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月考试卷

阅读:465  2019-04-29
标签:苏教版 高三 总复习 月考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465]
江苏省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天一中学、海门中学、淮阴中学2019届高三下学期期初考
南师附中 天一中学 海门中学 淮阴中学
2019届高三下学期期初四校联考
语文试题
一、语言文字运用(12分)
1.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老子的哲学,是夹缝中生存的技术,是盘根错节的社会中 的智慧,是专制社会中唯一能保护自己肉体存在的法术,其 就是通过压缩主体精神与人格,取得 的空间,一句话,有专制,必有老子思想。
A. 胸有成竹 诀窍 忍辱负重
B. 游刃有余 诀窍 苟且偷生
C. 胸有成竹 门道 苟且偷生
D. 游刃有余 门道 忍辱负重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出“正确”或“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把握成语的意思,再结合语境辨析正误。“胸有成竹”,比喻在做事之前已经拿定主意,熟练而有把握;“游刃有余”,一位厨师宰牛的技术很熟练,刀子能在牛骨缝儿里灵活地移动,没有一点阻碍,还显得大有余地,后用以比喻经验丰富,技术熟练,解决问题毫不费力。前者强调做事之前的表现,而后者应是做事之中的表现,第一处是形容“在盘根错节的社会中”的表现,应使用“游刃有余”。 “诀窍”,关键性的方法;“门道”指做事的门路或方法。第二处,句中是说老子哲学中的关键所在,应使用“诀窍”。“忍辱负重”,忍受屈辱来承担重任;“苟且偷生”,得过且过,勉强活着。第三处是说在专制社会中取得可以勉强活下去的空间,应使用“苟且偷生”。故选B项。
【点睛】对于词语题,第一要辨析词义,包括词语的语义侧重点、词语的词义轻重、词义范围的大小等。切忌望文生义。第二,辨析感情。第三,辨析用法。包括搭配习惯、语法功能、使用对象等方面。解答词语题,第一、逐字解释词语,把握大意;第二、注意词语潜在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第三、要注意词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第四、弄清所用词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第五、从修饰与被修饰关系上分析,看修饰成分跟中心词之间是否存在前后语义矛盾或者前后语义重复的现象。
2.下列各句中,诗句与节日不对应的一项是
A. 年年乞与人间巧,不道人间巧已多。(七夕节)
B. 棹影斡波飞万剑,鼓声劈浪鸣千雷。(端午节)
C. 雨中禁火空斋冷,江上流莺独坐听。(重阳节)
D. 月色灯山满帝都,香车宝盖隘通衢。(元宵节)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解读诗句,分析把握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各句中,诗句与节日不对应的一项”,然后根据传统节日的特点以及诗句中的标志来分析。本题中,C项,“雨中禁火空斋冷,江上流莺独坐听”不是重阳节,由“禁火”可知应是寒食节,因为“寒食节”有禁烟火、吃冷食的传统。A项,“年年乞与人间巧,不道人间巧已多”中由“乞巧”可知是七夕节,因为“七夕节”又叫乞巧节、七巧节。B项,“棹影斡波飞万剑,鼓声劈浪鸣千雷”中由“棹影斡波”“鼓声劈浪”可知这是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习俗。D项,“月色灯山满帝都,香车宝盖隘通衢”中由“灯山”可知这是元宵节赏花灯的活动。故选C项。
3.下列语段空缺处应填入的语句,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比方路边有一棵苍松,你看见它只觉得可以砍来造船;我见到它可以让人纳凉;旁人也许说它很宜于入画,或者说它是高风亮节的象征。这几个人反应不同,都由于感受力有强有弱。


浏览完整试题①同一美颜,同一和声,而各个人所见到的美与和的程度又随天资境遇而不同。
②这两个字涵义极广。
③见颜色而知其美,闻声音而知其和,也是感受。
④眼见颜色,耳闻声音,是感受。
⑤人生乐趣一半得之于活动,也还有一半得之于感受。
⑥所谓“感受”是被动的,是容许自然界事物感动我的感官和心灵。
A. ⑤⑥②④③① B. ⑤②④⑥③① C. ⑥②④③①⑤ D. ⑥②①④③⑤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的连贯性。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设题的方式,如本题属于有语境的排序题,然后借助语境把握语段的中心话题,根据横线前后的内容来确定首句和尾句,根据句子中的关联词、代词、指示代词确定小句子之间的关系。从所给语境来看,语段以观看苍松为例来说明感受力不同所带来的不同结果,由此可知,这段文字的中心话题是“感受”,⑤“人生乐趣一半得之于活动,也还有一半得之于感受”是总领句,引出“感受”这一话题,应放在第一处,这就排除CD两项,第⑥句“所谓‘感受’……”是对话题“感受”的解说,应放在第二处;②句“这两个字涵义极广”中“这两个字”指的就是前面的“感”和“受”,④③是举例解释“感受”,且③中说“……也是感受”,一个“也”字说明③应在④后;①“同一美颜,同一和声,而各个人所见到的美……不同”又与下文所举的观苍松的例子相连,这就排除B项,故选A项。
4.给下面这幅漫画起一个标题,最合适的一项是

A. 烛光里的温暖
B. 21世纪“卖火柴的小女孩”
C. 办法总比困难多
D. 眼界有多大,世界就有多大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解读漫画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给下面这幅漫画起一个标题,最合适的一项”,然后观察漫画的组成部分,确定漫画的主体和漫画中夸张变形的部分,最后围绕漫画的主体和主题进行选择。从图上来看,漫画由人、火堆、残破的梯子和外面的天空等几个部分组成,漫画中的人身处黑暗的环境之中,为了得到光明,把通往外面世界的梯子拿来取火,得到眼前的光明,却不知道从梯子可以爬到外面,可以得到更多的光明,这说明人由于眼界的局限,只看到眼前的世界,漫画说明一个人的眼界有多大,世界就有多大;从情感色彩来看,漫画的作者对于这个人的做法应是否定的。AC两项情感色彩与漫画不合,且“烛光里的温暖”偏离了漫画的中心所在,而“办法总比困难多”忽略了拿梯子来生火照明会带来的后果,且并没有真正的解决问题;B项,“21世纪‘卖火柴的小女孩’”也是只关注人取火这一部分,而忽略了梯子和外面的世界这些内容。故选D项。
二、文言文阅读(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赠张别驾序
归有光
张侯自尚书秋官郎,出判苏州。会其属县昆山之令阙,来署其事。未逾月,新令且至,吾党之士,为会于玉山之阳,邀侯为一日之欢,盖莫不戚然于侯之去者。
噫!人之相与,历岁月之久未必相爱也。岂徒不能相爱,有厌其岁月之久,而去之唯恐其不亟也。若侯之不鄙夷吾人,与吾人之所以爱侯者,可谓有情矣。吏之来,皆四海九州之人,无亲知之素。一旦以天子之命,卒然而相临如是者,岂法度威力之所能为哉?夫亦恃其有情以相爱而已。今或自谓其能制百里之死生,法度威力之可以为,视其人漠然,而独行其恣睢之意,则今世之俗吏类如此也。侯为人慈爱恺悌,可以望而知其情。故不逾月,而县之士民,无不爱且慕焉。
嗟夫!吾县之人,力耕以供赋贡。曲事天子之命吏,盖亦无所不至。虽骈死敲扑之下,未尝敢有疾怨之心,独于是非之实有不能昧者,而见于里巷之歌谣也。盖孔子之删《诗》三百篇,美一而刺九焉,所以导民之情,使之言。若《十月之交》、《雨无正》,虽幽厉之虐,不能绝也。今大吏或相与比于上,不曰吏之无良,然且诟詈吾人,以为风俗之薄恶。夫二百年仁孝忠厚之俗,奚至于今而独恶耶?
方侯之视事,即有倭寇之警。贼自滨海深入百里,络绎城下,侯以安静镇之。虽在倥偬之际,不肯因循旧弊,以扰于民。自前年贼至,而县常先时塞门,又严缒城之禁。小民斗米束菜,悉为吏卒所苛取。近郊之人,扶老携幼,望门而呼,城上莫有应者,独坐视其宛转于锋刃之下。且日钩取疑似之人,以为贼谍而屠刳之。盖冤苦无诉之民,有不独死于贼手者矣。如前之为,今岁皆无之。则贤人君子之所至,岂必其岁月之久!如时雨之沾溉于物,岂有涯哉?夫然后知侯之所以非今之俗吏。而期月之间,吾人爱慕之深如此,则夫知吾县风俗之不薄者,亦莫如侯。余故乐为道之云。
侯名牧,辛丑进士,山阴人。
(选自《震川先生集》卷十一,有删改)
5. 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来署其事 署:代理
B. 侯为人慈爱恺悌 恺:和顺
C. 且日钩取疑似之人 钩:牵连
D. 无亲知之素 素:旧交
6. 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张侯在昆山任上深得民心,离任之际,归有光和朋友们特地在玉山之南邀请他聚饮,席间所有人无不为张侯的离任而伤感。
B. 昆山百姓耕种努力,认真完税,勤心侍奉皇帝派来的官员,对于官员的恶行也都隐忍且无任何发泄之举。
C. 归有光认为,现在的有些无良官员动不动就说地方民风浮薄丑恶,对地方仁孝忠厚的民风积淀视而不见,实在令人气愤。
D. 张侯治理昆山虽然时间很短,但百姓爱戴仰慕,归有光认为张侯深深了解昆山民风民俗并不浮薄。
7.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人之相与,历岁月之久未必相爱也。岂徒不能相爱,有厌其岁月之久,而去之唯恐其不亟也。
(2)盖孔子之删《诗》三百篇,美一而刺九焉,所以导民之情,使之言。
8. 文中张侯应对倭寇不肯因循“旧弊”?请简要概括“旧弊”有哪些。
【答案】5. C 6. B
7. (1)人之间的交往,经历过很长的岁月却未必彼此友爱。哪里只是不能互相友爱,有的(甚至)厌烦了那长时间的往来,想要离开只怕不能赶快(做到)。
(2)孔子编删《诗经》三百篇,赞美的诗歌只有一成,意在讽刺的却有九成,(正是)用来疏导百姓的情感,使百姓说出他们的心声。
8. (1)在倭寇来犯前就封闭城门严禁外出。(2)掠夺百姓仅剩的粮米菜蔬。(3)坐视不理城外百姓呼救。(4)抓捕残忍杀害可疑的人。


展开余下试题【解析】
【5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首先应审题,明确选择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然后应结合具体的语境,运用语法知识进行辨析。本题中,C项,“且日钩取疑似之人”中“钩”如解释为“牵连”,则与语境不合,从文中来看,这句话是说“要抓捕可疑的人”,句中的“钩”意思应是“抓捕”。故选C项。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出“正确”还是“错误”的一项,然后依据人名、地名、官名、时间等提示性信息快速找出选项对应的语句,再与选项进行比较分析。本题中,B项,“无任何发泄之举”错误,文章第三段说的是“吾县之人,……独于是非之实有不能昧者,而见于里巷之歌谣也”,意思是“我们县的人,……唯独对于事情的是非曲直就有不能昧心作伪的,有时只能表达在乡间小巷中的歌谣里”,可见应有发泄之举。故选B项。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拿到句子之后,应先回归文本,然后分析句子中是否存在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短语,再按照不同的句式进行调、换、删,再采取对译法,逐字进行翻译。本题中,第一句中,“相与”,交往;“历”,经历;“岁月之久”,定语后置,应为“久之岁月”;“爱”,友爱;“徒”,只是;“厌”,厌烦;“去”,古今异义,离开;“亟”,赶快。第二句中,“盖”,句首发语词,不解释;“删”,编删;“美”,赞美;“刺”,讽刺;“焉”,句末语气词;“所以”,古今异义,用来……的;“导”,疏导;“使”,让;第一个“之”,结构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第二个“之”,结构助词,的,第三个“之”,代词,他们。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概括文本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文中张侯应对倭寇不肯因循‘旧弊’?请简要概括‘旧弊’有哪些”,然后根据题干中的暗示找到设题的区域,即找到张侯“不肯因循‘旧弊’”这一信息,在倒数第二段,接着在后面圈出相关的句子,理解其意思并进行概括。如“自前年贼至,而县常先时塞门,又严缒城之禁”,这是在倭寇来犯前就封闭城门严禁外出;如“小民斗米束菜,悉为吏卒所苛取”,这是掠夺百姓仅剩的粮米菜蔬;如“近郊之人,扶老携幼,望门而呼,城上莫有应者,独坐视其宛转于锋刃之下”,这是坐视不理城外百姓呼救;如“且日钩取疑似之人,以为贼谍而屠刳之”,这是抓捕残忍杀害可疑的人。考生根据这些内容进行概括即可。
【点睛】理解文言实词的意思,可以采取因文定义法:由于任何一个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只可能有一个意义,因此可因文来定义,即根据具体的上下文语境来判断某个实词的具体意项。答题时要把实词放回到原文语境中,结合上下文意思去理解。可采取代入原文法、课内回顾法、成语迁移法。可将词义代入文中,结合上下文的语境来判断对错。结合语境,理解实词含义,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词类活用等。要分析形旁,推求字义。从字音相同推测通假字,通过语法特征推断出词性,用互文见义对照解释前后词。
解答概括归纳文章内容这类题的方法是:①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在阅读题目时,须读全、读准题干,切忌走马观花。所谓读全,就是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所谓读准,就是要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只有对题干作全面、准确的分析理解,才能准确地答题。②放回原文,查对正误。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对似是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
文言文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翻译为没有查处;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参考译文:
张侯,由尚书秋官郎,改任苏州判。正逢其辖县昆山县令空缺,(张牧)前来代理此职。未到一个月,新县令到任。我们这帮玩友,聚会在玉山南面,特邀张侯共尽一日之欢,没有人不为张牧的离去感到伤感的。
啊!人之间的交往,有的经历过很长的岁月,却未必彼此友爱;不只不能互相友爱,有的甚至厌烦了长时间的往来,而避之不及。像张侯这样不瞧不起我们,且我们也因此热爱他,可以说是有情了。官吏们的来历,都是来自五湖四海的人,没有戒亲戒友的老关系。一旦因皇帝的任命,忽然像这样聚到一起,难道是法度的威力所能强求 (友爱)的?也只有凭借情感才能相知相爱罢了。现在有些人自以为 能决定自己管辖的百里地盘内的人的生死,认为依靠法度威力就能做 得到,对别人漠不关心,却放纵自己的一已私意,正是当今世上的俗 吏才如此这般。张侯为人慈爱平易,一接触就看得出来他的心意;所 以他到任还不到一个月,全县的官士百姓,无不喜爱他仰慕他。
感叹啊!我县的人民,努力耕种以上缴税赋。全心全意伺朋皇帝 派来的官吏,真是无所不至。即使相继死在苛刑之下,也从没敢有怨 恨之心;唯独对于事情的是非曲直,就有不能昧心作伪的,有时只能 表达在乡间小巷中的歌谣里。孔子编删《诗经》三百篇,赞美的诗歌 只有一成,意在讽刺的却有九成,正是以此来疏导百姓的情感,引导 他们说出心声。如《十月之交》、《雨无正》迈样的歌谣,即便以周幽王、厉这样的暴虐,也无法禁绝。如今的有些重臣们一起向皇上迚言,不提官吏们的无良,反而诟骂我们的百姓,认为世风浇薄、人心不古。迈两百年来仁爱、孝悌、忠诚、朴实的民风民俗,难道到如今 就偏偏变得恶劣浅薄了吗?
张侯刚到任管事时,便遇到了倭寇来犯的警讯。海贼从沿海而来, 深入内陆上百里,纷纷不绝地攻到城下。张侯安然镇静地抵御来犯之 敌。即便在兵荒马乱之中,也不肯沿习以前的恶劣做法,搅扰百姓。自从前年海贼来袭,县里总是在倭寇到达前就封闭城门,又严禁出城。 老百姓仅剩一点粮米菜蔬,还都被官吏役卒夺走。靠近县城的人们, 扶老携幼,来到城下呼号;城上却没有人回应他们,只坐视他们在锋刃下挣扎。更有甚者,还说要抓捕可疑的人,将他们当作海贼的间谍 而残忍地处死他们。想来含冤受苦的百姓,不单单是死在倭寇手里的。 像这些以前的行径,今年都没有了。可见贤人君子的出现,哪里一定 要很久的时间!仿佛及时的雨水浇灌万物,哪有什么边际?由此可知, 张侯当真不是今天的一般俗吏。就在一月之间,我们对他的敬爱、仰 慕之情便如此之深;想来知道我县民风民俗不是薄恶的人,也没有比 得张侯的了。所以我乐于向人们讲述他的事。
张侯名叫张牧,是辛丑年的迚士,山阴人。
三、古诗词鉴赏(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忆旧游•别黄澹翁
吴文英
送人犹未苦,苦送春、随人去天涯。片红都飞尽,正阴阴润绿,暗里啼鸦。赋情顿雪双鬓,飞梦逐尘沙。叹病渴凄凉,分香瘦减,两地看花。
西湖断桥路,想系马垂杨,依旧欹斜。葵麦迷烟处,问离巢孤燕,飞过谁家。故人为写深怨,空壁扫秋蛇。但醉上吴台,残阳草色归思赊。


展开余下试题【注】此词作于淳祐九年,词人在苏州仓台为幕僚。此词为词人在苏州送别友人黄澹翁时回忆起杭州姬妾而作。
9. 陈洵在《海绡说词》中说“此恨有触即发,全不注在澹翁也,故曰‘送人犹未苦’”,联系全诗,概括作者“苦”的原因。
10. 下阙“葵麦迷烟处,问离巢孤燕,飞过谁家”三句,历来为人称道,简要赏析其表达效果。
【答案】9. 别友;伤春;多病;怀人;思归。
10. ①用典,虚写,②化用刘禹锡“旧时王谢堂前燕,飞人寻常百姓家”诗意,③想象友人此去杭州景象,④借探问离巢孤燕以求杭姬踪迹,⑤表达对杭姬的思念与牵挂(或希望友人此次去杭代为探寻她下落的殷切之情)。
【解析】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联系全诗,概括作者‘苦’的原因”,然后到诗歌中圈出引发作者之“苦”的内容,接着进行分析概括即可。从词题《别黄澹翁》可知,这是一首送别词,首先应该有别离之苦;从“送人犹未苦,苦送春、随人去天涯”“片红都飞尽”可知,此时送别恰逢暮春,故而又引发伤春之苦;从“赋情顿雪双鬓”和“叹病渴凄凉,分香瘦减,两地看花”可知,词人因送友去杭而怀念起在杭州的那位姬人,便不禁黯然伤神,双鬓一下子变白,此处有怀人之苦,而词人与杭姬劳燕分飞,有情人两地分居,又有相思之苦,哀叹自己得了消渴病处境十分凄惨悲凉,还有多病之苦;从“但醉上吴台,残阳草色归思赊”可知,词人在送友之后独自带醉登上姑苏台,看着眼前一片惨淡荒凉的残阳,愁苦也如夕阳下的草一样,渐行渐远还生,不禁发出思归之叹以及思归而不得的惆怅。考生围绕这些内容分析作答即可。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下阙‘葵麦迷烟处,问离巢孤燕,飞过谁家’三句,历来为人称道,简要赏析其表达效果”,然后把握诗句所写的内容,理解诗句的意思,把握诗句中的手法,分析效果。“葵麦迷烟处,问离巢孤燕,飞过谁家”,意思是“菟葵燕麦迷烟雾,问离巢的孤燕,将要飞栖谁家”,这是词人对刘禹锡“旧时王谢堂前燕,飞人寻常百姓家”诗意的化用,是词人想象别离后友人去杭州的景象,属于想象,也是虚写,以一“问”字借对离巢孤燕的探问来询问杭姬踪迹,从而表达对杭姬的思念与关怀,或希望友人此次去杭代为探寻她的下落。考生主要围绕用典和虚写或想象来分析。
【点睛】赏析语句题是以句子为赏析对象的一种题型。“句子”可以是某联或某阕这些局部语言。题干用语一般为“请赏析……句”“请赏析……联的妙处”“请从角度赏析……两句”。赏析语句是与赏析字词或整首诗相并列的一种题型。这种题型综合性强、自由度大,它可以从内容、形象、语言、表达技巧、情感等角度赏析,有时可以等同于词语赏析题、分析表达技巧题或 句子情感分析题,但毕竟不能完全等同。有时又因赏析角度的不固定性,使答题的自由度较大,同时难度也较大。赏析语句分两种题型:一是定向赏析型,题干规定好了鉴赏角度,如从虚实结合角度赏析该句;二是综合赏析型,未规定赏析角度,需要考生自行选择角度,如“请任选一个角度赏析某……”。这就可以从描写的角度、修辞的角度、抒情方式的角度、遣词造句的角度等方面赏析。答题的时候,可以先分析诗句的意思,看诗句是写景还是抒情,写景是写了什么景,突出景物什么特点,景物是实实在在的,还是诗人想象的,由此可以考虑是否使用虚实结合或相衬;是动态的画面,还是静态的场景,由此可以考虑动静结合或相衬;景是乐还是哀,情是喜还是悲,由此可以考虑是借景抒情还是以乐景衬哀情;有没有使用什么修辞,一般考虑比喻、比拟、借代和夸张;句式如何,是否对仗;有无动词、形容词、副词,这些词语在表达情感方面有无明显的表现力,等等。答题步骤:解释该句的含意、表达的情感;指出它在炼字、词法、句法、章法,尤其是表达技巧方面的特点;根据该句在全诗中的位置分析其对全诗所起的结构作用;点出其对表达主旨和情感所起的作用。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①若夫乘天地之正,_____________,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庄子《逍遥游》)
②驾一叶之扁舟,_____________。(苏轼《赤壁赋》)
③廊腰缦回,_____________;各抱地势,钩心斗角。(杜牧《阿房宫赋》)
④_____________,血色罗裙翻酒污。(白居易《琵琶行》)
⑤金樽清酒斗十千,_____________。(李白《行路难》)
⑥宫中府中,俱为一体,_____________,不宜异同。(诸葛亮《出师表》)
⑦_____________,群而不党。(《论语•卫灵公》)
⑧书到用时方恨少,_____________。(《警世贤文•勤奋篇》)
【答案】 (1). 而御六气之辩 (2). 举匏尊以相属 (3). 檐牙高啄 (4). 钿头云篦击节碎 (5). 玉盘珍羞直万钱 (6). 陟罚臧否 (7). 君子矜而不争 (8). 事非经过不知难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名句的识记能力。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写下句的直接默写。本题属于后者。对于语境型默写,考生应先分析语境,然后再结合具体的语境回顾诗句。默写的时候要注意如下词语:御、辩、匏尊、属、檐、啄、钿、篦、珍羞、直、陟罚臧否、矜。
五、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15分)
阅读下面这篇散文,完成各题。
花花草草
[前苏联]康•帕乌斯托夫斯基
叶赛宁的故乡诺沃村在奥卡河对岸不远。我觉得叶赛宁的诗,出色地表现了奥卡河彼岸的广漠的落日和潮湿的草原上的黄昏,每逢这个时候也不知道是雾,还是林中蓝色的焦烟,弥漫在原野上。在这仿佛寥无人迹的草原上,我有过多次不同的事故和突然的会遇。
有一次,我在一个小湖上钓鱼,湖岸高耸陡峭,长满攀缠的黑莓。
在上边,在我头顶上,开着有半人高的花,乡下的孩子们正在那里采酸模。听声音,那儿有三个小姑娘和一个小男孩子。
两个小姑娘在学着孩子多的乡下女人的模样说话。她们大概都在摹仿自己的母亲。第三个小姑娘总没说话,只是尖声尖气地唱着:
在空袭请报的时候,
生下了一个漂亮的小姑娘……
往下的歌词她不知道了,在沉默片刻之后,又重复起关于空袭警报的歌儿来。
“请报,请报!”一个哑嗓子的小姑娘生气地说,“整天价,吃苦受累,就为了能把他们,这一群崽子,送去上学,可他们在学堂里能学个什么?连话都不会说!是‘警报’,不是‘请报’!等我告诉你爸爸,叫他教训教训你。”
“我那彼契卡前两天,算术吃了个两分。让我把他这顿捶呀,把手都打木了。”另外一个小姑娘说。
“全是编的吧,妞儿卡!”小男孩子用低沉的嗓音说道。“是彼契卡的妈妈打的他。就打了两下。”
“瞧啊,鼻涕鬼!”妞儿卡喝道。“你再讲讲看!”
“小姑娘们,你们听着!”哑嗓子的姑娘高兴地喊道。“咳!我告诉你们点事儿!就在这儿,雀滩附近,有一棵灌木。天一黑,就开始从下到上冒蓝火苗!冒的可凶着哪!一直冒到天亮。连走到它跟前去都不敢。”
“它干吗冒火苗呢,克拉娃?”妞儿卡吃惊地问。
“就是说有宝,”克拉娃回答说。“下边埋着宝。有金铅
标签:苏教版 高三 总复习 月考试卷
相关:关于“江苏省南京”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465]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