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高考模拟卷

阅读:386  2019-06-02
标签:人教版 高三 总复习 高考模拟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386]
陕西省宝鸡中学2019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解析版)
宝鸡中学2019届高三年级第三次模拟语文
一、现代文阅读
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 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2017年,7.71亿人次参加各类科普活动,平均每96.6万人拥有一个科普场馆;科普网站、科普类微博和公众号等互联网传播渠道触达人次超过60亿——不久前公布的这份中国科普统计数据,呈现出人们内心科学梦的快速生长、公众科学素质的日益提升。
大力开展科学普及、不断增强公众科学素质的背后,是一个民族对未来的期冀和创新的渴求。改革开放40年来,科普事业在科学的春天里恢复生机并蓬勃发展,公众科学素质的城乡差距、地区差距不断缩小,有效支撑了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公民科学素质水平进入了快速提升阶段。到2018年,具备科学素质的公民比例达到8.47%,为实现2020年“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达到10%”的战略目标打下了坚实基础。
与此同时,科普自身的吸引力也越来越强,质量越来越高。2013年6月20日,离地球300多公里的天宫一号上,神舟十号航天员为全国青少年带来神奇的太空一课,一同领略奇妙的太空世界,激发了孩子们崇尚科学、探索未知的热情与梦想。科普活动参与度越高,越有助于科学素质的提升;公众科学素质越高,越能够推动科普事业的水涨船高。二者的良性循环,无疑会涵养出科学事业和创新驱动战略的一片沃土,培育出更多的创新人才和高素质创新大军。
从掌握科学知识、科学方法,到尊崇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科学素质的提升既关系每个人成长,也关乎国家乃至人类的共同命运。意识到人类在“宇宙年”最后一天的晚上才出现在地球,或许就会多一分对生命的理解;认识到从发明天文望远镜到在月球踩下脚印只用了几百年时间,可能会更深刻了解科学的重要性,并对创新旅程充满信心。实际上,只有公众科学素质的大力提升和普遍提高,国家创新能力和可持续发展才会获得更牢固和广泛的社会基础。就像有调查显示,尽管人们担忧人工智能会带来潜在风险,但依然有超过90%的被访者赞成“人工智能的发展有助于提高人类工作效率,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巨大的便利”。这说明,公众充分理解和广泛参与科学,才能够在有关科学伦理等争议性事件中明辨是非。
科技的发展没有止境,科学素质的进步也不会停歇。尤其是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孕育兴起的当下,生命科学、人工智能、星际探索、新能源新材料等科技浪潮,正不断刷新着原有知识体系和认知维度。科学突破的周期越来越短,一次新发现、新突破,很可能就会改写教科书。因此,科学素质的提升需要及时跟上科技发展的步伐。有科技人士指出,公众科学素质总体水平不高仍然是我国创新发展的“短板”,同时面临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挑战,优质科普资源明显供给不足,传播方式和能力还有待提升,科学精神的引领作用有待加强。未来进一步推动我国公民科学素质达到世界先进水平,让更多人具备科学精神、掌握科学方法,仍是一个长期的、富有挑战性的过程。
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政府、教育界、科学共同体和企业、媒体等形成有效协同的社会网络,加上运用好政府主导与市场运作有机结合的机制,发展科普产业,拓展社会公众参与、互动、体验渠道,相信全民科学素质将会进一步提升,创新发展活力会进一步激发,从而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提供坚实支撑。
(摘编自余建斌《让科学素质跟上科技发展步伐》)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浏览完整试题A. 改革开放40年来,科普事业蓬勃发展,尤其是十八大以来,公民科学素质水平进入了一个较高的阶段。
B. 只有公众科学素质提高了,才能推动科普事业水涨船高。惟其如此,才能培养出更多更好的创新人才。
C. 科学素质的提升关系着每个人的成长,能让我们对生命多一份理解,所以关乎国家乃至人类的共同命运。
D. 我们只有大力提升和普遍提高公众的科学素质,才能使国家创新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获得更好的社会基础。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前两段列举数字,说明近年来人们内心科学梦在快速生长,公民科学素质水平进入了快速提升的阶段。
B. 有调查证明,尽管人们担忧人工智能的潜在风险,但绝大部分被访者依然赞成人工智能的发展有益于社会。
C. 第四段采用正反对比论证和举例子的方法,告诉读者提升公众科学素质的重要性以及具体的方法和途径。
D. 文章指出,目前提高公众科学素质存在诸多不足。社会需要从多方面努力,方可进一步提升全民科学素质。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当下,科技浪潮不断刷新着原有知识体系和认知维度,这使得科学素质的提升要及时跟上科技发展的步伐。
B. 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的孕育兴起,科学突破的周期越来越短,一次新发现、新突破往往可能改写教科书。
C. 推动公民科学素质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使更多人具备科学精神,掌握科学方法,是我们未来要应对的挑战。
D. 如果人们充分理解和广泛参与科学,就能进一步提升科学素质,从而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提供坚实支撑。
【答案】1. D 2. C 3. D
【解析】
【1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考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和归纳概括内容要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一般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A项,“公民科学素质水平进入了一个较高的阶段”错误。原文为“快速提升的阶段”。B项,“只有公众科学素质提高了,才能推动科普事业水涨船高”错误。“二者”应为“科普活动参与度越高,越有助于科学素质的提升;公众科学素质越高,越能够推动科普事业的水涨船高”。代词指代对象错误。C项,“所以关乎国家乃至人类的共同命运”逻辑关系错。结合文本内容“科学素质的提升既关系每个人成长,也关乎国家乃至人类的共同命运”分析可知,原文是“既”“也”,并列关系。故选D。
点睛:解答此类题的步骤是:第一步,把握全文主要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涉及的内容一般范围比较大,所以把握全文主要内容是筛选和整合的基础。具体来说,要探究文章的观点,把握作者在文中体现的态度,筛选出文中使用的论据等。对文章的主要内容有个整体把握,筛选和整合信息时才会心中有数。第二步,把握题干,确定答题区间。第三步,将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对应比较。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区别,命题者常通过改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要认真核对,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
2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分析文章的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第一步,逐项审查每一个选项有几个分句,分句与分句之间是什么关系,一般的有因果、条件、假设、目的等关系。第二步,比对每一分句的意义在原文是否有依据,分句与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在原文中是否有依据。C项,“第四段采用正反对比论证和举例子的方法,告诉读者提升公众科学素质的重要性以及具体的方法和途径”错误。结合“只有公众科学素质的大力提升和普遍提高,国家创新能力和可持续发展才会获得更牢固和广泛的社会基础”“公众充分理解和广泛参与科学,才能够在有关科学伦理等争议性事件中明辨是非”等分析可知,第四段没有对比论证,未告诉提高公众科学素养的具体方法和途径。故选C。
【3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此题主要从概念的内涵的方面考核,概括文章的内容较难,答题时首先阅读题干,在文中找到题干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D项,“如果人们充分理解和广泛参与科学,就能进一步提升科学素质”推断错误。原文为“全民科学素质将会进一步提升,创新发展活力会进一步激发,从而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提供坚实支撑”。故选D。
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中国是人口大国,也是老年人口大国。截至2017年底,中国60周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达2.41亿,约占总人口的17.3%。2016年第四次中国城乡老年人生活状况抽样调查显示,我国失能、半失能老年人共约4063万人,占老年人口的18.3%。我国人口老龄化具有基数大、增速快、高龄化、空巢化、城乡差异大、地区发展不平衡等特点,使得养老问题异常严峻。
(摘编自《论居家养老服务发展趋势》,《中国人口报》2018年7月5日第3版)
材料二:

(摘编自《我国老年人口加剧,养老面临挑战》,《华经情报网》2018年11月19日)
材料三:
如何养老呢?在当前形势下,出现了居家养老、社区养老、机构养老等各种方式。但受儒家思想影响,老年人把家庭成员共同生活、子孙绕膝作为幸福生活的象征,因此,传统沿袭下的家庭养老在当前和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仍然是重要的养老方式。家庭养老就是以家庭为单位,由子女对老人进行赡养,满足老人生活物质需求与精神需求的养老方式,它的特点是“在家养老”和“子女养老”相结合。即便如此,可如今的“4-2-1”家庭结构模式,意味着一对夫妇要承担赡养四个老人的义务,加之工作、教育孩子,子女对老人的照顾分身乏术。再之,有些老人久病卧床,常年照顾老人的子女或媳娇难免心存间隙,矛盾不断。值得一提的是,65岁以上的老年人,主要患有糖尿病、心脑血管等疾病,且有46%的老年人同时患有两种以上疾病,一旦老年人在家中突发病情,子女不在家,且医疗条件不足,将很难得到快速、有效的救治。
(摘编自《中国老年人养老模式的研究进展》,《中国老年学杂志》2019年04期)
材料四:
北京大学表方教授认为解决中国老龄化的养老问题单靠某一方面的力量是不够的,需整合医院、社区、机构、家庭资源,构建居家养老、医养结合、机构保障相统一的“三位一体”的新型养老模式。在构建过程中,首先,政府在土地供应、税费优惠、行政事业性收费和资金上应给予大力扶持,让中国式养老变得更加便捷、精准。其次,须将社区医院的人员编制完全归入大型医院,使社区医院成为大型医院的下属网点,由大型医院定期或轮流向社区医院派医生和护士,以此大幅提高社区医院的医护水平;也可采取医社合作形势,即大型医院向社区医院派专家坐诊,同时社区医院派医生到大型医院进修,以传帮带的方式快速提升社区医院的医疗水平。最后,在老年人居家护理服务中,意外是随时可能发生的,因此,在养老机构选派生活护理员上门为老年人提供服务时,社区医院也应选派医疗、医护人员共同前往,一旦发生意外情况,就可以及时为老年人提供紧急救助。


展开余下试题(摘编自《新常态下我国养老模式的创新》,《税务与经济》2019年第2期)
4. 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2012年我国65岁以上老年人口为12714万人,经过5年,2017年则达到15831万人,老年人口数量增长迅速。
B. 2017年我国65岁以上人口增速为5.52%,较2016年增长了820余万人,是所有年份中增速最快、最迅猛的一年。
C. 2012年——2017年间,我国65岁以上老年人口数量持续、稳定增长,增速从整体来看,也呈现上涨趋势。
D. 我国的养老方式呈机构养老、社区养老、异地养老等多元化格势,但老人们更多选择的是居家养老的方式。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中国是人口大国,也是老年人口大国,具有基数大、增速快、高龄化、空巢化、城乡差异大、地区发展不平衡等特点。
B. 在当前形势下,虽然出现了多种养老方式,但居家老人由子女养老的方式在相当长的时间内还是重要的养老方式。
C. 将近一半的老年人患有两种以上疾病。老年人在家中突发病情,如果身边无人,将很难得到快速、有效的救治。
D. 整合多方资源,构建好相统一的“三位一体”的新型养老模式,必然会长远解决我国老龄化社会存在的养老问题。
6. 家庭养老存在哪些弊端?如何构建“三位一体”的养老模式?
【答案】4. D 5. B
6. (1)①加重了子女的负担;②容易产生家庭纠纷;③医疗条件不充足。(2)①政府在政策和资金上给予大力扶持;②大型医院与社区医院应进行人员整合;③社区医院与养老机构应加强合作。
【解析】
【4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文章的内容、观点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D项,“但老人们更多选择的是居家养老的方式”错误。结合材料三以及图2下方的说明性文字可知,58.06%的老人选择“家庭养老”,“居家养老”不等于“家庭养老”。故选D。
【5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及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题时,将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对应比较。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区别,命题者常通过改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要认真核对,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A项,根据材料一可知,具有“基数大、増速快、高龄化、空巢化、城乡差异大、地区发展不平衡等特点”的是我国人口老龄化,而非“中国”。C项,“如果身边无人,将很难得到快速、有效的救治”错误。从材料3来看,老人在家中突发病情,很难得到快速、有效的救治的条件是子女不在家,且医疗条件不足。D项,“必然会长远解决我国老龄化社会存在的养老问题”错误。结合材料四内容分析,“三位一体”虽然是新型养老模式,但说其长远解决老龄化社会的养老问题,说法绝对,依据不足。故选B。
【6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本内容、筛选整合与文本有关内容能力。解答此类题,要通读文章,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大意,在此基础上,仔细阅读题干,明确题目要求,然后回归文本,仔细阅读,从中筛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信息,进行整合概括回答问题。对文章进行段落的划分,筛选文中的重要语句,整合后作答。重点关注各段的段首和段尾句,分条作答。家庭养老存在的弊端,结合文本内容“可如今的‘4-2-1’家庭结构模式,意味着一对夫妇要承担赡养四个老人的义务,加之工作、教育孩子,子女对老人的照顾分身乏术”“再之,有些老人久病卧床,常年照顾老人的子女或媳娇难免心存间隙,矛盾不断”“值得一提的是,65岁以上的老年人,主要患有糖尿病、心脑血管等疾病,且有46%的老年人同时患有两种以上疾病,一旦老年人在家中突发病情,子女不在家,且医疗条件不足,将很难得到快速、有效的救治”等分析概括即可。如何构建“三位一体”的养老模式,结合“首先,政府在土地供应、税费优惠、行政事业性收费和资金上应给予大力扶持,让中国式养老变得更加便捷、精准”“其次,须将社区医院的人员编制完全归入大型医院……以传帮带的方式快速提升社区医院的医疗水平”“在老年人居家护理服务中……就可以及时为老年人提供紧急救助”等分析概括即可。
【点睛】解答实用类文本阅读可以从如下几个步骤进行:首先是阅读,注意整体阅读,注意抓三个方面:一是要有文体特征意识(如新闻、传记);二是要有思路分析意识(边读边概括各段落意思及段与段之间的关系);三是要有寻找中心句意识(每段的中心句,特别是文章的开头、结尾、过渡句以及标题)。其次是审题:从题干中求启示,寻求解题的突破口,确保准确答题。题干具有以下作用:暗示答题区域,暗示答题思路,暗示答题方法,暗示答案本身。审题时注意:是否选准题眼(答题重点),是否选全要点(要答几个方面),是否选准角度(以谁为陈述主体),是否选好恰当的句式(要与设问的句式一致)。组织语言时,注意“问”与“答”要照应好。最后是答题:“规范作答”不能忘记的三个原则:⑴答案在文中(直接来源于文中或或从文中提炼);⑵选择并重组文中关键词句(注意原文表述角度与设问角度是否一致);(3)分点分条作答(高考阅卷采点给分)。即:问什么答什么,怎么问怎么答;就近找答案,尽量来源原文;抓住关键词,短语答题目,分条来排列;要用肯定句,原文中找依据。
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一杯蜜是炼过几只蜂的
林清玄
住处附近,有一家卖野蜂蜜的小店,夏日里我常到那里饮蜜茶,常觉在炎炎夏日喝一杯冰镇蜜茶,甘凉沁脾,是人生一乐。
今年我路过小店,冬蜜已经上市,喝了一杯蜜茶,付钱的时候才知道涨了一倍有余,我说:“怎么这样责,比去年涨了一倍。”照顾店面眉目清秀的国中小女生马上应答道:“不贵,不贵,一杯蜜是炼过几只蜂的。”
这句话令我大惑不解,惊问其故。小女生说:“蜜蜂酿一滴蜜,要飞很远的地方,要采过很多花,有时候摘蜜,要飞遍一整座山头哩!还有,飞得那么远,说不定会迷路,说不定给小孩子捉了,说不定飞得疲倦,累死了。”听了这一番话,我欣然付钱,离开小店。
走回家的路上,我一直想着那位可爱的小女孩说的话,一任想象力奔飞,也许真是这样的,一杯在我们手中看起来不怎么样的蜜茶,是许多蜜蜂历经千辛万苦才采集得来,我们一口饮尽。一杯蜜茶,正如饮下了几只蜜蜂的精魂。蜜蜂飞来飞去,历遍整座山头、整个草原,搜集了花的精华,一丝一丝酝酿,很可能一只蜜蜂的一生只能酿成一杯我们喝一口的蜜茶吧!
几年前,我居住在高雄县大岗山的佛寺里读书,山下就有许多养蜂人家,经常的寻访,使我对蜜蜂这种微小精致的动物有一点认识。养蜂的人经常上山采集蜂巢,他们在蜂巢中找到体型较大的蜂王,把它装在竹筒中,一霎时,一巢嗡嗡营营的蜜蜂巢都变得温驯听话了,跟在手执蜂王的养蜂人后面飞,一直飞到蜂箱里安居。


展开余下试题蜜蜂的这种行为是让人吃惊的,对于蜂王,它们是如此专情,在一旁护卫,假若蜂王死了,它们就一哄而散,连养蜂人都不得不佩服,但是养蜂人却利用了蜜蜂专情的弱点,驱使它们一生奔走去采花蜜——专情的人恐怕也有这样的弱点,任人驱使而不自知。
但是蜜蜂也不是绝对温驯的,外敌来犯,它们会群起而攻,毫不留情,问题是,每一只蜜蜂的腹里只有一根整刺,那是它们生命的根本,一旦动用那根赘刺攻击了敌人,它们的生命很快也就完结了。用不用赘刺在蜜蜂是没有选择的,它明知会死,也要攻击。——有时,人也要面临这样的局面,选择生命而畏缩的人往往失败,宁整而死的往往成功,因为人是有许多螫刺的。
养蜂的人告诉我,蜜蜂有时也有侵略性的,当所有的花蜜都采光的时候,急需蜂蜜来哺育的蜜蜂就会倾巢而出,到别的蜂巢去抢蜜,这时就会发生一场激烈的战斗,直到尸横遍野才分出胜负——人何尝不是如此,仓禀实才知荣辱,衣食足才知礼仪。
为了应付无蜜的状况,养蜂人只好欺骗蜜蜂,用糖水养蜜蜂,让它们吃了糖水来酿蜜,用来供应爱吃蜜的人们一—再精明的蜜蜂都会上当,就像再聪明的人也会上当一样。蜜蜂是有社会性的群居动物,在某些德性上和人是很接近的,但是不管如何,蜜蜂是可爱的,它们为了寻找花中甘液,万苦不辞,里面确实有一些艺术的境界。在汲汲营营的世界里,究竞有多少人能为了追求甘美的人生理想而永不放弃呢?
旧时读过一则传说,其中有些精神与蜜蜂相似,那是记载在《辍耕录》里的传说:“有年七、八十老人,自愿舍身济众,绝不饮食,惟澡身吱蜜经月,便溺皆蜜,既死,国人验以石棺,乃满用蜜浸之,镌年月于棺盖之;俟百年后启封,则成蜜剂,遇人折伤肢体,服少许,立愈,虽彼中也不多得,俗曰蜜人。”这个蜜人的传说不一定可信,但是一个人的牺牲在百年之后还能济助众人,可贵的不在他的尸体化成一帖蜜剂,而是他的精神借着蜜流传了下来。
蜜蜂虽不澡身,但是它每天咳蜜,让人们在夏季还能享受甘凉香醇的蜜茶,在吱蜜的过程,有许多蜜蜂要死去,未死的蜜蜂也要经过许多生命的熬炼,熬呀熬的才炼出一杯蜜茶,光是这样想,就够浪漫,够令人心动了。
在实际人生中也是如此,生命的过程原是平淡无奇,情感的追寻则是波涛万险,如何在平淡无奇波涛万险中酿出一滴滴的花蜜,这花蜜还能让人分享,还能流传,才算不在此生。虽然炼蜜的过程一定是痛苦的,一定要飞过高山平野,一定要在好大的花中采好少的蜜,或许会疲累,或许会死亡。
可是痛苦算什么呢?每一杯蜂蜜都是炼过几只蜂的。
(有删改)
7. 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作者通过一杯蜜,看到了蜜蜂的一生,炼蜜的过程虽然痛苦,但是香甜的花蜜给人们带来甜蜜的享受,从而引发对人类社会的思考。
B. 文章语言自然,文笔清新,简单朴实的生活故事里蕴含着深刻的道理,朴素中有大智慧,寓意丰富,富有哲理,让人读后回味无穷。
C. 文章以“一杯蜜是炼过几只蜂 ”为标题,首尾圆合,结构严谨,情感细腻,内心平和宁静,表达了对蜜蜂和像蜜蜂一样的人类的赞美之情。
D. 文章运用联想和想象的手法,托物喻人,记叙蜜蜂为了酿一杯蜜,不仅付出了辛劳和痛苦,甚至付出生命的过程,使读者受到人生的启迪。
8. 文章中引入《辍耕录》的传说有什么作用?
9. 蜜蜂的习性,对人生的启迪是什么?请结合全文分析。
【答案】7. C 8. ①在内容上,传说的故事突出一个人的牺牲在百年之后还能济助众人,可贵的不在他的尸体化成一帖蜜剂,而是他的精神借着蜜流传了下来,丰富了文章内容。②在结构上,照应前文,人的“有些精神与蜜蜂相似”,引出下文对人生的思考。
9. ①蜜蜂历经千辛万苦采蜜酿蜜;人为了追求甘美的人生理想不放弃。②蜜蜂酿造蜜,给人留下甜蜜;人经历痛苦,牺牲自己帮助众人,不枉此生。③蜜蜂执着专情于蜂王;专情的人也有这样的弱点,任人驱使而不自知。④蜜蜂用螯刺明知会死也要攻击;人也要面临这样的局面,宁螯而死的往往成功。⑤蜜蜂为了蜜而攻击别的蜂巢;人类为了利益攻击别人。⑥精明的蜜蜂都会上当;再聪明的人也会上当。
【解析】
【7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分析和概括文章的内容要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要先通读全文,了解和把握全文的内容和主旨,在此基础上,联系上下文,结合文本内容对文章某一内容要点进行分析和概括。解答此题,可将各选项文字同文本相关内容进行比较,以确定正误。C项,“表达了对蜜蜂和像蜜蜂一样的人类的赞美之情”错误。结合文本内容“但是养蜂人却利用了蜜蜂专情的弱点,驱使它们一生奔走去采花蜜——专情的人恐怕也有这样的弱点,任人驱使而不自知”“再精明的蜜蜂都会上当,就像再聪明的人也会上当一样”“蜜蜂有时也有侵略性的,当所有的花蜜都采光的时候,急需蜂蜜来哺育的蜜蜂就会倾巢而出,到别的蜂巢去抢蜜,这时就会发生一场激烈的战斗,直到尸横遍野才分出胜负——人何尝不是如此,仓禀实才知荣辱,衣食足才知礼仪”等分析可知,不全是赞美之情。故选C。
点睛:这道题综合性比较强,既涉及到了对文中字词句段的理解,也涉及到了对文章主旨的探究,还涉及到了对文章结构、手法的把握。解答这类题的方法是:(1)快速通读全篇,抓住中心句关键句理清全文结构。(2)认真品读重要段落,抓住关键段把握全文情感主旨。(3)吟咏精读主体段落,抓住表现形式鉴赏评价语言与情旨。(4)细致咀嚼重要语句,抓住关键词句揣摩挖掘作者情感内蕴。(5)对照选项一一排除得出答案。考生可以按照上述方法逐一分析即可得出答案。
【8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分析文本引用的作用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引用传说,可以增加文章的文学氛围和文化内涵,感召力强,能够熏陶读者;更加形象生动,不但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而且沾染了文章的诗情画意,巧妙调动读者兴致等。主要从内容和结构等方面分析。结合“但是一个人的牺牲在百年之后还能济助众人,可贵的不在他的尸体化成一帖蜜剂,而是他的精神借着蜜流传了下来”分析可知,内容主要讲一个人的牺牲在百年之后还能济助众人,可贵的不在他的尸体化成一帖蜜剂,而是他的精神借着蜜流传了下来,丰富了文章内容。结合“其中有些精神与蜜蜂相似”“在实际人生中也是如此……一定要飞过高山平野,一定要在好大的花中采好少的蜜,或许会疲累,或许会死亡”分析可知,在结构上,承上启下,照应前文人的“有些精神与蜜蜂相似”,引出下文对人生的思考。
【9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本内容理解与分析及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要立足全文,对文章进行段落的划分,筛选文中的重要语句,整合后作答。重点关注各段的段首和段尾句,分条作答。结合“养蜂人却利用了蜜蜂专情的弱点,驱使它们一生奔走去采花蜜——专情的人恐怕也有这样的弱点,任人驱使而不自知”分析可知,蜜蜂执着专情于蜂王;专情的人也有这样的弱点,任人驱使而不自知;结合“用不用赘刺在蜜蜂是没有选择的,它明知会死,也要攻击。——有时,人也要面临这样的局面,选择生命而畏缩的人往往失败,宁整而死的往往成功,因为人是有许多螫刺的
标签:人教版 高三 总复习 高考模拟卷
相关:关于“陕西省宝鸡”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386]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