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试题中心
》
期中试卷
阅读:525 2019-04-30
标签:
沪教版
高三
总复习
期中试卷
重磅:
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525]
上海市七宝中学2019届高三语文11月期中试卷语文试题(解析版)
2019届上海市七宝中学高三语文11月期中试题
语 文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
第I卷(选择题)
第II卷(非选择题)
评卷人 得分
一、情景默写
1.按要求填空。
(1)夕阳下,____________,两三航未曾着岸。(马致远《双调•______•远浦归航》)
(2)_____________,闺中只独看。(杜甫《月夜》)
(3)苏轼在《江城子》中有“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的诗句,在柳永的《雨霖铃》中有与之相似的表达“__________,___________”。
评卷人 得分
二、其他
2.按要求选择。
(1)重阳节,远在英国留学的小王要写一条微信,表达对国内弟弟的思念,以下引用最恰当的诗句是那一项
A.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B.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
C.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D.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
(2)把下列句子组成成语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项的是( )
①随着文学概念的演变和文学载体的发展,散文的概念也时有变化。
②在某些历史时期又将小说与其他抒情记事的文学作品统称为散文,以区别于讲求韵律的诗歌。
③既散文是指以文字为创作、审美对象的文学艺术载体,是文学中的一种体裁形式。
④其本身按其内容和形式的不同,又可分为杂文、小品、随笔等。散文形散而神不散,有一个明确的主旨贯穿全文。
⑤现代散文是指除小说、诗歌、戏剧等文学体裁之外的其他文学作品。
⑥六朝以来,为区别于韵文、骈文,而把凡是不押韵、不重排偶的散体文章,概称散文。
A.⑥③⑤④①② B.⑥⑤④①②③
C.③⑥①②⑤④ B.③②①⑥⑤④
评卷人 得分
三、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历史的“层次”
王立群
①把快感、联想当作美感,是一般人的误解。当下许多影视作品对历史进行篡改,企图通过感官刺激来吸引大众,而人们又常常把这些作为审美依据。但“历史”一词的建构实际上包含着四个层次:一是“真实的历史”,二是“记录的历史”,三是“传播的历史”,四是“接受的历史”。
②“真实的历史”是指曾经发生过的历史事件和已经逝去的历史人物。“真实的历史”具有两大特点:一是惟一性,二是不可重复性。
③“记录的历史”是历史学家根据当事人与旁观者的口述、回忆、文字记录下来的历史,比如《史记》。当事人的口述一般来说是可信的,但是,当事人的口述与回忆有时也会存在问题。比如记忆本身的多寡、误记、有意掩盖和无意选择等;而且,当事人只是历史事件的部分经历者,不可能了解历史事件的全过程。至于历史事件发生的独特背景、原因,更难为每一位当事人所知晓。这样,当事人的口述和“真实的历史”之间已经有了误差。如果若干或者一批当事人回忆一个复杂的历史事件,差别会更大。
④史学家书写“记录的历史”,必然要对自己依据的文献进行选择。这不仅因为历史事件的本身太复杂,太庞杂,没有选择就无法记写。更由于史学家书写历史的本身必然受到种种制约。这种制约包括政治倾向、价值判断、逻辑鉴别、文艺修养、心理倾向、个人好恶等等,这些因素都会影响到史学家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记载的详略和褒贬。
浏览完整试题
⑤我们从《史记•司马相如列传》看到的司马相如和卓文君的故事是司马迁“记录的历史”。 就司马相如和卓文君的故事而言,司马迁在《史记•司马相如列传》中重点记录了司马相如的辞赋,对司马相如与县令王吉算计卓文君、卓王孙一事进行了回护,只是在个别叙述文字上透露了“真实的历史”的部分原貌。我们只有细心阅读文本,才能发现琴挑文君绝不是一件简单的事,而是一场周密计划和安排的事件。
⑥“传播的历史”更为复杂。它存在两个极端:一是神化,二是丑化。神化是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偶像化。偶像,包括政治偶像、娱乐偶像、学术偶像等。
⑦宋元明清直至今天,大量的戏剧、小说演绎着司马相如和卓文君的爱情故事,说明此类故事塑造的卓文君的形象受到了观众和读者的热烈追捧。但是,这些演绎都删掉了司马相如和王吉算计卓文君、卓王孙的相关情节,使得相如“琴挑”文君从“历史”演变成一个美丽的爱情神话。神化也是一种对历史解读的方法,不过它是一种极端的解读。
⑧为什么这些远离了历史真实的故事能够如此受到追捧?因为现实需要偶像。现实并不完美,现实本身具有太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偶像恰恰弥补了现实的不足。司马相如与卓文君作为一对艺术偶像满足了广大百姓对理想爱情和理想婚姻的向往,尽管这种理想只是一种神话,但是这种神话的本身也是一种现实的诉求。
⑨历史文献往往具有多义性。历史文献本身的多义性也为传播历史带来了神化与丑化的现实可能。特别是“文君夜奔”的多义性更加丰富:第一,浓烈的自由爱情与自由婚姻;第二,不以贫富论婚姻;第三,才子与佳人的完美结合;第四,女儿的慧眼与父亲婚恋观的冲突等等。事件本身的多义性为“解读的历史”带来了两种倾向:批判琴挑和神化琴挑。丑化和神化一样是对“记录的历史”的另类解读。出于某种现实诉求,传播的历史也会出现神化的反面——丑化。
⑩从“历史”一词建构的四层意义来看,“接受的历史”是“历史”一词的终极意义。历代百姓从《史记•司马相如列传》了解司马相如和卓文君婚姻真相的人少之又少,绝大多数读者是通过小说、戏剧知道了这个美丽的爱情“神话”。所以,经过数百年的沿习,今天我们如果讲出《史记》中记录的司马相如和卓文君的婚姻故事,反而会被许许多多的读者和观众看成是有意翻案,刻意颠覆。
(11)可见,人们接受的历史不一定是“记录的历史”,更不一定是“真实的历史”,其中,一个重要的环节是“传播”。从这个意义上讲,“文学”对历史的阐释有时会大大超过“历史”对历史的阐释。“真实的历史”、“记录的历史”不一定会为人信服,“传播的历史”反倒大受追捧,某些曲意传播的“历史”甚至可以成为“接受的历史”的唯一模式。特别是当下,利用大众传媒的工具,譬如电影、电视剧等,对历史的传播力量更为强大,由此不得不引起我们更深远的思考。
3.第①段加点的词语“这些”在文中具体指的是__________。
4.下列与“记录的历史”有关的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记录的历史”在“历史”的构建中处于第二层次,与“真实的历史”最接近。
B.“当事人”是历史事件的经历者,所以依据他的口述记录的历史一般来说是可信的。
C.《史记•司马相如列传》证明了“记录的历史”能够替代“真实的历史”而广为流传。
D.史学家书写历史本身受到的种种制约,故史学家记录的历史必然是有所选择的。
5.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司马相如和卓文君爱情故事的文学作品全都删掉了司马相如和王吉算计卓文君、卓王孙的相关情节。
B.司马相如和卓文君的故事演变成一个美丽的爱情神话。满足了大众对理想爱情和理想婚姻的向往。
C.大众难以接受美丽爱情背后的婚姻真相,是因为他们对《史记•司马相如列传》的记载深信不疑。
D.解读历史事件产生两种倾向:批判琴挑和神话琴挑。这符合“文君夜奔”故事本身多义性的特点。
6.文章提出观点“记录的历史往往与真实的历史之间有误差,传播的历史则更为复杂”,并用“司马相如和卓文君的婚姻”一例加以证明。请具体分析这一例子是如何证明观点的。
7.根据文意,联系现实,谈谈自己对当下应该如何“传播”历史的看法。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会抒情的壶
黎戈
①顾景舟长着一张苏南老人最常见的脸,干净清秀,他家世代做壶,偏他从小酷爱读书,虽因家贫只能辍学抟壶,但狷介孤高的书卷气却终身不散。他不喜交际,只有几个遥遥的淡友,偶尔啜茶品壶谈书画;他日日对着的,是紫砂壶,一把不满意的壶,他要挂在面前三个月,天天琢磨怎么改进;他对恋爱对象也非常挑剔,某个被拒的美女据说是因为脚不好看,夏天穿裙子碍眼;他不事富贵,但重视尊严,厂子里的澡堂,得让他第一个下水,洗头汤……但是,这个多刺的“冷感”,我倒不讨厌,我是觉得:这种处处不苟且,酸气昂然的清高,和他作品的完美是一体的——玫瑰的刺是可以原谅的。
②我试图和人谈起顾景舟的紫砂工艺,听者反应冷淡,但我只要说道:“这个人的壶,拍出了2000多万的高价”,对方顿时眼睛亮了。
③而这个天价壶的创造者,顾景舟,一生多折:少时家贫,被迫辍学做壶,他苦心孤诣,奋力在艺海搏舟,又逢战乱,紫砂业萧条,他只好赴沪给古董行做壶手,就是仿古赝品,冒充古董,每天关在逼仄的格子间里,饭菜从小窗口递进来,同事也不能晤面,包含心血的杰作,连款识都不能落,解放后一切作品都是公家的,有时参展的壶直接送给领导做人情了。他的壶卖到千万,自己却从没有大富大贵过。
④他平日生活非常清简:不吃大肉大荤,只食鱼虾和素菜,但喝茶的水都是自己用竹壳水瓶拎到厂子里去的,他嫌工厂的水有异味;他穿的是老款旧衣,但是必须浆洗干净,有次他走完上海的一条街,买不到一件合适的汗衫,不是对角线不直就是对角不整齐;宜兴是江苏最大的产竹基地,顾景舟吃饭用的筷子,都是自己劈了竹子磨制,虽是最廉价之物,却给他打磨的和玉一样温润。他做一把壶,需要使用120件工具,装满了十个抽屉。
展开余下试题
⑤历来,在中国的工艺史上,“瓷”代言皇族权贵,“陶”寄身于百姓庶民。一直到明清之际,在官窑瓷器的造作媚权,与民窑陶器的粗杂之间,匠人才找到了紫砂器,紫砂之美,不是奢侈高悬,而是素朴精妙——顾景舟曾经用了三个多月的时间改进一把提梁壶,只是为了改良它的出水口:好的壶口必须出水七寸不弯,旧时代把玩紫砂的都是茶客,心境闲适,出水悠然,所以出水口小,新时代生活节奏加快,出水口相应就放大了;红茶是发酵茶,所以宜高壶,深闷之后,香浓蕴藉,绿茶宜扁壶,澄澈清鲜,色香味皆蕴——就像文学的人本精神,紫砂也是以人为本的。
⑥顾景舟的关键字,是“素”:吃的素,穿的素,人也是个素心人:白天他静心做壶,晚上就是在灯下写大字,读古书,养蓄着他的采菊心情,连收到他信件的客户,都称他的文字,从文采到书法,俱是古风盎然。人的气质,就是佛学中所说的“天香”,生命中本然的气息,它会在各个细节中渗出……人格养出了壶格,顾景舟做壶,也是以洗练无藻饰的光素器为主,不喜欢雕琢甜俗的花器,宁可出水芙蓉,不愿镂金错彩,恰恰是这种壶对精确度要求最高。他的设计图稿比例精准,必须使用“顾氏手法”来拍,否则,一步错,步步错。
⑦顾景舟闲时喜欢养金鱼,种荷花,喂画眉。据顾的家人回忆,顾景舟对周边植物就非常感兴趣。少时家中有竹园,春天竹笋发芽,顾景舟就坐在竹笋边,默观其形态,自夏到秋,一只南瓜的开花、落蒂、结果,他也要细收眼底。而在他老年时给徒弟上课时的备课笔记中,我摘抄到这样的段落:“现在我们生产葡萄藤不去观察葡萄,生产竹段不去看竹子,这是不对的。葡萄藤的叶子生在藤的节骨眼上,竹子是五叶一枪……紫砂来自自然界的形体,我们要有生活有观察”。壶的曲直收放、线条的节奏感,恰恰得益于静观万物中养成的美学直觉。
⑧他的壶飘逸出屡屡文气,来自于他满肚子烂熟的古诗词。有把壶叫鹧鸪提梁壶,是顾景舟在陪护癌晚期的妻子时做的,这个妻子是由组织安排的,但也相守了二十年——“鹧鸪提梁壶”侧看如一只飞翔的鹧鸪鸟,鹧鸪好悲啼,自古就是悲剧意象。在“鹧鸪提梁壶”底上,顾景舟留下这样的刻款:“为治老妻痼疾就医沪上,百无聊中抟做数壶,以纪命途坎坷”——紫砂壶不仅是手,更是心智的作品。手艺人的心性、气质、手感、精神状态,在一把壶上完全可以得到体现,他这一生没有过成型的爱情,他所有的情感能量,都给了壶。
⑨鹧鸪悲意、采菊心情……他的壶是会抒情的。
8.请赏析第①段“带刺的玫瑰是可以原谅的”这一表达的妙处。
9.根据第⑥段,分析“素”的内涵。
10.文章最后一段意蕴丰富,请结合全文,加以分析。
11.评析本文所表现的思想情感的意义。
评卷人 得分
四、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从军行 杨炯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
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12.下列关于本诗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从对仗的情况看,本诗是一首五言律诗。
B.从诗歌的内容看,本诗是一首边塞诗。
C.“心中自不平”,表现了书生那种由衷的爱国激情。
D.“铁琦绕龙城”,表明唐军誓师长安,不胜不归的决心。
13.以下评价最适用于本诗的一项是( )
A.慷慨激昂 B.清新流畅 C.深沉含蓄 D.刚劲凝练
14.扣住“暗”“杂”二字,赏析“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两句。
评卷人 得分
五、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①玄字幼度。少颖悟,与从兄朗俱为叔父安所器重。安尝戒约子侄,因曰:“子弟亦何豫人事,而正欲使其佳?”诸人莫有言者。玄答曰:“譬如芝兰玉树,欲使其生于庭阶耳。”安悦。及长,有经国才略,屡辟不起。后与王珣俱被桓温辟为掾,并礼重之。于时苻坚强盛,边境数被侵寇,朝廷求文武良将可以镇御北方者,安乃以玄应举。中书郎郗超虽素与玄不善,闻而叹之,曰:“安违众举亲,明也。玄必不负举,才也。”
②时苻坚遣军围襄阳,车骑将军桓冲御之。诏玄发三州人丁,遣彭城内史何谦游军淮泗,以为形援。襄阳既没,坚将彭超攻龙骧将军戴逯于彭城。玄率何谦次于泗口欲遣间使报逯令知救至其道无由。小将田泓请行,玄许之。既而告城中曰:“南军垂至,我单行来报,为贼所得,勉之!”遂遇害。
③及苻坚自率兵次于项城,众号百万。诏以玄为前锋,玄先遣广陵相刘牢之五千人直指洛涧,即斩梁成及成弟云,步骑崩溃,争赴淮水。牢之纵兵追之,生擒坚伪将梁他、王显、梁悌、慕容屈氏等,收其军实。坚进屯寿阳,列阵临肥水,玄军不得渡。玄使谓苻融曰:“君远涉吾境,而临水为阵,是不欲速战。诸君稍却,令将士得周旋,仆与诸君缓辔而观之,不亦乐乎!”坚众皆曰:“宜阻肥水,莫令得上。我众彼寡,势必万全。”坚曰:“但却军,令得过,而我以铁骑数十万向水,逼而杀之。”融亦以为然,遂麾使却阵,众因乱不能止。于是玄与琰、伊等以精锐八千涉渡肥水,决战肥水南。坚中流矢,临阵斩融。坚众奔溃,自相蹈藉投水死者不可胜计,肥水为之不流。余众弃甲宵遁,闻风声鹤唳,皆以为王师已至,草行露宿,重以饥冻,死者十七八。诏遣殿中将军慰劳。赐钱百万,彩千匹。
(节选自《晋书•谢玄传》有删改)
15.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次于泗口(_____) (2)众号百万(_____)
16.为下列句中加点词语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 )
何豫人事
A.准备 B.参与 C.谋划 D.犹豫
17.死者不可胜计
A.胜利 B.能承受 C.超过 D.尽
18.第②段画线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玄率何谦/次于泗口欲遣间/使报逯令知/救至其道无由。
B.玄率何谦/次于泗口/欲遣间使报逯令知/救至其道无由。
C.玄率何谦次于泗口/欲遣间使报逯/令知救至/其道无由。
D.玄率何谦次于泗口/欲遣间/使报逯令知救至/其道无由。
19.把第③段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融亦以为然,遂麾使却阵,众因乱不能止。于是玄与琰、伊等以精锐八千涉渡肥水,决战肥水南。
20.第①段画线句反映了郗超对谢玄被推举持有怎样的态度( )
A.惊讶 B.赞赏 C.嫉恨 D.不满
21.有人认为淝水之战高度体现了谢玄的才能,谈谈本文是如何展现谢玄的才能的。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巩顿首再拜舍人先生
①去秋人还,蒙赐书及所撰先大父墓碑铭。反复观诵,感与惭并。夫铭①志之著于世,义近于史,而亦有与史异者。盖史之于善恶,无所不书,而铭者,盖古之人有功德材行志义之美者,惧后世之不知,则必铭而见之。或纳于庙,或存于墓,一也。苟其人之恶,则于铭乎何有?此其所以与史异也。其辞之作,所以使死者无有所憾,生者得致其严。而善人喜于见传,则勇于自立;恶人无有所纪,则以愧而惧。至于通材达识,义烈节士,嘉言善状,皆见于篇,则足为后法。警劝之道,非近乎史,其将安近?
②及世之衰,为人之子孙者,一欲褒扬其亲而不本乎理。故虽恶人,皆务勒铭,以夸后世。立言者既莫之拒而不为,又以其子孙之所请也,书其恶焉,则人情之所不得,于是乎铭始不实。后之作铭者,常观其人。苟托之非人,则书之非公与是,则不足以行世而传后。故千百年来,公卿大夫至于里巷之士,莫不有铭,而传者盖少。
③然则孰为其人而能尽公与是[ ]?非畜④道德而能文章者,无以为也。盖有道德者之于恶人,则不受而铭之,于众人则能辨焉。而人之行,有情善而迹非,有意奸而外淑,有善恶相悬而不可以实指,有实大于名,有名侈于实。犹之用人,非畜道德者,恶能辨之不惑,议之不徇?不惑不徇,则公且是矣。而其辞之不工,则世犹不传,于是又在其文章兼胜焉。故曰,非畜道德而能文章者无以为也,岂非然哉!
展开余下试题
④然畜道德而能文章者,虽或并世而有,亦或数十年或一二百年而有之。其传之难如此,其遇之难又如此。若先生之道德文章,固所谓数百年而有者也。先祖之言行卓卓⑥,幸遇而得铭,其公与是,其传世行后无疑也。而世之学者,每观传记所书古人之事,至其所可感,则往往衋然⑦不知涕之流落也,况其子孙也哉?况巩也哉?其追睎祖德而思所以传之之繇,则知先生推一赐于巩而及其三世。其感与报,宜若何而图之?
⑤抑又思若巩之浅薄滞拙,而先生进之,先祖之屯蹶⑧否塞以死,而先生显之,则世之魁闳⑨豪杰不世出之士,其谁不愿进于门?潜遁幽抑之士,其谁不有望于世?善谁不为,而恶谁不愧以惧?为人之父祖者,孰不欲教其子孙?为人之子孙者,孰不欲宠荣其父祖?此数美者,一归于先生。既拜赐之辱,且敢进其所以然。所谕世族之次,敢不承教而加详焉?愧甚,不宣。巩再拜。
曾巩《寄欧阳舍人书》
注:这封信作于宋仁宗庆历七年(1047年)。庆历六年(1046年)夏,曾巩奉父亲之命,写信请欧阳修为已故的祖父曾致尧作一篇墓碑铭。当你,欧阳修写好《尚书户部郎中赠右谏议大夫曾公神道碑铭》,曾巩于次年即写此信致谢。
22.可填入第③段方框处的虚词是( )
A.欤 B.也 C.焉 D.哉
23.对第①段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段交待写这封信的缘起与观诵墓碑后的总的感受。
B.本段通过“反复观诵”“感与惭并”正面写出铭文之精彩,表达作者的感激与敬佩之情。
C.本段叙及撰写墓志铭的意义,提出“铭志之著于世,义近于史”的观点。
D.本段借助铭、史对比展开文章,深刻地阐述了铭志的警示作用。
24.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铭文警世劝诫的作用是比不上史传的。
B.如果请托代笔的人只会批评人,那么写出来的铭志不会公正和真实。
C.道德高尚的人也很难做到公正与正确。
D.道德高尚而又善作文章的人,有时会出现,但非常难得。
25.下面的句子是文中的原话,把它放回到文本中,合理的位置是( )
其故非他,托之非人,书之非公与是故也。
A.第①段末尾 B.第②段末尾 C.第③段末尾 D.第④段末尾
26.第③段的论述在第②段的基础上推进了一层,请加以分析。
评卷人 得分
六、材料作文
27.鲁迅曾说:“无尽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与我有关。”你认为这是怎样的一种关联?是以什么方式相关联?对此你有怎样的认识?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思考。要求:(1)题目自拟;(2)不少于800字。
2019届上海市七宝中学高三语文11月期中试题
语 文 答 案
1.酒旆闲 寿阳曲 今夜鄜州月 执手相看泪眼 竟无语凝噎
【解析】
【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出下句的直接默写。此类试题解答时,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和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别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旆”“鄜”“执”“凝噎”学生记忆的时候应该结合诗句的意思。
2.(1)C;(2)C
【解析】
【详解】
(1)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的得体性。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重阳节,远在英国留学的小王要写一条微信,表达对国内弟弟的思念,以下引用最恰当的诗句是那一项”,然后依据语言使用的场合、使用的对象以及对象之间的关系辨析正误。本题中,A项“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中“婵娟”是指月亮,意思是:“希望自己思念的人平安长久,不管相隔千山万水,都可以一起看到明月皎洁美好的样子。”这句话常用于中秋节,使用不当。B项,“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是一首情诗,不能用于小王对弟弟的思念,对象不当。B项,“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是是黄庭坚写给自己的好友黄几复的一首友情诗,对象不当。C项,“登高”“兄弟”,符合重阳节的节日特点和对弟弟的思念。故选C。
(2)此题考核简明、连贯、得体的能力,重点考核语句连贯,解答时首先要统揽全局,抓中心句,分析句子的性质和作用(如总领句、总结句、过渡句、解说句、观点句、材料句等),然后分析其他句子是如何围绕中心句来组织的。其次要理清思路,句子中的思路一般指三个方面:时间顺序、空间顺序和逻辑思维的顺序。逻辑顺序,就是人们认识客观世界的具有规律性的顺序。本文段主要介绍散文的概念由来及其变化。
③总说散文的概念,⑥说散文概念的来源;①②紧接⑥说散文概念的变化,②是对①的“变化”的解说;④⑤讲现代散文的概念,④的“其”指代⑤的“现代散文”;全段句子应是按时间顺序排列。故选C
【点睛】
所谓“得体”,就是根据内部语境(上下文)和外部语境(语言交际的各种情境条件,如:时间、地点、场合、对象、目的、话题、使用语言流露出的情感色彩等)选用恰当的语句来表情达意表达方式适合特定的语境,包括文体色彩、语体色彩(口语与书面语)、感情色彩(褒义与贬义)、交际目的、交际场合、交际对象、交际手段的差异,还要注意敬词、谦词的使用(用语要注意礼貌的要求)、转述语言得体等等。语言表达得体:一要思索在某种特定的语境中能说什么,不能说什么;说什么好,说什么不好;怎样说有分寸,怎样说没有分寸;怎样说效果好,怎样说效果不好。二要考虑说话人的地位、身份、文化素养、生活阅历等方面的差异;更要考虑听话人的诸多情况三要根据不同的交际场合,选择不同的表达方式,做到有的放矢、准确得体、恰到好处。
解答语句排序试题要求考生在注意语言表达的整体性、连贯性原则以外,还要多角度地寻找解决问题的切入口。对语句排序试题一般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揣摩语段的整体意义,理清选项内容所提供的信息和表达内容的主旨。
2.分析选项内容与整体语段的语境联系。
3.进行对比分析,排除干扰项。该类试题几个选项在语句的数量或内容上基本相同,只是顺序不同,或者语句的语调点不同,选择时,找准选项的相异点,以此为突破口,选出最恰当的一项。
4.通读语段,看看整个语段衔接是否紧凑合理。这类排序题由于没有语境设置,因而不必考虑与整个语境的衔接,只要做到句与句间的思路清晰与连贯就行了。但作为排序训练的基础,我们必须认真掌握好解答这类题的基本技巧。一般说来,解答这类题需要经过四步,即把握基本内容、初步分层归类、连缀排列顺序、检查调整确定。
(1)把握基本内容。首先应对所有语句进行总体分析,初步判断需调整语段的基本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基本内容倾向,然后抓住其关键语句及能表明层次的语句。
(2)初步分层归类。在第一步的基础之上,初步确定开头、主体和结尾,并把有关语句分层次归类。这样可把众多的语句先划分为几个小组,便于局部小
上一篇:
山西省太原市第五中学2019届高三下学期阶段性检测(4月)语文
下一篇:
四川省成都外国语学校2019届高三下学期入学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
标签:
沪教版
高三
总复习
期中试卷
相关:
关于“上海市七宝”的其他试题
重磅:
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525]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红楼
孔子
庄子
李白
杜甫
苏轼
东坡
鲁迅
高考
讲坛
神话
唐诗
宋词
诗歌
小说
散文
关闭本页
》
返回网站首页
》
退出登录
导航:
课件下载
》
教学文摘
》
杂文参考
》
教学设计
》
音像素材
》
作文素材
》
试题下载
》
备课中心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