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月考试卷

阅读:341  2019-04-30
标签:人教版 高二 下册 月考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341]
安徽省阜阳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4月月考语文试卷
阜阳一中2018—2019学年高二年级(下)月考
语文试卷
命题人: 审题人:
说明:1. 考试时间:150分钟 试卷满分:150分 考试时间:2019.4.6
2. 答题前请把答题卷上的所有信息填写完整,并把所有答案填写在答题卷上。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在中国历史上,从西周之初到春秋之末在精神文化领域居于主导地位的是贵族阶层,他们既是政治上的统治者,又是文化的领导者。贵族的精神旨趣是这一时期包括审美意识在内的整个贵族文化的主体心理依据。这个阶层鲜明的身份意识、强烈的荣誉感以及对“文”的高度重视贯穿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在这一时期,“文”基本上就是贵族教养的别名,既包含着关于礼乐仪式的各种知识,又包含着道德观念系统及其话语形态。贵族之为贵族而不同于庶人之处,除了经济政治上的特权之外,主要就在于这个“文”之系统。这里的“文”虽然不同于后世“诗文”之“文”,更不同于现代以来的“文学”概念,但从中国古代文学思想发展演变的历史来看,周代贵族对“文”的高度重视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可以说是开了古代“文统”之先河。
春秋之末,随着贵族等级制的瓦解,文化领导权亦逐渐从贵族阶层转移到一个新的知识阶层——士大夫手中。于是士大夫文化渐渐取代贵族文化而成为主流。士大夫文化也并非一个不变的整体,事实上,它也呈现为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从春秋之末到战国时期可以说是“游士文化”阶段,其主体乃是那些或奔走游说,或授徒讲学的布衣之士,其思想上的代表便是诸子百家。到了秦汉之后,才可以说真正进入了“士大夫文化”阶段。其主体是那些凭借读书而做官或可能做官的知识阶层,即“士大夫”。自汉代大一统之后,中国古代政治体制中形成了一种特有的机制,可以简称为“读书做官机制”——除了帝王及其宗亲、开国功臣及功臣之后、宦官、外戚、地方豪强等分享国家的权力之外,还有一个可以凭借读书而跻身于官僚队伍的社会阶层,这就是所谓“士大夫”。尚未做官时他们是“耕读传家”的庶民;做官以后他们是“诗书传家”的“士族”或“仕族”,无论做官与否,读书都是这个社会阶层安身立命之本,而做官——最高追求是治国平天下——则是他们读书的目的。因此尽管他们实际上是分为“官”与“民”两大类型,具有巨大的社会差异,但从精神旨趣与价值取向来看,他们又是一个有着同一性的社会阶层。
“道”是与士大夫阶层相伴而生、亦相随而亡的终极价值范畴,是这个社会阶层精神旨趣的标志。在西周贵族阶层的话语系统中最高价值范畴是“德”而不是“道”。原因不难理解:在“道”这一概念中暗含着士大夫阶层的权力意识,是他们抗衡君权之主体精神的象征。士大夫文化是相对独立于政治权力体系的,因此需要一个“终极价值范畴”来作为标志和合法性依据,其根本功能是用来规范和引导“势”,即君权。贵族阶层既掌握着政权,又掌控着文化,故而不需要创造一个与政治权力分庭抗礼的终极价值范畴出来。春秋战国之际“礼崩乐坏”,原有价值秩序被打破,以诸子百家为思想代表的士大夫阶层试图通过话语建构(授徒讲学、著书立说)来为社会“立法”,从而实现政治变革的宏伟目标,这就需要一个至高无上的价值范畴来为自身确立合法性。于是对“道”的推崇与捍卫就构成了士大夫精神旨趣的基本维度。从孟子开始,士大夫阶层便有了 “道统”意识,一直到明清之时,“道”始终是这个古代知识阶层高扬的精神旗帜。与此相应,士大夫阶层的审美意识、文学艺术观念也主要是围绕这个“道”展开的。而“文”与“道”的关系也就成为中国文学思想史上的核心问题之一。


浏览完整试题(节选自李春青《“文人”身份的历史生成及其对文论观念之影响》)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从西周之初到春秋之末,“文”作为一个系统,有着丰富的内涵,包含了礼乐仪式等各种知识和道德观念系统,也决定了贵族与庶人的不同。
B.士大夫文化有着不断变化的特点,从春秋末年至战国时期的“游士文化”是其早期形态,并不是真正成熟的士大夫文化。
C.中国古代士大夫阶层的身份并不单一,然而均以读书为安身立命之本,以出仕作为读书的目的,从而在精神旨趣和价值取向上趋于一致。
D.“道”的价值观点与士大夫阶层相伴随,是这个阶层的一张标签。如果追寻“道统”意识的源头,则可上溯至孟子。
2.下列表述中,不是“道”成为士大夫阶层终极价值范畴的原因的一项是 (3分)
A.士大夫文化是相对独立,士大夫阶层需要一个“终极价值范畴”来作为标志和合法性依据。
B.士大夫阶层有属于自己的权力意识,他们需要一种价值观念抗衡君权,张扬主体精神。
C.士大夫阶层在原有价值秩序被打破的背景下,试图为社会“立法”,从而实现政治变革。
D.士大夫阶层有一种“道统”意识,“道”始终是这个古代知识阶层高扬的精神旗帜。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士大夫阶层重视读书。著名的徽州古民居安徽宏村承志堂有楹联“敦孝悌此乐何极,嚼诗书其味无穷”,就鲜明体现了士大夫之风。
B.由“文统”到“道统”,折射出中国古代社会形态和构成的巨大变迁。孟子所谓“彼一时,此一时也”可以描述这种历史发展的常见规律。
C.“学而优则仕”是中国古代政治体制中的一种机制,也是中国古代士大夫文化的传统。隋唐开始推行的科举制对强化和发展这种传统发挥了重要作用。
D.在文与道的关系上,士大夫阶层的文学艺术观念也主要是围绕“道”展开的,“文”由此依附于“道”,正如韩愈所言:“文者,贯道之器也。”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绣朵花当补丁
张金凤
“补丁”是个旧词,已经逐渐遥远,也许有一天会从我们的词典中走失。我有幸学会粗糙的针线活,得益于母亲教给我的打补丁的人生真谛。
我有一个精巧的针线笸箩,是母亲作为陪嫁郑重送给我的。针线笸箩是母亲亲手糊制,她把旧报纸捣成糊糊,搅拌些防虫的药材和糯米汁,然后依着模子糊成。纸糊的针线笸箩像个圆形的小箱笼,顶上还带着盖子,内里朴实的笸箩外层用彩色蜡花纸装饰,就显得绚丽美观,这就像母亲的生活哲理,内里是朴素的,却经常想办法给生活添点花色。
针线笸箩里有母亲精心准备的嫁妆:一把锋利的剪刀,一捆花花绿绿的彩线,大小不同的银针、顶针、针锥,小巧的粉布袋,还有一些花花绿绿的崭新布片儿。给我展示这特殊的嫁妆,母亲说,现在虽然很少动手做衣裳,但居家过日子,还是需要一个针线笸箩,扣子掉了需要钉,裤脚儿开了需要缝,以后的日子里,你用得着这个。
陪嫁针线笸箩是我家乡的风俗,在那个一切都要动手做的年代,针线笸箩就代表了女红,裁裁剪剪,缝缝补补,针线活儿是女人们的舞台和生活主色调。可是商品时代,改个裤脚儿都有专门作坊,一个针线笸箩似乎只是顺应母亲传承风俗的心意而已。
结婚之后,我把针线笸箩作为一件古董收藏,不久,我又诚心实意地把它从衣柜深处请出来。先生的衣服纽扣松了,怕不小心把纽扣掉落在外边,难以配上同样的,只能急忙找出针线笸箩,防患于未然,将那松动的和未松动的扣子,逐一牢牢固定;又过了不久,我有件衬衣的纽扣“不辞而别”,幸亏我及时发现遗落在地上的它,于是也赶紧拿针线“规劝”一番……此后的日子里,我就端着针线笸箩开始一个家庭妇女缝缝补补的生活。生活中难免在柴米油盐和烟熏火燎中生出磕磕绊绊,有一个个隐约的窟窿。但怎么能轻言放弃呢,我们需要以无比虔诚的心穿针引线,用细密的情感和针脚,缝补它的裂痕和伤口。
我结婚已经二十多年,母亲也已离世十余年,但是她送我的针线笸箩一直陪伴着我,我越来越珍惜它。因为小小的针线笸箩里面蕴含着多少生活真谛和母亲的祝福。
那一小布袋大小不同的扣子是生活的备胎,有些东西,丢了是找不回来的,你必须另外挑选哪怕逊色一点的及时补上去,就算花色不相同,也弥补了残缺。人生哪有那么完美,残缺了,生活就风侵雨蚀,一颗纽扣及时地守住你的内心,安抚你的困窘。那些小小的布片儿,就是生活的补丁,用剪刀来挑选、裁剪,用它们来填补生活的漏洞。缝补,自然不是原装,不会完全符合原初的梦想,但缝补就是不放弃,就是让抛锚的车继续旅程。生活是粗粝的,随着岁月的打磨,伤痕会很多,我们需要这种缝缝补补的精神。
那顶针是一个小的圆环铁箍,银白色的戴在手上,像戒指一样好看,乡下的妇人和老婆婆,经常手戴着顶针,那是实用,也是美,更是生活的智慧。顶针的表面有许多小小的凹孔,来迎接针的尾部,一根细小水滑的银针,需要扎透厚厚的衣裳和布壳子。那些坚硬的生活块垒,一根滑溜溜的细针难以顺利穿透,顶针恰恰给它一种依靠和力量。生活中有些坚硬尖锐的关口,是很难顺利通过的,所以需要内心打磨一个顶针,对着那些磐石一样的坚硬处,迅速地推进你的针,到达你的目的地。针锥有粗大的针尖,还有倒钩,手握的部分是一块沉甸甸的铁柄,这是更坚硬的精神支撑,在遇到巨大障碍的时候,用它先去打头阵,将一切阻碍洞穿后让我们的针——生活的理想——从容通过。粉布袋是一个沉默的荷包,内有一包粉末和一根来回拉伸的线,缝被子、棉衣的时候,需要针线长途跋涉,一根粉线引导着针线走得不偏不倚,走出一条漂亮的直线。
一个小小的针线笸箩里,承载着宏大的人生和无边的智慧。使用针线笸箩的过程中,我慢慢明白,母亲的一生为什么过得从容而不乏辉煌,她就是用一种缝补的精神去裁剪人生,那些苦难、繁琐、裂痕,一地鸡毛的琐碎和冗杂,都被母亲果断地剪下丢弃,用一块新的心气儿去打补丁,将生活的粗粝和残损遮盖过去。


展开余下试题粉布袋、剪刀、顶针、五彩的线,绣朵花儿当补丁,这就是母亲的人生。
(2018年7月7日《人民日报》第12版,略有删改)
4.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文章中的“小小的针线笸箩”在行文结构上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能自然巧妙地将文章的有关材料连缀起来,使文章井然有序。
B.“我有件衬衣的纽扣‘不辞而别’……于是也赶紧拿针线‘规劝’一番”“粉布袋是一个沉默的荷包”运用了比拟的修辞,增强了文章的形象性和感染力。
C.文章中“小小的针线笸箩里面蕴含着多少生活真谛和母亲的祝福”,是我在使用针线笸箩的过程中才慢慢懂得的,更是寄托了我越来越珍惜它的原因。
D.文章叙述真实,说明清楚,感悟自然,取材富有生活气息,运用的语言朴实无华,虽然没有什么文采,但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母亲深深的感激与怀念之情。
5.文章中说“一个小小的针线笸箩里,承载着宏大的人生和无边的智慧”,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6分)
6.文章中有实写和虚写,虚实结合。这种写法有哪些好处?请结合作品作简要分析。(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
猪年大年初一当天,8部电影集体上映,当日票房超14亿元,创国内单日票房新高。如今,过年看电影,已成为很多人春节的“必选项目”。
“科幻”成为今年春节电影档主题词。据国家电影资金办初步统计,科幻大片《流浪地球》上映5天,成为领跑春节档的票房“黑马”。而充满科幻元素的喜剧电影《疯狂的外星人》紧随其后。
近年来,“过春节看电影”已成为各地的一项新年俗,很多影城春节期间日均上座率增长十分明显。数据显示,春节假期,全国有超过1.1亿人次到电影院观影,全国电影票房超过50亿元。
中国文联电影艺术中心主任饶曙光说,今年春节档影片类型丰富,品质、口碑都不错,满足了观众多样化、差异化观影需求。
(摘编自于佳欣《变化中彰显中国发展活力——透视过年方式之变》,2019年2月11日新华网)
材料二:
《流浪地球》票房已超30亿,收获了票房,也收获了口碑,展现了中国人全球意识的不断增强。在综合国力不断提升的背景下,中国电影工业体系正走向成熟。围绕着中国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核,中国电影开始聚焦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电影制片人协会理事长明振江认为:“中国电影历史题材多、现实题材正在崛起,但未来题材一直未有突破。《流浪地球》横空出世,极大地满足了中国观众的观影需求。”与好莱坞不同的是,中国科幻是把整个人类当作一个命运共同体,这也是中国科幻最有魅力的部分。
《流浪地球》导演郭帆说:“‘带着家园流浪’,这样的想法表现了中国人对故土的情感。正是这样的人文内核,撑起了与好莱坞科幻大片不一样的、属于中国的科幻。”北京师范大学教授黄会林认为,该片充满着中国独有的人文追求,体现了中国人对土地的情义,既有家园情结,又透视出家国情怀。
《流浪地球》的热映,是我国综合国力的体现,在观众的如潮好评中,我们看到中国电影工业体系正在走向成熟,中国正在从电影大国走向电影强国。
(摘编自牛梦笛《中国电影工业体系正走向成熟》,2019年2月17日《光明日报》)
材料三:
根据有关数据,截至2月10日18时,春节档内地电影票房累计超过55亿元,排名前三的影片票房均破10亿元:《流浪地球》票房19.24亿元,《疯狂的外星人》票房14.10亿元,《飞驰人生》票房10.13亿元。
实际上,票房创造历史新高并不让人意外,其背后是我国迅速增长的文化市场。国家统计局近日发布的数据显示,2018年,全国6万家文化及相关产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89257亿元,占我国2018年GDP的十分之一,可见我国文化产业体量庞大;同时从8.2%的增速来看,也高于GDP6.7%的增速,其中文化服务业34454亿元,增长15.4%。
距离普通民众最近的文化产业消费,就是电影市场。电影是文化产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电影市场的火爆体现了我国文化产业的迅速发展。我们从中捕捉到一个极为重要的消费信号,即我国居民已经将更多的可支配收入用于文化产业的消费,这是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里不可逆转的消费新趋势。
但也要清醒地认识到,这并不代表我国文化产业发展不存在问题。虽然我国当前文化产业规模扩张迅速,我们依旧缺乏一些具有世界范围影响力的文化IP。当然了,推动文化领域全产业链发展,有关部门也需要发挥作用,推动文化体制改革,打破文化企业发展的种种束缚,释放出文化企业的真正生产力。我国一些文化事业单位集聚了很多的人才等资源,有着非常强的实力与基础,是我国文化产业中的“压舱石”,激活这些资源必将促进我国文化产业上台阶,其中不少文化事业单位转制为企业后或将成为引领我国文化产业的龙头。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文化产业正迎来重要的历史机遇,在不断扩张文化产业规模的同时,还应深度挖掘IP价值,建立全产业链的共同发展。外媒评《流浪地球》称,中国电影业终于加入好莱坞式“太空竞赛”,我们期待以此为契机,培育出更多具有世界范围影响力的文化IP。
(摘编自盘和林《春节档电影票房超55亿,我们还缺点啥》,2019年2月11日《光明日报》客户端)
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猪年春节期间,有关观影人次、电影票房和上座率等统计数据显示,看电影已成很多人过年时的一项必选项目。
B.猪年春节档的8部电影类型丰富,品质、口碑都不错,电影行业相关人士认为这已经能够满足观众的各种需求。
C.《流浪地球》的导演认为该片表现出的家园情怀不同于好莱坞科幻大片,专家认为这体现了中国独有的人文追求。
D.专家对《流浪地球》的热映有各种不同角度、不同深度的解读,但他们都认同该片具有的巨大现实意义、正面价值。
8.下列对材料三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居民将更多的可支配收入用于文化产业消费是我国电影市场火爆的原因之一,这也是我国文化产业迅速发展的原因之一。
B.我国一些文化企事业单位的种种束缚一旦打破,释放出文化单位的真正生产力,必将促进我国文化产业上一个新的台阶。
C.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我国文化产业体量庞大,2018年营业收入占当年GDP的十分之一,增速更是GDP增速的两倍多。
D.《流浪地球》横空出世,在猪年春节档收获了口碑和票房,外媒认为它是中国电影业加入好莱坞式“太空竞赛”的开始。
9.以上三则材料都报道了《流浪地球》的票房情况,它们报道的意图有什么不同?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王崇古,字学甫,蒲州人。由郎中历知安庆、汝宁二府。迁常镇兵备副使击倭夏港追歼之靖江从巡抚曹邦辅战浒墅已偕俞大猷追倭出海累进陕西按察使河南右布政使四十三年,改右佥都御史,巡抚宁夏。崇古喜谭兵,具知诸边厄塞,身历行阵,修战守,纳降附,数出兵捣巢。寇屡残他镇,宁夏独完。隆庆初,加右副都御史。吉囊子吉能据河套为西陲诸鄙长,南扰河、湟番族,环四镇皆寇。其冬,进崇古兵部右侍郎,总督陕西、延、宁、甘肃军务。崇古奏给四镇旗牌,抚臣得用军法督战,又指画地图,分授诸大将赵岢、雷龙等。数有功。吉能犯边,龙等出花马池、长城关与战,大败之。吉囊弟俺答纳叛人赵全等,据古丰州地,东入蓟、昌,西掠忻、代。四年正月,诏崇古总督宣、大、山西军务。崇古禁边卒阑出,而纵其素通寇者深入为间。又檄劳番、汉陷寇军民,率众降及自拔者,悉存抚之。归者接踵。其冬,把汉那吉来降。把汉那吉者,俺答第三子铁背台吉子也。崇古念因此制俺答,则赵全等可除也,留之大同,慰藉甚至。俺答方掠西番,闻变急归,索把汉甚急,使使调之。崇古令把汉绯袍金带见使者。俺答大喜,屏人语日:“我不为乱,乱由全等。天子幸封我为王,永长北方,诸部孰敢为患。即不幸死,我孙当袭封,彼受朝廷厚恩,岂敢负耶?”遂遣使,并请互市。崇古以闻,帝悉报可。俺答遂缚全等十余人以献,崇古亦遣使送把汉归。崇古广召商贩,听令贸易。布帛、菽粟、皮革远自江淮、湖广辐辏塞下。崇古仍岁诣弘赐堡宣谕威德,诸部罗拜,无敢哗者,自是边境休息。东起延、永,西抵嘉峪七镇,数千里军民乐业,不用兵革,岁省费什七。诏进太子太保。十五年,三封告成。又二年卒。赠太保,谥襄毅。


展开余下试题(节选自《明史•王崇古传》,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迁常镇兵备副使/击倭夏港/追歼之/靖江从巡抚曹邦辅战浒墅已/偕俞大猷追倭出海/累进陕西按察使/河南右布政使/
B.迁常镇兵备副使/击倭夏港/追歼之靖江/从巡抚曹邦辅战浒墅已/偕俞大猷追倭/出海累进陕西按察使/河南右布政使/
C.迁常镇兵备副使/击倭夏港/追歼之/靖江从巡抚曹邦辅战浒墅/已/偕俞大猷追倭/出海累进陕西按察使/河南右布政使/
D.迁常镇兵备副使/击倭夏港/追歼之靖江/从巡抚曹邦辅战浒墅/已/偕俞大猷追倭出海/累进陕西按察使/河南右布政使/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郎中,战国始置,后从隋唐到清朝,朝廷各部都设立郎中一职,分掌各司事务,位于尚书、侍郎之下。
B.旗牌,指写有“令”字的旗和牌,是朝廷颁给封疆大吏或钦差大臣准许其代替王命、便宜行事的凭据。
C.袭封,与“荫”相同,均指封建时代子孙承袭上辈的封爵,都是一种封建皇帝封赏大臣子女的制度。
D.互市是指中国历史上中央王朝与外国或异族之间的贸易,汉朝时期出现最早的互市,有名的如明朝的“茶马互市”等。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王崇古通晓军事,保护一方平安。他任宁夏巡抚时,熟悉各边关的险要关隘,组织抵抗防守,收纳投降归附盗寇,屡次出兵直捣敌巢,使敌寇不敢残害宁夏。
B.王崇古善于用人,具有战略意识。他统辖陕西等四地区军务时,画出防区,分别授权给赵岢、雷龙等大将,这些大将各自独立作战,灵活机动。
C.王崇古巧抓时机,促使事况转变。当把汉那吉来降,他认识到这是处理蒙汉关系的契机,厚待把汗,让其穿绯袍束金带,趁机安抚俺答,铲除了叛徒赵全等人。
D.王崇古重视贸易,稳定发展边境。他广招商贩,听任贸易,数千里边地不动兵兴武,每年节省了很多费用,出现了数千里军民安居乐业的现象。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又檄劳番、汉陷寇军民,率众降及自拔者,悉存抚之。
译文:
(2)崇古仍岁诣弘赐堡宣谕威德,诸部罗拜,无敢哗者,自是边境休息。
译文: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渭上秋夕闲望①
潘 阆
秋色满秦川,登临渭水边。残阳初过雨,何地不鸣蝉。
极浦涵明月,孤帆没远烟。渔人空老尽,谁似太公②贤?
【注】①此诗作于潘阆早年落拓江湖之时。②太公,即吕尚,相传他垂钓于渭滨溪,周文王和他相遇,谈得极为投机,即拜为师。后帮助武王伐纣灭殷,建立周朝。
14.下列对诗歌相关内容和艺术手法的鉴赏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写景、叙事,“满”字突出了秋意的浓烈,“渭水边”是诗人选取的登临之地,为下文详细具体描写秦川秋色作了铺垫。
B.颈联中的“明月”二字,照应了诗题中的“秋夕”,“没远烟”写出了水面上孤帆慢慢消失在缥缈的水烟之中的情状,含有一个时间、空间的变化过程。
C.尾联使用对比手法,拿“渔人”的“空老”和“太公”的“贤”进行对比,同时也揭示出“渔人”悲剧命运的根源在于自身才德不够。
D.该诗通过对渭上秋夕幽美景色的描绘,借助太公垂钓的典故,表达了诗人热爱自然、又不愿老死江湖,渴望得到重用的情感。
15.本诗颔联写了哪些意象?运用了什么手法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请简要分析。(6分)
答: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3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李白《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中说明因大自然美景召唤而相聚的句子: ,

(2)李煜《虞美人》中词人遥望金陵想象,用对比手法,道出人生无常、物是人非的无限怅恨的句子是: , 。
(3)《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李白遥想往昔,提到南朝诗人谢灵运的诗句是: , 。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同一个人,遇上急事可能会闯红灯,但若在开车,再着急往往也能遵规守矩;同一个人,在绿皮火车里会 ,但在高铁上却能全程禁烟。违法成本不同,执法刚性也不同。这启示我们:文明不仅是倡导、教育出来的,也是管出来的。
文明是管出来的。因此在权利与义务的两端,人们往往愿意享受文明,却不愿承担文明的成本。许多人羡慕欧美国家立法保护小动物,殊不知养犬人身上背负的义务条款数不胜数:上保险、打疫苗、戴口套,等等。不仅如此,如果狗闯祸或由于主人的疏忽使他人受到伤害,狗主人除了会面临高额罚款,还可能要承担刑事责任。在现代社会,( )。
文明是管出来的,还因为管理缺失导致的“公地悲剧”“破窗效应”,现实中 。在一些发达国家的中心城市,一街之隔,常有静谧与脏乱差的 ,这是持续治理与“放弃治疗”的区别。正因为醉驾入刑,“开车不喝酒,喝酒不开车”在中国 ;正因为制度持续发力,欠债不还的老赖开始减少;正因为有严密的监管体系,人们对网购的信任指数越来越高。
“一时不文明,时时受约束;一处不文明,处处受阻碍”,只有形成这样的鲜明导向,才能让文明的举止始于自发、成于自觉。
17.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因为在权利与义务的两端,人们往往愿意接受文明的成果,却不愿承担文明的成本。
B.因为在权利与义务的两端,人们往往愿意享受文明的成果,却不愿承担文明的成本。
C.因此在权利与义务的两端,人们往往愿意享受文明的成果,却不愿承担文明的成本。
D.因此在权利与义务的两端,人们往往愿意接受文明的成果,却不愿承担文明的成本。
18.下列在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法律规则要让更多人知边界、明事理、不逾矩、懂规矩
B.知边界、明事理、不逾矩、懂规矩要让更多的人知道
C.知边界、明事理、懂规矩、不逾矩要让更多的人知道
D.法律规则要让更多人知边界、明事理、懂规矩、不逾矩
19.下列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正确的
标签:人教版 高二 下册 月考试卷
相关:关于“安徽省阜阳”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341]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