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月考试卷

阅读:277  2019-05-03
标签:人教版 高一 下册 月考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277]
湖南省株洲市攸县第四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攸县四中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班级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第Ⅰ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章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唐诗的自然精神
刘宁
唐诗有诸多丰富的精神特色,其中自然精神对唐诗的浸润十分深刻,甚至可以说,在很大程度上,自然精神塑造了唐诗今后世无限企慕的艺术境界。
自然精神发端于先秦道家自然哲学,老子说“道法自然”,“道”是世界的根本,“道”就是“自然”,它就是它自己的样子,独立而不改。然而人生和社会常常是背离“道”,背离“自然”的,人应该超脱这种“背离”,去体会恒常不变的本然之道。被后人誉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的陶渊明,他的诗歌有浓厚的自然之趣,《饮酒》中的“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写黄昏中归巢的飞鸟,正是一幅万物归于本然的画卷。陶渊明用他的方式,展开了诗歌自然之美的隽永画卷,而这幅画卷,正是在唐代呈现出了丰富而灿烂的内容。
唐代超一流的诗人中,王维和李白的诗歌都深受自然精神的影响。自然精神对王维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山水诗方面.贯穿其中的山水审美精神,不以描摹山水之形态为旨归,而是要通过俯仰山水去体会自然之道。
中国的山水诗追求“静”的境界,这个静是哲学上的静,是内心安静澄明的状态,王维的山水诗是展现“静”的绝佳典范。王维刻画山水,广阔浩渺而辽远,进入一种超脱现实功利的辽远境界,是一种精神之“远”。王维被称为“诗佛”,他的山水诗对“静”与“远”的刻画,萦绕着深邃的“空”趣。例如《新晴野望》,描绘一场雨水后天清地朗开阔澄澈的原野,其中“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两句,写河水映照阳光,远方青翠的山峰因空气清澈而呈现在诗人的眼前,爽朗明澈的诗境,又是精神宁静澄明的写照。其《汉江临泛》“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写江水浩渺,天水相接相融,远山似有若无,这是山水之远,更是精神之远。《鹿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诗中幽远的山林是充满深邃“空”趣的至静之境。这是唐诗艺术最深刻的地方,羚羊挂角,无迹可求。
理解唐诗的自然精神,提到的第二位大诗人是李白,李白更是自然精神塑造的诗人,今天的我们要理解他,要抓住他的两个鲜明的精神特质,即大鹏精神和赤子之心。
大鹏精神,这个“大鹏”就是《庄子·逍遥游》中的大鹏。李白一生皆以大鹏自比,化说自己“大鹏一日同风起,抟摇直上九万里。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李白的豪迈奔放,就是大鹏扶摇高举的境界。然而同时也要看到,李白和庄子是有所不同的。庄子所说的逍遥远游之境,和人世是有对立的,超脱流俗的同时,也有背离常情的怪诞,自己的妻子去世不仅不悲痛反而鼓盆而歌,这和常人表达感情的方式很不一样。李白不是这样,他天才豪放,但身上毫无怪诞之处,他的悲欢喜怒同于常人,却又比常人表达得更浓烈,更为本然。这种本然的表达,使李白的诗歌经常呈现出天真如赤子的境界。他的《长干行》,刻画一位女子与丈夫两小无猜,笔触极为纯净天真,“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


浏览完整试题王维和李白的诗歌正是在自然精神的浸润下,呈现出许多难以言传的艺术神妙。宋代以下,随着思想文化环境发生深刻变化,唐诗所赖以形成的许多精神氛围发生了改变。这些都增加了理解唐诗的难度。理解唐诗应深入其精神文化背景,对唐诗的自然精神,对唐诗神妙的艺术之美,还有许多问题,值得我们不断去品味和思考。
    (选自2018年10月9日《光明日报》,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现实的人生常常背离“道”,背离“自然”,“道法自然”就是超脱“背离”,回复本然。
B.陶渊明归隐田园,寻求悠然心会的真意,呈现出晋代诗歌丰富而灿烂的自然之美。
C.山水诗追求静、远、空三重境界,这三重境界恰恰是自然精神在山水诗上的体现。
D.宋代以后,唐诗赖以形成的许多精神氛围改变了,后世理解唐诗有了一定的难度。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文章论证结构清晰,提出中心观点后论述了自然精神的内涵,再使用例证法证明论点。
B.文章引用王维的诗歌《鹿柴》,论证了王维山水诗在深远幽静中具有的深邃“空”趣。
C.文章论述李白诗歌的自然精神时采用了类比论证手法,突出李白身上的赤子之心。
D.文章结论指出唐诗自然精神的形成跟文化背景有关,对于读者品读唐诗很有启发。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自然精神来自于道家思想,唐诗具有自然精神,说明道家思想在唐代的精神氛围中占主要地位。
B.王维《山居秋暝》中“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两句明白如话,但创造出了一种深远空寂的诗境。
C.王维的《鸟鸣涧》诗“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写回荡在山涧中的鸟鸣,反衬出山林的幽静深广。
D.李白在庐山上纵目远望,“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是大鹏的视野,是逍遥远游之境。
【答案】
1、B【解析】“只有……才……”绝对化,“知识的深度比知识的广度更重要”与文中“既要重视知识的宽度,也要重视学习的深度”矛盾。
2、B【解析】 “以……为事实基础”不恰当,另外“书不多,诱惑少”说的不一定是古人。
3、C【解析】A项中“就会”说法绝对,B项“只能靠自己”错,D项“也就等于”错,“关注世界形势及其发展变化”,是“具备了世界眼光和国际视野”的条件。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遇见“华不注”
王剑冰

来到济南历城,朋友先带着去看华山。
一路全是街衢楼厦,尽显现代都市风貌。好不容易到了,漫野中看到一座不大的山包。心中疑惑,历城没有太好的风景?这小山远远望去,就是一个情窦未开的花骨朵。没有遮挡,也没有起伏,就那么孤孤地立着。正想问什么,又想到“山不在高,水不在深”的警语,遂不敢多言。

果然,刚进入大门,就有数十棵松柏挡眼,凛然如武士。抬头看标牌,年岁可都不小,这位横刀立马者900岁,那位气冲牛斗窜到了980,最小的一位,也800整了。即刻肃然,不敢高声。再往前,巍巍然一座宫殿,不,一群的宫殿。却原来是赫赫有名的华阳宫,还有三元宫、玉皇宫、泰山行宫,还有净土庵、关帝庙、观音殿,真个鳞次栉比、檐牙高啄,铺排一片。殿内线条清晰的壁画,竟是元代遗迹。渐渐就有某种气息接通。也就明白,这松柏这殿宇竟都是因了一个氛围,华山的氛围。
不大的华山,到了跟前竟然膨大起来,远处看见的花骨朵,也已经开了。更为惊讶的是,原来这华山,就是史书上的“华不注”。看它表面不大,名气却远超无数高山峻岩。应了那句话,浓缩的是精华。这精华,与史上发生的一件事有关:齐晋鞍之战。从课本里早就知道两个著名战役,一是秦晋崤之战,一是齐晋鞍之战。这两场大战都是晋国取胜。对方失败的原因,全都因了骄兵。我正好刚从崤山回来,那崤之战在深山峡谷,鞍之战却在平原。单说鞍之战,齐顷公可能觉得齐国还可以,又在自己地盘上,丝毫没把晋国兵马放在眼里,撂下早饭说打完这一仗回来再吃。没想到齐军却被晋军吃了,最后顷公的车驾被晋人追着绕华不注跑了三圈。
多少年,萧萧杀伐已经停歇,慌乱的奔突也已经远去,华不注就这么悄然地躲在了时间的深处。大概可以这样说,凡深幽处,都会是寂寞处。或者说,凡寂寞处,都是深奥处。我为差一点错过而叹惋。我看到郦道元这样描述它:“单椒秀泽,不连丘陵以自高,虎牙桀立,孤峰特拔以刺天。”单椒很是亮眼。李白如此感叹:“兹山何俊拔,绿秀如芙蓉。”芙蓉也很入心。据说宋代以前,这里是一片水,李白或乘舟而来,同我来时的感觉大不相同。赵孟頫来了,画出一幅《鹊华秋色图》,并题记:“齐之山川,独华不注最知名”。乾隆感同身受,对此画欣爱有加,亲自题书“鹊华秋色”。还有曾巩、元好问、张养浩、康有为都曾为此山激情感奋。康有为也是遍赏名胜见过大世面的,但是一见这一带山水,竟然主张将国都迁到华不注前。

越往上走,就越发感觉到那莲的渐次开放。真的,是在这个早晨一点点地开了。上到高处看见华山前的一池清漪。原来山下有个华泉,属于济南七十二名泉中的一位。华泉涌成的湖水,同远来的水连在一起。元好问就在《济南行记》中提到,大明湖自北水门出,与济水合,弥漫无际。遥望此山,如在水中。有人说先有历城,才有了济南。也可以说,是先有了华山,才有了历城。华不注就像一粒种子,让一个都市生根开花。
除了松柏,更多的是竹子,这根根翠竹,怎么会在北方长得这么葱茏?站立其间,清气缠着微风,同华山的品性相偕相照。
一条小路弯弯其上,铺张的连翘和偷开的野杏在小路的两旁黄黄白白。山还是十分陡峭的。上到半山腰便云雾缭绕,烟岚蒙蒙,恍惚于仙境。山上依然有庙。在一处屋宇拐角,看到学生模样的两男一女在画画,说是山东大学的。口音像闽南语,原是来自台湾。说每年都有同学作为交换生来大陆学习,他们专门选的山大。我有些好奇。他们笑了,说喜欢这里的山水,尤其是华不注,因为那枚台湾发行的邮票。女同学拿出一本邮册,其中就有赵孟頫的《鹊华秋色图》。
站在山顶往北可以看到滔滔的黄河,往南能看见小清河。小清河并不小,以前接着济水。济水同长江、黄河、淮河为古四渎,曾波澜壮阔,舟帆相继。听说济南正在做着大明湖同这边水系的连通工程,不久会重现历史美景。再往前看,就看到了巍巍泰山。这样便想起这“怒之如奔马,错者如犬牙,横者如折带,乱者如披麻”的华山,或同泰山是一脉相连。有说杜甫就是站在华山上望岳的。也有可能。没有一个好的立脚点,我们的诗人如何能有那种激荡的胸怀?


展开余下试题走的时候,三个学生还在画画。想到那枚邮票,是否就暗合了余光中的“故乡”情缘?于是就有远方的游子,带着这枚小小的邮票,漂洋过海地来了。
再看华不注,已经是另一番感觉。
(摘自《 人民日报海外版 》)
4. 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作者以游踪为线,由远到近由低到高,随着观察点的变换,描绘出了一幅幅各具特色的画面,多角度地写出了华不注的美。
B. 文章写三个台湾学生,因为枚“鹊华秋色图”的郎票,来到华不注,并由邮票联想到余光中的“故乡情缘,让人感到,壮丽山河、优秀文化可以带给一个民族的文化认同感。
C. 文章引经据典,大量引用关于华不注的诗句文辞和历史典故,优美而不失厚重,不仅丰富了文章的历史底蕴和文化内涵,也容易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D. 本文语言清新优美,风趣诙谐写华山美景,详略得当,既有整体勾勒,又有局部描写,自然美景与审美体验有机融合,韵味丰富。
5. 文中运用多种表现手法来写华不注,请找出其中贯穿全文的三种,结合文章内容进行赏析。
6. 结合全文,分析文章结尾“再看华不注,已经是另一番感觉的含义和作用。
【答案】
4. D 5. ①欲扬先抑:作者在第段,先写华不注的不起眼,到走进华不注之后,赞叹其优美景色、悠久历史深厚人文。行文有波澜,情感有跌宕,不仅增强艺术表现力,也增加了读者的阅读兴趣。②对比:游览华不注之前觉得华不注渺小、孤、无景致,与游览当中感受到的历史、人文、美景形成对比,突出了华不注带给作者的强烈的审美体验及作者对华不注的赞美。③比喻:文章把华不注比喻为花,从远看的“花骨朵”到近看的花“已经开了”,再到“越往上走,越发感觉到那迷的渐次开放”,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由远到近游览华不注的真实观感。花的比喻,也写出了作者逐渐增加的对华不注的喜爱之情。④引用:文中引用“鞍之战”的历史典故和郦道元、李门、元好问等人的文章诗句,既写出了华不注的美景之绝与人文之盛,下富了文章的内涵,义增添了文章的文学性,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⑤移步换景:文章随着观察点的变化,有远到近,由低到高,从不同的角度,生动地描述了华不注的各具特色的美景,条理清晰,行文有序.给读者以身临其境之感。
6. 含义:作者之前看华不注,只是一个无遮拦无起伏的孤立山包,心中疑虑华不注没有太好的风景;游览之后,才发现,华不注历史悠久。华不注关丽的山水风景,让历史上众多的著名文人倾倒;现在,华不注依然以其独特的魅力,让远方的游子在此找到同根同源的文化认同。作用:呼应首段,总结全文,把作者游览华不注获得的全新的认识和了解做了一个总括。深化主旨,蕴含了作者对华不注的赞美之情。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
网约车是指以移动互联网为媒介,为乘客提供包括出租车和符合规定条件的私家车出行服务的新商业模式。网约车服务包括网约私家车、网约出租车、拼车和顺风车等等,是传统用车市场的补充。
——智慧出行,让天下没有难打的车|网约车用户调研报告
材料二:
滴滴阐释自己的价值观:安全第一、用户体验第二、效率第三。但从滴滴强调“远低于传统出租车行业的发案率”到海淀法院网披露“滴滴平台所衍生的刑事案件数量,远高于公众知悉”,从郑州空姐遇害案到乐清强奸杀人案,从整改期间依然给没有资质的司机派单到上线“一键报警”却形同虚设,用户发现最后还是效率第一、KPI导向。滴滴要度过有史以来最严重的信任危机,与其用公关频频刷屏,不如用整改好好刷心,放下浮躁,拥抱合规,投入安全,彻底补课。
需要强调的是,人们批评滴滴,揭露其存在的问题,不是要彻底否定滴滴存在的价值,而是为了鞭策滴滴守住底线,不断改进服务,为用户带来更安全、更便利的消费体验。在中国互联网行业蓬勃发展的春天里,滴滴开启并发展了网约车市场,给大家带来了出行便利,也推动自己的估值节节攀高。既然是行业发展的受益者,就理应成为行业健康的助推者,这是人们的期待,也是为什么滴滴危机之后有那么多用户化身“产品经理”为其建言献策的原因。
——人民日报
材料三:
随着滴滴和易到开始在北京市场停止向外地牌照的车辆派单,“中国成为全球第一个网约车合法化的国家”曾经引燃的乐观情绪被证明是贩卖虚假希望的产物,忽视经济原理的监管弊端远远大于它所标榜的对于行业的规范设计。中央政府制定的宽松框架屡被地方政府施以苛刻细则,导致中国对于网约车行业的管理措施大大高于全球其他国家,其插手思路也偏离了“保障乘客安全”的主流路径,沦为一种主观色彩鲜明的调控工具。
强制规定网约车从业车辆的轴距、排量、年龄、牌照、服务定价,从而尺度极大的抑制自由市场的供应规模,其结果就是造成自新政逐步落实以来的网约车运力长期趋于紧张,打车难和打车贵的旧时记忆再被唤醒,机场和
火车站等中转中心的黑车数量也又渐渐恢复,而北京的交通拥堵和雾霾季候——这两大顽疾是构成干预行为的核心合法性——却似乎未曾有过分毫改观。
——虎嗅网《几点看法:关于网约车的‘外牌清退战’》
材料四:
对网约车、共享单车等新生事物、新兴行业,正如李克强总理所言,应尽量秉持“包容审慎”的监管方式,不能一上来就“管死”。
网约车的排量、轴距等硬杠杠固然不可或缺,但平台管理是否规范、个人信息能否得到保护等,更是消费者关注的重点。媒体最近就曝光,一些网约车平台通过“外挂”软件让车费翻倍,这类严重侵犯乘客权益的现象应该引起监管重视。
在互联网和移动支付时代,共享经济的发展对于城市经济建设将会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在未来,网约车一定仍是公众重要的出行方式之一,各地对网约车的监管,也应该审时度势,充分考虑公众的需求,在“软件”上下硬功夫、严加监管,而在“硬件”方面,不妨放宽标准。
——澎湃评论《网约车监管,更应该在“软件”上下硬功夫》
7. 下列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材料一的图表显示,无论采用单选或多选的方式,乘客常在线上叫出租车的人数大大超过常在线下打车人数,甚至多达2—5倍。
B. 材料一的图表显示,在选择网约车平台时,用户最看重出行的效率和性价比。
C. 滴滴危机之后有那么多用户化身“产品经理”为其建言献策是因为想推动滴滴行业健康发展,给大家带来出行便利。
D. 政府不应该干涉网约车的排量、轴距等因素,而应该关注平台管理是否规范、个人信息能否得到保护等消费者关注的重点。
8.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是(3分)()
A. 滴滴遭遇信任危机是因为过于注重公关,过于浮躁,不合规,忽视安全。
B. 滴滴和易到开始在北京市场停止向外地牌照的车辆派单的事实证明,中国成为全球第一个网约车合法化的国家只是贩卖虚假希望。
C. 政府之所以会对网约车出台苛刻细则,是因为想解决北京的交通拥堵和雾霾季候这两大顽疾。
D. 对新生事物、新兴行业,要秉持“包容审慎”的监管方式,所以对网约车要放宽标准。


展开余下试题9. 如何有效地促进网约车的健康发展?请结合文章阐述。
【答案】
6. D 7. B 8. (一)企业方面:注重乘客的安全和用户体验,不要一味追求效率。(二)政府方面:不要过分插手网约车的管理,对网约车的排量、轴距等硬件管理可适当放宽,加强平台管理和个人信息保护等软件的管理。(三)乘客方面:对新兴事物要冷静包容,不要彻底否定网约车,鞭策他们不断改进服务。
二、古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任安,荥阳人也。少孤贫困,为人将车之长安,留,求事为小吏,未有因缘也,因占著名数。武功,扶风西界小邑也,谷口蜀栈道近山。安以为武功小邑,无豪,易高也,安留,代人为求盗、亭父。后为亭长。邑中人民俱出猎,任安常为人分麋鹿雉兔,部署老小当壮剧易处,众人皆喜,曰:“无伤也,任少卿分别平,有智略。”明日复合会,会者数百人。任少卿曰:“某子甲何为不来乎?”诸人皆怪其见之疾也。其后除为三老,举为亲民,出为三百石长,治民。坐上行出游共帐不办 ,斥免。
乃为卫将军舍人,于田仁会,俱为舍人,居门下,同心相爱。此二人家贫,无钱用以事将军家监,家监使养恶啮马。两人同床卧,仁窃言曰:“不知人哉家监也!”任安曰:“将军尚不知人,何乃家监也!”卫将军从此两人过平阳主,主家令两人与骑奴同席而食,此二子拔刀列断席别坐。主家皆怪而恶之,莫敢呵。
其后有诏募择卫将军舍人以为郎将军取舍人中富给者令具鞍马绛衣玉具剑欲入奏之。会贤大夫少府赵禹来过卫将军,将军呼所举舍人以示赵禹。赵禹以次问之,十余人无一人习事有智略者。赵禹曰:“吾闻之,将门之下必有将类。传曰:‘不知其君视其所使,不知其子视其所友’。今有诏举将军舍人者,欲以观将军而能得贤者文武之士也。今徒取富人子上之,又无智略,如木偶人衣之绮绣耳,将奈之何?”于是赵禹悉召卫将军舍人百余人,以次问之,得田仁、任安,曰:“独此两人可耳,余无可用者。”卫将军见此两人贫,意不平。赵禹去,谓两人曰:“各自具鞍马新绛衣。”两人对曰:“家贫无用具也。”将军怒曰:“今两君家自为贫,何为出此言?鞅鞅如有移德于我者,何也?”将军不得已,上籍以闻。有诏召见卫将军舍人,此二人前见,诏问能略相推第也 。田仁对曰:“提桴鼓立军门,使士大夫乐死战斗,仁不及任安。 ”任安对曰:“夫决嫌疑,定是非,辩治官,使百姓无怨心,安不及仁也。”武帝大笑曰:“善。”使任安护北军,使田仁护边田谷于河上。此两人立名天下。(选自《史记.田叔列传》)
10. 对文中划曲线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其后有诏/募择卫将军舍人/以为/郎将军取舍人中富给者/令具鞍马绛衣玉具剑/欲入奏之。
B. 其后有诏募/择卫将军舍人/以为郎/将军取舍人中富给者/令具鞍马绛衣玉具剑/欲入奏之。
C. 其后有诏募/择卫将军/舍人以为郎将军/取舍人中富给者/令具鞍马绛衣玉具剑/欲入奏之。
D. 其后有诏/募择卫将军/舍人以为郎将军/取舍人中富给者/令具鞍马绛衣玉具剑/欲入奏之。
11. 下列对文加点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无钱用以事将军家监 事:侍奉
B. 于是赵禹悉召卫将军舍人百余人 悉:全部
C. 卫将军见此两人贫,意不平 意:意识
D. 使士大夫乐死战斗 乐:乐于,以……为乐
12. 下列对文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任安在武功时,先代任求盗、亭父的差使,后任亭长、三老。接着又被举荐为亲民的官吏,还被提拔为俸禄300石小县的县令。
B. 任安对与骑奴同席而食,深以为耻;同时对公主家的人不了解自己的才能很想得开,表现得心平气和。
C. 田仁对自己带兵打仗有及任安;任安认为自己评判是非、治理百姓不及田仁o。
D. 虽然卫将军因任安、田仁两人穷困而歧视他们,但最后在赵禹的举荐下,还是不得不向皇上报告了任、田二人。。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①卫将军从此两人过平阳主,主家令两人与骑奴同席而食。
②今徒取富人子上之,又无智略,如木偶人衣之绮绣耳,将奈之何? 哦!
【答案】
10. A 11. C 12. B
13. ①卫将军让他俩跟随自己拜访平阳公主,公主家的人让他们俩和骑奴同在一张席子上吃饭。
②现在只是挑选有钱人的子弟上报,这些人没有智谋,就像木偶人穿上锦绣衣服罢了,你准备怎么办呢?
参考译文:
任安是荥阳人,幼小时就成了孤儿,生活贫困,给别人驾驭车子到了长安,留了下来,想做一个小吏,没有机会,就了解估算一些地方著录户籍的情况及人口的多少等。武功是在扶风西边的小县,山谷口靠山处有通往蜀地的栈道。任安认为武功是一个小县,没有豪门大族,容易提高自己的地位,就留居下来,代替别人做求盗亭父。后来做了亭长。县里的百姓都出城打猎、任安常常给人们分配麋鹿、野鸡、野兔等猎获物,合理安排老人、孩子和壮丁到或难或易的地方,大家都很高兴,说:“没有关系,任少卿分析辩别事情公平,有智谋。”明天又集合开会,聚会的有几百人。任少卿说:“某某的儿子名叫甲的,为什么不来呢?”大家都惊讶他认识人的迅速.后来他被任命为乡中的三老,举荐为亲民之吏,主持乡邑之事,后又被任命为享受三百石俸禄的官长,管理百姓。由于皇帝出巡时陈设帷帐供给使用的事情没有做,被罢免官职。
这以后就做了卫青将军的门客,和田仁在一起,都做门客,住在将军府里,二人知心友爱。这二人都家中贫困,没有钱去买通将军的管家,管家让他们喂养主人的烈马。两人同床而眠,田仁悄悄地说:“太不了解人了,这个管家!”任安说:“将军尚且不了解人,何况他是管家呢?”一次卫将军让他俩跟随自己拜访平阳公主,公主家的人让他们俩和骑奴同在一张席子上吃饭,这两人拔刀割裂席子和骑奴分席而坐。公主家的人都惊异而厌恶他俩,也没有谁敢大声喝斥。
后来皇帝下诏书征募选拔卫将军的门客做自己的侍从官,将军挑选了门客中富裕的人,让他们准备好鞍马、绛衣和用玉装饰的剑,然后想去进宫报告。正好贤能的大夫、少府赵禹前来拜访卫将军,将军召集所举荐的门客给赵禹看。赵禹依次考问他们,十多个人中没有一个通晓事理有智谋的。赵禹说:“我听说,将军家中一定有能当将军一类的人才。古书说:‘不了解那个国君看一看他任用的人,不了解那个人看一看他结交的朋友。’现在皇帝下诏书命令举荐将军门客的原因,想要以此看一看将军能够得到怎样贤德的人和文武人才.现在只是挑选有钱人的子弟上报,这些人没有智谋,就像木偶人穿上锦绣衣服罢了,你准备怎么办呢?”于是赵禹召集卫将军的全部门客一百多人,又依次考问他们,发现了田仁,任安,说:“只有这两个人行啊,其余的都没有能够任用的。”卫将军看到这两个人贫困,内心忿忿不平.赵禹走后,对他们俩人说:“各人自己去准备鞍子和新绛衣等。”两人回答说:“家中贫困没有可用的东西。”卫将军发怒说:“现在您两位自己是贫穷的,为什么说出这样的话呢?愤愤不平的样子好像对我有过恩德,这是为什么?”卫将军出于无可奈何,只得写了报告让皇帝闻知。皇帝下达诏书召集卫将军的门客,这两个人前去拜见,皇帝召见时询问他们的才智情况让他们互相推举评价.田仁回答说:“手执鼓槌,站立军门,使部下甘心情愿为战斗而死,我不如任安。”任安回答说:“决断嫌疑,评判是非,辨别属下的官员,使百姓没有怨恨之心,我不如田
标签:人教版 高一 下册 月考试卷
相关:关于“湖南省株洲”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277]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