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日常专题训练

阅读:1025  2019-04-19
标签:人教版 高一 必修三 日常专题训练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025]
高中语文必修三模块复习(二)文言实词、虚词、词类活用、特殊句式、句子翻译
高中语文必修三模块复习(二)
五、重点考查的文言实虚词
请解释下面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
1.数
(1)数罟不入洿池(《寡人之于国也》) (    )
(2)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寡人之于国也》) (    )
(3)范增数目项王(《鸿门宴》) (    )
答案:(1)形容词,密 (2)数词,几 (3)副词,屡次
2.发
(1)涂有饿莩而不知发(《寡人之于国也》) (    )
(2)顷之未发(《荆轲刺秦王》) (    )
(3)结发同枕席(《孔雀东南飞》) (    )
(4)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陈涉世家》) (    )
(5)君子引而不发,跃如也(《孟子·尽心上》) (    )
答案:(1)动词,打开粮仓,赈济百姓 (2)动词,出发 (3)名词,头发 (4)动词,派发,派遣 (5)动词,射箭
3.胜
(1)谷不可胜食也(《寡人之于国也》) (    )
(2)沛公不胜杯杓(《鸿门宴》) (    )
(3)此所谓战胜于朝廷(《邹忌讽齐王纳谏》) (    )
(4)日出江花红胜火(《忆江南》) (    )
(5)予观夫巴陵胜状(《岳阳楼记》) (    )
答案:(1)副词,尽 (2)动词,能承受 (3)动词,胜利 (4)动词,超过 (5)形容词,优美的
4.兵
(1)非我也,兵也(《寡人之于国也》) (    )
(2)进兵北略地(《荆轲刺秦王》) (    )
(3)不及召下兵(《荆轲刺秦王》) (    )
(4)穷兵黩武 (    )
(5)草木皆兵 (    )
答案:(1)名词,兵器 (2)名词,军队 (3)名词,侍卫,卫兵 (4)名词,战争
(5)名词,士兵
5.之
(1)填然鼓之(《寡人之于国也》) (    )
(2)无如寡人之用心者(《寡人之于国也》) (    )
(3)五亩之宅(《寡人之于国也》) (    )
(4)申之以孝悌之义(《寡人之于国也》) (    )
(5)何厌之有(《烛之武退秦师》) (    )
(6)蚓无爪牙之利(《劝学》) (    )
(7)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鸿门宴》) (    )
(8)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游褒禅山记》) (    )
答案:(1)衬字,无实在意义 (2)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无实在意义 (3)结构助词,的 (4)助词,的 (5)宾语前置的标志,无实义 (6)定语后置标志,无实义 (7)动词,到 (8)结构助词,补语的标志。用在中心语(动词、形容词)和补语之间,可译为“得”
6.然
(1)河东凶亦然(《寡人之于国也》) (    )
(2)填然鼓之(《寡人之于国也》) (    )
(3)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过秦论》) (    )
答案:(1)代词,这样 (2)形容词词尾。……的样子 (3)连词,然而
7.而
(1)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劝学》) (    )
(2)吾尝跂而望矣(《劝学》) (    )
(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劝学》) (    )
(4)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劝学》) (    )
(5)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劝学》) (    )
(6)或百步而后止(《寡人之于国也》) (    )
(7)锲而舍之,朽木不折(《劝学》) (    )
(8)争割地而赂秦(《过秦论》) (    )
(9)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口技》) (    )
答案:(1)连词,表转折 (2)连词,表修饰 (3)连词,表递进 (4)连词,表并列 (5)连词,表因果 (6)连词,表承接 (7)连词,表假设 (8)连词,表目的
(9)“而已”连用,放在句末,语气助词,相当于“罢了”
8.闻
(1)而闻者彰(《劝学》) (    )
(2)今闻购将军之首(《荆轲刺秦王》) (    )


浏览完整试题(3)使使以闻大王(《荆轲刺秦王》) (    )
(4)博闻强识 (    )
(5)不能称前时之闻(《伤仲永》) (    )
答案:(1)动词,听到 (2)动词,听说 (3)动词使动用法,使……听到 (4)名词,见闻、见识 (5)名词,声誉、名声
9.假
(1)假舆马者(《劝学》) (    )
(2)愿大王少假借之(《荆轲刺秦王》) (    )
(3)因求假暂归(《孔雀东南飞》) (    )
(4)以是人多以书假余(《送东阳马生序》) (    )
(5)乃悟前狼假寐(《狼》) (    )
答案:(1)动词,凭借 (2)与“借”连用,动词,宽容、原谅 (3)与“求”连用,动词,请假 (4)动词,借给 (5)动词,假装
10.疾
(1)声非加疾也(《劝学》) (    )
(2)君有疾在腠理(《扁鹊见蔡桓公》) (    )
(3)众女嫉余之蛾眉兮(《离骚》) (    )
答案:(1)形容词,强,指声音宏大 (2)名词,疾病 (3)动词,嫉妒
11.绝
(1)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劝学》) (    )
(2)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赤壁赋》) (    )
(3)可以横绝峨眉巅(《蜀道难》) (    )
(4)枯松倒挂倚绝壁(《蜀道难》) (    )
(5)群响毕绝(《口技》) (    )
(6)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桃花源记》) (    )
(7)以为妙绝(《口技》) (    )
(8)佛印绝类弥勒(《核舟记》) (    )
(9)我命绝今日(《孔雀东南飞》) (    )
答案:(1)动词,横渡 (2)动词,断 (3)动词,飞越 (4)形容词,走不通的,没有出路的 (5)动词,终止 (6)形容词,与世隔绝的 (7)动词,到了极点 (8)副词,极、非常 (9)动词,死
12.强
(1)筋骨之强(《劝学》) (    )
(2)今提一匕首入不测之强秦(《荆轲刺秦王》) (    )
(3)挽弓当挽强 (    )
(4)赏赐百千强(《木兰诗》) (    )
答案:(1)形容词,强健 (2)形容词,强大 (3)名词,有力的弓 (4)形容词,有余
13.制
(1)赵奢之伦制其兵(《过秦论》) (    )
(2)秦有余力而制其弊(《过秦论》) (    )
(3)履至尊而制六合(《过秦论》) (    )
(4)增其旧制(《岳阳楼记》) (    )
(5)制芰荷以为衣兮(《离骚》) (    )
答案:(1)动词,统领、统率 (2)动词,控制并利用 (3)动词,统领,统率 (4)名词,规模 (5)动词,裁剪
1.利
(1)因利乘便(《过秦论》) (    )
(2)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过秦论》) (    )
(3)子亦有不利焉(《烛之武退秦师》) (    )
答案:(1)名词,有利的形势 (2)形容词,锋利 (3)名词,好处
2.遗
(1)因遗策(《过秦论》) (    )
(2)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过秦论》) (    )
(3)夜不闭户路不拾遗 (    )
(4)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出师表》) (    )
答案:(1)前代的 (2)动词,丢失 (3)名词,遗失的东西 (4)动词,遗留
3.因
(1)因遗策(《过秦论》) (    )
(2)因利乘便(《过秦论》) (    )
(3)因人之力而敝之(《烛之武退秦师》) (    )
(4)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荆轲刺秦王》) (    )
(5)不如因善遇之(《鸿门宴》) (    )
答案:(1)动词,沿袭 (2)介词,凭借 (3)动词,依靠 (4)介词,于是 (5)介词,趁机
4.师
(1)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说》) (    )
(2)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师说》) (    )
(3)吾师道也(《师说》) (    )
(4)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师说》) (    )
(5)吾从而师之(《师说》) (    )
(6)九国之师(《过秦论》) (    )
答案:(1)名词,老师 (2)名词,有专门技艺的人 (3)动词,学习 (4)动词,从师 (5)意动用法,以……为师 (6)名词,军队
5.传
(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师说》) (    )
(2)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师说》) (    )
(3)六艺经传皆通习之(《师说》) (    )
答案:(1)动词,传授 (2)动词,流传 (3)古代解释经书的著作
6.道
(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师说》) (    )
(2)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师说》) (    )
(3)余嘉其能行古道(《师说》) (    )
(4)策之不以其道(《马说》) (    )
(5)何可胜道也哉(《游褒禅山记》) (    )
(6)若舍郑以为东道主(《烛之武退秦师》) (    )
(7)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鸿门宴》) (    )
答案:(1)名词,道理 (2)名词,风尚 (3)从师之道,指学习风尚 (4)名词,正确方法 (5)动词,说出 (6)名词,道路 (7)动词,取道
7.受
(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师说》) (    )
(2)项王则受璧(《鸿门宴》) (    )
(3)恐前后受其敌(《狼》) (    )
(4)徒属皆曰:“敬受命”(《陈涉世家》) (    )
答案:(1)通“授”,传授 (2)动词,接受 (3)动词,遭受 (4)动词,听从
六、重点考查的词语活用类型
请写出下列加点字的活用类型并释义。
1.填然鼓之          (    )_____________
2.树之以桑 (    )_____________
3.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    )_____________
4.然而不王者 (    )_____________
5.王无罪岁 (    )_____________
6.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    )_____________
7.谨庠序之教 (    )_____________
8.非能水也 (    )_____________
9.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    )_____________
10.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    )_____________
11.木直中绳, 以为轮 (    )_____________
12.其曲中规 (    )_____________
13.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    )_____________
14.积善成德 (    )_____________
15.非利足也 (    )_____________
16.故木受绳则直 (    )____________
17.用心一也 (    )_____________
18.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
(    )_____________
19.天下云集响应 (    )_____________
20.赢粮而景从 (    )_____________
21.履至尊而制六合 (    )_____________
22.序八州而朝同列 (    )_____________
23.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 (    )_____________
24.追亡逐北 (    )_____________
25.外连衡而斗诸侯 (    )_____________
26.却匈奴七百余里 (    )_____________
27.约从离衡 (    )_____________
28.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    )_____________
29.会盟而谋弱秦 (    )_____________
30.以愚黔首 (    )_____________
31.以弱天下之民 (    )_____________


展开余下试题32.且夫天下非小弱也 (    )_____________
33.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    )_____________
34.吾从而师之 (    )_____________
35.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    )_____________
36.故圣益圣,愚益愚 (    )_____________
37.小学而大遗 (    )_____________
38.吾未见其明也 (    )_____________
39不耻相师 (    )_____________
答案:1.名词活用为动词,击鼓。
2.名词活用为动词,种植。
3.名词活用为动词,穿。
4.名词活用为动词,为王,称王。
5.名词活用为动词,归咎,归罪。
6.动词活用为名词,活着的人,死去的人。
7.形容词活用为动词,认真从事。
8.名词活用为动词,游水。
9.名词作状语,每日。
10.名词作状语,向上,向下。
11.动词使动用法,使……弯曲。
12.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弯曲的弧度。
13.形容词活用为名词,高处。
14.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善行。
15.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快。
16.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变直。
17.数词活用为形容词,专一。
18.名词作状语,像席子一样,像包裹一样,像布袋一样。
19.名词作状语,像云一样,像回声一样。
20.名词作状语,像影子一样。
21.名词活用为动词,登上。
22.名词活用为动词,排列次序。
23.名词活用为动词,用破瓮做,用绳子系。
24.动词活用为名词,逃走的人。
25.动词使动用法,使……争斗。
26.动词使动用法,使……退却。
27.动词使动用法,使……离散。
28.动词使动用法,使……灭亡。
29.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变弱。
30.形容词使动用法,使……愚蠢。
31.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弱,削弱。
32.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变小,使……变弱。
33.名词活用为动词,低于。
34.名词意动用法,以……为师。
35.形容词活用为名词,疑难问题。
36.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圣人,愚人。
37.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小的方面,大的方面。
38.形容词活用为名词,高明的地方。
39.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耻。
七、重点考查的文言句式
请写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类型并翻译。
1.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  )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非我也,岁也。 (  )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使之然也。 (  )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 (  )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  )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 (  )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  )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  )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  )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  )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  )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树之以桑。 (  )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  )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  )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锄櫌棘矜,非铦于钩戟长铩也。 (  )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 (  )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师不必贤于弟子。 (  )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  )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一夫作难而七庙隳。 (  )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 (  )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不拘于时。 (  )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 (  )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 以为轮。 (  )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蹑足行伍之间,而倔起阡陌之中。 (  )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 (  )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直不百步耳。 (  )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 (  )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8.无以至千里。 (  )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判断句,“……也”表判断。百姓对生养丧葬没有什么不满意的,这就是王道的开端了。
2.判断句,“非……也……也”表判断。不是我的罪过,而是年成不好的缘故。
3.判断句,“者……也”。即使又晒干了,也不会再挺直,这是火烤使它变成这样的。
4.否定判断句,“非……也”表判断。登上高处招手,并不是手臂加长了。
5.判断句,“非……也……也”表判断。君子的天赋并没有特异之处,只是善于借助外物罢了。
6.判断句,“……也”表判断。然而陈涉不过是个以破瓮做窗子,以草绳系户枢的贫家子弟,是替人种田帮工的下层人民,又是个被征发的人。
7.判断句,“……也”表判断。道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在的地方。
8.宾语前置句,否定句中,代词“之”作宾语,前置到谓语动词“有”之前。做到这样却还不能使天下百姓归顺的君王,不曾有过。
9.无标志宾语前置句,宾语“仁义”前置到谓语“不施”之前。这是由于不施行仁义,攻和守的形势就不同了。
10.宾语前置句,否定句中,“之”为标志,宾语“句读”“惑”前置。不明白句读,不能解决疑难问题。
11.状语后置句。状语“于邻国”后置于中心语“多”之后。那就不要希望您的百姓比邻国多了。
12.状语后置句。状语“以桑”后置于中心语“树”之后。把桑树种植在上面。
13.状语后置句。状语“以孝悌之义”后置于中心语“申”之后;状语后置句。状语“于道路”后置于中心语“负戴”之后。把尊敬父母、敬爱兄长的道理反复讲给百姓听,头发花白的老人不会在路上背着或顶着东西了。
14.状语后置句。状语“于水”后置于中心语“寒”之后。冰是水所凝冻成的,但比水更寒冷。
15.状语后置句。状语“于钩戟长铩”后置于中心语“铦”之后。农具木棍不比钩戟长矛锋利。
16.状语后置句。状语“于九国之师”后置于中心语“抗”之后。被征发戍守边疆的士卒,并不能与九国军队匹敌。
17.状语后置句。状语“于弟子”后置于中心语“贤”之后。老师不一定比学生贤能。
18.定语后置句。定语“利”“强”后置于中心语“爪牙”“筋骨”之后。蚯蚓没有锋利的爪子和牙齿,没有强健的筋骨。
19.无标志被动句,“隳”表语义被动。一个人发难,秦王朝就被毁掉了。
20.被动句。“为”表被动。秦王子婴为项羽所杀,被天下人耻笑。
21.被动句。“于”表被动。不受世俗的限制。
22.“以”后省略宾语“之”。几口人的家庭就可以凭借这些不饿肚子了。


展开余下试题23.“以”后省略宾语“之”,用煣的工艺把它变成车轮。
24.“足”“起”后省略介词“于”。他置身于戍边队伍中间,突然在田野之中兴起。
25.固定句式。“或……或……”,译为“有的……有的……”有的士兵跑一百步才停下来,有的跑五十步停下来。
26.固定句式。“直……耳”,译为“只不过……罢了”。只不过没有跑一百步罢了。
27.固定句式。“何异于……”,译为“与……有什么不同”。这种说法和杀死了人却说“不是我杀的,是兵器杀的”又有什么不同呢?
28.固定句式。“无以……”,译为“没有用来……的办法”。没有用来到达千里的办法。
八、重点考查的课文句子翻译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秦人开关延敌,九国之师,逡巡而不敢进。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天下已定,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崤函之固,自若也。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河内遇到饥荒,就把那里的百姓迁到河东去,把河东的粮食转移到河内。
2.畜养鸡、狗、猪一类的家畜,不要错过繁殖的时节,七十岁的人就可以凭借这吃上肉了。
3.猪狗吃人所吃的东西不加制止,路上有饿死的人却不知道开仓救济。
4.君子广泛地学习,并且每天检查、反省自己,就能智慧明达而且行为没有过错了。
5.我曾经整天的思索,却不如在极短的时间内所学的东西多。
6.借助车马的人不是善于行走,却能到达千里之外。
7.不汇聚细流,就没有用来汇成江海的办法。
8.秦国人打开函谷关,延请敌军进去,可是九国的军队,却迟疑徘徊,不敢前进。
9.天下已经安定,始皇心里自以为倚仗这关中的险固地势、方圆千里的坚固的城防,就可以成就子孙万代的帝王基业。
10.秦国的天下并没有缩小变弱,雍州的土地,崤山、函谷关的险固,仍和从前一样。
11.圣人之所以能成为圣人,愚人之所以能成为愚人,大概都是出于这个原因吧?
12.现在他们的见识竟比不上这些人,真是令人奇怪啊!
九、易失分的名句名篇默写
补出下列名句名篇的空缺部分。
1.________________,枯松倒挂倚绝壁。
2.丛菊两开他日泪,________________。
3.画图省识春风面,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不尽长江滚滚来。
5.________________,相逢何必曾相识!
6.________________?只是当时已惘然。
7.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或五十步而后止。
8.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
9.________________,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1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11.骐骥一跃,不能十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愚黔首。
13.________________,士不敢弯弓而报怨。
14.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比权量力,______________。
15.吾师道也,________________?
16.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连峰去天不盈尺
2.孤舟一系故园心
3.环珮空归夜月魂
4.无边落木萧萧下
5.同是天涯沦落人
6.此情可待成追忆
7.弃甲曳兵而走 或百步而后止
8.百亩之田 勿夺其时
9.吾尝跂而望矣
10.故不积跬步 无以至千里
11.驽马十驾 功在不舍
12.于是废先王之道 焚百家之言
13.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
14.则不可同年而语矣
15.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16.三人行 则必有我师
文化常识集萃
1.敕造:奉皇帝之命建造。敕,本来是通用于长官对下属、长辈对晚辈的用语,南北朝以后作为皇帝发布诏令的专称。
2.先:已故的,
标签:人教版 高一 必修三 日常专题训练
相关:关于“高中语文必”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025]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