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试题中心
》
月考试卷
阅读:329 2019-05-13
标签:
人教版
高二
下册
月考试卷
重磅:
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329]
河北省衡水梁集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第五次调研语文试卷
景县梁集中学第五次调研考试
高二语文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文化自信不仅在于自己的决心有多大,声音有多高,历史有多久,还在于人家是否信服,有没有“他信”。在当今时代,面对大发展大变革的世界格局,面对各种思想文化更加频繁的交流、交融、交锋,谁占据了文化发展的制高点,谁就能够更好地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掌握主动权。
近些年来,西方学术界逐渐认识到,人类中心主义是导致包括生态危机在内的全球性危机的罪魁祸首。人类中心主义以人的利益为认识、实践的出发点和归宿,认为自然的价值在于其对人类的有用性,而没有给予自然足够的人文关怀。生态思想家帕斯莫尔认为,基督教鼓励人们把自己当作自然的绝对主人,对人来说所有的存在物都是为他安排的。这正是当今西方文化的死穴。人类文明今天已走到由量变到质变的临界点,克服人类中心主义成为人类文明发展的当务之急。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指出:避免人类自杀之路,在这一点上现在各民族中具有最充分准备的,是两千年来培育了独特思维方法的中华民族。什么是“独特思维方法”?就是以“中”为度、以“和”为贵。《中庸》有云:“中者,天下之大本也;和者,天下之达道也。”“中”“和”二字是中华文化的精髓所在。
在如何摆正人与自然关系方面,中华文化积累了丰富的中道智慧,是克服人类中心主义的一剂良方。中华文化一方面注重人在天地之间的地位与作用,强调“惟人,万物之灵”;另一方面注重天地本身的价值,所谓“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认为人必须遵从自然规律。中华文明之所以能成为数千年未曾中断的文明,根源正在于“顶天立地”、中正通达,正在于我们将“与天地参”而不是将征服自然、改造天地、满足欲望作为人类的使命,正在于我们摆正了人在天地之间的位置。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我们都把“和”视作天下之大道,希望万国安宁、和谐共处。当今中国倡导建构人类命运共同体,坚持在追求自身利益时兼顾他方利益,在寻求自身发展时促进共同发展。“一带一路”建设就是以“和”为贵的最好例子。俄罗斯《导报》这样评价:“对中国来说,‘一带一路’与其说是路,更像是中国最重要的哲学范畴――‘道’。”何为“道”?英国思想家罗素曾说:“中国人摸索出的生活方式已沿袭数千年,若能够被全世界采纳,地球上肯定会比现在有更多的欢乐祥和。”他所说的“生活方式”,其实质正是中国人所说的“道”,生生不已、和而不同的“道”。“一带一路”不是中国一家的独奏,而是沿线国家的大合唱,大家一起发展才是真发展,可持续发展才是好发展。
(摘编自叶小文《“文化自信”与“文化他信”》)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在历史发展的各个时代,只要占据了文化发展的制高点,就能更好地在国际竞争中掌握主动权。
B.人类中心主义利用自然,让自然为人类服务,强调利益至上,从不关怀自然。
C.弊端重重的人类中心主义亟须克服,中华民族的中道智慧是克服它的一个好办法。
D.中华文化与西方文化在对人与天地的关系的认识上是不同的,中华文化认为应遵从自然规律和人们的欲望。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第二段提出了人类中心主义会带来全球危机,接着阐述了其内涵,并以基督教为例,指出人类中心主义会危害西方文化。
浏览完整试题
B.文章第二段对比论证了中西方在对待人与自然关系上的做法,然后指出只有“中和”思想,才能挽救人类文明。
C.文章第四段在论证中指出中华文化崇尚“和”,而“一带一路”建设就是“和”的思想的具体体现。
D.文章着重论述了人类中心主义和中华文化中“中”“和”的思想,指出后者可以为克服前者的弊端提供有益的借鉴。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人类文明现在面临发生质变的可能,克服人类中心主义、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刻不容缓。
B.中华文明数千年来未曾中断,主要是因为坚守中正通达的思想和中庸之道,摆正了人在天地间的位置。
C.“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宏大设想,“一带一路”是实现它的具体体现,将实现沿线国家一起长久可持续发展。
D.罗素所说的“生活方式”特指中国人所说的“道”,如果得到全世界采纳,人类将更加欢乐祥和。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长城砖
蔡贡民
①挡不住内当家再三敦促,我踏进了养兔专业户老寿山的门槛。
②老寿山原本是油瓶酱罐底朝天的苦恼人,如今成了村上独一无二的财神爷。他的兔种远近闻名,以至于“若要发财兔,去找老寿山”成了村民的口头禅。
③这会儿,他正坐在堂屋里和几个小伙子摆龙门阵,说的是《孟姜女哭长城》。老家伙小时候读过几年私塾,又喜欢听戏看书,肚里装满了前朝后代的故事,虽然手无缚鸡之力,吹起牛皮来却浑身是劲,引得村里的小伙子都喜欢围着他转。
④“哦,村长大人驾到。”见我进门,老寿山眉开眼笑。那几个小伙子见他有正经事,便走了。
⑤我道明来意,他把我引进兔房,随手抓起两只苗兔,看过雌雄,又回到堂屋,用带钢针的钳子,在兔耳上打上数码,然后扔进我带来的纸盒。
⑥“什么价钱?”我明知故问。
⑦“嘿嘿,”老寿山乜视我一眼,笑里分明藏着刺儿,“我这人呀,只认孔方兄,不识世故情。上至父母官,下到小百姓,一视同仁,二十元一只,多一分不要,少一分不放!”
⑧老家伙,赚钱赚红了眼,忘了当初要补助时的寒酸相啦?你光棍一条,要那么多钞票带到棺材里去?我不情愿地掏出八张伍圆,抖在他面前。
⑨哗啦啦,门外刮进一阵风,掀动了贴在墙上的画片,吹飞了桌上的钞票。
⑩老寿山扑向墙根,扶正画片,掀下图钉重新揿牢。这是一幅水墨长城图,万山丛中,巍巍长城如苍龙腾飞,不见头,也不见尾,煞有气派。不过,我看着总觉得它贴在这里挺不协调。老寿山钻在桌下拣钞票,见我盯着图画,又使出了耍嘴皮的功夫:“我中华人杰地灵,唯有这长城名扬四海。老夫也算不虚度此生,上去逛过两回,可惜呀,那些不肖子孙,毁了长城盖私屋,看他们有何面目见祖宗!”
11他喋喋不休地东拉西扯,我听得直皱眉头,拎起纸盒想去,从门外探进一颗小孩脑袋,随即一声:“村长在这里。”话音未落,进来了两位中年汉子。其中一位握着我的手,热情地说:“村长,太感谢你们了!修长城的两万元捐款,我们已收到啦,今天特来登门致谢。”说着,又使劲地握了握我的手。
12“这……这是怎么回事,别搞错了吧?”
来人给我一张收据,市、县、乡、村,都没错;又看看汇款单上撕下的附言,上面写的是“爭作長城一塊砖”,七个字中,有三个繁体字。在我们村,除了老寿山,还有谁会把“块”字写成“塊”?
“寿山伯,你为咱村扬了名啦!”
13 “扬名?”老寿山拣完了地上的钞票,掸着票面上的尘土,又刺我一句:“名是能用钞票买的?”
来人看出了苗头,瞪大眼珠打量起老寿山来。我心情复杂了。两万元!放在我们村,可办多少事哪!
见鬼,还想这些干啥!我自责着。回头看老寿山,他正对着长城图出神。我这才发现,画两旁,还有一幅对联,显然是老寿山的手笔:“生就中华魂,死作长城砖。”
(选自《微型小说佳作欣赏》,有删改)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开头两段以“我”去养兔专业户老寿山家买苗兔引出对老寿山身份的介绍,为下文写他捐款修长城的情节做了铺垫。
B.小说第③段中“老家伙小时候读过几年私塾”一句,不仅交代了老寿山曾有过求学经历,更为后文“我”依字推断汇款人的情节埋下了伏笔。
C.“我”是小说的线索,串联起人物、情节、环境等要素,有关老寿山语言、动作、神态等的细节描写便是通过“我”的视角展示出来的。
D.小说通过老寿山从昔日靠吃补助的懒汉变成勤劳致富并捐资修长城的先进人物的故事,表现出当今农村经济建设中农民不断进步的主题。
5.小说中的老寿山有哪些美好的精神品质?请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分析。(5分)
6.结合全文,请简要说明小说的标题“长城砖”有什么丰富的含义。(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题。
材料一:
【本报北京2月14日电(记者李韵)】日前,文化部在其官网首页发布《各地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情况评估报告》。报告显示,《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以下简称《非遗法》)颁布五年来,各地落实情况喜忧参半。
2011年6月1日,《非遗法》正式实施。为掌握法律实施五年来的落实情况,总结经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文化部于2016年组织开展了《非遗法》贯彻落实情况检查,并委托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对贯彻落实情况进行评估。
评估报告显示,截至2016年8月31日,全国有24个省(区、市)颁布了非遗的地方性法规共72部。其中,17个省(区、市)的省级法规是在《非遗法》实施后制定的。但是,从全国范围看,法律法规体系尚不完善,北京市、天津市、内蒙古自治区、吉林省、海南省、四川省、青海省7省(区、市)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地方性法规尚未出台,立法工作亟待推进。
评估报告显示,2011年至2015年底,全国各省级财政累计投入163731万元,有10省(市)累计投入5000万元以上。尽管五年来,各省财政投入逐年增加,但是依然不能满足实际工作的需要,各省普遍存在保护经费不足的问题。
截至2016年,文化部命名了四批共1986名国家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各省(区、市)批准公布了14928名省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评估报告显示,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老龄化问题较为突出,在世的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中超过70周岁的已达50%以上,开展传承人抢救性记录工作迫在眉睫。有些传承人在抢救性记录过程中,就已经离开人世:一些传承人年事已高,无法完全展现技艺。部分艺术院团改制后,面临着经营压力,有的传承人待遇因此受到影响,出现了无人肯学、后继乏人的状况。
展开余下试题
(摘编自《光明日报》2017年2月15日)
材料二:
“我们就是要把非遗文化传承作为工作、作为职业,通过现代工作室的打造和经营,希望能够找到一条非遗文化传承的职业化道路,避免因为入不敷出、生活难以为继而面临失传的窘境。”糖画传承人高光耀说。虽然近两年商业演出市场机会增多,但是相比于其他演出形式,他们的收入不算高,由此可以看出大众对于传统文化的接受度还有待提高,而这其中,既需要传承人自身的坚持与创新,也需要更多社会力量投入。
(摘编自《大众日报》2017年2月15日《非遗文化传承路在何方》)
材料三:
《中国诗词大会》的成功形象地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只要优秀传统文化能够借鉴现代模式,激发出人们的兴趣,就能打造成现代时尚,就能成为网红,就能很好地圈粉。我们应该做好非遗+互联网这个加法,让非遗的文化魅力在互联网靓丽起来,普及起来,传播起来。可以采用动画开发、趣味知识比拼、全国非遗知识接龙等方式,非遗在互联网火了,关注的人就多了。
(摘编自“南方网”《落实<非遗法>还需做加法》2017年2月16日)
7.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材料一显示,《非遗法》实施后,多省(区、市)颁布了地方性法规,财政投入逐年增加,这是可喜的现象。
B.材料二认为,非遗传承人面临人不敷出、生活难以为继的窘境是大众不接受传统文化造成的。
C.材料三提出,非遗文化要吸引大众,就要在内容和形式上做出改变,以符合现代时尚,成为网红。
D.三则材料表明,非遗保护需要非遗传承人有创新能力,更需要他们有不计报酬的无私奉献精神。
8.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分析,较为合理的两项是( )( )(5分)
A.材料一提出了一系列问题,旨在引起地方政府对非遗保护的重视。
B.材料二肯定了非遗传承人在面临困境时自寻出路的精神,也含蓄地批评了大众对非遗保护工作的不重视。
C.三则材料都直面非遗保护的现实困境,材料二、三针对材料一提出的问题给出了具体的解决办法。
D.三则材料来源不同,有报纸,有网站,但遣词造句都很规范,语言朴实通俗,三者的语言风格是一致的。
E.三家媒体都关注非遗保护这一文化热点,与国家重视传承发展优秀传统文化一致,体现媒体的社会责任感。
9.如何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请根据上述材料谈谈你的看法。(4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0—13题。
韦陟字殷卿,京兆万年人。父安石晚有子,及为并州司马,始生陟及斌,俱少聪敏,颇异常童。神龙二年,陟始十岁,拜温王府东阁祭酒,累迁秘书太堂丞,有文彩,善隶书,辞人、秀士已游其门矣。开元初,丁父忧,杜门不出八年,与弟斌相劝励,探讨典坟,俱有盛名。张九龄一代辞宗,为中书令.引陟为中书舍人,时人以为美谈。
后为礼部侍郎。陟好接后辈,尤鉴于文,虽辞人后生,靡不谙练。曩者主司取与,皆以一场之善,登其科目,不尽其才。陟令举人自通所工诗笔,先试一日,知其所长,然后依常式考核,片善无遗,美声盈路。李林甫忌之,出为襄阳太守,寻移河东太守,充本道采访使。十二年入考,右相杨国忠恶其才望,恐其践台衡,乃引河东人吴象之谓日:“子能使人告陟乎?吾以子为御史。”象之乃告陟与御史中丞吉温结托,欲谋陷朝廷,又诱陟侄韦元志证之。陟坐贬昭州平乐尉。会禄山反,陷洛阳,弟斌为贼所得。国忠欲构陟与贼通应,潜令吏卒伺其所居。陟坚卧不动。
肃宗即位于灵武,有诏令陟赴行在。深器之,拜御史大夫。杜甫上表论房琯有大臣度,辞旨迂诞,肃宗怒,令陟讯之。陟因入奏曰:“杜甫所论房琯事,不失谏臣大体。”上由此疏之。时朝臣立班多不整肃,至有班头相吊哭者,乃罢陟御史大夫,授吏部尚书。因宗人伐墓柏,坐不能禁,出为绛州刺史。
陟早有台辅之望,间被李林甫、杨国忠所挤。及中原兵起,天下事殷,陟常自谓经纬之器遭后生腾谤明主见疑常郁郁不得志乃叹曰吾道穷于此乎有志不伸得非天命乎因遘疾,卒于虢州,时年六十五,赠荆州大都督。
10.下列对文中最后一段划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陟常自谓负经纬之器/遭后生腾谤明主/见疑常郁郁/不得志/乃叹曰/吾道穷于此乎/有志不伸/得非天命乎
B.陟常自谓负经纬之器/遭后生腾谤明主/见疑常郁郁/不得志/乃叹曰/吾道穷于此乎/有志不伸得/非天命乎
C.陟常自谓负经纬之器/遭后生腾谤/明主见疑/常郁郁不得志/乃叹曰/吾道穷于此乎/有志不伸/得非天命乎
D.陟常自谓负经纬之器/遭后生腾谤/明主见疑/常郁郁不得志/乃叹曰/吾道穷于此乎/有志不伸得/非天命乎
11.下列对文中加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隶书,汉字书法的常见字体之一,一般认为由楷书发展而来,行云流水、书写快捷、飘逸
易识,有很强的实用性和艺术性。
B.典坟,三坟五典的简称,三坟指伏羲、神农、黄帝的书,五典指少昊、颛顼、帝喾、尧、舜的书。后泛指各种古典书籍。
C.行在,也称行在所,指天子巡幸的地方。安史之乱中长安被叛军攻占,唐肃宗在灵武登基称帝,灵武在当时就成为行在所。
D.谏臣,一般都是忠君报国、刚正不阿之士,他们会对君主的过失直言进谏规劝。文中韦陟认为杜甫上表论房琯事并无过错。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韦陟聪颖好学,才华显于当世。他年幼时十分聪敏,十岁就开始做官。曾多年闭门不出,用心攻读,享有盛名。张九龄引荐他担任中书舍人。
B.韦陟关心后辈,善于选拔人才。他担任礼部侍郎时,喜好和后辈交往,对后辈文人十分熟悉。选拔人才结合考生特长进行考核,得到众人赞誉。
C.韦陟为人正直,敢于仗义执言。安史之乱期间'他担任御史大夫时为杜甫直言辩护,但也因此被唐肃宗疏远,不得不离开朝廷出任绛州刺史。
D.韦陟命途多舛,深感壮志难酬。他才华出众,极有声望,但仕途坎坷,先后遭到李林甫、杨国忠的排挤或陷害,感慨有一身本领却无法施展。
13.把文中画横线的甸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弟斌为贼所得。国忠欲构陟与贼通应,潜令吏卒伺其所居。(5分)
(2)杜甫上表论房琯有大臣度,辞旨迂诞,肃宗怒,令陟讯之。(5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14——15小题。
送祝熙载之东阳主簿①
欧阳修
关江通海浦,画舸候潮归。 叠鼓山间响,高帆鸟外飞。
孤城秋枕水,千室夜鸣机。 试问远家客,辽东今是非②。
【注释】①祝熙载:辽东人,欧阳修的朋友。东阳,古县名,在今浙江中部。②是非,指年成及状况是好还是坏。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5分)
A.首联扣住诗题中“之东阳”,交代诗人的朋友祝熙载到了吴江后,又乘船从海上去东阳。
B.颔联写叠鼓喧天,海天相接,近处的鸟仿佛在海面上漂,而远处的帆则好像在天上游。
C.颈联实写东阳情状,描写了东阳遭遇到秋汛,周围被洪水包围,然而千家万户深夜还在辛苦劳作,纺织衣服的情景。
D.尾联落在了对朋友关心与问候上。“试问远家客,辽东今是非”,意思是说:你远离了家乡辽东,家里的人是不是士居乐业?
展开余下试题
E.这是一首送别诗。家在辽东的友人祝熙载要到浙江东阳做主簿,诗人以诗示情,真挚地表达对友人远走他乡的同情和愤懑。
15.诗的最后两联从东阳说到辽东,诗人这样写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情感?(6分)
16. 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每空1分,共5分)
(1)孟子在《鱼我所欲也》说人人都有向善之心而贤者能做到坚持不懈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
(2)孔子在《述而》篇中论述君子对富贵的正确态度是:_________________ __ ,
____________________。
17.下列各句中划线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游芜湖老街,听广济寺的晨钟暮鼓,观青弋江上若隐若现的云蒸雾绕,芜湖,宛如一位静默美丽的女子,让深陷尘世的我们得到一种沐浴和抚慰。
②他是麻省理工学院的优秀毕业生,但从不张扬,善于听取别人的学术意见,在团队合作中与人相处融洽,是一位深藏若虚的谦谦君子。
③报告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不说空话套话,措施具体而微,于细微之中处处体现着政府对百姓民生问题的呵护之情。
④小王最近刚做了父亲,这本是一件高兴的事,但他的母亲却生病住院了,更不巧的是,他又被单位派到了离家很远的分支机构上班,每天奔波三地,实在是左支右绌,心力交瘁。
⑤王教授退休后,在注重保养身体的同时,积极参加老年大学的各项活动,丰富自己的精神生活,整个人看起来红光满面,白头如新。
⑥西方诗歌很难译得形神兼备,理性上我一贯赞同忠实,然而伴随忠实而来的板滞或晦涩又常使我意兴阑珊。
A.①③⑤ B.②④⑤ C.③⑤⑥ D.①②④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
A.马福来说,国家冲浪队在成立后,他曾带队到法国参加世界冲浪锦标赛,目的就是找到自己的位置。在这场有47个国家参赛的锦标赛中,中国选手的整体排名是第39位。
B.林芝位于西藏自治区东南部,其海拔相对较低、生态佳、含氧量相对高等优势可以让旅游者逐步适应高原气候、渐进式地游览西藏,因此素有“进藏第一站”之称。
C.大多数行政机关的行政执法对象是普通群众,群众利益因为临时工的不当执法而受损,问责结果却是行政执法机关毫发未伤、临时工被开除,群众焉能服气?
D.该市在自己管辖的范围内宣传一个“神童少年”,能够让利益链条上的每一个人受益,虽然当事人明知自己的成绩是假的,但为了此后出现的利益恐怕也难以开口说出真相。
19.下列句子中,表达最得体的一句是(3分) ( )
A.小许将他寒假里精心创作的国画《羌寨之晨》赠送给我,我真诚地告诉他,我将永远惠存这幅画,时刻铭记同窗情谊!
B.毕业之后,学生垂念师恩。值此春节到来之际,谨祝恩师节日快乐,万事如意!
C.我爱好广泛,在文学、体育方面均有建树,曾代表班级参加校运动会,取得过400米第九名的骄人成绩。
D.拙作奉上,自己总觉得惶恐不安,望哂笑之余,不吝赐教。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6分)
韩愈把师的职责概括为“ ① ”,“传道”为首,不仅指出了师的使命,也揭示了师在古代中国极为重要的位置。从古代中国人所供奉的牌位“天地君亲师”,就可以看出 ② 。“天地君亲师”是一切人间价值之源起和本根。天地是万物之本,君是国家之本,亲是家族之本,师是“成人”即教养之本。除了天地之外,帝王是政治生活的轴心, ③ ,教师是教化的轴心。这三个轴心是安定社会生活的“铁三角”,是古代中国稳定社会结构的基石。
21.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5分)
2017年,共享单车投放总量呈现井喷式增长,如此快速的扩张,引发了很多问题,最显著的就是共享单车的集中停放占用了城市非机动车道大量资源,成为城市交通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同时,共享单车使用成本不高导致逆向行驶、违反道路信号灯通行、违法进入机动车道行驶等交通违法行为日益增多。因此,各大城市纷纷出台相关政策来加以限制,共享单车的时代必然要终结。
①共享单车的集中停放不一定是城市交通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
② 。
③ 。
22.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①有一个顾客经常到一个早点铺买鸡蛋灌饼,有一天他看见早点铺主人把没有洗的整颗生菜掰碎作食材,从此再不光顾这个早点铺了。
②一些大型活动,常要请摄影师拍照,不同的摄影师抓取角度和呈现效果的功力往往有天壤之别。有很多摄影师不愿动脑子,抓拍的都是狰狞的表情和尴尬的角度,光线和姿态更是毫无美感,并且对所有的反馈和建议都准备了“技术不允许”或“空间有限制”的托词。
你对上述两则材料有什么看法?请综合两则材料的内容和含意,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景县梁集中学第五次调研考试
高二语文参考答案
1. C项 A项,“各个时代”错,文中说的是“当今时代”。B项,曲解文意,文中说的是“没有给予足够的人文关怀”D项,无中生有,应当是“遵从自然规侓”,没有提及应当遵从“人们的欲望”
2.B项 “只有中和思想,才能挽救人类文明”说法绝对。文中没有这个意思
3.B项 混淆概念,“坚守的是中正通达的思想,没有中庸之道”故此项错误
4.(3分)D (原文并未说明老寿山过去是懒汉,因而这个主题的概括也没有依据)
5.①热爱传统文化。能讲古今事,崇敬传统文化。
②有民族自尊心。因长城名扬四海而倍感自豪,为他人毁长城盖私屋气愤不已。
③负有担当精神。匿名捐钱修长城,写对联表明心志。
(每点2分,答出三点给5分)
6.①“长城砖”是修造长城普通而又重要的材料。
②“长城砖”是老寿山的象征,他如长城砖一样平凡,但又有着勇于担当的精神。
③“长城砖”是人民群众的象征,平凡的人民群众是民族精神的深厚根基。
(每点2分,答对三点得6分。其他答案有道理也可以酌情给分)
7.A 解析:B项,“是大众不接受传统文化造成的”错,材料二说“大众对于传统文化的接受度还有待提高”,并非“不接受”。C项,材料三只是说借助现代传播手段,在形式上可以有所创新,并非在内容上也做出改变。D项,“有不计报酬的无私奉献精神谱”三则材料皆未有要非遗传承人不计报酬之意,且由材料二可见,非遗传承人也需要增加收入。)
8.AE 解析:B项,材料二没有批评大众的意思。C项,材料一提出的问题较多,材料二和材料三只是从一个角度探寻出路,没有给出所有问题的解决办法。D项,材料三用了一些网络语言,如“网红”“圈粉”等,不能说风格与其他二则材料一致。(答对一项给2分,答对两项给5分)
9.①政府推进立法工作,增加保护经费;②加强对非遗传承人的培养,非遗传承人也要坚守传统文化,并创新传统手艺及经营方式;③借助现代传播手段,吸引大众关注。④需要有更多社会力量投入非遗保护中。(每点1分,共4分)
上一篇:
浙江省温岭市箬横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4月月考语文试卷
下一篇:
山东省德州齐河一中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标签:
人教版
高二
下册
月考试卷
相关:
关于“河北省衡水”的其他试题
重磅:
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329]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红楼
孔子
庄子
李白
杜甫
苏轼
东坡
鲁迅
高考
讲坛
神话
唐诗
宋词
诗歌
小说
散文
关闭本页
》
返回网站首页
》
退出登录
导航:
课件下载
》
教学文摘
》
杂文参考
》
教学设计
》
音像素材
》
作文素材
》
试题下载
》
备课中心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