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单元练习

阅读:646  2019-05-28
标签:人教版 八年级 下册 单元练习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646]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学期语文第1单元测试试题
丹江口市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测试题
试卷来源:曾艳华名师工作室 出卷人:丹江口市丁家营九年一贯制学校赵风云、周曼曼
一、积累与运用(26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
2、下列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
3、依次填入下面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又过端午节,___ _的芦苇带着__ __的水汽,电视里传出___ _的古韵,慈眉善目的外婆仿佛就在我的面前。这甜而不腻的粽子,这_ ___的感觉永远郜埋藏在心灵深处,无论岁月走过多少年,我们都会与外婆一起过端午节。
A一春濡湿 温暖芳香 简淡高洁 翠绿清香
B翠绿清香 一春濡湿 简淡高洁 温暖芳香
C翠绿清香 简淡高洁 一春濡湿 温暖芳香
D简淡高洁 一春濡湿 温暖芳香 翠绿清香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两年前,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就在这座美轮美奂的建筑中上演了一部青春序曲。
B、茫茫人海中,能够与一个人萍水相逢,即使擦肩而过,也是一种难得的缘分。
C、冰雪初融,江河日下,涓涓细流润泽万物,奏在人们不知不觉中悄然而至。
D、大型武术舞台剧《太极秀》融合声光电技术,场面极其壮观,令人叹为观止。
5、选出没有语病的一项( )
A.通过这次日本大地震造成的核泄漏事故,使我们充分认识到盲目修建核电站存在的隐患。
B.能否根治中小学生沉迷网上聊天和网络游戏的“顽症”,是保证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条件之一。
C.今夏“电荒”提前到来,预计电力缺口至少将达到3000万~4000万千瓦以上。
D.当前物价上涨形势必须引起高度注意,要千方百计保持物价总水平的基本稳定。
6、下列句子排序恰当的一项是 ( )
①百般不能排解思情,不妨往诗文中寻个消遣处。
②王维的乡思亦有画意: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
③从古至今,乡愁是诗人的惆怅。
④没有什么再像乡愁一样令我悲伤,这么美丽的文字,这么伤感的情怀,只有诗人才能表达。
⑤诗云: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A.①③④⑤② B.③⑤①②④ C.③①⑤②④ D.⑤①③④②
7、下列关于文学常识与课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8、古诗词默写填空。(5分)
二、现代文阅读(28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段,根据要求回答后面的问题。(16分)
老胡
①我不喜欢老胡。但是,父亲去世一年后,他娶了我妈。
②我们都知道,我们母子俩需要一个男人。后来便遇见了老胡,他是小城的一个包工头,离异。
③我讨厌他。母亲炖的排骨,他总是跟我们娘俩平分;他站在路边看着刚放学的我半天搞不定自行车的链子,却袖手旁观;他暑假把我带到他的工地上,给他手下的人打工,看我晒得又黑又瘦却是喜欢得很,虽然他给了我工钱;他对母亲好,给母亲买衣服从来都舍得,对母亲从来没有吼过,对外婆也是大方得很,所以,他们都说母亲的命不薄。
④我知道他也不喜欢我,他总是嫌我太女孩子气,他不喜欢我说话用那么小的声音,甚至不喜欢我白白的衬衣领子。他说,爷们儿要有个爷们儿的样子。
⑤3个月之后,我在学校打了架,一个同学拿了我的笔,硬说是他自己的。这笔是老胡给的,给的时候说不值钱让我拿去用,第一天就被班里最强悍的男生拿了去,还放肆地在笔端上刻下了自己的名字。他一脸的鄙夷:“就凭你的后爹,能给你买这派克笔吗?”最终,我们动了拳头。老胡被叫到老师的办公室训话,开始还低眉顺眼地道歉,后来,知道了原因就跟我们戴着瓶底眼镜的老师好一顿激辩,他主张这架打得没错,领我出办公室的时候,还是雄赳赳气昂昂的。


浏览完整试题⑥出校门正是放学的时候,他拦在门口,等着那几个男生。他说,来,你们一个一个来打,是爷们儿就要有爷们儿的解决方式。于是那天傍晚,很多人围在学校旁边的胡同里,看我怎样地歇斯底里。最终,我拿着那支派克笔一瘸一拐地跟老胡回了家。他揉揉我的脑袋,夸奖我“爷们儿不错,像我的儿子”。
⑦这件事情,母亲始终不知道,这成了我们两个人的小秘密,有了秘密的两个人总会有些小小的亲近。
⑧高考的那年,我意外地失利,成绩只能上个专科。母亲征求我的意见是否复读,被他一口拒绝了。他说,复读什么,浪费时间,浪费钱。我和母亲都沉默着,毕竟是继父,大抵是计较的。填报志愿的时候,他也说得轻松无比,他说,别管有用没用,挑个自己喜欢的。最终我报了警校。
⑨我毕业的时候,为了爱情执意要去千里之外的城市闯出一番天地。老胡生平第一次对我大发雷霆,我知道我应该留在他和母亲身边尽孝,但是那个城市里有我梦寐以求的爱人和生活,我最终是自私的。
⑩走的时候,是凌晨4时的车,摩托车坏掉了,为了赶时间,老胡在楼下随便找了辆邻居没锁的破自行车,用袖子擦了下后车座,让我上车。我有些迟疑,他却已经蹬上了车子,我小心地坐着,小城的街道很空旷,他的后背努力地向前弯,他的衣服被清晨的风吹起来,我突然便落了泪。我上车的时候,他说,存折在你的口袋里。我打开,一笔一笔,有百元的,也有千元的,我着他拿着它们去银行一点点地攒起来,为一个与他毫无血缘关系的儿子的未来做准备,而这个儿子,从来没有叫过他一声爸爸。
11我看着老胡,眼圈就红了,我说:“爸爸 ,你多保重。”老胡一巴掌拍过来,说:“怎么跟个娘们儿似的。”可是,车开出去之后,我看他扭过头去擦眼泪,比娘们儿还娘们儿。我以为他会一直在我的生命里,给我坚强的爷们儿样的支撑,没想到时光已经让他那么脆弱。半年之后,我回家,带了我的女朋友,带了他爱抽的烟,还有一身好西服,而他已经躺在了床上。
12我请了假留下来照顾他,那是我们生平最快乐的日子。天晴的时候,我推着他去近郊的每一介景点。过马路的时候,即使推着他,我也会握住他的手,那是我第一次真正地握住他的手,厚实而温暖。他像个孩子般地听话与依赖。他的笑容始终没有停过,跟问候他的每一个人说,这是我儿子,老胡的儿子。
13公司有急事,我对老胡说我要回去处理一下,我说,我只要两天,你 等着我。可是,只隔了48小时,我回来的时候,客厅里已经有了他的遗像,他最终没有等我。
14他最后的时光,我却不在他的身边,这成了我一生的疼。
9.请你用文中的词语,把小说中“我”的心理变化过程补充完整。(3分)
_ __→眼圈红了_ __ →最快乐的(日子)→__ _
10.下列是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这篇小说的情节有明暗两条线索,“我”的心理变化过程是明线,老胡对“我”的态度变化过程是暗线。
B.小说的人物语言符合人物的身份特征。如第6段中,“是爷们儿就要有爷们儿的解决方式”,就很符合老胡作为包工头,处理事情简单粗暴的特点。
C.这篇小说以“老胡”为题,一是因为老胡是小说的主人公之一,二是为了突出“我”与继父的情感超越了与生父的情感。
D.小说地13段,前一句说“我只要两天”,后一句把“两天”改成了“48小时”很有深意,虽然表示的时间相等,但暗含的情感不同。
11.小说开头部分写老胡对“我”“袖手旁观”,嫌“我”“太女孩子气”等,这种写法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2分)
答:

12.根据5至10段内容,概括出老胡是从哪方面关心“我”的。(3分)
答:_ ______

13.仔细品味第⑩段中画线句子,联系上下文,揣摩“我”此刻的心理活动。(2分)
答:_ ______
14.小说最后―段,“这成了我一生的疼”―句含义深刻,请结合自己生活实际,谈谈你受到什么启示?(3分)
答:_ ______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回答后面的问题(12分,每小题3分)
为何儿行千里母担忧 赵尚泉
  ①每当人们听到那首《儿行千里》的歌,就不禁会为母亲对子女的深爱所打动:“衣裳再添几件,饭菜多吃几口……如今要到了离开家的时候,才理解儿行千里母担忧……”
  ②是啊,深深的母爱是许多人都曾经体会过的,但这种母亲牵挂儿女的现象为什么会存在?科学家最近对此进行了揭秘。
  ③母子连心是关键。科学家认为,之所以会存在“儿行千里母担忧”的普遍现象,主要是因为“母子连心”。而母子连心不是简单的文学比喻,而是客观的生理和心理现象。
  ④以色列研究人员发现,3个月大的婴儿能够和他们的母亲实现彼此的心跳同步。研究人员让40对母婴面对面相处,并在每个人的心脏 部位配备了能够检测心跳的电极。随着母亲充满爱意的面容或是欢乐笑声的出现,母亲与孩子的心跳很快就“步调一致”了。加拿大的科学家还通过研究证实,母亲与婴儿还可以通过心灵的窗户——眼睛实现“母子连心”。母亲充满感情的眼睛,对婴儿构成一种强有力的有益刺激,导致婴儿脑内一种激素的浓度上升,使他产生愉悦幸福的感觉, 母亲与孩子的心跳很快就同步了。
  ⑤“母子连心”现象不仅表现在母亲与婴儿之间,成年人与母亲之间也照样存在。《二十四孝》上记载了一段轶闻:孔子的弟子曾参是个大孝子。一次,他在山中砍柴,家里来了客人,其母不知该怎么办,盼望儿子早点回来。于是她就咬自己的手指头,这时,在山中的曾参忽然感到心痛,就马上背柴归家,询问缘由。母亲说:“有客人突然来到,我咬指头让你感悟。”英国生物化学家鲁珀特•谢尔德雷克认为,意识也有自己的酶场,并可能被任何人捕捉,但被 有亲缘等感情联系的人捕捉到的可能性更大。


展开余下试题  ⑥由此看来,“母子连心”是非常客观的生理和心理现象。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母子连心呢?最近美国华盛顿大学一个研究团队的一个新发现,为解决这个谜团提供了一条重要线索。
  ⑦他们发现,在女性大脑中经常会发现一种非常特殊的细 胞——微嵌合细胞,就是一个个体的细胞和另一个个体的细胞整合成的一种细胞组织。研究人员分析了59位女性死者的大脑,她们去世的年龄从32岁到101岁不等。结果发现,接近2/3的女性大脑中的多个区域,存在她们所育男性胎儿的DNA,而且拥有的时间持续很长,因为拥有者中年龄最大的是94岁。这种现象说明胎儿的细胞进入了母亲的大脑。
  ⑧按照常理,人的大脑天然防御系统会阻止血液中的许多药物和细菌进入大脑,胎儿细胞自然也在被阻之列。那为什么母亲大脑会有自己孩子的细胞闯入,并在大脑中形成微嵌合细胞呢?科学家认为,最大的可能是胎儿细胞通过胎盘进入母亲体内。而另外的研究也发现,胎儿也有可能获得来自双生子甚至是早先孕育的同胞兄弟姐妹的微嵌合细胞。这或许可以解释“母子连心”现象:彼此牵挂等互爱的产生,都源于彼此大脑有双方的细胞。
  ⑨目前这只是猜测,离定论尚早。但不管怎样,母子的相互关联在大脑里是有“根基”的。
15.请简要分析本文说明的行文思路。(3分)


16.文中第⑤段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作用是什么?(3分)


17.选出下面对本文分析正确的一项( )(3分)
A.本文围绕题目采用了由本质到现象的逻辑顺序。
B.文章开头引用歌曲《儿行千里》,并把母亲对儿女的爱进行深情地描述。这不符合说明文的特征。
C. 题目采用问句的形式,能引起读者的注意,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D. 文中加点的词是不能删去的,因为在这里体现了说明文的准确性、严谨性。
18.我们与母亲朝夕相处,生活中学习中难免会生发嫌隙。而有些同学则对她的教育采取抵制的办法,让母亲伤心难过。请你利用本文的资料对这些同学加以劝说。(3分)


三、古诗文阅读
(一)(12分,每小题3分)
(二)(4分,每小题2分)
四、作文(50分)
25.请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作文。
⑴请以“ ,那么珍贵”为题作文
⑵ “无可奈何花落去”是诗人读懂人生的感慨,“读你千遍也不厌倦”是歌手读懂真情的呼唤,“先忧后乐”是文人读懂时代的担当,万有引力是科学家读懂苹果落地的思考……一诗一文,一草一木,一人一事,都需要用慧眼去阅读,用心灵去感悟。
请以“读懂”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选择题目⑴的请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选择题目⑵的另拟题目作文。②内容具体,情感真挚,积极向上。③除诗歌、戏剧以外,不限文体。④不少于600字。⑤文中若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请用“××”代替。
参考答案:
3、B 4、C 5、D 6、C
9.(3分)不喜欢(讨厌)小小的亲近 一生的疼(必须用文中词语其他答案不给分,每空1分)
10.(3分)D
11.(2分)采用了欲扬先抑(前后对比)的手法,能很好地突出“我”对老胡的深厚感情,这样写更能激发读者兴趣。(答出方法1分,分析1分)
12.(3分)答案要点:(1)培养“我”自立、自强、敢于担当(教“我”像个爷们儿)。(2)尊重“我”的选择(填报志愿挑自己喜欢的)(3)为“我”上大学默默忖出(为“我”攒钱,送“我”去车站)【自己概括或用原文回答皆可,一点1分】
13.(2分)(1)为自己的自私决定而自责;(2)被老胡的爱感动(意对即可,每点1分)
14.(3分)答案略.答题要点及评分说明:(1)举自己生活实际的事例1分:(2)分析原因(如自私、无知、幼稚)或者指出结果(如误解、隔膜、叛逆、对立)1分;(3)学会了什么(如珍惜、理解、原谅、爱)1分.
15.开篇引用歌曲《儿行千里》,引出本文的说明对象:为何儿行千里母担忧;接着说明了“母子连心”是非常客观的生理和心理现象;又探究了母子连心的原因(目前是猜测)。
16.运用举例子(或引用资料)的说明方法。讲述了曾参与母亲虽隔得很远却能母子连心的故事,具体真实地说明了“母子连心”现象不仅表现在母亲与婴儿之间,成年人与母亲之间也照样存在。既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又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17C
18.称呼+礼貌用语+劝说语气+不离文本(略)
标签:人教版 八年级 下册 单元练习
相关:关于“人教部编版”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646]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