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月考试卷

阅读:450  2019-04-19
标签:苏教版 高二 下册 月考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450]
浙江省名校协作体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联考语文试题(解析版)
2018学年第二学期浙江省名校协作体联考
高二年级 语文学科试题
考生须知:
1.本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题前,在答题卷指定区域填写学校、班级、姓名、试场号、座位号及准考证号。
3.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卷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只需上交答题卷。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7分)
1.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 钱钟书的作品被质疑只是炫学的吊书袋,是碎片化的感悟而没有宏大理论框架,甚至某些引用不规范也被拎(līn)出来大加鞭笞(chī)。
B. 这是一个以快为尺度的时代,张慌失措忙碌之后,回归心灵,缓铺纸砚,细细品咂(zā),喘息不是精神懈怠,不是时光虚抛,而是厚积薄(bó)发。
C. 所谓的挫(cuō)折教育,演化成了对新一代幸福孩子的忌(jí)妒。很多家长局限在自己的经验里:“我以前吃了很多苦,所以现在的小孩不吃苦是错的。”
D. 西域古国龟(qiū)兹,在战马嘶鸣中,成为安西都护府治所所在地;在动荡岁月中,为中原文明奉献出鸠摩罗什、龟兹乐舞等文化瑰(guī)宝。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及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要选出的是“正确的一项”,然后根据字形和字义辨析读音字形正误。本题A项,“吊书袋”应为“掉书袋”,意思是讥讽人爱引用古诗词句,卖弄才学;B项,“张慌失措”应为“张皇失措”,意思是慌慌张张,不知所措;C项,“挫折”的“挫”应读cuó,“忌妒”的“忌”,应读jì。故选D。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甲]近期,曹乃谦的最新作品《清风三叹》(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被搜狐网站等列入“___2___年第一份书单”榜单,马悦然的夫人陈文芬为该书作序推荐。《清风三叹》用自述散文体的样式,借以“九题系列”的章法结构,采取散点透视的笔法,述写着作者不同的人生段落。老母离世后,儿子在人生旷野中踽踽独行,回忆母子情深,回望人生之路的纯诚淡薄,让人格外动容。
《清风三叹》全书分三章展开,以作者与养母间的浓浓亲情为线索,讲述了1978年前后的生活细节和工作细节。[乙]陈文芬认为,作品“所有篇章其轴心是‘我’,而所有篇章实际都是在写母亲。”[丙]“母亲三部曲”的自传性色彩十分浓厚,采用雁北人叙述方式,语言简练幽默。文字中蕴含着中国式的留白,折射出更大范围的历史观照和诗性意义,诠释出永不过时的文化生命力。
2. 文段中加点的词,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踽踽独行 B. 淡薄 C. 简练 D. 观照
3. 文段中画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
A. 甲 B. 乙 C. 丙
【答案】2. B 3. B
【解析】
【2题详解】
本题考查词语的辨析和修改能力。解答本题应先审题,题干是“文段中加点的词,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题目要求选择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然后对选项结合语境一一辨析。本题B项,“淡薄”意为①(云、雾等)密度小;②(味道)不浓;③(感情、兴趣等)不浓厚;④(印象)因淡忘而模糊。这句话是说儿子在老母离世后回望人生之路的态度,用在此处不合语境,应改为“淡然”。故选B。
【3题详解】
本题考查标点符号的正确使用能力。解答本题应先审题,题干是“文段中画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标点符号的使用是根据词语或句子之间的性质和关系来确定如何使用的。本题B项,“陈文芬认为,作品‘所有篇章其轴心是‘我’,而所有篇章实际都是在写母亲。’”中的句号应该在引号外面。故选B。


浏览完整试题【点睛】辨析词语可从以下五个方面入手:①要分辨词语的语义,尤其是有的成语有表层意和深层意,切忌望文生义。②要分清词语的适用范围和对象。③要分清词语的感情色彩。④要识别与其他词语的搭配。比如说修饰语与中心与不搭配,动词与宾语不搭配等。⑤要分析语使用是否符合逻辑。比如有些成语使用的“不合逻辑”主要表现是自相矛盾。词语的使用要仔细分析语境。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对于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应当综合考虑犯罪的危害程度、犯罪的违法所得数额等,依法判处罚金,罚金数额一般在违法所得的1倍以上5倍以下。
B. 文化对社会的影响往往会显得缓慢与悠长,但正因为这种影响的“慢”和“长”,才能够产生强大的渗透、濡染与提振力量。
C. 命和运不同,运是人在某一时期的遭遇,命是人在一生中的遭遇。在一时期中幸的遭遇多,是命好;在一生中不幸的遭遇多,是运差。
D. 季羡林先生的生活态度表现了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的“九贵”精神,是物欲横流时代的一面镜子,是壁立千仞的一代国学大师。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核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答题时应先浏览选项,排除有明显错误标志的句子,是否存在结构、逻辑等问题,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本题B项,语序不当,应先“濡染”再“渗透”后“提振”;C项,不合逻辑,应把“命好”中的“命”与“运差”中的“运”交换位置;D项,偷换主语,后面两句的主语不是“季羡林先生的生活态度”。故选A。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骊山北构而西折
B. 其皆出于此乎 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C. 及其所之既倦 流俗之所轻也
D. 圣人不凝滞于物 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要先审题,题干是“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然后对选项一一分析,选出符合题意的一项。本题A项“而”,表示并列关系/表示承接;B项“其”,语气副词,表揣测的语气,大概/代词,指代大鹏;C项“所”,都是结构助词,与动词搭配,构成所字结构;D项“于”,介词,表被动/介词,在。故选C。
【点睛】虚词的辨析方法如下:一、关注词性差异。二、把握位置不同。很多虚词的用法和意义都会随其在句中位置的改变而改变,明确这一点,不仅能在学习的时候做到纲举目张,事半功倍,答题时也能给我们提供一个更为清晰而高效的思路。三、理解用法本质。应该说大多数虚词的用法都是比较容易理解的,只要多积累,多总结,熟练掌握并不难,但对其中一些虚词的重要用法,如果没有准确、深刻的认识,只看表象而抓不住其本质特征,便很容易在做题时丢分。四、结合具体语境。考试答题时,面对试卷中陌生的语段,我们一定要根据“词不离句、句不离段”的原则,结合具体语境,在准确理解句意的基础上判断相应虚词的用法和意义,切不可机械、盲目。
6.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活用现象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人皆得以隶使之 ②顺流而东也 ③齐彭殇为妄作 ④沛公欲王关中 ⑤而后乃今将图南 ⑥共其乏困 ⑦而耻学于师⑧既来之,则安之⑨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A. ①②④⑤/③⑦/⑥/⑧/⑨ B. ①/②④⑤/③⑦/⑥/⑧/⑨
C. ①/②⑤/③⑦/⑥/④⑧/⑨ D. ①②④⑤/③⑦/⑥⑨/⑧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词类活用的辨析能力。解答此题先要审题,题干是“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活用现象分类正确的一项是”,然后要对所给句子和选项一一分析,选出符合题意的一项。①“隶”,名词作状语,像对待奴仆那样;②“东”,名词作动词,向东行进;③“齐”,形容词意动用法,把……看成平等;④“王”,名词作动词,称王;⑤“南”,名词作动词,向南飞;⑥“乏困”,形容词作名词,缺乏的物资;⑦“耻”,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耻;⑧“安”,使动用法,使……安定;⑨“远”,形容词作动词,远离。这样可分为:①是名词作状语,②④⑤是名词作动词,③⑦是形容词意动用法,⑥是形容词作名词,⑧使动用法,⑨是形容词作动词。故选B。
7.下列句子中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A. 故且从俗浮沉,与时俯仰,以通其狂惑。
——所以将随世俗而浮沉,与时势相周旋地活下去,来抒发他内心的郁结。
B. 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所以燕国虽然是个小国却能后灭亡,这是用兵的功效啊。等到燕太子丹把荆轲刺秦王作为策略,开始招致祸患。
C. 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我想手捧诏书马上赶路,但是刘氏的疾病一天比一天重;想姑且迁就私情,但是报告申诉不被允许。
D. 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
——若能顺应天地的法则,把握六气的变化,遨游于无穷无尽的境域,他还要等待什么呢!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翻译能力。文言翻译是文言文的必考内容,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本题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要对选项逐一辨析。本题A项,句意:所以暂且随世俗而浮沉,与时势相俯仰地活下去,来抒发自己内心的郁结。且,暂且;其,自己。故错误。B项,句意:所以燕国虽然是个小国却能后灭亡,这是用兵的功效啊。等到燕太子丹把荆轲刺秦王作为策略,才招致祸患。始,才。故错误。D项,句意:若能顺应天地的法则,把握六气的变化,遨游于无穷无尽的境域,他还要凭借什么呢!待,依赖、依靠。故错误。故选C。
8.以下关于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中的“癸丑”用的是干支纪年法,古人将十干和十二支依次相配,组成六十个基本单位,以此作为年、月、日、时的序号。


展开余下试题B. 《品质》作者为英国作家高尔斯华绥,他被认为是英国文学中现实主义传统的优秀继承者,与威尔斯、贝内特并称为20世纪英国现实主义“三杰”。
C. 《渔父》选自《楚辞补注》。渔父,即渔翁。父,同“甫”,是古代对老年男子的尊称。《楚辞》由西汉刘向编辑,收集了战国时楚国人屈原、宋玉等人的作品。
D. 戏剧语言指的是剧中人物语言,也叫台词,包括对话、独白、旁白等。旁白是用来说明人物动作、心理、布景、环境等的叙述性语言。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核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化常识的能力。此类试题多考核古代文化中天文、历法、乐律、地理、官职、科举、姓名、宗法、中外重要作家、作品等,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科举、姓名、礼俗、作家作品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本题D项,表述有错,应是戏剧语言包括人物语言和舞台说明,舞台说明是用来说明人物动作、心理、布景、环境等的叙述性语言。故选D。
9.改革开放40年,于国,风云激荡;于民,命运变迁。有人妙用作家二月河的名字出了一幅上联“二月河开凌解放”,作家莫言认为该上联“工整巧妙,寓意深远”,请结合下面的材料写出其中寓意。
1945年,抗战胜利,即将解放。 1945年,凌解放出生。
1978年,改革开放,思想解放。 1984年,凌解放以二月河为笔名,着手创作长篇历史小说。
2018年,改革开放四十周年。 2018年,凌解放去世,留下500余万字文学著作。
【答案】答案示例:凌者,冰凌也;解放者,开春解冻也。冰凌融解,正是人们看到的二月河的景象。二月春风骀荡,冰凌开化,大河如万马齐奔,汹涌澎湃。改革开放40年,促进了个人思想的解放,也促进了中国文坛高擎思想解放大旗不断推陈出新,成果显著。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对联的内容寓意的能力。题目要求结合下面的材料写出上联“二月河开凌解放”寓意。解答本题结合题干和材料进行分析理解。首先根据题干信息和所给的材料“1984年,凌解放以二月河为笔名,着手创作长篇历史小说。”,可知“二月河”是作家凌解放的笔名,且这一笔名是他在正式出版长篇历史小说《康熙大帝》第一卷时才首次使用的。因他的名字叫凌解放,而他写的分明就是一个历史故事,这样名字凌解放是一个现代名词,而所写的又是历史小说,一个现代,一个历史,就有点不协调,于是他就巧妙的根据自己的名字“凌解放”,凌者,冰凌也;解放者,开春解冻也。冰凌融解,正是人们看到的二月河的景象,取了二月河的笔名。如此“二月河开凌解放”就巧妙地说出了笔名二月河与原名凌解放的关系。然后再从题干“改革开放40年,于国,风云激荡;于民,命运变迁”和所给材料,可见改革开放40年于二月河个人,更是生逢其时。故这对联不正是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文坛高擎思想解放大旗不断推陈出新的真实写照吗?最后用恰当的语言表述出来即可。
二、现代文阅读(共29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在信息匮乏的时代,人们想得知信息而不能,容易陷入恐慌状态。如今,互联网和无线技术的整合和传播方式的改变,使信息再无时空限制,人们可以在任何时间和地点主动或被动地接触“爆炸”的信息“碎片”。
我们有太多的媒介资源接触到海量的信息,信息的制造速度早已超过了人们处理信息的速度,于是信息的“冗余”伴随着媒介的飞速更新悄然产生。它给当代人造成的困扰比之信息困乏有过之而无不及。信息以排山倒海、无限量递增的速度把现代人淹没,一个信息严重超载的不可承受之重的时代正在开启。当人们以有限的精力不断地“超支”处理无限的信息时,注意力难免会被分散。注意力的稀缺是信息过剩时代的必然产物。信息的严重过载,而人们精力的有限,这就导致每个人都想花最少的时间,获取最多的信息,从而不断确保自己能够跟得上这个“分”新“秒”异的时代步伐——而这一切,就意味着“碎片化”阅读时代的到来。
材料二:
无论是严肃深阅读还是碎片化浅阅读都是读者的自主选择,但当一种阅读方式逐渐流行甚至泛滥的时候,便有必要对其进行反思与评价。碎片化阅读有其自身的优势与存在的意义价值:它单位信息量大,内容题材丰富多样,耗时少,效率高,可以使人们轻松获取大量信息。只要拥有一部手机或网络电子终端,海量信息便唾手可得,知识的获取变得简单;它可以快捷、及时、交互、充分地将零碎的空余时间利用起来,尤其适合当下空余时间渐趋零散化的大众的需求。这些是传统纸质严肃深阅读很难具备的优势,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是一种时代阅读新风尚。然而,不可忽视的事实是,碎片化阅读正在潜移默化地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方式甚至思维方式,它让我们注意力涣散,形成思维惰性,失去深度阅读的能力,历史感逐渐消退。
王蒙曾感慨:“虽然不能回到孔孟时代悬梁刺股地读书,但也不能都躺在乔布斯的怀里看微博。网络带来了方便,但也使我们的阅读、讨论、思维变得普泛化、浅薄化、零碎化、快餐化,成了无中心、无目标、无深思熟虑的‘三无’浏览。”当碎片化阅读成为一个社会的常态阅读方式时,或许我们该思考的是:究竟是我们利用了碎片化时间进行阅读与知识获取,还是碎片化阅读从根本上绑架了我们?
材料三:
碎片化阅读会妨碍人们对一些问题的深层思考,但又可以帮助人们更快地获取多元信息,从而更全面地认识事物,这是形成理性认识的基础。如果用户为了特定目的而不断延展阅读领域,即使读的都是短文章,所获信息也可汇聚成深度的认识。
对习惯于借助电子媒介进行阅读的人来说,需要养成良好的阅读、思考习惯,不断提高检索信息、评估信息、组织信息、分析信息、表达信息、保证信息安全和信息协同等个人知识管理能力。要让他们知道电子深读的意义、策略、方法、路径,养成将浅阅读信息予以系统整理与标记进而深入思考的习惯,或者让他们能够基于浅阅读顺利转向深入的电子或纸本阅读。因此,要促进碎片化阅读走向深入,书刊出版传播就要考虑如何更好地利用电子阅读和纸本阅读,将二者的优势相结合,走融合媒体发展之路:由平媒或网上推荐试读,引向纸质或电子深读,然后走向网络分享与共读,促进更广泛、更深入的全民阅读与文化生产。
10.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在信息匮乏的时代,人们想得知信息而不能,容易陷入恐慌的状态;而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无限量递增的信息也让人们承受着不可承受之重。
B. 碎片化阅读将零碎的空余时间利用起来,尤其适合当下空余时间渐趋零散化的大众的需求,但是同时也会让我们注意力涣散,失去深度阅读的能力。
C. 碎片化阅读会妨碍人们对一些问题的深层思考,但是它是形成理性认识的基础,可以帮助人们更快地获取多元信息,从而更全面地认识事物。
D. 注意力的稀缺是信息过剩时代的必然产物,每个人都想花最少的时间,获取最多的信息,从而不断确保自己能够跟得上时代的步伐。
1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随着互联网和无线技术的整合和传播方式的改变,信息突破时空限制,海量的信息伴随着媒介的飞速更新悄然产生,给当代人造成了极大的困扰。
B. 采取何种阅读方式看似是读者的自主选择,其实是时代的选择,当代人已经不可能回到孔孟时代悬梁刺股地读书,但也不能都躺在乔布斯的怀里看微博。
C. 随着碎片化阅读时代的到来,人们利用碎片化时间进行阅读与知识获取,导致从根本上被碎片化阅读绑架,无法养成深入思考的习惯。


展开余下试题D. 碎片化阅读和深度阅读的区别主要是阅读目的不同,如果用户为了特定目的而不断延展阅读领域,即使读的都是短文章,也是深度阅读。
12. 以上三则材料,都针对碎片化阅读阐述了各自的看法,三则材料的侧重点有何不同?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答案】10. C 11. A
12. 材料一:主要论述了碎片化阅读时代到来的原因与时代背景;材料二:侧重于论述碎片化阅读的危害,碎片化阅读改变了当代人的生活方式与思维方式,使人们失去深度阅读的能力;材料三:侧重于探讨如何让碎片化阅读走向深入,提出将电子阅读和纸本阅读的优势相结合,走融合媒体发展之路。
【解析】
【10题详解】
此题考核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本题,考生要浏览选项,然后到材料中圈出相关内容,最后进行比对。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此题主要从概念的内涵的方面考核,概括文章的内容较难。本题C项,说“碎片化阅读是形成理性认识的基础”错误,材料三原文是“碎片化阅读会妨碍人们对一些问题的深层思考,但又可以帮助人们更快地获取多元信息,从而更全面地认识事物,这是形成理性认识的基础”,可见“这”指代的不是碎片化阅读,而是获取多元信息,全面认识事物。故选C。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中重要内容的分析与评价的能力。解答本题应先审题,题干是“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这是要求选出正确的一项。答题时注意仔细阅读文章,找准有效答题区间,然后认真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本题B项,“采取何种阅读方式看似是读者的自主选择,其实是时代的选择,”曲解了文意,材料二是说“无论是严肃深阅读还是碎片化浅阅读都是读者的自主选择,但当一种阅读方式逐渐流行甚至泛滥的时候,便有必要对其进行反思与评价”,可见文章中并没有否定“读者的自主选择”。C项,曲解文意并强加因果,根据材料二可以推断出。D项,“碎片化阅读和深度阅读的区别主要是阅读目的不同”无中生有,“即使读的都是短文章,也是深度阅读”曲解文意,材料三原文是“如果用户为了特定目的而不断延展阅读领域,即使读的都是短文章,所获信息也可汇聚成深度的认识。”,可见选项曲解了文意。故选A。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中重要内容的分析概括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要审题,题干是“以上三则材料,都针对碎片化阅读阐述了各自的看法,三则材料的侧重点有何不同?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抓住“碎片化阅读”“材料的侧重点”去通读三则材料,然后明确三则材料的主要内容,材料一主要针对碎片化阅读时代到来的原因和背景进行论述。材料二先报道碎片化阅读的优势与存在的意义价值,然后论述碎片化阅读的危害。材料三则探讨促进碎片化阅读走向深入的问题。最后抓住文中关键句加以概括提炼,要体现出三者的差别。
【点睛】解答实用类文本的选择题的方法:①读全文,概括主要内容;②抓标题,概括主要内容;③辨文体,概括主要内容;④找线索,概括主要内容;⑤理层次,概括主要内容。第一步:整体感知。明确文章主旨和作者的写作意图是评价的基础。文章的主旨是指文章的主要意义或目的,整体把握中要抓住文章的主旨,这是评价的根本。第二步:筛选文中的关键信息。无论写人记事还是发表看法,关键性的语言最能显示文章的思想内涵或作者的观点,可以帮助我们对文章的内容进行评价。第三步:评价要具体客观,不可含糊笼统。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国子监
汪曾祺
为了写国子监,我到国子监去逛了一趟,不得要领。后来,我去找了一个“老”朋友聊了两个晚上,倒像是明白了不少事情。我这朋友世代在国子监当差,“侍候”过翁同龢等祭酒,给新科状元打过“状元及第”的旗,国子监生人,今年七十三岁,姓董。
国子监,就是从前的大学。立为国子监,是在元代迁都大都以后,至元二十四年(公元1288年),距今约已七百年。
元代的遗迹,已经难于查考。给这段时间作证的,有两棵老树:一棵槐树,一棵柏树。一在彝伦堂前,一在大成殿阶下。据说,这都是元朝的第一任国立大学校长——国子监祭酒许衡手植的。柏树至今仍颇顽健,老干横枝,婆娑弄碧。传说它老早就已经死过一次,死了几十年,有一年不知道怎么又活了。这是乾隆年间的事,这年正赶上是慈宁太后的六十“万寿”,嗬,这是大喜事!于是皇上、大臣赋诗作记,还给老槐树画了像,全都刻在石头上,着实热闹了一通。这些石碑,至今犹在。
一进国子监的大门——集贤门,是一个黄色琉璃牌楼。牌楼之里是一座十分庞大华丽的建筑。这就是辟雍。这是国子监最中心、最突出的一个建筑。这就是乾隆所创建的。辟雍者,天子之学也。天子之学,到底该是个什么样子,从汉朝以来就众说纷纭,谁也闹不清楚。照现在看起来,是在平地上开出一个正圆的池子,当中留出一块四方的陆地,上面盖起一座十分宏大的四方的大殿,重檐,有两层廊柱,盖黄色琉璃瓦,安一个巨大的镏金顶子,梁柱檐饰,皆朱漆描金,透刻敷彩,看起来像一顶大花轿子似的。辟雍,是乾隆以前的皇帝就想到要建筑的,但都因为没有水而作罢了(据说天子之学必得有水)。到了乾隆,气魄果然要大些,没有水,那有什么关系!下令打了四口井,从井里把水汲上来,从暗道里注入,通过四个龙头,喷到白石砌就的水池里,于是石池中涵空照影,泛着潋滟的波光了。
辟雍之后,正面一间大厅,是彝伦堂,是校长——祭酒和教务长——司业办公的地方。此外有“四厅六堂”,敬一亭,东厢西厢。四厅是教职员办公室。六堂作为考场。学生的月考、季考在此举行,每科的乡会试也要先在这里考一天,然后才能到贡院下场。
历代皇帝虽然都似乎颇为重视国子监,不断地订立了许多学规,但不知道为什么,国子监出的人才并不是那样的多。
国子监的课业历来似颇为稀松。学生主要的功课是读书、写字、作文。国子监学生——监生的肄业、待遇情况各时期都有变革。到清朝末年,据老董说,是每隔六日作一次文,每一年转堂(升级)一次,六年毕业,学生每月领助学金八两。学生毕业之后,大部分发作为县级干部。另外还有一种特殊的用途,是调到中央去写字。明朝的一部大丛书《永乐大典》,清朝的一部更大的丛书《四库全书》的底稿,那里面的端正严谨(也毫无个性)的馆阁体楷书,有些就是出自国子监高材生的手笔。这种工作,叫做“在誊桌上行走”。
国子监是个清高的学府,国子监祭酒是个清贵的官员。作祭酒的,生活实在颇为清闲,每月只逢六逢一上班,去了之后,当差的沏上一碗盖碗茶,他到彝伦堂上坐了一阵,给学生出出题目,看看卷子;初一、十五带着学生上大成殿磕头,此外简直没有什么事情。
但是,一般做官的似乎都对这个差事不大发生兴趣。因为这个差事没有油水。查清朝的旧例,祭酒每月的俸银是一百零五两,一年一千二百六十两;外加办公费每月三两,一年三十六两,加在一起,实在不算多。
据朋友老董说,纳监的监生除了要向吏部交一笔钱,领取一张“护照”外,还需向国子监交钱领“监照”——就是大学毕业证书。照例一张监照,交银一两七钱。国子监旧例,积银二百八十两,算一个“字”。我算了算,每年国子监收入的监照银约有十四万两,即每年有八十二三万不经过入学和考试只花钱向国家买证书而取得大学毕业资格——监生的人。原来这是一种比乌鸦还要
标签:苏教版 高二 下册 月考试卷
相关:关于“浙江省名校”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450]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