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月考试卷

阅读:246  2019-03-30
标签:人教版 高二 下册 月考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246]
湖南省武冈二中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尖子班)试卷
武冈二中2019年上学期高二年级第一次月考
语文试题
时量:150分钟 满分:150分 命题人:周香英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出自《周易•文言传》,大意是经常行善的人家会有许多可以庆贺的事,经常做恶事的人家会有许多灾祸在等着它。初看起来,这句话是在讲报应,其中也的确含有报应的含义,但是作为儒家文献的《易传》,这话与佛道两家的报应观念又有所不同。
儒家的主流观点不太强调报应,因为儒家道德修养的目标是成为君子,而成为君子的首要条件,就是明白义利之辨。孔子说过“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孔孟甚至要求他们的弟子杀身成仁、舍生取义。他们认为,仁义既是天道,也是人道,为仁义而牺牲,死得其所,会使生命获得永恒意义。
钱穆先生曾经将儒家人生观与其他文明宗教相比较,说儒家的君子,他们居仁由义不是为了获得好处,不管它是来自今生还是来世。而且君子人格恰恰是要超越这种功利主义的考虑,他不把道义当作手段,而是当作目的本身。
儒家要求君子超脱私利的羁绊,并不是不考虑个人利益,而是对此有独特的理解。杀身成仁是君子的担当和境界,实践仁义礼智信也经常意味着要放弃一些个人利益。但总的来看,长远来看,道德对于人生和社会都是有益的。
讲仁爱奉献的儒家道德何以有利于人生?说到底,违反道德的行为可以得利于一时,却难以长久持续。比如一个“信”字,欺诈或许能够短期获利,但是长此以往必然臭名远扬。那些讲诚信的人虽然有时也吃亏,但能获得广泛的信誉和信任,事业便越做越大。
道德与利益的问题,又被称为德福关系问题,也是西方道德哲学的核心问题之一。在现实生活中常常看到,有德者未必有福,享福者未必有德,这一矛盾如何解决?哲学家康德认为,经由上帝审判之后,德与福最终能够实现一致,作恶者将会下到地狱,而行善者将会升入天堂,于是公平正义最终得以实现。可是,儒家没有上帝观,有人经常行善却穷困潦倒,有人作恶多端却福寿俱全,如何解释这种情况呢?儒家对此的回答是:家庭。一个人的积德行善未必能改善自己的处境,当然,一己之私也不是儒家人的初衷。但客观上一定会为他的后代积下“阴德”;一个人作恶多端,尽管能做高官,骑骏马,但他的债务将由子孙偿还。通过引入家庭和时间两个因素,儒家也成功解决了德福表面上的矛盾。
那么,现实中是否真是如此?城市兴起的时间较短,不易觉察,但在乡村中则常常应验。常听有年纪见识多的村里老人说,凡是目前发展不错的家庭,现在有出息的人,祖先父辈多是厚道人。我们看历史上那些传承久远的世家大族,比如范仲淹、曾国藩等家族,人才辈出,福泽绵长,乃是因为他们将深厚的文化底蕴凝结为优良的家教传统,培养了一代又一代子孙的优良品格。这也算是对“积善人家论”的经验证明。因此古人也说:“德者,得也。”这种观点长期以来深入人心。
所以“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并非迷信,而是儒家历史理性的结晶。它以儒家的成德之教为思想基础,强调德行修养和与人为善才是一个家庭长期繁荣兴盛的根本保障,不但在义理上可以说得通,在现实中也有经验的证实,反映了儒家古老透彻的人生智慧。


浏览完整试题(《光明日报》)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易传》所说的“积善之家,必有余庆”,虽然也含有报应的含义,但与佛、道两家的报应观不同,与西方的德福观也有区别。
B.儒家道德修养超越了功利主义的考虑,目标是成为君子,同时也是为了给后代积下“阴德”。
C.明白义利之辨是成为儒家君子的首要条件,君子为了仁义不但可以放弃一些个人利益,而且必要时可以牺牲自己。
D.儒家要求君子超脱私利,但实践仁义礼智信却能在更大范围、更长远的时间产生对人生和社会的益处。
答案1.B [“同时也是为了给后代积下‘阴德’”错。儒家君子如果有“给后代积下‘阴德’”的目的,也就不能说是“超越了功利主义”了;原文第三段说,“儒家的君子,他们居仁由义不是为了获得好处,不管它是来自今生还是来世。”]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作者在文中通过与佛、道及西方哲学的具体对比,深刻地阐释了儒家报应观念的独特性。
B.文中引入康德对现实生活中德福矛盾现象的解说,是为了说明儒家对这一问题的解说只是解决了德福表面上的矛盾。
C.文章运用引用、对比、举例、比喻等多种论证方法展开论证,让读者对“积善”的意义有了一个新的认识。
D.本文从“积善”与“报应”这一话题出发,从个人修养、家族传承和社会效应三个层面阐述了儒家独特的福报观。
2.D [A项,文中没有把儒家因果报应观与佛、道“具体”对比;B项,文中引入康德对现实生活中德福矛盾现象的解说,是为了引出儒家德福观的内容并与之对比、衬托;C项,文中没有运用比喻论证。]
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孔孟认为,仁义是天道,也是人道,杀身成仁、舍生取义可以让生命获得永恒的意义。
B.钱穆先生的研究表明,儒家君子居仁由义非为“余庆”,非惧“余殃”,道义本身就是他们的目的。
C.在儒家那里,“积善之家”的“家”被赋予了时间因素,常用来指那些传承久远的家族。
D.“阴德”之说在乡村常常应验,而在城市中不易觉察,表明儒家古老透彻的人生智慧源于传统的农业社会。
3.D [原文倒数第二段开头说,“阴德”之说在城市中不易觉察的原因是“城市兴起的时间较短”。]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4-8小题。
水缸里的文学
我始终认为,我的文学梦,最初是从一口水缸里萌芽的。
我幼年时期自来水还没有普及,一条街道上的居民共用一个水龙头,因为家家户户都有一个储水的水缸,我们家的水缸雄踞在厨房一角,像一个冰凉的大肚子巨人,也像一个傲慢的家庭成员。记得去水站挑水的大多是我的两个姐姐,她们用两只白铁皮水桶接满水,歪着肩膀把水挑回家,哗哗地倒入缸中,我自然是袖手旁观,看见水缸里的水转眼之间涨起来,清水吞没了褐色的缸壁,我便有一种莫名的亢奋。现在回忆起来,亢奋是因为我有秘密,秘密的核心事关水缸深处的一个河蚌。
请原谅我向大人们重复一遍这个过于天真的故事,故事说一个贫穷而善良的青年在河边捡到一只被人丢弃的河蚌,他怜惜地把它带回家,养在唯一的水缸里。按照童话的讲述规则,那河蚌自然不是一只普通的河蚌,蚌里住着人,是一个仙女!也许是报知遇之恩,仙女每天在青年外出劳作的时候从水缸里跳出来,变成一个能干的女子,给青年做好了饭菜放在桌上,然后回到水缸钻进蚌里去。而那贫穷的吃了上顿没下顿的青年,从此丰衣足食,在莫名其妙中摆脱了贫困。
我现在还羞于分析,小时候听大人们说了那么多光怪陆离的童话故事,为什么独独对那个蚌壳里的仙女的故事那么钟情?如果不是天性中有好逸恶劳的基因,就可能有等待天上掉馅饼的庸众心理。我至今还在怀念打开水缸盖的那些瞬间,缸盖揭开的时候,一个虚妄而热烈的梦想也展开了:我盼望看见河蚌在缸底打开,那个仙女从蚌壳里钻出来,一开始像一颗珍珠那么大,在水缸里上升,上升,渐渐变大,爬出来的时候已经是一个正规仙女的模样了。然后是一个动人而实惠的细节,那仙女直奔我家的八仙桌,简单清扫一下,她开始往来于桌子和水缸之间,从水里搬出一盘盘美味佳肴,一盘鸡,一盘鸭,一盘炒猪肝,还有一大碗酱汁四溢香喷喷的红烧肉!(仙女的菜肴中没有鱼,因为我从小就不爱吃鱼。)
很显然,凝视水缸是我最早的阅读方式,也是我至今最怀念的阅读方式,这样的阅读一方面充满诗意,另一方面充满空虚,无论是对诗意还是空虚,都要用时间去体会。我从来没有在我家的水缸里看见童话的再现,去别人家揭别人家的水缸也一样,除了水,都没有蚌壳,更不见仙女。偶尔地我母亲从市场上买回河蚌,准备烧豆腐,我却对河蚌的归宿另有想法,我总是觉得应该把河蚌放到水缸里试验一下,我试过一次,由于河蚌在水里散发的腥味影响水质,试验很快被发现,家里人把河蚌从缸底捞出来扔了,说,水缸里怎么养河蚌?你看看,辛辛苦苦挑来的水,不能喝了,你这孩子,聪明面孔笨肚肠!
我童年时仅有的科学幻想都局限于各种飞行器,我渴望阅读,但是身边没有多少适合少年儿童的书,我想吃得好穿得光鲜,但我的家庭只能提供给我简陋贫困的物质生活。这样的先天不足是我童年生活的基本写照,今天反过来看,恰好也是一种特别的恩赐,因为一无所有,所以我们格外好奇。我们家家都有水缸,一只水缸足以让一个孩子的梦想在其中畅游,像一条鱼。孩子眼里的世界与孩子身体一样有待发育,现实是未知的,如同未来一样,刺激想象,刺激智力,我感激那只水缸对我的刺激。
我一直相信,所有成人一本正经的艺术创作与童年生活的好奇心可能是互动的。对于普通的成年人来说,好奇心是广袤天空中可有可无的一片云彩,这云彩有时灿烂明亮,有时阴郁发黑,有时则碎若游丝,残存在成年人身上所有的好奇心都变得功利而深奥,有的直接发展为知识和技术。对人事纠缠的好奇心导致了历史哲学等等人文科学,对物的无限好奇导致了无数科学学科和科技发明。而所谓的作家,他们的好奇心都化为了有用或无用的文字,被淘汰,或者被挽留。这是一个与现代文明若即若离的族群,他们阅读,多半是出于对别人的好奇,他们创作,多半是出于对自己的好奇。在好奇心方面,他们扮演的角色最幸运也最蹊跷,似乎同时拥有幸运和不幸,他们的好奇心包罗万象,因为没有实用价值和具体方向而略显模糊,凭借一颗模糊的好奇心,却要对现实世界做出最锋利的解剖和说明,因此这职业有时让我觉得是宿命,是挑战,更是一个奇迹。


展开余下试题一个奇迹般的职业是需要奇迹支撑的,我童年时期对奇迹的向往都维系在一只水缸上了,时光流逝,带走了水缸,也带走了一部分奇迹。我从不喜欢过度美化童年的生活,也不愿意坐在回忆的大树上卖弄泛滥的情感,但我绝不忍心抛弃童年时代那水缸的记忆。这么多年来,我其实一直在写作生活中重复那个揭开水缸的动作,谁知道这是等待的动作还是追求的动作呢?从一只水缸看不见人生,却可以看见那只河蚌,从河蚌里看不见钻出蚌壳的仙女,却可以看见奇迹的光芒。

4.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 文章第二段把水缸比作“傲慢的家庭成员”,形象地写出了在孩子眼里水缸是家里一个了不起的重要角色。
B. 文章第五段中“聪明面孔笨肚肠”写出了大人对“我”行为的嗔怪,反映了成人对孩子纯真心理的不理解。
C. 第七段承接上文,从对童年生活和梦想的感悟转向对成人好奇心的议论,最后揭示了好奇心与文学创作的关系。
D. 作者很怀念过去一无所有的生活,因为简陋贫困的物质生活是一种特别的恩赐,只有这样的生活才能刺激想象。
【答案】4.D“只有这样的生活才能刺激想象。”说法错误,现实和事理并非如此,文中作者所怀念的生活正是创作最初的源泉。
5.文章第三段对河蚌仙女梦想的描述与第四段的童话故事相比有什么不同?这样写有什么作用?(6分)
答案.不同:三段是客观描述,四段加入了强烈的渴望。作用:内容上,第三段中的仙女为报知遇之恩,从水缸中出现,然后端出饭菜,表明了很多人好逸恶劳等待天上掉馅饼的庸众心理。第四段中我想要的一盘盘美味佳肴,表明对仙女的幻想和对美味的期待。结构上,两相对照,褒贬分明。
6.本文题目“水缸里的文学”意蕴丰富,综观全文,你如何理解其中的寓意?以此为题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5分)
_6.寓意:水缸是“我”童年认识世界,体验人生,引发文学梦幻的主要对象,刺激作者想象和智力;保留了作者创作的活力。
表达效果:贯穿全文的线索激发读者想象力,吸引读者兴趣;象征,由事及理,艺术与好奇心是无尽的创作源泉,揭示文章主旨。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材料一
程开甲(1918年8月3日-2018年11月17日),中国科学院院士,“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2013年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我国核武器事业的开拓者之一,我国核试验科学技术体系的创建者之一。
1985年,获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
1999年9月,程开甲获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颁发的“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2014年,荣获2013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2017年7月28日,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签署命令:授予程开甲同志“八一勋章”。
2018年3月27日,程开甲院士获得“世界因你而美丽-2017-2018影响世界华人盛典”终身成就奖。
(百度百科——程开甲)
材料二
1948年秋,程开甲获哲学博士学位,任英国皇家化学工业研究所研究员。当看到解放军敢于向英国“紫石英”号军舰开炮时,他感到中国有希望了。程开甲婉谢导师和朋友好意,整理好行装,于1950年8月回到祖国。
1960年,一纸命令将程开甲调入北京,加入中国核武器研究队伍。从此,他隐姓埋名,在学术界销声匿迹20多年。
从1963年第一次踏进罗布泊到1985年,程开甲一直工作、生活在核试验基地。程开甲在坚守中,展现了为科学奉献的淡定与从容精神。他为中国核武器研究和核试验事业,倾注了全部心血和才智。
程开甲一生获奖无数,但是,对这些崇高荣誉,程开甲有自己的诠释:“我只是代表,功劳是大家的。”
“科学技术研究,创新探索未知,坚韧不拔耕耘,勇于攀登高峰,无私奉献精神。”这是程开甲院士曾经写下的几句话,这也正是院士程开甲百岁科学人生的自画像。
今年4月,《解放军报》介绍程开甲事迹。军报文章提到,“这位被誉为‘中国核司令’的老院士迎来了自己的百岁生日。回望百年人生,他说:‘我这辈子最大的幸福,就是自己所做的一切,都和祖国紧紧地联系在一起。”’
(摘编白澎湃新闻《101岁“中国核司令”、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程开甲逝世》)
材料三
总有一些人,让你相信,这世上真的有英雄!
一生为国铸核盾,见证百年中国荣辱。从抱着“科学救国”思想,一腔热血出国求学,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放弃国外优厚待遇和研究条件坚定回国,到把生命奉献在西北大漠20余年,为开创中国核武器研究和核试验事业倾注全部心血和才智,再到晚年孜孜不倦,继续埋头科研工作……程开甲用“心有大我,志诚报国”的一生,生动诠释了何谓“繁霜尽是心头血,洒向千峰秋叶丹”。
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作为我国核武器事业的开拓者之一、核试验科学技术体系的创建者之一,程开甲曾隐姓埋名度过20多年的“罗布泊时间”。在钱三强的具体指导下,程开甲设计出中国第一个具有创造性和准确性的核试验方案,确保了首次核试验任务的圆满完成。一生获奖无数的程开甲,对于荣誉,只是淡淡地说“我只是代表,功劳是大家的”。
深厚的爱国主义情怀是程开甲身上的鲜明底色。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他毅然决定学成报效祖国。回国后,面对一次次改变工作、调整研究领域,一再从零开始创业,程开甲始终心情愉快,服务祖国需要,坚忍不拔耕耘,勇于攀登高峰。正是因为内心激扬家国情怀,程开甲一生忘我燃烧却甘于寂寞,也正是因为把个人理想抱负自觉融入国家发展伟业,程开甲才拥有了堪称传奇、万人敬仰的人生成就。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奋斗,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担当。新时代,呼唤更多像程开甲一样的时代骄子,把个人命运与国家前途熔于一炉、融个人奋斗于时代大潮,把个人梦同中国梦紧密联系在一起,把实现党和国家确立的发展目标变成爱岗敬业、争创一流的自觉行动,为国家强盛、民族复兴凝聚磅礴力量。
(2018年11月20日中国纪检监察报《新时代呼唤更多“程开甲”》删改)
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程开甲被誉为“中国核司令”,曾先后获得过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和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B.加入中国核武器研究队伍后.程开甲从此隐姓埋名完全销声匿迹。
C.程开甲把个人理想抱负自觉融入国家发展事业,才拥有了令人称奇的的人生成就。
D.程开甲能设计出中国第一个具有创造性和准确性的核试验方案,确保首次核试验任务的圆满完成,这其中有钱三强的功劳。
7.B(“完全销声匿迹”错误,原文是“学术界销声匿迹20多年”,两者不相符合。)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繁霜尽是心头血.洒向千峰秋叶丹”。程开甲用他志诚报国的实际行动完美地诠释了这句话的含义。
B.从毅然决定学成报效祖国到一再改变工作、调整研究领域,程开甲始终服务祖国需要,无怨无悔,体现了他的爱国主义情怀。
C.程开甲同志以中科院院士的身份取得辉煌的成就.获得了众多的奖项,成为民族英雄,与他的优秀品质是分不开的。
D.材料三扣住“英雄”二字.从多个方面高度评价了程开甲的一生,并号召人们共同参与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来。
8答案.C(程开甲“以中科院院士的身份取得辉煌的成就”不合实际。)
9.以上三则材料中,各则材料报道的侧重点有什么不同?为什么?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分)


展开余下试题9.参考答案:第一问:①《百度百科》侧重介绍程开甲的生平及所获荣誉;②《澎湃新闻》侧重介绍程开甲一生事迹及其对荣誉的态度;③《中国纪检监察报》以议论抒情为主,侧重评述程开甲的精神,并号召人们学习。
第二问:三家媒体的定位和出发点不同,因此对同一事件报道的侧重点不同。
评分细则:6分。第一问每点1分;第二问3分。大意对即可。
二、古代诗文阅读(35+3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刘敞字原父。举庆历进士,廷试第一。编排官王尧臣,其内兄也,以亲嫌自列,乃以为第二。通判蔡州,直集贤院,判尚书考功。
[译文:刘敞的表字叫原父。庆历年间考中进士,在廷试中排第一。负责誊写校勘的官员是王尧臣,他是刘敞妻子的哥哥,因为有亲属之嫌报名应试,于是就判定他为第二。刘敞先做了蔡州通判,又入职集贤院,任尚书考功一职。]
奉使契丹,素习知山川道径;契丹导之行,自古北口至柳河,回屈殆千里,欲夸示险远。敞质译人曰:“自松亭趋柳河,甚径且易,不数日可抵中京,何为故道此?”译人相顾骇愧曰:“实然。但通好以来,置驿如是,不敢变也。”顺州山中有异兽,如马而食虎豹,契丹不能识,问敞。敞曰:“此所谓驳也。”为说其音声形状,且诵《山海经》《管子》书晓之,契丹益叹服。使还,求知扬州。
[刘敞奉皇帝之命出使契丹,刘敞向来就通晓山道水路,但仍让契丹人带领着他前行,从古北口到柳河,迂回曲折几乎有一千里路程,契丹人想要夸大道路险阻遥远。刘敞质问契丹翻译官说:“从松亭往柳河方向走,非常直接又不费力气,不需要多天就可以到达中京,为什么故意取道这里?”契丹翻译官回头看着刘敞既惊骇又羞愧地说:“确实这样。只是自与大宋通好以来,设置驿站的路线就是这样,不敢变更。”顺州的山里面有怪异的野兽,长得像马却吃老虎豹子,契丹人不能认识这种动物,就来问刘敞。刘敞回答:“这就是人们说的‘驳’”。给他们描述駁的声音外形,并背诵《山海经》《管子》的部分内容使契丹人了解这种动物,契丹人更加的感叹佩服。刘敞出使契丹国回来,请求治理扬州。]
扬之雷塘,汉雷陂也,旧为民田。其后官取潴①水而不偿以它田,主皆失业。然塘亦破决不可漕,州复用为田。敞据唐旧券,悉用还民,发运使争之,敞卒以予民。天长县鞫王甲杀人,既具狱,敞见而察其冤,甲畏吏,不敢自直。敞以委户曹杜诱,诱不能有所平反,而傅致②益牢。将论囚,敞曰:“冤也。”亲按问之。甲知能为己直,乃敢告,盖杀人者,富人陈氏也。相传以为神明。
[扬州的雷塘,是汉代的雷陂,以前是农民的田地。汉之后官府征地蓄水但是没有拿别的田地来偿还百姓,农田的主人都失去了产业。然而雷塘也决堤残损无法蓄水漕运,扬州官员又把它们重新用作农田。刘敞根据唐朝原来的契据,全部偿还给百姓。发运使为此争论不同意,但是刘敞最终还是将田地给了农民。天长县审问王甲的杀人案,已经定案,刘敞看案卷觉察到他的冤情,王甲害怕狱吏,不敢为自己申辩。刘敞就将此案交给户曹杜诱,杜诱不能查实平反,而罗织的罪名更加牢固。将要批决定罪,刘敞说:“这是冤案。”亲自审讯王甲。王甲知道刘敞能为自己申冤,才敢说出真相。杀人的人原来是富人陈氏。此事在百姓中传颂,把刘敞视为神明。]
敞以识论与众忤,求知永兴军,拜翰林侍读学士。大姓范伟为奸利,冒同姓户籍五十年,持府县短长,数犯法。敞穷治其事,伟伏罪。未及受刑,敞召还,判三班院,伟即变前狱,至于四五,卒之付御史决。
[刘敞因为议论政事与众人意见违背,请求任永兴知军,被授为翰林侍读学士。世家大族范伟非法谋取利益,假冒同姓户籍五十年,挟持当地官员的弊端,多次违反法令。刘敞彻底地惩办范伟的违法之事,范伟承认了自己所犯的罪行,但是没有等到判刑受处,刘敞被皇帝召回朝廷,被任命为三班院,范伟立刻使以前定的罪案改变,甚至改掉了十之四五,最终这案子交由御史来判决。]
敞侍英宗讲读,每指事据经,因以讽谏。时两宫方有小人间言,谏者或讦而过直。敞进读《史记》,至尧授舜以天下,拱而言曰:“舜至侧微也,尧禅之以位天地享之百姓戴之非有他道惟孝友之德光于上下耳。”帝竦体改容,知其以义理讽也。皇太后闻之,亦大喜。
[刘敞陪侍英宗讲习诵读,常常依据经典阐明事理,趁机用这些故事来讽谏。当时两宫正好有小人说挑拨离间的话,谏官有时指责得过于直截了当,(效果不甚明显)。刘敞奉上《史记》给英宗看,到了尧把天下禅让给舜那一节时,拱手对英宗说:“舜这个人身份非常卑贱,尧把尊位禅让给他,天和地顺应尧,老百姓拥戴尧,没有什么别的原因,只是孝顺父母、敬爱兄弟的品德,光照天地之间罢了。”英宗站直身子改变容态,知道刘敞是在用经义名理来暗示劝告他。皇太后听说这件事后,也非常高兴。]
积苦眩瞀,屡予告。疾少间,复求外,以为汝州,旋改集贤院学士,判南京御史台。熙宁元年,卒,年五十。
[刘敞积劳成疾头晕眼花,多次准予告假。病稍好一点的时候,又请求离开朝廷到地方去做官,被任命为汝州长官。不久改任集贤院学士、南京御史台。熙宁元年,刘敞去世,享年五十岁。]
(节选自《宋史•刘敞传》)
[注] ①潴:蓄积。②傅致:罗织。
10.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C )
A.尧禅之/以位天地/享之百姓/戴之非有他道/惟孝友之德/光于上下耳
B.尧禅之/以位天地/享之百姓/戴之非有他道/惟孝友之/德光于上下耳
C.尧禅之以位/天地享之/百姓戴之/非有他道/惟孝友之德/光于上下耳
D.尧禅之以位/天地享之/百姓戴之/非有他道/惟孝友之/德光于上下耳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廷试是科举制度中的最高一级考试,由皇帝在殿廷上亲发策问考试,故又称殿试、御试,廷试第一按惯例应被点为状元。
B.驿是古代接待传递公文的差役和来访官员途中休息、换马的处所,后也有为普通人传递信件和物资的功能,多临交通要道而建。
C.《山海经》是我国古代最早的地理著作,书中也记载一些奇禽异兽。因书中一些内容出自神话传说,故其记载未可全信。
D.两宫在封建朝代多指皇帝和皇太后,也有指皇帝和皇太子或东西二宫皇太后的,在本文此处应该指皇帝和皇太后。
11答案:B解析:驿站专供官府使用,不为普通人服务。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刘敞学识渊博。他不但熟知契丹的山川道路,而且对顺州山中一种形状像马却能猎食虎豹的异兽,也能随口说出其名称,并引用古书详细解说。
B.刘敞体恤民情。雷塘曾是民田,后被官府征去蓄水,田主未得田地补偿,都失去了谋生之业,刘敞根据旧的田契,最终还田于民。
C.刘敞尽职尽责。知扬州时,他为王甲平冤昭雪;知永兴军时,他不畏豪强,极力惩治以奸诈手段获取利益的范伟,使范伟认罪伏法。
D.刘敞善于进谏。他为英宗讲读《史记》时,用史书中包含的义理来劝谏皇帝,使英宗明晓他的用意,太后对此也非常欣赏。
12答案:C解析:刘敞在任期间,范伟虽认罪但未伏法,刘敞调职后,范伟翻供,后来由御史做出了判决。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既具狱,敞见而察其冤,甲畏吏,不敢自直。
译文:(1)已经定案,
标签:人教版 高二 下册 月考试卷
相关:关于“湖南省武冈”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246]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