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高考模拟卷

阅读:391  2019-05-12
标签:北京版 高三 总复习 高考模拟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391]
北京市顺义区2019届高三第一次(2月)统练语文试卷(解析版)
北京顺义区2019届高三第一次统练语文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小题。
材料一
近年来,网络信息井喷式爆发,同质化、泡沫化内容泛滥成灾,而这些内容,难以对人们的学习、生活和其他社会实践活动发挥有效的指导作用,人们更愿意去寻求营养化、高质量的内容,即使付费,也心甘情愿。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的数据显示,有63.6%的受访者支持为知识付费,73.9%的受访者会为了获得某一问题的答案而付费。从消费者的付费内容偏好来看,《知识付费经济报告》指出,“能提高工作效率或收入的知识和经验”最被认可,而“职业与学业的发展建议”紧随其后。换言之,由更具权威的机构或者精英人士提供的“功利性”或“投资性”知识往往更受大多数人的青睐。
知识付费,用交换的方式把人们的认知盈余和认知渴求联系在一起。这有利于人们高效筛选信息,解决实际需求。但作为消费的对象,知识并不仅仅是文化和价值传承的载体。当内容从介质升级为一种服务就变身为一件可以定制化和个性化的知识商品,这种定制化需求背后的知识看起来是知识,但其实隐藏的是种服务。
虽为服务,但知识付费不同于出行或外卖行业“高频+刚需”的应用场景,知识交易的频率相对较低,但是个性化程度非常高,人们在满足高阶需求的同时,也有部分娱乐化需求。以“分答”为例,人们对万达董事长王健林之子王思聪就百般好奇:“请问作为亚洲首富的儿子,你的择偶标准是什么?”“你选择投资的标准是什么?”“出国留学对你来说最大的收获是什么?”此外,还有一些涉及隐私的问题。王思聪总计回答了32个问题,累计语音长度20分钟,总收入23.8万元。
从认知盈余分享的供给到人们对专业化和垂直化等优质内容的认知渴求,能够为拥有一技之长的个体提供知识分享的平台已更加完善,知识付费的潜在用户市场也将得到无限拓展。相关数据显示,2016年,有付费意愿的用户暴涨了3倍,达到近5000万人。截至2017年3月,知识付费(不包括在线教育)市场规模为100亿至150亿元。2017年,随着用户需求提升、市场下沉及产业链拓展,这一数字将有望达到300亿至500亿元。
传统教育自有弊端也迫使人们主动去发现获取新知识的路径。传统教育获取知识的时间漫长、路径单一,知识更新缓慢。取得硕士学历要读7年的时间,这7年中,很多知识可能已经被新的东西选代了。传统课堂上讲授的大部分都是结构化的、确凿的具有经典性的知识,新生的知识和信息基本不讲,需要人们自己去研究和探索。这些经典知识在人们离开学校走向社会、面对纷繁复杂的工作与生活环境时并不具备指导作用。比如,如何选择一个稳赚的基金、毕业后应该如何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这些都是应用层面的知识。而“知乎”“分答”等知识付费平台的出现,正好填补了学校教学的不足,也可以更有针对性地解决人们的现实需求。
(取材于嘉等人的文章)
材料二
知识付费其实是人们想要满足自我发展需要而去购买信息和服务的一种经济行为。当人们的衣食住行等基本需求得到满足后,就会寻求更高层次的精神需求或知识消费需求的满足感。而知识付费就是这种需求的一种体现,付费更是对知识价值的尊重和认可。
随着喜马拉雅FM、得到、知乎、分答、淘淘课等知识付费平台相继出现,知识付费的用户群也相继扩大,随之付费产品也如雨后春笋一般大量涌现。知识付费市场的形成迅速地改变了人们获取知识的方式和渠道。


浏览完整试题知识付费走红有两个成热的基本条件:其一是当下的互联网环境中,移动手机端阅读不断增长,“碎片化”的生活方式不断地侵蚀着我们的时间。其二,微信、支付宝平台普及的同时,移动支付也迅速被人们所接受,更成为年轻人的支付习慣。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人们生活习惯和消费习惯的转变,知识付费成为了一种趋势。于是乎,大量的知识付费平台在PC端、移动端、AP、微信等上线了。平台背后的老板们也举杯欢庆:网络付费时代来临了。
知识付费是时代进步的体现,但就目前而言,知识付费行业的发展仍然处于一个幼苗期,还有很大的成长空间。尽管有了成熟的互联网环境和80后、90后的网络消费习惯的支持,但是知识付费仍有一些不可避免的问题出现。
目前一些知识平台大都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平台之间的内容同质化日益严重;2.内容浅显,大而化之,营养价值低,人们学不到深层次的知识;3.缺少互动机制,平台与用户的粘合性比较差;4.内容琐碎,没有系统和结构,用户花费的时间成本太高。
移动互联时代,知识付费行业的核心竞争力是知识内容的专业化和与信息时代的匹配性。而用户会越来越倾向于在移动当中学习,移动式的、碎片化的学习将会成为一种趋势。80后、90后是知识付费的主流人群,他们有较强的消费能力,也因为在学校学习的知识结构与社会有较大的时代落差,所以对社会生活和工作密切相关的知识的需求度很高。但是这部分的人文化和受教育程度很高,对于一些信息内容会有意识的甄别选择。
在未来的知识付费行业中,如何付费不是问题,问题在于为什么付费。首先,你的平台基站建设一定要完善:对知识生产者有一套筛选和评价的标准;对平台上的知识产品进行专栏细分与优质推荐;保持用户即时、高烦的互动;还要完善对知识产品的定价标准等。其次,要求知识生产者进行定制化、精英化、专业化的内容创作,对现有的明星P、知识网红、区域性教育机构和咨询服务业等资源进行整合。
知识付费是一种“网红”经济体,我们需要用户对此建立信任感,并且我们所提供的知识产品也需要更具有价值和内涵,人们只有认可这些满足自我发展需要的知识,知识付费才能可持续的发展;当人们对优质的知识内容感到满足和认可时,付费是必然性的趋势和观念。
(取材于郑昌浩等人的文章)
1. 下列对材料一“付费知识”的特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营养化、高质量、服务性。 B. 符合人们生活的实际需求
C. 具有专业化、垂直化内容。 D. 结构化的、确凿的经典性
2. 根据材料一,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同质化、泡沫化知识对人们的生活缺少指导性。
B. 人们多偏向为“功利性”或“投资性”知识付费。
C. 个性化的知识付费,都具有高频和刚需的性质。
D. 选择稳赚基金、规划职业生涯都带有“功利性”
3. 根据材料一,下列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 认知盈余和认知渴求是知识付费的重要条件。
B. 对王思聪的百般好奇反映了人们的高阶需求。
C. 知识付费的实现,有赖于更完善的分享平台。
D. 传统教育的弊端促生了“知识付费”的出现。
4. 下列对材料一、材料二中加点词语的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A. 心甘情愿:完全出于自感,一点也不勉强,表示心里很乐意。
B. 青睐:用正眼相看,表示对人喜爱或尊重。睐,读lài,看。
C. 雨后春笋:雨后的春笋生长快,比喻新生事物迅速大量涌现。
D. 甄别:鉴别、区别事物的真伪。甄,读zhēn,意与“真”同。
5. 根据材料二,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 知识付费体现着对知识价值的尊重与认可。
B. 知识付费是人们获取知识的新築道新方式。
C. 生活“碎片化”是知识付费的最重要条件。
D. 知识物有所值是知识付费行业的核心问题。
6. 根据材料二,与知识付费经济未来发展无关的一项是
A. 解决平台内容的同质化倾向 B. 涌现出大量的知识付费平台。
C. 原次、系化的知识 D. 强化平台用户之间的互动
7. 对知识付费平台,你最关注的是什么?请结合上面材料,联系自己的生活,写出你的关注点并说明理由。
【答案】1. D 2. C 3. B 4. D 5. C 6. B
7. 对知识付费,我最关注的是内容。我希望得到有营养的、高质量的、能提高工作效率或收入的知识和经验;精英人士提供的对投资或成功有帮助的知识或经验;最新的、个性化的系统的知识。因为知识付费,消费者最看重的还是能否学到有用的、最新的、符合自己需求的知识。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考生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能力层级C级。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明确题干的提问方式,然后浏览选项,到文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进行比对,设题的误区如下:因果关系不当、于文无据、以偏概全、说法过于绝对化、变未然为已然等。本题D项,根据原文“传统课堂上讲授的大部分都是结构化的、确凿的具有经典性的知识”可知,结构化、可确凿是经典知识的特点,不是“付费知识”的特点。故选D。
【2题详解】
本题考查考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能力层级C级。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明确题干的提问方式,然后浏览选项,到文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进行比对。本题C项,“知识付费,都具有高频和刚需的性质”错,原文说“知识付费不同于出行或外卖行业‘高频+刚需’的应用场景”。可见高频和刚需不是知识付费的性质。故选C。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概括文本信息的能力。做选择题,基本方法是排除法和比对法,就是把选项内容与原文有关内容认真、仔细地比较、对照,不符合原文意思的,就是错误项,反之则为正确项。本题B项,“反映了人们的高阶需求”错,原文“人们在满足高阶需求的同时,也有部分娱乐化需求。以‘分答’为例,人们对万达董事长王健林之子王思聪就百般好奇”,可见对王思聪的好奇,属于娱乐化需求。故选B。
【4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解答此类题目离不开上下文的语境,可结合语境进行判断。本题D项,“意与‘真’同”错,“甄”,意为“鉴别”,是动词;而”“ 真”,意为“真实”,是形容词。二者不同。故选D。
【5题详解】
本题考查考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能力层级C级。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明确题干的提问方式,然后浏览选项,到文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进行比对。本题C项,“最重要条件”错,原文“知识付费走红有两个成热的基本条件:其一是当下的互联网环境中,移动手机端阅读不断增长,‘碎片化’的生活方式不断地侵蚀着我们的时间。其二,微信、支付宝平台普及的同时,移动支付也迅速被人们所接受,更成为年轻人的支付习惯。”可见,两个条件是并列关系,并未说“碎片化”“最重要”。故选C。


展开余下试题【6题详解】
本题考查考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能力层级C级。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明确题干的提问方式,然后浏览选项,到文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进行比对。本题B项,“涌现出大量的知识付费平台”与知识付费经济未来发展无关。原文“大量的知识付费平台在PC端、移动端、AP、微信等上线了。平台背后的老板们也举杯欢庆:网络付费时代来临了”“知识付费是时代进步的体现,但就目前而言,知识付费行业的发展仍然处于一个幼苗期,还有很大的成长空间”可见,“涌现出大量的知识付费平台”是目前已经出现的情况。故选B。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就文本中某一问题进行个性化解读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考生对文本内容有深度了解,能根据题干要求筛选出相关信息,并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思考,提出自己的独到见解。但无论怎么解答,都要立足文本。本题可从知识付费的内容和用户平台的维护等角度提出看法。比如内容方面,据“人们更愿意去寻求营养化、高质量的内容”“‘能提高工作效率或收入的知识和经验’最被认可”可总结出“希望得到有营养的、高质量的、能提高工作效率或收入的知识和经验”;据“由更具权威的机构或者精英人士提供的功利性或投资性知识往往更受大多数人的青睐”可总结出“精英人士提供的对投资或成功有帮助的知识或经验”;据“传统教育获取知识的时间漫长、路径单一,知识更新缓慢”“内容琐碎,没有系统和结构,用户花费的时间成本太高”可总结出“最新的、个性化的系统的知识”。理由可根据自己的经验写。
【点睛】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第一步:通读全文,整体感知。要把握文本基本事实,确定不同文本陈述的角度,分析主体对象与基本事实之间的关系。第二步:通读材料,关注细节。整体感知是略读(或粗读)就能完成的任务,而挖掘文本的细节需要精读(细读)。第三步:明确主旨,辨清关系。由于非连续性文本的内在逻辑关系不是很紧密,在阅读的过程中要有意识地确定文本的主旨,分辨材料与材料之间的逻辑关系。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小题
鲁饥。臧文仲①言于庄公曰:“夫为四邻之援,结诸候之信,重之以婚烟,申之以盟誓,固国之艰急是为。铸名器;藏宝财,固民之殄病是待。今国病矣!君盍以名器请籴于齐。”公曰:“谁使?”对曰:“国有饥馑,卿出告籴,古之制也。辰也备卿,辰请如齐。”公使往。从者曰:“君不命吾子,而吾子请之,其为选事②乎?”文仲曰:“贤者急病而让夷,居官者当事不避难,在位者恤民之患,是以国家无违。今我不如齐,非急病也。在上不恤下,居官而惰,非事君也。”
文仲以鬯圭与玉磬如齐告籴。齐人归其玉而予之籴。
取材于《国语•鲁语》
注释:①文仲,名辰,鲁卿。②选事:自选差使
8. 汉字的造字方法,有象形、指事、会意、形声之说。对文中“请籴于齐”的“籴”造字法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 象形 B. 会意 C. 指事 D. 形声
9. 对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结诸侯之信 结:缔结 B. 今国病矣 病:危难
C. 君盍以名器请籴于齐 盍:何不 D. 辰也备卿 备:准备
10. 下列各项句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而吾子请之 居官而惰
B. 古之制也 吾子请之
C. 臧文仲言于庄公曰 君盍以名器请籴于齐
D. 其为选事乎? 齐人归其玉而予之采
11. 对下列句子的意思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固国之艰急是为:本来就是为了国家的危难而做的
B. 君不命吾子:国君没有让您去
C. 居官者当事不避难:当官的遇到事情不应回避困难
D. 今我不如齐,非急病也:现在我不去齐国,就不会着急痛苦
12. 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①在位者恤民之患,是以国家无违
②居官而惰,非事君也
13. 材料:
《吕氏春秋•士节》中说:士之为人,当理不避其难,临患忘利,遗生行义,视死如归。有如此者,国君不得而友,天子不得而臣。大者定天下,其次定一国,必由如此人者也。故人主之欲大立功名者,不可不务求此人也。贤主劳于求人,而佚于治事。
请根据这段话的意思,联系前面《国语•鲁语》的具体内容,写出你对臧文仲品行的评价。
【答案】8. B 9. D 10. A 11. D
12. ①在上位的人要体恤百姓的疾苦,因此国家就没有什么违碍。
②当官却懒惰,不是侍奉君主的态度(做法)。
13. 藏文仲作为卿,面对鲁国的饥荒,勇于担当,主动请缨,承担起卿的责任,到齐国借粮。而且不顾忌别人的闲话,最终做到了“定一国”。这确实如《吕氏春秋》所说:当理不避其难,临患忘利,遗生行义,视死如归。
【解析】
【8题详解】
本题考查汉字的造字方法的有关知识。解答此类题目,考生要对象形、指事、会意、形声等造字方法有基本了解,可记住例子,然后比对选项。本题“籴”字字形分上下两部分“入”和“米”,意思是买进粮食,符合会意字造字方法。故选B。
【9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能力层级为理解B。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平时注意积累文言实词的意思,注重和现代汉语的比较,然后审清题干,逐项对比。本题D项,“辰也备卿”的意思是“臣充列卿位”“备”意思是“充列”“担任”。故选D。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古汉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能力层级为理解B。解答此类题目要熟练掌握十八个常用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理解文言文虚词时要联系原句来理解。A项,两个“而”都是连词,表转折。B项,“之”分别为助词,的;代词,这件事。C项,“于”,分别为介词,对;介词,向。D项,“其”分别为副词,表反问,难道;代词,他的。故选A。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翻译时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注意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译,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本题D项,“现在我不去齐国,就不会着急痛苦”,“急病”的翻译错误,“今我不如齐,非急病也”,意思是“现在我不去齐国,就不是争着担当危难了”,“急病”意思是“争着担当危难”。故选D。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翻译时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注意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译,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本题(1)中“恤”应解释为“体恤”;“患”应为“疾苦”;“是以”应解释为“因此”;“违”应解释为“违碍”。(2)中“而”表转折,却;“非……也”否定式判断句;“事”解释为“侍奉”。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鉴赏作品中的人物以及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解答此类题目,要读懂题干,分析概括作品内容,抓住关键词句理解文本的思想内涵,再结合人物形象进行解答。
本题题干中这段话的意思是“士的为人,坚持真理,不怕祸难,面临大难忘记个人利益,宁愿舍弃生命,履行道义,视死如归。有这样的人,连国君都无法能使他成为自己的朋友,天子都不能够使他向自己称臣。气节大的这种人可以平定天下,稍逊一点的可以平定一个国家,这些事一定是由这样的人去做的”。而臧文仲的行为符合“士”的标准。当国家有急难时,他站出来说“辰也备卿,辰请如齐”;当有人劝说他时,他说“贤者急病而让夷,居官者当事不避难,在位者恤民之患,是以国家无违。今我不如齐,非急病也。在上不恤下,居官而惰,非事君也”。做到了“临患忘利,遗生行义”,做到了“定一国”。


展开余下试题【点睛】理解文言实词的意思,可以采取因文定义法:由于任何一个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只可能有一个意义,因此可因文来定义,即根据具体的上下文语境来判断某个实词的具体意项。答题时要把实词放回到原文语境中,结合上下文意思去理解。可采取代入原文法、课内回顾法、成语迁移法。可将词义代入文中,结合上下文的语境来判断对错。结合语境,理解实词含义,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词类活用等。要分析形旁,推求字义。从字音相同推测通假字,通过语法特征推断出词性,用互文见义对照解释前后词。
参考译文:
鲁国发生饥荒,臧文仲对鲁庄公说:“与邻国结好,取得诸侯的信任,用婚姻关系来加强它,以盟约誓言来巩固它,乃是为了应付国家的急难。铸造钟鼎宝器,贮藏珠玉财物,乃是为了救助百姓的困苦。现在国家遇到了困难,国君为何不抵押钟鼎宝器向齐国要求购买粮食呢?”庄公说:“派谁前去?”臧文仲回答说:“国家遇到饥荒而由卿大夫外出求购粮食,是古代的制度。臣充列卿位,请派臣去齐国。”于是庄公派遣臧文仲赴齐。
臧文仲的侍从说:“国君没有指派你,你却主动要求,这不是自己挑选差事去干吗?”文仲说:“贤明的人应该争着担当危难而谦让平易的事务,当官者应该敢于任事而不逃避危难,在高位者应该体恤百姓的忧患,这样国家才能安定。现在我不去齐国,就不是争着担当危难了。处于上位而不体恤百姓,当了官却又懒于理事,不是臣子侍奉国君所该做的。”
臧文仲去到齐国后,用鬯圭和玉磬向齐国求购粮食,说:“天灾流行,殃及敝国,饥荒又降临到人民中间,百姓瘠瘦羸弱,生命受到威胁。对周公、太公的祭祀无法保证,给王室的贡品也难以操办,我们国君很担心因此而获罪。所以不敢再珍惜先君的宝器,请求交换贵国积余的陈粮。这既可减轻贵国管粮人的负担,也可解救敝国的饥荒,使我们能担当向王室朝贡的职守。不但我们的国君和臣子能领受到贵国国君的恩惠,就是周公、太公和天地间的所有神只也靠这可以继续得到祭祀。”齐人于是把粮食借给了鲁国,并退还了宝器。
14.根据语境,在下面文段中的横线上用《论语》原句或自己的话填写恰当的词句。
①子入太庙,每事问。或日:“孰谓鄹人之子知礼乎?入太庙,每事问。”子闻之,曰:“是礼也。”(《八佾》)
②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
一次,孔子见到其弟子子路(字仲由),好像忽然想起什么,就对他说:“仲由啊,我从前教你的记住了吗?__________,_________,这才是真明白。”学习要有谦逊的态度。孔子这样要求学生,他自己也是以身作则的。一次,他到太庙里去,“每事问”。有人在背地里议论:“谁说那个鄹人之子懂礼啊?__________,_________。”这话传到孔子耳朵里,孔子说:“这就是礼呀!”在学习上,孔子始终保持着这样的态度。正如他夸奖孔文子所说,是敏而好学,___________。
【答案】 (1). 知之为知之, (2). 不知为不知(或:懂就是懂,不懂就是不懂) (3). 到太庙里, (4). 见到什么都问(或:什么都不懂)、 (5). 不耻下问。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名句名篇阅读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对常见篇目有熟悉程度,其次结合题目分析需要填入的内容。前两空据“这才是真明白”“学习要有谦逊的态度”,可知应填“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三四空据“谁说那个鄹人之子懂礼啊?”“孔子说:‘这就是礼呀!’”可知应填“到太庙里”“见到什么都问”;第五空据“敏而好学”,可知应填“不耻下问”。
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小题。
题山石榴花
白居易
一丛千朵压栏干,剪碎红绡却作团。
风袅舞腰香不尽,露销妆脸泪新干
蔷薇带刺攀应懒,菡萏生泥玩亦难
争及此花檐户下,任人采弄尽人看
注:①本诗作于作者被贬江州期间。山石榴,即杜鹃。②菡萏:荷花。③争及:怎比。④尽:任凭。
15. 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这是一首近体七律诗,对仗工整,韵律很和谐。
B. “千朵” “团",写出了山石榴花的茂盛的形态。
C. 作者认为蔷薇、菡萏都远不及山石榴花高雅。
D. “檐户下”一词,写出了山石榴花生长的环境。
16. “”剪碎红绡却作团”一句,运用比喻手法,把从簇的山石榴花比作剪碎的红绡。下面诗句,没有运用这种手法的一项是
A.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B. 燕草碧如丝,秦桑低绿枝。(李白《春思》)
C. 我家洗砚池边树,朵朵花开淡墨痕。(王冕《墨梅》)
D.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崔护《题都城南庄》)
17. 白居易曾经称赞山石榴“花中无比”。结合本诗,写出作者喜爱山石榴花的缘由及在其中寄托的情思。
18. 苏轼有《海棠》诗:“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其中后两句写海棠,与白诗“风袅舞腰香不尽,露销妆脸泪新干”句写山石榴,用了共同的手法,有异曲同工之妙。请你写出他们所用的这种手法,并对其表达效果作简要分析。
19. 白居易在《琵琶行》中,描绘了他在江州的生活状况,其中“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了他的居住环境。
20. 本诗“菡萏生泥玩亦难”一句,令人想到周敦《爱莲说》中写莲花“_______,________”的句子,但两人寄托之意恰恰相反。
21. 诗中“菡萏”二字,有老师念错了,一学生指出应读hàndàn。老师当即表示感谢,且表扬了学生,并引用出自荀子《劝学》中的一个成语“___________”来自我解嘲。
【答案】15. C 16. D
17. 山石榴花繁茂、艳丽,不像蔷薇带刺,菡萏生泥那样远避尘世,只在檐户下,平易近人,任人观赏、采弄。作者借山石榴,表达了甘于卑贱的平常心态,也表达出了一丝落寞伤感。
18. 两诗都用了拟人的手法苏诗把海棠的凋谢比拟为即将沉睡的红妆美人,白诗把山石榴(杜鹃)比拟为风中扭着腰肢摆动的舞女、露水销尽仿佛泪脸新干的美人,形象生动,把作者对笔下之花的赞美,极尽能事的表现出来。意思对即可
19. (1). 住近湓江地低湿, (2). 黄芦苦竹绕宅生
20. (1). 出淤泥而不染 (2).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21.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或:青出于蓝而胜于 蓝青出于蓝
【解析】
【15题详解】
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参看注释,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
标签:北京版 高三 总复习 高考模拟卷
相关:关于“北京市顺义”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391]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