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 学年第二学期苏州市第五中学校期初考试高三语文 一、语言文字运用 1.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1)在那个旧时代,有些工厂的老板很 ,工人们稍有差迟,就会遭受老板的打骂。 (2)他接管这个刚上市的公司后,从上到下都精打细算,一年下来 经费近百万元。 (3)为 ,国土资源部已加强全国土地的巡查工作,并要求地方国土局在各自辖区内严守职责,以防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A. 暴戾 结余 防患未然 B. 暴力 节余 防微杜渐 C. 暴戾 节余 防患未然 D. 暴力 结余 防微杜渐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1)暴戾:[形]粗暴乖张,残酷凶恶。暴力:[名]强制的力量,也特指国家的强制力量。根据语境,应选“暴戾”。(2)节余:[动]因节约而剩下;[名]指节余的钱或东西。结余:[动]结算后余下;[名]结算后余下的钱、物等。根据语境,应选“节余”。(3)防患未然:在事故或祸害尚未发生时采取预防措施。(注重事故或祸害)。防微杜渐:在错误或坏事萌芽的时候及时制止,不让它发展。(注重坏事或坏思想)。根据语境,应选“防患未然”。 2.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进入60年代,诗歌面貌发生了重大转变, 。 , ; , ; ,偏重于革命的壮志豪情的抒写和斗争精神的表现。 ①诗歌的美学风格的追求经历了一个产生分化又重新整合的过程 ②写实道路为绝大多数诗人所放弃 ③另一些诗人以郭小川和贺敬之为代表,将诗与政治时事紧密结合 ④分化主要产生两种倾向 ⑤一些诗人开始刻意追求优美和谐的意境 ⑥努力寻找和创造生活的诗情画意 A. ⑤⑥③①②④ B. ②⑤⑥③①④ C. ②①④⑤⑥③ D. ⑤⑥③①④②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解答连贯题最重要的方法就是根据上下文意进行推断。解答此题,结合“转变”分析,②为首句;结合“分化”分析,①④在一起;结合“一些诗人”“另一些诗人”分析,⑤在③前面;由“刻意追求优美和谐的意境”“寻找和创造生活的诗情画意”分析可知,⑤⑥在一起,综合C项正确。 3.下列各句中,所引诗词不符合语境的一项是 A. “单衫杏子红,双鬓鸦雏色”,其女之美,宛在眼前,撩拨了无数文人墨客心中关于江南女子的绵绵情思。 B.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一名重点大学的学生,用一个令人神往的深情比喻,劝勉正在读高三的堂弟。 C. “烟中列岫青无数,雁背夕阳红欲暮”,一位游子望着暮霭中连绵起伏的群山和的南飞的大雁,轻声吟唱着。 D.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某省高考满分作文获得者由衷感慨,争做生活中的有心人,总有写不完的趣事儿。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B.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桑榆,喻日暮。不要说日到桑榆已是晚景了,而撒出的晚霞还可以照得满天彤红!不要说岁数已大,将落的太阳还能放出满天霞光。比喻老当益壮,老有所为,积极进取。不符合语境。 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4.下列交际用语使用不得体的一项是 A. 余素鄙陋,一事无成,反受此殊遇,非陨首结草,不可报也! B. 日前,因家庭之故,辱贤弟垂示,兄非草木,宁不知感激乎? C. 贵稿因排版问题而搁置,延误甚久,十分抱歉,现已出版,万乞见谅!
浏览完整试题D. 礼物微薄,聊表私衷,万望笑纳,事情进展如何,仍望随时告知。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此题主要考查谦敬辞的用法,谦词,表示谦逊的态度,用于自称。敬辞,表示尊敬客气的态度,也叫“尊称”,用于对方及他人。本题中的谦词主要有“鄙陋”“陨首结草”“辱”“乞”“微薄”“聊表”。本题中的敬辞主要有“殊遇”“垂示”“贵稿”“笑纳”。B项中的“垂示”用于上级对下级,长辈对晚辈,而语境中是弟弟对兄长,所以不得体。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二、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吴汉,字子颜,南阳宛人也。家贫,给事县为亭长。王莽末,以宾客犯法,乃亡命至渔阳。资用乏,以贩马自业,往来燕、蓟间,所至皆交结豪杰。 汉为人质厚少文。及得召见,遂见亲信。建武二年,封汉为广平侯。明年春,围苏茂于广乐,周建招聚十余万人救广乐。汉将轻骑迎与之战,不利,堕马伤膝,还营。诸将谓汉曰:“大敌在前而公伤卧,众心惧矣。”汉乃勃然裹创而起,椎牛飨士,令军中曰:“今日封侯之秋,诸君勉之!”于是军士激怒,人倍其气。旦日,齐鼓而进,建军大溃。 时鬲县五姓共逐守长,据城而反。诸将争欲攻之,汉不听,曰:“使鬲反者,皆守长罪也。敢轻冒进兵者斩!”乃移檄告郡,使收守长,而使人谢城中。五姓大喜,即相率归降。诸将乃服,曰:“不战而下城,非众所及也。” 明年春,贼率五万余人夜攻汉营,军中惊乱,汉坚卧不动,有顷乃定。即夜发精兵出营突击,大破其众。十二年春,汉乃进军攻广都,拔之。遣轻骑烧成都市桥。帝戒汉曰:“成都十余万众,不可轻也。但坚据广都,待其来攻,勿与争锋。若不敢来,公转营迫之,须其力废,乃可击也。”汉乘利,遂自将步骑二万余人进逼成都,阻江北为营,使刘尚将万余人屯于江南。帝闻大惊,让汉曰:“比敕公千条万端,何意临事悖乱!与尚别营,事有缓急,不复相及。”诏书未到,谢丰、袁吉将众十许万,攻汉,使别将将万余人劫刘尚,令不得相救。汉与大战一日,兵败,走入壁,丰因围之。汉乃召诸将厉之曰:“吾共诸君踰越险阻,转战千里,所在斩获,遂深入敌地,至其城下。而今与刘尚二处受围,势既不接,其祸难量。欲潜师就尚于江南,并兵御之。若能同心一力,人自为战,大功可立;如其不然,败必无余。成败之机,在此一举。”诸将皆曰“诺”。于是飨士秣马,闭营三日不出,乃多树幡旗,使烟火不绝。夜衔枚引兵与刘尚合军,丰等不觉。明日,汉悉兵迎战,自旦至晡,遂大破之。 汉从征伐,诸将见战阵不利,或多惶惧,失其常度;汉意气自若,方整厉器械,激扬士吏。汉尝出征,妻子在后买田业。汉还,让之曰:“军师在外,吏士不足,何多买田宅乎!”遂尽以分与昆弟外家。及薨,有诏悼愍,赐谥曰忠侯。 (选自《后汉书•吴汉传》,有删节) 5.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时鬲县五姓共逐守长 逐:跟随 B. 而使人谢城中 谢:告诉 C. 公转营迫之 迫:靠近 D. 兵败,走入壁 壁:营垒 6. 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燕蓟:人们常称北京一带为燕蓟之地。历史上其称谓和辖制区域曾有多次变化,如燕都、蓟城、涿郡、幽州等,但皆以北方地区战略要地而闻名于世。 B. 亭长:秦汉时,十里设一亭,设亭长,主管地方治安警卫,缉捕盗贼,调处民间争讼等。刘邦、刘备都曾担任过亭长。 C. 衔枚:古代军队秘密行动时,让兵士口中横衔着“枚”,防止说话,以免敌人发觉。“枚”形如筷子,两端有带,可系于颈上。 D. 《后汉书》:该书由南朝宋范晔所撰,它撷取众家之长,有条不紊地叙述了东汉一朝的兴亡大势。作为“正史”,与《史记》、《汉书》、《三国志》合称“四史”。 7.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汉乃勃然裹创而起,椎牛飨士,令军中曰:“今日封侯之秋,诸君勉之!” (2)比敕公千条万端,何意临事悖乱!与尚别营,事有缓急,不复相及。 (3)汉从征伐,诸将见战阵不利,或多惶惧,失其常度。 8. 在多年的戎马征战生涯中,吴汉常常能反败为胜、转危为安的原因是什么?请简要概括。 【答案】5. A 6. B 7. ⑴吴汉于是猛然裹好伤口,站起身来,拿起木椎,将牛击杀,犒劳将士,并在军中下令道:“今天是封侯的(大好)时机,大家好好努力啊!” ⑵(我)近来告诫你千条万条,哪里想到(你)遇事(竟这样)背离、错乱呢!(你)与刘尚分开扎营,如有紧急情况,就不能再互相救援了。 ⑶吴汉随从皇帝征讨时,诸位将领看到作战阵势不利,有的很惶恐,失去了他们平常应有的风度。 8. ①虚心听取部下意见②临危不乱,镇定自若③善于激励士气④作战勇猛,多谋善断 【解析】 【5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做本题时,除了将实词放入上下文推断它的语境义,联系以前所学知识也是判断正误的非常有效的方法。A项,“逐”意思是“驱逐”。故选A。 【6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解答此题,既要回到原文,确定答题区间,依次对内容进行分析、概括;也要联系平时的积累。B项,刘邦曾做过泗水亭长,刘备没有做过。故选B。 【7题详解】 本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的文言翻译能力。翻译是文言文的必考内容,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失分。平时训练随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得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1)要点:勃然,突然;创,伤口;椎牛,用木椎杀牛;今日封侯之秋,判断句;勉,努力。(2)要点:敕,告诫;何意,为什么;别,分开,另外;营,动词,扎营;缓急,偏义复词,紧急情况。(3)要点:汉从征伐,省略句;战阵,战争形势;常度,平时的风度。 【8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要求考生回到原文,确定答题区间,依次对内容进行分析、概括。第二段,广乐一战,当他伤及膝盖准备退兵时,将士们的一席话让他“勃然裹创而起”,看出他能虚心听取部下意见,同时,“军士激怒,人倍其气”可知他善于激励士气;第四段,被五万余人夜攻,他“坚卧不动”,临危不乱、镇定自若,是胜利的关键;第五段,进军广都时,“于是飨士秣马,闭营三日不出,乃多树幡旗,使烟火不绝”可以看出他的多谋善断,让战事转败为胜。据此组织答案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