、完善、保障其医疗、养老和子女教育等条件,满足其家庭收入增长、社会参与、生态环保等需求。 D. 贫困人口的致贫因素,既有先天性自然性因素,也有家庭因素,既有个人因素,也有社会性因素,深入调查研究,精准扶贫才能因地制宜、因户因人而异,精准施策。 9. “精准扶贫”作为一种新型的贫困治理模式,它有哪些特点? 【答案】7. C 8. B 9. ①贫困主体参与:贫困主体积极主动、自愿地参与到扶贫开发工作中来,提高了扶贫工作的效率和满意度。②多元合作:政府起主导作用,也遵循市场规律,政府、社会、市场、社区、农户统一起来,五位一体,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合力推动贫困治理的有效展开。③精准:扶贫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精准,确保脱贫成效精准。 【解析】 【7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文章的内容、观点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C项,结合材料三“贵州省贫困户构成类型”的内容分析,“也有创新项目,也有遗漏之处”分析不当。故选C。 【8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及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题时,将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对应比较。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区别,命题者常通过改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要认真核对,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B项,结合材料一内容“当前中国扶贫脱贫已进入攻坚克难的重要阶段,不能再继续‘灌水式’‘输血式’的传统扶贫模式,必须确保如期脱贫、杜绝返贫,需要精细化的扶贫思想,促使贫困地区整体脱贫、全面脱贫”分析可知,“精准扶贫……创新模式有机结合”分析错误。“灌水式”“输血式”的传统模式已经不再继续了。故选B。 【9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及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本题答案来源于材料,但高于材料,现有材料是寻找解决实际问题的依据,但现有材料的原句绝不是最佳答案,更不是最佳答案的全部,这就考查了考生真正读懂多文本的内涵、联系社会生活现实而解决实际问题的高层次能力。“精准扶贫”作为一种新型的贫困治理模式的特点,结合文本内容分析。结合“参与式的贫困治理新理念促使贫困群众积极主动、自愿地参与到扶贫开发工作中来,提高扶贫工作的效率和满意度”分析,贫困主体参与;结合“精准扶贫模式不仅强调政府的主导作用,也遵循市场规律,将政府、社会、市场、社区、农户统一起来,形成五位一体的贫困治理模式,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合力推动贫困治理的有效展开,随着经济社会发展环境的变化,贫困人口致贫原因更加多元化,贫困表现更加多样化”分析,多元合作;结合“2015年6月他在贵州调研时将精准扶贫概括为‘扶贫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精准、脱贫成效精准’”分析,“精准扶贫”作为一种新型的贫困治理模式的特点精准。 【点睛】解答实用类文本阅读可以从如下几个步骤进行:首先是阅读,注意整体阅读,注意抓三个方面:一是要有文体特征意识(如新闻、传记);二是要有思路分析意识(边读边概括各段落意思及段与段之间的关系);三是要有寻找中心句意识(每段的中心句,特别是文章的开头,结尾,过渡句以及标题)。其次是审题:从题干中求启示,寻求解题的突破口,确保准确答题。题干具有以下作用:暗示答题区域,暗示答题思路,暗示答题方法,暗示答案本省。审题时注意:是否选准题眼(答题重点),是否选全要点(要答几个方面),是否选准角度(以谁为陈述主体),是否选好恰当的句式(要与设问的句式一致)。组织语言时,注意“问”与“答”要照应好。最后是答题:“规范作答”不能忘记的三个原则:⑴答案在文中(直接来源于文中或或从文中提炼);⑵选择并重组文中关键词句(注意原文表述角度与设问角度是否一致);(3)分点分条作答(高考阅卷采点给分)。即:问什么答什么,怎么问怎么答;就近找答案,尽量抄原文;抓住关键词,短语答题目,分条来排列;要用肯定句,原文中找依据。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郑冲,字文和,荥阳开封人也。起自寒微卓尔立操清恬寡欲耽玩经史遂博究儒术及百家之言有姿望动必循礼任真自守不要乡曲之誉由是州郡久不加礼。及魏文帝为太子,搜扬侧陋①,命冲为文学,累迁尚书郎,出补陈留太守。冲以儒雅为德,莅职无干局之誉,箪食缊袍,不营资产,世以此重之。大将军曹爽引为从事中郎,转散骑常侍、光禄勋。嘉平三年,拜司空。及高贵乡公讲《尚书》,冲执经亲授,与侍中郑小同俱被赏赐。俄转司徒。常道乡公即位,拜太保,位在三司之上,封寿光侯。冲虽位阶台辅,而不预世事。时文帝辅政,平蜀之后,命贾充、羊祜等分定礼仪、律令,皆先谘于冲,然后施行。 及魏帝告禅,使冲奉策。武帝践祚,拜太傅,进爵为公。顷之,司隶李熹、中丞侯史光奏冲及何曾、荀顗等各以疾病,俱应免官。帝不许。冲遂不视事,表乞骸骨。优诏不许,遣使申喻。冲固辞,上貂蝉印绶,诏又不许。泰始六年,诏曰:“昔汉祖以知人善任,克平宇宙,推述勋劳,归美三俊。遂与功臣剖符作誓,藏之宗庙,副在有司,所以明德庸②勋,藩翼王室者也。昔我祖考,遭世多难,揽授英俊,与之断金,遂济时务,克定大业。太傅寿光公郑冲、太保朗陵公何曾、太尉临淮公荀顗各尚德依仁,明允笃诚,翼亮先皇,光济帝业。故司空博陵元公王沈、卫将军钜平侯羊祜才兼文武,忠肃居正,朕甚嘉之。” 九年,冲又抗表致仕。明年薨。帝于朝堂发哀,追赠太傅,赐秘器,朝服,衣一袭,钱三十万,布百匹。谥曰成。 (节选自《晋书•郑冲传》) (注)①搜:寻找。扬:选拔、举荐。侧:同“仄”。侧陋:隐伏,卑微,引申指地位低微。②庸:古同“佣”,雇佣,任用。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起自寒微/卓尔立操/清恬寡欲/耽玩经史/遂博究儒术及百家之言/有姿望动/必循礼任真自守/不要乡曲之誉/由是州郡久不加礼/ B. 起自寒微/卓尔立操/清恬寡欲/耽玩经史/遂博究儒术及百家之言/有姿望/动必循礼/任真自守/不要乡曲之誉/由是州郡久不加礼/ C. 起自寒微/卓尔立操/清恬寡欲耽玩/经史遂博/究儒术及百家之言/有姿望/动必循礼/任真自守/不要乡曲之誉/由是州郡久不加礼/ D. 起自寒微/卓尔立操/清恬寡欲耽玩/经史遂博/究儒术及百家之言/有姿望动/必循礼任真自守/不要乡曲之誉/由是州郡久不加礼/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出,指从京城调出,到地方为官。文中郑冲由京官尚书郎补任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