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试题中心
》
期中试卷
阅读:331 2019-05-13
标签:
苏教版
高二
下册
期中试卷
重磅:
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331]
江苏省溧水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
省溧中2017级高二年级第二学期期中考试
语文试卷
命题人:袁宗仁 审核人:陈龙霖
注意事项:
1.满分16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2.答卷前,考生请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条形码贴在规定位置。
3.回答选择题时,请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回答非选择题时,请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一、语言文字运用(18分)
1.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中国高科技企业走向世界的________绝不会一帆风顺,难免还会遭遇这样或那样的________。对此,我们要有充分认识,并时刻做好准备。一旦核心技术受制于人,不知道哪天就会被人________。这样严酷的现实,中国企业必须时时警醒。
A.历程 骚扰 一网打尽 B.进程 掣肘 釜底抽薪
C.历程 骚扰 釜底抽薪 D.进程 掣肘 一网打尽
2.下列各句中,诗句与节日不对应的一项是(3分)
A.月色灯山满帝都,香车宝盖隘通衢。(元宵节)
B.棹影斡波飞万剑,鼓声劈浪鸣千雷。(端午节)
C.年年乞与人间巧,不道人间巧已多。(七夕节)
D.雨中禁火空斋冷,江上流莺独坐听。(重阳节)
3.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文明不仅是倡导、教育出来的,也是管出来的。梳理中外社会文明史就能发现,一个社会的文明素养,既是历史演进的结果,也是持续管理的结果。去日本旅游的人,往往会感慨其公共文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什么是现代社会的“勿以恶小而为之”,法律写得明明白白
②以至日本媒体写社论提醒国民要尊重对方国家的风俗、习惯、礼仪
③一丝不苟的垃圾分类、不留一片垃圾的体育赛场、井然有序的公共场所等
④究其源头,1948年出台的《轻犯罪法》功不可没
⑤即便如此,上世纪80年代,日本人在走出国门时也产生过大声喧哗、不守秩序的不文明现象
A.③②④⑤① B.⑤③①②④ C.⑤③②④① D.③④①⑤②
4.下列交际用语使用得体的一项是(3分)
A.您能在百忙之中抽空来拜望家父,致以不胜感谢之情。
B.本人近日玉体违和,不能亲临您的婚宴,在此致歉。
C.本店有奔驰新款现车,感兴趣的朋友可来电垂询。
D.日前本人有一物遗留在贵府上,现烦请您原物奉还。
5.对下面一段文字主要意思的提炼,最准确的一项是(3分)
偏见可以说是思想的放假。它是没有思想的人的家常日用,是有思想的人的星期天娱乐。假如我们不能怀挟偏见,随时随地必须得客观公正、正经严肃,那就像造屋只有客厅,没有卧室,又好比在浴室里照镜子还得做出摄影机前的姿态。
A.没有思想的人往往更容易产生偏见。 B.即使有思想的人也常常会怀挟偏见。
C.人无法做到随时随地保持客观公正。 D.对思想而言偏见自有其存在的价值。
6.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史记》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与后来的《汉书》、《三国志》、《晋书》合称“前四史”。
B.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初唐四杰”,张若虚、贺知章、张旭、包融并称“吴中四士”。
C.王维,字摩诘,与孟浩然齐名,并称“王孟”,为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诗人,被苏轼称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D.岑参长于七言歌行,诗作善于描绘塞上风光和战争景象,气势豪迈,情辞慷慨,语言变化自如。
浏览完整试题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0题。
淮阴侯韩信者,淮阴人也。始为布衣时,贫无行,不得推择为吏,又不能治生商贾,常从人寄饮,人多厌之者。尝数从其下乡南昌亭长寄食,数月,亭长妻患之,乃晨炊蓐食。食时信往,不为具食。信亦知其意,怒,竟绝去。
信钓于城下,诸母漂,有一母见信饥,饭信,竟漂数十日。信喜,谓漂母曰:“吾必有以重报母。”母怒曰:“大丈夫不能自食,吾哀王孙而进食,岂望报乎!”
淮阴屠中少年有侮信者,曰:“若虽长大,好带刀剑,中情怯耳。”众辱之曰:“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袴下。”于是信孰视之,俯出袴下,蒲伏。一市人皆笑信,以为怯。
及项梁渡淮,信杖剑从之,居戏下,无所知名。项梁败,又属项羽,羽以为郎中。数以策干项羽,羽不用。汉王之入蜀,信亡楚归汉,未得知名,为连敖。坐法当斩,其辈十三人皆已斩,次至信,信乃仰视,适见滕公,曰:“上不欲就天下乎?何为斩壮士!”滕公奇其言,壮其貌,释而不斩。与语,大说之。言于上,上拜以为治粟都尉,上未之奇也。
信数与萧何语,何奇之。至南郑,诸将行道亡者数十人,信度何等已数言上,上不我用,即亡。何闻信亡,不及以闻,自追之。人有言上曰:“丞相何亡。”上大怒,如失左右手。居一二日,何来谒上,上且怒且喜,骂何曰:“若亡,何也?”何曰:“臣不敢亡也,臣追亡者。”上曰:“若所追者谁?”何曰:“韩信也。”上复骂曰:“诸将亡者以十数,公无所追,追信,诈也。”何曰:“诸将易得耳。至如信者,国士无双。王必欲长王汉中,无所事信;必欲争天下,非信无所与计事者。顾王策安所决耳。”王曰:“吾亦欲东耳,安能郁郁久居此乎?”何曰:“王计必欲东,能用信,信即留;不能用,信终亡耳。”王曰:“吾为公以为将。”何曰:“虽为将,信必不留。”王曰:“以为大将。”何曰:“幸甚!”于是王欲召信拜之。何曰:“王素慢无礼,今拜大将如呼小儿耳,此乃信所以去也。王必欲拜之,择良日,斋戒;设坛场,具礼,乃可耳。”王许之。诸将皆喜,人人各自以为得大将。至拜大将,乃韩信也,一军皆惊。
(节选自《史记•淮阴侯列传》)
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数月,亭长妻患之 患:厌恨。
B.众辱之曰 众:众人
C.数以策干项羽 干:求取
D.与语,大说之 说:同“悦”,喜欢,高兴。
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①乃晨饮蓐食 ②此乃信所以去也
B.①王曰:“以为大将。” ②人人各自以为得大将
C.①淮阴屠中少年有侮信者 ②诸将行道亡者数十人
D.①汉王之入蜀 ②上未之奇也
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韩信因家里贫穷,吃不上饭。在亭长家寄食几个月后,亭长的妻子不给他饭吃,而有位漂母不仅给韩信饭吃,还说不图韩信的报答。
B.韩信身材高大,并带有刀剑,面对别人的侮辱,没有奋起反抗,因为他想到要报答漂母和成就大业,因而毫不犹豫地接受了胯下之辱。
C.韩信在犯法当斩时,滕公见他出语不凡,相貌堂堂,没有斩他。滕公同他交谈后,更是高兴,就向汉王推荐,汉王让他做了治粟都尉。
D.萧何劝说汉王一定要重用韩信,不然他就会走掉。汉王开头说看在萧何的情面上让韩信做将领,萧何坚持让韩信做大将,汉王最终同意了。
10.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丹所以诫田先生毋言者,欲以成大事之谋也。(3分)
(2)已却秦存赵,使将将其军归魏,而公子独与客留赵。(3分)
(3)信度何等已数言上,上不我用,即亡。(4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1~12题。
野 望
王绩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注】①王绩,仕隋为秘书省正字,唐初以原官待诏门下省,后弃官还乡。②徙倚:徘徊。③采薇:《史记·伯夷列传》记载:“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
1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此诗写山野秋景,景中含情,流畅自然,在闲逸的情调中,带几分彷徨苦闷。
B.首联写景兼议论,总摄六句,首句“薄暮望”领起中间两联,次句遥呼尾句。
C.首联次句化用曹操的“绕树三匝,何枝可依”,表现了百无聊赖的彷徨心情。
D.尾联表明了诗人在现实当中难觅知音,孤苦无依,只好追怀古代的高士贤人。
12.诗的中间两联是怎样写景的?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景象?(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8分)
13.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8分)
(1) ,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史记·刺客列传》)
(2) ,美人帐下犹歌舞!(高适《燕歌行》)
(3)《春江花月夜》中“ , ”两句,勾勒出一幅春江月夜的壮丽画面:江潮连海,月共潮生。
(4)《春江花月夜》中和李白“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句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是: , 。
(5)《山居秋暝》中以动写静,以声衬静的句子是: , 。
三、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6题。
《中国诗词大会》第四季不久前落下帷幕。很多观众在回味传统诗词魅力的同时,不禁心生疑问:当代旧体诗词为何少有经典流传?翻开各类现当代文学史论著,很难寻觅到“旧体诗词”的踪影。绵延数千年的中国诗歌传统,为何被排斥在现代文学之外?
古人云:名不正则言不顺。诗词一旦被冠以“旧”的称号,似乎就是与时代相悖,不入潮流。“五四”运动以后,白话文学兴起,为了与用白话写的诗相区分,中国古典诗歌被称为“旧体诗词”。如同戴了紧箍一样,旧体诗词走下神坛,流落于文学的边缘。
虽屡遭冲击,旧体诗词创作却从未中断。1925年,闻一多致信梁实秋写道:“唐贤读破三千纸,勒马回缰作旧诗。”鲁迅、郁达夫、田汉、俞平伯等一批新文学家也从未停止旧体诗词创作。进入21世纪以来,关于旧体诗词的话题越来越热。2010年由中国作协主办的第五届鲁迅文学奖首次向旧体诗词敞开大门,2011年成立中华诗词研究院,旧体诗词的地位已渐渐发生转变。中华诗词学会曾做过统计,我国目前有诗词刊物800多个,网络诗词论坛远超800家,每天创作数量达5万首。
展开余下试题
然而,高数量的创作背后,却难有“高峰”之作。
大众持续热,学术界一直冷,当代旧体诗词仍遭遇“冰火两重天”。在有些新文学家眼中,旧体诗词不具备现代性。研究现当代文学的人不太熟悉旧体诗词,研究旧体诗词的学者更倾向于研究更古老的文学作品。旧体诗词还缺少一个判断质量的标准。长期以来,好的诗词得不到认定,问题得不到批评,学术化批评长期处于缺席状态,导致创作越来越泛滥。
除了外部因素,旧体诗词自身也存在诸多短板。泥沙俱下,鱼龙混杂。很多作品格调不高,甚至不懂旧体诗词基本格律的作者,却在大量写旧体诗词,他们创作的诗词重铺排和渲染,但难掩骨子里的疏阔苍白。
新时代的春风里,旧体诗词如何绽放?
“与时俱进”是旧体诗词创作的关键词。新时代会出现许多与传统诗词不一样的东西,新事物、新题材,催生新的表现手法与艺术技巧。诗词必须要伸向社会生活的细部,这正是诗词发力并大有可为的地方。有些随着时代产生或消亡的意象,就必须注意时代性。“闲敲棋子落灯花”,这是描写油灯的。现代人早已不用油灯而用电灯了,如果还以油灯为意象,就与时代不符了。
新诗和旧诗应互见与互鉴,而不是水火不容。当代诗词的发展,应该学习和借鉴新诗灵动的语感和鲜活的句式,于规矩严苛,词汇疲敝,同质化、趋同化的意象之中突围而出,创造出接近口语、轻快自然、奇诡灵动的新鲜风景,适应更多的当代读者。
好的文学作品要有评论引领。旧体诗词也需要加强评论,褒优贬劣、引导创作、提高审美,这样才能“飞入寻常百姓家”。网络诗词是旧体诗词发展的新现象,网络也应建立相应的评选机制,把一些优秀作品,通过相对严格和可观的途径筛选出来。
(选自2019年04月11日《光明日报》,有删改)
14.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五四”运动以后,旧体诗词随着白话文学的兴起,走下神坛,流落于文学的边缘。
B.现当代以来,很少有人再创作旧体诗词,我们已经很难寻觅到“旧体诗词”的踪影。
C.很多创作旧体诗词的作者并不懂旧体诗词的基本格律,自然很难创作出优秀的作品。
D.新诗虽与旧体诗存在巨大差异,但其灵动的语感和鲜活的句式依然值得旧体诗学习。
15.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从当下热门的《中国诗词大会》引出论点,接连设问,引发读者思考。
B.文章首先分析旧体诗词在现当代没落的原因,同时认为旧体诗词并未消亡。
C.文章认为现当代旧体诗词难有“高峰”之作既有外部因素,又有内部原因。
D.文章认为旧体诗词要与时俱进、借鉴新诗、评论引领,才能实现当代复兴。
16.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古人云:名不正则言不顺。旧体诗词正是因为冠以“旧”字,才导致其没落。
B.在新文学家眼中,旧体诗词不具备现代性,从而不愿意去创作旧体诗词。
C.新事物、新题材,催生新的表现手法与艺术技巧,所以旧体诗词要去旧存新。
D.网络也应建立相应的评选机制,去引导创作,去挖掘优秀的旧体诗词。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低空飞行
万晓岩
①这次,在梦里,我又飞了起来。
②这个情境是如此熟悉,如此清晰。以至于我飞累了,出了一头汗,醒了。意识回过来了,知道躺在床上,我重新打理意念,还把镜头重新回放了一段,在回放与断片中慢慢睡回去,再回去,飞翔,就没了。
③生活里,满满当当的那么多,能记得住的,已是少之又少。唯有这种飞翔,在梦里多次循环,反复强化记忆,我不得不回忆它,审视它。通常是某些特殊的场景,比如被追赶,或遇到障碍,没有翅膀,也没有扫帚,我只是疾跑起来,而后,总在紧急关头,眼看被抓住,眼看要踏入河里,跌下深渊,接着一提气,凌空而起。梦里,我总为自己设定化险为夷的本事和运气。飞行的姿势也是有别常规,没有翅膀,无法矫健地升空或者俯冲,多数时候,我都是慢镜头一样的大跨步地空中奔跑。跑着跑着,还担心这样重心会下垂,一想,越发快掉下来了,赶紧改成双臂划行,像在空气里自由泳或者狗刨。所以每次飞行醒来我都特别累,连偶尔滑翔,我都心累,觉得自己该减肥了。这就注定无法高入云端,只能低空滑行。
④庄周梦蝶,醒来了他很疑惑,不知道是自己做梦变成蝴蝶呢,还是蝴蝶做梦变成了自己。想到最后,认定庄周与蝴蝶一定是有分别的,这就是物我合一。他是扶摇直上九万里的大鹏,也会与蝶化身合一,所谓大无穷,小亦无穷。我一介俗人,连做梦都没得志向,离地三尺,茫然四顾,看不清山水,记不住乡愁。
⑤在地上久了,会向往天空。在城市久了,会向往乡村。像城市越来越厚,农村越来越薄一样,一片片的村子,慢慢衰败,跟守着它的那些人一起,日渐老去。能给村子制造活力的人,都离开村子涌进城里,要与命运一决高下。暮色四合的时候,村子里炊烟四起,灯火次第燃亮,是人世的基础温暖,凡漂泊在外,或劳作归来,这层暖意是人心灵的安放之地。一天一天,一年一年,炊烟一缕一缕地瘦下去,灯光一盏一盏地暗下去,村子是如何渐渐冷去的,谁还能记得清。巢空了,声响也减少,村落就沉寂下去。人少了,野草就会疯长,一些破旧的房屋,断墙,半掩在旺盛的野草丛里,这样的绿草,叫人害怕。城里的草,得伺候着长,人太多了,草就失去了精气神,好像天地精神都被人吸了去,草争不过人。在荒芜的乡村,草就反过来了,做了村子生命力的主宰,在断墙烂垣里,在风烛残年的咳嗽声中,放肆生长。还有各种花,开得命不足惜。一架低矮的草屋,调子灰暗,屋前却轰轰然开了一树桃花,热剌剌的,遮掩、矜持、娇嗔,城里桃花的这些词,她全用不上,无论有没有人注视,驻足,她只是一口气把整个春天都开够了。人和自然,相持相守,从来都是此消彼长,稍微找一个平衡处,便是佳境。正如村里人拼命出去,城里人被挤累了,也总想田园牧歌。想归想,不一定当真,都是被城市绑架的人,愿望是附条件的,给他一个院落,他未必看得见星空。
⑥说到底,在一个固定的位置里活着,是渴望起身的。这或许是我反复在梦里低空飞行的缘由。我在潜意识里,是希望离开生活现场,站在一个高度,刚好看得见生活背后那一张张底牌。张爱玲在云端看厮杀,曹雪芹俯视了白茫茫一片大地,我没有资本,却妄想重回天地。天地有大美而不言,自古至今,总是有那些高出生活现场的人,庄子逍遥齐物,见千年树木因不材而寿,故友之雁因不鸣而被杀,故而说自己浮游于材与不材之间。这尺度刚好均衡,通天地之道也。或许,只有双脚离地,跳出惯有的视线,才会有新的视角。至于材与不材,是我一直混沌不明的。
⑦离开生活现场,除了获得其他视角外,剩下的,算一种自我救赎。世界每天都在运转,快或者慢,都是不会停的,不会为谁大喝一声而停。车子爬满了街道,蝗灾一样。我坐在车子里,不敢幻想车子能凌空而起,变形金刚一样生出翅膀。我知道蝗灾如乌云蔽日,这种念头想象一下都觉得恐怖。以前过年,都在家里守岁,如今呢,人过年不如说是手机过年,人早成了它的奴隶。初五破五求财神,武汉归元禅寺里人头攒动,财神若是有密集物恐惧症,不知道得吓昏过去几回。万千人聚集,每个人心里却是虚空,若是置身于这样满满的虚空里,这个绝望,能亚于如临深渊么?能不希望整个人像一棵葱被连根拔起么?扫帚、翅膀不指望,来一阵风直接刮走多好。
展开余下试题
⑧有时候我们需要宏大叙事,把镜头拉开,不纠缠于细节。像老树画画,五官表情都省略掉,只有轮廓。如果风大,把我们吹高了,我们且按下云头,回到离地三尺的位置,把世界展开来打量。世界在我的眼前,寒来暑往,虚虚实实,倒空了故事,又被故事塞满。
(选自《散文》2016年第8期,有删改)
17.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整篇文章以“低空飞行”贯穿,体现散文“形散神聚”的特征。
B.作者由梦境中的飞行写到现实中的飞行,由虚入实,层层深入。
C.文章把抽象的哲理用形象化的形式表现出来,以便于读者理解。
D.文章梦境与现实交织,亦真亦幻,给读者与众不同的阅读体验。
18.请分析第四段在文中的作用。(6分)
19.请探究标题“低空飞行”除了指梦境中的飞行经历,在文中还有哪些意蕴?(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2题。
材料一:
数据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材料二:
“足不出户、课时便宜”的网课在家里就能听课学习,学费也很便宜,大多数在线教育平台还会信誓旦旦地保证“满足教育机构网校全部功能需求”“严格筛选优秀教师”“1对1视频互动教学”……可是,在“名师授课”的背后,在线教育的主体和授课者的资质鱼龙混杂,乱象丛生,不由得让人疑窦丛生:通过手机、电脑学习,真能保证“质量在线”,让人学到真本领?
据业内人士透露,在线下培训资格对教育资质要求越来越高的同时,线上涉及“教育”的准入门槛则要低得多。为此,更多机构和创业者把眼光投向了线上,披上“互联网”外衣的培训机构层出不穷。由于在线教育平台缺乏相应的管理制度,隐藏在其背后的乱象也浮出水面,行业里的“李鬼”也神出鬼没,从中暴露出了许多监管方面的漏洞。
(摘自《郑建钢:在线教育必须保障“质量在线”》,《湖南日报》2019年4月1日)
材料三:
教育的目的和手段决定了“教育先行”。从逻辑上来讲,在线教育就是用在线技术实现教育的目的,即让被教育主体拥有高质量的生活,而技术在其中扮演的只是手段的角色,目的自然应当优先于手段。如果将教育比作酒,在线技术就是酒瓶——酒瓶为装酒而生,正是因为有了教育之“酒”的存在,在线技术的“瓶”才会被使用。从时间上看,教育从产生至今已历经数千年,而在线教育产生的时间不过短短数年,二者诞生的先后顺序也决定了在线教育中教育的先行地位。从教育与技术关系的角度来讲,教育可以说是技术的灵魂,如果没有教育,技术将没有用武之地,缺少教育,技术将形同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所谓教育先行,其实不光是强调教育的目的优先于技术手段,更加强调教育对于技术的反向促进作用。技术推动了在线教育的发展进步,但更为重要的是,技术在与教育融合后,不断地更新迭代,迸发出更大的能量。
(摘自《侯建彬:在线教育,教育先行》,人民网2018年5月15日)
材料四:
第十六条 利用互联网技术在线实施学历教育的民办学校,应当取得同级同类学历教育的办学许可和互联网经营许可。
利用互联网技术在线实施培训教育活动、实施职业资格培训或者职业技能培训活动的机构,或者为在线实施前述活动提供服务的互联网技术服务平台,应当取得相应的互联网经营许可,并向机构住所地的省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备案,并不得实施需要取得办学许可的教育教学活动。
实施培训教育活动的互联网技术平台,应当对申请进入平台的机构或者个人的主体身份信息进行审核和登记。
(摘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修订草案送审稿)》2018年8月发布)
20.下列对材料一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从数据来看,在线教育市场规模呈逐年扩大并不断加速的趋势。
B.从数据来看,2016年是在线教育市场规模增长最快的一年。
C.在线教育市场在2015年达到千亿规模,两年后几乎翻了一番。
D.2019年市场规模增长速度预计大幅下降,与国家规范监管不无关系。
2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从目前在线教育的现状看,通过手机、电脑学习,无法保证“质量在线”,很难让人学到真本领。
B.材料三从逻辑、时间、教育与技术的关系等角度分析了应坚持“教育先行”的原因。
C.“教育先行”既要重视在线教育中教育的主导作用,也不能忽视技术对教育的促进作用。
D.从材料四来看,为在线教育活动提供服务的互联网技术服务平台需要取得相应的互联网经营许可后才能实施教育教学活动。
22.综合以上材料,概括出提高在线教育质量可以采取的措施。(6分)
四、写作(7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70分)
生活中难免有“痛”,个人成长中的“痛”,意想不到的天灾人祸等等。面对“痛”,有人赞成“痛而不言”,因为这是一种坚韧;有人赞成“痛而直言”,因为这是一种勇气;也有人赞成“痛而善言”,因为这是一种智慧。
“痛而不言”,“痛而直言”,“痛而善言”,你赞成哪一种?结合你的体验和思考,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要求: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题目;文体正确,观点明确;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省溧中2017级高二年级第二学期期中考试
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语言文字运用
1.B(历程,经历的过程,仅指已发生的;进程,事情发展变化的过程,包括已经发生的和未发生的。掣肘,拉着胳膊,比喻有人从旁牵制,工作受干扰,难开展;骚扰,意指扰乱别人,使之不得安宁,含贬义。釜底抽薪,柴火从锅底抽掉,才能使水止沸,比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也指暗中进行破坏;一网打尽,比喻一个不漏的全部抓住或彻底清缴。)
2.D(“雨中禁火空斋冷,江上流莺独坐听”不是重阳节,由“禁火”可知应是寒食节,因为“寒食节”有禁烟火、吃冷食的传统。A项,“月色灯山满帝都,香车宝盖隘通衢”中由“灯山”可知这是元宵节赏花灯的活动。B项,“棹影斡波飞万剑,鼓声劈浪鸣千雷”中由“棹影斡波”、“鼓声劈浪”可知这是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习俗。C项“年年乞与人间巧,不道人间巧已多”中由“乞巧”可知是七夕节,因为“七夕节”又叫乞巧节、七巧节。)
3.D(第③句和“公共文明”衔接更紧密,第④句是第③句的因,且第①句的“恶小”、“法律”等词语与《轻犯罪法》衔接;第②句是第⑤句更深层次的表达)
4.C(A项,“拜望”,敬辞,指探望,句中用在对方身上不恰当。B项,“玉体”,敬辞,犹言尊贵的身体,句中说自己不恰当。C项,“垂询”,敬词,称别人对自己的询问,句中说“对方”正确。D项,“奉还”,敬辞,让别人“奉还”不恰当,且“原物奉还”态度强硬。)
5.D
6.A(《史记》与《汉书》、《
上一篇:
广东省佛山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段考试题(4月)语文
下一篇:
辽宁省凤城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月考语文试卷
标签:
苏教版
高二
下册
期中试卷
相关:
关于“江苏省溧水”的其他试题
重磅:
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331]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红楼
孔子
庄子
李白
杜甫
苏轼
东坡
鲁迅
高考
讲坛
神话
唐诗
宋词
诗歌
小说
散文
关闭本页
》
返回网站首页
》
退出登录
导航:
课件下载
》
教学文摘
》
杂文参考
》
教学设计
》
音像素材
》
作文素材
》
试题下载
》
备课中心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