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试题中心
》
高考模拟卷
阅读:492 2019-05-10
标签:
人教版
高三
总复习
高考模拟卷
重磅:
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492]
2019年梅州市高三总复习质检(二)
2019年梅州市高三总复习质检(二)2019.5
语文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请认真阅读答题卡上的注意事项,在答题卡上与题号相对应的答题区域内答题,写在试卷、草稿纸上或答题卡非题号对应答题区域的答案一律无效。不得用规定以外的笔和纸答题,不得在答题卡上做任何标记。
3.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画的本质特点是什么呢?我认为主要有两点:一是象形与写意的相辅相成,这种主客体的对立统一,生成了中国绘画的本质哲学观,并由此生发出中国画丰富多样的独特表现方法;二是兴成教化的核心价值观和适情达意的审美价值论的辩证统一。
中国画具有写形、象形之历史传统,虽然文人画重写意简笔,但仍有写实工笔的意蕴存在于中国画的形式和精神之中,否则,中国画会拒绝西式素描、明暗造型等手法,而西方之古典写实方法在中国也会水土不服。无论是徐悲鸿、蒋兆和等人的教学与创作体系,还是周昌谷、方增先等人的新浙派人物画,都较为成功地将西方写实因素同中国水墨画相结合,推动中国画的现当代革新。如果中国画本身没有工笔写实的历史传统和白描、色彩晕染等方法,这种结合就没有基础,这种革新也就不会成功。
中国美学精神又有言志表情的传统。先秦至汉魏美学,将诗歌、音乐和书法都看成是心灵意志和情感的表达。汉魏六朝绘画美学虽然主形和重形,但是心志论和情感论美学精神对于绘画仍有影响,这种影响在理论上主要表现在东晋顾恺之的“以形写神”“传神观照”,以及南朝宗炳的“畅神”和谢赫的“气韵生动”等观念中。顾恺之、宗炳、谢赫都是著名画家,他们在强调写形、象形的同时,还注意到写形状物的精神表达,即更高的精神与心志内容的要求,就是要以形“写神”“传神”,还要“畅神”,借以达到最高的美学标准“气韵生动”。
对“意”的表达也是中国画最重要的本质特点。唐代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指出“意存笔先,画尽意雀”。苏轼进一步发展了士大夫画观即文人画观,强调以画达意,以诗适情。而到元代倪瓒,更鲜明地提出“聊以写胸中逸气”。此外在创作中,唐代王维提出水墨为最上,五代董源、巨然,到宋代文同、苏轼、米芾,再到元四家、吴门四家、清四王,水墨写意成为主要表现方法,写意自然成为中国画最重要的本质特点。
中国画家和理论家辩证把握了主体与客体二者的关系,既强调写形,也强调传神;既强调写实,也强调表意。由于中国文人水墨画具有写意特征,所以在20世纪初,当西方现代主义艺术流派被引入到中国时,林风眠等人开辟中西结合的另一道路,即将中国写意笔墨同立体主义、表现主义等相结合,创造现代形态的新的中国画。中国画的本性中所具有的象物写形及水墨写意的双面特征,既辩证地解决了创作中的主客体精神哲学问题,同时也为中国画发展开辟了无限广阔的道路,使中国画具有较大的包容性。20世纪初以来,在中西文化交流之中,中国画既能够吸纳西方古典写实和素描的表现方法,创造新的水墨人物画,又能够融合西方现代艺术中的语言特征,创造新的现代艺术。
浏览完整试题
(节选自陈池瑜《中国画的本质:写形兼写意》)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中国画会拒绝西式素描、明暗造型等手法是因为中国文人画看重写意简笔,强调以画达意。
B.中国画工笔写实的历史传统和白描、色彩晕染等方法为新浙派人物画的诞生提供了基础。
C.中国绘画美学发展到汉魏六朝,虽然出现了心志论和情感论等观念,但整体还是强调写形、象形的。
D.在理论上,苏轼等人强调文人画观;在创作上,王维等人强调水墨为上。水墨写意成为主要表现方法,写意为中国画最重要的本质特点。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文章开头提出中国画的本质特质主要有两点;其中本文着重于论述第一点,即象形与写意的相辅相成。
B.文章以对比论证的方式证明了中国画具有写形、象形之历史传统又有言志表情的传统。
C.文章按历史发展的顺序论述了水墨写意是如何逐步发展为中国画最重要的本质特质。
D.文章立足于中国画的写意特征,以林风眠等人创作新派国画的例子,论证了中国画的包容性。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中国画强调兴成教化的核心价值观和适情达意的审美价值论的辩证统一,所以对中国画而言,最重要的是承担社会责任和发挥伦理作用。
B.汉魏六朝绘画美学追求的最高的美学标准是“气韵生动”,因此 “畅神”比“写神”“传神”更重要。
C.正是因为中国画家和理论家辩证把握了主体与客体二者的关系,因此中国画既强调写形,也强调传神;既强调写实,也强调表意。
D.得益于中国画的包容性,中国画融合西方现代艺术中的语言特征,创造新的现代艺术。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小题。
材料一:
李老师随省里的科技救灾组来到了岗底村查看灾情。他递给我一张写在烟盒上的字条:“需要果树管理技术,我可以帮忙。李保国。”后面留了电话。
李老师给村民上的第一堂课,是剪枝。他把课堂设在果园,亲自动手,把一棵果树的枝条,剪掉了1/3。农民心疼得不行,还有村民找到我家里,急切地说:“你找来的这个教授到底行不行?这不是糟蹋年景吗?看他穿戴也不像教授。”面对质疑,李老师就一句话:“明年果树如果挣了钱是大家的,如果损失了,算我的。”
为了推广“套袋”技术,李老师买了16万个苹果袋,免费送给村民。因为以前村民使用不成熟的套袋技术吃过亏,这次很多人死活不敢用。李老师还是那句话:“损失了算我的。”
李老师就这样一次次给村民们立着军令状,推广新技术。第二年初见成效,第三年果园的面貌全变了,一亩多卖了3000多元,带来效益900多万元,真成了金苹果。
这下,村民打心眼儿里服了,以后全听他的,他说怎么干,咱就怎么干。
从1996年到2009年这十几年里,李老师每年都有200多天住在岗底村。他研究推广的28项成果中,有15项是在岗底实验成功的。他想方设法给村民办夜校、搞培训,建议借邢台农校“送教下乡”,让100名果农在家门口读了中专。后来,62人拿了大专文凭,现在都在考本科,191人获得国家颁发的果树工证书。
现在,岗底村富了,村民人均收入3.1万元,村民都住上了楼房,做饭、取暖烧燃气,100多户买了小轿车。
(摘自内丘县岗底村党总支书记杨双牛《我见不得老百姓穷》)
材料二:
“性格太倔,40年没变”
“他这个人性格太倔,认准的事情,会一直干到底,任何人说了没用。认识他到现在快40年了,一点没变。”
“在科研上,他特别能接受新事物,爱琢磨,种植技术年年变,随时更新。”
身体出了几次大状况后,去医院检查,是心梗,医生叫他住院、卧床休息,他急了:“闹的时候没事,一到医院就成病人了,能有啥事?”谁都劝不了。
“他就是不听话,要是当初做了心脏搭桥,也不至于这么快就走了。”郭素萍很是无奈。
“他的幸福指数很高”
郭素萍平静地说着他们的日常生活——
李保国对吃没要求,对穿没要求,从不逛商场,衣服从里到外都是郭素萍给买。
他对钱不感兴趣,觉得自己每月八九千元钱工资花不完,“不就吃药花点钱吗?平时去山里,人家还管饭呢。”
他把发明的山地节水灌溉专利,免费送给唐山一位企业家。人家春节时捎了些螃蟹和虾,他很开心:这我收下了。
他的任何东西,包括课件什么的,谁都可以拷走,他觉得人人知道才好呢。
他不求名,有时听说新闻单位来记者了,他赶紧开车撤了。
“他就愿意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要求很低,他的幸福指数很高。”郭素萍说。
(摘自《郭素萍谈丈夫李保国:“他的幸福指数很高”》)
材料三:
作为李保国生前所在学校的同事,我目睹了解了李保国从一个学农爱农、积极要求进步的青年教师,逐步成长为一名优秀共产党员、山区综合治理专家,感受到他一心为民、无私奉献的报国情怀。李保国是当代知识分子的优秀代表。30多年来,他始终坚持走与人民群众相结合的道路,在服务人民中寻找和实现自身价值。他常说,党把我培养成一个教授,就是让咱为老百姓过上好日子干点事,我是一名党员,理应带头把事情做得更好。李保国是太行山人民的好儿子。35年来,他的足迹踏遍太行山所有山区县,身上沾满了泥土,心中装满了百姓。他把太行山人民当成亲人,农民也把他当成自家人。李老师去世后,他的骨灰,被太行山区不同地方的乡亲带走,撒在他生前为之奋斗、牵挂的太行山上,与巍巍太行相融,与山区人民相依。
(摘自河北农业大学党委副书记饶桂生《他是太行山的儿子》)
4.下列对材料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内丘县岗底村党总支书记杨双牛运用大量的具体数字,展示了李保国为村民的生活带来的变化,表达了村民的感激之情。
B.李保国办夜校,搞培训,建议“送教下乡”,是因为他认识到帮助农民致富,不能只靠一个人的力量,而是要让农民都掌握农业技术。
C.郭素萍对丈夫李保国的回忆充满深情,虽然丈夫“性格太倔”,但她更多的是对丈夫的理解和支持,认为“他的幸福指数很高”。
D.李保国三十多年坚持将农业技术送到太行山区,直至献出宝贵的生命,全国农民把它当做自家人,是当代知识分子的优秀代表。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展开余下试题
A.最初李保国推广农业技术,遇到了不小的阻力,是由于农民思想保守,不肯接受新事物。
B.李保国由于“性格太倔”,不肯听从妻子和大家的劝告好好休养,以致积劳成疾,过早离开人世。
C.李保国为了推广新技术,一次次立军令状。只有当真正有成效后,村民才打心眼儿里服他,体现了科技工作者的可悲,呼吁改善科技工作者的工作条件。
D.李保国收对方的螃蟹和虾,与谁都可以将课件拷走的举动,表明他的性格中也会有矛盾的时候。
6.以上三则材料各侧重于表达什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侧重?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雨夜
朱红娜
雷电狠狠地劈了一刀,天空裂了一道缺口,雨哗哗哗哗从天上直往下倒。
这阵势,没一两天停不下来。男人叹气。
天要下雨,娘要嫁人,叹也没用。女人说,睡觉吧。
男人早已困了,但耳朵不配合眼睛,专心致志听着雨声,期望雨声能渐渐小一点,再小一点。这雨偏偏与男人作对,不但不小,还越下越兴奋,啪啪地打在窗玻璃上,仿佛要与男人来个较量。
男人的心被雨水啪得越来越紧,气,叹得越来越沉。叭,蓝色的火焰像在火机里憋得太久,瞬间蹿得老高,男人从床上坐起来,又点燃一支烟,吧嗒吧嗒吸起来。烟雾也怕外面的大雨,躲在屋里不肯岀去,直往女人鼻孔钻。咳,咳,咳,女人经不住烟雾熏烧,喉咙发出强烈的抗议。别烧了,你就是把烟抽到天上去,老天也不会同情你,停下它的雨。
叨,叨,叨,都怪你,外面打工打得好好的,旱涝保收,你倒好,非要回来侍弄你的宝贝土地。
好什么好,上班是机器,下班成死猪,嘴巴就像上了锁,身子荒得长了草。岀去遭人翻白眼,回来儿子不识妈。
女人的嘴巴像关白鸽的笼子,一打开,话就像放飞的鸽子,扑棱扑棱往外飞。
城里有什么好,喝口水要钱,冲个凉要钱,上个厕所还要钱,满大街的人不笑,满巿场的菜有毒,下水道的地沟油,捞上来卖给工厂,还跟我用雅霜一样,要节省着醮。
女人的白鸽在房间里飞来飞去。分散了男人耳朵的注意力。
下屋的二蛋子,岀去三年,钱没赚一分,病带回一身。说是得了白血病,医生说,最长活不过三个月,刚领证的城里老婆哭哭啼啼,不哭二蛋子的病,哭着要去镇上离,二蛋子说反正我已活不长,离不离还不一个样。老婆说,不一样,离了是离婚,可再嫁,不离是克夫,没人要。
二蛋子没钱医治,死马当作活马医,每天上山挖树茎,捣碎了,当茶喝。
二蛋子捣碎了医生的预言,一年后,好端端站在医生面前,医生双眼成铜锣,问,你吃了什么药?
祖传秘方,仙药。二蛋子挤眉弄眼,扬起手,拇指中指一搓,打了一个响指。
二蛋子老婆没嫁岀去,倒回来哭哭啼啼。
二蛋子问,你哭什么啊。
老婆哭,我有眼无珠,丢掉了你这个坏蛋。
二蛋子噗一声笑了起来,问你一个问题。
老婆说,你说。
你知道为什么越来越多中国男人,喜欢到越南娶老婆吗?
老婆挠了挠头,奇怪地看着二蛋子,摇头。
因为,越来越多的中国女人,像你一样,男人就越来越南(难)找老婆了。二蛋子说越南的时候,刻意加重了语调,放慢了语速。一屋子人哄一声笑了。老婆灰溜溜地,骂道,坏蛋。
今天才发现,你可以去说书了。男人按灭了烟头,揶揄女人。你说说,这回来有什么好,一年的辛苦收成,眼看到手了,被这一场雨水冲得一干二净。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你倒好,逆水行舟,行得动才怪。男人气呼呼,直冲老婆嚷,好像这雨不是天上下的,是老婆下的。
回来我想唱歌我就开口,我想冲凉我就架柴,我想儿子我就搂抱,我的地盘我作主。女人的白鸽越飞越多,飞得男人眼花缭乱。
你说得轻巧,那现在,怎么办?
天亮后,去抢收,能收一点是一点。天无绝人之路,何况我们还有粮食,还有鸡,鸭,狗,还有漫山遍野的野菜可以变钱。
真的不再出去打工?
不去!女人口气很坚定。
睡吧。女人伸出手,拍了拍男人的肩膀。
雨还哗哗哗哗,男人的气喘,渐渐匀称。
7.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男人无法入睡,叹的气越来越沉,暗示了男人习惯了城里打工的生活后,难于适应重新回归农村的生活,使文章显得含蓄而又深沉。
B.“哗啦啦”从天上往下倒的是一连串脆响的语言,那些脆响的语言掉进甜酸苦辣的日子之河,渗透着生活的味道,像一条条生猛的活河鲜,灵动,充满活力,洋溢着生活的意义,令人迷醉。
C.本文通过典型环境描写,通过对话层层推进,揭示了社会变革带来的生活环境变化和人的心理变化,刻画了一位在变化中冷静思考回归本真的农村妇女形象。
D.本文通过插叙,叙写了二蛋子没钱治病只好回老家,最后通过吃树茎治好了病的故事,表明树茎比医院的医治更有效。
8.开头和结尾都写到“雨哗哗哗”,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这样写的作用。(6分)
9.在刻画女人这个形象时,主要突出了她的哪些性格特点?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檀道济,高平金乡人,世居京口。少孤,居丧备礼。宋武帝建义,道济从平京城,参武帝建武将军事。义熙十二年,武帝北伐,道济为前锋,所至望风降服,径进洛阳,议者谓所获俘囚,应悉戮以为京观。道济曰:“伐罪吊人,正在今日!”皆释而遣之。于是中原感悦,归者甚众。长安平,以为琅邪内史。元嘉八年,到彦之①侵魏,已平河南,复失之。道济都督征讨诸军事,北略地,转战至济上。魏军盛,道济时与魏军三十余战多捷。军至历城,以资运竭,乃还。时人降魏者,具说粮食已罄。道济夜唱筹量沙,以所余少米散其上。及旦,魏军谓资粮有余,故不复追,以降者妄,斩以徇。时道济兵寡弱军中大惧道济乃命军士悉甲身白服乘舆徐出外围魏军惧有伏不敢返乃归。道济虽不克定河南,全军而反,雄名大振,魏甚惮之,图之以禳鬼②。还,进位司空,镇寻阳。道济立功前朝,威名甚重,左右腹心,并经百战,诸子又有才气,朝廷疑畏之。时人或目之曰:“安知非司马仲达③也?”文帝寝疾累年,屡经危殆,彭城王义康,虑宫车晏驾,道济不复可制。十二年,上疾笃,义康矫诏召入,收付廷尉,及其子植等八人并诛。道济见收,愤怒气盛,目光如炬,乃脱帻投地,曰:“乃坏汝万里长城。”魏人闻之,皆曰:“道济已死,吴子辈不足复惮!”自是频岁南伐。二十七年,魏军至瓜步,文帝登石头城望,甚有忧色,叹曰:“若道济在,岂至此!”
(选自《南史•卷十五》,有删节)
【注】①到彦之:南宋时宋的将领。②禳鬼:祛除鬼神。③司马仲达,三国时魏国的司马懿。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时道济兵寡弱/军中大惧道济/乃命军士悉甲/身白服乘舆/徐出外围/魏军惧/有伏不敢返/乃归
B.时道济兵寡弱/军中大惧/道济乃命军士悉甲/身白服乘舆/徐出外围/魏军惧有伏/不敢返/乃归
C.时道济兵寡弱/军中大惧/道济乃命军士/悉甲身白服/乘舆徐出外围/魏军惧有伏/不敢返/乃归
D.时道济兵寡弱/军中大惧道济/乃命军士悉甲身白服/乘舆徐出外围/魏军惧/有伏不敢返/乃归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孤:幼年失父或父母双亡。此处指幼年失父。
展开余下试题
B.元嘉:宋文帝的年号,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年号一旦确立不会更改,历代皇帝大多一人一个年号。
C.白服:古时指丧服,亦指白色的服饰、古代的便装。文中指白色的衣服。
D.晏驾:是古时帝王死亡的讳称。《史记·范雎蔡泽列传》:“宫车一日晏驾,是事之不可知者一也。”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檀道济有仁心,反对杀战俘。檀道济为武帝刘裕北伐作前锋,占领洛阳后拒绝了“杀降”建议,主张应借此安抚百姓,将俘虏全部释放。
B.檀道济擅长用计谋。在大军到达历城时,因为军资粮草用尽又遇上有人以此向魏军告密,危急中用计谋迷惑了敌人除掉了叛徒。
C.檀道济军事才能突出。在平定河南动乱时,虽然兵微将寡,但他率领军队全歼敌军,名声大振。
D.檀道济威名显赫。檀济道军中的左右心腹都是一同身经百战的生死至交,儿子们又多有才气,北魏惧怕他,朝廷内部也对他心存疑惧。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军至历城,以资运竭,乃还。时人降魏者,具说粮食已罄。(5分)
(2)义康矫诏召入,收付廷尉,及其子植等八人并诛。(5分)
(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秋风(其二)
杜甫
秋风淅淅吹我衣,东流之外西日微。
天清小城捣练急,石古细路行人稀。
不知明月为谁好,早晚孤帆他夜归。
会将白发倚庭树,故园池台今是非。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诗的第一句直陈题目,写秋风的声响,又以“我衣”二字引人入境,让人似感身上寒意,为全诗奠定基调。
B.第二句为诗人远望所见,逝水滚滚东流,残日西堕,光线微弱,让人顿生暮年如是、桑榆晚景的感伤。
C.第三、四两句写秋风起天气清,风中传来声声急促的戍军练兵之声,山高路窄,小径少人行,四周一片寥落。
D.诗的前四句重在写景,诗人身上所感到的,眼中所见到的,耳中所听到的,天地四方,暮景处处,寒冷凄绝。
15.这首诗的后两联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每空1分,共6分)
(1)欧阳修的《醉翁亭记》中“ , ”两句简笔勾勒出“醉翁”的自画像,描写“醉翁”醉在其中的情景。
(2)李白的《蜀道难》中“ ”用夸张手法极言山峰之高,山峰座座相连离天还不到一尺,而“ ”则写出了瀑布飞泻,争相喧闹的场景。
(3)《论语》中的“ , ”,与老子《道德经》中的“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都是强调从善改恶。
三、语言文字运用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7~19小题。
批判是认识问题的逻辑起点,批判为解决问题、推动进步提供了契机。然而,仅仅有批判精神,混沌的世界是否就一片澄明、丛生的问题是否就 ?
推动历史前进的力量,不是 的冷嘲热讽,也不是痛快一时的情绪宣泄,而是破与立的对立统一、批判与建设的 。当批判精神异化为“为批判而批判”,不加分辨地否定昨天、鄙薄今天、怀疑明天,结果只能陷入历史的虚无。
社会总有不完美,值得批判的事情岂止车载斗量。对这些问题拿起批判的武器,正确而且必要。问题是,如果人人都坐而论道,谁来为我们解决问题?与解决问题相比,做个“批判家”并不难,对照理想,现实的缺憾 。但是,( )批判是通向正义感的捷径,是体现存在感的绝佳方式,但历史的责任不允许我们满足于道德飙车。中国的进步,不只需要“行不行”、“能不能”的探寻,也需要“好不好”、“该不该”的判断。制度的改革,社会的改良,人心的改善,有待众人一起发力。鞭挞黑暗时,点亮蜡烛;蔑视贪婪时,拒绝同流;痛斥冷漠时,伸出双手……我们不仅要做提出问题的共同体,更要做解决问题的共同体。
(节选自《人民日报》)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涣然冰释 置身事外 相提并论 俯拾即是
B.迎刃而解 置身事外 相得益彰 俯拾即是
C.迎刃而解 置之度外 相提并论 数见不鲜
D.涣然冰释 置之度外 相得益彰 数见不鲜
18.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中国的进步,不只需要“好不好”、“行不行”的探寻,更需要“该不该”、“能不能”的判断。
B.中国的进步,与其说需要“好不好”、“该不该”的判断,毋宁说更需要“行不行”、“能不能”的探寻。
C.中国的进步,虽然需要“行不行”、“能不能”的探寻,但也需要“好不好”、“该不该”的判断。
D.中国的进步,不只需要“好不好”、“该不该”的判断,也需要“行不行”、“能不能”的探寻。
19.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复杂的矛盾会因批判自然遁形,社会的正义会因批判自动实现。
B.复杂的矛盾也许会因批判自然遁形,社会的正义也许会因批判自动实现。
C.复杂的矛盾不会因批判自然遁形,社会的正义更不会因批判自动实现。
D.难道复杂的矛盾不会因批判自然遁形,社会的正义不会因批判自动实现?
20.以下是一家公司发布的招聘信息,其中有五处表达不妥当,请指出并作修改。(5分)
招聘启示
本公司因工作需要招聘救生员、保安员、保洁员三名。要求:有敬业精神,能吃苦耐劳,身体素质好,年龄 25—50岁,熟练工、有相关证书者优先。月薪3000-5000元左右,另加保险及其他福利。有兴趣的欢迎致电咨询,联系电话:12345678。
xxx 管理有限公司
2019年5月20日
21.请阅读下面的漫画,按要求回答相关问题。(6分)
(1)仔细观察画面内容,请写出漫画的寓意。(不超过50个字)
(2)针对漫画所反映的现象,请你向政府部门提出一条建议。(不超过30个字)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材料一:
在人类生活中竞争心是具有重大意义的东西。——普列姆昌德(印度小说家)
竞争可能是建设性的,也可以是破坏性的。——马歇尔(英国经济学家)
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老子
材料二:
美国宣布将对从中国进口的商品大规模征收关税,随后中方霸气宣布对美产品加征关税,直接开启了贸易战的对抗模式。但几个月后特朗普发推特:“我希望美国通过竞争获胜,而不是把更先进的技术拒之门外!”
材料三:
沙丁鱼在运输过程中成活率很低,后来有人发现,若在沙丁鱼中放一条鲶鱼,情况却有所改观,成活率会大大提高。这就是鲶鱼效应。
上述材料带给你怎样的思考或感悟?请根据材料写一篇文章,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梅州二模参考答案2019.5
1.A(此题考查筛选文中的信息的能力。A项肯否失当,原文“否则,中国画会拒绝西式素描、明暗
上一篇:
2016年高考浙江卷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下一篇:
江西省2019年中考语文样卷(一)
标签:
人教版
高三
总复习
高考模拟卷
相关:
关于“2019年梅州”的其他试题
重磅:
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492]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红楼
孔子
庄子
李白
杜甫
苏轼
东坡
鲁迅
高考
讲坛
神话
唐诗
宋词
诗歌
小说
散文
关闭本页
》
返回网站首页
》
退出登录
导航:
课件下载
》
教学文摘
》
杂文参考
》
教学设计
》
音像素材
》
作文素材
》
试题下载
》
备课中心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