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完整试题B. 新乡贤文化与传统乡贤文化一样具有见贤思齐、崇德向善、诚信友爱等特点。 C. 传统乡贤是指生活在本乡、造福本乡、深受本乡爱戴且有影响力的民间精英。 D. 现代社会,只要个人在自己的工作领域中取得突出业绩,都可以成为新乡贤。 2. 下列对于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开篇引用的习总论述,意在阐明新乡贤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B. 作者立足于历史与当代比较,通过阐释新旧乡贤文化内涵的差别,强调其时代价值。 C. 作者善于运用比喻论证,使说理形象明白,如“助推器”“桥梁”“安全阀”等。 D. 文章通过分析新乡贤文化的内涵及其引领价值和践行功能,将论证逐层推向深入。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互联网技术的应用使得新乡贤们不住在本乡也能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 B. 古代中国乡村人们往往聚族而居,因此拥有宗族力量优势的人更容易成为乡贤。 C. 新乡贤多数来自农村,在城市接受教育并取得成功,为农村青少年提供学习榜样。 D. 新乡贤文化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日益增强,已成为乡村治理至关重要的因素。 【答案】1. D 2. C 3. D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筛选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对比辨析,判断正误。本题要求选出“下列对“乡贤文化”和“新乡贤文化”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D项 “现代社会,只要个人在自己的工作领域中取得突出业绩,都可以成为新乡贤”以偏概全,原文后面还有“愿意为农村、社区建设尽力”的表述。故选D。 【2题详解】 本题考核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同时关注选项叙述与文章内容表达的细微差别。本题要求选出“下列对于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正确的一项”,A项以偏概全,开篇引用的习总论述,意在引出论述对象乡贤文化和新乡贤。B项“立足于历史与当代的比较”错,本文的立足点是当代;D项“引领功能”和“践行功能”之间是并列关系,不是“层层深入”。故选C。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信息,分析归纳内容要点,并把握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浏览选项,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本题要求选出“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本题中,D项,“┄成为乡村治理至关重要的因素”曲解文意,原文说“鼓励推动乡贤治村,不是也不能寄希望于┄”。。故选D。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其其格姨 鲍尔吉.原野 ①其其格姨是我妈的伯父的独生女。此姨年轻时漂亮得没有办法,是盟文工团的。我妈起初也是文工团的,后来不知什么原因不是了,我认为由于她不及我姨漂亮。那时候她穿一件浅灰色的大翻领西服、高高挺着胸脯,傲慢而美丽。在赤峰这样一个小城市,我姨是明星。赤峰虽然小,也有盟长和司令一类的长官,北京或内蒙来了更大的官,盟长或司令就请我姨到宾馆跳舞。她还拍过电影,是什么电影我就不知道了。 ②后来,其其格姨到赤峰七小当音乐教师,这是使我心花怒放的一件事。我一年级,其其格姨进来上课,全体学生“哗啦”起立。我分视左右,他们为我姨起立,不亦快哉。坐下。我姨教我们唱歌。我们走──在大路上──,唱!我们走──在大路上──。这时,我唱的声最大,我要使劲唱!每个乐句,我都抢唱半拍,别人唱完了,我的延长音还在教室回荡不已,因为这是我姨教的。你们有姨吗?我坐在第一排,目睹其其格姨穿高跟鞋起伏踩踏风琴,双手飞掠键盘。她有时以眼神递我──倘若我声音过大或拖音太长──眼神中带着忍俊不禁的笑意和责备,这时我的歌喉愈响亮,因为我姨不仅是我姨,而且看我。那时我最爱上音乐课,铃响之后,我屏住呼吸等待其其格姨走进教室,她美丽矜持地扫视大家,目光最后必落在我身上。幸福呵! ③虽然只有一年级,但那一瞬间,心里像鲜花像爆竹一样迸然开放啦!况且我姨脸上总含着若有若无的笑意。“美丽的哈瓦那,唱!”多好。下课时,我对同学们说:“我姨要是不教你们,你们根本不会唱这个歌!”彼等无不诺诺。这是我姨,知道不? ④后来,我姨到了锡林郭勒盟。我在学校也只好陷于平庸。 ⑤其其格姨聪明、好胜,但命并不好。离婚后,她在锡林郭勒与一位多子女的军队干部结婚。我这位姨夫名叫布和,厚道善良。为了拉扯他那么多的孩子,我姨大约吃了许多的苦。 …… ⑥我姨和姨夫在锡盟离休后,迁至呼和浩特的部队干休所。前几年,我由宁丁舅舅陪着,去看望其其格姨。到了她家楼下,我锁住车往里走,宁丁舅舅拉住我说:“你姨在这儿呢。”我转身看,一个枯瘦的蒙古老太太,笑对着我。我真不敢信,其其格姨当年神采飞扬的样子哪里去了?她的骄傲、矜持和美丽全都被岁月淹没了。我真奇怪(我的奇怪不止一次了),那些蒙古妇女,无论当演员或官员,无论进北京或呼和浩特,到晚年无一不像牧区的从未走出过艾里(村子)一步的蒙古老太太。我感慨于岁月真是风刀霜剑,把一个美丽女人的汁水全都戕尽了。我其其格姨,眼窝的皱纹和脸上的皱纹密集太多,我想就是用鞭子抽用刀砍也不会使一个优雅丰腴的女人如此沧桑。而我又高出她一头多,竟不知所措了。二十年、也许是二十五年未见其其格姨。在她家楼前,我不禁失声痛哭。 ⑦我一边流泪,一边走进她家的小楼。她家甚好,楼中有楼,归一家住。我坐在沙发上,只觉得需要大哭,一洗襟怀,把什么东西哭出来,我姨静默着,略有不安。宁丁舅舅尊重地看着我哭。哭过,说了几句话,要走。我姨上楼取姨夫毛料裤子送我,收下了。出门骑车,回头看其其格姨瘦小身影,泪复下矣。 ⑧又有好多年没见她了。 ⑨这个岁月。 节选自《我妈的娘家亲戚》 4. 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展开余下试题A. 第六段中“把一个美丽女人的汁水全都戕尽了”,“戕”字炼字精妙,生动准确地将晚年其其格姨的枯瘦、衰老、沧桑展现在读者面前。 B. “我的奇怪不止一次了”这句话饶有深意,它告诉读者:其其格姨这种情况在蒙古妇女中并非个例,从而展现了蒙古人特有淳朴气质。 C. “楼中有楼”“毛料裤子”等细节说明其其格姨晚年生活条件不错,但物质上的富足无法冲淡作者心中的伤感,他才像孩子一样落泪。 D. 文章倒数第三段语句洗练、俭省,采用了许多文言句式并多用短句,这种表达方式使文章情感表达含蓄节制,留给读者回味的空间。 5. 请鉴赏文中画横线的语句。 6. 本文第一、二段和第六段用笔浓墨重彩、刻画细腻,而第四、五段则用语俭省,请简要分析这样写的好处。 【答案】4. B 5. (1)作者用比喻手法生动形象地展现了“我”骄傲自豪的心理状态;(2)借此侧面展现了其其格姨年轻时的魅力和风采。 6. (1)结构上详略得当,使重点内容得到突出;(2)内容上,突出了年轻和年老其其格的反差,用强烈的对比给读者更深的震撼;(3)对其其格姨离婚、再婚等复杂经历一语带过,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空间;(4)让读者意识到使其其格姨衰老的并非某个具体事件,而是无情的岁月,从而突出了岁月催人的主题。 【解析】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的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考查的角度较多,有内容的理解,主旨的概括,人物形象分析,思想情感赏析,表现手法的分析等。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题干的选择要求,如本题“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B项,“我的奇怪不止一次了”告诉读者其其格姨这种情况是普遍现象,并且这种普遍性向读者暗示了岁月无情,不是强调蒙古人的特有淳朴气质。故选B。 【5题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学生品味语言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学生一定要把上下文语境揣摩好,甚至文章的主旨弄明白,然后再研究词语或者句子的表层含义,有无比较特殊的修 辞手法或者表达方式,最后把这些信息整合一下即可组织文字。文中划线的句子是“虽然只有一年级,但那一瞬间,心里像鲜花像爆竹一样迸然开放啦!”。“像鲜花像爆竹一样迸然开放”是比喻手法,结合语境这里生动形象的展示了其其格姨看“我”时“我”的幸福和骄傲的心理;这里写了其其格姨看“我”时我的感受,从侧面也表现了其其格姨年轻时的漂亮,她的魅力和风采。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篇章结构的综合理解和赏析能力。解答此类题,通读文章,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大意,梳理文章结构,在此基础上明确题目要求,根据题目要求回归文章,找到相关情节,结合具体内容进行分析,一般从结构、内容、主题、人物形象、读者感受等角度回答问题。本题要求简要分析第一、二段和第六段用笔浓墨重彩、刻画细腻,而第四、五段则用语俭省写的好处。首先题目要求中可以看出,一、二段和第六段浓墨重彩,是详写,四、五段则用语俭省,是略写,从结构上就是详略得当,让重点内容突出;内容上二三段写了年轻时神采飞扬、骄傲、矜持和美丽的其其格姨,第六段则写了年老后枯瘦历经沧桑的其其格姨,两者形成的反差给读者以强烈的心理震撼;四五段对其其格姨离婚、再婚等复杂经历略写,设置了悬念,给读者留下了丰富的想象空间;第六段中“那些蒙古妇女,┄,到晚年无一不像牧区的从未走出过艾里(村子)一步的蒙古老太太”“我感慨于岁月真是风刀霜剑,把一个美丽女人的汁水全都戕尽了”,进一步让读者体会到其其格姨的衰老不是孤立事件,而是岁月的风刀霜剑,是为了表达岁月催人老的主题。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城市中祖辈参与家庭教养的总体比例很高,但纯粹隔代教养的比例并不高。从儿童出生到小学阶段,六至七成左右的家庭采取了父辈和祖辈联合教养的模式。在各种家庭教养活动中,祖辈在对儿童生活照料方面参与率很高,而在对儿童行为规范、心灵关怀和陪伴方面仅有中等程度的参与率。祖辈的获取渠道相对封闭,以家庭内部的经验积累和传递为主,对于获取新知的主动性也相对较弱。在参与教养的祖辈当中,超过半数认为参与儿童教养对祖辈自身而言利大于弊;有45 的城市儿童父母认为祖辈参与家庭教养利大于弊,明确表示弊大于利的父母为15.6 。 节选自2018年9月20日《中国教育报》《祖辈参与教养的十大发现》 材料二: 我国历来有“隔代亲”的文化,祖辈教养的比例较之西方国家明显更高。尤其是独生子女一代成为父母后,更注重追求自身价值的实现,在面临自我生存发展与抚养孩子的矛盾冲突时,祖辈自然成为帮助甚至替代教养的重要力量。祖辈富有育儿经验,精力充沛又时间自由,能给新父母提供心理慰藉和疏导引领,让子女解放出更多的精力投入工作,祖辈自身也在情感付出中享受到生命延续的满足感,从而拥有更幸福的晚年生活。但受自身所处时代和环境所限,祖辈的教育理念和经验往往不能适应当下的育儿需求,在孙辈许多行为面前束手无策。研究表明,祖辈教养方式中的“行为指导”和“责罚与控制”相对较少。而抚养责任和教育责任不清晰,和两代人的观念差异,有容易导致家庭分歧,引发家庭矛盾,对孙辈成长造成负面影响。祖辈和父辈要树立家庭教育一盘棋的思想,适当分工,优势互补,祖辈尤其要注意提高教育素养、更新家庭教育观念。学校和社区应举办各种形式的祖辈家长学校、老年大学等,向祖辈宣传先进的家教理念,帮助他们转变教养观念,改变教育方法,提高教育能力,解决隔代教养中的问题。 选自2018年09月20日《中国教育新闻网》 材料三 国家卫生计生委发布的《中国家庭发展报告》显示,直系家庭(也称为主干家庭,即由两代或两代以上夫妻组成,每代最多不超过一对夫妻,且中间无断代的家庭)占全部家庭的比重,在2000年之前一直保持在21 左右。 2010年直系家庭总数为9240万户,比2000年增加了25 ,占全部家庭户的比例提高到23 。未来一个时期,直系家庭的数量和比重都将出现更为显著的增长。 “离而不分、分而不解”的网络式家庭,是一种传统与现代相融合的家庭模式。《报告》显示,2010年广州、杭州、郑州、兰州、哈尔滨五城市家庭结构和家庭关系的调查发现,有超过12 的成年人仍与父母同住,20.3 的成年人住在父母附近,68.9 的人没有离开父母居住的城市。 选自2014年05月15日《城市快报》《“中国式”家庭,你是哪一种?》 材料四 现在,很多人有了孩子,因为工作的缘故,大多只能请双方的父母代劳。但是隔代带孩子,老人会特别宠爱,也会特别小心,心理压力特别大。孩子小磕小碰,不好好吃饭,在父母眼里都是小事,但老人就会把它看成特别大的事,处理稍有不妥就特别难受。此外两代人在育儿观念、方法上的冲突,也引发家庭矛盾。长此以往,老人的身心健康都会受到极大损害,出现失眠、心情烦躁、等症状,严重者会导致抑郁症。 节选自2017年4月23日《惠州日报》《天伦之乐,还是天伦之累》 7. 下列对于材料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A. 中国“隔代亲”的文化传统使祖辈在某种程度上乐于参与孩子养育,他们享受到生命延续的满足感,有利于其拥有幸福的晚年生活。 B. 祖辈的育儿经验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能给父辈提供帮助和借鉴,另一方面相对落后的教育理念和知识又不能满足现代社会的需要。 C. 中国直系家庭占比在2000年前保持稳定,但到2010年已上升至25%,工作繁忙的父母无法照顾孩子是导致该现象出现的重要原因。
展开余下试题D. 祖辈参与儿童养育已成为不可忽视的社会现象,因此政府和社会需提供相应服务,以弥补很多老人在育儿知识和教育理念上的不足。 8.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祖辈参与儿童教养有利有弊,但两代人对此看法却不统一,超过一半的祖辈认为利大于弊,而超过一半父辈的观点则与之相反。 B. 中国家庭中祖辈参与儿童教养的比例明显高于西方国家,种种历史因素和现实条件共同塑造了这一颇具“中国特色”的教育现象。 C. 激烈的社会竞争,使父辈常常面对自我发展和教养后代之间的矛盾,但这不能成为其放弃养育子女责任的借口,将其完全推给祖辈。 D. 网络式家庭具有一定的弹性,更有利于祖辈和父辈在孩子的抚养教育上发挥各自的优势,如果操作得当,有利于儿童成长和家庭和睦。 9. 祖辈过度参与儿童教养带来了哪些问题和隐患? 【答案】7. C 8. A 9. (1)祖辈对儿童行为规范、心灵关怀和陪伴方面投入不够,影响孩子健康成长。(2)受自身所处时代和环境所限,祖辈的教育理念和经验往往不能适应当下的育儿需求。(3)祖辈对孙辈的溺爱容易造成孩子任性、依赖性强。(4)两代人观念差异容易导致家庭分歧,引发家庭矛盾,对孙辈成长造成负面影响。(5)两代人教育观念差异导致矛盾和分歧,给老人的身心健康带来沉重负担。 【解析】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中重要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对比辨析,判断正误。本题要求选出“下列对于材料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C项数字表述有误,据材料三可知, 25%为直系家庭数字增长比例,23%才是其占比。故选C。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中重要内容的分析与评价的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对比辨析,判断正误。本题要求选出“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A项主观臆断,材料一说有45%的城市儿童父母认为祖辈参与家庭教养利大于弊,不能就此推断有55%的父辈认为弊大于利。故选A。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中重要内容的分析、筛选、整合的能力。本题答案来源于材料,但高于材料,现有材料是寻找解决实际问题的依据,但现有材料的原句绝不是最佳答案,更不是最佳答案的全部,这就考查了考生真正读懂多文本的内涵、联系社会生活现实而解决实际问题的高层次能力。本题要求结合材料谈祖辈过度参与儿童教养带来了哪些问题和隐患。 材料一中“祖辈┄参与率很高,而在对儿童行为规范、心灵关怀和陪伴方面仅有中等程度的参与率。”可以概括为祖辈对儿童行为规范、心灵关怀和陪伴方面投入不够,从而影响孩子健康成长;“祖辈的获取渠道相对封闭,以家庭内部的经验积累和传递为主,对于获取新知的主动性也相对较弱”概括为不利于孩子获取新知;材料二“受自身所处时代和环境所限,祖辈的教育理念和经验往往不能适应当下的育儿需求,在孙辈许多行为面前束手无策。”可以概括为祖辈受自身所处时代和环境所限,教育理念和经验往往不能适应当下的育儿需求;“抚养责任和教育责任不清晰,和两代人的观念差异,有容易导致家庭分歧,引发家庭矛盾,对孙辈成长造成负面影响”提炼出两代人的观念差异,有容易导致家庭分歧,引发家庭矛盾,对孙辈成长造成负面影响;“”材料四“隔代带孩子,老人会特别宠爱,也会特别小心,心理压力特别大”“两代人在育儿观念、方法上的冲突,也引发家庭矛盾。长此以往,老人的身心健康都会受到极大损害,出现失眠、心情烦躁、等症状,严重者会导致抑郁症”,一方面说明祖辈对孙辈的溺爱容易造成孩子任性、依赖性强,另一方面两代人教育观念差异导致矛盾和分歧,给老人的身心健康带来沉重负担。综合一下以上内容,整理一下用简洁文字分条表述即可。 【点睛】解答实用类文本阅读可以从如下几个步骤进行:首先是阅读,注意整体阅读,注意抓三个方面:一是要有文体特征意识(如新闻、传记);二是要有思路分析意识(边读边概括各段落意思及段与段之间的关系);三是要有寻找中心句意识(每段的中心句,特别是文章的开头,结尾,过渡句以及标题)。其次是审题:从题干中求启示,寻求解题的突破口,确保准确答题。题干具有以下作用:暗示答题区域,暗示答题思路,暗示答题方法,暗示答案本省。审题时注意:是否选准题眼(答题重点),是否选全要点(要答几个方面),是否选准角度(以谁为陈述主体),是否选好恰当的句式(要与设问的句式一致)。组织语言时,注意“问”与“答”要照应好。最后是答题:“规范作答”不能忘记的三个原则:⑴答案在文中(直接来源于文中或或从文中提炼);⑵选择并重组文中关键词句(注意原文表述角度与设问角度是否一致);(3)分点分条作答(高考阅卷采点给分)。即:问什么答什么,怎么问怎么答;就近找答案,尽量抄原文;抓住关键词,短语答题目,分条来排列;要用肯定句,原文中找依据。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各题 辛从益,字.谦受,江西万载人。乾隆五十五年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迁御史,以母老陈请终养。嘉庆十七年,起复补原官。会京畿多雨,诏发廪平粜,从益在事,厘剔弊端,实惠及民,时称之。疏请饬督.抚.详慎甄别以澄吏治,略曰:“外省甄别,与京员不同。京师耳目甚密,稍有徇私,难逃圣明洞鉴。外省督抚权势既尊,操纵甚易,岂知州县有当切责之处,亦有当体恤之处,偏私则是非倒置,刻核则下情不通。臣以为大吏必持廉法之大纲,略趋承之末节;务干事之勤能,责安民之实效;而又常存敬畏之心,然后能爱惜人才,澄清吏治。”十八年,滑县匪平,军中多携养难民子女,从益疏请遣送归家,如议行,并谴领兵大员。又面奏:“正教昌明,邪说自息,小民不识大义,故易为邪教煽惑。选人得官,不问风俗淳浇,只计缺分肥瘠,何以教民?欲厚风俗,宜先责成牧令。”道.光.初,山西学政陈官俊镌级回京,直上书房,从益疏劾曰:“上书房为教胄谕德之地,视学政为尤重,宜慎选德行敦厚、器识宏达之儒臣,使皇子有所观法,薰陶养其德性。陈官俊在学政任,器识之褊,不能远色避嫌,不宜居授读之任。”二年,迁内阁学士。宣宗温谕曰:“尔甚朴忠无所希冀亦无所揣摩有所闻见直言无隐朕无忌讳也。”命偕尚书文孚赴陕西谳狱。渭南富民柳全璧杀其佣朱锡林,贿知县徐润得免死,巡抚朱勋庇之,狱久不决。从益等鞫得其状,论如法。覆命,陈陕西马政之害,官不需马,民不得直,但指马索赇以病民,请禁革。三年,擢礼部侍郎,督江苏学政。八年,卒于学.政.任所。从益廉静坦白,遇非理必争,不为权要屈。著有诗文内外集、《公孙龙子注》。 节选自《清史稿》有删改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最合理的一项是 A. 尔甚朴忠/无所希冀/亦无所揣摩/有所闻见/直言无隐/朕无忌讳也 B. 尔甚朴忠/无所希冀/亦无所揣摩/有所闻见直言/无隐朕/无忌讳也 C. 尔甚朴忠/无所希冀/亦无所揣摩/有所闻见直言/无隐/朕无忌讳也 D. 尔甚朴/忠无所希冀/亦无所揣摩/有所闻见直言无隐/朕无忌讳也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字,古人所取与本名意义相近的别名,辛从益的名和字语出《尚书》“谦受益”。 B. 督抚,督即总督,抚即巡抚,明清两代地方军政长官,总督地位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