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试题中心
》
月考试卷
阅读:349 2019-04-15
标签:
人教版
高一
下册
月考试卷
重磅:
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349]
四川省新津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3月月考语文试题
新津中学高一3月月考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150分钟 试卷总分:150分
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第Ⅰ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橘颂》是屈原的一篇很重要的作品。作为我国第一首咏物诗,它以独特的借物喻人的手法,突出而生动地表现了屈原高洁、坚贞的人格和志趣,因而也是我们了解屈原的一篇佳作。但是关于它的创作时间,直到现在学者们的看法仍有分歧。有的认为它是屈原最早的作品,如诗中有“年岁虽少”句;有的以诗中整体意象表达为远大志向为据,认为是屈原青年时期的作品;有的认为是诗人任外交官出使齐国时作(援引《列子》中“橘生淮南而为枳”的说法);有的则认为它作于顷襄王早期,或认为作于顷襄王后期;还有的认为该作品是诗人遭馋被疏、闲赋郢都时期作,或是早于晚年自沉之前所作。而曹大中先生则撰文断定它是屈原的绝笔。看法如此分歧,一方面固然是因为可靠的史料太少,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对屈原的作品,对屈原的思想、感情的特点及其发展变化过程的认识、把握或有不够准确、深入的地方。在现存最早的楚辞注本王逸的《楚辞章句》中,我们也可看出王逸对屈原作品包括《橘颂》认识的模糊、矛盾。如王逸的《九章章句序》中说,《九章》皆屈原“放于江南之野”后作,也就是说《九章》都是顷襄王时的作品。其《橘颂》的“年岁虽少,可师长兮”句注文却说屈原“言己虽幼小,言有法则,行有节度,诚可师用长老而事之”,则又认为《橘颂》乃屈原青少年时代所作了。而在“行比伯夷,置以为像兮”句下又注曰:“屈原亦以修饰洁白之行,不容于世,将饿馁而终。”显然又把它当作屈原晚年的作品了。王逸的观点虽不确切,却对后世发生了深刻影响。
由于以往各家对《橘颂》创作年代的判断皆建立在自己对《橘颂》文义的认识上,缺乏具体、可靠的硬性证据,故楚辞学家赵逵夫先生另辟蹊径,从《礼仪•士冠礼》之祝辞中找到外证,从而作出《橘颂》乃屈原二十岁举行冠礼后抒怀之作的结论。……
赵先生发前人所未发,他的论述对于帮助我们加深对《橘颂》创作过程中的理解无疑是有帮助的。但《橘颂》尽管有这样的一些与《士冠辞》的相似之处,可能屈原在写作《橘颂》时的确借鉴了《士冠辞》的立意和词语,或受到《士冠辞》潜在的影响,但这并不能表明这就一定是屈原在举行冠礼后抒怀之作,因为屈原也完全可能在他晚年回顾自己生平、总结自己志行时借传统的《士冠辞》形式以咏橘而自我肯定、自我勉励。何况《橘颂》和《士冠辞》在形式上有很大的不同,特别是从其诗句的涵义并联系屈原全部辞作中表现的思想感情发展变化的情况来看,根本不像屈原青年时代的心态和口气,而是在生命的最后阶段对一生志行的总结、肯定和自勉。
1.《橘颂》的创作时间众说纷纭,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下列各句对之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屈原距今时代久远,有关屈原及其作品的可靠的史料太少。
B.现存最早的楚辞注本王逸的《楚辞章句》对《橘颂》的认识也存在模糊矛盾之处,这也深刻影响着后世。
C.各家对《橘颂》创作年代的判断皆建立在对《橘颂》文义的认识上,而各家对《橘颂》每句文义的理解又各不相同。
浏览完整试题
D.至今对屈原的思想感情的特点及其发展变化或有认识不够深入,把握不够准确的地方。
2.本文作者对赵逵夫的观点提出异议,最重要的一条依据是( )
A.《橘颂》借鉴了《士冠辞》,或受到《士冠辞》潜在的影响,这并不能表明《橘颂》是屈原在行冠礼之后的抒怀之作。
B.《橘颂》和《士冠辞》在形式上有很大的区别。
C.从《橘颂》诗句的涵义并联系屈原全部辞作中表现的思想感情发展变化的情况来看,不像屈原青年时代的心态和口气。
D.屈原完全可能在他晚年回顾自己生平、总结自己志行时借传统的《士冠辞》形式以咏橘而自我肯定、自我勉励。
3.根据文意,下列对本文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关于《橘颂》的创作时间,作者的结论与曹大中的观点是完全一致的。
B.引用王逸的观点是为了说明《楚辞章句》对后世影响极大。
C.作者虽不同意赵逵夫的结论,但完全承认《橘颂》确实受了《士冠辞》的影响。
D.作者认为,赵逵夫寻找外证的研究方法是应该值得肯定的。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生命的呢喃 李一泰
从小的时候起,我就非常喜欢听雨,感觉雨声是一种生命的呢喃。
每逢雨天,总喜欢找一个位置,以一种淡淡的心境去谛听生命屋外的天籁,让我一汪干枯的心池渐渐盈满欢畅的涟漪。
古时的文人墨客听雨讲浪漫讲情调讲境界:朝雨芳草,暮雨客舟,春雨杏花,秋雨梧桐。我只是大千世界、滚滚红尘中的一个俗人,不可能有太多的讲究,于是就很随意,时间、地点、空间、氛围皆不拘泥,屋檐下可听雨,客厅里可听雨,书房里可听雨,瓜棚中可听雨,卧室里可听雨,办公室中可听雨。听雨的潇洒,听雨的狂骤,听雨的沉思,听雨的快乐。我觉得雨是自然界的精灵,听雨就是我同大自然的精灵们在一起倾心交流,于是,我会很自然地把雨同社会、人生联系起来,也就赋予了雨一种生命和思想。
如果说自然界中的雨是位精灵,那么,乡间的雨则是一位智者,总在我心灵最为烦躁的时候,悄然而来,润物无声,虽是点点滴滴,却是如泣如诉,如琢如磨,让我心智大开,醍醐灌顶。
春日听雨,那雨如一首山野抒情小调,会使人想起孩提少年,绿的雨丝系住了洁白的童心。雨,丝丝柔柔,如烟似梦,如歌如吟,整个世界都醉在这温馨的氛围里。
秋日听雨,如听《命运交响曲》,会让人想到壮年时光。雁阵排空,心如止水,凭案静坐,品雨品茗。冷雨霏霏,时而如丝竹管弦,时而如群马愤蹄,时而如玉珠银盘,将过去、现在和未来串成一段淡泊的旋律……
夏日听雨,如听一曲英雄交响乐,让人想起豆蔻年华,日气喷豪雨,云阴送惊雷。夏雨中涌动着蓬勃生机,滋养着生命和情感,孕育着激情和诗意。夏日里的滂沱骤雨,激荡着我的心胸,催促我化作一只雨燕直击长空,傲视苍穹!进入夏季就以比庄稼更急切的心情盼雨。夏日的酷热使所有的声音都隐遁起来,包括鸟语、虫叫、雷鸣,只有雨声不管不顾地光临,他是这个季节中唯一一脾气倔强的歌者。我喜欢一个人静静地听雨,听雨的身躯跌落尘埃,听雨划过空气,听雨拍击檐下青砖。又一场雨如约而至,我独坐窗前,望檐前雨柱如帘,谛听万物沐浴在茫茫的雨雾中。那起伏的菜园,那被雨水搓洗过的瓜地,那蜿蜒激流的小溪,那栅栏上五彩缤纷的花朵……统统化作一个个跳动的音符,这些天籁之音,如万马奔腾,如狂飙落地,如缠绵琴瑟,如游丝一缕,在天地间飘过,在心灵中漫游,空灵而幽怨。心灵与大自然之间只有在如诗的雨天才达到高度的和谐。
夏天的雨如人的秉性,有快人快语的,如来去匆匆的雷阵雨;有慢声细语的,如淅淅沥沥的小雨。但总的来说,还是缠绵的多。缠绵其实并不是柔弱,相反是十分的刚烈,有一种“绳锯木断,水滴石穿”的韧性。
记忆中,中学的一年暑假就经历过这种缠绵。那雨,稀稀拉拉,下下停停,感觉它像一团棉花,揉来揉去,就是弄不出个定型来,更像一个脾气倔强韧性的恋人,缠上了你,就要你耳朵里只有它,眼睛中只有它,脑子里也只有它,别的一概都要抹掉。但是,这种缠绵却没有一丝的厌烦,相反,缠绵的背后却是一份很松弛的感觉。倾听这雨声,我会忘记为衣食而奔波、为生存而应酬,我会懂得感激生命、感激友情、感激生活。受不了这种感觉的挑逗,我竞一连数日,仰在炕上,放软身子,把卷展读,与古今中外的先哲们进行着心灵的对话:倦了,便闭上眼睛,沉沉睡去。睡梦中,犹自听到耳畔传来的淅淅沥沥的雨声……
雨声如禅,听雨即在悟道。它能使人浮躁的心境渐趋平静,静得像一泓无波无澜、宠辱不惊的碧水。此时,你会感到雨打窗棂的玉振之声和生命的节律高度融合,前缘后尘,上誉下诟,坎坎坷坷,纠纠葛葛,一切都远去了,消失了,剩下的只有一个无牵无挂的自我,独自品尝那份难得的清闲。
在人生的旅途上跋涉,我们一路风尘,脆弱的生命之舟已经承载了太多,不堪负重的漂泊时刻面临着搁浅的沉沦。雨天,我们应该做我们该做的事情,把生命重新回顾一次,把生活再过滤一遍,把不堪回首的过去,散乱在遥远的记忆里,把世俗的烦恼托于过眼云烟,留下一个好心情,等待晴日收拾它、整理它,然后把它装订成册,在孤独的时候阅读。
——因为太阳每天都是新的,就像这缠绵的雨水。 (有删改)
4.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文章首段既开门见山,点出题目“生命的呢喃”与雨的关系,又态度鲜明,表明作者的情感倾向,也有利于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B.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写夏雨中万物发出的天籁之音,运用了比喻、排比的修辞,重在突显夏日听雨如听英雄交响乐的震撼感受。
C. 文中写春雨和秋雨的不同特点,是为了反衬出夏雨的特点:富有生机,给人激情和充满诗意,缠绵而不柔弱,刚烈又有韧性。
D.文章最后深化主旨,指出现代人在生活中遭遇困境,生命脆弱,不堪重负,而大自然的雨可以洗涤我们的灵魂,振奋我们的精神。
5.请简要赏析文中画横线的语句。(6分)
(1)他是这个季节中唯一脾气倔强的歌者。(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然后把它装订成册,在孤独的时候阅读。(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展开余下试题
6.作者喜欢“听雨”,对“听雨”有怎样的认识?请结合文本概括说明。(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
北京初冬的一个早晨,戴着蓝色棒球帽的潘老先生,裹着灰色呢子大衣,蹬起一辆半旧的电动自行车,“呼呼”地穿行在清华大学校园里。车轮子不时滚过枯黄的落叶,一路把他从北边的宿舍楼,带到机械工程系的焊接馆。
焊接馆里,“潘际銮”三个字高挂在门厅的墙壁上,居于一堆名字里最顶头的位置。不过,对很多普通公众来说,这个名字很陌生。与潘际銮相关的很多成就,已经被写进教科书。比如,中学生在地理课本里读到的秦山核电站,他是这项工程的焊接顾问。当我们乘坐着高铁,奔驰在铁轨上时,已和这位被誉为“高铁功臣”的老院士,产生微妙的关联。潘老先生曾在一年中最寒冷的时候,穿着厚棉袄,站在南京段的铁轨边上,在深夜里测定钢轨的焊接工艺。这年,潘院士已经年过80岁了。
不过,对这位“身陷”焊接领域50多年的专家而言,年龄不是衡量他是否已经“老”了的唯一指标。比他小好几轮的同事郑军说,“潘老师还很年轻呢”。这位老院士像年轻人一样,玩微信、看微博,家中电脑QQ“噔噔”上线的声音不时响起。尽管已过耄耋之年,他可以不借助眼镜,轻松地翻查手机号码。他自由穿梭在铁块拼接起来的焊接机器人和墙角的缝隙间,俯下身随手拣起一块普通成年人掂得动的钢板。当然,他还能清晰地说出某个发动机焊接转子的转速、直径以及气压值。这位中国焊接科学的奠基者,摊开双手,自信地说:“我现在研究的课题,是焊接领域的前沿,比如‘高超超临界’,仍是没有解决的世界难题。”
他和年轻的同事吃饭时,时常念叨他的西南联大。2012年11月3日,在“西南联大建校75周年纪念大会”上,潘际銮和一百多位老校友,聚在一起。他们有的被家属挟着,还有的已经“糊里糊涂了”。当时,他们中的很多人双手扶着桌沿,颤颤巍巍地站着,齐声唱着西南联大的校歌。他们唱到“多难殷忧新国运,动心忍性希前哲。待驱除仇寇复神京,还燕碣”时,潘际銮的心里“激动不已”。他环顾四周,看到眼泪顺着很多张布满沟壑的脸,往下淌着。
20多岁时,在炮火声中从老家九江逃难到昆明的潘际銮,“知道国家要亡了的滋味”。这个西南联大44级校友说,“那时候读书,纯粹求学问,不想功名和前途”。
1980年评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时,“填了一张表”,简单地写下完成的工程成果,而且“当时也没发几篇论文”。“我所获得的荣誉,都不是我追求的结果。”潘际銮说。不少接触过潘际銮的人一致评价他,“对名和利,不敏感”。
(节选自陈璇《不合时宜的老派院士》,《中国青年报》2013年11月27日)
材料二:
高中毕业时,云南省会考,我拿了全省第一,被西南联大录取。我父亲一直怀抱着工业救国的理想,受他的影响,我选择了机械系。西南联大对学生的要求很严,每学期考试不及格的学生大概有三分之一,没有一个人能在联大随随便便就混到毕业文凭。当时的教室是土坯墙,屋顶仅盖一层铁皮,夏天像蒸笼,冬天寒风穿堂入室。下雨的时候,雨点打在屋顶上叮叮当当作响,老师得提高嗓门大声喊叫,才能压得过风声和雨声。
1948年我本科毕业,1950年赴哈尔滨工业大学继续深造,从此选择了焊接领域作为我的终身职业。当时有人笑话我:“学焊接?焊洋铁壶、修自行车吗?”实际上,焊接是非常重要的。火箭、导弹、军舰、航母都是焊出来的,清华的第一个核反应堆是我负责的,建秦山核电站时,我也是顾问。
我常说,这辈子我做事有两个驱动力,年轻时候父母很少过问我的学习,靠的是“兴趣”。后来是“成就感”,当自己的研究工作取得了成绩、为国家建设解决了实际问题时,那才是最快乐的时刻。
(节选自《潘际銮自述》,《环球人物》2015年第22期)
材料三:
潘际銮知道焊接技术是一门新兴的先进技术,这门发展中的技术一定会在新中国的未来经济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1952年哈工大决定成立焊接专业,潘际銮被任命为焊接教研室代理主任,在我国高等教育界创建了第一个焊接专业。1955年夏天,潘际銮返回清华,又在清华大学建立焊接教研组,潘际銮被任命为焊接教研组主任,成为我国第二个焊接专业和焊接教研组的建设者。60年代,他率领一支队伍,承担了由清华大学设计建造的核反应堆的焊接工程任务,历时3年终于成功完成了核反应堆的焊接工程任务。为了解决反应堆中的燃料棒和控制棒焊接问题,他又在没有任何资料的情况下,研究成功我国第一台电子束焊机。
1987年至1991年,潘际銮在我国自行建设第一座核电站(秦山核电站)时担任焊接顾问。
潘际銮获得了很多荣誉,如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中国焊接终身成就奖等。谈到这些荣誉,他说:“那只是奋斗的结果,绝不应是奋斗的目标!”他始终认为,只有当自己的创造发明获得成功,给社会带来巨大的利益时,才会享受到人生的真正幸福。
(节选自《把自己与祖国的发展“焊”在一起》
《哈尔滨工业大学校报》2014年4月4日)
7.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三则材料都涉及潘际銮先生在焊接科学领域做出的杰出贡献,其中,材料三概括得最充分,材料二只是略微提及。
B.材料一从如今清华园里的潘际銮先生写起,在记述潘老先生人生片段的同时,侧重表现年过八十的他老而弥坚的精神。
C.材料一和材料二都回顾了潘际銮先生在西南联大求学期间的经历,再现了联大师生治学环境的艰难以及联大严谨的教学风格。
D.材料三侧重记述潘际銮先生研究焊接技术以及创建我国高校焊接专业的艰难历程,同时表现了潘老先生面对荣誉时的态度。
8.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A.潘际銮先生的“年轻”主要表现在:他虽为耄耋老人却骑电动自行车穿行校园,还玩微信、QQ等,并且行动自如、记忆力好。
B.西南联大虽然条件艰苦,但是对学生要求严格。潘际銮先生和他的同学在联大求学期间学业大进,以至几十年后老人们唱起校歌时仍然激动不已。
C.潘际銮先生当年选择焊接专业时,有人对这个专业缺乏了解,但潘先生义无反顾地将它作为终身的职业,后来的事实证明他的选择是正确的。
D.在材料一和材料三中,潘际銮先生谈到荣誉时说法有所不同,但是都体现了潘先生在奋斗的过程中并没有把荣誉当作自己追求的目标。
E.潘际銮先生的事业发展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的驱动力来自于他对焊接科学的兴趣,第二个阶段的驱动力来自于他在焊接科学领域获得的成就感。
9.材料三的原文标题是“把自己与祖国的发展‘焊’在一起”。如何理解?在潘际銮身上是如何体现出来的,请结合三则材料,概括作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石钟山记 苏轼
《水经》云: “彭蠡之口有石钟山焉。”郦元以为下临深潭,微风鼓浪,水石相搏,声如洪钟。是说也,人常疑之。今以钟磬①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至唐李渤始访其遗踪,得双石于潭上,扣②而聆之,南声函胡,北音清越,桴③止响腾,余韵徐歇。自以为得之矣。然是说也,余尤疑之。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而此独以钟名,何哉?
元丰七年六月丁丑,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而长子迈将赴饶之德兴尉,送之至湖口,因得观所谓石钟者。寺僧使小童持斧,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硿硿焉④。余固笑而不信也。至莫夜月明,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大石侧立千尺如猛兽奇鬼森然欲搏人而山上栖鹘闻人声亦惊起磔磔云霄间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或曰此鹳鹤也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噌吰⑤如钟鼓不绝。舟人大恐。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⑥,不知其浅深,微波入焉,涵淡澎湃而为此也。舟回至两山间,将入港口,有大石当中流,可坐百人,空中而多窍,与风水相吞吐,有窾坎镗鞳⑦之声,与向之噌吰者相应,如乐作焉。因笑谓迈曰:“汝识之乎?噌吰者,周景王之无射也;窾坎镗鞳者,魏庄子之歌钟也。古之人不余欺也!”
展开余下试题
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而言之不详;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故莫能知;而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此世所以不传也。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自以为得其实。余是以记之,盖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也。
【注释】①磬(qìng):古代打击乐器,形状像曲尺,用玉或石制成。②扣,通“叩”,敲击,敲打。③桴(fú):鼓槌。④硿硿(kōng )焉:硿硿的(发出响声)。⑤噌(chēng )吰( hóng ):形容声音洪亮。⑥罅(xià ):裂缝。⑦窾(kuǎn )坎(kǎn )镗(tāng)鞳(tà):窾坎,击物声;镗鞳,钟鼓声。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大石侧立千尺/如猛兽奇鬼/森然欲搏人/而山上栖鹘/闻人声亦惊起/磔磔云霄间/
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或曰此鹳鹤也/
B.大石侧立千尺/如猛兽奇鬼森然/欲搏人/而山上栖鹘/闻人声亦惊起/磔磔云霄间/
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或曰此鹳鹤也/
C.大石侧立千尺/如猛兽奇鬼/森然欲搏人/而山上栖鹘/闻人声亦惊起/磔磔云霄间/
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或曰此鹳鹤也/
D.大石侧立/千尺如猛兽奇鬼/森然欲搏人/而山上栖鹘/闻人声亦惊起/磔磔云霄间/
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或曰此鹳鹤也/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 经即作为思想、道德、行为等标准的书,亦称宗教中讲教义的书,或称某一方面事物的专著。《水经》是中国第一部记述水系的专著,它简要记述了全国137条主要河流的水道情况。
B. 中国干支历采取天干地支计算年、月、日、时,就是把天干和地支按照一定的顺序不重复地搭配起来,用来作为纪年、纪月、纪日、纪时的代号,如“丁丑”。
C. 古代帝王、诸侯、卿大夫、高官大臣等死后,朝廷根据他们的生平行为给予一种称号以褒奖善行,称为谥或谥号,如周景王、魏庄子。
D. 公元前522年周景王铸造了一套名叫“无射(yì)”的大型编钟。无射是十二律中的第十一律,因钟声合乎无射的意律,故用“无射”作钟名。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作者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和以动衬静的手法,把大石、栖鹘、水波的形态或声音
描绘得形象逼真,构成了一幅动人的图景,绘形绘声,写得十分出色。
B. 文章描绘出一幅阴森可怖冷清凄厉的石钟山夜景,着力渲染阴森可怖的环境气氛,
烘托出亲身探访的不易。
C. 作者写了两处水声,都写得比较舒缓,有徐察细勘之意;对两处鸟叫的描写也大致
相同,都是先写其声,后写其名。
D. 作者在和儿子谈话中将两种声音与“周景王之无射”和“魏庄子之歌钟”相联系,
肯定自己的考察结果,点出以钟名山的缘由。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郦元以为下临深潭,微风鼓浪,水石相搏,声如洪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自以为得其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夜坐 韩偓
天似空江星似波,时时珠露滴圆荷。
平生踪迹慕真隐,此夕襟怀深自多。
格是厌厌饶酒病,终须的的学渔歌。
无名无位堪休去,犹拟朝衣换钓蓑。
[注]韩偓(842年~923年),晚唐五代诗人,唐时曾在朝中为官,深受皇帝器重,后触怒权臣朱全忠而被贬。格是:已是。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先仰视写远景用虚笔,后俯视写近景是实写,通过星、露、荷等意象描绘出一幅静谧的夜景。
B.颈联使用副词和叠词来突出情感的表达,既写诗人感叹身体现状的不好,又指出自己隐逸的归宿。
C.尾句运用借代手法来表明两种不同的生活,表明诗人如今无官一身轻,可以自由地追寻隐士的生活。
D.诗中表达方式多样,首联景中含情;颔联叙事与抒怀相结合;后两联融入身世之感,用语较为直白。
15.诗人说“此夕襟怀深自多”,诗中表现了作者怎样的“襟怀”?请简要分析。(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离骚》中用美好植物制衣做裳来比喻修养自己美德的句子是: △ , △ 。
(2)《归园田居(其一)》中直接表达回归田园轻松喜悦之情的句子是: △ , △ 。
(3)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从视觉角度、色彩角度描写边塞景色,色彩鲜明,红白映衬的句子是: △ , △ 。
第Ⅱ卷 表达题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在外漂泊的游子,若与故乡人 ,欢喜之外又会勾起几分落寞,这便是乡愁。在漫长的历史中,战乱、动荡、天灾往往就是一种最基本的社会形态,乡愁也就成了那个时代的普遍情感。难怪在中国的文化史中,乡愁始终是个庞大的文学命题,由此留下的乡愁文字 。
故乡是人类建造并寻找的第一个家园,人们在此繁衍生息,几乎培育了人类的全部文化与历史。人都是恋家的,故乡是生命的根。然而有史以来,迁徙却是人类发展的常态,人们背井离乡,为开辟新的美丽家园而 ,成为了社会发展繁荣的强大动力。在今天奔小康的宽阔道路上,大多数人并非是无奈的出走,悲情的离别,而是漫漫长路上的圆梦,但一旦远离家乡,乡愁也就来了。很多人已经在城市住了几十年,成为道地的城里人,过着富裕的日子,可故乡的山川草木仍然 。更让人想不通的是,也就是这十来年,在生活的快速发展变化中,( ),乡游成了有情的旅游,乡愁气氛越来越浓。乡愁正在成为一种大众的世纪情绪。
17.下列在文中括号里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乡味成了大众喜爱的味道,尽管人们的小日子越过越红火美好。
B.不管人们的小日子是否越来越红火美好,乡味已经成了大众喜爱的味道。
C.乡味成了大众喜爱的味道,于是人们的小日子越来越红火美好。
D.人们的小日子越来越红火美好,乡味却成了大众喜爱的味道。
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萍水相逢 浩如烟海 宵衣旰食 记忆犹新
B.不期而遇
上一篇:
四川省邻水实验学校2018-2019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
下一篇:
天津市大港油田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三月月考语文试卷
标签:
人教版
高一
下册
月考试卷
相关:
关于“四川省新津”的其他试题
重磅:
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349]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红楼
孔子
庄子
李白
杜甫
苏轼
东坡
鲁迅
高考
讲坛
神话
唐诗
宋词
诗歌
小说
散文
关闭本页
》
返回网站首页
》
退出登录
导航:
课件下载
》
教学文摘
》
杂文参考
》
教学设计
》
音像素材
》
作文素材
》
试题下载
》
备课中心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