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全能生”2019高考浙江省2月联考 语文试题 一、语言文字运用 1.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 据说神女峰常为云雾遮蔽,轻易不肯露(lù)面,人们从上船起便关心是否有缘得见。抬头仰望,只觉得巉(chán)岩绝壁压顶而来,令人赞叹之间不免惶怂。 B. 酋长看着这场闹剧,既惊奇又鄙夷:这是天涯海角不谙(yīn)世事的人们对文明人的永远的惊讶,在这些文明人眼里,一小撮(cuō)黄色金属比他们的文明所取得的一切精神上和技术上的成就还要宝贵。 C. 那瞬息万变的落照,迤逦(yǐlí)行来,已到水边。水已成冰,冰中透出枝枝荷梗,枯梗上漾着绮(qǐ)晖。远山凹处,红日正沉,只照得天边山顶一片通红。 D. 时间退回到遥远的遥远的过去,那时生命还没有发生。没有动物的踪(zōng)迹,也没有植物的覆被,有的只是永恒的静谧(mì),和对未来的期待。 【答案】D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考生识记现代汉语字音及字形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字音重点考核多音字、形声字、形似字、音近字、方言、生僻字等,多音字注意据义定音,要找规律,结合词义、词性、运用场合等记忆。辨析字形当然要从字音和字义上下功夫。形近字虽然字形相近,但却有细微的区别,这细微处就是辨析的关键。有些形近但读音不同的字,可以通过读音的不同加以辨析。相连字形的考核主要考核形近字和音近字,试题的内容有两字词语,三字熟语和成语。A项,露(lù)面——lòu,惶怂——惶悚(惶恐);B项,不谙(yīn)世事——ān;C项,迤逦(yǐlí)——(yǐ lǐ),绮晖——绮辉。故选D。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这并非搪塞之言。人生的过程不仅会受到社会和时代的很大影响,但贯穿首尾的基本线索总离不开自己的个体生命。【甲】个体生命的完整性、连贯性会构成一种巨大的力量,使人生的任何一个小点都指向着整体价值。【乙】一个人突然地沮丧绝望、自暴自弃、铤而走险,常常是因为产生了精神上的短路,【丙】如果在那个时候偶然翻检出一张自己童年时代的照片或几页做中学生时写下的日记,细细凝视,慢慢诵读,很可能会心情缓释、眉宇舒展,返回到平静的理性状态。其间的力量,来自生命本身,远远大于旁人的劝解。 2. 文段中的加点词,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不仅 B. 自暴自弃 C. 翻检 D. 缓释 3. 文段中画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 ) A. 甲 B. 乙 C. 丙 【答案】2. A 3. B 【解析】 【2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核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此类试题答题时,首先明确词语的意思,然后结合语境辨析正误。A项,不仅:不但。结合后面“但贯穿首尾的基本线索总离不开自己的个体生命”分析可知,此处应用“虽然”。B项,自暴自弃:自己甘心落后,不求上进。结合“沮丧绝望”“铤而走险”等分析可知,使用正确。C项,翻检:翻动查看。结合“一张自己童年时代的照片或几页做中学生时写下的日记”分析,使用正确。D项,缓释:延缓释放。结合“心情”分析,使用正确。故选A。 【3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标点符号的正确运用。点号表示口语中不同长短的停顿,标号表示书面语言里词语的性质或作用。句末点号用在句末,表示句末停顿和句子的语气,包括句号、问号、叹号。句内点号用在句内,表示句内各种不同性质的停顿,有逗号、顿号、分号、冒号。标号的作用是标明,主要标示某些成分(主要是词语)的特定性质和作用。包括引号、括号、破折号、省略号、着重号、连接号、间隔号、书名号、专名号、分隔号。乙句中“常常是因为产生了精神上的短路”的“短路”表特殊意义,需加引号。故选B。
浏览完整试题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制造业与人工智能的深度融合,不仅可以激活产业,推动智能制造的发展,还可以解放人力。 B. 作为拥有10亿用户的超级平台,微信一直看作是可以扭转电商格局的选手,而其电商生态到底有多大势能、去中心化逻辑会让电商产生多剧烈的化学反应,这些问题的答案,也将随着微信商品搜索的开放而逐渐浮出水面。 C. 根据国际癌症研究机构的一份报告发现,大量食用加工肉类会增加患某些类型癌症的风险。相反,要多吃水果、蔬菜和全谷类食品。 D. 观众的思想水平、审美趣味与艺术鉴赏能力差异,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对一部电视剧是否“注水”的基本判断。 【答案】D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先抓典型的语病标志,比如两面词、判断词、并列动词;然后压缩句子,保留主干,看是否残缺、是否搭配。A项,语序不当,强调的是“激活产业,推动智能制造的发展”,应与“解放人力”前后互换;B项,成分残缺,应在“看作”前加“被”;C项,结构混乱,句式杂糅,应删去“根据”。故选D。 【点睛】语病主要分为两大类:结构性语病和语义性语病。对于结构性病句,考生应多从语法角度分析,先压缩,再看搭配。要认真细致审读每个选项,重点注意分析并列短语作句子成分与其他成分的搭配,可以将并列短语拆开逐一与其他成分搭配,验证其当否。对于句式杂糅的句子,先凭语感判定其不协调,再分别造成句子,再放回原文中,验证其当否。对于语序不当的句子,先也要凭语感检测,再将不协调的词语或句子调换位置,看是否通畅自然。对因不明词义而造成前后矛盾的语句,应尽力推敲出这个关键词语的含义,推敲方法是拆字组词。 5.下面是某学校设计的“未来课堂”的图示框架,请根据图示概括“未来课堂”的三个基本特点。(每个特点不超过10个字)
展开余下试题(摘编自《抵御网瘾,重塑农村青少年的精神世界》) 材料四: 为了解决未成年人网络沉迷问题,近年来,国家多次出台规定,重拳整治网络空间秩序、规范青少年网络使用。但就目前来看,面对屡见不鲜的诱导青少年网络成瘾行为、不断发展的互联网产品形态,监管的提升仍然有较大空间。当然,解决青少年网络成瘾这个难题,需要多方发力、齐抓共管。对于互联网企业来说,当务之急是要把防沉迷措施建立起来,把社会责任落实到位。另一方面,预防青少年沉迷网络,家庭和学校的教育引导不能缺席,强制命令、一味禁止容易激发逆反心理,关键是帮助孩子做到健康上网、正确用网。 (摘编自《预防青少年网络沉迷刻不容缓》) 7. 下列表述中不属于青少年“网络成瘾综合征”危害的一项是( ) A. 青少年“网络成瘾综合征”的直接表现就是注意力分散,记忆力减弱,学习成绩下降。 B. 青少年过度地沉溺于网络中虚拟的角色,缺少现实社会中以教师、家长为核心的人际关系对他们行为的监督,易导致角色混乱,道德感弱化,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C. 青少年长久沉迷于网络,容易对真实生活中的人和事缺少兴趣,情感淡漠,和亲人、朋友之间的交往减少,将自己封闭起来。同时,也会对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影响。 D. “网络成瘾综合征”临床上是指由于患者对互联网过度依赖而导致明显的心理异常症状以及伴随的生理性受损的现象,网瘾青少年在虚拟世界中表现得更机智活泼自信。 8. 下列对材料中“网络成瘾综合征”的相关理解和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A. “网络成瘾综合征”已日益成为困扰学校、家庭和社会,危害青少年身心健康的疑难杂症,成了世界性的难题,患者无法彻底根治。 B. 调查显示,从年龄阶段来看,我国13~17岁的青少年患网瘾的比例最高,随着年龄增长,患网瘾人数的比例呈下降趋势;从职业分布来看,初中生、失业或无固定职业者、职高生患网瘾的比例最高;从成因分析来看,满足感缺失、自控能力弱、过于清闲是主因。 C. “网络成瘾综合征”是指在无成瘾物质作用下的上网行为冲动失控,颈椎病、失眠、自闭症等都是由“网络成瘾综合征”引起的。 D. 要解决我国农村网瘾泛滥的问题,需要政府、互联网企业、学校、家庭等多方发力、齐抓共管。当前尤其需要加大监管力度,建立防沉迷措施,切实提高老年实际监护人的素质。 9. 现在部分互联网企业只顾赚钱,缺乏社会责任感,请你联系实际对其提两条合理的建议。 【答案】7. D 8. B 9. ①设置身份认证,限制上网时间;②游戏分级,禁止未成年人玩某些游戏。 【解析】 【7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文章的内容、观点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题干要求“下列表述中不属于青少年‘网络成瘾综合征’危害的一项”,D项,“网瘾青少年在虚拟世界中表现得更机智活泼自信”错误。结合文本内容“缺少现实社会中以教师、家长为核心的人际关系对他们行为的监督,他们在网上自由任性,导致自我约束力下降,缺少‘慎独’的道德自律,容易在网络游戏中放纵自己的欲望,将网络上的规则带到现实生活中,造成角色的混乱,极易引发冲突”分析可知,“网瘾青少年在虚拟世界中表现得更机智活泼自信”于文无据。故选D。 【8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及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题时,将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对应比较。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区别,命题者常通过改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要认真核对,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A项,“患者无法彻底根治”说法过于绝对。结合“网瘾已日益成为困扰学校、家庭和社会,危害青少年身心健康的疑难杂症”“解决青少年网络成瘾这个难题,需要多方发力、齐抓共管”分析可知,“患者无法彻底根治”错误。C项,“颈椎病、失眠、自闭症等都是由‘网络成瘾综合征’引起的”以偏概全。“颈椎病、失眠、自闭症”成因很多,把它们全归因于“网络成瘾综合征”显然是错误的。D项,“切实提高老年实际监护人的素质”无中生有。结合文本内容“需要多方发力、齐抓共管。对于互联网企业来说,当务之急是要把防沉迷措施建立起来,把社会责任落实到位。另一方面,预防青少年沉迷网络,家庭和学校的教育引导不能缺席,强制命令、一味禁止容易激发逆反心理,关键是帮助孩子做到健康上网、正确用网”分析可知,“切实提高老年实际监护人的素质”于文无据,况且老年人素质不是短期内就能提高的。故选B。 【9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及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解答本题,现有材料是寻找解决实际问题的依据,但现有材料的原句绝不是最佳答案,更不是最佳答案的全部,这就考查了考生真正读懂多文本的内涵、联系社会生活现实而解决实际问题的高层次能力。针对文本提出自己的看法或对自己的启示,答题时实现明确自己的观点,然后结合生活中的事例进行论证,论证要围绕自己的观点进行,做到中心突出、简单明了。题干要求“现在部分互联网企业只顾赚钱,缺乏社会责任感,请你联系实际对其提两条合理的建议”,可抓住材料四中“对于互联网企业来说,当务之急是要把防沉迷措施建立起来,把社会责任落实到位”一句,联系实际思考怎样建立防沉迷机制,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如实名制,进行身份认证,然后结合不同的年龄,规定上网时间,或者进行IP监控,一些暴力的游戏禁止未成年人进入等。 【点睛】解答实用类文本阅读可以从如下几个步骤进行:首先是阅读,注意整体阅读,注意抓三个方面:一是要有文体特征意识(如新闻、传记);二是要有思路分析意识(边读边概括各段落意思及段与段之间的关系);三是要有寻找中心句意识(每段的中心句,特别是文章的开头,结尾,过渡句以及标题)。其次是审题:从题干中求启示,寻求解题的突破口,确保准确答题。题干具有以下作用:暗示答题区域,暗示答题思路,暗示答题方法,暗示答案本省。审题时注意:是否选准题眼(答题重点),是否选全要点(要答几个方面),是否选准角度(以谁为陈述主体),是否选好恰当的句式(要与设问的句式一致)。组织语言时,注意“问”与“答”要照应好。最后是答题:“规范作答”不能忘记的三个原则:⑴答案在文中(直接来源于文中或或从文中提炼);⑵选择并重组文中关键词句(注意原文表述角度与设问角度是否一致);(3)分点分条作答(高考阅卷采点给分)。即:问什么答什么,怎么问怎么答;就近找答案,尽量抄原文;抓住关键词,短语答题目,分条来排列;要用肯定句,原文中找依据。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百无一用 [意大利]卡尔维诺 太阳已经升得很高了,斜照进街道,杂乱地照亮这条街。阳光从料想不到的缝隙里射出来,打在拥挤的人行道上匆匆走过的行人的脸上。 在一个十字路口,我第一次看到那个浅色眼睛的男人,记不清他是停在那里还是往前走着,可以肯定的是,他离我越来越近,因此或者是我朝他走去,或者是他向我走来。他高大而消瘦,穿着一件浅色的雨衣,一把紧紧卷起的雨伞利落地挂在胳膊上。他的头上戴着一顶毛毡帽子,也是浅色的,帽檐又宽又圆;底下紧挨着的是眼睛,大大的、冷冷的、亮亮的,眼角带有奇怪的闪光。他手里拿着一本书,一根手指夹在书里,好像是为了标记那个位置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