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试题中心
》
中考模拟卷
阅读:318 2019-04-28
标签:
人教版
九年级
总复习
中考模拟卷
重磅:
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318]
2019年广西百色市中考语文模拟试卷
2019年广西百色市中考语文模拟试卷(三)
一、论说类文本阅读(6分)
1.(6分)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下列各题。
读书的“体”与“用”
从某种意义上说,人是一种“读书”的动物。以往,“读书人”的称谓专属于少数人;如今,在“全民阅读”的时代,读书已成为大众普遍拥有的权利。伴随人类文明的发展,尤其是知识生产的积累,读书越来越成为现代人的一种生活方式。然而,为什么读书?读什么书?怎样读书?读书有用抑或是无用?这些围绕“读书”而产生的问题似乎都悬而未决。
关于读书,可以从“体”与“用”这两个方面来理解。大致上说,“体”指的是事物的本性、本根、本体,而“用”则是指“体”外化而生成的功用功能。
从“用”的层面看,开卷有益,学以致用。这里的“有益”和“致用”都意在表明读书确实包含着实用的功利诉求。从这个角度考量,读书利国利民、利人利己。通过读书,人们可以获得生存技能以创造财富改善生活;通过读书,人们可以到达更高的社会阶位而改变命运。
然而,对实用功利的追求只是读书的一个方面,过分地强调读书的实用功能,往往会遮蔽读书的根本要义。“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男儿欲遂平生志,五经勤向窗前读。”这种劝学篇,主要用读书的好处和用处来激励人们学习,会养育狭隘的读书观念。
从“体”的层面看读书,也就是探究读书这件事情的根本意义是什么。当我们说“人是一种读书的动物”时,就意味着读书是一种专属于人的活动,读书与做人几乎就是同一件事情。读书的根本要义是“人性养成”,“人文化成”。从这种意义出发来理解读书才可能达到读书的至境。
一般来说,受功利之“用”驱使的读书可归为“要读书”一类,而怀有“体”之情怀的读书则可称之为“好读书”。“要读书”乃是“五经勤向窗前读”,与之相反,“好读书”偏偏是“闲来无事好读书”。以前读陶渊明的《五柳先生传》,里面说到“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常常觉得不着边际。因为既然是读书,便应该正襟危坐,皓首穷经,衡量得失,怎么能“不求甚解”呢?读书而不好好学习,兴之所至,随性自然,算是什么好学上进?后来,渐有所悟,是因为明白了孔子的感叹:十年有五而志于学,五十而知天命。这是孔子对于知识与人生宿命的感叹,“知天命”后也就熄灭了“志于学”的功利之心,最终达到“从心所欲”、领悟人生的境界了。
归根到底,“要读书”致力于实用知识,“好读书”致力于人生体悟。后者往往可以不执着于书本身,前者却陷于斤斤计较。带着患得患失的心去读书,有时候就会执着于一念而忘记了风来水面与月到中天。
雅文深境,幽思明悟,在一方局促的生命空间里,俯仰于天地大化之间,不正是读书的根本意义之所在吗?
(文/杨平,有删改)
(1)下列对读书的“用”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读书的“用”是指读书能满足人的实用功诉求。
B.人与一般动物的区别就在于所有的人都追求读书之“用”。
C.追求读书的“用”,在阅读时往往会执着一念,衡量得失。
D.过分强调读书的“用”会让读书的观念变得狭隘。
(2)下列对读书的“体”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读书的“体”指的是获得超越实用功利的人生体悟。
B.从“体”的层面看,作者对“不求甚解”的读书方法是认可的。
浏览完整试题
C.不断追寻读书的“体”,就可能逐步达到“从心所欲”的境界。
D.“好读书”就是从“体”的层面专心读书,只关注书本身的内容。
(3)下列对读书的“体”与“用”的联系和区别,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读书的“体”与“用”从不同方面回答了“为什么读书”这一问题。
B.读书的“用”就是读书的“体”外化而生成的实用功能。
C.读书的“体”与“用”的差别就是读书有用与无用的差别。
D.对读书的“体”与“用”的不同追求体现了不同的价值追求。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6分)
2.(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迎着风,一顶草帽
李丹崖
①一顶金黄的草帽,是父亲刚从集市上买来的,还带着干燥的草香。
②小时候的我,总喜欢在夏天枕着父亲的草帽酣眠,尤其是在夜晚露天的打麦场上,我们一家人吃过了饭,聚集到这里,一边看守麦子,一边聊天,望着满天眨眼的星光,一盏茶工夫,我就进入了梦乡。一觉醒来,天光大亮,口水溢湿了父亲的草帽,抖一抖,像荷叶上的水珠。
③白天的草帽多半属于父亲,父亲要么用它来遮挡毒辣的阳光,要么用它来遮挡被风吹散的麦糠。所以,在我的印象里,父亲的草帽里总有淡淡的麦香,那是收获的气息。
④一场活忙下来,那草帽,就属于我了,我把它连同叔叔的那一顶扣在一起,“砰﹣﹣哐哐,砰﹣﹣哐哐……”两顶草帽,像乐器中的铙儿一样碰在一起,草帽相撞哪里会有声音?那声音,是农场闲下来的父亲的杰作,父亲,成了我童年记忆里最优秀的配乐大师!
⑤清楚地记得,父亲帮我“配乐”时,还会禁不住手舞足蹈,那舞蹈,像极了蒙古的摔跤。当然了,蒙古摔跤是我后来才知道的。那是在电视上,早已忘记了那是一档什么综艺节目,只记得我拉着厨房里忙碌的妈妈,“妈妈快看,那两个人在学爸爸……”妈妈扑哧一声笑了,抚摸着我的头说:“孩子,那是‘蒙古摔跤’!”我哪里会相信妈妈的话,因为,在我童年的印象里,只有爸爸才会把舞蹈跳成那样夸张。
⑥“砰﹣﹣哐哐”,爸爸黝黑的脸膛上盛放着璀璨的笑容,那笑起来的皱纹,分明就是夏天成熟的麦浪,一波又一波,伴随着两顶碰在一起的草帽,爸爸的脸上浪花浮动。爸爸一跳起这种舞蹈,仿佛从来就没有疲惫过,直到我拿草帽的手酸了,爸爸才停下来擦汗。
⑦记得有一两次,我也抢过毛巾给爸爸擦过汗,当时的爸爸突然变得好安静,高兴地让我擦,不知为什么,每次还都闭上眼睛,可能是也想起了他的童年吧,要不然,为什么每当爸爸睁开眼睛,总会眼眶湿润呢?
⑧爸爸的草帽,不只是能在夏天发挥作用,到了来年春天也一样。到了春天,爸爸用一种最简单的办法就让草帽飞上了天。他先用两片细长的竹篾撑在帽肚里,然后,随便在帽檐上系上一根长长的布条,再绑上一条长线,一顶草帽做成的风筝就这样飞上天了!
⑨依稀记得,那系在帽檐上的布条总是红色的,像一面细长的旗帜在空中飘扬,又像一只金黄色的鸟,摆动着火红的尾巴在天空遨游。春天的旷野里,我和父亲奔跑着,翻越一个又一个田垄,直到村口的妈妈唤起我的名字,那是要吃饭了。
⑩那时候,我总会边吃边说,说爸爸是个发明家。每当我这样夸奖爸爸,一旁的妈妈总会噘起嘴唇。我一看妈妈吃醋了,忙用爸爸交给我的“招数”﹣﹣妈妈,你是个美食家啊!接着,我们一家人都哄堂大笑。
⑪光阴荏苒,记不得这样的场景过了多少个年头。现在,我定居城市,父母依然留在乡下。前几天,母亲从乡下打来电话,结束时,母亲突然说:“你们要个孩子吧,你爸爸整天念叨着重操旧业呢!”
⑫我明白爸爸“重操旧业”的意思,眼泪簌簌地流下来,脑海里重现多年前的场景:一样热闹的打麦场,一样的旷野,一顶草帽,迎着风!
(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我”的印象里,爸爸练习蒙古摔跤,与“我”嬉戏,伴“我”童年。
B.文中第②段,“我”喜欢在夏天枕着父亲的草帽酣眠的叙述,为下文情节起到了铺垫的作用。
C.文中第⑥段,爸爸笑起来的皱纹分明是夏天成熟的麦浪,一波又一波在脸上浮动,说明爸爸为“我”跳起舞来,仿佛从来没有疲惫过。
D.文章善于捕捉细节,语言清新隽永,有绘画的色彩美,也有诗的韵味美。
(2)请用简洁的语言赏析第⑨段中的画线句子。
(3)分析标题《迎着风,一顶草帽》的含义和作用。
(二)名著阅读(4分)
3.(4分)名著阅读
保尔顿时惊喜得屏住了呼吸,他的内心斗争了片刻,但还是胆大包天地跳进房间,抓住枪套,从里面拔出那只崭新乌亮的手枪,又匆忙回到花园。他警惕地看看四周,把手枪塞进口袋,又穿过花园,爬上了樱桃树。保尔像猴子一样灵活,飞快地爬上棚顶,有回头张望一下,只见勤务兵正若无其事地与马夫聊天,花园里静悄悄的……
(1)这段文字选自小说( ),主要用了 描写来刻画主人公保尔。
(2)小说紧接着写了与“枪”有关的哪两个情节?请简要概括,每个情节不超过8字。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7分)
4.(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平昌冬奥会的“北京8分钟”最让人惊艳的是高科技和人工智能在大型表演中的完美结合,不论是首次应用在奥运赛场上的“冰屏”机器人,还是轮滑演员身上所穿着的石墨烯防寒服装,以及完美操控整场演出的控制系统,这都是代表了中国在高科技领域的一些成果。此外,在“冰屏”内容展示中,中国的高铁建设、桥梁建设、中国大飞机、中国“天眼”等代表中国科技实力的相关内容也都得到一一呈现。当然,彰显东方文明大国的文化自信也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在现场滑轮表演演员以及灯管变换中,我们可以看到中国龙、长城、京剧演员、凤凰开屏等中国传统意象和文化元素,也能看到一张张年轻的中国面孔带着热情和真诚,邀请来自世界各国的朋友相聚北京。
材料二:2022北京冬奥会很多场馆、特别是冰上场馆,都是在北京夏奥会场馆设施改造的基础上改建,并尝试了很多新技术,体现出遗产再利用的理念。如五棵松体育馆原是奥运篮球馆,现在只需六小时就可以改造成标准冰球场,比赛结束后再用六小时又能复原。唯一新建的比赛场馆即为国家速滑馆,也称为大道速滑馆,利用2008年奥运会曲棍球和射箭的临时场地进行建设。比赛之后,这里将成为我国运动员冬奥会冰上项目永久性训练场地。
展开余下试题
材料三:北京申办2022年冬奥会的比赛场馆分布在3个赛区,分别是北京赛区、延庆赛区和张家口赛区。在3个赛区内,各场馆之间均有高等级道路连接。北京赛区从奥运村到各竞赛场馆车程均在15分钟内,延庆赛区从奥运村到各竞赛场馆车程均在10分钟内,张家口赛区从奥运村到各竞赛场馆车程均在5分钟内,能够保证运动员便利参赛。
高铁交通
起终点 距离(公里) 时间(分钟)
清河站﹣延庆站 59 20
清河站﹣太子城 173 50
考虑到北京和延庆赛区的高铁站与赛区存在一定距离,在加入公路时间和接驳换乘时间(5分钟)的因素下:北京赛区﹣﹣延庆赛区相距100公里,用时70分钟;北京赛区﹣﹣张家口赛区相距186公里,用时70分钟。
(注:不同距离、相同时间是因为延庆高铁站距离延庆奥运村29公里,需巴士接驳,而太子城站距离张家口奥运村约1公里)
(1)下列表述,不符合以上材料内容的一项是
A.“北京八分钟”是高科技和人工智能在大型表演中的完美结合。
B.五棵松体育馆的改造不但体现了遗产再利用的理念,也体现了中国的新技术手段。
C.2022年冬奥会后很多2008年夏奥会场馆将成为冰上项目永久性训练场地。
D.中国的高铁交通使2022年冬奥会的三个赛区间不再有距离感。
(2)结合材料一说说平昌冬奥会的“北京8分钟”有哪些特点。
(3)曾经有人担心2022年冬奥会的比赛场馆设在三个城市,这会给运动员们参赛带来巨大的交通麻烦,你觉得会吗?为什么?
四、古代诗文阅读(26分)
5.(12分)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乙】律知武终不可胁,白①单于。单于愈益欲降之,乃幽武,置大窖中,绝不饮食。天雨雪武卧啮雪与旃②毛并咽之数日不死。匈奴以为神,乃徙武北海③上无人处。使牧羝④,羝乳,乃得归。别其官属常惠⑤等,各置他所。
武既至海上,廪食⑥不至,掘野鼠去⑦草实而食之。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⑧尽落……武留匈奴凡十九岁,始以强壮出,及还,须发尽白。
【注释】①白:告诉。②旃:同“毡”,毛织物。③北海:现西伯利亚贝加尔湖一带,当时属匈奴的北境。④羝(dī):公羊。⑤常惠:人名,苏武的随从之一。⑥廪食:公家供应的粮食。苏武作为汉朝的使臣,匈奴理应供给吃的用的。⑦去:同“弆”(jǔ),收藏。⑧节旄(máo):节杖上用牦牛尾做的饰物。
(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万钟于我何加焉 既加冠
B.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 皆以美于徐公
C.羝乳,乃得归 乃不知有汉
D.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欲穷其林
(2)下列对选文相关知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选自《孟子•告子上》,孟子,名轲,春秋时期思想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B.【乙】文画波浪线句子的断句应为“天雨雪/武卧啮雪/与旃毛并咽之/数日不死”。
C.【乙】文中的“匈奴”是我国古代北方民族,“单于”是匈奴君主的称号。
D.【甲】文中的“乡为身死而不受”与【乙】文中的“使牧羝”这两个句子均为省略句。
(3)下列对选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中列举“不食嗟来之食”和“万钟不辩礼义而受之”两个例子,事例典型,无可辩驳,有力地论证了保持本心的重要性。
B.【甲】文行文流畅、论证严密、引譬设喻、排比铺陈、气势恢宏。【乙】文是一篇人物传记,通过详细记叙苏武被幽禁时忍受的种种磨难,生动形象地刻画了苏武这一人物。
C.【甲】文用“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来强调人本来就有羞耻心,这是一种善心,可以帮助人们在“义”与“不义”之间作出正确的选择。【乙】文中的苏武可堪称孟子眼中的“贤者”。
D.【甲】文首先阐明了“义”重于“生”,在阐述这一层道理时,孟子先从反面论述了“义重于生”,继而再从正面假设,提出质问。【乙】文中“匈奴以为神”表现了匈奴人对苏武的敬重。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②武既至海上,廪食不至,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
(二)古代诗词鉴赏(6分)
6.(6分)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列各题。
浣溪沙
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夕阳西下几时回”一句,表面是在发问,实际上是在抒发一种深重的感慨。
B.“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这两句将景与情紧密地融合在一起,景中寓情,情景交融。
C.“小园香径独徘徊”一句中的“徘徊”反映了词人的心绪不宁,“独”字更道出了词人孤寂之深,伤感之重。
D.词人巧妙运用典故,善于用白描的手法写景抒情,语言平实直白。
(2)这首词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三)古诗文默写(每空1分,共8分.有错别字、漏字、添字,该空均不给分)
7.(8分)在下面的横线上填写相应的句子。
(1)饿死真吾事, 。(文天祥《南安军》)
(2)爱上层楼, 。(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3)表现诗人不怕困难,勇于攀登,理想远大的句子是: , 。(杜甫《望岳》)
(4)运用对偶手法描写出黄鹤楼两岸视野开阔、景象优美的句子是: , 。(崔颢《黄鹤楼》)
(5)表明诸葛亮临危受命的句子是: , 。(诸葛亮《出师表》)
五、语言文字运用(15分)
8.(3分)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喧嚣(xiāo) 蹒跚(pán) 洗耳躬听(gōng)
B.殷红(yān) 绮丽(qǐ) 引颈受戮(lù)
C.步履(lǔ) 襁褓(qiǎng) 惟妙惟肖(xiào)
D.粗犷(guǎng) 剽悍(biāo) 相形见绌(chù)
9.(3分)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1)少女时期我在巴黎大学,______地过着求学的岁月。
(2)为了实现这个理想,我______保持宁静的环境,以免受人事的干扰和盛名的拖累。
(3)刑警队员们表示,一定要把这个案子查个______。
A.孤单 尽力 水落石出 B.孤独 竭力 水落石出
C.孤独 尽力 山穷水尽 D.孤单 竭力 山穷水尽
10.(3分)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智能设备本来应该是现代社会辅助学习的最佳工具,但在实践中却因使用得当与否而造成了学习障碍。
展开余下试题
B.设立“中国旅游日”,旨在以强化旅游宣传,培养国民旅游休闲意识,提升国民生活质量为目的。
C.里海萎缩很大程度上是附近发展农业和工业,使得流入里海的河流进行了改道或者水量减少。
D.我们虽然不必提倡不求甚解的态度,但是盲目地反对不求甚解的态度同样没有充分的理由。
11.(3分)给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做好事、善事的人,情有寄托、心绪安稳、安享赞誉褒奖。
②事在人为,境由心造。
③不论违法乱纪,还是胡作非为,一日亏心逆道,早晚难逃惩罚。
④不做亏心事,少遇烦心事。
⑤做坏事、恶事的人,睡觉不安、心神不宁、担心遭报应。
A.④②①③⑤ B.②①⑤④③ C.④②①⑤③ D.②①④⑤③
12.(3分)九年级(3)班开展以“旅游资源调查”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老师准备儿童节开展本次主题的交流展示活动,要求全班同学参加。下面是语文小组写的一则通知,请找出三处错误。
通知
全班同学:
请大家于6月1日下午三点到学校礼堂参加语文老师开展的活动,望大家做好准备,准时参加。
2019年5月30日
九年级(3)班语文小组
六、作文(50分)
13.(50分)我们生活中可能遇到难忘的经历,有时因为某种原因而改变了当初的想法或做法。有时不再犹豫,积极争取;不在胆怯,大胆面对;不在放弃,咬牙坚持;不在沉沦,奋力拼搏……
请以“我不再 ”为题目,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先将题目补充完整;
②文体自选;
③不少于600字;
④文中不得出现可能泄露考生信息的地名、校名、人名等。
2019年广西百色市中考语文模拟试卷(三)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论说类文本阅读(6分)
1.(6分)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下列各题。
读书的“体”与“用”
从某种意义上说,人是一种“读书”的动物。以往,“读书人”的称谓专属于少数人;如今,在“全民阅读”的时代,读书已成为大众普遍拥有的权利。伴随人类文明的发展,尤其是知识生产的积累,读书越来越成为现代人的一种生活方式。然而,为什么读书?读什么书?怎样读书?读书有用抑或是无用?这些围绕“读书”而产生的问题似乎都悬而未决。
关于读书,可以从“体”与“用”这两个方面来理解。大致上说,“体”指的是事物的本性、本根、本体,而“用”则是指“体”外化而生成的功用功能。
从“用”的层面看,开卷有益,学以致用。这里的“有益”和“致用”都意在表明读书确实包含着实用的功利诉求。从这个角度考量,读书利国利民、利人利己。通过读书,人们可以获得生存技能以创造财富改善生活;通过读书,人们可以到达更高的社会阶位而改变命运。
然而,对实用功利的追求只是读书的一个方面,过分地强调读书的实用功能,往往会遮蔽读书的根本要义。“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男儿欲遂平生志,五经勤向窗前读。”这种劝学篇,主要用读书的好处和用处来激励人们学习,会养育狭隘的读书观念。
从“体”的层面看读书,也就是探究读书这件事情的根本意义是什么。当我们说“人是一种读书的动物”时,就意味着读书是一种专属于人的活动,读书与做人几乎就是同一件事情。读书的根本要义是“人性养成”,“人文化成”。从这种意义出发来理解读书才可能达到读书的至境。
一般来说,受功利之“用”驱使的读书可归为“要读书”一类,而怀有“体”之情怀的读书则可称之为“好读书”。“要读书”乃是“五经勤向窗前读”,与之相反,“好读书”偏偏是“闲来无事好读书”。以前读陶渊明的《五柳先生传》,里面说到“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常常觉得不着边际。因为既然是读书,便应该正襟危坐,皓首穷经,衡量得失,怎么能“不求甚解”呢?读书而不好好学习,兴之所至,随性自然,算是什么好学上进?后来,渐有所悟,是因为明白了孔子的感叹:十年有五而志于学,五十而知天命。这是孔子对于知识与人生宿命的感叹,“知天命”后也就熄灭了“志于学”的功利之心,最终达到“从心所欲”、领悟人生的境界了。
归根到底,“要读书”致力于实用知识,“好读书”致力于人生体悟。后者往往可以不执着于书本身,前者却陷于斤斤计较。带着患得患失的心去读书,有时候就会执着于一念而忘记了风来水面与月到中天。
雅文深境,幽思明悟,在一方局促的生命空间里,俯仰于天地大化之间,不正是读书的根本意义之所在吗?
(文/杨平,有删改)
(1)下列对读书的“用”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B
A.读书的“用”是指读书能满足人的实用功诉求。
B.人与一般动物的区别就在于所有的人都追求读书之“用”。
C.追求读书的“用”,在阅读时往往会执着一念,衡量得失。
D.过分强调读书的“用”会让读书的观念变得狭隘。
(2)下列对读书的“体”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D
A.读书的“体”指的是获得超越实用功利的人生体悟。
B.从“体”的层面看,作者对“不求甚解”的读书方法是认可的。
C.不断追寻读书的“体”,就可能逐步达到“从心所欲”的境界。
D.“好读书”就是从“体”的层面专心读书,只关注书本身的内容。
(3)下列对读书的“体”与“用”的联系和区别,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C
A.读书的“体”与“用”从不同方面回答了“为什么读书”这一问题。
B.读书的“用”就是读书的“体”外化而生成的实用功能。
C.读书的“体”与“用”的差别就是读书有用与无用的差别。
D.对读书的“体”与“用”的不同追求体现了不同的价值追求。
【分析】本文围绕着读书的“体”与“用”展开议论,全文可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1),围绕着“读书”连续设问,并引出论题;第二部分(2﹣6),从“用”与“体”两个层面来谈读书的目的与意义;第三部分(7﹣8),总结全文,指出读书的根本意义在于:雅文深境,幽思明悟。
【解答】(1)本题考查议论文内容的理解。解答此题在整体感知文本内容的基础上,找到与问题相对应的段落,对选项及其相对应的句子进行仔细的分析比对,即可作出正确的选择。其中分析不正确的是B项,结合文中的表述来看,读书分为两个层面,一个为“用”,一个为深层的“体”,并非所有的人都追求读书之“用”。故选B。
(2)本题考查议论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解答此题与上题相同,要在整体感知文本内容的基础上,找到文中与总是相对应的内容,进行仔细的分析理解,作出正确的选择。其中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D,结合文中对读书“体”的分析,以及所举的陶渊明的例子,孔子名言的理解,我们会发现,“好读书”是从“体”的层面来读书,但它不只是关注书本身的内容,更多的是“致力于人生体悟”“不执着于书本身”;故选D。
(3)本题考查议论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解答此题可在上两题的理解基础上,明确二者的关系,正确辨析四个选项。其中分析有误的一项是C,结合文中相关的句子:“从‘用’的层面看”“表明读书确实包含着实用的功利诉求”;“从‘体’的层面看读书,也就是探究读书这件事情的根本意义是什么。
上一篇:
2019学年度第二学期广东省茂名市九校联考中考语文模拟试卷
下一篇:
2019年湖南省岳阳市城区十四校联考九年级一模语文试卷
标签:
人教版
九年级
总复习
中考模拟卷
相关:
关于“2019年广西”的其他试题
重磅:
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318]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红楼
孔子
庄子
李白
杜甫
苏轼
东坡
鲁迅
高考
讲坛
神话
唐诗
宋词
诗歌
小说
散文
关闭本页
》
返回网站首页
》
退出登录
导航:
课件下载
》
教学文摘
》
杂文参考
》
教学设计
》
音像素材
》
作文素材
》
试题下载
》
备课中心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