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月考试卷

阅读:302  2019-04-05
标签:苏教版 高一 下册 月考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302]
江苏省陆慕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3月月考语文试卷
高一语文3月检测卷
一、 语言文字应用(24分)
1.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水草在西湖里一年年开花、结(jiē)籽,籽随水走,慢慢在西湖各处落了脚,在酝酿了一个冬天后,又开始“疯长”,蹿(cuān)得高的都冒出了水面。
B.对于充斥我们生活的大量资讯,若只是浮光略影似地略读,未经充分辨别与吸收,毋(wú)庸置疑,容易使我们陷入“名词朗(lǎng)朗上口,光说不会做”,或是“张冠李戴,以讹传讹”的尴尬局面。
C.突如奇来的高温瞬间催熟了树叶,使它们变得枯槁,那些树儿似乎顷(qǐng)刻间就抖落了一身的树叶,在泥土上铺上了它们黄澄(dēng)澄的斗篷。
D.浙江电信国内首开5G全景直播,体验者表示,无人机与5G结合产生卓(zhuō)越的空中俯瞰效果,使得沉浸式观看体验更加震撼,毫无眩晕(yùn)感。
2.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礼记》有云:“君子之交淡如水。”与 ▲ 的人交往,经常是清且淡;如同作画 ▲ 淡雅,才能耐看。但写文章,却要 ▲ ,一波三折;正如人们游览名山,多爱它的嵯峨多姿, 变化莫测。
A. 情投意合 清澈 跌宕起伏
B. 情投意合 清新 此起彼伏
C. 志趣相投 清新 跌宕起伏
D. 志趣相投 清澈 此起彼伏
3. 下列对偶佳句的内容与所属类别对应恰当的一项是( )(3分)
①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②驿寄梅花,鱼传尺素
③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④挥毫列锦绣,落纸如云烟
A. ①风流人物 ②风月情浓 ③君子之交 ④腹有诗书
B. ①风月情浓 ②君子之交 ③腹有诗书 ④风流人物
C. ①风流人物 ②君子之交 ③风月情浓 ④腹有诗书
D. ①君子之交 ②腹有诗书 ③风月情浓 ④风流人物
4.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鲁迅对我们民族来说,不是一个一般的文人,一个简单的作家。 ▲ , ▲ , ▲ , ▲ 。 ▲ , ▲ ,你看英国到现在有什么事,大家还是会读莎士比亚的著作,不断吸取一些新的东西。
①放眼全世界来看
②他的思想不但具有原创性
③比如说英国的莎士比亚
④而且具有这个民族精神的源泉性
⑤任何一个民族都有这样极少数的作家
⑥莎士比亚是超越一般的戏剧家的
A.②④①⑤③⑥ B.②④③⑥①⑤ C.①⑤③⑥②④ D. ①⑤②④③⑥
5. 下列加点的熟语所运用的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
A. 每到春节,在外打工的姑娘小伙子们回到村里,最怕见到的就是那些七大姑八大姨,她们上门来就一件事,那就是帮着张罗对象,相亲,相亲,相亲。
B. 由于这段时间老板出差去国外了,小李暂时掌管公司事务,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他还真把自己当回事了。
C. 五河村的村民们穷怕了,个个都在做着发财的梦,于是病急乱投医,逢庙就烧香,干起了蔬菜大棚生意,最终由于乱施肥而亏得血本无归。
D. 有心者如能在散文大家的作品中,找到适合于自己的写作方法,并由此登堂入室,必将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6.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出版社除了将本身的品牌作为吸引受众的内容进行推广,利用直播、短视频等形式传播外,图书营销还有在社交平台做线上活动这个必选项。
B.运用互联网思维有助于优化治理,比如“最多跑一次”改革,办事程序能删繁就简的原因,仰赖的就是政务数据的互联互通和办事流程的全面再造。


浏览完整试题C.观众跟随着这档浸润理想情怀的节目,回顾科学技术的研发过程,感知科学家的创造力,把握时代的脉搏,激发前进的动力,受到各界一致好评。
D.该研究团队揭示了用化学方法制备干细胞的科学原理,开发了简单、高效制备干细胞的新技术,为优化制备途径提供了新的科学视角和解决方案。
7.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
A.今天是小女婷婷的十岁生日,借此机会,聊备薄酒,感谢各位亲友多年来对我全家的关怀和帮助,请大家开怀畅饮!
B.俗话说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你送我的笔筒虽不贵重,但盛满浓浓的友情,我就笑纳了,一定好自珍藏!
C.这么多年来承蒙你的关怀照顾,我是受益匪浅。现在你家里遇到了难处,我自然也应该鼎力相助,竭诚回报。
D.杨总率先发言,抛砖引玉,提出不少建设性的建议。接下来,请未发言的同志不吝才智,献计献策,畅所欲言。
8.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国别史,也是一部散文著作。它尤其善于描写战争和外交辞令,如《崤之战》。
B.柳宗元是唐代散文家,与韩愈一起倡导了古文运动。他的寓言小品《三戒》和山水游记《永州八记》为后人所称诵。
C.高适、岑参、王昌龄是边塞诗派的重要诗人。王昌龄的《出塞》被推为唐人七绝的压卷之作。
D.《欧也妮•葛朗台》《高老头》是巴尔扎克的代表作,《包法利夫人》是福楼拜的代表作。它们都是19世纪法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品。
二、文言文阅读(30分)
[文段一]阅读下列文段,并回答问题:(选自《五人墓碑记》)(12分)
由是观之,则今之高爵显位,一旦抵罪,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而又有剪发杜门,佯狂不知所之者,其辱人贱行,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是以蓼洲周公忠义暴于朝廷,赠谥褒美,显荣于身后;而五人亦得以加其土封,列其姓名于大堤之上,凡四方之士无不有过而拜且泣者,斯固百世之遇也。不然,令五人者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牖之下,则尽其天年,人皆得以隶使之,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发其志士之悲哉?故余与同社诸君子,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亦以明死生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 
9.句中“之”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   )
例子:佯狂不知所之者  
A. 臣之壮也    B. 杳不知其所之也
C. 人皆得以隶使之  D. 视五人之死
10.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词语与例句中加点字词语用法一致的是( )
例:人皆得以隶使之
A. 不能容于远近 B. 其疾病而死
C. 北虽貌敬 D. 缇骑按剑而前
11.下列各句与例句句式特点一致的是( )
例:诚不自意返吾衣冠
A. 缙绅能不易其志者
B. 不幸吕师孟构恶于前
C. 夫晋,何厌之有?
D. 为巡船所物色
1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 )
A.“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牖之下”其中“首”指“头”,“领”指颈、脖子。“首领”代指性命。
B.“匹夫”指平民,这里暗指五人。
C.“社稷”是古代帝王、诸侯所祭的土地神和谷神。社,土神;稷,谷神。两者,代国家也。
D.“谥”为古代皇帝和大臣有功于朝廷,死后朝廷依其功所授予的称号。
[文段二]阅读下列文段,并回答问题: (18分)
黄家贼事宜状
韩愈
臣去年贬岭外刺史,其州虽与黄家贼不相邻接,然见往来过客,并谙知岭外事,或人所说至精至熟。其贼并是夷獠,亦无城郭可居,依山傍险,自称洞主。衣服言语,都不似人。寻常亦各营生,急则屯聚相保。比缘邕管经略使多不得人,德既不能绥怀,威又不能临制,侵欺虏缚,以致怨恨。近者征讨,本起于裴行立、阳旻。此两人者,本无远虑深谋,意在邀功求赏。亦缘见贼未屯聚之时,将谓单弱,立可摧破,争献谋计,惟恐后时。朝廷信之,遂允其请。自用兵已来,已经二年,前后所奏杀获,计不下一二万人。倘皆非虚,贼已寻尽。至今贼犹依旧,足明欺罔朝廷。邕容两管,因此凋弊,十室九空,百姓怨嗟。阳旻、行立,相继身亡,实由自邀功赏,造作兵端,人神共嫉,以致殃咎。阳旻、行立,事既已往,今所用严公素者,亦非抚御之才,不能别立规模,依前还请攻讨。如此不已,臣恐岭南一道,未有宁息之时。
昨者并邕容两管为一道,深合事宜。然邕州与贼逼近,容州则甚悬隔。其经略使若置在邕州,与贼隔江对岸,兵镇所处,物力必全。一则不敢轻有侵犯,一则易为逐便控制。今置在容州,则邕州兵马必少,贼见势弱,易生奸心。伏请移经略使于邕州,其容州但置刺史,实为至便。
比者所发诸道南讨兵马,例皆不谙山川,不伏水土,远乡羁旅,疾疫杀伤。臣自南来,见说江西所发共四百人,曾未一年,其所存者,数不满百。岳鄂所发都三百人,其所存者,四分才一。续添续死,每发倍难。若令于邕容侧近召募添置千人,兵士皆便习。长有守备,不同客军,守则有威,攻则有利。
自南讨已来,贼徒亦甚伤损。察其情理,厌苦必深。大抵岭南人稀地广,贼之所处,又更荒僻。假如尽杀其人,尽得其地,在于国计,不为有益。容贷羁縻,比之禽兽,来则捍御,去则不追,亦未亏损朝廷事势。以臣之愚,若因改元大庆,赦其罪戾,遣一郎官御史,亲往宣谕,必望风降伏,欢呼听命。仍为择选有材用威信、谙岭南事者为经略使,处理得宜,自然永无侵叛之事。
(有删改)
13.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德既不能绥怀 绥:安抚
B.足明欺罔朝廷 罔:陷害
C.一则易为逐便控制 逐便:乘便
D.容贷羁縻,比之禽兽 容贷:宽恕
14.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韩愈能了解黄家贼事情和百姓情况是因被贬岭外做州刺史,亲涉其地。
B.韩愈认为严公素其人不是能安抚控制局势的人物,也未另立章程办法。
C.韩愈听说江南西道所征发的士兵共四百人,不到一年,所剩不足百人。
D.韩愈认为体察他们的人情事理,黄家贼也必定深深厌烦以为苦事。
1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2分)
(1)实由自邀功赏,造作兵端,人神共嫉,以致殃咎。(4分)
▲ ▲


展开余下试题(2)且矫诏纷出,钩党之捕遍于天下,卒以吾郡之发愤一击,不敢复有株治。(4分)
▲ ▲
(3)国事至此,予不得爱身,意北亦尚可以口舌动也。(4分)
▲ ▲
三、诗歌鉴赏(12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16-17题。
唐多令
刘辰翁
明月满沧洲。长江一意流。更何人、横笛危楼。天地不管兴废事,三十万、八千秋 ①。
落叶女墙头。铜驼 ②无恙否?看青山、白骨堆愁。除却月宫花树下,尘坱莽 ③、欲何游?
【注】①三十万、八千秋:佛家语,指灾难深重、历劫长久。本词作于 1276 年中秋前。是年正月,元 兵入杭州。②铜驼:古代置于宫门外的铜铸骆驼。③坱莽:广大无边的样子。
16.简要分析上片开头两句在词中的作用。(6分)
▲ ▲
17.“看青山、白骨堆愁”中“堆”了哪些“愁”?“堆”字有什么样的表达效果?(6分)
▲ ▲
四、名句默写(10分)
18.填写下列空白。
(1) ▲ ,非常之谋难于猝发。(《五人墓碑记》)
(2) ▲ ,用之如泥沙?(《阿房宫赋》)
(3)念高危, ▲ ; ▲ ,则思江海下百川。(《谏太宗十思疏》)
(4)驾一叶之扁舟, ▲ 。(《赤壁赋》)
(5) ▲ ,就有道而正焉。(《论语》十二章)
(6)故木受绳则直, ▲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 。(《劝学》)
(7)可堪回首, ▲ ,一片神鸦社鼓。(《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8)携来百侣曾游。 ▲ 。(《沁园春•长沙》)
五、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19-21题。
传统节日是中华民族传统民俗文化的重要载体,对增强民族的认同感和凝聚力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民俗文化是一种无处不在的深厚传统,而民俗文化学在中国则是随着整个社会走向现代的历史进程而出现的,其深厚根基则是在几千年的本土文化之中。据史料记载,起源古老的节日风俗乃至一切民间习俗,它的成因一般说来总是与原始社会中一个部落、一个部族或后来的一个民族全体成员最根本的共同愿望密切相关,往往是从人们生产和生活的实际需要而产生的,最初总有一种功利目的。而当风俗一旦形成便有其相对的独立性,有它自己的生命流程,随着人类世代的绵延,风俗不断被补充、被修正,并被代代相传。由于生存环境的变迁,后代的人们往往不能理解远古祖先创造这些习俗活动的真正动机,遂根据各自的生存条件和状况,对这些习俗作出新的、合乎逻辑的解说,这样就造成了或附会了许多有关习俗的解释性民间传说。可见,传说的附会总是在习俗形成之后,实际上是为了延续或加强这一习俗才发生的。
端午节作为我国传统节日,无疑是中华民族最具深厚文化底蕴的民俗文化之一。端午也称端五、端阳。此外,端午节还有许多别称,如午日节、重五节、五月节、浴兰节、女儿节、天中节、地腊、诗人节、龙日等等。起初,端午节是从南方吴越地区传播开来的祭祀龙图腾的民俗节日,因此可以称为龙的节日,是对龙图腾的祭祀,是先民希望证明和显示自己的“龙子”身份,以此祈求龙保佑健康与安全,从而达到驱邪、疗病或祷祝丰收等等的目的。可见,端午这个节日,远在屈原出世以前已经存在,而它变为屈原的纪念日,又远在屈原死去以后。为什么传说端午起源于屈原投汨罗江自杀,其根源于民众生活的某种实际需要,而用某个传说来解释它。正如闻一多先生在《端午考》中提到的除屈原外,介子推、曹娥、越王勾践的遭遇也都曾和端午节发生过关系。其实,在中国的漫长历史里,民间流传的端午习俗传说一定还要更多更复杂,经过淘汰才留下了上述四人保存于古籍之中。又经过多少年的流传到今天,人们已不再把端午习俗与介子推、曹娥、勾践并提,而只与屈原相联系了。不但在汉族地区如此,在少数民族中也是如此;不但在大陆如此,在香港、澳门、台湾,甚至在国外的华裔中也是如此。这就是说,屈原的传说战 胜了其他所有的传说,与端午节俗建立了最牢固的 联系。屈原的品质,显然要比他们更高洁,更符合我们民族的理想。中华民族在节俗和传说的长期流传中,集体地选择了屈原,是存在于一个民族集体意识的深处,存在于融汇了这个民族的心理素质、审美意识、伦理观念乃至社会政治理想而形成的民族精神的精髓之中。
端午节在漫长的历史发展演变过程中,伴随着人类生活方式、思想方式的发展而变化。从早期单一的辟邪驱瘟主题,逐步发展到兼顾辟邪驱瘟和纪念先贤,两个主题并重。其中既包含着我国古代天文学、医学知识,也体现着人民的忠孝观念。而且,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端午节民俗中具有迷信性质的辟邪色彩逐步淡化,游戏娱乐成分(特别是其中龙舟竞渡游戏)逐步加强。可以说,同我国其它传统民俗节日一样,端午节的演变 过程记录着中国人走过的历史脚印。
深沉的民族感情来源于优秀民族传统文化的培育。当今,随着时代的变迁,外来文化大举入侵,许多人沉醉于“圣诞节”、“愚人节”等洋节,渐渐淡忘了我们中华民族自己的传统节日。作为炎黄子孙,我们必须要认识到,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保持强烈的民族认同感,很大 程度上是因为传统民族节日在文化上的传承。今天,我们只有用实际行动捍卫和弘扬优秀民族传统文化,心怀敬畏,责无旁贷。
19.下列对本文主旨的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A.端午节在漫长的历史发展演变过程中,伴随着人类生活方式、思想方式的发展而变化。
B. 古老的民俗文化伴随着人类生活方式、思想方式的发展而变化。
C. 端午节作为我国传统节日,是中华民族最具深厚文化底蕴的民俗文化之一。
D. 像端午节这样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传统民俗文化是增强民族感情的载体,需要我们传承和弘扬。
20.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起源古老的节日风俗都是从人们生产和生活的实际需要而产生的,最初总有一种功利目的。
B.屈原的传说之所以与端午节俗建立了最牢固的联系是因为屈原的品质更高洁,更符合我们民族的理想。
C.后代的人们往往根据各自生存状况,产生了许多有关习俗的民间传说,这与人们生存环境的变迁不无关系。
D.从一开始的龙节到介子推等传说再到屈原说最后到今天娱乐成分的加强,端午节的习俗演变体现了民俗文化的补充性、修正性。
21.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陆游的诗作“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旧俗方储药,羸躯亦点丹”反映出端午节纪念先贤和辟邪驱瘟两个主题。
B.由韩国申报的“江陵端午祭”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确定为“人类传说及无形遗产著作”,给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保护敲响了警钟。
C.“放花灯”向来被视为全台湾元宵节的代表,表明历史底蕴深厚的民俗文化是维系华人民族认同感的重要载体。
D.某地方一年一度大搞竞龙舟比赛说明端午节的游戏娱乐成分加强,体现了国人对传统节日的淡漠。
六、文学类文本阅读(15分)
阅读下面这篇散文,完成22-24题。
花花草草
[前苏联]康•帕乌斯托夫斯基
叶赛宁的故乡诺沃村在奥卡河对岸不远。我觉得叶赛宁的诗,出色地表现了奥卡河彼岸的广漠的落日和潮湿的草原上的黄昏,每逢这个时候也不知道是雾,还是林中蓝色的焦烟,弥漫在原野上。在这仿佛寥无人迹的草原上,我有过多次不同的事故和突然的会遇。


展开余下试题有一次,我在一个小湖上钓鱼,湖岸高耸陡峭,长满攀缠的黑莓。
在上边,在我头顶上,开着有半人高的花,乡下的孩子们正在那里采酸模。听声音,那儿有三个小姑娘和一个小男孩子。
两个小姑娘在学着孩子多的乡下女人的模样说话。她们大概都在摹仿自己的母亲。第三个小姑娘总没说话,只是尖声尖气地唱着:
在空袭请报的时候,
生下了一个漂亮的小姑娘……
往下的歌词她不知道了,在沉默片刻之后,又重复起关于空袭警报的歌儿来。
“请报,请报!”一个哑嗓子的小姑娘生气地说,“整天价,吃苦受累,就为了能把他们,这一群崽子,送去上学,可他们在学堂里能学个什么?连话都不会说!是‘警报’,不是‘请报’!等我告诉你爸爸,叫他教训教训你。”
“我那彼契卡前两天,算术吃了个两分。让我把他这顿捶呀,把手都打木了。”另外一个小姑娘说。
“全是编的吧,妞儿卡!”小男孩子用低沉的嗓音说道。“是彼契卡的妈妈打的他。就打了两下。”
“瞧啊,鼻涕鬼!”妞儿卡喝道。“你再讲讲看!”
“小姑娘们,你们听着!”哑嗓子的姑娘高兴地喊道。“咳!我告诉你们点事儿!就在这儿,雀滩附近,有一棵灌木。天一黑,就开始从下到上冒蓝火苗!冒的可凶着哪!一直冒到天亮。连走到它跟前去都不敢。”
“它干吗冒火苗呢,克拉娃?”妞儿卡吃惊地问。
“就是说有宝,”克拉娃回答说。“下边埋着宝。有金铅笔。谁若是拿那支铅笔写上自己非常希望的东西,——要啥就有啥。”
“给我!”小男孩子要着说。
“给你什么?”
“铅笔!”
“你别跟我胡缠!”
“给我!”小男孩子喊道,而且忽然粗着嗓子哭了起来,又讨厌,又刺耳。“给我铅笔,臭丫头!”
“啊,你这样吗?”妞儿卡喊道,立刻听到了响亮的巴掌声。“倒霉蛋!干吗我把你生下来了!”
小男孩不知道为什么立刻不哭了。
“可是你呀,亲爱的,”克拉娃用一种假装的温柔的口吻说,“别打自个儿的孩子。容易打晕过去。你跟我学——教他们懂事。若不然长大了也是一群呆子,对自个儿,对别人都没有一点儿好处。”
“能教他什么?”妞儿卡气愤地回答说。“你教教他看!他会给你个样儿瞧瞧!”
“不教怎行呢!”克拉娃反驳说。“什么都得教给他们。他这会儿跟着我们,哼哼唧唧地,你看,这一左一右全是花,一个跟一个不一样。有几百样儿。可他懂得什么呢?屁也不懂。比方说,这朵花,连叫个什么他都不晓得。”
“夜盲草,”男孩子说。
“这才不是夜盲草,这是肺草。你才是夜盲草哪!”
“飞草!”男孩子甚至有点高兴地重复说。
“不是‘飞草’,是‘肺草’。字眼儿咬清楚。”
“肺草,”男孩子急忙回答一遍,立刻问道:“这是什么花,这个粉红色的?”
“这是薄荷。你跟着我说:薄荷!”
“薄荷不就得了,”男孩子应着说。
“你别跟我得了不得了的,你就光跟我学着说。这个是绣线菊。可香着哪!可娇着哪!你要不要,我给你掐一朵?”
小孩子,看来很喜欢这个游戏。他一面哼哧着,一面极认真地跟克拉娃重复着花名。她飞快地说了一大堆名字。
我听着,只是惊讶。
但是,这一堂出色的植物课,突然给破坏了。
“我扎了刺了啊!”男孩子突然哇地一声哭了起来。“你们把我领到哪儿来了,臭丫头?!哪儿都是刺!我回不去家了!”
“喂,小丫头们!”在远处一个老年人的声音喊道。“你们干吗欺负小孩子?”
“帕霍姆老大爷,他自个儿扎了刺!”准确发音的捍卫者克拉娃喊道。
听得见老人走到孩子们身边的声音。他往下,往湖上看了一眼,看见了我的钓竿,说道:“这儿有人钓鱼,你们嚷到半天云上去了。这么大的牧场还不够你们跑的!”
孩子们很快就走了,我就这样没看见他们。
“先生,您身上带着烟没有?”
我告诉他有。
我跟老头儿说,方才在这儿有一个小姑娘,非常有意思,什么花草都认得。
“您说的是克拉娃吗?”他问道。“那是集体农庄的饲马员的丫头。她怎能不知道呢,她奶奶是全省数一数二的草药医!您和她奶奶谈谈。保您听个够。”老头儿又要了一支烟就走了。不久,我也走了。
当我从树丛钻出来到牧场大路上的时候,在前方,远远地看见了三个女孩子。她们抱着一大把花。其中有一个拉着一个赤足的小男孩子,他戴着一顶很大的便帽。
小姑娘们走得很快,像一溜烟似的。然后传来一声尖声尖气的声音:
在空袭请报的时候,
生下了一个漂亮的小姑娘……
太阳已经在奥卡河对岸诺沃村背后落下去了,浅红色的斜辉,照耀在绵亘在东方的茂密的森林上。
(节选自《金蔷薇》,有删节)
22. 下列对这篇散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奥卡河对岸不远的诺沃村是诗人叶赛宁的故乡,地处草原,视野开阔,广漠的落日和潮湿的草原上的黄昏充满诗意,给人无限的遐想空间和美的享受。
B. “出色的植物课”给破坏之前,小男孩时而生气,时而开心,时而哭闹,时而又十分乖巧,作者借助语言、动作、肖像等描写手段,成功刻画了小男孩的的典型形象。
C.文中歌曲中的“请报”点出了诺沃村过往曾经经历战火这一社会环境,这与当下孩子们的生活环境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D.结尾部分,近镜头是一群归家的孩子,远镜头是落日余晖下的密林,远近结合,动静结合,画面唯美,令读者回味无穷。
23. 请概括并简析克拉娃的形象特点。(6分)
▲ ▲
24.请探究这篇散文的丰富意蕴。(6分)
▲ ▲

高一语文3月检测卷答案
一、语言知识运用
1.A(B项:浮光掠影;C项:突如其来;D项:zhuó卓越)
2.C(“情投意合”,形容双方思想感情融洽,合得来。“志趣相投”,彼此有着相同的理想和兴趣因此很投缘,很容易成为知己。第一处,此处是写君子的相交,主要是说理想和兴趣相投缘,应使用“志趣相投”。“清澈”,清净而透明,“清新”,指清爽而新鲜。第二处,是形容作画的画面清爽,应使用“清新”。“跌宕起伏”,形容事物多变,不稳定,也比喻音乐音调忽高忽低和故事情节的曲折。“此起彼伏”,形容一起一伏,接连不断,高潮迭起,从未止息。用来表示频繁地出现或产生。第三处,是说写文章要曲折,故使用“跌宕起伏”。)
3.C (①“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出自杜甫《八阵图》,这两句赞颂诸葛亮的丰功伟绩。显然此句是说风流人物。②“驿寄梅花,鱼传尺素”出自秦观 《踏莎行•郴州旅舍》。请邮差寄送梅花,比喻向远方友人表达思念之情。尺素:古代用绢帛书写, 通常长一尺,因此称书信。“鱼传尺素”指传递书信。故此句对应
标签:苏教版 高一 下册 月考试卷
相关:关于“江苏省陆慕”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302]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