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期中试卷

阅读:320  2019-05-14
标签:苏教版 高一 下册 期中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320]
江苏省大丰市新丰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2018-2019春学期高一期中语文试卷
(试卷分值: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4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陶诗的自然美
陶诗的美在于真,也就是自然。这同他的思想、生活和为人是完全一致的。他作诗不存祈誉之心,生活中有了感触就诉诸笔墨,既无矫情,也不矫饰,一切如实说来,真率而又自然。《五柳先生传》说:“尝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这表明了他的创作态度。正如宋人黄彻所说:“渊明所以不可及者,盖无心于非誉、巧拙之间也。”陶渊明爱的是自然,求的是自然,自然就是他最高的美学理想。朱熹说:“渊明诗所以为高,正在不待安排,胸中自然流出。”这些话正道出了陶诗的风格特点。
陶渊明的诗和生活完全打成一片,他似乎无意写诗,只是从生活中领悟到一点道理,产生了一种感情,蕴含在心灵深处,一旦受到外力的诱发(如一片风景,一节古书,一件时事),便采取了诗的形式,像泉水一样流溢出来。
陶诗纯以自然本色取胜,它的美是朴素美。我们在陶诗里很难找到奇特的意象、夸张的手法和华丽的词藻。如“种豆南山下”, “今日天气佳”, “秋菊有佳色”,全都明白如话,好像绘画中的白描,另有一种使人赏心悦目的韵味。然而,如果仅仅是朴素平淡,不会产生强烈的艺术效果,陶诗的好处是朴素中见豪华,平淡中有瑰奇。正如苏轼所说,“外枯而中膏,似澹而实美。”
陶诗所描写的往往是最平常的事物,那些在别人看来平平淡淡的东西,一经诗人笔触,就给人以新鲜的感觉。如《归园田居》(其五)“山涧清且浅,可以濯我足。漉我新熟酒,只鸡招近局。日入室中暗,荆薪代明烛。”不过是极平常的一条山涧,一只鸡,一束照明用的荆薪,在陶渊明笔下,便有了盎然的生趣。农村生活的简朴,邻人的亲切,以及乡间风俗的淳厚,全都呈现在纸上,给人以美的享受。
然而陶诗的语言不是未经锤炼和雕凿的,只是不露痕迹,自然得很。 例如《杂诗》十二首屡次写时光的流逝,同一个意思用不同的语句表达,都锤炼得十分精粹。“掷”人而去的日月,不肯“待”人的岁月,“催”人老的四时,都被赋予了生命。掷字、待字、催字下得何等有力!“去去转欲速”,是说越到老年时间过得越快;“前途渐就窄”,是说越到老年人生的道路越窄。这些都是体验深、容量大、言简意赅的诗句。如果没有高度的驾驭语言的技巧,怎么能将诗写到这样纯熟自然的地步!
陶诗富有哲理,但不是抽象枯燥的哲学说教。他的诗既有理趣,又有情趣,如“人
生归有道,衣食固其端”,“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这些朴素自然的诗句,都像格言一样,言浅意深,发人深思。清人潘德舆《养一斋诗话》说陶渊明“任举一境一物,皆能曲肖神理”,是很中肯的评论。
在中国古代的诗人里,陶渊明应该享有崇高的地位。他的思想和为人确有令人不能不钦佩的地方。他的自然、朴素和淳真所带来的艺术魅力,绝非那些“俪采百字之偶,争价一句之奇”(语出《文心雕龙》)的时髦作品所能比拟的。
摘编自袁行霈《中国诗歌艺术研究》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 陶渊明写诗主要是为自娱、示志,这种创作态度受到后人黄彻、朱熹的肯定。
B. 陶渊明的诗歌语言全都平白如话,好像绘画中的白描,却令人感到赏心悦目。


浏览完整试题C. 陶渊明即使描写寻常景物,也带有盎然生趣,这与其诗和生活完全相融有关。
D. 陶渊明所处的时代,作品讲求对偶辞采,他独树一帜的风格受到时人的推崇。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 文章旨在阐述陶诗的自然美,并从取材、语言、说理三方面进行论述。
B. 文章举《杂诗》十二首的例子,是为说明陶渊明也竟图追求诗句的精巧。
C. 由潘德舆的话可知,陶渊明能从万物之中体悟哲理,并能把它写成诗句。
D. 文章按“总—分—总”展开,先总说风格,再具体分析,最后总结升华。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 陶渊明爱自然,求自然,所以他把凡常事物拿来作诗,寻常景象借来析理,力图一振当时靡丽的文风。
B. 我们在陶诗中很难看到雕琢的痕迹,既因为陶渊明写诗力图朴素,也因为其技巧圆融,作品浑然天成。
C. 元好问评价陶渊明“此翁岂作诗,直写胸中天”,可以看做陶诗自然、朴素、淳真风格的一个注脚。
D. 陶诗统一了朴素与豪华、平淡与瑰奇这些对立的审美范畴,达到了自然化的境界,取得了极高的艺术成就。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猴 精
侯发山
侯乡长到任后,推掉一切迎来送往,把所有的材料报表搁置一边,带上秘书小吴到各村调研。当他来到龙湾村后,看到村民们还没脱贫,住的还是茅草房,吃的还是腌萝卜,心里就很不是滋味。村主任老周也早从其他渠道得知侯乡长是个干事的人,忙不失时机地哭穷,说侯乡长,都改革开放这么多年了,俺村还是闺女穿她娘的鞋——老样子,你得给想个法子啊。
那是,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侯乡长笑了笑,看着一望无际绿油油的麦田,换了一下口气,说大家一起想办法。咱龙湾村一马平川,不能说没有优势。不能老是种传统农作物,可以搞点其他的嘛。
老周说,侯乡长,村里的老少爷儿们不是没想过办法,关键是妮儿穿她娘的鞋——钱(前)紧。
侯乡长敛起笑容,点了点头。
老周想了想,斗胆说道,侯乡长,您看,能不能给俺村弄点资金?
没等侯乡长说话,小吴插嘴说,咱乡底子薄,财政上还是赤字,外面塌了不少账,银行对咱们也不感冒,想贷款几乎不可能。
那、那……老周一脸失望,那样子像是饿得饥肠辘辘的人捡到一个烧饼,仔细一看,原来是画在纸上的。
常言说,要想富,先修路。老周,咱就先把路修修?侯乡长眉毛一扬,不错眼珠地盯着老周。
老周张了张嘴,嗫嚅道,侯乡长,村里不有路吗?
在耕地上修路,东西一条,南北一条,双向六车道……等到路打通再说上项目的事。侯乡长指了指眼前的麦田,似乎很有信心。
老周看着侯乡长的脸,小心翼翼地说道,侯乡长,村里一分钱没有,咋个修法儿?
侯乡长,乡里也没钱啊,怎么修路?小吴也紧接着说道。新官上任三把火。他担心侯乡长脑子一热不顾一切。
侯乡长信心十足地说,这个不用管,我自有办法。
侯乡长,将来打算上啥项目?老周虽然不明白,但心里还是松了口气,他知道侯乡长肯定为龙湾村规划好了,要不然绝不会贸然提出修路。
我还没想好,不过,建工厂或是搞房地产,也不是没有可能……你要保密,不能乱说。现在的老百姓,猴精猴精的,不得不防啊。侯乡长说罢,对老周挤了下眼睛。
侯乡长是个雷厉风行的人,隔了两天就派人到龙湾村规划线路,一望无际的麦田里,麦苗刚露出头,几道石灰线很是显眼。
这下子,龙湾村热闹了。
村里的老少爷们也不傻,看到耕地被圈了起来,知道政府要修路,忙聚在一起商量。有的说弄大棚,有的说种树,有的说建厂子……经过权衡利弊,最后决定种树,种果树。主意一定,于是,不分白天黑夜纷纷行动起来,都把多年的积蓄拿出来,又借贷了一部分,派出几个人去邻县的果树培育基地采购了几货车果树,有核桃,有苹果,有鸭梨……随后,开始在自家的田地上挖坑栽树。这些村民们知道,乡里要修路,就得刨树;要刨树,就得给村民补偿!否则,就不同意乡里修路。
刚开始,是那些土地即将被占用的村民种果树。后来,那些土地没被占用的村民也种上了果树,因为路一旦修通,接下来就该规划他们的土地了。呵呵,短短半个月,龙湾村的土地上都种上了果树。真应了侯乡长的话,现在老百姓头脑不简单啊。
侯乡长得知消息,亲自到龙湾村查看。当他看到一片片果林如雨后春笋般立在龙湾村,一下子惊呆了!
老周不敢看侯乡长,也不知道该如何解释。
哼!侯乡长从鼻孔哼了一声,对老周说,没事的,村民们只是做个样子,要不了多久,这些果树就干枯了……到那时再修路吧。
当然,老周还是跟村民贴心,把侯乡长的话复制粘贴给了村民们。
村民们不敢怠慢,为了得到更多的补偿精心伺候那些果苗,浇水、施肥、打药,很是精心。
两年……乡里一直没提修路的事。
从第三年开始,龙湾村的果树开始开花、挂果了。村民们不敢怠慢,日夜守护,该浇水浇水,该施肥施肥,该打药打药。用老周的话说,比待自己的儿孙还用心。
城里的水果贩子得知消息后,趁着果子没成熟,就来订购了包销合同。
等到那些大车小车来拉水果的时候,侯乡长来了。看着一筐筐苹果、鸭梨被装上了车……他的脸上掠过一丝不易被察觉的微笑。
侯乡长,啥时间修路啊?老周又旧事重提。
侯乡长呵呵一笑说,老周,现在还用再修路吗?把这些果树砍了乡亲们还不把我骂死啊?说罢,他抓起一个苹果,“咔嚓”啃了一口,津津有味地吃着。
你看,你看,我真是老糊涂了!老周愣了愣,然后拍打了一下自己的脑袋。
(摘自《珠风小说》,有删节)
4.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 )(3分)
A.为村民办实事的领导值得点赞,但有的时候开动脑筋想办法,让村民自己走上致富路的领导更值得点赞。
B.文章虽然没有直接说明,但是从细节描写中也能看出,其实侯乡长修路的决定是老周告诉给村民的。
C.文章标题“猴精”一语双关,表面上指的是精明的村民,实际上指的是更精明的侯乡长,标题耐人寻味。
D.老周在与侯乡长谈自己村子资金紧张时两次引用了谚语,这说明老周这个村长为人幽默,文化水平不低。
5.侯乡长修路是假,让大家致富是真。作者在文章中已经作了必要的铺垫,请指出。(6分)


展开余下试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文章结尾写老周说自己“老糊涂”,并拍打自己的脑袋,有什么作用?(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任新民是我国航天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之一,他和黄纬禄、屠守锷、梁守槃一起被誉为“中国航天四老”。
任新民是安徽省宁国市人。1940年,任新民毕业于重庆军政部兵工学校大学部,赴美留学后获得美国密执安大学研究院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被布法罗大学机械工程系聘为讲师。1949年8月回国。
1952年,任新民进入新中国第一个军事学院——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工作。钱学森在东北参观重工业工厂时注意到了任新民,邀请他一起创建中国的航天事业,任新民欣然应允。1956年8月调任北京参加国防部第五研究院的筹建工作。从此,任新民开启了自己的“航天人生”,他的一生就与中国航天事业紧紧联系在一起。
一开始,任新民在五院担任的是总体技术研究室主任,后来很快任液体火箭发动机设计部主任。他第一个任务是去接收从国外引进的P-1导弹模型,并以此为基础进行测绘仿制,探索导弹和火箭知识,大家互教互学。在导弹研制冲刺阶段,外国专家全部撤走。1960年11月5日,我国仿制的第一枚近程导弹发射成功。
在中近程导弹的自行设计工作中,任新民担任副总设计师,主管发动机研制工作。“东风二号”于1964年6月29日飞行试验取得圓满成功。之后,由任新民全面负责研制工作的“东风三号”研制成功,使中国仅仅用了10年的时间就完全独立地拥有了中程导弹。
任新民曾作为运载火箭的技术负责人领导了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的发射,曾担任试验卫星通信、实用卫星通信、风云一号气象卫星等6项大型航天工程的总设计师,被亲切地誉为航天的“总总师”。
在1958年的中共八大二次会议上,毛泽东第一次表示,我们也要搞人造地球卫星。该卫星最后被定名为“东方红一号”,而运载它的火箭为“长征一号”。任新民担任该运载火箭的总负责人。经过5年多的艰苦奋斗,1970年4月24日,长征一号成功发射了中国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从而揭开了中国航天事业的序幕。任新民和著名科学家钱学森等研制试验的有功人员,被周总理称为“中国放卫星的人”。
1980年5月18日,中国向南太平洋预定海城成功发射了第一枚远程运载火箭,任新民担任发射区技术总指挥。
在1986年到1990年5年的时间里,任新民相继领导研制和发射成功了5颗通信卫星,为我国的电视、广播、电教、通信、数据库提供了有效的服务,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1986年前后,年逾古稀的任新民,又被任命为风云一号气象卫星工程、改进的返回式遥感卫星工程、新型返回式遥感卫星工程、发射外国卫星工程等5个工程的总设计师。1988年9月,长征四号运载火箭发射第一颗风云一号气象卫星获得圆满成功,当天就收到卫星云图照片。
1986年他被任命为对外商务发射卫星工程的总设计师。1990年初春,他坐镇西昌卫星发射中心,首次主持长征三号运载火箭的发射,成功地将亚洲一号通信卫星准确送入预定地球同步轨道,圆满完成了发射任务,实现了我国用国产运载火箭进行国际商业发射零的突破。
1992年中国的载人飞船工程在全国各地有关单位全面开展起来。此时任新民已经是77岁的老人,但他仍然坚持参加研制中的各重大技术难题研讨会、各类评审会。后来的神舟一号到神舟五号的发射他都要亲临现场。
2003年10月15日,迈入88岁高龄的任新民,再一次来到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目送着神舟五号飞船将中国首位航天员杨利伟载上太空遨游。
有人说,任老的一生波澜壮阔,因为参与了众多航天工程的论证、实施。但他自己却说:“我一生只干了航天这一件事。”
7.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任新民受过良好的教育。早年毕业于重庆军政部兵工学校大学部,赴美留学后获得密执安大学研究院硕土学位和博士学位。
B.任新民是我国航天事业的元老。参与国防部第五研究院筹建工作,与黄纬禄、屠守锷、梁守槃一起被誉为“中国航天四老”。
C.任新民为我国中近程导弹研制作出了贡献。他全面负责“东风二号”“东风三号”的研制工作,其成功使中国完全独立地拥有了中程导弹。
D.任新民始终献身祖国航天事业。在他已是77岁的老人时,他仍然坚持参加载人飞船研制中的各重大技术难题研讨会、各类评审会。
8.下列材料内容的分析与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任新民的人生是“航天人生”,自1952年他进入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工作后,他的一生就与中国航天事业紧紧联系在一起。
B.任新民1960年参与了我国独立研制的第一枚近程导弹的发射,还作为运载火箭的技术负责人领导了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的发射。
C.任新民1958年开始负责研制“东方红一号”,在“长征一号”成功发射“东方红一号”后,周总理称任新民等为“中国放卫星的人”。
D.任新民88岁时,不顾年迈再一次来到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目送着神舟五号飞船将中国首位航天员杨利伟载上太空。
9.任新民领导研制并成功发射的通信卫星有什么意义?请简要概括。(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
二、古诗文阅读(本大题共8小题,共39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史宁字永和,建康(袁)表氏人也。宁少以军功拜别将。迁直阁将军、都督,宿卫禁中。寻加持节、征东将军、金紫光禄大夫。贺拔胜为荆州刺史,宁以本官为胜军司,率步骑一千,随胜之部。值荆蛮骚动,,三鸦路绝,宁先驱平之。因抚慰蛮左,翕然降附,遂税得马一千五百匹供军。寻除南郢州刺史,及胜为大行台,表宁为大都督。
属魏孝武帝西迁,东魏遣侯景率众寇荆州,宁随胜奔梁。梁武帝引宁至香磴前谓之曰观卿风表终至富贵我当使卿衣锦还。宁答曰:“臣世荷魏恩,位为列将,天长丧乱,本朝倾覆,不能北面逆贼,幸得息肩有道。傥如明诏,欣幸实多。”因涕泣横流,梁武帝为之动容。在梁二年,胜乃与宁密图归计。宁曰:“朱异既为梁主所信任,请往见之。”胜然其言。宁乃见异,申以投分之言,微托思归之意,辞气雅至。异亦嗟挹,谓宁曰:“桑梓之思,其可忘怀?当为奏闻,必望遂所请耳。”未几,梁主果许胜等归。
大统二年,宁自梁归阙,进爵为侯,增邑三百户。久之,迁车骑将军、行泾州事。时贼帅莫折后炽寇掠居民,宁率州兵与行原州事李贤讨破之。转通直散骑常侍、东义州刺史。十二年,转凉州刺史。宁未至而前刺史宇文仲和据州作乱。诏遣独孤信率兵与宁讨之,宁先至凉州,为陈祸福,城中吏民皆相率降附。仲和仍据城不下,寻亦克之。加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大都督、凉西凉二州诸军事、散骑常侍、凉州刺史。十五年,迁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加侍中,进爵为公。
孝闵帝践阼,拜小司徒,出为荆襄淅郢等五十二州及江陵镇防诸军事、荆州刺史。宁有识画,谙兵权,临敌指挥,皆如其策,甚得当时之誉。及在荆州,颇自奢纵贪浊,不修法度。尝出,有人诉州佐曲法,宁还付被讼者治之。自是有事者不复敢言,声名大损于西州。保定三年,卒于州。谥曰烈。
(节选自《周书•史宁传》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梁武帝引宁至香磴前∕谓之曰∕观卿风表∕终至富贵∕我当使∕卿衣锦还


展开余下试题B、梁武帝引宁∕至香磴前∕谓之曰∕观卿风表∕终至富贵∕我当使∕卿衣锦还
C、梁武帝引宁∕至香磴前∕谓之曰∕观卿风表∕终至富贵∕我当使卿∕衣锦还
D、梁武帝引宁至香磴前∕谓之曰∕观卿风表∕终至富贵∕我当使卿衣锦还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蛮”,先秦非华夏民族的泛称之一﹐秦汉至魏晋南北朝为北方少数民族的泛称。
B、“桑梓”,古代人们喜欢在住宅周围栽植桑树和梓树,后人往往用“桑梓”代指故乡。
C、“阙”,原指皇宫前面两侧的楼台,又可用作朝廷的代称,“归阙”意为返回京师。
D、“践阼”,原指古代踏上阼阶主位,又表示用武力打败敌对势力,登上国君宝座。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史宁成就始于少年。史宁少年时立下战功,授别将。升任直阁将军、都督,宿卫皇
宫。随即加持节、征东将军、金紫光禄大夫衔。
B、史宁既感恩又重情。史宁在梁期间向梁武帝陈情,述说不忘昔日魏恩,感激梁武帝
收留之情,也委婉表达了效忠于梁之心。
C、史宁作战善用谋略。宇文仲和叛乱时,史宁先到凉州,说服凉州城中官民,使之归
附,削弱宇文仲和力量。不久就攻克凉州城。
D、史宁晚年名声不好。史宁晚年在荆州,奢侈放纵,不整治法令制度。有人控诉州佐枉法,
史宁就把此人交给那个州佐治罪。
13.把文中划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⑴、寻除南郢州刺史,及胜为大行台,表宁为大都督。(5分)

⑵、宁曰:“朱异既为梁主所信任,请往见之。”胜然其言。(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4~15题。
陪王郎中寻孔征君
韦应物
俗吏闲居少,同人会面难。
偶随香署①客,来访竹林欢②。
暮馆花微落,春城雨暂寒。
瓮间聊共酌,莫使宦情阑。
【注】①香署:指京畿省台之类的官署。②竹林欢;典出“竹林七贤”,喻指文人放荡不羁,或指独立于世俗之外,或喻朋友的交情深厚。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诗歌的首句,以“俗吏”是指诗人自己,“闲居少”说明诗人自己工作事务繁忙。
B.颔联两句写了诗人陪着王郎中前去拜访孔征君,“来访”一词突出王郎中寻才、爱才心切。
C.颈联“花微落”“雨暂寒”表现了春天寒暖交替之际的时令特点,充满着早春气息。
D. 尾联写诗人、王郎中和孔征君三人在“瓮间”且聊且酌,把盏言欢,极具生活感。
15.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11分)
16.所有学生必做题(每空1分,共6分)
(1)无边落木萧萧下, ▲ 。
(2) ▲ ,不思其反。 ▲ ,亦已焉哉。(《氓》)
(3)总此十思,宏兹九德, ▲ , ▲ (《谏太宗十思疏》)
(4)朝搴陛之木兰兮, ▲ 。(《离骚》)
17.东台一中学生必做题(每空1分,5分)
(1)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 ▲ , ▲ 。 (《静女》)
(2)重湖叠巘清嘉。有 ▲ , ▲ 。(《望海潮》)
(3)六朝旧事随流水, ▲ 。《桂枝香 金陵怀古》
17.新丰中学学生必做题(5分,每空1分)
(1)扪参历井仰胁息, ▲ (《蜀道难》)
(2)夜深忽梦少年事, ▲ 。(《琵琶行》)
(3)念去去, ▲ , ▲ (《雨霖铃》)
(4)欲寄彩笺兼尺素。 ▲ 。(《蝶恋花》)
三、语言文字运用(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小题。(9分)
高考,是社会的共同话语。作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的共同经历和共同记忆,每逢高考都有许多人回忆自己当年的高考情景。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是,这些“前辈”们的回忆文章,几乎  
    地对当年的学习考试经历不以为苦,或者是苦而不自知。比如,“因为没有太强的目标感,备考时倒不太焦灼,本来是多顾多虑的人,考前却有着少见的轻松,安安稳稳睡,      
考”,“踏进考场的那一刻内心有种说不上来的感觉,我们准备了这么久就是为了这一天,可这一天就跟平常的模拟考试没什么区别”。
(    ),但细细回顾那些所谓      或者痛苦煎熬的回忆,却大多源自与高考和学习无甚必然关联的其他事情。这些来自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人们的淡定回忆,证明实行了四十一年的高考制度,甚至与之配套的高中学习制度,并未对学生和考生造成想象中的生理和心理的巨压。高考仍然是人们可以自我把握的梦想,即使梦想破碎也被认可的社会流动方式。更关键的是高考改革的稳健性和高考传统的连续性,这种稳健和连续,足以让我们断定,若干年后,当千禧宝宝考生回忆起2018年的高考,也依然      。
这并不是说高考不需要改革,高考必须与时俱进,不断提高效率与公平。但无论高考考试和招生如何改革,高考长期以来带给国人、带给考生的那种令人稳定、从容、自信的优点,只能增强、不能削弱。在审慎、稳健的改革精神指引之下,相对封闭环境的考生才能苦不自知,相对开放环境的考生才能佛系应考,共同保持平静的心灵,因之高考改革才能行稳致远、扬长补短。
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 )
A.无一例外 循规蹈矩 刻骨铭心 如出一辙
B.众口一词 循规蹈矩 肝肠寸断 大同小异
C.无一例外 按部就班 刻骨铭心 大同小异
D.众口一词 按部就班 肝肠寸断 如出一辙
19.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并非每个人的高中生活和高考时刻,都值得回忆
B.并非每个人的高中和高考时刻,都那么丰富多彩,令人难忘
C.当然,也并非每个人都有值得回忆的高中生活和高考时刻
D.当然,也并非每个人回忆起高中和高考时刻,都能如此淡定
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 )
A.相对封闭环境的考生才能苦不自知,相对开放环境的考生才能佛系应考,共同保持平静的心灵,因之高考改革才能扬长补短、行稳致远。
B.相对封闭环境的考生才能苦不自知,相对开放环境的考生才能佛系应考,共同保持心灵的平静,因之高考改革才能扬长补短、行稳致远。
C.相对封闭环境的考生才能苦不自知,相对开放环境的考生才能佛系应考,共同保持心灵的平静,因之高考改革才能行稳致远、扬长补短。
D.相对封闭环境的考生才能佛系迎考,相对开放环境的考生才能苦不自知,共同保持心灵的平静,因之高考改革才能扬长补短、行稳致远。
21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
标签:苏教版 高一 下册 期中试卷
相关:关于“江苏省大丰”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320]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