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期中试卷

阅读:337  2019-05-13
标签:苏教版 高二 下册 期中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337]
江苏省苏州陆慕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2018-2019学年第二学期期中三校联考
高二语文试卷
2019年 4月
注意:本试卷共9页,21小题,满分16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请按照题号将答案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相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将答案直接书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一、语言文字运用(12分)
1.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由于道佛合流的成功,又因为禅意的 和凝练,于是有着青铜饕餮、儒道互补和风骚浪漫传统的龙的故乡,终于产生了以线的 为主的成熟的山水画, 的田园酬唱,敦煌“飞天”的迷人舞姿,响绝千古的盛唐之音和那难以计数的 的宋词……
A.升华 律动 闲适 隽永 B.深化 律动 闲适 隽永
C.深化 起伏 悠闲 高亢 D.升华 起伏 悠闲 高亢
2. 下列匾额与其悬挂的场合、场所不对应的一项是(3分)
A.晚晴山房(书斋) B.椿萱并茂(寿宴)
C.瑞霭芝兰(厅堂) D.紫阳高照(园林)
3.依次填入下列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那时我还没有见过真正的大海,每当车行湖边, 。 。 。 。 , 。乌梁素海就是这样一篇写在北国大地上的锦绣文章。
①翠绿的芦苇,在岸边小心地勾起一道绿线,微风吹过,这绿线就起伏着舞动开去,如一首天堂里的乐曲
②而水中的鱼儿好像急不可耐,等不到水鸟来抓它,就自动倏地一下跳出水面,闪过一个个白点,像是五线谱上跳动的音符
③但见烟水茫茫,霞光滟滟
④这时走在湖边,心头会突然涌起那已忘却多时的优美文章,什么“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什么“沙鸥咸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
⑤湖里的水鸟,鸥、鹭、鸭、雁、雀等就竞相起舞,或掠过水波,或猛扎水中,浪花轻溅,像有一只无形的手在弹拨着水面
⑥我知道从来不是好文章写出了真美景,而是真美景成就了好文章
A.③⑤②④①⑥ B.③①⑤②④⑥
C. ⑤②①③④⑥ D.⑤②③①④⑥
4.下列诗词名句在情感表达的方法上与其他三句不相同的一项(3分)
A.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B.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赵嘏《长安晚秋》)
C.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王维《山居秋暝》)
D.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温庭筠《商山早行》)
二、文言文阅读(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题。
周维城传(清)张惠言
嘉庆元年,余游富阳,知县恽候请余修县志,未及属稿,而恽候奉调,余去富阳。富阳高傅占,君子人也,为余言周维城事甚具,故为之传,以遗后之修志者。
周丰,字维城,其先绍兴人也,有资。父曰重章,火灾荡其家,流寓富阳。重章富家子,骤贫,抑郁无聊,益跅弛不问生产,遂大困,寻死富阳。丰为儿时,当天寒,父中夜自外归,又无所得食,辄引父足怀中以卧。十余岁,父既卒,学贾。晨有老人过肆,与之语,奇之,立许字以女。女,李氏也。
丰事母,起坐行步,尝先得其所欲;饮食必亲视,然后进。事虽剧,必时时至母所视问辄去,去少顷,即又至,母不觉其烦。李氏女又能顺之。母脱有不当意,或端坐不语,丰大惧,皇皇然若无所容,绕膝盘旋,呼“阿母”不已,声悲慕如婴儿;视母颜色怡,乃大喜;又久之,然后退。其子孙逮见者,言其寝将寐,必呼“阿母”,将寤又如之,殆不自觉也。


浏览完整试题丰年四十二,时未有子,病几死。过吴山,有相者睨之良久,引其手指之曰:“是文如丹砂,公殆有隐德,当有子。富寿康宁,自今始矣。”丰贾致富, 有子三人、孙六人。子沅、濂,孙恺、恒皆补学官弟子。丰年八十四卒,如相者言。丰于乡里能行其德,有长者行。尝有与同贾者归,丰既资之。已而或检其装,有丰肆中物,以告丰。丰急令如故藏,诫勿言。其来,待之如初。
高傅占言曰:富阳人多称丰能施与好义,然丰尝曰:“吾愧吴翁、焦翁。”吴翁者,徽州人,贾于富阳。每岁尽,夜怀金走里巷,见贫家,嘿置其户中,不使知也。焦翁者,江宁人,挟三百金之富阳贾。时江水暴发,焦急呼渔者,拯一人者,与一金。凡数日,得若干人,留肆中饮食之,俟水息,资遣之归,三百金立罄。二人者,今以问富阳人,不能知也。丰又尝言:“吾生平感妇翁知我。”
  呜呼!市巷中固不乏士哉! (选自《茗柯文二编》卷下)
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事虽剧 剧:繁多,繁忙
B.母脱有不当意 脱:如果
C. 留肆中饮食之,俟水息 俟:靠着,挨着
D. 嘿置其户中 嘿:同“默”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者从富阳县的高傅占处非常全面具体地了解了周维城的事迹,为他作了传,以留给后来修志的人。
B.周维城祖先有些资产,但到他父亲一代,遭遇火灾,家道中落。父亲放荡不羁,不过问家中的生计,于是周维城开始学做生意。
C. 一日,有位老人路过和他交谈,认为他奇异出众,立刻把女儿许配给他。周维城一生对他的岳父能了解他非常感激。
D. 文章结尾部分引用周维城感佩吴翁、焦翁的话,目的是使周维城的形象更加丰满。也为作者感叹民间并不缺少仁义之士张本。
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其子孙逮见者,言其寝将寐,必呼“阿母”,将寤又如之,殆不自觉也。(6分)
(2)尝有与同贾者归,丰既资之。已而或检其装,有丰肆中物,以告丰。(4分)
8.文中周维城有哪些美好的品德,请简要概括。(4分)
三、古诗词鉴赏(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9—10题。
送李少府贬峡中王少府贬长沙
高适
嗟君此别意何如,驻马衔杯问谪居。
巫峡啼猿数行泪,衡阳归雁几封书?
青枫江①上秋天远,白帝城②边古木疏。
圣代即今多雨露,暂时分手莫踌躇。
【注】①青枫江:指浏水,在长沙与湘江汇合。②白帝城:在夔州,今四川省奉节县东白帝山上,东临巫山县。
9.请赏析颔联的艺术特色。(5分)
10.这首诗蕴含的情感丰富,请简要分析蕴含了哪些情感。(6分)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定乎内外之分, ▲ 。(庄子《逍遥游》)
(2)驾一叶之扁舟, ▲ 。(苏轼《赤壁赋》)
(3) ▲ ,子无良媒。《诗经•氓》
(4)元嘉草草,封狼居胥, ▲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5) ▲ ,恐美人之迟暮。(屈原《离骚》)
(6)大弦嘈嘈如急雨, ▲ 。(白居易《琵琶行》)
(7) ▲ ,百年多病独登台。(杜甫《登高》)
(8) ▲ ,但愿长醉不复醒。(李白《将进酒》)
五、现代文阅读(一)(15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2—14题。
兰殇
行吟水手
赵梦笔也算才俊之士,怎奈科举屡试不第,别无专长,唯有画技一路,便降格以求,以画谋生。虽山水、人物、花卉样样拿得起,可困居于蓬牖之中,声名不出闾巷,日子过得很恓惶。他奉母极孝,母子二人相依为命,老母去世后,赵梦笔万念俱灰。
这天,赵梦笔关门闭户,踉踉跄跄来到山中古刹,推开虚掩的寺门,缓缓走进去。卵石小径两旁遍植着书带草,院内阒寂无声。
正在禅房打坐的老僧闻声走出。赵梦笔忙迎上去施礼,说道,打扰长老清修。老僧双手合十,念了句阿弥陀佛,回道,施主客气。又问,施主面露戚容,有何心事,不妨说来听听。赵梦笔略一踌躇,便对老僧讲了自己的身世遭际。末了,向老僧请求剃度出家。
老僧叹口气,说道,老衲观你尘缘未尽,还是晚一步再说吧。你既是个画画的,且随我来。
跟着老僧走向后院,远远地,就有一股淡淡的幽香飘来。老僧指着花圃一株花草,施主可认得此花?赵梦笔道,请长老明示。老僧道,此花乃兰花中罕见的极品“压千红”。你今日能与它一见,也是缘分。听老僧如此说,赵梦笔方回过神,此花就是传说中的“压千红”?怪不得有如此奇香。
老僧说,施主能为老衲画幅兰花吗?
赵梦笔点头,说,这有何不可?
老僧说,既如此,施主请随我来。
赵梦笔跟着老僧去了禅房,磨墨展纸,准备作画。刚刚提笔,老僧说,且慢,待老衲点些东西在墨里。赵梦笔不解,但见老僧从几案上拿起一只小瓷瓶,向着磨好的墨汁里滴了几滴清露样的东西,说道,你现在可以作画了。
赵梦笔谦让一回,提笔蘸墨,在一张生宣上写了一块怪石,怪石旁逸出一株兰草,叶似翡翠,一茎兰箭,盛开着几朵兰花。有顷,画成。老僧站在一旁不住颔首。
神奇的事情在赵梦笔放下画笔的那一刻发生。他忽然嗅到从画面上浮动起一股清淡的兰香,愣神间香气忽一下散开,时而远,时而近,来时是具体的,去时是缥缈的……
赵梦笔愕然。
老僧轻轻一笑,道,有此奇效,全赖这瓶中之物。
赵梦笔惊喜道,长老,瓶中究竟是何神物?
老僧表情极平淡道,道,无他,是老衲清晨沥下“压千红”花叶上的清露耳。
赵梦笔听了,心念一动,说,长老,能送我一株“压千红”吗?
老僧道,施主有所不知。这花长一株新的,便枯一株旧的,无法分予你。
赵梦笔大失所望。只听老僧又道,不过,老衲可将这一小瓶清露赠予你,可助你今后衣食无忧。只此一瓶,你要好自为之。
赵梦笔连连称谢,告辞老僧,欢天喜地回家去了。
自此,赵梦笔专事画兰。他所画的兰花声名远播,那些富商巨贾、达官贵人,都以能收藏到他的兰画作为辟邪祛俗的奇珍为荣。一时间,赵梦笔赚了个盆满钵满。他摇身一变,置房买地,娶妻纳妾,成为当地的富豪。
翌年初春,老僧所赠清露已经一滴不剩,而拿着银两来求画者仍络绎不绝。看着那些白花花的银子到不了手,赵梦笔心似火焚。这可如何是好?


展开余下试题这天,几个被人收买的市井泼皮闯进了深山古寺,抢走了寺中花圃里的那株“压千红”。
夜里,赵梦笔看着移植到自家后花园里的“压千红”,心里快意至极。
第二天一大早,刚刚起床,一道圣旨降在了赵梦笔的头上。原来,赵梦笔画兰的盛名,不知何时竟传到了当今皇上的耳朵里,皇上很是惊奇,便命他即刻画幅兰花,火速送往京城。
赵梦笔领旨后,心中狂喜,当即提了瓷瓶,去了后花园。趁着清晨,正好可以采集清露。可眼前的景象却让他骨酥筋软。那株他视若无价之宝的“压千红”,不知是何缘故,早在一夜之间香消玉殒,变成枯草一堆。
黄昏。古寺。
赵梦笔站在断砖颓垣中,古刹早已人去寺空,一片荒芜。猎猎的山风,吹得他宽大的衣袍发出刺耳的尖叫……
(选自《百花园》2016年12期)
12.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开篇写赵梦笔是才俊之士,奉母极孝,旨在使之与后文其卑劣行径形成强烈的对比,让人物形象更加鲜明,主题更加突出,警醒人们走好人生之路。
B.赵梦笔“心念一动”而索要“压千红”的情节,暗示了他欲借此发财的想法,后来收买泼皮抢“压千红”一事,则是他贪心膨胀使然。
C.那一小瓷瓶清露,是品性高洁的寺中老僧的象征。它的有与无和主人公命运的起与落密切相关,它推动了小说情节发展,揭示着人性的变化。
D.小说的写法类似于蒲松龄写的志异小说,奇异的兰花、滴露生香的画作,都让情节显得非常离奇,超出现实,这是浪漫主义写作手法。
13.最后一段在小说中起到了怎样的作用?(6分)
14.小说标题“兰殇”有哪些意蕴?(6分)
六、现代文阅读(二)(12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5—17题。
条件即逆境
熊培云
①无论是谈判,还是谈恋爱,人多爱讲条件。这不是因为人世故,而是因为人必须生活在一定的条件之中。值得思考的是,当人们缺乏某些条件时,会感受到自己身处逆境之中,而当他们充分地享用这些条件时,却经常忽略条件给我们带来的麻烦。这种麻烦,就是我要说的“条件即逆境”。
②一条鱼在鱼缸里自由自在地游啊游,也许它并不知道自己身处逆境之中,但是我们知道。鱼缸为鱼提供了生存条件,也为它划定了生活的边界。而且,这个鱼缸随时可能会被打破,如果主人疏忽,没几天水还会变质。简单说,鱼在获得鱼缸这一生存条件时,同时也获得了必须仰仗鱼缸之条件而生活的逆境。
③人也一样,条件无处不有,逆境也无处不在。不是么?没房子的时候,你总想有一个房子。可一旦有了房子,你可能大部分时间都宅在家里,哪儿也不想去,更不愿迁徙,与世界交往的机会越来越少。屋顶为你遮挡了夜晚的阵雨,但也为你遮挡了正午的阳光。汽车被发明,是人为自己制造的条件,但汽油短缺同样让我们举步维艰;自行车被发明,你可以拿它当代步工具,但你骑行时必须把手放在车把上。这些都是条件带来的逆境。一个富家子,从小过着锦衣玉食的生活。但是这种条件也可能成为一种逆境,使他永远失去了底层成长的经验,以及由贫穷到富有的奋斗过程。
④条件并不止于这些有形的工具,还包括无形的工具,比如制度。人类不断地为自己创造制度的条件时,也不断将自己抛进制度的逆境之中。就像影片《心慌方》一样,你打开一个房间,只意味着进入了一处新的逆境。如果承认世界上没有尽善尽美的制度,就不难理解所谓“解放”更像是在不同的监狱之间转移人民,区别只在于有的逆境是深不可测的“地牢”,有的逆境是“天鹅绒监狱”,有的逆境是正常的民居。即使是民居,也有民居的局限。美国司法不可谓不完备,但它对辛普森束手无策。
⑤不过,尽管逆境无所不在,但是人仍是自由的。因为可以选择,可以比较此处的逆境与彼处的逆境的区别,可以比较现在的逆境与过去的逆境的优劣,从而寻求改善。
⑥法国漫画家菲利浦•格吕克曾经讲过一句耐人寻味的话:“过去有比现在更多的未来。”在我看来,这句话已经接近真理。就一个人来说,在他小时候都有千万种选择的机会,长大以后,可以选择或者变动的机会越来越少,而当他已经别无选择或不做选择时,他的生命或者生活就衰老了。不管人类曾经遭遇多少逆境,但还是走到了今天,没有老去,正在于人类可以选择,不断地超越过去的种种逆境。
⑦同样的道理,无论是我们的人生,还是我们栖身的制度,最可怕的是停止生长,别无选择,永远一成不变。
⑧在法国前文化部长、作家安德烈•马尔罗看来,人是世界上唯一预先知道自己要死的动物,人要根据各自的生活态度和条件做出自己的反应,这种反应就是不断地“行动”,从而证实自己的存在和价值。著名思想家汉娜•阿伦特曾在《人的条件》一书将“劳动”、“工作”以及“行动”作为人的三种基本条件,指出行动与积极生活的意义。
⑨人类加之于自身的真正善良,就在于即使“天塌下来”也要积极生活。这种朴素的“在逆境中求生”,成为人的全部生活与信仰的来源。正是逆境的永恒,造就了人的永恒;正是条件的无常,造就了人的圆满。 (有删改)
15.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首先提出条件即逆境的观点;接着举例论证无论是有形的还是无形的条件都是逆境;最后指出我们要通过不断选择和积极生活不断超越人生及制度中的种种逆境。
B.文章从“人多爱讲条件”说起,说明人的生存离不开一定的条件,如果条件缺乏,就会“真切地感受到自己身处逆境之中”。
C.作者重点论述的“逆境”,不是因条件缺乏所带来的困窘,而是在条件具备、而且人们已在“充分地享用这些条件时”,这些条件给人带来的麻烦。
D.人必须生活在一定的条件之中。当人们受制于这些条件时,会感受到自己身处逆境之中,当人们充分地享用这些条件时,也经常会感到条件给我们带来的麻烦。
16.根据文意第④段“地牢”和“天鹅绒监狱”都是指什么?他们的区别是什么?(3分)
17.根据文章概括人类超越逆境的方法。(6分)
七、现代文阅读(三)(12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8—20题。
材料一:
近年来,旅游成为春节的主题词。今年春节假期,全国共接待游客3.86亿人次,实现旅游收入4750亿元,再创新高。进入大众旅游时代,旅游成为广大群众欢度春节的重要方式,举家出游成主流,周边休闲成新潮,旅游体验受关注。调查显示,度假休闲超越景点观光成为居民春节假日出游的第一动机。
我国出境游群体每年持续壮大,每年向全球输出上亿人次出境游客,连续多年保持世界第一大出境旅游客源国地位。根据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UNWTO)报告,中国旅游消费在2016年增长了12%,中国游客境外旅行人次在2016年增长了6%。
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的最新数据显示,全球出境游客总消费额逾五分之一源自中国游客,排第二的美国游客消费额仅占中国游客的一半。香港投资银行里昂证券预测,到2021年中国游客每年出境游消费额将达到惊人的4290亿美元。

(摘编自《光明日报》2018年2月28日)
材料二:
近日,国家旅游局将北京等18个城市确定为“国家智慧旅游试点城市”。其中江苏有7市榜上有名,分别为南京、苏州、无锡、常州、南通、扬州、镇江。江苏也成为国家智慧旅游试点城市最多的省份。2014年是“美好江苏欢乐游”三年市场推广计划的最后一年,江苏省旅游局将以拓展国内中远程市场和境外客源市场为重点,推出一批经典旅游景区,研发一批精品旅游线路;努力培育南京、苏州等国际旅游名城,同时重点支持徐州建成区城旅游中心城市;积极策划具有国际影响力和江苏文化特色的旅游节事活动。


展开余下试题作为国家首批智慧旅游试点城市之一,扬州智慧旅游建设已初见成效,今年还将继续推进智慧旅游建设,着力打造“安全、便捷、高效、舒适”的旅游环境,建设“宜游城市”。为了给游客提供更加智能化的旅游导览服务,扬州将建设数字3D景区,实现在线游览。目前已基本完成瘦西湖、个园和东关街3D模型建设。其次是建设旅游数字信息库,进一步完善扬州旅游信息咨询导览体系,有效提升旅游体验。
随着“散客时代”的到来,能否提供符合游客需求的人性化、个性化服务,成为旅游者选择旅游目的地的首要参考。
(摘编自《商务•旅游》2014年1期)
材料三: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旅游和文化密不可分。这是各地旅游发展中总结出来的实践经验,现实证明打好“文化牌”可以有力助推旅游产业大发展大繁荣。各地在实现由旅游资源大省向旅游强省的跨越,一个共同的重要着力点就是推动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
旅游专家魏小安表示,文旅融合已经成为现实发展方向,全国各个城市已经组建了100多个文旅集团。“力求旅游发展的文化导向符合转型升级的需求变化”。
据不完全统计,2017年年初,全国各类文旅基金数量已经超过100家,规模上百亿的已经超过10家。文化旅游产业已逐步演变为一个多方位、多层面、多维度的综合性大产业。从消费需求来看,文化旅游逐渐成为人们生活追求的新时尚。《2016-2022年中国文化旅游市场分析及发展趋势研究报告》显示,2015年我国全年接待国内外旅游人数为41.2亿人次,偏好文化体验游的人群已经达到50.7%。
(摘编自《中国青年报》2018年3月15日)
1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居民在春节假日出游正成为时尚,从2013年至2018年的春节旅游市场来看,出游人数呈现出逐年递增的特点。
B.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出境旅游已成为重要的旅游方式,我国已成为世界上出境游总消费额最高的国家。
C.根据相关数据,中国出境游客人数已远超美国。据预测到2021年每年出境游消费额将达到惊人的4290亿美元。
D.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旅游要和文化深度融合。因此,国内各个旅游景点都要大力修建亭台楼阁。
19.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从国家旅游局确定的“国家智慧旅游试点城市”的数量分布和扬州智慧旅游建设、全省旅游开发等来看,江苏省旅游工作做得很出色。
B.随着“散客时代”的到来,旅游城市是否有符合需求的人性化、个性化的服务是游客选择旅游目的地的重要考量内容。
C.文化旅游产业已经逐步成为一个综合性大产业。相对于国内游客,目前国外游客偏好文化旅游的占比要高得多。
D.利用“文化牌”可以促进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因为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旅游与文化融合成已为现实发展方向。
20.根据上述材料,概括说明中国旅游发展的新特点。并根据这些特点对“怎样更有针对性地推动我国旅游事业的发展”提出三条建议。(6分)
八、作文(70分)
21.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我们的成熟是由两部分组成的,一是对美好的追求,一是对残缺的接纳。

2018-2019学年第二学期期中三校联考
高二语文试卷答案
一、语言文字运用(12分)
1.A.“升华”可以比喻某些事物的精炼和提高,思想境界的升华等等,而“深化”一般指指向更深的阶段发展;“律动”一般指有节奏或有规律的跳动,“起伏”表示起落变化,山水画中“线”的跳动是有章法的,用“律动”更好;“闲适”意为清闲安逸,用来修饰“田园酬唱”更为适宜,“悠闲”指悠然自得;依据前面“又因了禅意的升华和凝练”,这里修饰“宋词”的词语选用“隽永”比“高亢”合理。故选A。
2. D D项紫是指紫气东来,吉祥的意思,阳是指太阳,紫阳高照是说吉祥的太阳高高地照来。适合住宅;晚晴山房:李叔同的书房名称;椿萱并茂:椿:多年生落叶乔木;萱:古人以为可以使人忘忧的萱草。 椿萱:喻父母,古称父为“椿庭”,母为“萱堂”。比喻父母健在,寓意父母健康长寿。瑞霭芝兰:瑞霭,即祥云。芝兰,比喻优秀子弟,子孙。该匾额寓意即:吉祥的云气护佑着家族优秀的子弟。用来比喻子孙显贵发达。
3. B 第③句是总写,翠绿的芦苇和湖里的水鸟是分写,由“而水中的鱼儿”“而”和“水中的鱼儿等不到水鸟来抓它”可知此句连在⑤后,由空格后的已知内容可知⑥句排最后,④⑥连在一起都是提到文章。故选B
4.C C项直接抒发归隐之意,其他三项间接抒情。
二、文言文阅读(20分)
5. C 俟:等到。
6. B “十余岁,父既卒,学贾”可知周维城学做生意是在他父亲死后。
7. (1)(6分)那些(在周丰在世时)赶上见到过他的子孙们,说他上床将要睡着时,一定会呼唤“阿母”,快要醒来时,又像这样,大概是(成了习惯)不知不觉地就这样了。
(逮、定后句式、寐、寤、殆和句子通顺各一分。)
(2)(4分)曾有个和他一起做生意的人要回家乡去,周丰已经资助了他旅途费用。后来有人检点那人的行李,发现有周丰店铺里的货物,就把这件事告诉了周丰。
(贾、资、肆和句子通顺各一分。)
8.(4分)孝顺父母、宽容大度、乐善好施、急公好义、谦逊向善
文中第二段“引父足怀中以卧”的事情以及第三段侍奉母亲的事情可见他孝顺父母。对待“同贾者”的态度和别人对他的评价可见其宽容大度、乐善好施、急公好义。倒数第二段,他对待吴翁焦翁的态度也可以看到他谦逊向善。任意答满四点即可得四分。
参考译文
嘉庆元年,我游历富阳县,县令恽君请我撰写整理富阳的县志。还没来得及起草,恽君就奉命调任,我也离开了富阳。富阳县的高傅占是个有学问有修养的人,他给我非常全面具体讲了周维城的事情,所以为他作了传,以便留给后来修志的人。他的女儿是李氏。
周丰,字维城,他的祖先是绍兴人,有钱财。父亲名叫周重章,火灾烧光了他的家,流浪到富阳居住下来。周重章是富家子弟,突然贫困,心情压抑烦闷,更加放荡不羁,不过问家中的生计,于是极端困顿,不久死于富阳。周丰幼年时,每当天气寒冷,父亲半夜从外面回来,又没有地方可以得到吃的东西,他就总是拉过来父亲的脚抱在怀里来睡觉。十多岁,父亲已经死了,他学着做生意。一天早晨,有位老人路过他的店铺,和他交谈,认为他奇异出众,立刻把女儿许配给他。
周丰侍奉母亲,母亲起身、坐下或走路,他常常事先弄明白母亲想要怎样;母亲的饮食他一定要亲眼看过,这样以后才送到母亲面前。事务虽然繁重,他一定会时时到母亲房里看望问候才离开,离开一会儿,就又会到母亲身边察视。母亲不觉得他烦,李氏又能够孝顺她。母亲倘有不如意,或者坐着不说话,周丰十分害怕,那心神不安的样子像是无处容身,围着母亲的身边走来走去,不停地呼喊“阿母”,声音悲切依恋像婴儿那样。看到母亲的脸色和悦了,
标签:苏教版 高二 下册 期中试卷
相关:关于“江苏省苏州”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337]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