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月考试卷

阅读:328  2019-04-23
标签:人教版 高二 下册 月考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328]
湖南省邵阳市邵东县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湖南邵东一中 2019年上学期高二第一次月考试题
语 文
总分150分 时量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4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今天,后现代写作的叙事实验越来越难以走出小众化的怪圈,回到中国小说传统的声音不时响起。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中国小说形成了有别于西方的传统。那么,中国小说到底有哪些有别于西方的传统?
中国小说在演进过程中形成了自身的叙事传统。西方小说非常重视叙述一个完整的事件,“结构的完整性”往往成为评价一部西方长篇小说的标准。中国小说也注重讲故事,但在故事的结构之外,常常还有另一重潜在的结构,例如明清小说中的 “四季结构”,或者说“季节的转换”。以《红楼梦》为例,“四季”具有对应人物、家族命运的叙事功能,如写庆寿、看戏、结社、消夏、过冬,以及一应的衣饰、食物。一部《红楼梦》,不过写几年的春去秋来,便写出了中国人“恒常”的人生与面对自然的心灵世界。可以说,“四季”的结构方式是中国小说对小说结构的独特贡献,深具启发意义。而 “四季”之类的结构方式又衍生出在讲故事之外的“非叙事性”,常常描写“无事之事”。再加上大量抒情诗的运用,构成了与西方小说传统的标准大异其趣的景观。
另外,注重人物的语言,重视说话人的“声口”,以语言来表现人甚至用来表现故事,是中国小说的又一个优秀传统。西方文学更重“事”,小说注重描写事件的发展过程。而中国小说,往往对人物的语言投入更大的关注。我们对中国小说中的某个人物印象深刻,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语言使他成为一个活灵活现、神情毕肖的个人,所谓“如闻其声、如见其人”。金圣叹评《水浒传》的好处,认为“《水浒》所叙,叙一百八人,人有其性情,人有其气质,人有其形状,人有其声口……”。胡适赞美《海上花列传》是“吴语文学的第一部杰作”,认为它的长处在于“语言的传神,描写的细致,同每一故事的自然地发展……”。其中,“语言的传神”是胡适认定这部作品为杰作的重要依据。
当然,小说传统不是一成不变的,中国小说传统也在不断创新和转化。老舍、张爱玲、沈从文等现代作家融合中国小说传统与西方叙事经验的写作,已经成为中国小说传统的一部分。传统需要更新、生长与创造,传统正是在与创新错综复杂、自然而然地结合在一起时,才得以延续的。正如老舍所说,“旧文化的不死,全仗着新文化的输入”。
中国小说传统,应该得到不断的发掘、继承和发扬。中国小说唯有继承发扬自身的传统,才有可能产生世界性的优秀小说作品。正如昆德拉所说的,“伟大的作品只能诞生于它们所属艺术的历史中,同时参与这个历史”。
摘编自《将中国小说的传统重新擦亮》《光明日报》(2018年11月16日)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当前有些中国小说偏离了中国小说优秀传统,越来越难以走出小众化的怪圈。
B. 中西方小说都注重叙述故事,但中国小说在叙事结构上有自身独特的传统。
C. 《红楼梦》中的 “非叙事性”情节结构虽然没有叙事功能,却深具启发意义。
D. 张爱玲、沈从文等作家的小说创作既继承了中国小说传统,又丰富了中国小说传统。
【答案】1. C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本题中C 项“《红楼梦》中的 ‘非叙事性’情节结构虽然没有叙事功能”错,原文““四季”具有对应人物、家族命运的叙事功能”而“四季”之类的结构方式又衍生出在讲故事之外的“非叙事性”可推出, “非叙事性”情节结构”也有叙事功能。故选C。


浏览完整试题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A. 文章开篇以 “回到中国小说传统的呼声响起”的背景为前提,引出了论证话题。
B. 文章在对比论证手法之外,还大量使用举例论证和引用论证,观点明确,论证有力。
C. 文章从“叙事传统”和 “人物语言”两个方面来论证分析中国小说有别于西方的独特传统。
D. 文章提出问题之后,分析了中西小说传统的区别,紧接着论证继承发扬中国小说传统的重要意义。
【答案】2. D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梳理文章的内容,圈出每段的中心句,把握文章的观点、论据,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本题中,D 项在分析了区别之后,文章倒数第二段指出“小说传统不是一成不变的”,选项遗漏了这一段的内容。故选D。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A. 中国与西方小说传统的标准表现得差异很大,体现在叙事结构之外还具有一种潜在的结构。
B. 中国小说都有一显一隐的独特的“四季”叙事结构,这是中国小说对小说结构的独特贡献。
C. 被胡适认定为“吴语文学的第一部杰作”的《海上花列传》的最大长处是人物的语言描写非常传神。
D. 后现代写作的叙事实验固然值得借鉴,但“注重人物语言描写”等中国小说传统必须继承发扬。
【答案】 3. 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并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这是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本题中,A项不仅体现在 “在叙事结构之外独特的另一种潜在的结构”,还有“非叙事性,常常描写无事之事。再加上大量抒情诗的运用”。 B 项“都有”错误,原文 “明清小说大多有”。 C项, “最大长处”错,原文“语言的传神,描写的细致,同每一故事的自然地发展……”这些是并列关系,不能体现“最大长处”。D项整合“后现代写作的叙事实验越来越难以走出小众化的怪圈” “老舍、张爱玲、沈从文等现代作家融合中国小说传统与西方叙事经验的写作”等信息推出。故选D。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金丝雀
[美]戴夫•泽尔瑟曼
卡尔.哈斯凯尔不喜欢警察,坐在一个警察环伺的房间里让他感到紧张,不过他别无选择。如果想拿回那把储物柜的钥匙,他只好如此。几个月之前,他跟西弗尔抢劫了一辆运钞车,发了笔横财——30万美元。现在这笔钱正安全地放在EZ租赁公司的一个储物柜里,但西弗尔把事情给搞砸了。那个蠢货因为半磅海洛因被抓,他的财产被查扣,其中包括那幅名叫《鸣禽》的画。
多年来,他俩一起干了十几票。西弗尔总是把他所得的一部分投资艺术品。储物柜钥匙藏在了那幅《鸣禽》中。在哈斯凯尔看来这幅画只不过像是个五岁的孩子用蜡笔画的一只黄色的小金丝雀。根据拍卖信息表,这幅画价值2000美元。在正常情况下,这个东西哈斯凯尔连50美分都不愿意出。
当那幅《鸣禽》开始拍卖的时候,哈斯凯尔率先出价2000美元,他以为竞价就此结束了。突然听到身后有人出价2500美元。他转过身来,看了一眼那位竞拍者——一个又瘦又高的男人,留着山羊胡,穿一套廉价的西装,看不清脸。真讨厌!这个家伙。
“2600。”
“3000。”
那人的声音听起来犹如他正在竞买的那只金丝雀发出的一声鸣叫。哈斯凯尔转身怒视着他。
“4900。”哈斯凯尔挤出了这个数字。
好长一段时间里鸦雀无声。哈斯凯尔松了一口气,他站起身来。
“10000美元。”身后发出了刺耳的声音。
哈斯凯尔有一种不祥的预感,这个刺头肯定是知道了钥匙的事,要不然没有理由来高价竞买这件垃圾。无论怎样,已经结束了。他迅速走向出口,他会用另外一种方式得到这幅画。
当哈斯凯尔来到停车场自己的车前时,身上的衬衫都湿透了,人也喘得厉害。他那该死的心脏感觉好像要从胸腔里跳出来。他坐进了驾驶室,从贮物箱里取出一把手枪。
不一会儿,那个留着山羊胡子的男人就带着那幅画进入了停车场。哈斯凯尔一路跟踪,那家伙进入一个公寓区后,哈斯凯尔把车逼过去,迅速从车上跳下来,将枪口顶在了那人的后背上。
“把金丝雀给我,不准转身。”
那人进行了抵抗,但哈斯凯尔从他身上抽走了画。
“有人给你透露了消息,对不对?”哈斯凯尔问道。
“我不知道你在说什么——”
“有人把钥匙的事透露给你了。不然你不会为这件废物出价10000美元。”
“没有,这是一件稀有作品,有了这幅画我的收藏就完整了——”
“闭嘴!”哈斯凯尔命令道,“趴到地上,把头贴在路面上。”
那男人小心翼翼地趴下,把头抵在地上。
哈斯凯尔快速地驶离了那里。他满头大汗,紧握着方向盘的双手颤抖着。“撒谎的混蛋。”他嘟囔道,肾上腺素流遍了他的全身,“那个蠢货知道这笔钱,我本来应该照他的头上来一枪。”
他把车开进了一个离EZ租赁大楼比较远的停车场。他把画布的背面划开。出乎意料,他没有看到钥匙,却看见了两个小小的电子物件:窃听器和全球定位跟踪器。他坐在那里盯着画布,想弄明白为什么这些东西会在画框里。当他意识到发生了什么事时,警察已经把他包围了。
“马上从车里出来!”
哈斯凯尔抬头看到一个穿着廉价西装的男人,伸着胳膊正用手枪对着他。山羊胡不见了,他的声音比哈斯凯尔此前听到的鸟叫声深沉,不过他就是那个竞买画的人。哈斯凯尔感到头昏眼花。
“西弗尔出卖了我,对不对?”哈斯凯尔问道。


展开余下试题那个身穿廉价西装的侦探摇了摇头:“不是。我们用金属探测器找到了储物柜的钥匙。西弗尔一个字也没说,而你给了我们所需要的一切。”
哈斯凯尔哈哈大笑起来,那咯咯的杂音在那位侦探听来分外刺耳。哈斯凯尔能够看到侦探眼睛里的担忧。可是,无论如何,他无法停下来。他想到那幅画着金丝雀的画,想到自己如何自投罗网,越想笑得越厉害,一直笑到自己心脏病发作。
(选自《译林》2016年第04期,有删改)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
A.小说第一、二段采用倒叙的手法,交代了哈斯凯尔在拍卖室看到警察感到紧张的原因,这也是整个故事的背景,为后文设置悬念。
B.《鸣禽》其实是一幅稀有的名贵艺术品,但不太符合哈斯凯尔的审美取向,在他眼里这幅画就像五岁孩子的画作一样,简直一文不值。
C.小说通过刻画哈斯凯尔这一人物形象,告诉读者“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道理,特别是不要怀着 侥幸心理而违法犯罪。
D.小说以“金丝雀”为题,一语双关,既点明了小说中的主要物品《鸣禽》,又讽刺了哈斯凯尔的无知,暗示他早已成了“笼中鸟”。
4.D(A.应为“插叙”。B.“其实是一幅稀有的名贵艺术品”不准确,小说开头提到“这描画价值2000美元”,文中仅通过侦探之口说“这是一件稀有作品”,但根据当时的情况,侦探很有可能是在欺骗哈斯。C.应是告诉读者“天网恢恢,疏而不漏”的道理)
5.侦探作为次要人物,在小说中有何作用?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5分)
①侦探作为整个故事发展的参与者和设计者,是线索人物;他的行为推动了小说情节的发展。(2分)②通过对侦探的肖像、语言等描写,侧面衬托出哈斯多疑、无知的特点。(2分)③有利于表达小说的主题。(1分)

6.小说的情节结构颇有特色,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分)
①情节结构上采用伏笔(或暗示)的手法。如前面写哈斯凯尔“该死的心脏”,为后文他“心脏病发作”埋下伏笔;前文写竞拍者的声音听起来犹如“金丝雀发出的一声鸣叫”,为后文写竞拍者是侦探伪装埋下伏笔;
②情节叙述上采用明暗线交织的形式。明线是“名画”的拍卖,暗线是“哈斯凯尔的自投罗网”;
③开头设置悬念,如开头交代哈斯凯尔“坐在一个警察环伺的房间里让他感到紧张”为后文设置悬念;情节一波三折,跌宕起伏;结尾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
④叙述方式上,采用插叙手法,如前两段文字
(每点2分,答出三点即可)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 (本题共3小题,11分)
材料一:
随着近几年严峻的就业形势,大家对2018年的大学生就业形势格外关注,根据教育部发布的最新信息,2018年高校毕业生人数达到820万,超越2017年的795万,高校毕业人数创历史最高,根据人社部的毕业生数据,如果加上中职毕业生和17年尚未就业的学生数量,今年待就业的加在一起约有惊人的1500万,堪称“最难就业季”。
从就业形势来看,虽然一些热门行业依然火爆,人工智能研究生起薪已高达30万,同时战略新兴产业对毕业生的需求旺盛,传统行业转型升级也急需高端人才,然而在国内化解过剩产能造成一部分职工下岗、经济下行压力下企业用工不足等大背景下,2018年就业形势依然复杂、任务非常艰巨!
(摘编自搜狐网,《最难就业季》2018年9月26日)
材料二:
2015-2017届不同学历毕业生就业率(单位:%)

(摘编自《2018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中国报告网》2018年6月26日)
材料三:
从2019年的情况来看,高校毕业生数量达到834万,较2018年增加14万,再创新高。如何更好地促进大学生就业?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邱小平日前强调,国家将以实施高校毕业生就业促进计划为抓手,加强就业政策引导,制定鼓励大学生创业就业的扶持政策,引导毕业生到城乡基层、中西部地区、艰苦边远地区和中小企业就业,扶持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大力发展国民经济,增加就业岗位,大力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为大学生提供更多就业岗位;加强政府就业服务,持续开展公共就业人才服务进校园、大中城市联合招聘、集中就业指导等活动;开展困难帮扶,对离校未就业的高校毕业生实施实名制的就业服务,落实岗位信息推送、职业培训、创业扶持等措施。
他指出,高校更应把提高学生就业率作为办学的一个重点,高度重视人才培养过程中专业设置同质化,专业内容滞后化,素质培养、实践操作空缺化问题,在办学内涵上下功夫,把握好着力点,建设高水平的培育体系。
(摘编自《大学生就业有了新动向》,《人民日报海外版》2019年2月14日)
材料四:
在越来越多年轻人眼中,一份好工作的标准不再是“钱多事少离家近”,不再是过分追求“大城市”“高工资”“好单位”“轻松岗位”,而是把实现个人价值作为求职的重要考量点。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高校毕业生开始选择去西部和基层就业。其中,2018届北京地区高校(含科研院所)毕业生赴西部就业共14827人,在已就业人员中占9.2%;赴基层就业共24663人,占比15.3%。江苏省2018年高校毕业生中,到基层就业的毕业生33.8万人,占就业总数高达62.1%。
(摘编自《新时代下大学生就业问题探析》,《农村经济与科技》2018年第29卷第24期)
7.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从我国2017届毕业生就业率来看,硕士毕业生就业率最高,其次是专科毕业生,第三才是本科毕业生。
B.2017届专科毕业生就业率与2016届有所差别,但都在90.20%以上,基本上持平,略高于2015届89.32%。
C.从三年毕业生就业率数据综合分析,硕士毕业生就业率整体最高,体现了学历越高,就业率越高的特点。
D.从毕业生就业率数据来看,2017届本科毕业生和硕士毕业生就业率均高于2016届,但低于2015届。
7.C
【解析】体现了学历越高,就业率越高的特点表述错误,从图表数据来看,就业率从高到低依次为硕士、专科、本科。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继2018年高校毕业生人数创历史最高之后,2019年高校毕业生数量达到834万,再创新高,堪称“最难就业季”。
B.虽然就业形势严峻,但只要高校毕业生学习热门专业,且不断深造,成为高端人才,就会找到称心如意的工作。
C.近几年,高校毕业生越来越多,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致使越来越多的高校毕业生开始选择去西部和基层就业。
D.当前形势下,高校应重视专业设置同质化等问题,不断提升办学内涵,建设高水平培育体系,提高大学生就业率。
8.D
【解析】A项张冠李戴。根据材料1可知,堪称最难就业季的是2018年,非2019年。
B项表述绝对。从材料1、3、4综合来看,只学习热门专业,成为高端人才,并不能说明就一定能够找到称心如意的工作。C项强拉因果。从材料4来看,高校毕业生去西部和基层就业,主要是把实现个人价值作为求职的重要考量点。
9.解决就业问题与哪些方面有关?如何解决?(5分)
9. (1)①国家;②高校;③毕业生 (2分)
(2)①国家应创造良好的就业环境;②高校应建设高水平的培育体系;③毕业生应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每点1分,共3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甲】
呜呼!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悲夫!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展开余下试题 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节选自苏洵的《六国论》)
【乙】
尝读六国世家,窃怪天下之诸侯,以五倍之地,十倍之众,发愤西向,以攻山西千里之秦,而不免于灭亡。常为之深思远虑,以为必有可以自安之计。盖未尝不咎其当时之士,虑患之疏,而见利之浅,且不知天下之势也。
夫韩、魏不能独当秦,而天下之诸侯藉之以蔽其西,故莫如厚韩亲魏以摈秦。秦人不敢逾韩、魏以窥齐、楚、燕、赵之国,而齐、楚、燕、赵之国因得以自完于其间矣。以四无事之国,佐当寇之韩、魏,使韩、魏无东顾之忧,而为天下出身以当秦兵。以二国委秦,而四国休息于内,以阴助其急。若此可以应夫无穷,彼秦者将何为哉!不知出此而乃贪疆场尺寸之利背盟败约以自相屠灭秦兵未出而天下诸侯已自困矣。至于秦人得伺其隙,以取其国,可不悲哉! (节选自苏辙的《六国论》)
【丙】
宋二苏氏论六国徒事割地赂秦,自弱、取夷灭,不知坚守纵约;齐、楚、燕、赵不知佐韩、魏以摈秦:以为必如是,而后秦患可纾。夫后世之所以恶秦者,岂非以其暴邪?
以余观之,彼六国者皆欲为秦所为 , 未可专以罪秦也。当是时,东诸侯之六国也,未有能愈于秦者也;其溺于攻伐,习于虞诈,强食而弱肉者,视秦无异也。兵连祸结,曾无虚岁。向使有擅形便之利如秦者,而又得天助焉,未必不复增一秦也,惟其终不克为秦之所为,是以卒自弱,而取夷灭。 (节选自李桢《六国论》)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不知出此/而乃贪疆场尺寸之利/背盟败约以自相屠灭/秦兵未出/而天下诸侯/已自困矣
B、不知出此而/乃贪疆场尺寸之利/背盟败约/以自相屠灭秦兵/未出而天下诸侯/已自困矣
C、不知出此/而乃贪疆场尺寸之利/背盟败约/以自相屠灭/秦兵未出/而天下诸侯已自困矣
D、不知出此/而乃贪疆场/尺寸之利背盟败约/以自相屠灭/秦兵未出/而天下诸侯已自困矣
【答案】C项 不知出此,而乃贪疆场尺寸之利,背盟败约,以自相屠灭。秦兵未出,而天下诸侯已自困矣。

11、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虚词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3分)( )
A.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彼秦者将何为哉
B.其势弱于秦 未有能愈于秦者也
C.以五倍之地 不赂者以赂者丧
D.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而又得天助焉
【答案】B项 介词,比
【解析】A项,被/动词,做;C项,介词,用,凭借/介词,因为;
D项,连词,表转折,但,却/连词,表递进,并且。

12.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3分)( )
A.甲文第一段在全文论证中是一个承上启下的过渡段,由评论六国灭亡,总结历史教训,过渡到劝谏当朝统治者。
B、乙文苏辙认为“使韩、魏无东顾之忧,而为天下出身以当秦兵”的条件是“秦人不敢逾韩、魏以窥齐、楚、燕、赵之国”。
C.苏洵说的“弊在赂秦”主要是就韩、魏说的,韩、魏之所以“赂秦”,是因为与秦接壤,“为积威之所劫”。如果照苏辙说的“厚韩亲魏”的办法去做,这个问题就不存在了,可见父子二人的基本立场是接近的
D.丙文李桢认为秦统一六国是得天助,这是一种天命论思想,这种思想宣扬一切都是天生注定的,是不能靠自己来改变的,充分显示其思想的局限性。
B 项,条件应为“以四无事之国,佐当寇之韩、魏”。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如果凭借偌大的天下,自取下策从而追随六国灭亡的旧例,这就又在六国之下了
(苟1分,定语后置1分,故事1分,“是”1分,句意通顺1分,共5分)
(2)惟其终不克为秦之所为,是以卒自弱,而取夷灭。(5分)

只是他们最终没有能够做秦国所做的事,所以终于自己的力量逐步削弱,而走向灭亡。
惟,只是1分;克,能够1分;是以,所以1分;夷灭,灭亡1分,句意1分,共5分。

(甲)唉!(如果六国诸侯)用贿赂秦国的土地来封给天下的谋臣,用侍奉秦国的心来礼遇天下的奇才,齐心合力地向西(对付秦国),那么,我恐怕秦国人吃饭也不能咽下咽喉去。真可悲啊!有这样的有利形势,却被秦国积久的威势所胁迫,天天割地,月月割地,以至于走向灭亡。治理国家的人不要被积久的威势所胁迫啊!
六国和秦国都是诸侯之国,他们的势力比秦国弱,却还有可以不贿赂秦国而战胜它的优势。如果凭借偌大的天下,却追随六国灭亡的前例,这就又在六国之后。
六国论(节选) 苏 辙
我读过《史记》中六国世家的故事,私下感到奇怪,全天下的诸侯,凭着比秦国大五倍的土地,多十倍的人口,全心全力向西攻打崤山西边方圆千里的秦国,却免不了灭亡。我常为这件事做深远的思考,认为一定有能够用来自求安定的计策。因此我总是责怪那时候的一些谋臣,在考虑忧患时是这般的粗略,图谋利益时又是那么的肤浅,而且不了解天下的情势。
韩、魏是不能单独抵挡秦国的,可是全天下的诸侯却必须靠着他们去隔开西边的秦国,所以不如亲近韩、魏来抵御秦国。秦国人就不敢跨越韩、魏来图谋齐、楚、燕、赵四国,然后齐、楚、燕、赵四国也就因此可以在他们的领域内安定自己的国家了。凭着四个没有战事的国家,协助面临敌寇威胁的韩、魏两国,让韩、魏没有防备东边各国的忧虑,替全天下挺身而出来抵挡秦国军队。由韩、魏两国对付秦国,而齐、楚、燕、赵四国在自己境内休养生息,来暗中援助他们的急难。像这样就可以源源不绝地应付了,那秦国还能有什么作为呢!诸侯们不知道要采用这种策略,却只贪图边境上些微土地的利益,违背盟誓、毁弃约定,来互相残杀同阵营的人。秦国的军队还没出动,天下的诸侯各国就已经困住自己了。直到让秦国人能够乘虚而入来吞并了他们的国家,怎不令人悲哀!
六国论(节选) 李 桢
宋朝苏洵和苏辙认为六国只会割地贿赂秦国,(六国的割地)是自己削弱自己而导致灭亡的。(他们)不知道坚守合纵盟约的重要。齐国、楚国、燕国、赵国不知道帮助韩国、魏国来(一起)抵抗秦国(的重要):认为必须像这样(割地贿赂秦国)之后,秦国的威胁(就)可以消除。后人痛恨秦国的原因,难道不是因为秦国统治者的残暴吗?
据我看来,那六国都想做秦国所做的事,不能一味责怪秦国。在这个时候,崤山以东诸侯六国中,没有一个(诸侯国的实力)能超过秦国的啊;他们沉溺于武力攻打,习惯于尔虞我诈,弱肉强食,(这)与秦国相比没有什么不同。战争连续不断,战祸连年不绝。假使据有有利地理形势,如秦国那样的国家,并且得到上天的帮助,那么六国当中的任意一国也可以像秦国
标签:人教版 高二 下册 月考试卷
相关:关于“湖南省邵阳”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328]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