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高考模拟卷

阅读:401  2019-06-02
标签:人教版 高三 总复习 高考模拟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401]
宁夏银川市2019届高三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卷(解析版)
2019年银川市高三质量检测语文
一、现代文阅读
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房屋是房屋,园林是园林。没有园林的只能算是房屋,没有房屋的只能够是荒野。房屋加上园林才是完整的建筑。故此,较小型的房屋附设庭院,大型的园林附设房屋。传统中国知识分子在官场俗务之余,都会向挂在墙上的水墨山川投以向往的一瞥。这种寄托看似无足轻重,却被视为知识分子达到“完整人格”的基本条件。
在条件未成熟时,“寄托”会投射在住屋的方丈庭院里,明、清两代就有不少名士对处理小庭院(小至天井)的心得大作文章;一旦有足够的经济条件者,例必大造园林。无论建造房屋的目的如何,园林的要求都大致相同,就是在现实的目的之外,创造一个令身心舒放的境界。
君子慎其独也。“独”是在非公开的场合,往往就是自己在家的时候。于是大家的“家”就带着培养“君子”的严谨和克制的气氛。长期居住在行必有据的礼仪之所得君子,身心未必可以平衡,幸而有园林。儒家思想落实在严谨规整的合院式建筑布局里,老庄强调的生命则弥漫在园林中。
中国历史绵延漫长,园林之嬗变,皆有迹可寻。传说中黄帝有个百兽都来饮甘冽泉水的玄囿(前27世纪)(《穆天子传》),很明显,有皇室就有皇家园囿。囿,园有垣也。一日禽兽有囿。圃,种菜曰圃。园,所以种果也。苑,所以养禽兽也。信史(有文字记载)开始,整个商代值得一记得可不是园林,而是纣王的“肉林”和“酒也”。所以一般园林故事大都从英明有为的周文王开始(前12世纪),他营造的灵囿是人类第一个可以开放给百姓捉雉猎兔的野生公园。与民同乐的时间很短暂,四分五裂的春秋时代,各国都忙于兴建高台,高观重楼,望敌方,望属于自己的一片江山。园囿用来狩猎野兽,操练骑射大于游玩欣赏。
魏晋南北朝,战争和佛道思想一起兴盛,南朝烟雨楼台中,寺寺园林。“登山临下,幽然深远——岩岩清峙,壁立千仞”,“朗朗如日月之入怀——谡谡如劲松下风”。写崇山峻岭,却是形容人的风采,园林景致开始与内在品格相应。这个不稳定的时代,清高的知识分子大多远离是非地,隐逸山居,参禅读书,开田园诗、山水画和山居园林的先河。东晋陶渊明的《桃花源记》那种与世无争的况味便成为了私家园林的新意象。
魏晋的隐逸田园之所以能避过盛唐富贵的色彩,主要归功于“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王维,这位开山水画南宗的天才诗人,将诗情画意一并写入自己的园林辋川别业里。古代圈地成园那种“且占它一片好江山”的大手笔,到这个时候终于完全洗脱“游牧的记忆”,上升至境由心造的诗意之路。中国古代建筑出现前所未有的高峰,而后世所谓的园林艺术(并非自然艺术),亦在这个时候真正开始。
元、明两代,文人画走到巅峰,上接王维,中国园林已被诗书画熏陶了超过一千年。沈周、文徵明、唐寅、仇英的作品每被视为造园的蓝图。崇山峻岭与人的内在品格相应,宋、明著名画家笔下的苍雄山势和一草一木,都成为园林里假山花石造型的蓝本。
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园林故事,中国园林最大的特色并不在于源远流长,而是在于文人与园林结下的不解之缘。凿石引泉,编竹为篱,画家、诗人、思想家、政府高官以至帝王都介入工匠建设,正是传统中国读书人的本色。
“凡士人皆懂造园”,造园者非要有一番见识不可。
(摘自赵广超《中国园林的文人气》,有删改)


浏览完整试题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房屋附设庭院,园林附设房屋,房屋与园林的相反相成、相得益彰构成了完整的建筑。
B. 明清不少名士在条件成熟时,例必大造园林,是想创造一个令身心舒放的境界,想要达到身心的平衡。
C. 有皇室就有皇家园囿。黄帝有百兽都来饮甘冽泉水的玄囿,纣王有“肉林”和“酒池”,周文王有灵囿。春秋时代,园囿用来狩猎野兽,操练骑射。
D. 魏晋南北朝是个不稳定的时代,清高的知识分子们远离是非地,隐逸山居,参禅读书,开启了田园诗、山水画和山居园林的先河。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从房屋加上园林才是完整的建筑入手,较为深入地阐述了园林与文人的关系。
B. 文章通过文人对水墨山川的向往,阐明了文人对儒道两家不同思想指向、人格指向的追求。
C. 文中引用东晋陶渊明《桃花源记》的例子,意在证明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园林景致开始与文人的内在品格相应。
D. 文章最后一段以“‘凡士人皆懂造园’,造园者非要有一番见识不可”收束全文,其中的“一番见识”暗指本文所说的涵养千年的“文人气”。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古代知识分子所谓“完整人格”的基本条件,是指既要有严谨克制,行必有据的君子之规,又要有寄情山水,身心平衡的生命之态。
B. 纵观中国园林之嬗变,园林的文人气是一个从无到有,逐渐熏染的过程,直到唐朝的王维将园林上升为“境由心造”的诗意之路,中国的园林艺术才算真正开始。
C. 中国园林在长达一千年的诗书画的熏陶中,至元、明两代达到巅峰,当时许多著名画家的作品都成园林造型的蓝本。
D. 文章阐述了传统中国知识分子与园林的不解之缘,点明文人介入园林建设,正是传统中国读书人的本色。
【答案】1. B 2. B 3. C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考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和归纳概括内容要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一般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本题要求选出“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A项,“房屋与园林的相反相成、相得益彰构成了完整的建筑”曲解文意,原文说“没有园林的只能算是房屋,没有房屋的只能够是荒野”,可见两者并不矛盾对立或排斥,应为相辅相成。C项,“纣王有“肉林”和“酒池””说法错误,“肉林”和“酒池”不属于园囿。D项,“清高的知识分子们远离是非地”范围扩大,原文说“清高的知识分子大多远离是非地”。故选B。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论点、论据、论证以及论证结构等的分析把握能力,同时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能力。解答此类题,要通读文章,梳理文章结构,理清论点与论据之间的关系,同时关注选项叙述与文章内容表达的细微差别。本题要求选出“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B项,“文人对水墨山川的向往”扩大范围,原文说“传统中国知识分子在官场俗务之余,都会向挂在墙上的水墨山川投以向往的一瞥”;儒道两家结合原文应为道家,“对水墨山川的向往”只是指对道家的向往。故选B。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此题主要从概念的内涵的方面考核,概括文章的内容较难,答题时首先阅读题干,在文中找到题干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本题要求选出“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C项,“中国园林在长达一千年的诗书画的熏陶中,至元、明两代达到巅峰”偷换概念,原文说的是元明两代的文人画达到巅峰。故选C。
【点睛】第2题解答时首要的就是整体阅读,把握中心论点或论题,找出文中所用论据,分析论证方法,明辨论据与论点之间的关系,不仅要明辨中心论点与论据之间的关系,更要明辨各个分论点与论据之间的关系,最后提炼整合。同时还要注意论述类试题设题常见陷阱:以偏概全、混淆时态、因果混乱、主次颠倒、混淆是非、无中生有、张冠李戴,等等。对于试题选项内容一定要在原文中找到对应信息区间,然后再进行判断。
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本世纪以来,新能源汽车发展迅速,近几年来,世界主要的汽车强国纷纷表示将其提升至国家战略,尤其是欧盟一些国家不仅提出“禁止销售燃油汽车时间表”,而且也上升到具体的法律层面,同时还采取一些“限行”措施。中国则是更为主动、更积极、更为系统地推动新能源汽车的发展。
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政策相对比较健全,更为系统。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同时补贴新能源车辆生产成本差价,在购置税上减免,在新能源公交车运营上予以补贴,还有设置了新能源车辆专门的车牌,在道路通行权予以优先等。这样多的支持政策,是其他国家没有的。在众多正面政策的鼓励下,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需求螺旋式上升,一年一个大台阶。2016年50万辆、2017年80万辆、2018年超100万辆以上,2020年规划为200万辆。在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之际,中国政府又在开始研究新的鼓励政策,推动中国新能源汽车向智能网联汽车方向发展,中国政府发布的未来智能网联汽车发展规划,就是具体的体现。
具备以上特点的中国发展新能源汽车模式,已经成为世界汽车强国潜心研究的样本。
(摘编自2018年12月《财经网》)
材料二
新能源汽车未来在全球所占市场份额预测:
年份
项目 2010年产量(万辆) 2015年 2020年预测
产量(万辆) 与2010年相比 产量(万辆) 与2010年相比
混合动力(HV) 97.2 350.5 3.6倍 735 7.6倍
电动车(EV) 1.3 53 40.8倍 170.5 131.2倍
燃料电池(FCV) 少量 0.1 —— 0.8 8倍
新能源汽车合计 98.5 403.6 4.1倍 906.3 9.2倍
汽车总产量 6882 9232 1.3倍 10600 1.5倍
新能源汽车市场占有率(%) 1.4 4.4 3 8.6 7.2
材料三:
目前,续航里程短,充电、加氢基础设施不完善,依然是制约新能源汽车推广的障碍,市场对长续航和配套基建的需求非常明显。在续航里程上,2017年主流工况续航300km,2018年上半年多数车企已到达400km,有的甚至突破到了500km。然而电动汽车在不同的速度下,续航有所不同,速度越高,续航越低;根据日前威马公布的各型号工况续航,得出的电动车在不同速度下的有效续航为30%-80%电量行驶距离,如此一来,有效的长续航仍然是未来急需突破的方向。在充电桩、加氢站等基础设施方面,目前,我国现在车桩比只有3.5:1,有效运营的加氢站只有14座,与同期新能源汽车发展的规模仍然不匹配。而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销量的持续增长,充电、加氢基础设施供给不足的问题将日益凸显。


展开余下试题新能源汽车由于技术原因,其故障率高于传统汽车。而且像电池这样的核心部件,一旦出现自燃或破损,很难修复,只能更换,电池置换价格又非常高,便宜的也超过万元,目前电动汽车电池的造价是电动汽车成本的30%以上,甚至达到一半。
(摘编自2018年10月《搜狐网》)
材料四
随着智能家居、智能购物、智能楼宇、智能机器、智能医疗等贴近人们的生活,汽车产业的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共享化,已成为汽车行业公认的未来趋势,智能网联汽车已经成为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战略制高点,不具备“四化”特征便面临被淘汰的危险。有专家预计:到2028年,在新购车用户中,00后将占7.2%,90后占41.8%,80后占35.4%;由于这几代人是在互联网环境中成长起来的,正所谓是无网络不生活,而随着消费群体的年轻化,互联网和对移动终端的需求将是汽车产业发展的方向。因此,汽车必将向高级智能移动终端演变,而新能源汽车也将迎来高速发展。
(摘编自2019年01月《中国期刊网》)
4. 上列对材料二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到2020年,专家预计全球汽车总产最将超过一亿辆,这中间新能源汽车 贡献非常大,已在取代传统汽车。
B. 2010到2020年的十年间,三种类型的新能源汽车增长迅猛,其中电动车增长率最高。
C. 从表中可以看出,近十年间生产的新能源汽车中,混合动力的汽车所占比重最大。
D. 到2020年,新能源汽车的市场占有率预计会达到8.6%,结合四则材料来看,机遇与挑战并存,中国新能源汽车工业要想“领跑世界”,仍然有很长的路要走。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近几年来,世界主要的汽车强国纷纷的表示,要将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提升至国家战略,中国更是不甘落后,制定了相对比较健全的发展政策,大有后来居上的态势。
B. 新能源汽车是未来发展的趋势,但就目前而言,制约其推广的障碍是续航里程短,充电、加氢基础设施不完善。
C. 智能网联,消费群体的年轻化,互联网对移动終端的需求,是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战略制高点。有了这些优势新能源汽车就能迎来高速发展。
D. 三则文字材料分别从“当下世界和中国对新能源汽车发展的举措”,“目前新能源汽车发展中遇到的瓶颈”以及“对未来新能源汽车的展望”等方面进行了分析。
6. “中国发展新能源汽车的模式,已经成为世界汽车强国潜心研究的样本。”请简要概括这种模式的特点。
【答案】4. A 5. D
6. ①对生产商进行财政补贴;②给消费者减免购置税;③新能源公交车运营予以补贴,④新能源汽车设置专门牌照,⑤道路通行权优先;⑥继续出台鼓励性政策,推动向智能网联汽车方向发展。
【解析】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文章的内容、观点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本题要求选出“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A项,“这中间新能源汽车的贡献非常大,已在取代传统汽车”数字表述有误,从数据看,新能源汽车十年占市场份额不到 10%,“已在取代传统汽车”说法错误。故选A。
【5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及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题时,将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对应比较。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区别,命题者常通过改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要认真核对,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本题要求选出“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A项, “大有后来居上的态势”曲解文意,由材料一可知,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已经成为世界强国发展的样本,已经处于领先地位,不是“后来居上”的跟跑者。B项,“制约其推广的障碍是续航里程短,充电、加氢基础设施不完善”以偏概全,制约其发展的障碍还有故障率高和电池置换成本高等问题。C项,“是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战略制高点”曲解文意,原文说“智能网联汽车已经成为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战略制高点”;“有了这些优势新能源汽车就能迎来高速发展”无中生有。故选D。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本内容、筛选整合以文本有关内容能力。解答此类题,要通读文章,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大意,在此基础上,仔细阅读题干,明确题目要求,然后回归文本,仔细阅读,从中筛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信息,进行整合概括回答问题。对文章进行段落的划分,筛选文中的重要语句,整合后作答。重点关注各段的段首和段尾句,分条作答。本题说“中国发展新能源汽车的模式,已经成为世界汽车强国潜心研究的样本。”要求简要概括这种模式的特点。结合文本,“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同时补贴新能源车辆生产成本差价”,可见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对生产商进行财政补贴;“在购置税上减免”,可见给消费者减免购置税;“在新能源公交车运营上予以补贴”,可见新能源公交车运营予以补贴;“设置了新能源车辆专门的车牌”,可见新能源汽车设置专门牌照;“在道路通行权予以优先等”,可见有道路通行权优先;“中国政府又在开始研究新的鼓励政策,推动中国新能源汽车向智能网联汽车方向发展”,可见政府继续出台鼓励性政策,推动向智能网联汽车方向发展。
【点睛】解答实用类文本阅读可以从如下几个步骤进行:首先是阅读,注意整体阅读,注意抓三个方面:一是要有文体特征意识(如新闻、传记);二是要有思路分析意识(边读边概括各段落意思及段与段之间的关系);三是要有寻找中心句意识(每段的中心句,特别是文章的开头,结尾,过渡句以及标题)。其次是审题:从题干中求启示,寻求解题的突破口,确保准确答题。题干具有以下作用:暗示答题区域,暗示答题思路,暗示答题方法,暗示答案本省。审题时注意:是否选准题眼(答题重点),是否选全要点(要答几个方面),是否选准角度(以谁为陈述主体),是否选好恰当的句式(要与设问的句式一致)。组织语言时,注意“问”与“答”要照应好。最后是答题:“规范作答”不能忘记的三个原则:⑴答案在文中(直接来源于文中或或从文中提炼);⑵选择并重组文中关键词句(注意原文表述角度与设问角度是否一致);(3)分点分条作答(高考阅卷采点给分)。即:问什么答什么,怎么问怎么答;就近找答案,尽量抄原文;抓住关键词,短语答题目,分条来排列;要用肯定句,原文中找依据。
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三月惊蛰春始开
雨辰
当蓄势已久的第一声闪雷划破早春的夜空,悠荡于旷野中的那一阵阵季风便日渐和畅起来,薰梅、染柳、催桃,土地变得松软了,冬眠昆虫蠢蠢欲动,“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惊蛰,好似一个万物复苏的动员令,天地之间的浩瀚生机突然勃发,春天也由此拉开了序幕。
在这个时候,天色如孩童变化无常的脸,或阴阴晴晴,或细雨蒙蒙,水汽的悄然升腾驱散了料峭轻寒,小草为大地铺展了浅浅绿意,一种清新、温润的气息在四周弥漫,让徜徉其中的你,感觉浑身通泰甚至有些许迷醉。在某些地区,春的步履姗姗来迟,然而“冻雷惊笋欲抽芽”,地下的植物已被唤醒。这一切无不表明,“春到人间草木知”。


展开余下试题在江南水乡,“天开地辟转鸿钧”,万干条抽芽的柳枝经微微春风的吹拂,越发轻盈柔美,一片片鲜绿从芦苇丛的枯枝败叶中蹿出来,贴地而长的荠菜、马兰头、艾草、泥胡菜,仿佛一个个玲珑的乡村女孩,争相点缀着千里沃野。
此时,行走于园林绿化带或杂草丛生之地,还得提防害虫的侵袭。在江浙的某些地区,惊蛰到来之际有除虫习俗,人们把随带的扫帚插到田间地头,以示驱除虫害保护庄稼之意;或者在自家墙基、畜栏、厕坑等处撒上石灰末,在果树下满上石灰水等等。记得少儿时代常听家母念叨:“金(惊)蛰银蛰,人吃狗食。刚出洞的蛇虫百脚是顶顶毒的!你可要当心哪!”
那时候,我们全家居住在一座墙院里,步出后门即是与菜园相连的一个池塘。原本静静的水面,到了惊蛰,就会稀稀落落地响起蛙鸣,轻轻的,听起来像在敲着蒙布的小鼓。深潜水底的鱼儿,偶尔也会浮游上来,一甩尾巴又不见了踪影。耕耘菜园,铁耙翻起的蜂窝状泥块上,能看到好多条蚯蚓像幼鳝一样激烈地蹿跳。公鸡打鸣似乎也不择时间了,冷不了会拍动双翅啼叫起来,跃跃欲飞。在隐蔽的墙脚边,还可发现蛇不知什么时侯蜕下的皮,软不拉耷的一条,孩子们见了惊得大呼小叫。万物跃动争早春的态势正在生动地上演着。
向来靠天吃饭的农家,诚然不会在这晴雨交替的时光只顾陶醉于人间春色而坐失耕种的良机。在长三角地区,此时普遍一派“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之光景了。犁田的机器轰鸣声、锄地的人声、高处的广播声,已在田地里喧腾起来。小麦大多已经拔节,青青油菜即将开花,禾苗茵茵似绿色锦缎,一片又一片,在艳阳的映射下鲜亮夺目,农谚道,“九尽杨花开,农话一齐来”“到了惊蛰节,锄头不得歇”。此时,施肥、培土、适时灌溉对于农作物的长势是十分关键的,而同样不能有丝毫疏忽的还有对秧田的防寒措施。如能将这些环节真正把握好,加之风调雨顺、农家期盼的一年好收成就不会是梦。
惊蛰时节,虽然还没有百花争艳,没有燕舞莺歌,但它是春天的使者,引领人们去捕捉春的诗意,去理解生物的奥秘以及“一年之计在于春”的意义。
(《光明日报》2018年03月10日15版)
7.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开篇,作者借“第一声闪雷”宣告了惊蛰的到来,引出下文对这一时节的描述。
B. 文中第五自然段,以优美生动的语言描绘了惊蛰到来时,农村生活的恬静与悠然,其目的是表达作者对这种生活的喜爱与向往。
C. 农谚,是农民在长期生产实践里总结出来的经验。本文多处引用农谚,意在说明“惊蛰”这个节气对农业生产活动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D. 本文综合运用了比喻、拟人、引用等手法,语言准确生动,清新典雅,情感鲜明,富有韵味。
8. “惊蛰是春天的使者,引领人们去捕捉春的诗意,去理解生物的奥秘以及‘一年之计在于春’的意义。”结合文本分析这句话的含义。
9. 结合本文,谈一谈你对“惊蛰”这一节气文化内涵的理解。
【答案】7. B 8. ①使者:万物复苏的动员令,拉开了春天的序幕。②春的诗意:惊蛰到来,天气变得清新、温润。(惊蛰到来,驱走了轻寒,天气变得清新、温润)③奥秘:惊蛰到来,各种地下植物已被唤醒,以鲜绿争相点缀沃野;各种动物充满生命的活力,争早春的态势正在生动地上演着。④意义:惊蛰到来,农人抓住耕种良机,辛勤劳作,展现出一幅生动的“早春耕种”图。
9. ①(时间意识)珍惜时间,春天是一年之初,那第一声闪雷拉开了春天的序幕,启示人们要抓紧时间。②(生命意识)生命觉醒,万物复苏,生机勃发,带给人们对新的生命与希望的欢愉与喜悦。③(生存意识)顺时而动,应势而为,顺应自然规律,把握节令变化,努力劳作,才能有美好的收获。
【解析】
【7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分析和概括文章的内容要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要先通读全文,了解和把握全文的内容和主旨,在此基础上,联系上下文,结合文本内容对文章某一内容要点进行分析和概括。解答此题,可将各选项文字同文本相关内容进行比较,以确定正误。本提要求选出“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B项,“其目的是表达作者对这种生活的喜爱与向往”曲解文意,结合文本,其目的是表现惊蛰到来时节气的特征。故选B。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句子含义的能力。理解文中重要句子含义,首先要通读文章理解文本的主旨和中心,然后结合上下文语境理解所给句子含义,最后按照题目要求认真揣摩仔细作答即可。本题要求结合文本分析“惊蛰是春天的使者,引领人们去捕捉春的诗意,去理解生物的奥秘以及‘一年之计在于春’的意义”这句话的含义。这句话出现在文章最后,有总括全文,点明题旨的作用,各个分句对应文中相应的段落。仔细阅读文本,“惊蛰是春天的使者”,重点理解“使者”,第一段说“惊蛰,好似一个万物复苏的动员令,天地之间的浩瀚生机突然勃发,春天也由此拉开了序幕”,这里突出了惊蛰是万物复苏的动员令,拉开了春天的序幕。“引领人们去捕捉春的诗意”,重点理解“诗意”,由“水汽的悄然升腾驱散了料峭轻寒,小草为大地铺展了浅浅绿意,一种清新、温润的气息在四周弥漫,让徜徉其中的你,感觉浑身通泰甚至有些许迷醉”,可见惊蛰到来,驱走了轻寒,天气变得清新、温润。“去理解生物的奥秘”重点是“奥秘”,文章第三段写各种植物被惊蛰唤醒,以绿色装点原野,第四五段写各种动物充满生命的活力,早春的景象充满着生机和活力。“‘一年之计在于春’的意义”中重点理解“意义”,“一年之计在于春”强调要早,第六段写惊蛰到来,农人们抓住耕种的最佳时机,辛勤劳作,展现出一副忙碌喧腾的早春耕种图景。
【9题详解】
本题考查探究文章标题意蕴的能力。解答时可从以下角度分析:一是思考标题的表层含义和在文中的含义;二是思考题目是否点明写作对象的特点或写作内容;三是思考题目是否表达作者主观的感情和态度;四是思考题目是否揭示文章的主旨或哲理。本题要求结合本文,谈一谈你对“惊蛰”这一节气文化内涵的理解。文章题目是“三月惊蛰春始开”,这实际是变相考查理解文章题目的内涵。仔细梳理文章所写内容可见,的一部分写“惊蛰,好似一个万物复苏的动员令,天地之间的浩瀚生机突然勃发,春天也由此拉开了序幕”,可见凸显了时间意识,告诉我们春天是一年之始,惊蛰好比是动员令,拉开序幕,告诉我们要珍惜时间,奋发有为。第二部分写自然界的植物和动物都因惊蛰而动 ,凸显了一种生命意识,写出惊蛰到来,生命觉醒,万物复苏,世界换发勃勃生机,给我们带来对新的生命与希望的欢愉与憧憬。第三部分写农人们因惊蛰而顺时而动,一年之计在于春,顺应自然规律,把握时令变化,努力劳作以求得好的收成,这里突出了一种生存意识,只有应时而为,才能更好地生活。
二、古代诗文阅读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黄师雍,字子敬,福州人,宝庆二年,举进士。诏为楚州官属,出盗贼白刃之冲,不畏不慑。李全反状已露,师雍密结都统时青图之,谋泄,全杀青,师雍不为动,全亦不加害。秩满,朝议褒异,师雍耻出史弥远门,不往见之。调婺州教授,学政一以吕祖谦为法。李宗勉、赵必愿、赵汝谈皆荐之。师雍慕徐侨有清望,欲谒之,会其有召命,师雍曰:“今不可往也。
标签:人教版 高三 总复习 高考模拟卷
相关:关于“宁夏银川市”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401]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