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试题中心
》
期中试卷
阅读:297 2019-05-14
标签:
人教版
高一
下册
期中试卷
重磅:
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297]
内蒙古翁牛特旗乌丹第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乌丹二中2018-2019学年下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读点诗词养点气
中国自古就是诗的国度。悠悠中华几千年历史,延绵不绝的,是博大精深的古诗文对炎黄子孙潜移默化的熏陶。那些丰富多彩的艺术形象、引人入胜的深邃意境、凝练生动的优美词句、感人至深的诗家情怀,不仅传递着古诗词的韵律和丰富的情感,更为重要的是能使人读出浩气、骨气、地气、清气。读诗词,可以让我们学习古往今来仁人志士的气节情怀,汲取诗词歌赋的精神给养。
读诗词养点浩气。南宋诗人文天祥的《正气歌》,就是浩然正气存乎天地之间的代表作,感情深沉、气壮山河,充分体现了崇高的民族气节和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李白有“澹然养浩气,欻起持大钧”的高歌,谭嗣同有“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坦然,陈毅有“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遍种自由花”的自豪……有了些许浩气,心胸就豁达,境界就高昂,正如宋代诗人丘葵所言,“浩气养成天地小”。
读诗词养点骨气。骨气是人之脊梁,无骨则无节。李太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郑板桥“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以及唐代诗人李颀“腹中贮书一万卷,不肯低头在草莽”的骨气,就是浩气、正气的延伸,也是做人从政的精气神所在。
读诗词养点地气。古往今来,诗词之魂在“接地气”,没有地气的吟风弄月、自我欣赏,是没有多大生命力的。流传下来的诗词大多地气充足,滋养丰厚。从“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之劳,到“位卑未敢忘忧国”之忧,从“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之盼,到“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之安,无一不是生活的营养、人生的积淀。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我国久传不息的名篇佳作都充满着对人民命运的悲悯、对人民悲欢的关切,以精湛的艺术彰显了深厚的人民情怀”。
读诗词养点清气。清正廉洁是古之取士的标准,也是为官事政的要求。古代为官者多是文人出身,既崇尚清廉的操守,也持守清正的襟怀,自然也是我们今天亟待补充的从政营养。王昌龄坦荡胸襟,“一片冰心在玉壶”;李商隐谆谆告诫“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于谦剖心自勉,“要留清白在人间”“清风两袖朝天去”;王冕慨然挥毫“只留清气满乾坤”……宋代诗人龚日升概括得妙:“千首新诗,一轮明月,两字清廉。”
真诚呼吁大家读些诗词,丰富学识,提升境界,装点人生。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中国是诗的国度。悠悠几千年历史中博大精深的古诗文对炎黄子孙潜移默化地熏陶。
B.优秀古诗词充满韵律和丰富的情感,今天人们可以从中读出浩气、骨气、地气、清气。
C.南宋诗人文天祥的《正气歌》,充分体现了崇高的民族气节和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D.因为有了些许浩气,心胸就豁达,境界就高昂,所以诗人丘葵说,“浩气养成天地小”。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本文既有丰富的传统文化精神,体现古典诗词之美,又有鲜活的时代气息,挖掘出了诗词的独特意蕴。
B.文章从读诗词养点浩气、养点骨气、养点地气、养点清气等四个方面论证了“读点诗词养点气”这一中心。
浏览完整试题
C.文章第2段运用举例论证、比喻论证的论证方法有力地论证了本段中的论点,从而论证了中心论点。
D.文章第2.3.4.5段的内容与第1段的内容相呼应,符合人的思维认知的发展规律,由表及里。
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3分)
A.文中举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一例,意在说明骨气是人之脊梁,无骨则无节。
B.作者认为因为“接地气”是诗词之魂所在,所以没有地气的吟风弄月、自我欣赏,是没有生命力的。
C.诗人们有了生活的营养、人生的积淀,才能写出“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位卑未敢忘忧国”等诗句。
D.我国久传不息的名篇佳作充满着对人民命运的悲悯、对人民悲欢的关切,以精湛的艺术彰显了深厚的人民情怀。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共3小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13分)
医心
明晓东
街上喧闹声传来时,王仁甫正在医心堂和白忠孝对坐品茗。听着外面日本兵叽里咕噜的叫喊声和皮靴重重敲击青石板街道的声音,白忠孝的手一阵颤抖,绿莹莹的茶汤淋湿了面前摊开的医书。白忠孝长叹一声:“这群倭寇又在抢掠了,这日子啥时才是个头呢?”
王仁甫侧了身子仔细听了听,依旧低头无语。
二更天时,急促的拍门声响起。王仁甫轻轻拉开门,闪进两个人影,其中一个受伤者被另一个人拖了进来。王仁甫扶伤者躺下,端起油灯仔细查看。白忠孝拉过王仁甫,悄悄地伏在耳边说:“师兄,怕是青龙山游击队的吧!日本人追究起来,咱俩可就没命了。”
王仁甫看了师弟一眼说:“伤者必救,这是师父的规矩,你不记得了?”
白忠孝就嗫嚅着退到一边,心惊胆战地听听窗外的动静,不再说话了。
王仁甫先是取下墙上的皮囊,捻起一枚银针,在麻油灯上燎过,然后扎进伤者的穴位。片刻,汩汩流血的伤口便止住了血。王仁甫伸出一只手一点一点地捏着,把碎裂的骨头复位,再敷上草药,揩掉头上的细汗,牵出后院的骡子,套上车,扶伤者躺了上去,目送两个人在黑暗中离去。
翌日,日本兵长驱直入,把医心堂翻了个底朝天,然后抓走了一旁瑟瑟发抖的白忠孝。不几日,人们看到白忠孝点头哈腰地围着日本鬼子大队长宫本一郎转来转去,才知道白忠孝医好了宫本的头痛病,成了日本人的军医。
白忠孝带着宫本走进医心堂的时候,王仁甫正捻着他的宝贝银针,一枚一枚地仔细看着。宫本一郎进门就喝退了身边的随从,双手抱拳说:“久闻王先生神针大名,今日总算有幸目睹了。”王仁甫随意一笑,点点头,算是打招呼了。
宫本也不客气,单刀直入地说:“听贵师弟白先生说,令师曾传针灸秘术于你,可否让在下看看?”
王仁甫正色道:“中华医术博大精深,乃我民族之瑰宝,岂容异族觊觎?先生死了这条心吧!”然后拱了拱手,表示送客。
宫本一郎沉下脸来说:“王君再好好想想吧。”说完,带着手下走了。
过几日,白忠孝独自一人来了,劝王仁甫投靠日本人。白忠孝告诉王仁甫:宫本怀疑青龙山游击队长刘一廷当日受伤是你救的,这一条就足以杀了你全家。白忠孝还说,宫本有头痛病,一高兴或是一发怒就头痛,痛得满地打滚,要不是念在王仁甫的神针可以救他,早就抓了王仁甫进日本人的大牢了。
王仁甫笑了笑说:“咱俩师出同门,你就可以治他,而且可以凭着手艺尽享日本人的荣华呀!”
白忠孝拉着王仁甫的手说:“师兄,你明知我的针灸术不如你,我只能治得了宫本一时呀!”
王仁甫拍拍白忠孝的手说:“好吧,你坐下,我把师父的针灸术教给你,你就可以治好宫本一郎的病了。”白忠孝坐在椅子上,王仁甫捻起一排银针,悉数刺入白忠孝头顶,片刻后取下,对白忠孝说:“这神针之妙就在于针的深浅不一,深一毫则当场毙命,浅一毫则治不了根本,师弟切记啊!”
七日后,宫本头痛病再犯,白忠孝依着师兄传授之术,将银针一一刺入宫本的胖袋,片刻间宫本只觉得神清气爽,而扎完针后,白忠孝却颓然倒地,再无气息。宫本挥挥手,让手下将白忠孝拖到荒野弃尸。自此,宫本的头痛病不再犯了。
再说白忠孝被扔在荒野,被青龙山游击队发现,认出竟是当日救过队长的先生的师弟,就抬上了山,准备找个地方掩埋,岂料一锨土下去,白忠孝却长出了一口气,醒了过来。活过来的白忠孝不敢说自己帮过日本人,就留在了游击队给伤员治病。
几个月后,宫本一郎指挥手下围攻青龙山,游击队已经弹尽粮绝,眼看着青龙山就要被攻下,宫本手舞军刀大笑,正指挥着日本兵冲锋的时候,突然觉得头皮一麻,头痛病又犯了。宫本丢了军刀,捂着脑袋直挺挺地倒下去,一蹬腿死了。
游击队乘机反攻,全歼了日本鬼子。游击队员不解,为什么没人击中官本,宫本却自己死了。只有白忠孝不语,他心里比谁都清楚。
医心堂再次开张的时候,日本人已经投降。王仁甫端坐在草药味弥漫的大堂里,白忠孝也进来了。白忠孝进门就跪在王仁甫面前说:“师兄,我没能遵从师父教诲,帮了日本人,害了别人也差点害了自己呀!要不是师兄扎我几针,恐怕我已是罪人了呢。”见王仁甫不语,白忠孝又说:“你扎我,我再扎宫本,一样的针法,咋就治死了宫本呢?”
王仁甫哈哈一笑说:“宫本病在身上,一针进神经止住疼痛,再一针刺出脑血管疵,欣喜若狂自会出血而死;而你身体虽无病却病在心神,一针刺你灵魂出窍,再一针刺你回归正道,是为医心啊。”白忠孝跪地不起,王仁甫双手搀起白忠孝说:“心已归正,就忘记过去,我把师父的神针绝技教给你吧。”
自此,医心堂名震省内外。
4.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白忠孝独自一人来劝王仁甫投靠日本人,因为他很担心师兄的生命安危,更希望师兄能与他一道享受日本人赏给的荣华富贵,过上太平日子。
B.小说语言自然而简练,用词准确而形象,如捻起一枚银针,在麻油灯上燎过,然后扎进伤者的穴位中的捻''燎等动词的使用贴切而生动。
C.游击队员们不明白宫本为何会突然倒地身亡,只有白忠孝内心清楚而不语,因为他知道宫本的死是师兄传授的针法导致的,自己不想邀功。
D.小说大量运用了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等多种方法,刻画了王仁甫与白忠孝两个形象,展现了师兄弟两人不同的思想性格和精神面貌。
5.小说中王仁甫这一形象有哪些特点?请简要分析。(6分)
6.小说的标题为“医心”,王仁甫的医馆名为“医心堂”,请结合文本谈谈你对“医心”的理解。(4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共3个小题,10分)
展开余下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
我们通过对数据库内100多家GDP总量较高的城市进行分析,并将各城市常住人口与户籍人口的差值作为外来人口数量,可得中国外来人口总量排名前三的城市分别为上海、北京和深圳,外来人口比重占比最高的前三位城市分别为东莞、浏阳和深圳。
当外来人口进入城市,他们丰富了城市的劳动力资源,不仅有助于壮大产业工人队伍,而且有助于缓解劳动力的供需矛盾。一座城市开放的程度越高,越是能够海纳百川,吸引各地优秀人才汇集,城市也将越具备活力。
但同时,大量的外来人口也加重了城市的压力,也使得“控制人口过快增长”被提上了日程。
(摘编自2017年11月27日福布斯中国网站)
材料二
2017年外来人口最多的七个城市
排名 城市 级别 省/直辖市/
自治区 外来人口(万人) GDP总量
(亿元)
1 上海 直辖市 上海 969.7 28178.7
2 北京 直辖市 北京 810.0 25669.1
3 深圳 计划列市 广东 806.3 19492.6
4 东莞 地级市 广东 625.2 6827.7
5 苏州 地级市 江苏 386.5 15475.1
6 佛山 地级市 广东 346.1 8630.0
7 武汉 省会城市 湖北 242.8 11912.6
(截取自福布斯中文网)
材料三
一线快递从业人员流失率高,供不应求。记者了解到,临近年关确实有很多快递员提前离职回家,给快递派送工作带来了诸多不便,而且离年关越近,将会离职的快递员也会越多,有可能会导致网购的年货送达没有以前那么顺畅。
解决快递员流失问题,企业仅靠春节、“双十一”等特殊节点“临时抱佛脚”提高员工待遇,恐怕不能够解决根本问题。其实,快递员们的要求很简单:与付出相匹配的薪金、必要的社会保障免除他们的后顾之忧,通畅的职业上升通道,让他们能够快乐工作。
无论如何,快递企业要免受“用工荒”的病痛折磨,升级服务的同时完善行业用工制度、善待一线快递职工是企业必答之题。
(摘编自2018年2月13日《劳动报》)
材料四
春节到来,北京街头的人流车流日益稀少,多数外来务工人员已经返乡。公交不挤了,道路不堵了,可不少人还没来得及享受“空城”带来的惬意,就不得不面临饭馆、商铺歇业、快递大幅“停摆”等诸多不便。“空城”,让人欢喜也让人忧,而这矛盾背后则反映出了城市迅速膨胀后面临的发展困境。
中国劳动学会副会长苏海南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导致劳动力“候鸟式”大迁徙的根本原因是,外来人口没能够真正融入大城市,他们的“根”还在千里之外的家乡。
“基本公共服务未实现均等化,是阻碍外来人口融入城市的主因。”苏海南强调,很多人还面临住房压力、看病难、子女就学难等问题,如果这些问题能够得到解决,一线城市春节期间的“空城”现象就会得到一定程度缓解。
“大城市可以根据自身发展测算并设定一个人口红线,但更重要的是政府应将资源合理配置到二、三线城市乃至农村,让人们在二、三线城市或者农村就能找到用武之地,这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出路。”苏海南说。
(摘编自2016年2月7日新华网《北京春节遇“空城”烦恼劳动力候鸟式迁徙待破解》)
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从材料一中我们可以发现,开放度高的城市,对人才的吸引力也大,这样的城市有活力,经济发展也好。
B. 快递员春节返乡是过年时快递派送不顺畅的重要原因,如果能大幅增加假期加班工资就能解决这一问题。
C.根据材料二的图表,我们可以看出,一般来说外来人口数量更多的城市,GDP总量排名也更高,但也有例外。
D. 苏海南认为,要解决中国一线城市劳动力“候鸟式”大迁徙所带来的问题,需要创造条件让外来人口融入城市。
8.下列对材料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城市的外来人口虽然有利于经济的发展,但也加重了城市的压力,所以对于外来人口已经很多的大城市来说,现在要减少外来人口。
B.通过数据分析,可以发现,外来人口的增加可以促进城市经济的发展,但这并不是城市经济发展的唯一因素,城市级别对经济发展也有影响。
C.外来人口离开造成了大城市春节“空城”的烦恼,要减少这种烦恼,城市管理者就应该把相关的工作岗位多给本地人,少给或不给外地人。
D.要解决城市迅速膨胀后所面临的发展困境,国家就必须将资源合理配置在二、三线城市乃至农村,并为大城市划定人口红线。
9.一线城市要留住外来人口,减少“空城”的烦恼,应该怎样做?请综合所给材料的内容概述。(4分)
—二、古诗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19分)
杨业,并州太原人。父信,为汉麟州刺史。业幼倜傥任侠,善骑射,好畋猎,所获倍于人。尝谓其徒曰:“我他日为将用兵,亦犹用鹰犬逐雉兔尔。”弱冠事刘崇,为保卫指挥使,以骁勇闻。累迁至建雄军节度使,屡立战功,所向克捷,国人号为“无敌”。
太宗征太原,素闻其名,尝购求之。既而孤垒甚危,业劝其主继元降,以保生聚。继元既降,帝遣中使召见业,大喜,以为右领军卫大将军。师还,授郑州刺史。帝以业老于边事,复迁代州兼三交驻泊兵马都部署。会契丹入雁门,业领麾下数千骑自西陉而出,间至雁门北口,南向背击之,契丹大败。以功迁云州观察使,仍判郑州、代州。自是,契丹望见业旌旗即引去。
雍熙三年,大兵北征,以忠武军节度使潘美为云、应路行营都部署,命业副之,然失利。未几,诏迁四州之民于内地,令美等以所部之兵护之。时契丹国母萧氏与其大臣耶律汉宁、南北皮室及五押惕隐领众十余万,复陷寰州。业谓美等曰:“今辽兵益盛,不可与战。”监军王侁曰:“君侯素号无敌,今见敌逗挠不战,得非有他志乎?”业曰:“业非避死,盖时有未利,徒令杀伤士卒而功不立。今君责业以不死,当为诸公先。”
将行,泣谓美曰:“此行必不利。”因指陈家谷口曰:“诸君于此张步兵强弩,为左右翼以援,俟业转战至此,即以步兵夹击救之,不然,无遗类矣。”美即与侁领麾下兵阵于谷口。自寅至巳,侁使人登托逻台望之,以为契丹败走,欲争其功,即领兵离谷口。美不能制乃缘交河西南行二十里俄闻业败即麾兵却走。业力战,自午至暮,果至谷口。望见无人,即拊膺大恸,再率帐下士力战,身被数十创,士卒殆尽,业犹手刃数十百人。马重伤不能进,遂为契丹所擒,其子延玉亦没焉。业因太息曰:“上遇我厚,期讨贼捍边以报,而反为奸臣所迫,致王师败绩,何面目求活耶!”乃不食,三日死。(节选自《宋史•杨业传》)
10.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美不能/制乃缘交河/西南行二十里/俄闻业败/即麾兵/却走
B.美不能制/乃缘交/河西南行二十里/俄闻业败即/麾兵却走
C.美不能制/乃缘交河西南行二十里/俄闻业败/即麾兵却走
D.美不能/制乃缘/交河西/南行二十里/俄闻业败/即麾兵却走
11.下列文化常识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太宗是谥号。谥号是帝王去世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特起的名号,如“高祖”“太祖”。
B.“弱冠”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冠礼,表示已经成人,但体魄还未强壮,所以称作弱冠。
C.雍熙是宋太宗的一个年号,年号纪年法是我国古代一种重要的纪年法,始于汉武帝。
D.契丹是古国名,由契丹族首领耶律阿保机建立,后来改国号为辽,与中原常发生争端,后为金国所灭。
12.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杨业少年时善于骑马射箭,喜欢打猎,所得猎物比同伴多一倍。一生都在疆场厮杀,立下赫赫战功,被誉为“无敌”。
展开余下试题
B.太宗认为杨业在边防事务方面有经验,升任他为代州兼三交驻泊兵马都部署。恰逢契丹侵入雁门关,杨业率军大败契丹军。
C.杨业说现在辽国军队士气旺盛,不能同他们交战,但监军王侁认为杨业有其他的意图,杨业为表明清白决定首先出战。
D.潘美与王侁带领部下士兵在陈家谷口排好阵式。从寅时守到巳时,之后王侁派人打探消息,听说杨业兵败,立即指挥军队退却。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太宗征太原,素闻其名,尝购求之。
(2)上遇我厚,期讨贼捍边以报,而反为奸臣所迫,致王师败绩,何面目求活耶!
(二)古代诗歌阅读(共2小题,9分)
阅读下列诗歌,完成14—15题。
落日怅望
马戴①
孤云与归鸟,千里片时间。念我何留滞,辞家久未还。
微阳下乔木,远烧入秋山。临水不敢照,恐惊平昔颜!
【注】①马戴:唐代诗人,他生活于中晚唐之交的动荡年代,诗擅长五律,内容多身世之叹,终是晚唐风貌。
14.下列对本诗的内容和技巧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首联由眼前之景起兴,见到孤云和归鸟在空中自由的飞动,写出诗人的兴奋和喜悦心情。
B. 颔联写到诗人滞留他乡久未归,突出自己对家乡的思念以及由此而引发的苦闷之情。
C. 本诗是唐代诗人马戴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诗中有景有情,景与情高度统一,融为一体。
D. 此诗语言简洁凝练,遣字用词非常传神,表现出极其丰富的内蕴。
15.诗歌的第五、六句写了哪些景物?抒发了哪些情感?(6分)
(三)名片名句默写(每空一分,共16分)
16.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李商隐在《锦瑟》中借用庄周的典故,营造朦胧迷离意境的一句是 “____________”
(2)杜甫《登高》中“ , 。”
两句抒发长年漂泊异乡、年老体衰的惆怅之情,也蕴含了与生命的衰弱顽强抗争的精神。
(3)白居易的《琵琶行》中,作者描写音乐由“冷涩”到“凝绝”,是一个“声渐歇”的过程,诗人用“ , 。”的佳句描绘了余音袅袅、余意无穷的艺术境界,令人拍案叫绝。
(4)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把行人艰难的步履、惶恐的神情,绘声绘色地刻画出来的句子是“ , 。”
(5)荀子在《劝学》中用“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两个例子设喻,引出“______,_________”,表明君子的智慧、道德可以通过广泛学习、不断反省而提升。
(6)贾谊在《过秦论》中用排比描写秦始皇用武力统治天下的语句是 , ,
(7)荀子《劝学》指出:“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这与韩愈《师说》中 , 的观点是相同的。
(8)《过秦论》中总结 秦国灭亡的原因的一句话是
三、语言文字运用(共20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线的词语运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3分)
①小路的两旁,有蓊蓊郁郁的树丛,杜鹃树随处可见,偶尔可见到一些开着白花的杂丛。
②读书是一个长期的需要付出辛劳的过程,不能心浮气躁、浅尝辄止;而应当先易后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水滴石穿。
③专家们普通认为,不能简单地把住房问题全部推向市场,对于中低收入者来说,保障他们的居住要求,政府有着自己责无旁贷的责任。
④这个地区有良好的自然条件,又有一个很好的领导班子,因此,这里的人民能安之若素,到处呈现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⑤几个一脸横肉的青年男子不顾车内乘客的利益,强令中途下车,这引得众人刮目相看,只得忍气吞声。
⑥这番话不免罗嗦,但是我们原在咬文嚼字,非这样锱铢必较不可。
A. ①②⑥ B. ①③④ C. ②⑤⑥ D. ②④⑤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
A.近日,深圳一名年仅35岁的外企女白领突然猝死于深圳地铁的台阶上的报道,引发了人们对职场白领健康状况的关注。
B.社会中的每一个公民是否能自觉维护公共道德,遵守文明规范,是社会维持长治久安和谐发展的内在保障。
C.大众文化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通俗文化,它是随着社会发展而出现的一种新的文化形态。
D.通过一段时间的努力,使我的学习成绩有很大的进步。
19.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 )(3分)
莲“出淤泥而不染”的特性早就为人所知。德国科学家在显微镜下发现莲叶的表皮上有无数乳凸状的颗粒,连水珠都不沾。科学家把炭粉洒在莲叶上,用水一冲,炭粉马上消失殆尽。 ,这种薄膜用于车辆和建筑的表面,一场雨或一阵风便能清除上面的浮尘。
A. 莲叶这一性质让科学家把一种具有“自活性能”的薄膜制造出来
B. 科学家按照莲叶这一性质制造出一种具有“自活性能”的薄膜
C. 莲叶这一性质使一种具有“自活性能”的薄膜被科学家制造出来
D. 一种具有“自活性能”的薄膜被科学家按照莲叶这一性质制造出来
20.下面是一封家长来信的片段,其中有五处不得体,请找出来并改正。(5分)
孩子原来不懂事,经老师的叮嘱,才解开心结,我们非常感激。听闻敝校下周举办“家校合力”主题家长会,我一定按时光临。为了表示支持,惠赠大会矿泉水五箱。秋日初寒,托福各位老师,顺祝教安。
① ② ③ ④ ⑤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60分)
厦门大学教授易中天的登泰山感悟是:“人生就像登山,不一定每个人都能爬到山顶,但爬了就好;不一定每个人都要登到山顶,但要一步一个脚印。”
读了这则材料,你有何感悟和思考?据此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范围,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乌丹二中2018-2019学年下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语文参考答案
1.D【解析】文中没有因果关系。原文第二段:有了些许浩气,心胸就豁达,境界就高昂,正如宋代诗人丘葵所言,“浩气养成天地小”。
2.C【解析】没有比喻论证,应是引用论证。
3.B【解析】说法绝对,原文第四段是“没有多大生命力”。
4.B【解析】A项白忠孝二次到来不排除是日本人的唆使;而且,他如果能说服师兄王仁甫,在日本人面前也好交差。C项,白忠孝“不言语”不完全是出于“不想邀功”,白曾经帮日本人办事不光彩,担心游击队知道此事。D项, 没有大量运用“心理描写”
5.①医术高超。为游击队员治病时,王仁甫运用银针为其片刻止血,又很快将其伤骨复位,显示了他高超的医术就连日本人也称他为“针神”;
②沉着冷静。在白色恐怖中,他从容镇静地完成了对游击队员的救治;宫本一郎和他搭讪,他“随意一笑,点点头,算是打招呼了”,对侵略者的淫威毫不畏惧;
③大智大勇。他巧借白忠孝之手除掉宫本,体现了他的智慧与勇气;
④正义爱国。他不顾生命危险救治游击队伤员,保持个人操守而拒绝与日本人合作;
⑤包容大度。师弟白忠孝迷途知返后,他不计前嫌,教其神针绝技。
6.
上一篇:
天津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下一篇:
湖北省襄阳市东风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3月月考语文试题
标签:
人教版
高一
下册
期中试卷
相关:
关于“内蒙古翁牛”的其他试题
重磅:
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297]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红楼
孔子
庄子
李白
杜甫
苏轼
东坡
鲁迅
高考
讲坛
神话
唐诗
宋词
诗歌
小说
散文
关闭本页
》
返回网站首页
》
退出登录
导航:
课件下载
》
教学文摘
》
杂文参考
》
教学设计
》
音像素材
》
作文素材
》
试题下载
》
备课中心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