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试题中心
》
月考试卷
阅读:359 2019-04-16
标签:
人教版
高二
下册
月考试卷
重磅:
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359]
河南省扶沟县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
2018—2019学年度下期高二第一次质量检测
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150分钟 试卷满分:150分)
第Ⅰ卷(阅读题)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文艺作品是文化最鲜活生动的载体,它们以语言、形象、色彩、韵律等手段,记录和表现文化中的思想、审美、精神、气度。作为“高峰”的文艺作品往往具备一个共同特征:以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为底蕴,充盈着一个时代独特的文化气质,浓缩了那个时代的文化精神,同时又可以唤醒欣赏者的文化自觉、建立起文化自信,甚至包含推动社会思想文化变革的因子。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关键时期,文艺创作要发挥推动文化发展的强大力量,更加需要以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为基石来攀登文艺“高峰”。纵观当下文艺创作存在的系列问题,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缺失是个根源。
因历史虚无主义而否定历史,就会创作出调侃崇高、扭曲经典、颠覆历史、丑化人民群众或英雄人物的作品。否定传统文化所尊崇的“真善美”,就会创作出是非不分、善恶不辨、以丑为美、过度渲染社会阴暗面的作品。这是由于对自身文化价值缺少坚守和深刻认知,造成价值混乱和精神缺失。
当下,不少文艺工作者陶醉在追名逐利的潮流中,没有把自己当成文化的记录者、传承者,甚至缺乏应有的职业操守。对中国传统文化精神不够敬重,对自身的文化使命缺少自觉,是文艺界“浮躁”风气的重要根源。对文化发展缺乏主动承担的责任意识,就会造成利益至上。
创新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重要特征,这一点在文艺创作领域表现突出。中国曾经是一个诗歌大国,诗歌的变革经历了无数文人骚客的创新实践。到了近代,中国引入西方现代诗,形式和内容都脱离了中国传统诗歌创作的轨道,诗歌的力量渐渐式微。解决这一状况的方法是“走中国诗歌创新之路”。而这种创新,既要吸收古典诗歌的思想和审美价值,也要接纳现代西方对人、自然和社会三者之间冲突和张力的阐释,来找到自己的中国方法、本体立场、东方身份。概而言之,要再创诗歌的“高峰”,需要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创新,这样才会避免因对以创新为特征的民族传统文化缺少继承,而造成有影响力的原创匮乏。
近代中国曾经借西方文艺理论和创作思潮来推进中国文艺创作的转型,这种影响今天依然存在。过度倚重西方,导致中国传统文艺价值在当代的失语。增加对本土文化价值标准足够的自信,避免崇洋媚外,是建立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重要途径。
文艺“高峰”都具有理论自觉和自信,作品往往折射出理性的光辉,自觉或不自觉地扛起独特的民族美学旗帜,践行、发展甚至自创一套美学理论,成就真正的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
(摘编自章颖《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是筑就“高峰”的基石》)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当下文艺创作存在缺失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等一系列问题,其中包括抱着历史虚无主义观点而否定历史,否定传统文化。
浏览完整试题
B.当代文艺作品一定具有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底蕴,具有当今时代独特的文化气质,又是当今时代的文化精神的高度浓缩。
C.文艺作品作为文化的载体,其表现的内容是文化中的思想、审美、精神、气度,其外在表现手段是语言、形象、色彩、韵律等。
D.不把自己当成文化的传承者,缺乏主动承担文化发展的责任意识,是部分文艺工作者对中国传统文化精神不够敬重的表现。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论证当下文艺创作系列问题根源时,先摆出一些现象,再揭示其中原因。
B.文章开篇从概念入手,围绕着文艺作品阐述其内涵、特征、作用,并引出下文。
C.文章中间的论证部分采用逐层论述的方法,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面论证。
D.全文采用总分总的结构方式,结尾与开头相呼应,并对文章主旨有提升作用。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艺作品之所以能成文艺“高峰”,关键在于它能唤醒欣赏者的文化自觉、建立起文化自信,并包含推动社会思想文化变革的因子。
B.“走中国诗歌创新之路”并不是要排斥我国古典诗歌的思想和审美价值,而是要融合中西诗歌文化,找到具有中国特色的方法与身份。
C.对以创新为特征的民族传统文化缺少继承,造成有影响力的原创匮乏,既是缺失文化自信的一种表现,也是缺失文化自觉的一种表现。
D.要想建立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需要增加对本土文化价值标准足够的自信,不过度倚重西方,避免崇洋媚外。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聪明误
于国方
田大妈被电动车撞了,住进了医院。
她先是给女儿圆圆打电话,电话始终处于通话中。无奈之下又给左邻李婶,右邻铁爷打了电话。
李婶和铁爷闻讯后,二人几乎是脚前脚后赶到了医院,看到田大妈正灰头土脸地躺在床上接受检查。给量血压的是田大妈当护士的娘家侄女。
看到两个邻居都赶来了,田大妈心里有了依靠。不由地在心里叹息道:“远亲不如近邻,这年头连亲闺女也指望不上哩!”
李婶嚷道:“伤哪里了?重不重?”见胳膊腿的没有事,只是脸蹭破了一点皮儿,又没出太多的血,又嚷道:“最好做做CT,拍拍片子,做个胸透,来个全检。”
铁爷抖抖裤管上的泥土说:“还要住院观察几天,伤筋动骨一百天呢。”
李婶说:“不能便宜那肇事的主儿,电动车撞人负全责。”
铁爷赶忙问:“报警没?”
田大妈回答说:“报警了。”
铁爷说:“既然报警了,那就办理住院手续吧。”
田大妈说:“不严重,不严重。”
李婶说:“你这人就是菩萨心肠,出了这个门,再有个啥毛病的,谁还肯认账?”
铁爷说:“就是,就是。”
这时候,田大妈的手机响了,是女儿打来的。田大妈说:“你快过来,我被撞伤了,在医院里治疗。”
圆圆上气不接下气地赶到医院时,田大妈已经收拾妥当。铁爷给接的水,李婶给擦的脸。但等着圆圆来办理住院手续。
圆圆却说:“不住了,咱们回家。”
李婶说:“从没见过这样的闺女,这么不关心娘?”
铁爷气得说不出话,怒气冲冲地盯着圆圆。
圆圆的眼里含着泪水,说:“那肇事的主死了。”
铁爷、李婶、田大妈闻听此言同时惊异地“啊”了一声,大张着嘴巴,说不出话来。
田大妈说:“我都感觉不咋的,他咋的就死了呢?”
铁爷赶紧拽起田大妈:“不住了,这事儿搞大了。”
李婶说:“那咱们赶快撤!”
一伙人匆匆忙忙走出医院,却见医院的大门前站着一个帅小伙。小伙子见了圆圆点头哈腰地陪着笑脸打招呼,而圆圆紧紧地绷着脸,一副不理不睬样。
田大妈定睛一看,头皮猛地一紧,头发梢儿竖了起来,面前的小伙就是那肇事的主,他不是已经死了吗?难道大白天的活见鬼了不成。田大妈使劲地揉揉被太阳刺得生疼的一双老眼,迷迷糊糊地看着女儿。
圆圆不屑地说:“他就是你眼巴巴地盼着要见的女婿。今早我刚到单位,他急乎乎地给我打电话说,骑车撞了一老太,感觉也不怎么严重,可那老太倒地后没有爬起来,怕被讹,只好报了警,让当警察的哥们来处理。”
田大妈对女儿说:“人家报警,也是公事公办,没有错。”
圆圆说:“他千不该万不该,又央求我到医院打探一下,在医院里找人通融通融,来一个大伤化小小伤化了!”
铁爷怒喝道:“这混账东西,不是玩意儿!”
“这年头……”李婶叹了一口气,再也说不出话来。
圆圆抹着眼泪说:“就当他已经死了吧!”
小伙子哀哀地站着,被批得浑身直淌汗珠子。
田大妈惋惜道:“别人是丈母娘看女婿越看越高兴,今遭儿我算是丢大人了!”
其实,田大妈心里也有说不出来的愧!她只顾惦记着女儿的终身大事,在人行路上走了偏儿,不自觉地上了行车道,迎面而来骑电动车的小伙子躲闪不及撞在一起……
田大妈见小伙子倒地不起,也怕被讹了,索性闭上眼睛,任120把自己倒腾进医院里。
李婶和铁爷讪讪地笑着离开了。太阳地里,只剩下了一老二小三个人,你看看我,我瞅瞅你,三足鼎立着……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这篇小说开篇突兀,先声夺人,一下子把读者带进了紧张的氛围,同时又有很强的悬念。
B.铁爷和李婶一个劲地劝田大妈检查和住院,因为他们作为邻居很关心她的身体健康问题。
C.圆圆让她妈妈不住院而回家的行为,表明她与男朋友通过电话,并知道了男朋友撞的人就是她妈。
D.铁爷和李婶让田大妈不住院,赶紧撤,是因为他们担心她被“死者”家属讹诈。
5.小说的题目《聪明误》内涵丰富。请简析“聪明误”在文中的含意,并以其中一个人物为例简析“聪明误”的具体体现。(6分)
6.补写部分(画横线内容)在文中有何作用?试作简析。(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
所谓“小鲜肉”,是指那些粉丝众多的年轻偶像,有人称之为“流量明星”,把他们的真实生态描述得更为通俗、贴切,有他们的地方,就有话题和流量。稍加打量不难发现,他们身上其实有着当下年轻人的诸多共性,或者说老艺人“数落”他们的那些“毛病”,恰恰是年轻群体表现出来的“通病”,懒散、投机、热衷于追逐一夜成名、迅速暴富等等,这或许也正是受到热捧的关键因素。
展开余下试题
毋庸置疑,“小鲜肉”们身上的缺点和不足确实客观存在,我们也不能以存在即合理、有需求就有市场来替他们掩饰或开脱,但是,看待“小鲜肉现象”显然需要更多的理性,甚至于说要多些包容,真正值得反思的是,到底什么原因催生出这一现象?又从何着手让“小鲜肉”们成长、成熟乃至完美起来?正如同是演艺老前辈的陈凯歌指出,作为老一代艺人是不是也该多给予关爱和引导?
——摘自《光明日报》
材料二:
称谓是一个社会中人际关系最表层的表征。从称谓入手,再层层深入去分析一个社会的价值认同和人际关系,是一条高效而准确的捷径。“小鲜肉”这个奇葩称谓,则产生于“男色当道”的语境之下。从字面给人的感觉,“小鲜肉”应该是让人垂涎欲滴的美味食物。用这样一个词语来指代人,不言而喻包含着人的物化、商品化。这种称谓所折射出的一些不良价值观,恰恰也是许多社会问题深刻的思想根源。
孔子说:“必也正名乎,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在古代社会,命名、正名都是礼制中的重要内容。在现代社会,人际交往的称谓也不应该拱手让渡给网络和网民,而应该结合公序良俗和社情民意,形成明确规范的共识。这样才能避免没有称谓可用、不知该如何称呼他人的尴尬,也才能避免“小鲜肉”、“娘炮”等粗鄙不堪的称谓泛滥成灾。
——摘自《中国青年报》
材料三:
近些年来,“娘化”现象在社会上盛行,并且越来越严重,在青少年中蔓延非常快,引发担忧。所谓的“娘化”,一般指男子穿着女性服饰或进行装扮后达到女性化外貌。他们大多为拥有标致五官的年轻男性,在穿上女装后常常带有很强的萌属性。这一潮流的兴起应该要追溯到韩流上来,前几年韩流差不多席卷了全球,让很多年轻人都跟上韩国练习生的潮流,形成一股“阴柔之风”。
《人民日报•海外版》指出,其实“娘化”现象并非是当今的产物,古已有之,如唐代唱戏的李伶,被称为“假面娘子”,年过五十依然打扮得跟少女一般在舞台上媚态百生。“娘化”其实是一种生活方式,在多元社会中,我们更应该包容这种并不一定是主流的现象,以一种开放包容的心态来看待。另一方面,《人民日报•海外版》也指出,凡事应该有个度。文章表示,“娘化”现象在青少年中影响很大,如果青少年出现一边倒的情况,那么集体“娘化”“娘炮”盛行将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
——摘自《人民网》
材料四:
美国历史学家理查德•霍夫斯塔特在《美国生活中的反智主义》一书中,提出了反智主义的说法。反智主义这个词,可能有些敏感,那就换个词——“低级流行主义”。我们经常看到,一种流行现象产生后,立即呈现出席卷态势。对于很多人来说,之所以加入行列,流行是唯一理由,根本不看是否适合。这在文化市场上有着充分反应。一个流行模式产生后,大家一拥而上,拿起剪刀糨糊,纷纷采取拿来主义。想想过去流行的“清宫热”、“戏说热”,现在流行的“IP热”、“小鲜肉热”、“娘炮热”,都有着低幼的影子。
任何一种流行现象,其产生都有原因。有原因,不代表有道理。我们面对的是一个越来越分众化的市场,大众消费多元多样。并不否认,可能有些人喜欢“小鲜肉”,但绝不是所有人都喜欢“小鲜肉”。可在低级流行主义的影响下,整个市场只提供“小鲜肉”、“娘炮”,根本没有其他内容,大众的多元需求无从实现。于是给人的感觉,似乎整个市场就应该属于“小鲜肉”。事实上,有多少需求被忽视和压抑。
——摘自《凤凰评论》
7.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小鲜肉”、“流量明星”的出现并非偶然,他们拥有众多的粉丝,代表着当下的年轻群体。所以,我们应理性看待,多些包容。
B.“娘化”现象的兴起应追溯到韩流上,可以说没有韩流,就不会有“娘炮”的出现。
C.“名必正”,无论是古代社会,还是在现代,人际关系的称谓都应该结合公序良俗和社情民意,明确规范,避免粗鄙。
D.文化市场的盲目跟风、“拿来主义”是“小鲜肉”、“娘炮”盛行的根本原因。
8.下列对材料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材料一不仅分析了“小鲜肉”现象,而且对其本质进行了挖掘,并明确指出了给予“小鲜肉”关爱、引导,让他们成长、成熟乃至完美之道。
B.材料二从称谓取名的角度,集中分析了“小鲜肉”、“娘炮”等粗鄙不堪的称谓产生的社会背景、思想、根源以及折射出的价值观。
C.材料三既有现实层面,也有历史层面,同时又以中外对比、深入分析的角度探讨了当今“娘炮”盛行的负面影响。
D.大众消费多元化的市场背景下,“戏说热”、“小鲜肉热”、“娘炮热”等流行模式的产生,是新时代文化上的拿来主义,与当年鲁迅先生倡导的拿来主义迥异。
9.综合以上材料,你认为要转变当前“小鲜肉热”、“娘炮热”等阴柔之风需要采取哪些措施。(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杨崇勋,字宝臣,蓟州人。祖守斌,事太祖为龙捷指挥使。父全美,事太宗为殿前指挥使。崇勋以父任为东西班承旨,事真宗于东宫。帝尝曰:“闻若嗜学,吾授若书。”崇勋自是稍通兵法及前代兴废之事。真宗即位,迁右侍禁、西头供奉官、寄班祗候。雷有终讨王均,崇勋承受公事,以奏捷擢内殿崇班。累迁西上阁门使、群牧都监,改副使,以左卫大将军、恩州刺史为枢密都承旨,寻提举枢密诸房、通进银台司事。真宗久不豫,寇准罢。入内副都知周怀政谋奉帝为太上皇,传位太子,复相准。尝以谋访崇勋,崇勋以变告,丁谓得其辞,夜造曹利用,共议发之。翌日,诛怀政,擢崇勋邓州观察使,不拜,乃以内客省使领桂州观察使,复兼群牧使。初,群牧置使皆以文臣领之,崇勋曰:“马者战备,虽无事,可去邪?”崇勋性贪鄙,久任军职。在藩镇日,尝役兵工作木偶戏人,涂以丹白,舟载鬻于京师。当真宗时,每对,辄肆言中外事,喜中伤人,人以是畏之。
仁宗即位,以彰德军节度观察留后知陈州,授殿前都虞候、真定府定州路副都总管、知定州。宫中火,为修葺副使。章献与仁宗言,先帝最称崇勋质信,可任大事,乃进枢密使。百官诣洪福院上章懿册,退而立班奉慰,宰相张士逊过崇勋园饮,日中期不至。御史中丞范讽劾奏,与士逊俱罢,以同平章事、河阳三城节度使判许州。翌日,改陈州。
景祐初,怀政家人讼冤,遂罢同平章事,知寿州,徙亳州,复知陈州。契丹将渝盟朝廷择将备边崇勋请行复拜同平章事判定州既而老不任事徙成德军又徙郑州坐其子宗诲纳赇枉法,以左卫上将军致仕,改太子太保,卒。赠太尉,谥恭密,寻改谥恭毅。
(选自《宋史•杨崇勋传》,有删节)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契丹将渝盟朝廷/择将备边/崇勋请行/复拜同平章事/判定州/既而老/不任事/徙成德军/又徙郑州/
B.契丹将渝盟/朝廷择将备边/崇勋请行/复拜同平章事/判定州/既而老/不任事/徙成德军/又徙郑州/
C.契丹将渝盟朝廷/择将备边/崇勋请行/复拜同平章事/判定州/既而/老不任事/徙成德军/又徙郑州/
D.契丹将渝盟/朝廷择将备边/崇勋请行/复拜同平章事/判定州/既而/老不任事/徙成德军/又徙郑州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东宫,中国古代宫殿名称,因方位在东而得名;又因是国储所居,名曰储宫,后代指太子。
展开余下试题
B. 藩镇,唐中期以后设立的保国卫边的军镇,“藩”意为保卫,“镇”指军镇,长官为节度使。
C.仁宗,宋朝皇帝赵祯的谥号,谥号是对死去的帝、妃、大臣等给予的或褒或贬或同情的称号。
D.致仕,古代官员退休,官员以怎样的官职和待遇退休,与其功绩及皇帝对他的恩宠度有关。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杨崇勋非常喜爱学习。他因嗜学很有名气,连皇帝都知道,皇帝因此亲自送书给他,他从此渐渐通晓了兵法以及前代兴衰之事。
B.杨崇勋仕途比较顺畅。最初以恩荫入仕,一生历仕三朝,或在地方,或在朝廷,偶尔被降职,去世后还被赠太尉之职,获得谥号。
C.杨崇勋很受真宗信任。真宗刚即位,就升他担任寄班祗候;真宗曾称赞他质朴诚实,可以担任大事,后来又提升他担任枢密使。
D.杨崇勋有贪鄙的一面。他长时间在藩镇任职,曾役使兵卒工匠制造演木偶戏的木偶,涂上红白之色,然后用船只运到京城贩卖。
1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5分)
(2)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4~15题。
浣溪沙•和无咎韵【注】
陆 游
懒向沙头醉玉瓶,唤君同赏小窗明。夕阳吹角最关情。
忙日苦多闲日少,新愁常续旧愁生。客中无伴怕君行。
【注】①宋孝宗隆兴二年(1164年)闰十一月至次年正月,陆游与韩元吉在镇江相聚,那时,陆游是在镇江通判任上,韩元吉则是来镇江省亲暂住。两位朋友相聚两月,彼此唱和的诗词作品共有三十多首。
14.下列对这首词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夕阳”是所见之景,“吹角”是所听之声,视听结合,定格离别的画面。
B.“吹角”点出了词人所处的时代背景——南宋朝廷偏安江南,正与金对峙。
C.尾句中的“客”指词人自己客居镇江,“无伴怕君行”点出诗歌写作主题。
D.词人与友人彻夜谈心赏景,直到窗外渐明,在分别之际,两人互赠诗文。
15.这首词表达了词人哪些情感?请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论语》中讲在艰难困苦的环境中才能考验出一个人坚强不屈的品质的句子是:“ , 。”
(2)在《逍遥游》中,蜩与学鸠在自我标榜之后,以反问语气做出了“ ?”的结论,而庄子在用生活常理论述一番后,也以反问语气质问:“ ?”
(3)诸葛亮在《出师表》一文中,表明自己无意功名、淡泊名利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Ⅱ卷(表达题)
三、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7~19题。
古人说:“一生一死,乃见交情。”这话不错,患难之交最珍贵。可凡事都有悖论:瓷器越华贵,越经不起碰摔;交情越深厚,越经不起伤害。楚汉之际,张耳与陈余结为 ,后来只因一次误会,竟 ,刀戈相见。“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价值观不一样很难交朋友。许多人觉得薛宝钗最配贾宝玉,宝玉偏不喜欢。无他, 。有的人交朋友很实际, 。俗话说“多一个朋友多一条路”嘛,可是一旦目的达不到,就翻脸不认人,所谓的“好朋友”成了“狗屎一堆”。有一首诗写得好,说朋友是“雪夜的火炉,雨中的红伞,无言的牵挂,彼此的忧欢,一个灵魂孕育在两个人的胸膛……”可是,我们无须背诵华丽的辞藻,不必探寻朋友的哲理内涵。人之交友出于天性。“嘤其鸣矣,求其友声”,为的是能有几位同行的人生路上伙伴,走得不寂寞。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部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莫逆之交 针锋相对 落花有意流水无情 见利忘义
B.刎颈之交 水火不容 话不投机半句多 唯利是图
C.刎颈之交 针锋相对 落花有意流水无情 唯利是图
D.莫逆之交 水火不容 话不投机半句多 见利忘义
18.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秉性相同,还能互补,关系不大 B.秉性不同,关系不大,不能互补
C.秉性不同,关系不大,还能互补 D.秉性相同,关系不大,还能互补
19.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为的是能有几位同行的伙伴,走得人生路上不寂寞。
B.为的是能有几位人生路上同行的伙伴,走得不寂寞。
C.为的是人生路上能有几位同行的伙伴,走得不寂寞。
D.为的是能有几位同行的伙伴,走得不寂寞人生路上。
20.下面一段文字是对“中国梦”的阐释,请阅读这段文字,按要求做题。(6分)
中国梦应是一幅多维度的蓝图。它包含着对道路、制度和理论思想的的正确选择,包含着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包含着社会的公平正义。它需要以更加宽广的胸怀包容各种文化思潮的交流、交融、碰撞,吸纳一些体现人类先进文化的发展成果;需要弘扬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传承优秀璀璨的中国文化。它要求人们多一些信任、宽容和关爱,少一些冷漠、歧视和暴戾;多一些“对不起”的歉意、善意,少一些恶语相向的剑拔弩张,乐共识而恶离心,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要求:用简洁的语言分条概括“中国梦”的内涵,每条不超过10个字:
(1)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
21.下面两幅图都是有关口语交际的,请整合图1、图2的内容,写一段文字,介绍口语交际如何才能做到得体。要求内容完整,表述简明,语言连贯,不超过90字。(5分)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材料一:习总书记在2019年新年的贺词中讲到:我们都在努力奔跑,我们都是追梦人。
材料二:2019年央视春晚歌曲《我们都是追梦人》歌词唱到:“我们都在努力奔跑,千山万水,奔向天地跑道;你追我赶,风起云涌春潮,海阔天空,敞开温暖怀抱。”
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据此写一篇作文。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2018——2019学年度下期高二第一次质量检测
语文答案
1.C【解析】 A项,“当下文艺创作存在缺失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等一系列问题”错,“缺失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是问题的根源,而不是具体的问题;且“否定传统文化”不准确,原文为“否定传统文化所尊崇的‘真善美’”。B项,“当代文艺作品”扩大了范围,原文为“作为‘高峰’的文艺作品”。D项,曲解文意,原文为“不少文艺工作者陶醉在追名逐利的潮流中,没有把
上一篇:
河北省邯郸市大名县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清北组)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下一篇:
江西省南昌十中2018-2019学年高二3月月考语文试题
标签:
人教版
高二
下册
月考试卷
相关:
关于“河南省扶沟”的其他试题
重磅:
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359]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红楼
孔子
庄子
李白
杜甫
苏轼
东坡
鲁迅
高考
讲坛
神话
唐诗
宋词
诗歌
小说
散文
关闭本页
》
返回网站首页
》
退出登录
导航:
课件下载
》
教学文摘
》
杂文参考
》
教学设计
》
音像素材
》
作文素材
》
试题下载
》
备课中心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