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月考试卷

阅读:402  2019-04-05
标签:人教版 高二 下册 月考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402]
河北省沧州市任丘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阶段考试语文试卷(解析版)
任丘一中2017—2018学年第二学期第一次阶段考试
高二语文试题
第Ⅰ卷(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
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城市是多样异质文明空间化聚集、结构化整合的结果,城市与文明共生。文明多样性主要指以城市为场域为核心的社会领域与社会功能的专业化分划及其空间共在,即专门化、专业化的管理、宗教、谋利、交易等功能在城市中或者以城市为中心的多样共存。
城市的重要功能是满足人的多样需要,一个成功的城市,首先是能够全面满足人的安全、发展、宗教等需要的所在。在科特金看来,考察成功的城市,“有三个关键因素决定了这些城市的全面健康发展,即地点的神圣、提供安全和规划的能力、商业的激励作用。在这些因素共同存在的地方,城市文化就兴盛;反之,在这些因素式微的地方,城市就会淡出,最后被历史抛弃”。一方面,人的多样需要会催生多样的城市、多样的文明;另一方面,多样的文明、多样的城市又会进一步生成人的多样需要。
文明多样性对城市的生成和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城市是对已有多样文明的聚集,多样文明在城市中会发生碰撞、竞争、融合、整合,并可能进一步多样化。韦伯认为,多样性是城市之所以成为城市的一个重要条件。在他看来,以不断发展的分工为特点的经济多样性,是推动城市全面发展的重要力量,也是推动社会从道德社会、礼俗社会向理性社会、法理社会转换的重要力量。在芝加哥学派的代表人物帕克看来,以多样性为特点的城市在为人们带来机会、为人们提供更多自由空间的同时,也造成了社会分离,并放大了人性的善良与丑恶。
从文明多样性这个维度揭示城市性离不开对文明本身的历史反思、哲学批评。这种以多样性为目标的研究,对推翻当代帝国霸权以及影响仍然深远的帝国思维、霸权思维当然意义重大。但问题在于,人类历史、世界文明史、世界城市史,是否仅仅是一部文明多样性的历史?把不同文明的平等性单纯地等同于文明的多样性,是否符合历史本身?是否会导致新的问题?我们认为,城市性研究、文明性研究应该深层化。对城市社会研究而言,一方面,需要对文明多样性进行更为深入的研究,揭示多样性本身的结构、本质、转换;另一方面,在揭示城市社会文明多样性的同时,也需要从城市哲学与文明批评史的角度,具体揭示城市社会的文明共同性,揭示城市社会作为地方共同体、区域共同体、全球共同体的特点、趋势和走向。
(摘编自陈忠《城市社会:文明多样性与命运共同体》)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多样异质文明空间化聚集、结构化整合就产生了城市,城市与文明共生。
B. 能全面满足人的安全、发展、宗教等需要的城市必然是一个成功的城市。
C. 文明多样性体现为管理、宗教等功能在城市或以城市为中心的多样共存。
D. 韦伯和帕克都认同文明的多样性是城市的特点,对社会发展有积极影响。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以城市功能的多样性为前提,从专业化、专门化两个维度论证文明多样性。
B. 文章第二段运用引用论证,详细阐述了文明多样性对城市健康发展的促进作用。
C. 文章探讨城市社会与文明多样性的关系后,指出文明共同性是发展的必然。
D. 文章第三段分析了文明多样性对城市的生成和发展具有正反两方面的作用。


浏览完整试题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如果地点的神圣、提供安全和规划的能力、商业的激励作用等因素共存,城市文化就会兴盛。
B. 如果考察成功城市的三个关键因素中的其中一个式微,城市就会淡出,城市文化也随之消亡。
C. 人类历史、世界文明史、世界城市史,既是文明多样性的历史,也可以说是文明共同性的历史。
D. 揭示城市社会的文明多样性、共同性及特点、趋势和走向,是深入研究城市社会的组成部分。
【答案】1. B 2. D 3. B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要求选出的是“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本题中,B项,“能全面满足人的安全、发展、宗教等需要的城市必然是一个成功的城市”错误,“必然是”说法过于绝对,从文章第二段来看,城市的重要功能是满足人的多样需要,但满足这几个方面需要的城市不一定是一个成功的城市,因为还有其他的功能。故选B项。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梳理文章的内容,圈出每段的中心句,把握文章的观点、论据,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本题中,A项,“从专业化、专门化两个维度”错误,该信息属于无中生有。B项,“第二段……阐述了文明多样性对城市健康发展的促进作用”错误,属于信息错位,第二段论证的是三个关键要素对城市健康发展的作用,不是文明多样性的作用。C项,“文章探讨城市社会与文明多样性的关系后,指出文明共同性是发展的必然”错误,从文中来看,文章并没有指出共同性是城市发展的必然。故选D项。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并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这是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本题中,B项,“如果考察成功城市的三个关键因素中的其中一个式微,城市就会淡出,城市文化也随之消亡”错误,选项的说法过于绝对,只有一个因素式微,城市文化不一定会消亡。故选B项。
【点睛】做选择题,基本方法是排除法。但还要用好“比对法”。就是把选项内容与原文有关内容认真、仔细地比较、对照,不符合原文意思的,就是错误项,反之则为正确项。那么,要比对哪些内容呢?比对词语,命题者在设置选项时对原句作了改装、重组,即主要采取了“删”(删除原文的状语、定语、补语,改变原意)、“漏”(只强调问题的一个方面,有意漏掉重要信息,断章取义)、“改”(改换词语,曲解文意)、“凑”(胡乱拼凑、东拉西扯、无中生有、随意组合信息)等方式设误。要看看选项在对原句改造过程中,删去了哪些词,改了哪些词,添了哪些词,它们是否与原文意思一致。一般而言,选项中的下面这些词语最值得我们优先比对:指代词(如“它”“其”等),比对它是否有偷换概念之嫌;范围词(如“都”“所有”“人人”等),看它是否有任意扩大或缩小外延现象;程度词、时间词(如“或许”“大概”“必定”“可能”“似乎”“已经”“将来”等),看它是否混淆偶然与必然、已然与未然,说法绝对等。比对关系,(句间、分句间的逻辑关系),看这种关系是否符合原文意思,是否合理。比对句间关系,则要求考生不只是单纯地筛选信息,更应在筛选的基础上关注信息间的联系。因此,比对分句间的逻辑关系是比对的重点内容。比对关系分两步:第一步,逐项审查每一个选项有几个分句(包括句子),分句与分句之间是什么关系(重点抓关联词),一般的有因果、条件、假设、目的等关系,但以因果关系居多。第二步,比对每一分句的意义在原文是否有依据,分句与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在原文中是否有依据。尤其看因果关系,是否有强加、倒置不当。比对依据和结论,看推断是否成立。推断题选项的表述,有的是完整的推断形式,原因结果或条件结论同时出现;有的只是一个判断句。对完整推断形式的表述,一看所述原因或条件文中是否有依据,二看所述结果(结论)文中是否有依据,三看原因或条件与结果或结论之间是否有合理的逻辑关系。对只是一个判断句的表述,一看文中是否提供了现成的结论,二看结论(既然是推断想象,“这个结论”文中往往没有提供)是否符合客观事实与逻辑事理。
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门 沿
龙应台
①旧年最末一个晚上,十八岁的华飞去和朋友午夜狂欢。我坐在旅店的窗边,泰北冬季的天空洁净,尤其当城市的灯火因贫穷而黯淡,星星就大胆放肆了,一颗一颗堂堂出现。但是星星虽亮,却极度沉默,下面的街头人声鼎沸,乐鼓翻腾。刚从街上的人流里撤回,我知道,像河水般涌动的是情绪激越的观光客,但是暗巷里骑楼下,疲惫的女人正开始收摊,她们赤脚的幼儿蜷在一旁,用破毯子裹着,早睡着了。
②烟火冲向天空轰然炸开,瞬间的璀璨,极致的炫美,人们雀跃欢呼。这是跨年之夜。可是,这不是神明的生日,不是英雄的诞辰,不是神话中某一个伟大的时刻,不是民族史里某一个壮烈的发生,那么,人们庆祝的究竟是什么呢?
③想想看,你用什么东西量时间?
④一只沙漏里细沙流完是一段时间。一炷馨香袅袅烧完是一段时间。一盏清荼,从热到凉,是一段时间。钟表的指针滴答行走一圈,是一段时间。
⑤有时候,我们用眼睛看得见的“坏”去量时间。一栋每天路过的熟悉的房子,从围墙的斑驳剥落到门柱的腐蚀倾倒,然后看着它的屋顶一寸寸扩大“垮陷”,有一天野树爬藤从屋中“昂然窜出”,宣告完成——需要多少时间?
⑥有时候,我们用非常细微的“动”去量时间。星星的行走、潮水的涨落、日影的长短,不都是时间的量器?在香港的海滨,我看每天金星出现在海平线的点,冬天和夏天不同。在台北的阳明山上,我看夕阳下沉时碰到观音山脊的那一刹那,春天和秋天也不同。


展开余下试题⑦你是否也用过别的量法?孩子小时,我在他们卧房的门沿挂上一个一米半高的木板量尺。每一年孩子的生日,让他们站在门沿背对着尺,把他们的高度用小刀刻下。于是刻度一节一节高升,时间也就一节一节地流走。
⑧南美洲有一家人,夫妻俩加五个孩子,每一年的同一天,一家七口一人拍一张大头照,三十年不曾间断。三十年中,红颜夫妻变成老夫老媪,可爱纯真的婴儿变成心事重重的中年人。
⑨还有那疯狂的艺术家,突然决定写数字。醒来一开眼就写,连续累积数字,吃饭、坐车、走路、如厕、洗头时不断地写;搭飞机出国时,在飞机的座位上写;到医院看病打针时,在病床上写;到教堂做礼拜时,在教堂的长板凳上写。每分每刻每时写,每天每月每年写,数字愈来愈大,字符串愈来愈长,艺术家这个人,是的,愈来愈老。
⑩写“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的时候,杜甫不是在记录时间吗?唱“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的人,不是在记录时间吗?伦勃朗一年一年画自画像,从少年轻狂画到满目苍凉——他不是在记录时间吗?
(11)农业社会的人们认真地过春分秋分夏至冬至,难道不也是在一个看不见的门沿上,秘密地,一刀一刀刻下时间的印记?
(12)所以跨年的狂欢,恐怕也是一种记录时间的集体仪式吧?都市里的人,灯火太亮,已经不再习惯看星星的移动和潮汐的涨落,他们只能抓住一个日期,在那一个晚上,用美酒、音乐和烟火,借着人群的吆喝彼此壮胆,在那看不见的门沿量尺上,刻下一刀。
(13)凌晨四时,整个清迈小城在宁静的沉睡中,新的一年悄悄开始。我们行装齐整,离开了旅店,在黑夜中上路,往泰寮边界出发。五个小时的蜿蜒山道,两天的慢船河路,冷冽的空气使人清醒。我在想,在古老的湄公河上啊,时间用什么测量?
(本文有删改)
4. 下列对散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②段描写璀璨炫美的烟火之后,又连用了四个否定式排比句,从而引出下文“人们庆祝的究竟是什么呢”的发问。
B. ⑤段写野树爬藤从“垮陷”的屋顶“昂然窜出”,用野树爬藤的旺盛衬托了房屋的颓败,突出了野树爬藤的生命力。
C. 作者借写不同身份、不同地域、不同时代的人们各有自己记录时间的方式,推出跨年的狂欢是记录时间的集体仪式的结论。
D. (12)段“借着人群的吆喝彼此壮胆”一句体现了人们的复杂心情:对时间悄然流逝的恐惧,对记录时间、认真地把握时间的渴望。
5. 文章大部分内容写测量时间,作者却以“门沿”为题,为什么?请简要说明。
6. 文章最后一段有何作用?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答案】4. B 5. ①“我”曾以“门沿”做量器记录孩子的成长,“门沿”与时间有密切关系。②文中作者把“门沿”作为一种时间量尺,这把“看得见的时间量尺”和“看不见的时间量尺”把文中有关时间记录的内容统一在一起。③以“门沿”为题生动形象,吸引读者,耐人寻味。
6. ①结构上,照应文章开头“旧年最末一个晚上”,使文章结构完整。②内容上,借写新年伊始往泰寮边界出发的行程,写出了作者对时间的感悟,意在表明对时间的测量和思考无处不在。③效果上,以疑问句结尾,引发人们对时间流逝的思考,启迪人们把握生命。
【解析】
【4题详解】
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的角度较多,有内容的理解,主旨的概括,表现手法的分析等。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题干的选择要求,如本题“下列对散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立足考查“散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本题中,B项,“⑤段……用野树爬藤的旺盛衬托了房屋的颓败,突出了野树爬藤的生命力”错误,从文中来看,写野树爬藤是为了和颓败的房屋形成对比,体现时间的流逝。故选B项。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作品结构,把握作者创作意图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文章大部分内容写测量时间,作者却以‘门沿’为题,为什么?请简要说明”,然后理解“门沿”的意思,圈出文中与“门沿”相关的内容,分析这些内容与“测量时间”之间的关系。解答本题,首先要了解一下创作者拟题的思路和技巧,文章标题中的“门沿”本旨指门的四条边,而在文中作者把“门沿”作为一种时间量尺,做量器来记录孩子的成长,也就是说在文中有两个方面的含义,即“看得见的时间量尺”和“看不见的时间量尺”,这两个方面把文中有关时间记录的内容统一在一起。这样在结构和内容上就起到了贯穿全文和交代主要内容的作用。从对读者的效果角度来看,可以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作品结构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文章最后一段有何作用?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然后概括最后一段所写的内容,分析这一内容表现了什么,接着分析这样的内容与上文、标题的关系,有何效果。此类题目的答题模式如下:内容上写了……,表现了……;结构上与上文……呼应,与标题照应;主旨上,卒章显志;效果上,引发思考。从本文来看,结尾段是写新的一年开始我们往泰寮边界出发的一路行程,“在古老的湄公河上啊,时间用什么测量”写出了作者对时间的感悟,意在表明对时间的测量和思考无处不在,结尾用“时间用什么测量”这一疑问句作结,引发人们对时间流逝的思考,启迪人们把握生命;从结构上来看,结尾“新的一年悄悄开始”照应文章开头“旧年最末一个晚上”,使文章结构完整。考生围绕这些方面作答。
【点睛】解答标题作用类题目,一般从如下角度思考。首先是标题本身,点明写作对象,分析标题本身的语言特点,多体现为使用某种修辞手法的标题;分析标题本身的意境特点。然后分析情节结构方面,统领全篇,概括主要故事情节,是文章的线索,或串起文章的哪些情节,或见证记录了什么事件的发展变化,或写了什么与这个物象有关的经历。接着是内容主旨方面,作者借标题表达某种态度,标题是文中主人公某种精神品质的载体,标题比喻或象征某种形象,标题揭示了某种精神或哲理,突出了某种主旨,升华了主题。人物塑造方面,突出人物的形象或性格。最后是表达效果方面,设置悬念,激发阅读兴趣,渲染营造了某种氛围,标题与文中某个内容相呼应,或与文中什么内容形成对比。
解答句段作用类题目,首先要根据句段所在的位置来思考。一般情况下,文章开头的句子或段落起到总领全文,引起下文的作用;结尾的段落一般起到总结全文,深化主旨的作用;而在文章中间部分的句段的作用则有预设伏笔、承上启下、照应上文的作用。然后根据句段所采用的表达方式思考。运用记叙或描写的句段的作用是交代故事内容,使笔下的人物或情节更加形象、完整;运用抒情或议论的句段则是为了表达强烈的感情或表明自己的观点,常常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分析句段的作用,要把在内容和结构上的作用综合起来分析。本题考查的结尾语段,在现代文阅读中结尾段的作用一般从这几个角度思考:或照应题目、开头,或拓宽内容,或总结全文,点明主旨,深化主题,或兼而有之。
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校园欺凌是一种长时间持续、对个人施以心理恐吓、身体和言语侵害的恶意攻击。欺凌让受害者感到痛苦、羞耻、尴尬、恐惧、忧郁,校园欺凌带来的伤害往往不可逆转。


展开余下试题欺凌有三大显著特征:重复发生性、伤害性和力量的不均衡性。
校园欺凌的加害方可能是个人,也可能是群体。通常来讲,男生比女生更容易受到肢体欺凌,女生受言语欺凌或性骚扰的比例较大。大多数情况下,因为受害者与加害者之间有权力、体型、体能等方面的不对等因素,受害者无力进行有效反抗。
通常有三类学生容易被欺负:言行失当者、弱势族群、异类学生。这些学生大多人际关系不佳,潜在欺凌者会基于情绪(看不顺眼)及工具(钱及地位)目的而展开攻击。受欺凌者因力量失衡而无力反抗,或害怕被报复不敢告诉他人。这越发会让欺凌者得寸进尺、不断重复。
(选自南方网《校园欺凌事件层出不穷,该怎么做才能保护学生?》)
材料二:
对于欺凌这一社会问题,加拿大一些学生家长和专家有不同看法和主张。有人认为孩子面对肢体欺凌时要打回去,而“停止欺凌”机构的专家则认为,这样可能会导致暴力升级,有时会造成伤害程度加深。有人认为经历被欺凌可以磨炼孩子的性格,而专家指出欺凌会使孩子失去对他人的信任,损害孩子的自我认知和自尊,影响孩子健康的心理发展。有人也悲观地认为欺凌不可避免,孩子们总会这样做。
专家指出,如果学生、家长、教师和社区一起努力,就可以消除欺凌。欺凌行为可能是模仿家长、电子游戏、电视或电影中看到的行为。根据反欺凌网站Bullying Canada.ca的调查,93%的视频游戏对暴力行为都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这对孩子会是一个不良的暗示。
报讯 (选自新华网《加拿大校园欺凌面面观》)
材料三:

注:不同学习成绩的学生遭受校园暴力情况

注:不同胖瘦的学生遭受校园暴力情况
除了学生自身的因素以外,学校管理与环境等方面的因素也对校园暴力的发生有着重要的影响。数据分析显示农村学校在各种类型的校园暴力发生率上都要高过城市的学校。
(选自《光明日报》的《有多少校园欺凌不该发生》)
材料四:
精神医学专家、北京回龙观医院院长杨甫德对记者表示,不同的孩子被欺负后可能有不同的心理反应。有的孩子会生气、闷闷不乐。有的孩子可能会对施暴者产生怨恨,出现明显的报复心理,而且可能长期存在这种报复心理。还有少部分人遇事总是忍着,但是他心里并没有释然,长时间的压抑会导致其产生抑郁、焦虑等心理问题。“遭受同学欺负导致的抑郁、焦虑等心理问题,一定要及早去治疗。心理医生会帮他做心理分析、心理辅导,让他去做心理调整,从而找到突破口,让他跳出这个心理阴影。只要接受专业的心理辅导或者药物治疗,还是能够治愈的。”杨甫德说。
(选自《工人日报》的《帮助孩子对校园欺凌说“不”》)
7. 下列对校园欺凌这一现象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在遭受校园欺凌后,只要有专业的心理老师和正确的药物参与进来,心理疾病一定能治愈。
B. 言行失当者、弱势族群、异类学生往往更易于受到持续性的、伤害性的和力量不均衡性的攻击。
C. 权力的差别、体型的差别、体能的差别、成绩的差别都可能成为校园欺凌现象的重要因素。
D. 校园欺凌中作为加害方的个体或者群体往往会对受害者进行言语、身体、心理等方面的侵害。
8.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A. 材料一和材料三中都提到了校园欺凌这一社会现象的诱发因素,在诱发因素的分析上,它们是有交叉点的,其他材料则没能提及这一点。
B. 材料二和材料四中都说到了校园欺凌这一社会现象对受害者造成的伤害。除此之外,两则材料还提及了面对校园欺凌的共同做法。
C. 从材料三来看,成绩差的学生在各种欺凌中占的比率是最大的,体型偏胖的学生在各种欺凌中占有的比率也是最大的。
D. 材料一对校园欺凌这一社会现象进行了定义,并指出了它的三个显著的特征,同时也提到了受害者的三个易欺人群和他们的心理感受。
E. 在遭受校园欺凌后,不同的受害者可能会产生不同的心理反应,不同的家长和专家可能也会有自己不尽相同的看法和主张。
9. 根据材料内容,简要分析发生校园欺凌这种现象时,我们应该采取什么措施。
【答案】7. A 8. DE
9. ①努力消除欺凌。学生、家长、教师和社区共同努力,制约限制不良的游戏电影电视对他们的负面影响。②尽早及时心理药物治疗。欺凌发生后,心理的危害要通过专业人士尽早消除。③不要以暴制暴。以暴制暴可能导致事态恶化。④告知学生校园欺凌的可能诱导因素,尽量避开或及时寻求帮助。
【解析】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下列对校园欺凌这一现象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到材料中圈出有关校园欺凌的内容,进行比对,做出判断。本题中,A项,“只要有专业的心理老师和正确的药物参与进来,心理疾病一定能治愈”错误,“只要……一定能治愈”表达过于绝对化。材料一中说“校园欺凌带来的伤害往往不可逆转,材料四说“一定要及早去治疗”,可见A选项的结论是不对的。故选A项。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文本信息,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择“正确”或“错误”“一项”或“两项”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到文章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一一进行比对。本题中,A项,“……其他材料则没能提及这一点”错误,材料二的第二段中也有校园欺凌这一现象的原因分析。B项,“除此之外,两则材料还提及了面对校园欺凌的共同做法”错误,两则材料中提到的做法是不全相同的。材料二主要是说如果学生、家长、教师和社区一起努力,而材料四主要是说要进行心理治疗。C项,“体型偏胖的学生在各种欺凌中占有的比率也是最大的”错误,从材料三的图表来看,体型偏胖的同学在网络欺凌中占有的比率不是最大的,在网络欺凌中身材偏瘦的同学占有的比率最大。故选DE两项。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概括文本信息,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根据材料内容,简要分析发生校园欺凌这种现象时,我们应该采取什么措施”,概括针对校园欺凌采取的措施,要到文章中搜索表示办法、措施的句子,然后提取、整合。首先,可以从材料二分析:“专家指出,如果学生、家长、教师和社区一起努力,就可以消除欺凌”“欺凌行为可能是模仿家长、电子游戏、电视或电影中看到的行为。……这对孩子会是一个不良的暗示”从这些句子概括为“努力消除欺凌。学生、家长、教师和社区共同努力,制约限制不良的游戏电影电视对他们的负面影响”。接着分析材料四中“遭受同学欺负导致的抑郁、焦虑等心理问题,一定要及早去治疗”“心理医生会帮他做心理分析、心理辅导,让他去做心理调整,从而找到突破口,让他跳出这个心理阴影”可以概括为“尽早及时心理药物治疗。欺凌发生后,心理的危害要通过专业人士尽早消除”。材料二中“而‘停止欺凌’机构的专家则认为,这样可能会导致暴力升级,有时会造成伤害程度加深”可以看出专家的态度倾向:不要以暴制暴,以暴制暴可能导致事态恶化。最后可以从材料一容易被欺凌的对象和原因去概括提取对策:告知学生校园欺凌的可能诱导因素,尽量避开或及时寻求帮助。这一点有一定难度,容易忽视。考生围绕这些内容概括作答即可。
【点睛】客观选择题侧重对文本内容的把握,每个选项涉及的答题区域往往是一则材料或一则材料的局部,或四个选项的答题区域虽然来自多则
标签:人教版 高二 下册 月考试卷
相关:关于“河北省沧州”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402]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