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月考试卷

阅读:365  2019-06-19
标签:人教版 高二 总复习 月考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365]
江西省名校临川一中•南昌二中2020届第二次联合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江西省名校临川一中•南昌二中2020届第二次联合考试
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中华民族创造伟大历史的过程,同时也是跨越困境、不断前行的过程。要想认识中华民族坚实厚重的历史,了解她的崇高与苦难,完全可以从了解古代文学特别是诗词入手。诗歌是诗人对所处时代的描写和反映,堪称生动形象而又具体真实的历史记录。一部《诗经》就是当时生活百科全书式的记录。例如,其中的《豳风•七月》有对先民们四季繁忙劳作的生动叙述;《秦风•无衣》则体现出了士兵在战场上的同仇敌忾。若想了解盛唐的富庶繁华,最直观的记载莫过于杜甫的诗句:“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究其根本,诗歌的产生总有它的社会根源和文化背景,不少诗作词作还有具体可考的“本事”。中国诗史历来以中华历史作为它的基石,文史相通,密不可分。诗词所提供的历史信息有其自身的优越性。它包含着一种审美认识,使学习知识与审美活动融合统一,因而趣味性强,易为普通民众接受。它又是当时人们心灵情感的自然流露,在历史细节上更富于真实性,更易于引起人们的共鸣和思考。
中华民族依托优秀传统文化,逐渐形成了积极进取、友爱和谐而又坚韧不拔、威武不屈的民族性格。《周易》中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和“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正是对这种民族性格的绝佳诠释。诗歌是情感与思想的双重结晶,是文化思潮的自然产物。古典诗词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神具象化、个性化的显现方式。中华文明以儒家思想为其骨干,又容纳吸收了道家、法家和佛家等各个思想流派,形成了完整统一的有机体。这些在古典诗词中都有鲜明体现。诗人杜甫、李白、王维分别被称作诗圣、诗仙、诗佛,正好大致对应了儒、道、释这三个思想流派。杜甫的远祖杜预曾为《左传》作注,在经学上极有成就,他的祖父杜审言则是初唐“文章四友”之一。儒学和诗歌是杜甫的家族传统,他用自己的毕生践行使二者达到完美融合的境地,以至于宋人有“老杜似孟子”的说法。“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杜诗中体现的正是儒家那种关爱苍生、兼济天下的胸怀。李白屡屡以《庄子》中的鲲鹏自比,他狂放不羁、要求冲破一切外在束缚的自由精神主要来自道家。王维诗中则充满了寂静出世的禅趣。在阅读当中,我们能够体认到祖先数千年来始终坚守的精神血脉和心灵家园,而这正是中华文化生生不息的重要原因。
每个民族都有本民族的语言,也会有用这种语言撰写的诗歌。从一定意义上说,诗歌将本民族的语言之美发挥到极致。古代汉语以单音节词居多,一字一音,字音中包括声母、韵母、声调三个组成部分。围绕这一特性,中国古典诗词有很多篇幅相对短小的抒情诗,语言极为精练传神。例如,五言绝句仅二十个字,词中还有字数更少的《十六字令》,七言律诗也不过五十六个字。古典诗词以抒写内心情思为基本维度,以塑造鲜明意境为主要旨归,普遍讲求用韵、对仗、平仄的规则。这充分彰显了汉语自身的意蕴之美和声韵之美,达到了“笔落惊风雨”、“篇终接混茫”的高超艺术境界。汉语的民族特色使中国古典诗词在世界文学之林中具有独特的地位。例如,西方诗歌就无法做到中国古典诗词中所具备的精工对仗。汉字的稳定形体,更是让古典诗词具有了跨越时空的效果。唐诗中的许多名篇,今天的中小学生都可以背诵,并依然能体会到其中的情感和意味,并不存在巨大的文字障碍。


浏览完整试题在中国古代,诗词不仅用于书面阅读,而且用于口头传播。我们现今除了品读、书写之外,还可以吟诵和歌唱。吟诵的本质是强化诗词固有的声韵美,更好地体味诗的情感和意境,可以说是“因声而入情”。吟诵带有强烈的自主体验性,每个人的吟诵都可以与他人不同,非常适合自主实践。中国古代本来就有着诗乐结合的传统,现代的作曲家们也给不少的诗词名篇重新配乐谱曲,让它们可以用于歌唱。声情并茂地演唱古典诗词,能够让古典诗词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弘扬古典诗词的当代价值》张巍)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诗歌是生动形象而又具体真实的历史记录,因此诗歌不仅为人们所接受,而且从中流露出的真情实感更容易引起人们共鸣。
B. 在一定的社会根源和文化背景下,诗人通过诗歌对所处的时代进行描写和反映,而且诗词还有具体可考的“本事”。
C. 古典诗词从古至今都在发挥它的功用,除书面阅读和口头传播,其吟诵和歌唱所带有的自主实践性,也能让我们“因声入情”并感受它的生命力。
D. 由于汉字形体的稳定,古诗词有了跨越时空的效果,而且让今天的中小学生依然能够背诵并体会古诗词的情感和意味。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开篇通过列举《诗经》和杜甫诗歌对其所处时代的具体真实的记录,旨在说明诗歌与时代历史的紧密关系。
B. 文章第二段主要采用举例和引用的论证方法,以突显诗歌在我们体认祖先坚守精神血脉和心灵家园上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C. 第三段讲述古典诗歌能展现中华民族语言的极致美,指出具有跨越时空效果的古典诗歌具备超出西方诗歌的高超艺术境界。
D. 文章整体为并列式的结构,结尾段重点阐述古典诗词灵活而多样的运用方式使其在当今社会仍旧有旺盛的生命力。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 一项是
A. 要了解中华民族前行过程的崇高和苦难以及中华民族厚重的历史完全可以从了解古典诗词入手。
B. 在阅读优秀的古典诗词中我们能感受到积极进取、友爱和谐而又坚忍不拔、威武不屈的民族性格。
C. 弘扬古典诗词,有助于我们深入了解民族文化传统和文化精神,使得中华文化得以代代传承,生生不息。
D. 诗词包含着一种审美认识,是诗人心灵情感的自然流露,诗人通过塑造鲜明意境,达到抒写内心情感的目的。
【答案】1. C 2. C 3. D
【1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词句的含义的能力。考生要联系上下文,要仔细比对。比对时注意选项与原文是同义转述还是改变了原文。同时要熟悉设误的类型,如偷换概念、混淆未然已然、混淆或然必然、无中生有,强加因果,肯定否定不当、强加因果,曲解原文等。A项“诗歌是生动形象而又具体真实的历史记录”表述错误,原文内容为: “诗歌是诗人对所处时代的描写和反映,堪称生动形象而又具体真实的历史记录”,同时和后文的因果关系不成立,原文“它包含着一种审美认识,使学习知识与审美活动融合统一,因而趣味性强,易为普通民众接受。”B项“诗词还有具体可考的‘本事’”扩大范围,原文内容为:“不少诗作词作还有具体可考的‘本事’”,并不是所有的都有“本事”。D项原文内容为:“唐诗中的许多名篇,今天的中小学生都可以背诵,并依然能体会到其中的情感和意味,并不存在巨大的文字障碍。”今天的中小学生能背诵且体会到其中情感和意味的只是“唐诗中的许多名篇”,限定内容不可省略。故选C。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本论证方式及内容提炼的能力。解答此题考生需要划记每段的中心论点,并明确论据以及论证方法、论据与论点的关系。一般考查论证方法,论据与观点是否一致。C项“讲述古典诗歌能展现中华民族语言的极致美”错,范围放大。第三段原文内容是“从一定意义上说,诗歌将本民族的语言之美发挥到极致。”;“汉字的稳定形体,更是让古典诗词具有了跨越时空的效果。”、是“稳定形体”,不是“古典诗歌”,选项偷换概念。故选C。
【3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考生需要比对原文,结合上下文做出判断。同时要熟悉设误的类型,如偷换概念、混淆未然已然、混淆或然必然、无中生有,强加因果,肯定否定不当、强加因果,曲解原文等。A项“完全可以从了解古典诗词入手”错误,原文为“完全可以从了解古代文学特别是诗词入手。”。B项原文“中华民族依托优秀传统文化,逐渐形成了积极进取、友爱和谐而又坚韧不拔、威武不屈的民族性格。选项说“在阅读优秀的古典诗词中我们能感受到积极进取、友爱和谐而又坚忍不拔、威武不屈的民族性格。”于文无据。C项强加因果,原文“在阅读当中,我们能够体认到祖先数千年来始终坚守的精神血脉和心灵家园,而这正是中华文化生生不息的重要原因。”是中华文化生生不息的原因是阅读中体认到的祖先数千年来始终坚守的精神血脉和心灵家园,而不是“弘扬古典诗词”。故选D。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智慧交通是未来交通系统的发展方向,我国高度重视智慧交通的发展,交通运输部近年来提出了要建设交通基础设施和信息化基础设施两个体系,也出台了《关于全面深化交通运改革的意见》,而智慧交通成为其重要手段,扛起了引领交通现代化的大旗。
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和机动车数量的快速增长,各种交通问题凸显,发展智慧交通可保障交通安全、缓解拥堵难题、减少交通事故,还可提高车辆及道路的运营效率,促进节能减排。
(摘编自王贝贝《“十三五”中国智慧交通发展趋势判断》)
材料二:
2018年中国网民短途出行交通方式选择频率调查

【注】分数越高代表率越高,满分为5分。
(数据来源于“艾媒咨询”)
材料三:
目前,我国城市智慧交通普遍缺少顶层设计,迫切需要建立一个系统全面的智慧交通框架体系。同时,随着各地交通系统规模扩大,设备故障点也呈几何级数增长,运营维护单位忙于应付设备故障,维修成本过高。另外,以现在的技术手段,人、各类交通工具在时间、空间上留下的痕迹信息都会被采集到,但这些数据汇聚起来,并不一定产生有价值或者价值高的信息,也消耗了大量的存储空间资源。


展开余下试题当前对智慧交通信息安全问题重视不足。在信息的收集、传输、处理的各个环节中,都可能存在信息泄露、伪造、网络攻击等安全问题。
智慧交通的建设运营要各部门群策群力,但现状是各部门都有其各自的业务系统,难以协调一致;我国智慧交通系统项目的建设先于行业统一标准的推出,许多地区的智慧交通系统自成体系,标准互不统一。
目前很多中小城市的智慧交通还是比较低层次的操作,还没有“大交通”的概念,当下所谓的智交通其实只是管控。而各地还或多或少地存在地方保护主义的现象,影响了系统运行效率,提高了系统运行的维护和再建设成本。
(摘编自姜秀明《浅析智慧交通的未来》)
材料四:
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时代的来临,智慧交通应用前景将更加广阔。通过人工智能技术,既可识别车辆特征、交通违法行为等信息,也可实现平面二维的展示,让城市交通参与者变得透明,从而实现了“所见即所现”。通过仿真试验寻求现实交通问题的最优解,获取交通设计方案的评价,为交通规划和整改提供决策辅助。
我们还可以利用大数据技术分析收集起来的人和交通数据,通过AR实景指挥作战系统将其深化应用。系将所有交通资源和信息集约在一张实景地图上,实现道路交通从“治”理到“智”理的转变。不过,智慧交通在做好自身行业的同时,还需要横向的延伸,与智慧城市的各行业如智慧医疗、智慧安防、智慧环保等做到相互服务,避免信息孤岛或重复建设。
(摘编自赵锦祥《智慧交通在智慧城市的深入应用与发展趋势》)
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在我国交通运输全面改革的征途中,智慧交通发挥的作用无疑会十分巨大,它会带来我国交通现代化一系列的变化。
B. 从材料二中2018年的调査数据来分析,网民们在短途出行中所选择的各类交通方式的频率相差不大,其中轻轨的使用频率最低。
C. 通过技术手段采集人、各类交通工具所留下的痕迹信息没多大价值,还消耗了大量的存储空间资源,因此,保存它们,实际意义不大。
D. 人工智能、大数据对智慧交通的应用很重要,如实现“所见即所现”平面二维的展示图景就需依靠人工智能来完成。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我国之所以对智慧交通的建设十分重视,是因为智慧交通可解决许多交通问题,也是未来交通系统的发展方向。
B. 从材料二中的调查数据来看,2018年中国网民在长途出行中最喜欢选择高铁、动车,而选择轮船的频率最低。
C. 目前,我国很多城市都在进行智慧交通的建设,地方对智慧交通的理念理解不够,执行起来都是低层次的操作。
D. 向智慧城市的各行业进行延伸,从而相互服务,避免信息孤岛或重复建设,是做好智慧交通自身行业的前提条件。
6. 我国智慧交通发展迅速,但要充分适应社会发展,仍需做出哪些努力,结合材料进行简要概括
【答案】4. C 5. D
6. 对智慧交通进行顶层设计,建立一个系统全面的智慧交通框架体系;协调各行业各部门机构,群策群力;制定统一的标准;提升信息安全,实现信息共享;加强人工智能技术在智慧交通的实际运用。立足“大交通”理念,进行全面管理
【4题详解】
本题考查信息筛选和整合能力。首先应迅速浏览,划记关键词;其次找到对应位置比对原文,最后做出判断。比对时注意选项与原文是同义转述还是改变了原文。同时要熟悉设误的类型,如偷换概念、混淆未然已然、混淆或然必然、无中生有,强加因果,肯定否定不当、强加因果,曲解原文等。C项“没多大价值”错,原文“但这些数据汇聚起来,并不一定产生有价值或者价值高的信息,也消耗了大量的存储空间资源”,不一定产生有价值的信息并不等同于产生的信息没价值。同时该选项还犯了“强加因果”的错误。故选C。
【5题详解】
本题考查信息筛选和整合能力。首先应迅速浏览,划记关键词;其次找到对应位置比对原文,最后做出判断。比对时注意选项与原文是同义转述还是改变了原文。同时要熟悉设误的类型,如偷换概念、混淆未然已然、混淆或然必然、无中生有,强加因果,肯定否定不当、强加因果,曲解原文等。注意选项中过于绝对的说法。要看原文是否有这样的表述,没有就可以判定为错。D项原文“智慧交通在做好自身行业的同时,还需要横向的延伸,与智慧城市的各行业如智慧医疗、智慧安防、智慧环保等做到相互服务,避免信息孤岛或重复建设。”文中并没有说是前提条件,无中生有。故选D。
【6题详解】
本题考查信息筛选、整合、分析能力。首先审题,明确答题方向和要点。本题问的是智慧交通要适应发展应做的努力,材料中智慧交通存在的问题或不足就是努力的方向,每则材料侧重点不同,再结合关键句子。分别叙述提高的措施即可。如材料三“我国城市智慧交通普遍缺少顶层设计,迫切需要建立一个系统全面的智慧交通框架体系。”很容易知道提升措施为对其进行顶层设计,建立一个系统全面的智慧交通框架体系。其他依照这个方法很容易得出答案。从“智慧交通的建设运营要各部门群策群力,但现状是各部门都有其各自的业务系统,难以协调一致”可知各部门要群策群力,协调一致。由“我国智慧交通系统项目的建设先于行业统一标准的推出,许多地区的智慧交通系统自成体系,标准互不统一。”可知要建立统一的标准。从“目前很多中小城市的智慧交通还是比较低层次的操作,还没有“大交通”的概念,当下所谓的智交通其实只是管控。”我们要立足“大交通”理念,进行全面管理。从材料四“我们还可以利用大数据技术分析收集起来的人和交通数据,通过AR实景指挥作战系统将其深化应用。系将所有交通资源和信息集约在一张实景地图上,实现道路交通从“治”理到“智”理的转变。”可知要加强人工智能技术在智慧交通的实际运用。从“不过,智慧交通在做好自身行业的同时,还需要横向的延伸,与智慧城市的各行业如智慧医疗、智慧安防、智慧环保等做到相互服务,避免信息孤岛或重复建设。”可知我们要做到信息共享,确保信息安全。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云中村
阿巴一个人在山道上攀爬。
两匹马走在前面,山风吹拂,马脖子上鬃毛翻卷。
弓着腰向上的阿巴跟在两匹马后面,鼻梁高耸,宽大的鼻翼翕动,他闻到了牲口汗水腥膻的味道。阿巴已经有四年多时间没有闻到这令人安心的味道了。
地震爆发前的几分钟,几秒钟,他就被这种味道包围着站在天空下,那是攀爬更高山道的时候,累了,他站在山道拐弯处休息。他用手叉住腰,望向深深的峡谷,望向峡谷底部的岷江,再抬头仰望上方的雪山。雪山上方停着又亮又白的云团。汗水淋漓的马也停下来,它们身上浓烈的腥膻味就聚拢过来,包围了他。
后来,阿巴知道,地震爆发的时间是下午2点28分04秒。他熟悉的世界和生活就在那一瞬间彻底崩塌。
灾后,他和云中村幸存的人去往政府安排灾民的另一个地方。离开大山,去往一个平原上的村庄。
当云中村人落脚在另一个世界——那个平原上的村庄,那些气味一天天消散,最后就永远消失无踪了。
有一阵子,阿巴竟然把这些味道都忘记了。
现在,离开四年多后,阿巴回来了。
临行前,阿巴去了从云中村移民来的每一户人家。每一户人家都住着政府统一修建的安置房。他在每户人家坐一阵子,并不说话。
每户人家都说,阿巴来了。


展开余下试题他们打开炉灶,天然气火苗蓝幽幽的,呼呼作响。
他说,我要回去了,你们捎点东西给那里的人吧。
是的,每家每户都有在“那里”的人,在那个毁弃的云中村,每家人都有人永远在“那里”。没有哪家人没有在地震中失去亲人。气氛立即变得悲伤了。他们找出酒、糖果、上小学或幼儿园的孩子的一幅画、新生儿的一张照片。拿照片的两户人家原本是四户人家,是由四个破碎的家庭重新组建的两户人家。他们各生了一个儿子。孩子吃着捐助的奶粉长大,裹着捐助的尿不湿长大。他们说,娃娃不是生在云中村的,但还是云中村人。就拿照片回去吧,给他们的哥哥看看,给他们的姐姐看看。阿巴很惭愧,他不该又来揭开正在愈合的伤口,让这些伤口又流出血来。他说,对不起,我让大家伤心了。乡亲们流着泪,说,请告诉他们,我们没有忘记他们。有乡亲用额头抵着阿巴的额头,乡亲的泪水流进了阿巴的嘴里,阿巴尝到了盐的味道,悲伤的味道。
他一户一户一家一家收集东西,装满了整整一个褡裢。
移民村的老板——家具厂的李老板,得知阿巴要回云中村,就把他拉到村口饭馆喝了一顿酒。饭馆是三户移民合伙开的,以家乡的山货——野菜、蘑菇、牦牛肉、藏香猪肉为招牌菜。李老板把手一挥,说,今天不喝店里的青稞酒,咱喝五粮液。阿巴说,你一直对我们很好。李老板说的也是干部常说的话,一方有难,八方支援。
他还把一沓钱塞在阿巴口袋里,一点心意,一点心意。阿巴把李老板塞给自己的钱掏出来,说,唉,大家都难,我不能要你的钱。
老子是汉族老大哥,你必须拿着!家具厂要死要活,也不在这点钱上,拿着!
阿巴说,我岁数比你大,你怎么是老大哥?
我说的不是我们两个人,我说的是两个民族。
阿巴离开那天,整个移民村都出动了。那天,阿巴表情严肃,气度威严。他脱下家具厂的蓝色工装,穿上了藏袍。哔叽呢的灰面料,闪闪发光的云龙纹的锦锻镶边,软皮靴子叽咕作响。
有人要流泪。阿巴说,不许悲伤。
有人想说惜别的话,阿巴也说,不许舍不得。
那我们用什么送阿巴回家?
用歌唱,用祈祷。用祈祷歌唱。让道路笔直,让灵魂清静。
于是,一村人都在汽车站唱起歌来。一村人聚在一起,他们的歌声在汽车站的屋顶下飘荡。
他们在水泥站合上摇晃着身体,就像被风吹动的森林一样。歌唱像是森林在风中深沉的喧哗。岩石在听,苔藓在听。鸟停在树上,鹿站在山岗。灵魂在这一切之上,在歌声之上。
地震发生在5月,救灾的解放军走了。知道解放军要走,好多人都哭了,彭措家断了腿的孩子是两个战士背下山去的。孩子的父亲去替这两个战士补磨破了的鞋,去替所有的解放军补鞋,带着最结实的牛筋线,最柔软的小羊皮。琼吉家的人在废墟下埋得最深,解放军用三天时间才刨出来。他家的老奶奶看到解放军,就说菩萨,菩萨。老奶奶一见到解放军就拉着那些刨过泥的手,搬过石头的手,把发臭的尸体从废墟底下刨出来的手,一个劲亲吻。老奶奶在解放军官兵那里得到一个称号——“吻手阿妈”,解放军不肯吃灾民的东西,不肯喝灾民的茶,老百娃只能吻他们的手。
正陷于遐想的阿巴突然听到了鸟叫声。阿巴听出来是云中村前石碉上的红嘴鸦群在鸣叫。黄昏降临,以石碉为巢的红嘴鸦开始进行每天例行的归巢仪式,它们绕着云中村,绕着石碉盘旋鸣叫。这群红嘴鸦还跟几年前一样,没有增加,也没有减少。不只是几年前,而是几十年来,这群红嘴鸦就是这样,永远在石碉上栖息,永远不多也不少。
阿巴想,生命以鸟的方式存在,真好。
(节选自阿来《云中记》)
7.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小说地方特色鲜明,马身上的腥膻味、收集的东西放褡裢、告别乡亲时穿藏袍等日常生活细节的描写,为文章增添了浓郁的乡土气息。
B. 小说在刻画家具厂的李老板时,主要运用了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等正面描写手法,凝练传神地塑造了其热情大方的人物形象。
C. 小说后半部分描写解放军救助灾民,灾民感谢解放军的情景,是为了体现灾民知恩图报的美德。
D. 阿巴快到云中村时听到了鸟叫声,感叹“生命以鸟的方式存在,真好”,这看似不合常理,却传达出阿巴难以言说的情感。
8. 本文是怎样叙述云中村的故事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
9. 有人认为,这是一篇意蕴丰富的小说,请结合文本,联系自身对人文精神的认识,谈谈理解。
【答案】7. C 8. 以阿巴行路时通过马的气味回想起地震,来引出云中村的故事,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多用对话,通过阿巴和其他人的交谈来表达移民对故乡和已逝亲人的思念,感情真挚。现实与回忆交织,使叙事更为集中,交代必要情节,展示事件来龙去脉。情景描写与叙事相结合,赋予阿巴回村的故事哀而不伤的诗意美。
9. 阿巴要回曾经的村子。村民们托其带去礼物,表达了村民们对地震中逝去的亲人及故乡的思念之情。李老板以汉族老大哥的身份给阿巴送钱,地震救灾中汉藏军民互相关照,体现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中华传统美德以及汉藏同胞一家亲的民族情谊。作者借阿巴回村路上的感悟及村民对已逝亲人的思念,表达出对生命的敬畏及对人生的思考。
【7题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对小说内容的理解及手法赏析的综合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要注意明确题干的要求,要注意认真研读文本内容,将对内容的理解和选项进行仔细比对。题干问的是“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这属于综合题,既考查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塑造形象的技巧,也考查故事的情节、主旨和环境。选项C,“小说后半部分描写解放军救助灾民,灾民感谢解放军的情景,是为了体现灾民知恩图报的美德”理解有误。小说描写“解放军救助灾民,灾民感谢解放军的情景”是为了体现“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美德及“汉藏一家亲”的民族情谊。故选C。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作品的体裁特征和表现手法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要注意审清题干的要求,要注意从以下角度进行答题:本题可以从叙述方式、情节安排技巧等角度进行思考。细读文章,把握多用对话、现实与回忆交织、情景描写与叙事相结合等的叙述特点,联系相关内容作答。小说开篇就写阿巴在登山中感受到马身上的气味,来引出那段地震灾难的往事,深深的吸引了读者。小说行文主要是用对话的方式呈现现实与回忆,抒发了灾难中的人们的真挚的情感,这样写对抒发真实而感人的情感有好处。
【9题详解】
本题考查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探讨作品蕴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要注意明确题干的要求,要注意结合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现实生活充分的结合,此题需要联系文章内容和自身对人文精神的认识来作答。全文围绕“阿巴回村”的故事来写,字里行间流露出阿巴及移民村的人们对故乡、故亲的思念;家具厂的李老板为阿巴送行,并送他一笔钱,展现了汉藏同胞一家亲的人文精神,地震中军民互相关照更是凸显了这一点;同时也从侧面展现了人们对生命的敬畏及对人生的思考。
【点睛】文学类文本阅读选择题的题目,主要集中对文意、文章的主旨、文章的结构、人物形象的塑造等内容的考核,考核的方式基本有两种,一种是根据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概括,另一种是对文章特色和手法的赏析,分析文意要读懂文章,主要是文意、主旨、情感、人物的心理表述不当,赏析一般为手法和特色概括不当,手法集中的小说的三要素上,主要考核人物塑造、情节安排、环境描写、标题的作用、结尾的特征等。选择题时往往错误的选项命制都是明显
标签:人教版 高二 总复习 月考试卷
相关:关于“江西省名校”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365]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