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月考试卷

阅读:323  2019-04-13
标签:人教版 高三 总复习 月考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323]
甘肃省武威市第六中学2019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诊断考试语文试题
武威六中2018-2019学年度高三第二次诊断考试
语 文 试 卷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第Ⅰ卷 阅读题(共70分)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优秀传统文化是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并保留在现实生活中的、具有相对稳定性的文化。从含义中我们可以看出,优秀传统文化是经历了长期的继承,并且仍然保留在我们现实生活中的文化,也就是说,传统文化在我们今天,依旧存在。这也就说明,没有文化的继承也就没有文化的积累,更不会有我们今天的文化。优秀传统文化是社会经过长期发展留下来的宝贵精神财富,是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精神指引。
我国是具有五千年历史的泱泱大国,拥有唯一没有中断过的历史文化,是中华民族万众一心、矢志不渝的精神力量,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层、更持久的力量。中华文化独一无二的理念、智慧、气度、神韵,以及诸子百家的思想等增添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内心深处的自信和自豪。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灿烂辉煌。在五千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的文化沃土,是当代中国发展的突出优势,对延续和发展中华文明、促进人类文明进步,发挥着重要作用。
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大战略任务,对于传承中华文脉、全面提升人民群众文化素养、维护国家文化安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在修齐治平、尊时守位、知常达变、开物成务、建功立业过程中培育和形成的基本思想理念,如革故鼎新、与时俱进的思想,脚踏实地、实事求是的思想,惠民利民、安民富民的思想,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思想等,可以为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有益启迪,可以为治国理政提供有益借鉴。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就要大力弘扬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等核心思想理念。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道德理念和规范,如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意识,精忠报国、振兴中华的爱国情怀,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社会风尚,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的荣辱观念,体现着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中国人的行为方式。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就要大力弘扬自强不息、敬业乐群、扶危济困、见义勇为、孝老爱亲等中华传统美德。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多样、珍贵的精神财富,如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的处世方法,文以载道、以文化人的教化思想,形神兼备、情景交融的美学追求,俭约自守、中和泰和的生活理念等,是中国人民思想观念、风俗习惯、生活方式、情感样式的集中表达,滋养了独特丰富的文学艺术、科学技术、人文学术,至今仍然具有深刻影响。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就要大力弘扬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鼓励人们向上向善的思想文化内容。
(摘编自赵思蒙《优秀传统文化对青年教育的途径》)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浏览完整试题A.在我们的今天,传统文化其实依旧存在。传统文化是经历了长期继承,并全部保留在我们现实生活中的文化。
B.我国具有五千多年的历史,拥有唯一没有中断过的历史文化。文化是民族的血脉,也是人民的精神家园。
C.中华文化可谓源远流长、灿烂辉煌。它对延续和发展中华文明、促进人类文明进步,具有重要作用和价值。
D.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是建设文化强国的任务,也是传承中华文脉、增强文化软实力的需要。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采用了分析论证手法,着重论述了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及其重要意义。
B.文章由界定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引出中华传统文化的价值,进而表达观点。
C.文章以中华文化的理念、智慧、诸子百家的思想等阐述文化血脉没有中断过。
D.文章最后三段从思想理念、传统美德、人文精神等角度论证了作者的观点。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优秀传统文化是宝贵的精神财富,而文化需要继承,也需要积累,否则我们今天就不会拥有文化。
B.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仁爱、民本、诚信等核心理念,故从中可提供有益启迪和借鉴。
C.只有弘扬自强不息、敬业乐群、扶危济困、见义勇为、孝老爱亲等传统美德,才能体现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道德理念和规范。
D.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滋养了文学艺术、科学技术、人文学术,至今仍有影响,它是珍贵的精神财富。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题。
材料一:
瑞典皇家科学院 10月3日宣布,将 2018 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美国科学家弗朗西丝•阿诺德和乔治•史密斯以及英国科学家格雷戈里•窑温特,以表彰他们在酶的定向演化以及用于多肽和抗体的噬菌体展示技术方面取得的成果。
据诺贝尔化学奖评选委员会介绍,今年获奖的研究成果主要涉及对蛋白质演化的控制,获奖者利用了遗传变异和选择开发出人类所需要的蛋白质。
阿诺德在 1990 年左右就提出了新理论。1993 年完成了首个酶的定向演化实验。现在已能用于开发新的催化剂。基于她的成果,人们可以通过更环保的方式来制造化学物质,比如生产药物和可再生能源等。史密斯在 1985 年研发出一种名为噬菌体展示的新技术,并将这一技术用于抗体的定向演化,以制造出新药物。基于这种新技术开发的第一批药已在 2002 年获得相关批准,可用于类风湿性关节炎等疾病的治疗。
今年诺贝尔化学奖奖金共约 100 万美元。其中阿诺德获得一半,另一半由另外两位科学家分享。
(编自《新华网•美英科学家分享 2018 年诺贝尔化学奖》)
材料二:
化学学科的主要内容当然是在分子、原子层次上研究物质的组成、性质、结构与变化规律。但是对于化学的研究又并非只是局限于化学之道,而是可以用其他方式和技术来研究,今年的诺贝尔化学奖就是如此。
诺贝尔奖委员会认为,今年的化学奖得主受到进化力量的启发。阿诺德在 1993 年进行了第一次酶的定向进化,此后,她改进了常规方法。因此阿诺德被誉为“定向进化”方法的先驱。史密斯和温特则是在“多肽和抗体噬菌体展示技术”方面做出了杰出贡献。
把生物的定向进化方式用于解决化学之道只是“非常道”之一,更大的“非常道”是阿诺德本人甚至既不沾边生物又与化学扯不上关系。她以前大学本科专业是机械与航空航天工程,只是硕士研究生的时候才转向蛋白质工程研究。在生物与化学交叉学科领域,阿诺德另辟蹊径,利用定向进化的方法研究蛋白质,从而获得按“常道”难以获得的成果。
当然,从“道可道”的角度看,诺贝尔化学奖还是以化学的内容和化学家为主,从 1901 年至2018 年,诺贝尔化学奖共颁发了 110 次,获奖者达 180 位,大部分还是化学内容和化学家获奖。
(摘编自《北京青年报•2018诺贝尔化学奖的道可道与非常道》)
材料三:
“原来在实验室改变基因是个缓慢的过程,自从有了阿诺德的酶类定向进化技术,只需几小时就可以在试管里面实现。”中科院上海有机化学所研究员周佳海告诉记者。据介绍,阿诺德发展了这一技术,她大胆地改变了聚合酶链式反应条件,这样基因在扩增的过程中就会产生随机突变,从而改变了氨基酸,蛋白质也就改变了。这就相当于在实验室里可以人工快速地进化蛋白质。这一工作有何意义呢?“就拿洗衣粉来说,以前去除污渍的蛋白酶,活性比较低,可能需要在热水下使用,现在催化效率提高了,只需少量就可以发挥作用,而且在冷水条件下就可以了。”周佳海说,对于化学家来说,借助这一技术,不仅可以使用新的酶催化剂在实验室快速合成蛋白质,而且还可以“无中生有”地生物催化形成碳硅键、碳硼键来实现之前地球上并不存在的反应。过去很多生物体内的天然催化剂难以进入工业应用,定向进化技术通过改变其活性、热稳定性、有机溶剂耐受性使其可以广泛使用。
(摘编自《解放日报•用化学的办法解开生物学难题》)
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从新闻写作的角度看,材料一似为一则简讯,陈述了新闻的基本事实和简要背景。
B.阿诺德被誉为“定向进化”方法的先驱,这与她不断改进常规研究方法不无关系。
C.利用酶类定向进化技术开发的第一批药可用于类风湿性关节炎等疾病的治疗。
D.酶类定向进化技术,提高了基因改变的效率,优化了生物体内天然催化剂的应用。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2018年诺贝尔化学奖共同特点是都利用遗传变异和选择,开发出人类需要的蛋白质。
B.交叉学科不仅会带来新的科学理念和方法,而且会带来学科的广阔发展和巨大成就。
C.科学家要取得难以获得的成果,就需要找到适合的研究方向,并改进常规方法,用其他方式和技术来研究。
D.洗衣粉的例子,形象地说明阿诺德酶类定向进化技术的意义,让抽象道理易于理解。
6. 以上三则报道的侧重点有什么不同? 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石 头
李娟
我总是喜欢一个人在河边捡石头。由于我的“喜欢”,石头们被分成了好看的和不好看的两种。由于我的喜欢,世界微微失衡。好在我的这种“喜欢”力量微薄,不足以影响真正的现实世界。顶多影响一下我对两块石头的取舍,顶多影响两块石头的命运吧。


展开余下试题我反复对比,放弃了一块石头,占有了另一块。但被我占有的石头从此之后真的就属于我了吗?不是的,从此之后,它只是和我并列出现在这个世界上而已。
贪婪与喜爱的不同之处在哪里?……每当我独自走在大风中的高高河岸上,看向对岸缠绵起伏的金色沙丘,再看向秋天深蓝无底的天空,长久注目悬于夕阳一侧的半透明的圆月……便暗暗否定了自己曾深深坚信的很多东西。
当我生活在更加荒凉遥远的南面冬牧场上时,闲暇时间也喜欢在沙漠中长时间散步,寻找脚下的美丽碎片。
牧羊人居麻看着我入迷地把玩那些彩色的小石子,便问我:“它们值多少钱?” 我说:“不值钱。但我觉得很好看。”他表示怀疑。他感慨地说:“这种事只有你们才知道。你们一看就知道哪块石头值钱。你们专门开几百公里的车来到我们的戈壁滩上捡石头。我们呢,世世代代在这里放羊,天天踩过那么多石头,却什么也不知道。没办法,我们什么也不懂,我们捡的石头都卖不了钱。”他坚信有一个关于石头的秘密掌握在少数人手里。他捏起我的一块石头看了又看。再次感慨自己的命运。我说:“我只是喜欢它的颜色而已,看,红红的!”他仍然不相信。
在北疆,无论216国道线还是217国道线,沿着荒凉空旷的公路上下,几乎每过一百公里就可看到几顶帐篷,三五个卖石头的摊位。
那些石头从表面看上去灰头土脸、普通至极。但剖开后,却有着透明而梦幻的内瓤。我觉得很多时候,它所谓的“价值”并非在于它的美丽,而在于它的这种反差吧?
是的,大家为这种石头冠名为“戈壁玉”。
戈壁玉真多啊。虽然名字被冠以“玉”,但毕竟不是玉。玉应该是更细腻绵密的质地,有着更柔和的光泽。作为荒野中的存在,戈壁玉的确是美丽的,甚至令人炫目。可一旦离开荒野,离开纯粹的蓝天和粗砾的大地,它的美丽便迅速枯萎。
在海南三亚,我也曾见过我们的戈壁玉。满满的,一板车又一板车,堆在街头叫卖。各种形状的吊坠、配饰,十元三件。如塑料制品一样面无表情,如塑料制品一样廉价,同时,如塑料制品一样千篇一律。
可是,一边是戈壁玉成山成海的盛况,另一边,却是大地的千疮百孔。
开始,人们只是在节假日里当作野游一样去郊外捡拾着玩耍。他们把车停在公路边,沿着公路上下行走,碰运气一般翻找大地表层的石头。后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专职干这个。他们越走越远,越来越深入,搜罗遍了大地的每一个角落。
开始,他们开着小四轮拖拉机进入荒野。后来,开着挖掘机进入。疯狂开采的后果也许就是“十元三个”吧。可是,我却知道这块平凡的小小玉石有着比世界上任何一个凡人都壮阔崎岖的经历。我几乎亲眼看到它碎裂于洪荒时代的大地震时期。看着它被海水冲击亿万年。海枯石烂之后,又被泥石流埋没亿万年。接下来,日复一日地风吹日晒,终于有一天它重见天日,躺在地球上一条平凡的河流边,天衣无缝地镶嵌在一个平凡的泥土凹窝里。
我还看到了它的最后一幕记忆。
看到它被暴力挖开,露出身下和自己同样形状的洞窟。看到虫子四散奔逃,植物白嫩的根系坦曝在日光暴晒之下。更多的石头在挖掘机的操作下源源不断地被翻出大地。失陷绝地的蚂蚁们不知所措。一个个保护着蚁后,衔着蚁卵,面对眼下没完没了、天翻地覆的世界,不知逃往何处。一窝蚂蚁的毁灭,其惨烈不亚于一个王国的覆灭吧?亿万万蚁窝和虫穴的毁灭,亿万万微小的惊骇与怨恨游荡于天地之间,无处可去,便依附于戈壁玉上。附着在它的色泽上,附着在它所有细微的裂缝里。所以戈壁玉的颜色黯淡压抑,所以戈壁玉的饰物一碰即碎。还有人不明白城市午夜的街头为什么如此哀凉无望。他经过成堆批发戈壁玉的地摊,还是不能明白。
去年那场大旱,不只令农业受灾,牧业也遭到极大重创。
一位年长的牧人痛心地说:“捡石头!都是捡石头的人害的!”他的意思大约是,捡石头改变了大地的面貌,而这与天气变化息息相关。
我仍然喜欢石头。我喜欢长时间蹲在河边的空地上,一块一块地翻捡、摸索,不停地惊异于每一块石头的独一无二。当我埋首大地,沉迷于眼下这石头的世界时,在地球的另一端,漫漫迁徙道路上的海鸟再也看不到去年露出水面的礁石。
我又拾起一块石头。看到石头下的空穴里有弯弯曲曲的细小道路,被突然曝光的虫子惊慌不已。我改变了这只虫子的命运,也许还改变了更多—一季节、气候、降雪量,甚至是冰川融化、雪线后退,甚至是全球变暖。
全球变暖了,海平面上升了。我目睹那只海鸟在无望的寻找中筋疲力尽,最终跌落大海。
而在此地,在我的脚下,在全世界离海洋最远的地方,在大陆的最深处,我又看到另一块美丽的石头,却迟迟不敢触碰。
(有删改)
7.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牧羊人居麻对“我”仅是因为“喜爱”而捡石头表示怀疑和不相信,表现了牧羊人居麻对石头起了贪念。
B.戈壁玉在荒野中才是美丽的,可一旦离开荒野,它的美丽便迅速枯萎,可见作者懂得戈壁玉的真正价值所在,并表现了作者对戈壁玉被疯狂采伐的痛心。
C.作者描写了人们从节假日当作野游一样来捡石头,到后来专职干这个,并开着挖掘机进入来疯狂开采的过程,影射人类的贪得无厌和对自然的无度侵扰,并以此给人们以启示。
D.本文文字素净、灵动,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美好情感,以及对人类应该如何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思考。
8. 本文结尾处当“我”又看到另一块美丽的石头时,为何却迟迟不敢触碰?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6分)
9. 文中第三段作者问:“贪婪与喜爱的不同之处在哪里?”请结合全文内容谈谈你的看法。(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药元福,并州晋阳人。幼有胆气,善骑射。开运初,契丹陷甘陵,围魏郡。少帝驻军澶渊,契丹阵于城北,元福以左千牛卫将军领兵居阵东偏。澶民有马破龙者告契丹曰:“先攻其东,即浮梁可夺。”契丹信之,尽锐来战。元福奋铁挝击契丹,左右驰突,无不披靡,契丹兵溃。少帝登城,见元福力战,召抚之曰:“汝奋不顾命,虽古之忠烈无以过之。”明日将战,面授元福郑州刺史,为权臣所沮,止刺原州,俄改泰州。
明年,契丹复入。命元福与李守贞等御之于阳城。晋师列方阵设拒马为行寨契丹以奇兵出阵后断粮道晋人乏水士马饥渴凿井未及泉土辄坏塞。契丹顺风扬尘,诸将皆曰:“彼势甚锐,俟风反与战,破之必矣。”守贞与元福谋曰:“军中饥渴已甚,若俟风反出战,吾属为虏矣。彼谓我不能逆风以战,宜出其不意以击之,此兵家之奇也。”元福乃率麾下骑,开拒马出战,诸将继至,契丹大败。
会灵武节度王令温以汉法治蕃部,西人苦之,共谋为乱,三族酋长拓跋彦超、石存、乜厮褒率众攻灵州。令温遣人间道入奏,乃以河阳节度冯晖镇朔方,召关右兵进讨,以元福将行营骑兵。元福与晖出威州土桥西,遇彦超兵七千余,邀晖行李。元福转战五十里,杀千级,禽三十余人。朔方距威州七百里,无水草,师须赍粮以行,至耀德食尽。彦超等众数万,扼要路,据水泉,以待晖军,军中大惧。元福曰:“彼知我军饥渴,邀我于险,迁延至暮,则吾党成禽矣。”晖惊曰:“奈何?”元福曰:“彼虽众而精兵绝少,元福请以麾下骑先击西山兵,公但严阵不动,俟敌少却,当举黄旗为号;旗举则合势进击,败之必矣。”晖然其策,遂率众进击,敌众果溃。


展开余下试题后周世宗高平之战,刘崇败走太原,遂纵兵围其城。以元福为同州节度。时攻具悉备,城中危急,以粮运不继,诏令班师。元福上言曰:“进军甚易,退军甚难。”世宗曰:“一以委卿。”遂部分卒伍为方阵而南,元福以麾下为后殿。崇果出兵来追,元福击走之。
(选自《宋史》卷二百五十四,有删节)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晋师列方阵设/拒马为行寨/契丹以奇兵出阵后/断粮道/晋人乏水/士马饥渴/凿井未及泉/土辄坏塞。
B.晋师列方阵/设拒马为行寨/契丹以奇兵出阵/后断粮道/晋人乏水/士马饥渴/凿井未及泉土/辄坏塞。
C.晋师列方阵/设拒马为行寨/契丹以奇兵出阵后/断粮道/晋人乏水/士马饥渴/凿井未及泉/土辄坏塞。
D.晋师列方阵设/拒马为行寨/契丹以奇兵出阵/后断粮道/晋人乏水/士马饥渴/凿井未及泉土/辄坏塞。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班师”即“还师”,指调回出征的军队或出征作战的军队胜利归来,文中的后周世宗并未打胜仗,只是把军队调回来。
B. “节度”即节度使,是唐代始设的官名,它的职责是统管所辖地区的军政大权,初仅设于京畿附近,后边境也相继增设。
C. “麾下”指将帅的大旗之下,也可以借指部下,还可引申为对将帅的敬称。此处的“麾下”与下文“以麾下骑”均指部下。
D.“开运”是五代十国时期后晋皇帝的年号。年号是我国封建帝王用来纪年的名号,汉武帝刘彻开创了年号纪年的先例。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药元福作战英勇,奋不顾身。他在澶渊同契丹军队作战时奋力打击契丹军队,所向无敌,得到后晋少帝的高度评价。
B.药元福敢用奇兵,出其不意。他与李守贞在阳城同契丹军队作战时,力排众议,迎风出击,打败了敌军。
C.药元福处险不惊,沉着应战。敌军人数众多、占据地利,他毫不慌乱,自告奋勇主动出战,率部进军出击,击溃敌军。
D.药元福知己知彼,分析精准。后周世宗因为粮草运送跟不上,打算退兵,药元福了解敌我形势,并做出了准确判断。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明日将战,面授元福郑州刺史,为权臣所沮,止刺原州,俄改泰州。(5分)
(2)世宗曰:“一以委卿。”遂部分卒伍为方阵而南,元福以麾下为后殿。(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六年正月二十日,复出东门,仍用前韵
苏轼
乱山环合水侵门,身在淮南尽处村。
五亩②渐成终老计,九重新扫旧巢痕。
岂惟见惯沙鸥熟? 已觉来多钓石温。
长与东风③约今日,暗香先返玉梅魂④。
注:①这首诗作于元丰六年(1083),当时苏轼被贬黄州。②苏轼家居临皋时有《南堂》五首,其四云:“山家为割千房蜜,稚子新畦五亩蔬。”③东风,喻指当时的皇帝宋神宗。④“暗香先返玉梅魂”化用唐代诗人韩偓《湖南梅花一冬再发偶题》“玉为通体依稀见,香号返魂容易回”,意谓梅的花朵通体如玉,第二次开放的梅花好比魂的返回。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首联点明了家居的位置,突出其山环水绕的自然特点,为写颔联、颈联的相关内容做好了铺垫。
B.颔联的“五亩”指“稚子新畦五亩蔬”(苏轼《南堂》)的“五亩蔬”,诗人借此表现终老黄州之意。
C.“九重”指朝廷,“旧巢”指史馆;意谓不仅自己的史馆之职被削去,曾经供职的史馆也已经被废除了。
D.“岂惟见惯沙鸥熟”写诗人被贬后,久居他乡,连沙鸥都成了天天相见的旧友,表达江湖漂泊之叹。
15. 简要分析“长与东风约今日,暗香先返玉梅魂”表达的思想情感。(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屈原《离骚》中,表明老百姓过日子各有各的快乐,而诗人却独喜爱修养身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李白在《蜀道难》中一遍遍渲染蜀道艰险难行之后,末尾水到渠成地对游人提出建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而表达了“梁园虽好,终非故乡”的观点。
(3)在《岳阳楼记》中作者借古代仁人志士之心抒发了自己远大的政治抱负,而当下时局,自己没有志同道合之人,不禁发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疑问和感叹。
第Ⅱ卷 表达题(共80分)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新时代需要好人精神。好人精神就是平凡人的默默守护与不离不弃,这种精神可以让家庭更温暖。在众多的好人事迹中,我们看到了对年迈双亲 的孝道、与患病爱人 的爱情、对子女 的亲情。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家庭的和睦是社会和谐的根基,亲情中所孕育的对亲人的爱,是一个人爱他人、爱国家最为原始的动力;亲情中所培育出来的对亲人的责任,也是一个人在社会上有所担当的基础。
好人精神也是平凡人的爱与奉献,它让社会更和谐。爱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但这些身边好人却用行动让爱在社会上流动。我们每个人都希望过上幸福的生活,而幸福的生活不仅仅是物质生活的丰裕,更为重要的是社会要有温度。
好人精神还是平凡人的无私与坚毅,( )。在我们的好人队伍中,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择一事而终一生。他们舍弃舒适生活,他们不求 ,他们选择劳苦艰辛,是什么力量让他们这样做?是一种爱,一种对祖国的深情挚爱。他们把服务国家视为毕生的追求,正因为有了他们,我们才有了诸多大国重器,才能在各领域领先于世界,才有了更足的信心和底气。
好人精神感动人心,这种感动会激励我们温暖前行。有了好人精神为引领和支撑,我们能够成就更加出彩,构建更加和谐的社会。
17.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有了好人精神为引领和支撑,我们能够构建更加和谐的社会,成就更加出彩。
B.我们能够构建更加和谐的社会,有了好人精神为引领和支撑,成就更加出彩。
C.我们能够构建更加和谐的社会,有了好人精神为引领和支撑,构建更加和谐的社会。
D.有了好人精神为引领和支撑,我们能够成就更加出彩的人生,构建更加和谐的社会。
18.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它让我们的国家和民族有了精神支撑和道德脊梁
B.他们用行动为我们在各行各业作出了无形的榜样
C.他让我们伟大的国家具有更大的影响力和凝聚力
D.我们的精神品格影响着一代又一代平凡的中国人
19.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舐犊情深 相濡以沫 坚贞不渝 利欲熏心
B.慈乌反哺 相濡以沫 无怨无悔 功名利禄
C.慈乌反哺 耳濡目染 坚贞不渝 功名利禄
D.舐犊情深 耳濡目染 无怨无悔 利欲熏心
20.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5分)
互联网已经不是一个单纯的传播平台,它自身就是一个复杂的生态场,现实生活的一切都可以搬到网上,也可以在网上全部走样, ① 。对个人来说,对单位、企业来说,这只是如何适应的问题, ② ,这些扭曲的反映其实带来了新的社会
标签:人教版 高三 总复习 月考试卷
相关:关于“甘肃省武威”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323]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