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期末试卷

阅读:311  2019-06-06
标签:人教版 高三 总复习 期末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311]
天一大联考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
天一大联考2018-2019学年高三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
考生注意: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考生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最近10年来,国家和社会不仅极力倡导工匠技艺,还重视手工技艺所承载的历史文化和人文精神。此举顺应时代发展,承续历史传统,为民族伟大复兴提供资源养分。
中国的思想文化极看重匠人职分,对他们的造物之功有极高的评价,与圣人等而视之。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民族将匠人推到如此高的分位,《考工记》中“百工之事,皆圣人之作也”,《易•系辞上》也有类似的记栽。“开物成务”,无此物创此物,谓之“开物”,做此事成此事,是为“成务”。“开物”与“成务”都是圣人之举。工匠之绩,则在于造物,有再造之功,四时并运,与圣人同位。工匠文化往往也有深厚的意义。
工匠文化的内里,呈现出一种学理般精神,就像儒家教导儒者要做一个圣贤人一样。工匠的理想则是成为宗匠和哲匠,达到该领域可能企及的高度。匠人在日常生活中宁可降低标准,亦不愿为金钱名利所縛;宁可委屈自身,也要克己服理,尊师重道;宁愿牺牲机缘,决不可降低诚信标准。中国工匠文化有如此深远的渊源,绝不是在应付现实、获取功利的观念下创立,其背后有一种精神,此精神赋予手工艺以光明,形成生命力,流传至今。
中国的工匠是道德的、信誉的、人格的、文化的。受到传统文化和习俗的影响,儒家思想讲究修身、立行、立言、德性、礼仪,在匠人的身上这些文化特质都能得到体现。匠人们在此种风气的熏染下,讲究和气生财,与人为乐,互利互惠。很多坊名就是使用店主的名字,誉播四海,如“王麻子”剪刀、到定之装池等,屹立百年而不倒,以人格做担保,以诚信和信誉获得尊重,兢兢业业,苦心经营。这种以人格为立身之本的匠人文化,将技艺人格化、精神化,有别于西方重契约的历史传统。匠人如果缺乏道德修养,品德有瑕疵,即使身怀绝技,也难以立足。
匠人的天职在于造物,匠师们在历史上创造了极璀璨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每一件造物都凝聚了中国人独特的审美观、价值观和世界观。造物覆盖了天道与人事,这是天道与人事的相互作用,孕育出了造物之理,长而久之,通过历代的积淀形成了匠人独特的文化景观,或可称之为精神文明。匠人每一次的造物,都包含了匠人的素养、技术水平、历史传承、时代成格、个人面貌,还受到特定时空、地域、制度、时代、工具、技术、思想等诸多主客观条件的影响。这些因素相互作用共同构成了一个事件,是多个内因和外因相互效力的结果,集合成人类历史和人类文明。
匠人文化,绝非仅是靠几个匠人之力,就能保泰持盈维持中国文化几千年,而是依靠历代众多底人及全民苦心经营、匠门雍睦、子弟循谨、师父嘉言懿行,维持技艺不哀,文物蔚起。匠人之功,尤不可没。
(摘编自舒光强《中国工匠的人文精神》)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浏览完整试题A. 近年我国对手工技艺所承载的历史文化和人文精神的重视,为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养分。
B. 中国匠人具有儒家所讲究的修身、立行、立言等文化特质,其立身之本不同于西方。
C. 每一件造物,都是由主观因素与客观因素互相影响,即内因和外因相互作用的结果。
D. 匠人们对民族文化的保存与绵延有极大的贡献,中国的历史文化依赖他们得以传承。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采用了类比论证、引用论证的手法,强调了中国思想文化对匠人职分的看重。
B. 文章运用排比手法论证了匠人轻名利,重诚信,克己服理,尊师重道的内里精神。
C. 文章通过介绍中国工匠所创造的物质和精神文明来论述承续历史传统的必要性。
D. 文章主体采用并列结构,从匠人地位、人格、天职等角度阐述中国工匠的人文精神。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如果没有传统文化的滋养,中国的匠师们就很难创造出极璀璨的物质和精神文明。
B. 店主用自己的名字作为坊名,是诚信经营、重视信誉、以人格做担保的具体表现。
C. 匠人造物不仅依赖匠人的技术水平,更离不开匠人内里的学理般精神及道德修养。
D. 西方重契约的历史传统,使得匠人只要技艺高超,即使品德有缺陷也能获得尊重。
【答案】1. D 2. C 3. D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要求选出的是“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本题中,D项,“中国的历史文化依赖他们得以传承”错误,匠人不是中国的历史文化得以传承的唯一条件,原文是“匠人之功,尤不可没”。故选D。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梳理文章的内容,圈出每段的中心句,把握文章的观点、论据,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本题中,C项,“来论述承续历史传统的必要性”错误,原文是“匠人的天职在于造物,匠师们在历史上创造了极璀璨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集合成人类历史和人类文明”,这一自然段主要是想“通过介绍中国工匠所创造的物质和精神文明来论述保持工匠精神的必要性”。故选C。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并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这是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本题中,D项,“即使品德有缺陷也能获得尊重”错,原文是“这种以人格为立身之本的匠人文化,将技艺人格化、精神化,有别于西方重契约的历史传统。匠人如果缺乏道德修养,品德有瑕疵,即使身怀绝技,也难以立足”。故选D。
【点睛】做选择题,基本方法是排除法。但还要用好“比对法”。就是把选项内容与原文有关内容认真、仔细地比较、对照,不符合原文意思的,就是错误项,反之则为正确项。那么,要比对哪些内容呢?比对词语,命题者在设置选项时对原句作了改装、重组,即主要采取了“删”(删除原文的状语、定语、补语,改变原意)、“漏”(只强调问题的一个方面,有意漏掉重要信息,断章取义)、“改”(改换词语,曲解文意)、“凑”(胡乱拼凑、东拉西扯、无中生有、随意组合信息)等方式设误。要看看选项在对原句改造过程中,删去了哪些词,改了哪些词,添了哪些词,它们是否与原文意思一致。一般而言,选项中的下面这些词语最值得我们优先比对:指代词(如“它”“其”等),比对它是否有偷换概念之嫌;范围词(如“都”“所有”“人人”等),看它是否有任意扩大或缩小外延现象;程度词、时间词(如“或许”“大概”“必定”“可能”“似乎”“已经”“将来”等),看它是否混淆偶然与必然、已然与未然,说法绝对等。比对关系,(句间、分句间的逻辑关系),看这种关系是否符合原文意思,是否合理。比对句间关系,则要求考生不只是单纯地筛选信息,更应在筛选的基础上关注信息间的联系。因此,比对分句间的逻辑关系是比对的重点内容。比对关系分两步:第一步,逐项审查每一个选项有几个分句(包括句子),分句与分句之间是什么关系(重点抓关联词),一般的有因果、条件、假设、目的等关系,但以因果关系居多。第二步,比对每一分句的意义在原文是否有依据,分句与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在原文中是否有依据。尤其看因果关系,是否有强加、倒置不当。比对依据和结论,看推断是否成立。推断题选项的表述,有的是完整的推断形式,原因结果或条件结论同时出现;有的只是一个判断句。对完整推断形式的表述,一看所述原因或条件文中是否有依据,二看所述结果(结论)文中是否有依据,三看原因或条件与结果或结论之间是否有合理的逻辑关系。对只是一个判断句的表述,一看文中是否提供了现成的结论,二看结论(既然是推断想象,“这个结论”文中往往没有提供)是否符合客观事实与逻辑事理。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航标
沈明
虬江是条出山的主航道,先窄后宽,先前山里大量的竹木石料都是顺着这条主航道顺流而下漂流出山的。虬江又是大山的主要泄洪道,每年洪水季节,大量的洪水流经虬江,一泻千里,奔腾而下,一直到平原才收敛其汹涌之势。
虬江航道八公里处是急水湾,向来是人迹罕至的江湾。耘水季节,急水湾却是个浅水湾。砂石江滩被几块巨石分隔,湍急的水流分成多条细流,折尺般蛇行,时分时合,一路蜿蜒下行。即使到了枯水季节,这江水仍很凶险。其他的不说,单说这分流的走向,就充满玄机,每每随着水势的不同,每一条分流总是变幻莫测。有的,开端看似平稳,说不定几股水汇流后呈汹涌之势,跌宕直下,驾驭不住便会船毁人亡;有的,开端看似张杨,说不定半路上水分流了,最终所有的水都渗入沙石里了,船就搁在沙滩上,再也无法动弹。


展开余下试题李松是虬江航道段的航政股长,他当股长之后,力主在急水湾设一个航标站,派人驻守。然而这急水湾,除了下水的水路外,实因山高路窄,一般的人很难到达。建站时,是从山下运来一些竹木石料,才建了小木屋。建站后,段里派人轮流值守。值班者不但出行艰难,一守半月,而且也非常寂寞无聊,遇上鬼天气,物资供应跟不上,只能干着急。谁也不愿轮上这苦差事。
在李松当股长之前,人缘不错,谁都说他好;可为了这事,段里所有的人,包括家属,都在背地里骂他。
55岁时,李松主动跟段长提出股长不想当了,想去急水湾守航标。他说,这事是他惹出来的,就让他一个人承担这份责任好了。段务会上,大家都没反对,觉得这事只有这样。
那年,李嫂也正好退休,夫妻俩就卷了铺盖,离开航道段的家属大院,成了急水湾航标站的专职值班员。吃的用的,李松让下行的船筏老大从山上捎带下来,平时自己在小木屋的四周开荒种地、养鸡养鸭,倒也能够自給自足。李松长年累月住在山里,很少与外界联系,收听天气预报,仅靠一台收音机。至于工资啥的,也是在山外的女儿代领了存着,在山里他们其实也没啥用处。
一待,季松夫妇俩在山里就待了整整二十年,先前大山里向外运竹木石料的主航道,随着竹木石料的限制采伐,主航道的功能渐渐弱化。最终,虬江上游取消等级航道设置,仅仅作为泄洪道,航道段不再管理。
这事,其实是在李松进山的第八年决定的,段里所有的人都没把这当一回事,也没有任何人进山或者捎话告诉他,李松根本不知道虬江上游被撤掉航道设置的事,仍然兢兢业业地驻守着航标站。他只是觉得,跑这水路的船筏越来越少,但他觉得即使一年只有一条船筏经过,他仍有职责确保他们的安全。
虬江竹木石料限制采伐以后,沿线竟然成了旅游胜地。急水湾成了其中一个旅游点,来此地漂流的人多了起来,而且越来越多。一条简易的盘山公路把游客送过来,再用橡皮筏放下去。急水湾成了旅游景点,李松无形中忙了起来。枯水季节,他要勘察各个分流,设置航标,禁止误闯危险水道。洪水季节,他要收集气象、水文资料,发布洪水危险警示。可是,承包漂流的老板,不理他那一套。李松穿着陈旧的航政员制服,据理力争。
李松75岁生日那天被人告发。一大堆举报材料被人送到有关部门,说李松作为一名退休的航道管理公职人员,长期霸占航道资产,夫妻俩二十年工资基本不用,霸占公家的竹木房予不出一分租金,私自开垦公家的山坡种地、养鸡养鸭。而虬江上游航道设置已经撤棹十几年了,李松还私自霸占水道,把公家水道占为己有,不给好处,不让通行。
有关部门派人专门找李松谈了一次话。到这时,李松才知道虬江上游航道设置早已撤销的事,他愣愣的。李松跟和他谈话的干部说我……我是该退休了,只是不放心这急水湾。”
就在李松思前顾后离开急水湾几个月后,当地报紙上有一篇篇幅较长的人物事迹报道,说一位退休的航道管理人员二十年如一日,在荒山野地里默默守护着一段废弃的航道,义务救助遇险人员六人,帮助打捞遇险物品难以计数。据说,这是有关部门提供的素材,为的是给老人一个说法。
报道见报的当日,急水湾漂流点出了大事故,两条漂流艇误闯急流,翻了,三人受伤,两人殒命。漂流点承包人被公安部门带走了。
李松夫妇又进山了。出发前,李松把房子过户给了女儿。这次,他拿到了当地政府的一份聘书,仍然是义无反顾,还是义务的。
(选自2018年第17期《小小说选刊》,有删减)
4.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小说开篇以大段生动精彩的文字描写虬江航道急水湾的情况,既渲染了虬江航道的凶险,又为下文故事情节的展开和人物的出场作了必要的铺垫。
B. 李松之所以主动去航标站驻守,主要是因为李嫂退休了,又适逢没有人愿意去,毕竟航标站是他在当航政股长时提议建立起来的,只好他来负责。
C. “在李松当股长之前,人缘不错,谁都说他好;可为了这事,段里所有的人,包括家属,都在背地里骂他”,从侧面表现出了航标站艰苦的环境。
D. 航道的兴衰变化是本文的一条线索,因航道位置重要设立航标站,因航道功能减弱撤掉航标站,因限制采伐成旅游胜地,它的变化又与李松的命运紧紧相连。
5. 本文结构严谨,前后照应,请从文中举出两例,简要分析。
6. 小说倒数第三段,写到当地报纸上有一篇较长的人物事迹报道及其相关内容,这对表现小说的中心主题有什么作用?
【答案】4. B 5. ①李松根本不知道虬江上游被撒掉航道设置的事,与前文李松常年累月住在山里,很少与外界联系,信息闭塞形成照应,突出李松兢兢业业的精神。②文章最后一段交代李松夫妇拿到聘书,义无反顾进山,与前文李松夫妇主动进山,后被迫出山形成照应,使文章内容更加完整,突出李松的责任意识。③文章后面说漂流承包人被公安局带走,与前文承包漂流的老板不理李松的危险警示形成照应,使文章内容更加真实,更加凸显了李松精神的可贵。
6. ①这篇人物事迹报道,让我们看到了当代社会中以李松为代表的人默默坚守航道所付出的努力,为人们树立了学习的典范,表现了主题。②这篇报道为主人公洗清了冤屈,表明真善美终究会得到社会的认可并为之传扬,弘扬了社会价值观,突出了主题。③李松其实就是航道上的航标,通过报道,人们进一步认识了“航标”的作用,具有正确的价值引领作用,升华了主题。
【解析】
【4题详解】
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的角度较多,有内容的理解,主旨的概括,表现手法的分析等。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题干的选择要求,如本题“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要求选出“正确的一项”,立足考查“内容和艺术特色”,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本题中,B项,“主要是因为李嫂退休了”、“只好他来负责”不当,由“他说,这事是他惹出来的,就让他一个人承担这份责任好了”、“李松穿着陈旧的航政员制服,据理力争”、“仍然是义无反顾,还是义务的”这些内容可看出,“李松之所以主动去航标站驻守”的主要原因是李松的责任感驱使。故选B。
【5题详解】
此题考查分析作品结构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提问方式,如本题“本文结构严谨,前后照应,请从文中举出两例,简要分析”,然后要到小说中圈出有关内容,还可以圈出对该内容起衬托作用的内容,最后根据这些内容概括要点。本题中,“李松长年累月住在山里,很少与外界联系,……在山里他们其实也没啥用处”与“李松根本不知道虬江上游被撤掉航道设置的事,仍然兢兢业业地驻守着航标站”前后照应,“突出李松兢兢业业的精神”;“那年,李嫂也正好退休,夫妻俩就卷了铺盖,离开航道段的家属大院,成了急水湾航标站的专职值班员”与“他拿到了当地政府的一份聘书,仍然是义无反顾,还是义务的”照应,“突出李松的责任意识”;“可是,承包漂流的老板,不理他那一套”与“漂流点承包人被公安部门带走了”照应,“更加凸显了李松精神的可贵”。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作品内容,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小说倒数第三段,写到当地报纸上有一篇较长的人物事迹报道及其相关内容,这对表现小说的中心主题有什么作用”,然后明确该内容所在区域,再看这一内容与小说情节、人物形象、小说主旨之间的关系。本题中,倒数第三段属于文章结尾部分,题目强调是对主题的作用,考生可从表现主题、突出主题、升华主题三个角度作答。通过阅读全文,可看出李松的默默付出精神是通过这篇人物事迹报道让大家知道的,所以这篇人物事迹报道表现了主题。其次,“李松夫妇主动进山,后被迫出山”是这篇报道为主人公洗清了冤屈,这就突出了主题,表明真善美终究会得到社会的认可并为之传扬。“因航道位置重要设立航标站,因航道功能减弱撤掉航标站,因限制采伐成旅游胜地”,而李松一直坚守在此,通过报道,人们进一步认识了“航标”的作用,具有正确的价值引领作用,升华了主题。


展开余下试题(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22日,青岛海水稻研发中心传来喜讯,袁隆平院士“海水稻”团队于2018年1月8日在迪拜启动项目建设,从5月到7月,试种的包括“海水稻”在内的80多个水稻品种分批成熟。经来自国际水稻所、印度、埃及、阿联酋和中国等五名专家组成的国际联合测产专家组对首批成熟的品种进行了测产,这些品种都超出了全世界水稻4.539吨/公顷的平均亩产量(来自2014年FAO统计数据)。这标志着袁隆平“海水稻”团队此次在迪拜沙漠地区的试验种植取得了阶段性成功。
据介绍,在沙漠地区种植水稻存在多个方面的巨大挑战,其中包括极端昼夜温差、地下高盐度水位、低湿度、缺乏淡水、沙尘暴、缺乏土壤团粒结构、缺乏种植资源等多个方面,比如迪拜在6—7月份地表温度可达54摄氏度以上,昼夜温差最大可达30摄氏度以上,沙漠地下7—8米即为盐度高达1.6%的咸水,土地表层为细沙,地下50—80厘米即为风化岩石结构。为了克服这些困难,袁隆平项目团队除了需要选育出适应于当地积温带的水稻耐盐碱品种以外,必须采用一种被称之为“四维改良法”的沙漠盐碱地改良技术,发展不同于常规水稻种植的植保体系,达到节约淡水资源、避免次生盐碱化、建立土壤团粒结构和智能化水肥循环等目的,将沙漠变成人造绿洲。
(摘编自王建高《袁隆平团队在迪拜成功试种“沙漠海水稻”》,《科技日报》2018年7月23日)
材料二:
让盐碱地变高产田,让好农货走出大山,分别是袁隆平老人的愿望和电商企业的责任,现在这两者有了联结点。袁隆平领街的青岛海水稻研发团队,与阿里巴巴农村淘宝达成合作,海水稻研发团队加入农村淘宝发起的“亩产一千美金”计划,致力于让更多农民增产增收,农村淘宝也将加入袁隆平“海水稻”团队领衔的中国稻米食品与品质研究院,双方将在电商脱贫领域展开全面合作。
此次合作,意味着农村扶贫的“莩联网+农业”模式进入到更深层次协同。2015年12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促进农村电子商务加快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2020年初步建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诚信守法、安全可靠、绿色环保的农村电子商务市场体系。从这个意又上说,农村电商不仅是一门在未来颇有想象空间的生意,更是被寄予厚望的农村扶贫战略和农民致富之路。
互联网企业的农村扶贫,应当致力于“授人以渔”,真正做到为农民赋智、为农产品赋值、为农业赋能。袁隆平长期扎根农业一线,致力于让鈦碱地变高产田,农村淘宝以信息技术赋能农村,增强农民在信息时代的竞争力,两者的合作,或许可以称之为“互联网+袁隆平”。这一模式开辟了农村扶贫的新路径,既解决了资源禀赋差的贫困地区可以种什么的问题,也解决了种出来的农产品如何卖出去的问题。
(摘编自盛翔《“互联网+袁隆平”将结出什么果》,《北京青年报》2018年6月15日)
材料三:
加拿大《钚球邮报》网站8月26日刊载《海水稻在中国的“一带一路”雄心壮志中占有重要地位》,文章称,中国在利用“大米外交”推进其国际目标并缓解国内粮食需求之际,重新发现了袁隆平的价值。海水稻也正成为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一个新内容。
文章称,在东南亚、非洲和中东其他地区进一步开展海水稻试验的计划已经在筹划之中。
文章称,对于拥有全世界20%的人口和7%的耕地的中国而言,发展海水稻正值其越来越需要确保海外粮食供应之际。中国科学家顸测,到2025年,中国的粮食自给率将下降,因此会增加对进口粮食的依赖。
文章援引齐纳百思咨询公司一名农业领域高级分析师的话说这实际上意味着,将粮食安全问题拓展到中国国界以外越来越符合中国的战略利益。”
(摘编自《加媒报道:海水稻参与“一带一路”意义重大》,《参考消息》2018年8月28日)
7.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经五名专家组成的国际联合测产专家组的测产,首批成熟的水稻品种都超出全世界水稻的平均亩产量,这说明“海水稻”种植技术已然成熟完善。
B. 地表温度高,昼夜温差大,地下咸水浓度高,地表细沙覆盖,这些因素不利于植物生长,“海水稻”种植试验的初步成功,有利于改善沙漠地区的环境。
C. 科学技术的发展可以使资源禀赋差的盐碱地变为高产田,互联网企业的发展可以让农产品直接对接亿万网上消费者,但它们的合作需要联结点。
D. 加媒提到中国未来粮食自给率将下降,会增加对粮食进口的依赖,在东南亚、非洲和中东等国界以外地区发展海水稻,符合中国的战略利益。
8.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海水稻有望将大片不适宜耕种的土地转变为高产的农田,既可以有望解决中国及世界的粮食供应问题,又可以改善环境,发展前景光明。
B. 海水稻研发团队与阿里巴巴农村淘宝展开全面合作,互相加人对方的发展计划,可以推进农村扶贫工作,有利于农村电子商务市场体系建成。
C. 袁隆平长期扎根农业一线,致力于让盐碱地变高产田,电商企业以信息技术赋能农村,增强农民在信息时代的竞争力,这都是社会责任感的体现。
D. 材料二和材料三,从不同角度说出了“海水稻”的利用价值,都认为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海水稻”的研发都有着积极的意义。
9. 创新驱动发展。以上三则材料围绕“海水稻”的成功研发进行了相关报道,其中都有涉及创新的作用,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答案】7. A 8. D
9. ①材料一中,袁隆平团队所采用的“四维改良法”的改良技术,发展不同于常规水稻种植的植保体系,这些举措克服了沙漠地区种植水稻的困难。这一创新意义重大,有望将沙漠变成人造绿洲。②材料二中,“互联网+袁隆平”这一模式开辟了农村扶贫的新路径。这一创新,既能解决资源禀赋差的贫困地区种什么的问题,也解决了种出来的农产品如何卖出去的问题。③材料三中,利用“大米外交”推进我国“一带一路”的国际目标,是发展理念的一大创新。通过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提供农业援助的方式可以建立良好的外交关系,东南亚有广阔的盐碱地,具备推广海水稻的潜力,“海水稻”可以在这里发挥作用。
【解析】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到材料中圈出相关的内容,进行比对,做出判断。本题中,A项,“这说明“海水稻”种植技术已然成熟完善”错误,“已然”一词用的太过绝对。原文是“这标志着袁隆平‘海水稻’团队此次在迪拜沙漠地区的试验种植取得了阶段性成功”。故选A。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文本信息,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择“正确”或“错误”“一项”或“两
标签:人教版 高三 总复习 期末试卷
相关:关于“天一大联考”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311]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