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高考模拟卷

阅读:369  2019-06-02
标签:人教版 高三 总复习 高考模拟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369]
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2019届高三一诊模拟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
成都七中2018-2019学年度高2019届一诊模拟考试
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中国古代对吏治问题的思考和探索从来没有停止过。春秋战国诸子百家中,儒、法、道各派皆有其特色鲜明的吏治理论和方案。儒家以“君权神授”和“以德配天”理论为政府权力的合法性进行解释,并从“人性善”的前提出发,对权力行使者寄予“自我良善”的期待。对待吏治,儒家遵循着“伦理学”的思路:择贤人执政并以德礼约束官员。儒家相信人的道德自觉和内心的自我约束,希望通过对权力执掌者的道德引导和改造,实现权力的正义本性。孔子有关君子、圣贤的人格理想和追求,首先是针对执政者提出的,其“庶人之礼”与“士人之礼”的区别,同样意在给权力执掌者提出更高的道德性要求。在儒家的社会等级理论中,统治者阶层优越的政治和社会地位要与其重大的伦理责任相对应:士者为仕,不仅要自己修身以成仁,还要为“一国兴仁”,为“天下兴仁”,要“泽加于民”。儒家的吏治思想内涵存在于其博大的“仁学”理论体系中。这一理论所构建的道德价值体系和价值标准,为权力执掌者的自我约束提供了标准和依据,其反复强调和敦促统治者以德修己、立身惟正的理念,也对现实政治和吏治产生了积极影响。
与儒家“伦理学”思路不同,法家从“人性自利”的观点出发,强调君主运用“法”“术”相结合的手段控制驾驭百官臣下。法家批判儒家喻君臣为父子的“亲情谎言”,而以“上下一日而百战”来解读现实中的政治关系,在“君臣利异”及“坏人”假设的前提下,主张对臣下全面防范、制约。韩非子认为人君若要等待臣下“忠其心、诚其意、不我叛”,必将陷于被动。对待臣子,君主唯有主动出击,科之以法、驭之以术,方可立于不败。因而,以法律制约权力,是法家吏治思想的核心:严明赏罚,奖功罚过——广泛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及时发现、处罚官吏的违法行为,督促官吏尽职守法。在以法治吏的同时,为君主者还必须懂得和善于运用权术驾驭臣下:暗中试探、观察、发现、控制、打击臣下的种种不轨行为,以“非常”手段实现权力控制。“法”与“术”相互配合,构成法家吏治主张的主体框架。
在吏治问题上,道家对现实中的政府权力及制度的合法性心存质疑:“大道废,有仁义”“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在道家看来,现实中的圣人及其礼法制度都是失道的产物,它们的存在和正当性于天道无据,甚至是违反天道的结果。在道家观念中,政治实为“恶之源”,只有最大限度地限制政府作为,实现“权力谦抑”,才能矫治天下乱象。在现实的吏治问题上,道家的主张和理论贡献如下:主张“为治之本,务在于安民”的权力价值取向,为吏治的开展提供前提和方向;以“守道”“无为”为权力运行法则,借此批判现实政府的扰民之政,主张废止“损不足以奉有余”的“恶法”;以效法天道、抱朴守真、崇俭寡欲等修身理论告诫天下人秉持中和,克服贪欲和自我膨胀,对执掌权力的官员来说,以上告诫无疑具有特别的意义。
(摘自孙季萍《封建帝制下吏治的努力与无奈》)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儒家认为士者为仕,自己要修身成仁,也要为“一国兴仁”,其博大的仁学体系成为后来选择权力执掌者的标准和依据。


浏览完整试题B. 孔子认为执政者应该具备君子、圣贤的人格理想和追求,并希望以此引导改造社会,实现权力的正义本性。
C. 法家的吏治理论否定了儒家的君臣“亲情谎言”,以“上下一日而百战”来解读现实中的政治关系,主张使用“法”“术”实现权力控制。
D. 法家和道家的吏治思想的共同点在于,它们均认为世界的本源是“恶”,明显有别于儒家“人性善”的思想。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采用了总分结构,论证儒、法、道三种思想对中国古代吏治进行的有意义的探索。
B. 本文主要采用举例论证的方法,说理透彻,明确地指出了三种吏治思想各自的特点。
C. 主体部分对三种吏治思想的阐述,对比色彩明显。法家和道家思想都对儒家思想存疑。
D. 作者对儒、道思想持有明显的褒扬态度,但在对法家的介绍中却暗含一种批评态度。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儒家以“君权神授”和“以德配天”理论为政府权力的合法性进行解释,但在本文中却难以找到“君权神授”观点的理论支撑。
B. 法家思想从“人性自利”出发,统治者在此思想下来治理百官,不能被动等待百官的忠诚,而要“法”与“术”并用。
C. 因为认识到政治实为“恶之源”,所以道家的吏治思想主张“守道”“无为”,即现实政府不能有所作为,否则即为扰民。
D. 道家思想明显不同于儒家、法家思想,但它有很多积极合理的主张,其中一些主张对封建统治者来说,还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答案】1. C 2. D 3. C
【解析】
【1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A 项,“成为后来选择权力执掌者的标准和依据 ”错误,原文是“为权力执掌者的自我约束提供了标准和依据”;B 项,“并以此引导改造社会,实现权力的正义本性”有误,原文是“是对权力执掌者的道德引导和改造”;D 项,“它们均认为世界的本源是‘恶’”无中生有。故选C。
【2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梳理文章的内容,圈出每段的中心句,把握文章的观点、论据,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D项,“但在对法家的介绍中却暗含一种批评态度”错误,无中生有,原文看不出有批评态度。故选D。
【3题详解】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文中信息和把握作者观点和态度的能力。做此类题时,第一步,把握题干信息要点;第二步,逐个选项到文中找对应点,概括分析,判断正误。C项,“现实政府不能有所作为,否则即为扰民”有误,“无为”并不是要求无所作为,道家主张政府有为要“守道”。故选C。
【点睛】解答论述类文本,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密林深处
陈德鸿
枪声是下半夜突然响起的,爆豆般一阵紧似一阵。六爷急忙跑出窝棚,紧张地向响枪的砬嘴岭方向张望。一个多小时后,枪声渐渐弱了下去。六爷叹口气,牛大完了。
牛大是砬嘴岭胡子的头儿,手下有胡二等六十多个弟兄。六爷想把牛大这伙人拉过来,但牛大对六爷说,你给杨司令捎个话,请他放心,我们肯定不祸害老百姓,但也绝不会投了小日本。
六爷回窝棚里抽了袋烟,刚想躺下,远处突然又响起了零星的枪声,断断续续的,竟然朝着六爷的住处飘来。
六爷心里“咯噔”一下,刚冲出门,影影绰绰地便见七八个人向这里跑来。谁?六爷大声问。是我,六爷,我是胡二。话音未落,一群人已经奔到了近前。
六爷看着气喘吁吁、满脸汗水的胡二,忙问,出事了?小鬼子……小鬼子偷袭了砬嘴岭,大当家的他们都没了。胡二喘了一会儿,流着泪说,统共就跑出我们几个。胡二擦了把脸说,按眼下这情况,我们只有投抗联了。这个?六爷刚想说什么,随着一阵枪响,有子弹落在了附近。几个人立刻散开,开始还击。
胡二把六爷拽到一棵大树后面,颤声说,六爷,我知道你和杨司令有联系,快带我们走吧,鬼子跟屁股就上来了呀!
六爷来不及细想,使劲拍了拍胡二的肩膀说,马上跟我走。六爷带着八个人在山里七拐八拐,快天黑时,终于摆脱了鬼子的追击,进到了一处抗联的密营——一处窝棚。
胡二和几个人好奇地打量着空荡荡的密营,脸上满是失望。六爷说,这个密营是安置伤员用的,战士们不在这里。哦。胡二点点头,跑了一天,我们的肚子早瘪了,有没有啥吃的?六爷笼着火,不长时间,便把二十多个土豆烧熟了,又找出两个大碗,倒上了酒。看六爷熟练地操持这一切,几个人都睁大了眼睛,一个人忍不住问,这里面生火,外面不会看到烟?
看到还行?六爷愣了一下,你这口音可挺怪的,不是这边人吧?胡二忙接过话来,对,对,他不是咱们这边的人,是山东的。
是山东哪儿的?六爷问。是山东,山东沧州人。胡二说。
对,是山东沧州,那儿练武的人多。那个人忙接过话来。好,好。六爷笑了,不管哪儿人,打鬼子的就是好人。
没想到,吃饭时,不论六爷如何劝,这几个人就是不喝酒。
六爷说,咱晚上就睡这木炕上,连个盖的都没有,冻出病明天还咋赶路?胡二问,六爷,咱啥时能找到杨司令啊?快了,再翻几座山就到了。六爷说,要是你们中有一个病了啥的,耽误了时间,杨司令他们兴许就转移到别处了。那个沧州人朝胡二点点头,胡二说,既然六爷这么说,那咱们就喝点儿,好好睡一觉。
快半夜时,六爷迷迷糊糊刚睡着,突然被一阵叽里咕噜的梦话惊醒了,他的心猛地哆嗦了一下,再想细听,那个山东沧州人却使劲地咳嗽了几声,爬起来,在墙角哗哗地撒起尿来。
六爷再也没有了睡意。
天刚亮,六爷便带着几个人上路了。正是初冬时节,光秃秃的树林了无生机,快中午时,天空开始飘起了雪花。
胡二看了看阴沉的天空,有些急了,问六爷,还有多远啊?快了。六爷指着山下一片望不到边的荒草甸子说,咱们穿过这个大甸子,再翻两座山就到了。


展开余下试题胡二向山下看了看,脸白了,我知道那甸子,那是片沼泽地,往里陷人,好像没人走过啊!
没人走过?六爷撇撇嘴,我找杨司令就经常走,里面有条密道。胡二看了那个沧州人一眼,有些为难地挠了挠头。六爷说,不走甸子也行。眼见着这雪越下越大,等咱们赶到了杨司令的驻地,怕是他又走了,可就不好找了。这……这。胡二的脑门上冒出汗来,他焦急地看着那个沧州人,沧州人瞪了他一下,指了指山下。胡二忙点点头,对六爷说,那就走大甸子吧,我们也想早点见到杨司令。六爷长舒了一口气,带着八个人,向山下千百年来从没人走过的大甸子走去……
日本关东军史载:昭和十二年11月,关东军小野暗杀队执行任务时,在大黑山一带失踪。当地县志载:抗联交通员郑大力同志于1937年初冬失踪;郑大力,男,河北沧州人……
4.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小说以激烈的枪声开篇,“爆豆般一阵紧似一阵”运用比喻渲染了紧张的氛围,为人物的出场设置了特定的背景。
B. “胡二和几个人好奇地打量着空荡荡的密营,脸上满是失望”,其中的神态描写表现出他们想投奔抗联却扑了个空的失望。
C. 小说善于通过细节描写刻画人物,如“一阵叽里咕噜的梦话”这一细节暴露了那个山东沧州敌人的身份。
D. 这篇小说构思精巧,写敌人设计,六爷将计就计,双方斗智斗勇,不但情节引人入胜、惊心动魄,而且彰显了主题。
5. 请结合胡二等人从“投抗联”到被带入大草甸的经过,简要分析六爷的心理变化过程。
6. 小说以日本关东军史和当地县志的记载结尾,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答案】4. B 5. ①胡二刚到六爷那,六爷相信他们,担心他们的处境,为了救助他们,没有细想,满是着急;②随着接触,“奇怪的口音”“山东沧州”“一阵叽里咕噜的梦话”等细节暴露了敌人的身份,六爷从怀疑到确定,表面上不动声色,内心暗自思考对策、镇定自若;③将敌人引入大草甸的过程中,六爷表现出想和敌人同归于尽的坚定从容。
6. ①增强了故事的真实性,增强了故事的震撼力。②情节照应,凸显人物形象。县志记载的六爷,即郑大力的籍贯为“河北沧州”,照应了前文的“山东沧州”,揭示了六爷早已识破敌人的真面目却并没有揭穿,这凸显了六爷沉着冷静的形象。③形成对比,强化主题。敌人诡计落空终命丧沼泽与英雄巧妙周旋、慷慨赴死形成对比,给读者以悲壮的美感体验,强化了小说爱国的主题。
【解析】
【4题详解】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对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综合赏析能力。解答此题,应从语句理解、手法分析、内容分析、主题理解等角度分析判断。答题时明确具体的考查的要点,然后结合文章内容判断正误。B项,由原文可知,胡二等人投奔抗联是假,想找到抗联营地并剿灭抗联是真。他们失望是因为这处密营没有一位战士,他们的计划落空了。故选B。
【5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鉴赏人物形象的能力,重点考查对人物心理的分析能力。解答时可阅读相关段落,理清作者的行文思路,梳理出人物心理变化过程,然后概括。根据题干要求,确定答题区间在第七段到最后。第七、八段胡二逃到六爷的住处,“来不及细想”可以看出六爷的焦急和真诚;第九到十五段,六爷起了疑心,并最终确定他们的真实身份,“再也没有了睡意”说明他内心镇定,开始周密计划;第十六段到最后,六爷开始他的灭敌计划,“我找杨司令就经常走”“舒了一口气” 可以看出他要和敌人同归于尽的决心。据此组织答案即可。
【6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的能力。针对小说的结尾设题,先明确结尾的形式,再从结尾本身的作用、情节上的作用、情感上的作用、主旨上的作用以及读者的阅读感受等几个角度答题。内容上,小说以两段史料记载结尾,这种引用本身增强了故事的真实性;读者感受上,增强震撼力;情节上,“河北沧州”与前文的“山东沧州”照应,突出伏笔的作用;人物形象上,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最终取得胜利,突出了六爷的沉着冷静和视死如归的品质;主题上,以一人义无反顾的牺牲强化了为了国家利益而慷慨赴死的爱国情怀。据此组织答案即可。
【点睛】分析人物可以从下面五个方面入手:①从小说交代的人物身份、地位、职业、技能、经历、教养、气质,品质等方面;②从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即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等方面;③从情节的发展入手透视人物思想性格;④从分析环境入手,探究人物的命运及思想性格之所以如此的社会原因;⑤从作者的议论和评价或作品中其他人物的评价入手。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自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生活质量显著提高。但与此同时,富足的物质生活导致肥胖问题日益凸显,这一健康隐患对居民健康产生了极大影响,引发了社会各界的担忧。
2016年,英国著名医学杂志《柳叶刀》的全球成年人体重调查报告显示:全球成人肥胖人口已经超过瘦子,而中国超越美国,成为全球肥胖人口最多的国家。其中,中国男性肥胖人数4320万人,女性肥胖人数4640万人,总人数高居世界第一。
另一方面,根据国家统计局和国家卫计委的数据显示,中国成年人和儿童青少年肥胖率均在上升。对于肥胖和超重的青少年来说,饮食习惯仍然是影响体重的重要原因。首先,不吃早饭。调查显示,随着年龄增长,青少年吃早饭的比例在逐渐降低:7-12岁青少年吃早饭比例可达95.7%,但16-18岁的青少年吃早饭比例则下降到了90.7%;其次,爱吃夜宵。吃夜宵的人随年龄的增长比例提升:7-12岁青少年吃夜宵比例只有9.7%,但16-18岁青少年则高达23.8%。常吃宵夜的孩子摄入的热量难以消耗、容易引起脂肪堆积,长时间则引起肥胖。但遗憾的是,人们目前仍然缺乏有效应对肥胖问题的相关专业知识。
(选自《十九大首次提出健康中国战略以应对日益凸显的国民肥胖问题》,有删改)

图1:中国超重率与肥胖率统计
材料二

图2:中国肥胖情况分地域分析(港澳台除外)
(选自《十九大首次提出健康中国战略以应对日益凸显的国民肥胖问题》)
材料三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一直高度重视居民健康促进事业,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把“健康中国”提升为国家战略。
加快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必须把握“四个坚持”:坚持正确的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坚持基本医疗卫生事业的公益性,坚持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质量和水平,坚持正确处理政府和市场关系。
“上工治未病。”加快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必须以预防为主,营造绿色安全的健康环境。重视重大疾病防控,重视少年儿童健康,重视如幼、老年人、残疾人、流动人口、低收入人群等重点人群健康,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把以治病为中心转变为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关注生命全周期、健康全过程,全面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加快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必须全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要继续推进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建设,努力在分级诊疗制度、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全民医保制度、药品供应保障制度等制度建设上取得突破。此外,要大力推动中医药振兴发展,发挥中医药在治未病、重大疾病治疗、疾病康复中的重要作用,推进中医药科技创新。要充分发挥广大医务人员积极性,从提升薪酬待遇、发展空间、社会地位等方面入手,增强医务人员职业荣誉感,营造全社会尊医重卫的良好风气。


展开余下试题(选自《共建共享健康中国》,《人民日报》,有删改)
7. 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由图1可知,自1992年到2015年,我国人口的肥胖率与超重率均呈上升趋势。
B. 由图2可知,地域不同,肥胖率也存在差异,并且北方肥胖率高于南方肥胖率。
C. 从图2可以看出,中国人口的肥胖率,按所在省份所在位置自北向南依次递减。
D. 图1的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超重率约为30%,是1992年超重率的两倍左右。
8.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柳叶刀》2016年全球成年人体重调查报告显示,中国人肥胖率与超重率都高于美国。
B. 国家统计局和国家卫计委的数据表明,解决青少年的肥胖问题是当前中国的第一要务。
C. 物质生活富足,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但不吃早饭、爱吃夜宵导致我国肥胖率不断上升。
D. 材料三强调“大力推动中医药振兴发展”,表明中医药在健康中国建设中有重要作用。
9. 根据上述材料,概括说明如何继续促进居民健康事业发展。
【答案】7. C 8. D
9. ①普及相关专业知识,解决肥胖问题;②把握“四个坚持”;③以预防为主,营造绿色安全的健康环境;④全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⑤推动中医药振兴发展;⑥调动广大医务人员积极性,营造尊医重卫的风气。
【解析】
【7题详解】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筛选整合信息,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的能力。做题前要通读材料,读懂材料内容。然后将选项内容和原文逐一比照分析。作答时,要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来分析,概括先写了什么,后写了什么。C项,“自北向南依次递减”错,图2体现了近三年超重和肥胖的比率逐年上升的趋势,并没有体现出“自北向南依次递减”这一信息。故选C。
【8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能力。关于文章的内容注意找到选项对应的语段进行对读,发现其中的细微差别,关于手法首先看手法概括的是否得当,然后看分析的是否合理。A项,“中国人肥胖率与超重率都高于美国”错,原文是“中国超越美国,成为全球肥胖人口最多的国家”,实指人口数量超越美国;B项,“解决青少年的肥胖问题是当前中国的第一要务”于文无据。C项,“导致我国肥胖率”错,原文是“对于肥胖和超重的青少年来说,饮食习惯……”,可知实指“青少年”的肥胖原因,并非“我国”的肥胖原因。故选D。
【9题详解】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的是对文章信息的筛选与整合能力。解答时,应通读全文,结合文章的内容和结构,进行信息的提取和整合。“继续促进居民健康事业发展”的措施主要集中在材料三:“加快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必须把握四个坚持”、“加快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必须以预防为主,营造绿色安全的健康环境”“加快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必须全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要大力推动中医药振兴发展,发挥中医药在治未病、重大疾病治疗、疾病康复中的重要作用,推进中医药科技创新”、“要充分发挥广大医务人员积极性”。同时,材料一最后“但遗憾的是,人们目前仍然缺乏有效应对肥胖问题的相关专业知识”,由此可知,“普及肥胖问题的相关专业知识”也是推进居民健康事业发展的措施之一。据此分条概括即可。
【点睛】解答实用类文本主观题时,通过分析题干确定试题的类型是局部信息筛选还是综合信息筛选,综合信息筛选要立足全文,对文章进行段落的划分,筛选文中的重要语句,整合后作答。重点关注各段的段首和段尾句,分条作答。局部信息筛选要锁定区位,对段落进行简单的划分,分出层析,找到关键词语,联词成句分条作答。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高鸣字雄飞,真定人,少以文学知名。河东元裕上书荐之,不报。诸王旭烈兀将征西.域.,闻其贤,遣使者三辈召之,鸣乃起。为王陈西征二十余策,王数称善,即荐为彰德路总管。世祖即位,赐诰命金符,已而召为输林学士,兼太常少卿。至元五年,立御.史.台.,以鸣为侍御史,风纪条章,多其裁定。
寻立四道按察司,选任名士,鸣所荐居多,时论咸称其知人。天下初定,中书、枢密事多壅滞,言者请置督事官各二人,鸣曰:“官得人,自无滞政,臣职在奉宪,愿举察之,毋为员外置人也。”七年,议立三.省.,鸣上封事日:“臣闻三省设自近古其法由中书出政移门下议不合则有驳正或封还诏书议合则还移中书中书移尚书尚书乃下六部郡国方今天下大于古,而事益繁,取决一省,犹曰有壅,况三省乎!且多置官者,求免失政也。但使贤俊萃于一堂,连署参决,自免失政,岂必别官异坐,而后无失政乎!故曰,政贵得人,不贵多官。不如一省便。”世祖深然之,议遂罢。川、陕盗起,省臣患之,请专戮共尤者以止盗,朝议将从之。鸣谏曰:“制令天下上死囚,必待论报,所以重用刑、惜民生也。今从其请,是开天下擅杀之路,害仁政甚大。”世祖曰“善”,令速止之。鸣每以敢言被上知,尝入内,值大风雪,帝谓御史大夫塔察儿曰:“高学士年老,后有大政,就问可也。”赐太官酒肉慰劳之,其见敬礼如此。九年,迁.吏礼部尚书。十ー年,病卒,年六十六,有文集五十卷。
(选自《元史・高鸣传》)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臣闻三省设自近古/其法由中书出/政移门下议/不合/则有驳正/或封还诏书/议合/则还移中书/中书移尚书/尚书乃下六部郡国/
B. 臣闻三省设自近古/其法由中书出政/移门下议/不合/则有驳正/或封还诏书/议合/则还移中书/中书移尚书/尚书乃下六部都国/
C. 臣闻三省设自近古/其法由中书出/政移门下/议不合/则有驳正/或封还诏书/议合/则还移中书/中书移尚书/尚书乃下六部郡国/
D. 臣闻三省设自近古/其法由中书出政/移门下/议不合/则有驳正/或封还诏书/议合/则还移中书/中书移尚书/尚书乃下六部郡国/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西域,狭义指玉门关以西、葱岭以东地区,广义指凡通过狭义西域所能到达的地区,包括亚洲中、西部,印度半岛,欧洲东部和非洲北部。
B. 御史台,是中国古代一种官署名,东汉至元设置的中央监察机构,负责选拔、纠察、弹劾官员,肃正纲纪。
C. 三省,是中国古代的行政机构,即中书省、门下省和尚书省,分别负责起草诏书、审核诏书和执行政令。
D. 迁,调动官职,包括升级、降级、平级转调三种情况。迁升、迁授、迁叙是升级,而迁谪、迁削、左迁指降级。
12. 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高鸣受人赏识。河东元裕曾经向朝廷上书推荐他,诸王旭烈兀曾经多次派使者去召请他出来做官。
B. 高鸣知人善任。四道按察司选拔任用名士,以高鸣所推荐的名士居多,当时的舆论都因此而称赞他。
C. 高鸣很有主见。他不主张设立繁杂的官职和机构,曾先后否定了设立督事官的请求和设立三省的议案。
D. 高鸣宽厚仁爱。皇上同意了省臣擅自处死为害突出的盗贼的请求,高鸣认为这有害于仁政,表示反对。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方今天下大于古,而事益繁,取决一省,犹曰有壅,况三省乎!
(2)制令天下上死囚,必待论报,所以重用刑、惜民生也。
【答案】10. D 11. B 12. D
13. (1)现在天下比古代更大,且
标签:人教版 高三 总复习 高考模拟卷
相关:关于“四川省成都”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369]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