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中考模拟卷

阅读:676  2019-06-10
标签:人教版 九年级 总复习 中考模拟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676]
浙江省温州市2019届九年级下学期第一次学业调研语文试题
2018 学年第二学期九年级第一次学业调研语文试卷

班级

学号

姓名

得分

I 积累(23 分)
1. 根据提示写出相应的汉字。(4分)
“豕”是个象形字,是“猪”的古名。远古时代,人们狩猎时常常追赶野猪,于是用会意法造出了“(1) ”字来表示追赶的意思;后来人们驯养了猪,认为养着猪的房子才是人的安身之所,也用会意法造出了“家”字。“园”是形声字,“口”字框表意,
是形旁,“元”字表读音,是声旁。“口”字框的形声字有很多,如“(2) ”(音pǔ)、“(3) ”
(音quān,又读juàn),、“(4) ”(意为储存,音tún;也指储存粮食的器具,音dùn),其读音都与声旁相近。
2. 古诗文名句填空。(12 分)
(1)家是安身之所。杜甫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写下“ , ”,
热切期盼天下贫寒士人都能拥有宽广温暖的居室。
(2) 家园让人魂牵梦绕。李白出蜀渡荆门时,以①“ , ”表达对家乡的无限留恋;范仲淹驻守边疆时,以②“ , ”表现将士们思乡而不得归的矛盾心理;温庭筠早行商山中,以③“ , ” 抒写自己的思乡之梦。
(3) 人一旦有了精神的家园,便会乐在其中,就如孔子赞扬颜回道:“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 , 。贤哉,回也!”
(4) 小文同学将去意大利罗马游学,他的住家房东是位教授,经常在家里举办读书沙龙。小文想写一幅书法作品带去送给他,以表达对教授家浓郁文化氛围的仰慕之情,请你帮小文从刘禹锡的《陋室铭》中选择两句: , 。
3. 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司马迁的《史记》长于记人,记述了许多各具特点的历史人物,如项羽、刘邦、诸葛亮、周亚夫等。
B. “唐宋八大家”都以散文而著称,如柳宗元有永州八记、范仲淹有《岳阳楼记》、欧阳修有
《醉翁亭记》、苏轼有《记承天寺夜游》。
C. 印度诗人泰戈尔著有诗集《吉檀迦利》《飞鸟集》《园丁集》等,他的诗歌是世界文学中无与伦比的艺术珍品。
D. 《呐喊》《彷徨》是鲁迅的两部小说集,《孔乙己)《故乡》《藤野先生》就分别出自这两本书。

4. 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4 分)
(1) 及.鲁肃过寻阳(《孙权劝学》)
(2) 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
(3) 前人之述备.矣(《岳阳楼记》)
(4) 一鼓.作气(《曹刿论战》)
Ⅱ 阅读(62 分)
一、名著阅读(12 分)
5. 班级将开展《傅雷家书》专题阅读交流会,要求大家先阅读这本书,再以小组为单位围绕一个主题与全班同学分享交流。小语同学看到书中收录了那么多书信,不知该如何在短时间内完成阅读的任务,请你就阅读策略给她提出建议。(3 分)
6. 小组同学一起阅读了以下三封书信。小语主张以“父爱如山”为主题进行交流,小文主张以“ 修身立志”为主题进行交流。你支持谁?请结合三封信的内容谈谈你的看法。(5分)


7. 小组讨论时,小文认为傅雷过于推崇西方文化了,小语却不这么看。请你结合三封信的内容并联系整本书,帮小语补出理由。(4 分)
小语:小文的看法太片面了,我认为,傅雷追求的是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的融合,你看:
。二、现代文阅读(30 分)
(一)阅读下面的散文,完成8-11 题。(21 分)
屋顶上的男孩宋长征
(1)我生活的地方是老河滩,这是一片不算丰腴,也不算太过瘠薄的黄土地。一条弯弯的
小河,一座小小的村庄。


浏览完整试题(2) 我曾在深翻的泥土里捡拾到一枚螺壳,放在耳边,若风吹过,若浩荡的河水流过,先民耕耘的场景像一帧帧泛黄的胶片。我自信孤独是存在的,只不过当年不懂,坐在落叶的黄昏下,思与想呈现出一幅空旷的图景。
(3) 我沿着村后的池塘边行走,在逼仄的拐角处抓住一株细细的小树。秋蝉在悲鸣,池塘里偶有鱼儿跃出水面,我小心翼翼,生怕滑落在池塘里。教室破旧,泥台子,泥板凳,老师在门前的空地上用着自制的日晷,纸板的圆心上插一根小木棍,时间就有了刻度。
(4) 我是一个听话的孩子,会帮家里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放羊,羊们在河滩上吃草,我会专注于我的孤独之中。仰躺在草地上,看行色匆匆的云走过田野的上空。我在想云之上是一个怎样的世界,是否也有一座村庄,是否也有一个孤独的少年生活在某处。[A]看蚂蚁在草丛里穿行,拖一粒重重的草籽,一阵风吹来却不翼而飞,打乱了所有的计划。蚂蚁是否也会陷入对人生的怀疑,还是在短暂的慌乱之后重新开始搜寻被风吹散的粮食?
(5) 这是我最初的认知,对于时间、对于生命产生的某些想法。但更多的时候,我仍然是一个人在田野上奔跑而忽略了方向。我不知道明天是否会更好,也不知道村庄深处那座破旧的院落会有怎样的改变。
(6) 十七岁那年我辍学,躺在一张棕绳编织的床上,异想天开,想要靠一支笔支撑起以后的生活。——也仅仅只是梦想,从后来的四处漂泊来看,如果没有一个稍微安定的生活,所有的梦想也只是空谈。
(7) 我在经历一个失败者的青春,或者说我从十七岁就换了一副成人的皮囊在世间行走。渤海湾的一艘渔船上,风大浪急,出海,归港,在人声嘈杂、鱼腥弥漫中上岸。岸上是另一个世界,

喝酒,然后醉醺醺上船,跌入思乡的梦里。……我在经历一个全新的世界,我在进入一个完全陌
生的地带,我的另一个我从皮囊里抽身出来站在时间的某处看着。他.的.孤.独.无.人.能.解.。
(8) 当生活逐渐安定下来,那些远去的事物开始复活。“孤独一点,在你缺少一切的时节,你
就会发现原来还有个你自己。”(沈从文语)原来一切事物并没改变,原来流去的只是时间。
(9) 我花去了青春,却认识了孤独的面孔——多年来我的脑子里总有这样一种意象:淡蓝色的星空,一枚枚闪烁的星辰如棋子般排布在夜空,像一盘下不完的棋。在老河滩上觅食的鸡们,此时静卧在一片森森的树荫里。多少年了,它们不曾改变自己的作息表,以星空为依靠,以茂盛的树荫为家园,等待黎明用一声嘹亮的啼鸣撕开夜幕。一爿老屋,湛蓝色的老瓦,像一片片时光之羽,一个神情忧郁的男孩坐在屋顶上,听月光簌簌落下。
(10) 他.看.见.了.自.己.的.一.生.。.他.看.见.月.光.下.的.家.园.,.在时间的流水中飘荡而来,又飘荡而去。
(11) 里尔克①对物的虔诚看守有着非常特殊的意义,物于是成了里尔克信念的基石与生命的家
园。那么我的家园呢?我在寻找。当我面对一件老旧的器物时,我会想起那些流逝的光阴,在光影中活动着的人。那人是父亲,是母亲,是祖祖辈辈生活在老河滩上的乡民。
(12) 我在物里醒来,此时的物是故乡的风物。月光流泻,我像世间所有的婴孩那样睁开双眼,或者是老祖母的臂弯,或者是一只摇荡的摇篮,有人在轻轻唱,那歌谣唱了千年万年仍如流水般轻柔、温暖。但我不可能知道,多年以后,那个在物中苏醒的孩子执拗折返,企图描绘那些缥缈的音符,企图重新沭浴在一片安然的月光下。
(13) 我穿行在草木间,麦子是青的,梧桐花是一串串的紫粉色。[B]镇街是嘈杂的,打烧饼的小贩一大清早就把烤炉支起、点燃,揉面。溜切花边,然后用手背把烧饼贴在炉璧上。只需要等待,木炭火光明灭,芝麻香、麦面香瞬间流溢。这或许就是一个支点,木炭、麦面、芝麻,用另外一种方式告诉我人在草木间。
(14) 我的书写在夜色中进行,曾经有—段时间,故乡的草木如春天般浩荡而来,在纸上排布成阵。
(15) 我在物里生长,我会想起灯光下的织布机,母亲坐在上面,像一艘小小的方舟承载一家人负重前行。我会想起父亲身披蓑衣站在田野上,夏雨滂沱,他依旧不紧不慢走过田塍,这是一个农人的自信,相信风雨过后会有一个好的收成。
(16) 我也这样想,转眼写作十年,我几乎记下乡间的所有事物,它们是真实存在的,与生活达成默契,与村庄相五依偎。我要做的,只不过是沿着时间生成的脉络,记下爱,记下暖,记下那些苦难的刻痕。
(17) 我也会在物里老去,当孤独再次袭来,我会有所庆幸——在缺少一切的时节,我真的发现还有个自己在乡间行走。那个屋顶上的男孩未曾改变,那淡蓝色的星空未曾改变。
(18) 一个人书写的过程即是对孤独画像的过程。此时的线条清隽,一条河、一座村落、一声嘹亮的鸡鸣、一片云走过的天空,组构成一个简洁的画面。

(19) 我在走过田坎时终于看见自己孤独的身影,来来去去间,隐入乡土的纹理。
(选自《散文百家》2018 年5 期,有删改)
【注释】①里尔克(1875-1926),奥地利诗人。
8. 下列对本文情感脉络的梳理,有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 老河滩是我生长的地方,少年的“我”常常专注于自己的孤独,虽然那时“我”并不懂。
B. 十七岁的“我”换了一副成人的皮囊,在外独自闯荡,经历了完全陌生的世界。那时,“我”
的孤独无人能解。
C. “我”花去了青春,生活逐渐安定下来,经常爬到自家的屋顶上。“我”在鸡鸣声中读懂了孤独的含义。
D. 后来,“我”折返故乡,记下故乡的风物,终于把自己孤独的身影隐入乡土的纹理。
9. 文中画横线的两处画面生动,富有表现力,请分别简要赏析。(6分)
[A] 看蚂蚁在草丛里穿行,拖一粒重重的草籽,一阵风吹来却不翼而飞,打乱了所有的计划。蚂蚁是否也会陷入对人生的怀疑,还是在短暂的慌乱之后重新开始搜寻被风吹散的粮食?
[B] 镇街是嘈杂的,打烧饼的小贩一大清早就把烤炉支起、点燃,揉面,溜切花边,然后用手背把烧饼贴在炉壁上。只需要等待,木炭火光明灭,芝麻香、麦面香瞬间流溢。
10. 第(11)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在结构和内容上有什么作用?(4 分)
11. 第(7)(10)段中加点处为什么用第三人称“他”的视角来叙述?结合全文,探究本文叙述视角的巧妙之处。(8分)
(二)阅读以下图文,完成12-14 题。(9 分)
小文到罗马参加游学夏令营,他的房东在卫生间里贴了下面这份“说明书”:


展开余下试题

(选自美国科普漫画家兰道尔•门罗《万物解释者》,有删改)
12. 水房间供水正常,小文打开洗脸盆的水龙头却没有出水,最有可能的原因是什么?(2分)
13. 房东留了一个有意思的问题:“下水管产生的难闻的空气为什么不会跑到水房间里来,这个秘密你发现了吗?”请结合图文做出解释。(3 分)
14. 小文看到浴缸边的“小贴士”,想建议房东安装一个“智能感应器”来控制进水,当智能感应器被水浸漫时,进水开关就会自动关闭。这个“智能感应器”必须放置在浴缸里①②③三个位置
(如图所示)中的哪一处?请根据图文作出选择,简述理由。(4 分)

三、古诗文阅读(20 分)

【甲】

初,康居贫,尝与向秀共锻于大树之下,以自赡给。颍川钟会贵公子也,精练有才辩,故往造焉。(1) 。良久会去,康谓曰:“何所闻而来?何所见而去?”会曰:“闻所闻而来,见所见而去。”会以此憾之。

及是,钟会言于文帝曰:“嵇康,卧龙也,不可起.。公无忧天下,顾.以康为虑耳。”因谮①:“康欲助毋丘俭②,赖山涛不听。昔齐戮华士,鲁诛少正卯,诚以害时乱教,故圣贤去之。康、安等言论放荡,非毁③典谟④,帝王者所不宜容。宜因衅除之,以淳风俗。”帝既昵听信会,遂并害之。康将刑东市,太学生三千人请以为师,弗许。康顾.视日影,索琴弹之,曰:“昔袁孝尼尝从
吾学《广陵散》,吾每靳固⑤之,《广陵散》于今绝矣!”时年四十。海内之士,莫不痛之。
(节选自《晋书•嵇康传》)
【注释】①谮:说坏话诬陷别人。②毋丘俭:与后文“山涛”“华士”“少正卯”都是人名。③非毁:诽谤,诋毁。非通“诽”。④典谟:指礼教。⑤靳固:吝惜。
【乙】
钟士季精有才理,先不识嵇康。钟要于时贤俊之士,俱往寻康。康方大树下锻,向子期为佐鼓排。(2) 。钟起.去,康曰:“何所闻而来?何所见而去?”钟曰:“闻所闻而来,见所见而去。”
(选自《世说新语•简傲》)
【丙】
赠秀才从军诗①
(晋)嵇康
息徒兰圃.秣马华山②。流磻③平皋,垂纶④长川。目送归鸿,手挥五弦。俯仰自得,游心太玄。嘉彼钓叟,得鱼忘筌⑤。郢⑥人逝矣,谁与尽言。
【注释】①本诗是嵇康送其兄嵇喜入司马氏军幕时所作。②秣马:喂马。③流磻:用石弹打鸟。
④垂纶:钓鱼。⑤得鱼忘筌:出自《庄子•外物》,指领会了深妙的义理。⑥郢:楚国的都城。
【评论】叔夜此诗豪壮清丽,无一点尘俗气。……余尝为诸子弟言:士生于世,可以百为,惟不可俗,俗便不可医也。或问不俗之状,余曰:难言也,视其平居,无以异于俗人。临大节而不可夺,此不俗人也。(节选自黄庭坚《书嵇叔夜与侄榎》)
15. 为句中加点词选择正确的义项。(4 分)

(2)①顾.以康为虑耳( ) ②康顾.视日影( )

D.举用

A.难道 B.回头 C.探望 D.只是

16. 【甲】文为传记,【乙】文为笔记小说,两文都提及“嵇康锻铁”之事,但语言的风格不同。下列两句话摘自两文的空白处。请你将其分别还原,并简述理由。(4分)
A.康扬槌不辍,傍若无人,移时不交一言。 B.康不为之礼,而锻不辍。(1)( ) (2)( )
理由:
17. 下列对钟会“闻所闻而来,见所见而去”这句话的理解评论,有错误的一项是( )(3 分)
A. 钟会虽不直言回复嵇康,却不甘示弱,一来一往,亦显玄妙。
B. 钟会这句话是给自己下台阶,巧妙地化解了自己的尴尬处境。
C. 钟会虽未明说,但已领教了嵇康对他的藐视,心怀怨恨。
D. 钟会乘兴而来,领悟了嵇康的玄言妙义,于是兴尽而去。
18. 有人说,嵇康的《赠秀才从军诗>最显其神采,但后人对这首诗的归类存在争议。你认为它应该属于以下哪一类?为什么?(4 分)
A.咏怀诗B.赠别诗
我认为属于 ,因为 。
19. 黄庭坚评论嵇康“其诗清丽,其入不俗”,你如何理解嵇康的“不俗”?请结合上面诗文简要谈谈。(5 分)
III写作(60 分)
20. 按要求写作。(60分)
书信是一种传统的交流方式,可叙述,可议论,可抒情,也可描写;可以谈人生,可以聊家常,也可以探讨学术:无论写什么,也无论怎么写,你都可以在信中敞开心扉与人交流…..请从下面两个任务中任选一个,按要求写一封书信。
要求:(1)不少于600 字:(2)不得套写、抄袭;(3)有规范的书信格式;
(5) 不得透露个人信息,需要出现本人姓名的地方用“xx”代替。
(6) 2018学年第二学期九年级第一次模拟检测语文参考答案
(7) I积累(23分)
(8) 1.(4分)(1)逐(2)圃(3)圈(4)囤(评分标准:每字1分)
(9) 2.(12分)(1)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2)①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②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③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3)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4)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评分标准:每空1分,句中有错字、别字、漏字、添字等情况,该空不得分。)
(10) 3.(3分)C
(11) 4.(4分)(1)到,等到(2)同“慧”,聪明(3)详尽(4)击鼓
(12) II 阅读(62分)
(13) 一、名著阅读(12分)
(14) 5.(3分)《傅雷家书》虽然编入很多书信,但每封信都独立成篇,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或目的进行选择性阅读。因为阅读专题交流会需要进行主题探讨,所以你先确定一个主题,然后选择若干跟主题有密切关联的书信进行具体阅读。(评分标准:只要能答出“根据主题选择阅读”这层意思,理由基本充分 即可得3分;如果忽略主题扣1分;如果没有提出“选择阅读”不给分。但可以不出现“选择”这个词语,意思对即可。)
(15) 6.(5分)【示例一】我支持小语的意见:因为这三封书信虽然不同,但都体现了傅雷对傅聪深沉的爱。第一封中傅雷百忙中仍不忘提醒傅聪注意生活的细节,可谓无微不至,是一位父亲对儿子殷切的关爱。第二封信中傅雷以克里斯朵夫和罗曼罗兰来激励儿子,并希望儿子把“中国的钟声”传遍世界,用艺术为国争光,这是父亲对儿子最深沉的爱。第三封信中傅雷教导儿子要关注绘画,欣赏世界艺术宝藏,提升修养。这是父亲对儿子智慧的引领。这三则书信中,谈生活、谈艺术、谈人生,都蕴含着山一般厚重的父爱。(评分标准:围绕主题1分:整体逻辑1分:结合书信内容理解“父爱”,每封书信各1分。)【示例二】我赞成小文的观点,因为在这三则书信中,傅雷都围绕“修身立志”教育傅聪。第一封写傅雷即便很忙还不忘提醒傅聪要重视细节上的礼貌,改掉自身的缺点,提升 教养。第二封信中傅雷以克里斯朵夫和罗曼罗兰来激励儿子,并希望儿子把“中国的钟声”传遍世界,用艺术为国争光,做一个胸有大志,时刻不忘家国情怀的人。第三封信中傅雷与儿子探讨音乐 和绘画,希望儿子要欣赏世界艺术宝藏,提升修养。在这三封书信中,傅雷从生活、艺术、人生追求上引导儿子“修身立志”,让人感怀。(评分标准:围绕主题1分;整体逻辑1分:结合书信内容理解“修身立志”,每封书信各1分。)
(16) 7.(4分)【示例】这三封信虽然重点谈论西方文化,但他在第二封书信里也提到许多中国文化元素,在整本书中,有很多篇章傅雷都在和傅聪谈论中国的文化,比如两晋六朝 的文采风流,比如《人间词话》,希望傅聪能够把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相融合。(评分标准:第二封书信1分:整本书2分;目的1分。)
(17) 二、现代文阅读(30分)
(18) (一)(21分)
(19) 8.(3分)C
(20) 9.(1)(3分)【甲】处生动地描写了 蚂蚁负重穿行时被风打乱计划的慌乱画面;作者描写蚂蚁其实是在写自己(或以拟人的手写自己/隐喻自己),表现自我的迷惘和无助。(评分标准:对画面的赏析1分:描写目的1分;描写效果1分。)


展开余下试题(21) (2)(3分)【乙】处作者细细碎碎地去描写街镇上嘈杂的生活场面,其实写出了“我”在物中醒来的状态(或这些故乡的风物让“我”醒来/“我”意识到了我在故乡的存在),让“我”感受到了故乡的温暖亲切。(评分标准:对画面的赏析1分;描写目的1分;描写效果1分。)
(22) 10.(4分)这句话内容上以里尔克的“物”引发作者对家园的思考,“我”在故乡的“物”中苏醒、生长、老去,让“我”在故乡的风物中找到家 园;结构上起过渡作用,使行文从叙事过渡到议论(或:由回忆往事过渡到思考人生),引发下文围绕“物”而展开的思考。(评分标准:内容2分;结构2分:意对即可。)
(23) 11.(8分)【说明】能正确理解第三人称的叙事视角,联系 文章核心内容来理解转换视角所达到的效果,并由此进一步深入理解文章的主题。本题采用分层赋分 的方式,每一层级表述有欠缺酌情扣1分。单点结构说明:(1)第三人称叙述视角的理解(如:用另一个自我反观自我)(2)文章核心内容的理解(如:我发现自己的孤独,对自己孤独的理解)(3)转换叙述视角的效果(如:这是转换叙述视角,能够使文章意蕴更丰富) 关联结构说明:(1)(2)关联,理解另一个自我反观自我,更清楚地看清自己,明白自己的孤独,理解自己的生命状态;(1)(3)关联,用另一个自我反观自我,这样转换视角来叙述,就能表现更加丰富地自我生命经历和生命感悟(2)(3)关联无效,脱离了叙述视角的逻辑起点。抽象结构说明:(1)(2)关联或(1)(3)关联中或(1)(2)(3)关联中,进一步发现这样转换视角能够促使自我的审视,理解生命中的一切经历,从而深化了文章主题)第一层(8-7分):能深刻理解第三人称的叙事视角,联系文章核心内容来理解转换视角所达到的效果,并由此进一步深入理解文章的主题。示例1:文中的“他”即是另一个“我”。“我”曾迷失了生活的方向,离家漂泊,在陌生的世界里游荡,“我”的人生迷惘无措,“ 我”的孤独无人理解。当“我”从另一个“我”的角度进行自我审视,我开始寻找自己,寻找月光下的家园。于是“我”折返故乡,故乡老旧的器物,故乡流逝的光阴,故乡亲切温暖的点点滴滴,让“我”醒来、生长、老去,“我”书写故乡的一切,与生活达成默契,与村庄相互依偎,终于理解了“孤独”,寻找到了自己的精神家园。巧妙地转换叙述视角,使本文的意蕴变得更深刻,当我们迷失生活,当我们找不到自己,我们需要这样的自我对话,自我审视,才能在生命中发现自我,理解自我,追寻自我的精神栖息之处。第二层(6-5分):能正确理解第三人称的叙事视角,联系文章核心内容来理解转换视角所达到的效果,并由此进一步理解文章的主题。示例:文中的“他”即是另一个“我”。“我”曾迷失了生活的方向,离家漂泊,在陌生的世界里游荡,“我”的人生迷惘无措,“我”的孤独无人理解。当“我”从另一个“我”的角度进行自我审视,我开始寻找自己,寻找月光下的家园。于是“我”折返故乡,故乡老旧的器物,故乡流逝的光阴,故乡亲切温暖的点点滴滴,让“我”醒来、生长、老去,“我”终于理解了“孤独”,寻找到了自己的精神家园。巧妙地转换叙述视角,使本文的意蕴变得更深刻。第三层(4- 3分):能理解第三人称的叙事视角,联系文章核心内容来理解转换视角所达到的效果。示例:文中的“他”即是另一个“我”。。我”曾迷失了生活的方向,离家漂泊,在陌生的世界里游荡,“我”从另一个“我”的角度进行自我审视,折返故乡,故乡亲切温暖的点点滴滴,“我”终于理解了“孤独”,寻找到了自己的精神家园。巧妙地转换叙述视角,使本文的意蕴变得更深刻。第四层(2-1分):能知道第三人称的叙事视角。示例:文中的“他”即是另一个“我”。“我”曾迷失了生活的方向,后来折返故乡,“我”终于理解了“孤独”。
(24) (二)(9分)
(25) 12.(2分)洗脸盆下面的进水阀门被关闭了。
(26) 13.(3分)(1)马桶、盥洗台和浴缸的下面都设置了U形水管,这种水管会形成一段积水,阻断了难闻的空气返回;(2)难闻的空气沿着排气管往上升,再通过房顶的通气孔跑出去了。(评分标准:第(1)点2分:第(2)点1分。)
(27) 14.(4分)②。②处有个小孔,水满到这里就会通过溢水管流向下水管了,造成浪费,所以在此处安装感应器,一旦有水流过,可以使进水开关自动关闭。而①处是浴缸边沿,水满到这里才停止进水,依然会有大量的清水从溢水管流走,而③处是浴缸底部,如果水满到这里就停止进水,那就无法蓄水洗浴了。(评分标准:判断正确1分,对②处安装智能感应器的原理解说正确得2分,对①③赴解说正确得1分。)
(28) 三、古诗文阅读(20分)
(29) 15.(4分)(1)DA(2)DB(评分标准:每字1分。)
(30) 16.(4分)(1)B;(2)A。B句比较简洁,符 合传记以叙事为主,语言相对简练的特点。A句描写形象生动,符合笔记小说以善用细节刻画人物形象的特点。(评分标准:一处选对得1分,写出每句话的语言特点各得1分,大意对即可。)
(31) 17.(3分)D
(32) 18.(4分)【示例一】A.咏怀诗。虽然题目中有“赠”字,但本诗描绘了在野外喂马、射鸟、钓鱼等生活情景,表现了悠闲自在的情趣。作者借此表明自己的人生追求。所以这其实是一首咏怀诗。【示例二】B.赠别诗。这首诗是嵇康在其兄嵇喜入司马氏军幕时所作,诗歌的题目中就有“赠”字。诗中描述了自己弹琴、钓鱼等生活情景,表现了悠闲自在的情趣,借以希望其兄回归田园。(评分标准:对题目“赠”字的理解1分,对情境分析2分,写作目的1分)
(33) 1 9.(5分)嵇康的“不俗”首先表现在他蔑视权贵,不同俗流。如甲乙两文都写出嵇康对钟会的傲慢;其次表现在“临大节而不可夺”的执着坚贞,面对死亡,还能“顾视日影,索琴弹之”;另外,“不俗”还表现在他回归自然、心游物外、悠然自得的人生状态,比如他赠兄长从军时,丝毫不言功利,却以“目送归鸿,手挥五弦”的超脱表明自己的人生追求,希望哥哥也能回归田园。他的这种不俗,其实就是坚守本心,回归真我,绝不随波逐流。对尘世中的追名逐利者具有警醒作用。(评分标准:对嵇康不俗的具体表现 一个方面1分,共3分,;归纳1分:价值意义1分,合理理解即可。若完全没有结合诗文内容,酌情扣1-2分。)
标签:人教版 九年级 总复习 中考模拟卷
相关:关于“浙江省温州”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676]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