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完整试题C. 小城镇中的特色老街、有时代印记的建筑和有故事的活动场所都是应该得到保护的。 D. 建设有特色的小城镇,需要多方协作,合力发展,只有在尊重地方文化特色、生活习惯的背景下,多考虑、采取有效措施,才能健康发展。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由当前乡愁记忆面临困境出发,讨论了乡愁记忆在我国小城镇建设中的作用。 B. 文章首段提出问题,之后就此问题进行了解答,最后一段总说,重申乡愁的作用。 C. 文章从保护原有文化和创新开发文化资源两方面运用对比的手法论证了怎样利用乡愁资源的问题。 D. 文章论述严密,除了方法外,先对政府、市场、民间力量提出警示,又给出了注意事项。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要使小城镇健康发展,就要保育好城镇地方文化资源,不改变城镇地方文化形式。 B. 如果能有效开发利用乡愁资源,就可以很好引导我国小城镇的建设特色、健康发展。 C. 基于乡愁记忆的城镇保护和发展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所以当地政府不能贪大求快。 D. 乡愁对于小城镇特色发展来说有较大作用,所以政府可在乡愁记忆上着力。 【答案】1. B 2. A 3. A 【解析】 【1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理解并分析文中重要信息的能力。首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寻找细微的差别。B项,曲解文意,错在“歌曲‘小城故事’……挑战着人们的乡愁记忆。”原文第一节说“随着城镇化、现代化的不断推进及小城镇产业、空间、社会结构的变迁,歌曲‘小城故事’中的乡愁记忆及其载体也面临着巨大挑战。”所以正确的表述是“小城故事”中的乡愁记忆面临挑战,而不是歌曲挑战着乡愁。故选B。 【2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注意:第一步,逐项审查每一个选项有几个分句,分句与分句之间是什么关系,一般的有因果、条件、假设、目的等关系。第二步,比对每一分句的意义在原文是否有依据,分句与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在原文中是否有依据。A项考查分析论点,B项考查论证思路,C项考查论证方法及作用,D项考查论证思路。B项,不是“首段提出问题”,是“第二段提出问题”“如何让乡愁记忆成为小城镇特色发展的引擎”,第一段只是对乡愁记忆的现状进行了阐释;最后一节也不是重申乡愁的作用。C项,没有运用“对比手法”。D项,顺序颠倒,“给出了注意事项”在“对政府、市场、民间力量提出警示”之前。故选A。 【3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理解和分析文中重要信息的能力。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的题目,题干的表述一般为“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或者“正确的一项”, 错误设置一般为答非所问、混淆范围,强拉因果、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无中生有等,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答题时注意仔细阅读文章,找准有效答题区间,然后认真对读,重点注意选项的表述和文中内容的整合或转述以及句子间的关系的寻找细微的差别。A项,曲解文意,“不改变城镇地方文化形式”与原文不符。文中第三段提到“坚持守住底线,保护保育好文化资源。充分挖掘小城镇的物质文化基因,保护好独有的地理禀赋、自然风景与文化资源,保留好特色老街、具有特色风貌的道路,构建好小城镇的记忆坐标系”“保护好有代表性的住宅、不同时代典型的建筑物(学校、茶馆等)、有故事的活动场所(集市、庙会等),保育好一系列主题鲜明的记忆坐标点”等措施,第四段也提到“打造创新引擎,开发利用好文化资源”。所以不是“不改变城镇地方文化形式”,而是“保护好”或“保留好”地方文化形式。故选A。 【点睛】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涉及的内容一般范围比较大,所以把握全文主要内容是筛选和整合的基础。具体来说,要探究文章的观点,把握作者在文中体现的态度,筛选出文中使用的论据等。对文章的主要内容有个整体把握,筛选和整合信息时才会心中有数。把握题干,确定答题区间。将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对应比较。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区别,命题者常通过改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要认真核对,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2018年3月28日,第五届“财经中国V论坛——人工智能:现实与图景”在北京举行。与会专家表示,尽管当前在一些典型化、标准化领域,人工智能得到了广泛运用,产业正处在快速扩散阶段,但同时也应看到差距。 南开大学原校长、中国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战略研究院执行院长龚克认为,当前我国人工智能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主要存在于四个方面。第一、缺少重大原创成果。在基础理论、核心算法以及关键设备、高端芯片、重大产品与系统基础材料、元器件、软件与接口等方面与发达国家存在较大差距。第二、科研机构和企业尚未形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生态圈和产业链,缺乏系统的超前研发布局。第三、人工智能尖端人才远远不能满足需求。第四、适应人工智能发展的基础设施、政策法规、标准体系亟待完善。 对于部分人士担忧人工智能发展可能造成失业,从而导致社会性问题的说法,人工智能发展清华大学软件学院副教授李春平表示,人类的一部分事务性劳动逐渐由机器来替代,这是不可逆转的。“这样的替代,也不纯粹是人工智能技术出现所带来的,还包括其他技术。不过,在很多领域中,并非简单的替代,而更多的是新型技术和行业如何更深度地融合。”李春平说。 (摘编自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人工智能产业快速扩散专家称仍要坚持务实发展》,有删改) 材料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