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期中试卷

阅读:355  2019-06-01
标签:人教版 高一 下册 期中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355]
湖南省邵阳县二中2019年上期高一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邵阳县二中2019年上期高一期中考试
语 文 试 题
命题:雷真民
(考试时间:120分钟 总分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41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相对于西方文化重逻辑理性的言说,中国文化更偏重于诗性言说,但同时我们也应看到,中国文化也有思辨性的一面。春秋战国时期,就是中国文化史上思辨之风最为浓厚的时期,百家争鸣,思想激荡,辩士云涌。诸子的思辨成为中国文化的理性基因,也深远地影响着中国古代文论的处世态度和担当精神。诸子的思辨艺术成为后世说理性文字的源头活水,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中国古代文论的言说方式和文体风格。
战国时期,天下大乱,群雄并起,身处其中的有识之士对治国平天下各有构想,也各有说辞。不少人常常游说于诸侯之间,成为一群专门靠思想与口才吃饭的游说之士。他们没有权力和地位,却能影响君王的决策,甚至影响时局的走向。有的人佩印封侯,成为一国栋梁;有的人虽不为时人所重,其思想却成为中华文化的根源性基因,持续地影响着后人。
诸子思辨求真求理的精神成为中国文化的理性基因,深远地影响着中国士人特别是古代文论家们的处世态度和担当精神。中国古代的文人士子们历来把文学当作经国之大业,有天下大事舍我其谁的自信心和责任感,立德、立功、立言是他们的人生目标。谦谦君子,遇人当礼让三分,原本是不好与人争辩,但人生短暂,世道纷杂,为了建功立业,又不得不辩。
刘勰说:“辩立有断辞之义。”思辨性的语言思路清晰、思想明确,给人一种决断之美。诸子论辩讲究逻辑推理和论辩方法,注重逻辑的力量,就有这种断辞之美。刘熙载指出:“战国说士之言……如善攻者使人不能守,善守者使人不能攻也。”(《艺概•文概》)严密的逻辑推理,迫使对手甘拜下风,维护了自己的思想立场,就呈现出一种“断辞之美”。
诸子的论辩艺术对后世文章影响很大,如刘熙载就曾指出:“韩文出于《孟子》。”诸子对后世文论的思辨艺术也影响很大。如刘勰主张“剖情析采”,“剖析”就是一种理性思辨。章学诚称刘勰《文心雕龙》“体大而虑周”,就点出了《文心雕龙》思辨性的“断辞之美”。古代文论中,大量的诗话、词话、曲话,虽然以松散随性为主,但还是有一些思辨性言说。比如清代查为仁说:“诗之厚,在意不在辞;诗之雄,在气不在直;诗之灵,在空不在巧;诗之淡,在脱不在易;须辨毫发于疑似之间。”辨析在毫发疑似之间,可见仔细揣摩、精心把玩之用心,这是否也是一种思辨呢?
(摘编自吴中胜《断辞之美》)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西方文化看重理性的思辨,中国文化则是诗意的表达与理性的思辨并重,而后者更成为中国文化的理性基因,影响着古代文论的处世态度和担当精神。
B.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各种思想交流碰撞,靠思想与口才纵横各国之间的辩士纷纷涌现,使得这一时期成为中国文化史上思辨之风最为浓厚的时期。
C.充满理性思辨的言说以其清晰的思路和明确的思想使对手折服,它讲求逻辑推理和论辩方法,注重逻辑力量,维护自己的思想立场,给人一种决断之美。
D.诸子的论辨艺术对后世文论的影响很大,比如南北朝时期的刘勰就主张 “剖情析采”,其《文心雕龙》被章学诚称“体大而虑周”,具有理性思辨色彩。


浏览完整试题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文章先总说诸子的思辨艺术对后世的影响,然后分述其对中国文化及文论的影响。 B.文章的关键词是“诸子”“思辨”“影响”,全文紧紧围绕这三个关键词展开论述。
C.文章引用刘勰、刘熙载、章学诚等人的观点或评价,充分阐释了“断辞之美” 的内涵。 D.文章从源头及承袭角度阐述了诸子的思辨对后世的深远影响,证明中国文化不乏思辨性。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如果没有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争鸣和思辨,中国文化就会失去重要的理性基因。
B.我国古代的文人士子为了建功立业成就人生,不惜舍弃谦谦君子之风与人论辩
C.论辩中只有讲究逻辑推理和论辩方法,注重逻辑的力量,才会呈现出断辞之美。
D.历代文论如《人间词话》等对诗词曲赋的仔细揣摩、精心把玩,应该也是一种思辨。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名士刘文典
汪修荣
刘文典,字叔雅,安徽合肥人。因父亲以经商为业,家境较好,所以从小就被送到教会学校接受了良好的外文教育;后通晓英、德、日等多种外语,这在民国学人中也是较少见的,这大约也是他后来倨傲的一个原因。一九○六年,刘文典以优异的成绩考入芜湖安徽公学。这是一所新式学校,当时,陈独秀、刘师培正受聘于这所学校,担任学校教师,校内民主气氛十分浓厚。同年,在民主思想的影响下,刘文典在安徽公学加入了同盟会。一九○九年,刘文典赴日留学,进入早稻田大学。当时许多青年学子和学术精英留学日本,刘文典正是在东京结识了流亡日本的国学大师章太炎。不久师从章太炎学习文字音韵学,成为章门弟子,并在章太炎等人影响下开始反清活动。
1912年,刘文典学成回国,与于右任、邵力子等人创办《民立报》,任编辑和翻译,经常发表文章宣传革命思想。1913年3月20日,袁世凯派人在上海火车站刺杀宋教仁,在场的刘文典也手臂中弹受伤。同年刘文典再次流亡日本,并担任孙中山的秘书。1916年,刘文典回国,残酷的现实使他产生了深深的失望与不满,决定专事治学之道。1917年,陈独秀出任北京大学文科学长,聘请刘文典任北大中文系教授主攻校勘学,刘文典从此踏上治学之路。在陈独秀等人影响下,刘文典积极参与《新青年》杂志的编辑工作,担任英文编辑和翻译,翻译了大量西方学术著作,名重一时。
1928年,刘文典出任安徽大学文学院长兼预科主任,也曾任校长一职。11月23日,安大附近省立第一女中校庆,安大学生在看戏过程中与女中校长程勉发生冲突,程诬蔑学生捣乱,请军警弹压,遂引发一场学生风潮。时值蒋介石路经安庆,蒋对此十分恼怒,召见刘文典训话。刘文典对蒋直接介入学校具体事务十分不满,这次见面自然很不愉快,蒋让他交出闹事的共产党员名单,并严惩肇事的学生,刘却拒不执行,并当面顶撞,甚至斥蒋为新军阀。蒋介石听了十分恼怒,将刘关押起来,并宣布解散安徽大学。消息传出,群情激愤,安大师生组织了护校代表团,到省政府请愿,要求立即释放刘文典,同时致电教育部长蒋梦麟以及蔡元培、胡适等人,请求援助。在社会各界舆论的压力下,蒋迫不得已,最后同意保释,但要求刘文典即日离开安大。刘文典被关押七天后获释。此事曾轰动一时,刘文典也因敢于直接顶撞蒋一时名声大噪,为士人景仰。
“七七”事变后,刘未能及时南下,鉴于他的名望,日本人通过周作人来做他工作,请他出来任伪职,遭到他断然拒绝。刘文典对周作人说国家民族是大节,马虎不得,读书人要爱惜自己的羽毛。日本人被他的态度激怒了,闯进刘家翻箱倒柜。刘愤然作色,拒绝回答日本人的任何问题,翻译官责问道:“你是留日学生,太君问话,为何不以日语作答。”刘称以发夷声为耻,拒不说日语。1938年,在朋友帮助下,刘文典化装逃出北平。
刘文典的治学生涯始于1916年。到北大之后,他把主要精力放在《淮南子》校勘上,经过多年努力,1923年,《淮南鸿烈集解》由商务印书馆出版,皇皇二十一卷。刘文典一时声名大振,由此奠定了他在学术界的地位。胡适破例为其作序:叔雅治此书,最精严有法……其功力之艰苦如此,宜其成就独多也。此后胡适又在《中国思想史长编》中给予高度评价。刘文典并没有就此满足,此后又开始了《庄子》和《说苑》等经典的校勘工作,在校勘界声誉日隆。
刘文典虽然语言有些放诞,身上多名士派头,但治学之严谨却是不容置疑的。刘文典自视甚高,佩服的学者极少,陈寅恪就是其中一个。刘对同辈人很狂,十分倨傲,但平时对学生却十分亲切,平易近人,没有一丝架子。当年弟子这样描述他在昆明时的形状:先生身材不高,晚年体弱瘦削,虽为一级教授,日常均身着青布长衫,脚着布面圆口鞋,不修边幅,却飘逸自如,不失学者风度。” 刘文典一大雅好是看滇戏。带他进入滇戏的是他的学生、著名古典文学学者陶光。据说人到中年的陶光看中了一位才貌双全的滇戏女艺人,便想请刘文典作媒,于是经常拉着刘去看滇戏,结果刘渐渐迷上了滇戏,而陶也成全了好事。此事一时传为佳话。刘甚至认为能真正保持中国之正统者,惟有滇戏。
新中国成立后,刘文典思想发生了很大变化,他对自己的进步十分高兴,兴奋地说:“今日之我,已非昔日之我!我‘再生了’!”
【相关链接】
抗战时期,日军轰炸机来袭,昆明城内拉响了紧急警报,西南联大的教授和学生四下散开躲避。刘文典跑到中途,忽然想起令他“十二万分”佩服的陈寅恪身体羸弱,视力不佳,行动更为不便,便匆匆率领几个学生折回来赶赴陈的寓所,一同搀扶陈往城外躲避。学生要搀扶刘文典,他强撑着不让学生扶他,大声叫着:“保存国粹要紧!保存国粹要紧!”让学生们搀着陈寅恪先走。
(莫娟娟、付嘉明《赤子真情刘文典》)
4.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刘文典早年考入安徽公学,后赴日留学师从章太炎,受环境影响接受了革命思想,较早开始了反清活动。
B.1916年,刘文典再次从日本回国,残酷的现实使他产生了深深的失望与不满,他的治学生涯也就始于此年。
C.1928年,安徽发生学生风潮,蒋召见刘文典训话,让他严惩肇事学生,刘拒不执行,并当面顶撞,甚至斥蒋为“新军阀”。刘文典因此一时名声大噪,为士人景仰。
D.1923年,《淮南鸿烈集解》由商务印书馆出版,皇皇二十一卷,此后又开始了《庄子》和《说苑》等经典的校勘工作,由此奠定了刘文典在学术界的地位。


展开余下试题5.下列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刘文典从小就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后来又出国留学,并成为章太炎的弟子,这对他后来在治学方面取得惊人成就有决定性影响。
B.刘文典学成回国从事革命活动时受到反动势力的迫害,只得流亡日本;再次回国时,他积极参与《新青年》的编辑,以此传播革命思想。
C.蒋介石平息学生风潮的方式是责令刘文典严惩肇事学生,这让刘文典颜面无存,所以才会有后来的当面顶撞蒋介石和各界的积极援助。
D.刘文典与周作人面对日本人做了不同选择,本文写周作人劝刘文典,既突出了刘文典的民族气节,也表现了对周作人的不齿。
6.刘文典身上充满了傲气,你对这种“傲”怎么看?请结合阅读材料进行分析。(8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我想你们
董玉洁
   下了晚自习,我独自躺在寝室里读小说。
   当初离家时爹妈就交代:到城里读书,也学点惦记。你这孩子,打小就不晓得惦记人。三叔把我送进这所中学时也提醒:抽空回去看你爹妈一眼,两老不容易呢。今天课堂上班主任又讲:人,应该懂得以某种方式表达对亲人的感情。我手头这本小说也正讲述着这样一则故事:一名俄罗斯少年只身骑着匹枣红矮马冒雨夜行三十公里回家,仅仅为了对父母说一句“我爱你们”,父母幸福得快晕过去。
   我的心像上足了劲的发条,激动得微微发颤:我何不也把爹妈狠狠地幸福上一顿呢?我可不是那种只想不做的人,我从床上跳起来推上自行车就往四十多里外的家里奔。
   风呼拉呼拉地拨打着树叶,天上乌云怒走,月亮藏藏露露明明灭灭。最好来场倾盆大雨吧,这样更显出我的心情,老师说这叫反衬。
   半小时后,一场不小的雨应召而来。股股雨水顺着脸颊淌到下巴尖儿上,汇成一挂小水链儿。
   不时一个极亮的闪电,像电焊,照亮了一簇簇披发劲舞的树;没有雷,可真好。
   回到家里啥也不说,就一句:“我想你们、惦记你们!”可不能说“我爱你们”,那不符合国情,太难以出口了,爹妈也不习惯。当他们明白我是如此地惦记他们时,爹妈会是一副什么样的神情呢?他们会用什么样的眼神来打量他们这长大了、学会了惦记人的儿子呢?他们会幸福得手足无措的,妈只会拿手在围裙上那灰补丁上蹭来蹭去。
   在雨中跋涉了三个多小时,我终于站在了村头。有段泥泞路,车过不去,我便扛着往前趟。稀泥柔柔地、润润地在脚底里蠕动,一下子就涨满了脚丫儿,围住了腿肚儿。
   小村里没有一星灯光,人们早已沉入梦乡。一个闪电,我望见几处低矮的屋子默默地卧在雨中山坡上,像是被谁随手遗忘在那儿的。
   但我,惦记着你们。站在家门口,雨水掺和着汗水,我早已浑身透湿。
   敲门时,我的手有些抖。爹妈警惕地问:“谁?”“我!”
   “出事啦!”爹妈嗓子眼儿发颤,磕磕碰碰地摸火柴点灯,“出啥事啦?”
   从门缝里我清楚地瞅见两位老人连外套都顾不上披,便忙起身,妈举着铁盒做成的油灯,爹手忙脚乱地拨门闩。
   “出事啦?出啥事啦?”爹妈连声急问,满脸满眼的惊恐。
   “没,没啥事,回来,我……想……想看看你们。”想好的话临出口又变了。“没啥事?看我们?没啥事这么大雨,深更半夜赶回来?我们有啥好看的?到底出啥事啦?”爹蹙着眉头,使劲地瞅我的眼睛,想瞅出个名堂来。“真的,真的没啥事。”
   爹接过妈手里的干毛巾递给我。妈忙着给我找干衣服,接着又给我煎了几个荷包蛋。我吃着荷包蛋,妈悄悄凑过来:“是不是又在学校里惹祸啦?有啥事跟妈说,妈晓得你爹脾气不好,妈不跟他说。”
   “妈,真的啥事也没有。”我咬着鸡蛋,嘴里涨满了暖暖的蛋黄。
   收拾完了,我在床上躺下,迷迷糊糊刚要入梦,爹突然推开门:“柱子,到底出啥事啦!你照直里说,爹不骂你!”“爹,没事,真的啥事也没有,就想回来看看你们。”爹退出去,掩上门,两老又嘀咕了好一阵。
   躺在床上,我开始觉得心里有些酸溜溜的。
   第二天清晨,雨仍下得很大。我打定主意,起床第一句话就对他们说:“我在城里想你们!”可起了床,没见着爹。问妈,妈说:“你爹夜里就走了,去你们学校看到底出了啥事。你这孩子,有事也不说!”
   此时,我已无话可说。
7.下列对文章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
A.文章中的“我”,在小说的启发下,真正理解了“惦记人”的深刻含义,所以急不可待地深夜冒雨回家。
B.“我”的壮举之所以得不到爹妈的认同,是因为“我”纯属一厢情愿的一时感情冲动。
C.文章表面上是写“我”惦记着爹妈,而实际上表现的却是像大海一样深的父母之爱。
D.“我已无话可说”,是因为我要说的已全部说完;再者,爹妈素质太低,不懂得享受儿子的“惦记”。
E.黑夜、大雨、长途、泥泞,这些背景成就了“我”的惦记,却赶跑了爹妈的幸福感,这是“我”始料未及的。
8.“我”冒雨回家省亲,爹妈为何一致认定“我”是在学校出事了呢?请陈述理由。(7分)
9.“我”为什么会“觉得心里有些酸溜溜的”?(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40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21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选文一
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孝文皇帝初立,闻河南守吴公治平为天下第一,故与李斯同邑而尝学事焉,乃征为廷尉。廷尉乃言贾生年少,颇通诸子百家之书。文帝召以为博士。是时贾生年二十余,最为少。每诏令议下诸老先生不能言贾生尽为之对人人各如其意所欲出诸生于是乃以为能不及也。孝文帝说之,超迁,一岁中至太中大夫。贾生以为汉兴至孝文二十余年,天下和洽,而固当改正朔,易服色,法制度,定官名,兴礼乐,乃悉草具其事仪法,色尚黄,数用五,为官名,悉更秦之法。孝文帝初即位,谦让未遑也。诸律令所更定,及列侯悉就国,其说皆自贾生发之。于是天子议以为贾生任公卿之位。绛、灌、东阳侯、冯敬之属尽害之,乃短贾生曰:“洛阳之人,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于是天子后亦疏之,不用其议,乃以贾生为长沙王太傅。贾生既辞往行,闻长沙卑湿,自以寿不得长,又以适去,意不自得。贾生为长沙王太傅三年。后岁余,贾生征见。孝文帝方受釐,坐宣室。上因感鬼神事,而问鬼神之本。贾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状。至夜半,文帝前席。既罢,曰:“吾久不见贾生,自以为过之,今不及也。”居顷之,拜贾生为梁怀王太傅。梁怀王,文帝之少子,爱而而好书,故令贾生傅之。文帝复封淮南厉王子四人皆为列侯。贾生谏,以为患之兴自此起矣。贾生数上疏,言诸侯或连数郡,非古之制,可稍削之。文帝不听。居数年,怀王骑,堕马而死,无 后。贾生自伤为傅无状,哭泣岁余,亦死。贾生之死时年三十三矣。及孝文崩,孝武皇帝立,举贾生之孙二人至郡守,而贾嘉最好学,世其家,与余通书。至孝昭时,列为九卿。
《史记• 屈原贾生列传》节选
选文二
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隳名城,杀豪杰;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天下已定,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过秦论》节选


展开余下试题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每诏令议下∕诸老先生不能言∕贾生尽为之对∕人人各如其意∕所欲出诸生∕于是
乃以为能/不及也。
B.每诏令议下诸老先生∕不能言贾生∕尽为之对∕人人各如其意∕所欲出诸生∕于是
乃以为能∕不及也。
C.每诏令议下∕诸老先生不能言∕贾生尽为之对∕人人各如其意所欲出∕诸生于是乃
以为能∕不及也。
D.每诏令议下诸老先生∕不能言贾生∕尽为之对∕人人各如其意所欲出∕诸生于是乃
以为能/不及也。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征:举荐,地方的长者多推荐德才兼备的人做官。拜,授予官职,“拜官”为旧时的常
用语。
B.太傅:中国古代的官职。也指教导、辅佐帝王或王子的人。
C.六合:指上下和四方,泛指天地或宇宙;制六合,指始皇控制天下。
D.敲扑:刑具,短的叫“敲”,长的叫“扑”;敲扑,在文中借代为严刑。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贾谊年少时精通诸子百家学问,二十多岁时就担任博士,成为博士中最年轻的一个。
B.贾谊到长沙四年后,被汉文帝召见,文帝因感鬼神之事,就向贾谊询问鬼神的本原。贾谊也就周详地讲述了所以会有鬼神之事的种种情形。
C.贾谊多次上疏,说诸侯的封地太多,有的诸侯的封地甚至广连几个郡,和古代的制度不符,应该逐渐削弱他们的势力。
D.贾谊谪居长沙时,因梁怀王骑马时堕马而死,贾谊感到自己作为老师没有尽到责任,非常伤心。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2分)。
(1)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6分)
(2)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6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13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别元九后咏所怀
白居易
零落桐叶雨,萧条槿花风。
悠悠早秋意,生此幽闲中。
况与故人别,中怀正无悰(1)。
勿云不相送,心到青门(2)东。
相知岂在多,但问同不同。
同心一人去,坐觉长安空。
【注】(1)悰:欢乐,乐趣。(2)青门:长安城的东南门,本名灞城门,因其门色青,故俗称为“青门”。
14.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5分)
A.开篇写凋零的桐叶、衰败的槿花,暗中点明与友人分别的时间,同时也奠定了全诗伤感悲凉的感情基调。
B.“况与故人别,中怀正无悰”两句紧承上几句的伤秋之情,写出了诗人和友人分别之后的落寞,情景交融,十分感人。
C.友人问诗人“为何不相送”,而诗人以“心到青门东”回答友人,寥寥数笔,勾勒出离别时的大致场景。
D.最后两句写朋友不一定要很多,但一定要知心,知心人不在,心如空城般孤寂,言简意赅,且富含哲理。
E.本诗是一首送别诗,送别诗有表现亲情爱情的,也有表现友情的,感伤之外还可以寄托诗人的理想抱负等。
15.诗中表达的思想情感与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城阙辅三秦)中的思想情感有何不同?
(8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李商隐《锦瑟》中以锦瑟起兴,借琴弦表现思念的句子是“ , 。”
(2)《师说》中,士大夫之族以地位官职为借口拒绝从师学习的语句是:“ , 。”
(3)《论语》将学习与思考的关系表述为“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荀子在《劝学》中,也有两句论述了学与思的关系,这两句是:“ , 。”
三、语言文字运用(9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夜,湿湿的;雨,静静的。案头刚泡好茶,氤氲着淡淡的雾气,丝丝缕缕地蜿蜒而上。在漫漫溢开的清香里,我的思绪开始翻飞。我的故乡在川北广元(女皇武则天故里) ,民风淳朴,仿若清新的 ,但又融汇着浓浓淡淡的现代生活气息。走在城区的巷子里,一声熟稔的乡音,伴着亲切的微笑,总会触动人心底最柔软的部分。黄昏的余晖一点点散去,卖卤菜的开始出摊了。下班回来的人,劳累了一天,此时独坐门前,摆好小桌,备好酒菜,自斟一杯酒,伴着夕阳,对着老街,慢慢啜饮。酒足饭饱之后,邀上老友一起在门前下上几盘棋,享受着“晚酒一两杯,夜棋三数局”的乐趣。秋日登上天曌山山顶,俯视脚下,四周的环形山峦, ,秋色层染,翠绿映衬着金黄,金黄烘托着丹艳,如一幅巨大的秋天写意山水画。西风点过那暗绿粼动的湖水,令人 。故乡天曌山的山水,( ),让我一直用美的眼睛和隽永的笔触,不断地去发现和传播那永恒的本真和传播它的声名。
17.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案头刚泡好茶,淡淡氤氲着雾气,丝丝缕缕地蜿蜒而上。
B. 案头刚泡好的茶,氤氲着淡淡的雾气,丝丝缕缕地蜿蜒而上。
C. 案头刚泡好的茶,淡淡氤氲着雾气,丝丝缕缕地蜿蜒而上。
D. 刚泡案头的好茶,氤氲着淡淡的雾气,丝丝缕缕地蜿蜒而上。
18.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涤荡了我的身心,滋养了我的灵魂。
B. 滋养了我的灵魂,涤荡了我的身心。
C. 我的身心被涤荡了,我的灵魂被滋养了。
D. 我的灵魂被滋养了,我的身心被涤荡了。
19.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山清水秀 世外桃源 云雾缭绕 心旷神怡
B.山清水秀 极乐世界 云山雾罩 心旷神怡
C.鸟语花香 极乐世界 云雾缭绕 赏心悦目
D.鸟语花香 世外桃源 云山雾罩 赏心悦目
四、写作(60分)
20.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①每个青年现在必须和过去不同,一定要下一个大决心,把全国的青年团结起来,把全国的人民组织起来,一定要把日本帝国主义打倒,一定要把旧中国改造为新中国。这就是我所希望于你们的。
——毛泽东《青年运动的方向》
②我便觉得医学并非一件紧要事,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病死多少是不必以为不幸的。所以我们的第一要著,是在改变他们的精神,而善于改变精神的是,我那时以为当然要推文艺,于是想提倡文艺运动了。
   ——鲁迅《呐喊•自序》
③第十二届“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评选共有13名优秀大学生获奖。其中有潜心学术研究的丁中贤,有科技创新专利达人万龙,有互联网创业先锋刘皓帆,有4年间帮扶农民工子女入学近4000人的公益楷模刘皓帆......入选的大学生奋发向上,是大学生群体的杰出代表,彰显了当代大学
标签:人教版 高一 下册 期中试卷
相关:关于“湖南省邵阳”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355]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