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月考试卷

阅读:902  2019-05-24
标签:人教版 七年级 下册 月考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902]
浙江省丽水地区2018-2019学年第二学期七年级语文5月月考试题
2018-2019 学年第二学期七年级语文教学质量检测(二)
一、语文知识积累与运用(26 分)
1. 给加点的汉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4分)
(1) “鞠躬尽瘁.( ),死而后yǐ( )”正好准确地描述了他的一生。
(2) 鲁迅先生出书的校.( )样,都用来kāi( )桌子,或做什么的。
2. 古诗文名句默写。(10分)
(1) ,草色入帘青。 (刘禹锡《陋室铭》)
(2) 念天地之悠悠, 。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3) 箫鼓追随春社近, 。 (陆游《游山西村》)
(4) ,化作春泥更护花。 (龚自珍《己亥杂诗(其五)》)
(5) 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一诗中,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依恋和思乡之情的两句是: , 。
(6) 杜甫的《望岳》中,既是攀登泰山极顶的誓言,又是攀登人生顶峰的誓言,表现作者志向高远坚定的诗句是: , 。
(7) 刘禹锡在《陋室铭》中将自己的“陋室”与“ , ”相比,表现了他的高尚情操。
3. 解释下列文言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6分)
(1)有仙则名. ( ) (2)香远益.清 ( )
(3)愿驰.千里足 ( ) (4)出郭.相扶将 ( )
(5)谈笑有鸿.儒 ( ) (6)陶后鲜.有闻 ( )
4. 名著阅读。(6分)
(1) 下列对《骆驼祥子》内容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 《骆驼祥子》以祥子买车又卖车的三起三落为线索展开故事情节,结构简单而缜密,情节安排得错落有致、丝丝入扣。
B. 祥子的第一辆车被抢走以后,千辛万苦积攒的准备第二次买车的钱又被孙侦探给洗劫了。
C. 祥子是老舍笔下一个被侮辱、被损害的下层劳动者形象,他本是农民,进城后以拉

洋车为生。虎妞是祥子的妻子,也是人和车厂的主人刘四爷的女儿。
D. 虎妞难产而死,为了置办虎妞丧事,祥子只得向曹先生借了些钱。(2)《海底两万里》中尼摩船长和阿龙纳斯在海底环球探险旅行时,经历了许多险情,请
概括出其中的两次险情。(3 分)

二、现代文阅读(25 分)

(一)父亲(13 分)
吴重先

每次从北京回到南方,回到那个旧时的村庄,我都不敢事先告知年逾七旬的父母。因为一打电话,他们马上会忙乱起来:父亲想去割几棵他亲手种的蔬菜,母亲想着要做几碗我最爱吃的柴籽豆腐。
在忙完了这一切之后,父亲会站在上坡路的路口,朝路的尽头眺望。有时候一站就是一两个小时。村口的松梅岭是通往外面世界的必经之路,因为坡度的缘故,每次回老家都像是一次“登高之旅”。
父亲中等偏高个,生得慈眉善目,额头的皱纹里仿佛盛满了晶亮的浦阳江水。他衣着朴素而整洁,头发灰白而稀疏,双目有神,说起话来声如洪钟,走起路来脚底生风。虽已年近八旬,但背不弯,眼不花,身板硬朗。
父亲兄弟姐妹十一人,他是长兄。因劳累过度,祖父壮年早逝,又因曾祖父早年在爬山时摔断了腿脚,一大家子的生活重担便压在了年轻的父亲身上。
我们家是通济桥水库第二期工程的移民。通济桥水库位于浙江腹地的浦江县前吴乡,水库建成后,父亲被乡亲们推选为仁忠坞生产队队长。当时村里的孩子们每天外出读书必须乘船,既不方便,也不安全。为此,父亲和其他村干部商量,积极筹建民办朱仁小学,校址就选在仁忠坞村,将村里的一个旧厅堂改建为教室。1968年9月,朱仁小学正式开学。两年后,父亲和村里的青壮年们出工出力,建起三间平房作为校舍,办学条件大为改善。
到了1972 年,管理部门决定完善水库工程,将溢洪道加高三点四米。而立之年的父亲,响应政府号召,带领一大家子人,开始了从山区到平原的迁徙之路。通济桥库区淹没土地八千九百余亩,迁移包括仁忠坞在内的十七个自然村,库区移民为造福后代作出了巨大的牺牲和贡献。我的六个姑姑先后嫁人,四个叔叔则随着我父亲在新村驻扎下来。新村创业虽然辛苦,但一家人兄友弟恭,其乐融融。乡亲们有什么事,需要帮忙,父亲几乎有求必应。


浏览完整试题父亲拉得一手好二胡,农事之余,在弄堂口的石凳上一坐,悠扬的二胡声便从他的指缝间传扬开来。不知不觉,身旁便会集聚几位乡亲。大家凝神静听完,便开始谈天说地。除了拉二胡,父亲还会讲故事,林冲、程咬金、秦琼之类的人物,都在他的脑海里装着。这些故事均以仁义忠孝为内核,我从父亲的故事里仿佛找到了“仁忠坞”村名的由来。当年一个仅

有三十余户人家的小山村,人人皆以“仁忠”为训,与本县郑氏家族的“孝义门”遥相呼应,可见儒学对于江南乡村的浸染之深。
改革开放以后,父亲种过茉莉花,养过鸭。后来,父亲被一所高等技师学院的领导看中,被招聘到学校专职管理苗木,这一管就是八年。他不但把整个校园的苗木都侍弄得生机勃勃,而且潜心钻研苗木种植技术,很快成为这一领域的行家里手。
2006 年,国家出台库区移民补助政策,父亲很高兴,常常念叨:“国家没有忘记我们。”过了七十周岁,父亲领到了一张“老年卡”,乘坐公交车免费。闲不住的父亲便约了村里的两三位同龄伯伯一起去逛“新农村”。老人把附近的村落逛了个遍。有时候还自带干粮,去邻县逛逛,活动半径在五十公里之内,当天来回,乐此不疲。回家后,向母亲一五一十地讲述白天的所见所闻,为父亲晚年生活一大乐事。
前年,父亲卧床了三个月,不是因为生病,而是因为“管闲事”。那天,父亲进城买菜,见菜市场进口处有一辆乱停放的摩托车倒在地上,他便顾自上前,想把摩托车挪到停车棚里。因为摩托车上了锁,需把整台车提起来,方可挪动。没想到一使劲,闪了腰,导致腰椎受损,倒地不起。毕竟是上了岁数的人了,这一受伤,使父亲不得不承认自己老了。
父亲一辈子与庄稼为伍,沉默得像一块泥土。泥墙上爬满青藤的老宅,就像每天都会照射到墙上的朝晖和晚霞,虽无声,但有光,默默地陪伴着父亲。
(选自2018 年10 月20 日《人民日报》)
5. 通读全文,梳理“父亲”平生的经历,完成下表。(3 分)
父亲经历的时段 主要事情
少年时候的父亲 挑起家庭生活重担
当生产队长时的父亲 ①
② 岁左右的父亲 响应号召,迁徙平原,新村创建
改革开放后的父亲 种花养鸭,被招聘管理苗木
老年时候的父亲 ③
6. 结合文章简要分析父亲的人物形象特点。(3分)
7. “农事之余,在弄堂口的石凳上一坐,悠扬的二胡声便从他的指缝间传扬开来。”“二胡声”怎么会从指缝间传扬出来?(3 分)
8. 本文语言饱含感情,请结合文意说说下列两句话所蕴含的情感。(4分)
(1) 2006年,国家出台库区移民补助政策,父亲很高兴,常常念叨:“国家没有忘记我们。”过了七十周岁,父亲领到了一张“老年卡”,乘坐公交车免费。


(2) 泥墙上爬满青藤的老宅,就像每天都会照射到墙上的朝晖和晚霞,虽无声,但有光,默默地陪伴着父亲。
(二)荷叶帽(12 分)
于君
(1) 那是发生在去年夏天的故事。
(2) 在一家超市的二楼,一位年轻的父亲,穿着打扮显得干净体面。他领着一位一两岁的小男孩,小男孩长得浓眉大眼,聪明可人。小男孩不知道从哪里捡来一支荷叶。这支荷叶上面有根长的叶柄,可是叶子已经半干,软软地向下垂着。小男孩翻来覆去看这把荷叶,一脸的兴奋,喜不自禁。大概他从来没有见过荷叶,可稀罕了。他想了想,又想出了一个玩法——把荷叶戴在头顶上,大眼睛在荷叶下面忽闪忽闪地看着大家,希望能得到众人的回应。孩子的爸爸也微笑着看着孩子。
(3) 周围卖服装的叔叔阿姨们看样子都认识他们父子俩,因为说话很熟络。他们都看到孩子头上的荷叶,七嘴八舌地夸赞说:“这顶帽子真漂亮。”
(4) “哪儿买的这么好看的帽子?借给我戴戴吧。” (5)“真好看!真好看!这是谁家的孩子,长得又漂亮,戴的帽子又好看。啧!啧!啧!”
(6) 小孩子在众人的夸奖声中别提多美气啦,很骄傲地跟在父亲身后,脸上全是幸福。在一步步下楼梯的时候,还特别小心地扶着他的令人眼红的“帽子”,唯恐掉了。
(7) 再走出去几步就到大街上,那位父亲停了下来。也许他觉得小孩戴的这个帽子实在有些太不合适,就想把这个别致的荷叶帽从小孩子头上拿下来。可是小孩子死活不肯。他拿下来,小孩子戴上。他拿下,小孩子再戴上。再后来小孩子干脆用手捂着,不让拿。做父亲的也发了急,硬是从小孩子头上抢下来,扔在路边。小男孩跑上前去捡,父亲的脚更快,早把帽子踢得更远。小男孩还要去捡,父亲趁着小男孩还没有走到荷叶跟前,很迅速地伸出他的大脚,在荷叶上狠狠地旋转着踩下去——那片荷叶被踩得面目全非。这一切就在小男孩眼前发生,小男孩的哭声凄厉地响起来,可是还不愿放弃。小男孩想把那个烂烂的荷叶帽捡起来
——可是,已经烂得拿不起来了。小男孩手拿着那支没有踩烂的叶柄,看着地上一片一片的碎叶,哭着不走。他哭着蹲下身体,看看手中的叶柄,又看看地上的碎叶,哭得更伤心了。
(8) 父亲要把他拉走,可是他一直哭着不愿走。从父亲手里挣出来,还去看那个已经碎烂的荷叶帽。
(9) 父亲早已不耐烦,他劈手把叶柄从孩子手里夺下来,顺手扔得远远的。然后抱起孩子就走。
(10) 渐走渐远,那位父亲哄孩子说:“宝宝,别哭,走,爸爸去给你买一只又漂亮又高级的玩具。”孩子仍是哭。“走,爸爸给你买一顶最最漂亮的太阳帽。”

(11) 孩子的哭声不绝于耳。看到这一切的我,泪水盈眶,我向远处望向那个小孩子。
(12) 孩子仍是满脸泪痕,眼睛还是越过父亲的肩头,久久地看着那顶荷叶帽。
9. 说说文章以“荷叶帽”为题的妙处。(3分)
10. 你能领会作者写周围卖服装的叔叔阿姨们七嘴八舌地夸赞戴着荷叶帽的孩子的匠心吗?请做简要分析。(3分)
11. 请从描写的角度赏析文章第(2)段画线句。(3分)
他想了想,又想出了一个玩法——把荷叶戴在头顶上,大眼睛在荷叶下面忽闪忽闪地看着大家,希望能得到众人的回应。


展开余下试题12. 读了文章后,你一定有很多共鸣吧。当孩子的父亲“很迅速地伸出他的大脚,在荷叶上狠狠地旋转着踩下去”时,假如你在场,你会对孩子的父亲说些什么呢?(3分)

三、古诗文阅读(19 分)

(一)登飞来峰(5 分)
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13. 最后一句中的“自”字,有的写作“只”字,你认为哪一个字更好,为什么?(3分)
14. 对王安石的《登飞来峰》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A. “不畏”显示出作者的自信,表达了作者不怕一切邪恶势力阻挠的豪情壮志。
B. “浮云”指眼前的困难、障碍,比喻阻挠变法的小人或一切阻碍历史前进的势力。
C. 诗人登高远望,似觉天地万物皆可尽收眼底,“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与杜甫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有异曲同工之妙。
D. 这首诗借景说理,语意双关,既抒发了作者革新政治的雄心壮志,又表现出作者归隐山野的矛盾心理。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18 题。(14 分)
【甲】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乙】

(周敦颐《爱莲说》)

兰之味,非可逼而取①也。盖在有无近远续断之间,纯以情韵胜.。氲氲无所②,故称瑞③ 耳。体兼彩④,而不极于色,令人览之有余,而名.之不可;即善绘者以意取似,莫能肖也。其
真文王、孔子、屈原之徒,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者耶?
(选自张大复《梅花草堂集》)
【注释】①取:这里是嗅取兰的香味。②氲氲无所:弥漫飘忽,没有一定的地方。③瑞:吉、善。④兼彩:兼有各种颜色。
15.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4分)
(1) 濯.清涟而不妖 濯: (2)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亵:
(3)纯以情韵胜. 胜: (4)而名.之不可 名:
16. 找出与“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中“之”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 )。(2 分)
A.令人览之有余 B.何陋之有
C.无丝竹之乱耳 D.渔人甚异之
17. 将下列画线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4分)
(1)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2) 即善绘者以意取似,莫能肖也。
18. 同为“花之君子”,莲、兰各有不同之处。【甲】文以莲为托物言志的对象,表现了作者怎样的生活态度?而【乙】文则将兰比作“文王、孔子、屈原之徒”,让我们领悟到兰花怎样的品质?(4 分)
四、写作题(30 分)
19. 请以《冲向终点的那一瞬间》为题,写一篇600字以上的记叙文。(30分)要求:
①抓住“冲向”一词展开详写,其他内容略写;
②采用细节描写体现“冲向”时的动作、心理等变化;
③在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人名、班级名、学校名、区域名等信息。
2018-2019学年第二学期七年级语文教学质量检测(二) 参考答案及评分建议
1. ⑴cuì; 已 ⑵jiào ; 揩
2. ⑴苔痕上阶绿
⑵独怆然而涕下
⑶衣冠简朴古风存
⑷落红不是无情物
⑸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⑹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⑺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3. (1)出名,有名 (2)更加 (3)赶马快跑 (4)外城 (5)大 (6)少
4. ⑴【D】
⑵搁浅、土人围攻、同鲨鱼搏斗、冰山封路、章鱼袭击等。
5. ①建设朱仁小学 ②30③逛“新农村”
6. ①关爱儿子。从“一打电话,他们马上会忙乱起来”等处可以看出。②热心教育(公益)。从父亲筹建朱仁小学的事可以看出。③富有生活情趣。从父亲在农事之余,喜欢拉二胡可以看出。④爱国爱家。从响应号召搬迁新村,建设新村等可以看出。⑤能干。种花养鸭,管理苗木可以看出。
7. 形象地表现了父亲演奏二胡的水平高超。
8. (1)父亲过上幸福生活的满足,对国家的感恩,也表达了作者对国家政策的赞赏。
(2)希望父亲能够平静、安详、幸福地度过晚年。
9. “荷叶帽”是贯穿全文的线索,文章围绕“荷叶帽”叙事。(1分)“荷叶帽”给孩子带来无比的快乐与幸福,(1分)也给孩子带来无比的伤痛。(1分)
10. 小男孩把荷叶戴在头顶上,希望能得到众人的回应。(1分)叔叔阿姨们的夸赞是对小孩子的回应,他们懂得孩子的心理,让孩子感受到其童趣带来的幸福。(1分)与下文父亲扔掉并踩烂荷叶的做法形成鲜明对比,反衬出父亲不能站在孩子的角度看世界。(1分)
11. 运用动作描写(1分)和神态描写(1分),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小孩的天真烂漫、纯洁无邪、活泼可爱。(1分)
12. 叔叔,荷叶能带给弟弟无比的快乐。你在踩碎荷叶的同时,踩碎了孩子的心,同时也踩碎了儿童的创造力。(1分)儿童自有其独特的兴趣。童趣是儿童最宝贵的财富,做父母的要懂得孩子的内心世界。(1分)请尊重孩子,不要伤害孩子纯真的心灵,好吗?(1 分)
13. “自”:在诗中是自然之义,“自缘”显得自负和豪放,与前句连读,一气贯通,更好地表现了诗人此时的抱负不凡。“只”:在诗中念起来通顺上口,更符合诗人的处境和心情。
14. D
15. (1)洗涤(2)亲近而不庄重(3)取胜(4)说出、表达。
16. C
17. (1)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
(2)即使是善于绘画的人,也只能凭自己的体会来描绘兰花的形状,不能与兰花的神韵相同。
18. 示例:甲文以莲为托物言志的对象,表现了作者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生活态度。乙文让我们领悟到兰花高洁的品性。
附译文:兰花的香气,不是逼近可以闻嗅品赏的;是在似有似无,忽远忽近,时断时续之间,纯粹以情韵取胜,弥漫飘忽,没有一定的地方,所以被看作吉祥的芳草。兰花,兼有各种颜色,但它的色彩素淡清纯、含蓄温润,决不是姹紫嫣红、艳丽眩目的,使人总有无穷的视觉愉悦和心灵的感受,却又难以用语言来表达;兰花的形态意趣,即使是善于绘画的人,

也只能凭自己的体会来描绘兰花的形状,不能与兰花的神韵相同。兰花恐怕就是周文王、孔夫子、屈原大夫的同类,不可以亲近,但又是“不可一日无此君”的。
标签:人教版 七年级 下册 月考试卷
相关:关于“浙江省丽水”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902]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