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月考试卷

阅读:435  2019-06-21
标签:人教版 高二 下册 月考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435]
西藏自治区拉萨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第六次月考语文试题
拉萨中学高二年级(2020届)第六次月考语文试卷
命题: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请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一、现代文阅读(32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①近二十年来,中国网络文学蓬勃发展,出现了作品丰富、写手众多的繁盛局面。但是,网络文学在发展的同时,也客观存在着粗制滥造、缺乏担当等一些问题。网络写作,需要从传统文学写作中汲取营养。
②首先,要提升担当精神。古人写文章,通常追求价值功能,而不只是为了娱乐消遣。今天的网络空间,似乎为作者提供了一个狂欢场所。网络写作的最初目的是自由宣泄情感,作者更看重写作过程中的惬意与畅神。换言之,网络文学卸下了功利主义的重担,回归到自由抒情、悦心快意的游戏写作本质。文学的价值功能,变为自娱和娱人。网络文学应主动担当。写作时,从现实生活中发现题材,反映老百姓的生活境遇和真实心声。通过深入挖掘精神内涵,网络文学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渗透在作品中,强化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的重要责任。
③其次,要强化经典意识。传统文学写作,习惯精雕细琢。曹雪芹对《红楼梦》“批阅十载,增删五次”的精神,值得钦佩。司马迁所言的“藏之名山,传之其人”,就是对作品经典性、永恒性的追求。网络写作追求快速生产,一般不会仔细推敲,而是匆匆写完就贴出。有鉴于此,网络写作需要借鉴传统写作中的经典意识,重建作者的权威性和个体风格,尽量让自己慢下来、静下来,在每个环节都精益求精。
④另外,要尊崇独创性原则。鲁迅说:“依傍和模仿,决不能产生真艺术。”在传统观念中,文学写作是一种灌注个性精神的创造性劳动,贵在独创性,排斥重复性。而网上资料的丰富性、搜索的便捷性和网络传播的开放性、快速性,导致网络写作表现出互文性特征。网络写手,容易受到流行模式的影响,套用现成模式。网络作家,应当树立追求独创性的理想,开掘自身的独特体验,重视精神世界在文学中的表达。通过独创性写作从同质化、类型化的网络文学流行趋势和套路中突围出来。
⑤最后,要涵养诗性精神。传统文学的艺术形象是间接的,藏在语言符号中,必须通过读者的联想、想象,才能在头脑里出现。语言艺术的诗性魅力,正是通过对间接的、想象的语言形象的经验还原、想象填充和韵味品咂,而得以实现的。网络文学,因多媒体表达的直观性和便捷性,使得网络写作,不再追求“寄意于言外”的韵味,以及空灵幽远的诗意境界。网络写作,不应一味沉浸于文本的快感、故事的惊险刺激和语言的直白浅陋,而要主动向传统写作取经,合理运用多媒体技术和文字,塑造生动的形象、高远的意境,追求意义丰富、含蓄蕴藉、语言雅致的诗意表达效果。
(摘编自罗立桂《网络文学,应向传统文学借鉴什么》)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为了让作者自由宣泄情感,舒畅心情,网络文学将文学的价值功能变为自娱和
娱人。
B.网络写作追求快速生产,一般不仔细推敲,很少尊崇独创性原则,难有经典作
品问世。
C.网络文学有同质化、类型化的流行趋势,网络写手容易受到影响,套用现成模式。
D.多媒体表达的特性让网络文学缺少了“寄意于言外”的韵味,及空灵幽远的诗
意境界。


浏览完整试题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采用了对比论证手法,在比较中强调网络文学向传统文学汲取营养的重要性。
B 文章第三段两处运用引用论证手法,论证传统文学的写作追求作品经典性、永
恒性。
C.文章以当今网络文学存在的弊端为前提,论述网络文学应向传统文学借鉴的观点。
D 文章以总分结构组织全文,从四个方面进行论述,用“首先”等提示语,层次分明。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网络写作要主动地向传统写作取经,并合理运用现代网络技术,重建作者个体
风格。
B.网络文学虽然存在缺乏担当等问题,但无功利主义,不追求价值功能,这值得
提倡。
C.网络写作没有独创性、存在互文性特征,是网上资料丰富、搜索便捷等因素导
致的。
D.网络文学要涵养诗性精神,就要用含蓄深刻的语言表达,将形象隐藏在语言符
号中。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灯如红豆
侯志明
①纪昀有言:“灯如红豆最相思。”
②夏日炎炎的夜晚,我经常会在夜深人静后走向阳台,看城市迷人的夜光。那夜光是由无数盏灯组成的。望着望着,有时会掉下眼泪来。
③是的,不止一次。因为我总会想到童年、少年时陪伴我的那盏小煤油灯。
④我们家姐妹五人,在那个困难年代出生的人,都品尝过生活的艰难。别的不说,就是一家人偶尔做件新衣和平时的缝缝补补,对母亲来讲就是一项繁重的劳作。春节前的母亲是最忙碌的。一进腊月就要夜夜坐在小油灯前,赶做新衣或者浆洗旧衣。白天辛苦一天,晚上还要干活到下半夜。
⑤有一天,我睡醒一觉,发现母亲还在灯前纳鞋底做新鞋,腿上盖着被子,身上披着棉衣。一手拿着鞋底,一手交替拿锥子和针线。先用锥子扎,再用针穿线,再在膝盖上使劲地勒紧。我看着看着,忽然看见她浑身一抖,把手里的东西一扔,然后用左手紧紧地攥住右手的食指,斜倚在了窗台上。过了五六分钟吧,她又坐了起来,拿起没做完的活儿。我想过去搂住她看看扎伤的手,想劝她去睡觉,但我一张口,说出的却是“妈,我要尿尿”。妈没有抬头,只是说“灯亮着呢,去吧”。尿完尿,我回转身,站在那儿,盯着母亲,希望她看我一眼,等来的却是“冷,快去睡,感冒了过不好年”。她仍没有抬头。“那你怎么还不睡?”“快完了,一会儿睡。”在母亲的心里,赶制孩子过年的新衣新鞋,这些活儿不但是定了量的,而且也是限了时的。
⑥年年如此。
⑦后来,我们家又有了另一盏油灯。那是一盏玻璃底座,玻璃肚子,带了玻璃灯罩的油灯。它不但比我家原有的那盏灯好看,而且也明亮。更主要的是它有个调整亮度的开关。这是父亲做了生产队会计,村里给买的。自从有了这盏灯,我们总希望父亲天天计工分,天天整理账,天天点亮这盏灯。那样不但整个家里会明亮很多,而且我们可以蹭亮光看书写作业。
⑧有一年的年底,父亲又点亮那盏灯,开始给人们算账,我又蹭光写起作业,写完我就去睡了。但我睡醒一觉,发现父亲仍然在翻本子打算盘。“爹,咋了?”“没咋。”他没有看我。“没咋,那咋不睡?”我又问。这时他转过脸,看着我说:“有两毛钱,对不上账。”“多了还是少了?”我接着问。“多了。”他说。“多了,那好呀!”我说。他又转过头并拧小灯火,走过来坐在炕沿边摸着我的脸:“不知道给谁少算了。两毛,一个壮劳力两天才能挣到。”
⑨1982年,我上了高中。虽然那时学校有了电灯,但晚上是要定时关灯的。为了在教室关灯后能多学习一会儿,很多同学都备了一盏小油灯。我也不例外。上了三年高中,如果说有几件东西是不能离开的,那么,这盏小油灯就是其中之一。多少次,当冬天的寒冷冻得我手不能拿笔想放弃的时候,是这盏小小的灯给了我些许的温暖。当笔中的墨水冻得不能写字时,是这盏灯帮我融化。假如不曾有小油灯的陪伴照耀,我想在我们那个连老师都配不齐的学校,我是无论如何都不会考上大学的。尤其难忘的是,有一个冬天的早晨,我带了灯去教室背书,可是只过了一会儿就油尽灯灭。正在我不知如何是好时,一个与我坐得不远的女同学将她的灯推到了我的面前,自己站起来走出了教室。这一举动是我万万没想到的,因为在那个年代,男女同学是连话都不说的。何况这个女同学是我们男生认为最丑且经常被嘲讽的,而且她也应该是意识到了的。从那天起,我似乎懂得了更多的东西。
⑩四十年来,陪伴我长大的大大小小、形态各异的油灯,都已难得见到了。但它们却清清楚楚地记录着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和改革开放的变迁,照耀我前行的路,给我以启迪。
⑪其实,“灯如红豆最相思”的上句是“书似青山常乱叠”。把灯和书联系起来的纪昀,忽然升华了我对灯相思的境界和品位。也许这是我思念灯的又一缘由或写完这篇短文后的意外收获吧。
(选自《人民日报》2018年10月29日,有删改)
4.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开头引用“灯如红豆最相思”这一句,既照应文章题目,又奠定全文感情基调。
B.第⑤段母亲没有抬头看我,反映出母亲为我们赶做新衣的忙碌和深沉的爱。
C.第⑧段父亲执意要将多出的两毛钱对清,是为了给我上一堂具有教育意义的课。
D.文章叙写回忆,语言朴素自然;精选生活片段表达感情,真挚动人。
5.如何理解文中“把灯和书联系起来的纪昀,忽然升华了我对灯相思的境界和品位”这句话?请根据文意进行阐释。(5分)
6.文章以“灯如红豆”为题有什么好处?请结合全文进行分析。(5分)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
中国传统节日在天人合一的主导观念中氤氲化育而成,我们可以把天人合一在一年四季的特征概括为:春生、夏长、秋收、冬成。这也恰可比拟为个体生命一生的途程。四时各有当今节庆、合今节俗:
冬成:天寒地冻的冬季,农作物已冬藏,人也冬闲,以过年为中心安享一年劳动成果,并积储能量,协调关系,迎接春阳。“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的除夕,到了辞旧迎新的高潮。中国人具有时间不断更新的意识,旧年之将逝意味着新年之到来。新生命的诞生,也可视为旧生命的延续。所以把除夕和年初一连在一起,把冬储和迎春连在一起,都属于过年。同样,人的一生中,中华年寓含着承前启后和生命更新的意义,元宵节是过年的压轴大戏,狂欢热闹后就投入新的劳作。


展开余下试题春生:中华文化重视“生生之德”,《易•系辞》曰“日新之谓盛德,生生之谓易”“天地之大德曰生”。大自然“变易”之理,表现为四时流转;而变易的深层意义在于“生”,有了生机,宇宙才多姿多彩,活活泼泼。春生正是草木初生、万物化生的最佳季节,宜有体现生命精神的节日。清明时节生机勃勃,春意盎然,在春播眷种之时感谢先人和大自然母亲及生身母亲,赐予我们生命和生机。前者是清明节,后者是中华母亲节。
夏长:夏季是生命加速生长繁茂之时,百虫也孳生,所以也是人体需要特加保护健康生长之时,需要及时加强养生卫生健身。端午节正是迎夏的大节。夏末七夕节银汉秋光,瓜果成熟在望,爱情也充满期望,如以生命途程为喻,已进入婚恋阶段,七夕堪称中华情侣节。
秋收:秋季农作物收成了,相应阶段的人生也成熟了,有成就了,祈愿人月两圆共享成就的中秋节备受重视。九九重阳,阳极将转阴,惜秋敬老,敬老从敬自己父亲始,重阳节可叠加上中华父亲节。同时感谢以老师为代表的所有有恩的长辈,中华教师节也设在这时段。
这个年节体系,盖以自然节气的规律性变化为依托,是一幅自然节候的流程图,也恰是生命的流程图。
(摘编自李汉秋《对传统节日建设的思考》)
材料二:
某机构围绕传统节日建设进行了一次社会调查。
第一个问题是“你了解以下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吗”,调查结果如下图:

第二个问题是“你通过哪些途径了解传统节日文化”,调查结果如以下表格:
选项 比例
电视、网络等媒体 88.89%
生活环境的潜移默化的影响 100%
课堂教学 0%
杂志、报纸 38.89
材料三:
在当今世界日益全球化的背景下,我们应重新认识和建设我们的传统节日,通过多种形式还原这些节日的文化内涵,这需要社会各界的倡导和参与。
从古至今,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节日承载着人们的美好希望和祝福。这些节日除了有计时功能之外,更重要的是人们赋予了这些节日以特殊的情感内涵和需求。
拿春节来讲,中国人最伟大的创造就是“大年三十情结”。过年的高潮就是大年三十。年文化心理是无形的,但它深深铭刻在每个人的潜意识里。所以中国人每逢大年三十,即便在天南海北,也要回家过年。从文化角度看,这个巨大和无形的力量就是中华民族的凝聚力。中华民族生生不息五千年,合而分,分而合,始终是一个坚实的整体,就源于这种凝聚力。它蕴涵着共同的生活愿望、美好的人际关系、高尚的生活准则,以及优良的道德传统。
一直过着群体生活的中国人,最美好的向往就是人间的亲近与和谐。有对父母与长者的敬爱之情,也有手足牵连之情、邻里互助之情、朋友相援之情,以及对先人和故土家乡依恋之情。清明、端午、中秋、除夕等传统节日都充分体现了这些情感。
节日遗产不同于艺术遗产,艺术遗产的传承人是艺术传人,而节日遗产的传承者是全民。只有广大百姓过好传统节日,从精神到心理都得到充分满足,节日遗产才能传承下去,这也是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根脉的最好保护。
(摘编自冯骥才《重新认识和建设传统节日》)
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国传统节日的形成受天人合一观念的影响,其年节体系既是自然节候也是生
命的流程图,春节、端午等节日都体现了人类生命与自然生命的和谐。
B.中国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丰富,如:年寓含着承前启后和生命更新的丰富意义,
重阳节寓含惜秋敬老及对老师的感恩,七夕节寓含对爱情的期望等。
C.调查对象中,每个人都能了解除夕、春节的文化内涵,大部分人能了解冬至、
中秋节等节日的文化内涵,而了解腊八节、重阳节文化内涵的人不多。
D.中国人每逢大年三十,即使离家再远,也要回家过年,这是因为年文化在中国
人的心中已经根深蒂固。年文化对中华民族起到了凝聚人心的作用。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国传统节日循天时而成,春生、夏长、秋收、冬成是大自然生命的时间次序,
也和人类个体生命一生的每个阶段相呼应。
B.人们了解传统节日文化的渠道很多,如生活环境、现代媒体等,从调查结果来看,人们受其影响的程度各有差异。
C.节日遗产的传承者是全民,因而让广大百姓过好传统节日,使其精神和心理得
到充分满足,于传统节日的传承而言至关重要。
D.材料一、材料三都阐述了中国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所不同的是,材料三还阐
述了清明、端午、中秋等传统节日的形成原因。
9.应该如何加强传统节日建设?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4分)
二、古诗文阅读(39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杨鼎,字宗器,陕西咸宁人。家贫力学,举乡会试第一。正统四年,殿试第二。授编修。久之,与侍讲杜宁等十人,简入东阁肄业。鼎居侍从,雅欲以功名见。尝建言修饬戎备、通漕三边二事。同辈诮其迂,鼎益自信。也先将寇京师,诏行监察御史事,募兵兗州。景泰三年,进侍讲兼中允。五年,超擢户部右侍郎。天顺初转左。陈汝言谮之。帝不听。三年冬,以陪祀陵寝不谨下狱,赎杖还职。帝尝命中官牛玉谕旨,欲取江南折粮银实内帑,而以他税物充武臣俸。鼎不可。马牛刍乏,议征什二,又以民艰力沮。皆报罢。七年,尚书年富有疾,诏鼎掌部事。成化四年,代马昂为户部尚书,而以翁世资为侍郎。六年,鼎疏言:“陕西外患四寇,内患流民。然寇害止边塞流民则疾在腹心汉中僻居万山襟喉川蜀四方流民数万急之生变置之有后忧请暂设监司一人,专领其事。其愿附籍者听之,不愿者资遣。兼与守臣练士马,修城池,庶可弭他日患。”诏从之。湖广频岁饥,发廪已尽。及是有秋,用鼎言,发库贮银布,易米备灾。淮、徐、临、德四仓,旧积粮百余万石,后饷乏民饥,辄请移用,粟且匮。鼎议上赎罪、中盐、折钞、征逋六事行之。由是诸仓有储蓄。寻加太子少保。鼎居户部,持廉,然性颇拘滞。十五年秋,给事御史劾鼎非经国才。鼎再疏求去。赐敕驰驿归,命有司月给米二石,岁给役四人,终其身。大臣致仕有给赐,自鼎始也。卒,赠太子太保,谥庄敏。子时畼,进士,累官侍讲学士。多识典故,有用世才。时敷,举人,庐墓被旌,官兵部司务。
(节选自《明史•列传第四十五》)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然寇害止边塞/流民则疾在腹心/汉中僻居万山/襟喉川蜀/四方流民数万/急之生 变/置之有后忧/
B.然寇害止边塞流民/则疾在腹心/汉中僻居万山/襟喉川蜀/四方流民数万/急之生 变/置之有后忧/
C.然寇害止边塞流民/则疾在腹心/汉中僻居万山襟喉/川蜀四方流民数万/急之生 变/置之有后忧/
D.然寇害止边塞/流民则疾在腹心/汉中僻居万山襟喉/川蜀四方流民数万/急之生 变/置之有丘忧/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殿试,是唐、宋、元、明、清时期科举考试中最高的一级,殿试第一名称为状元。
B.转,古代指官职调任,无所谓升降;“迁”特指升职,而“谪”是指贬官,降职
并外调。
C.疏,即奏章,是古代大臣向帝王进言的文书,包括章、表、状、札子等。
D.有司,指主管某部门的官吏,古代设官分职,各有专司,故称有司;后泛指官吏。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展开余下试题A.杨鼎勤勉奋进,志于仕进。他家境贫寒,却发奋学习,取得乡试、会试第一名,
后又考取进士,出仕后想凭借功名见称于世。
B.杨鼎为民着想,受到器重。因牛马缺少草料,朝廷欲征收赋税,他以百姓艰难
上报停止;他多次为朝廷建言献策,多被采纳,受到重用。
C.杨鼎为人正直,廉洁自守。他性格刚直,敢于抵制朝廷或上司不恰当的决定;
任户部官职时,一直坚守廉洁的品质。
D.杨鼎家教谨严,教子有方。由于杨鼎严格要求,他的两个儿子都考取功名,走
上了仕途,成为对国家有用的人才。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同辈诮其迂,鼎益自信。也先将寇京师,诏行监察御史事,募兵兖州。
(2)湖广频岁饥,发廪已尽。及是有秋,用鼎言,发库贮银布,易米备灾。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8 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 14-15 题。
长安秋望
赵嘏
云物凄清拂曙流,汉家宫阙动高秋。
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
紫艳半开篱菊静,红衣落尽渚莲愁。
鲈鱼正美①不归去,空戴南冠学楚囚②。
注:①鲈鱼正美:典出《世说新语》,秋风起时,张翰(字季鹰)思念故乡的鲈鱼,便辞官回家。②南冠、楚囚:典出《左传》,皆为囚徒的代称。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总揽长安全景:深秋拂晓,凄冷清凉的云雾缓缓飘游,全城的宫观楼阁都
在脚下浮动,景象迷蒙而壮阔。“凄清”二字,为全诗定下了抑郁的基调。
B.颔联既是写景,又字字含情,含蓄地表达了诗人思归的愁绪。此句选景典型、
韵味清远,成为作者的名句。
C.颈联以“静”赋菊,以“愁”状莲,都是移情于物,拟物作人,表达红颜易老、
好景无常的伤感和归隐之意。
D.尾联运用典故痛言自己留居长安之无谓与归隐之不宜迟,“鲈鱼正美不归去”
与辛弃疾的词句“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用同一典故表达了相
同的志趣。
15.据《唐诗记事》卷五十六记载,诗人杜牧对本诗颔联赞叹不已,因称赵嘏为“赵倚楼”。请从意境和手法两个角度分析颔联写景的妙处。(5分)
(三)名句名篇默写(本题共1小题,12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2分)
(1)荀子《劝学》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两句是说君子需要通过广泛的学习来提升自己。
(2 《桃花源记》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两句通过对老人和孩子的描写,展现一幅和谐安宁、自得其乐的幸福生活图景。
(3)韩愈《马说》中表明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陋室铭》中暗示虽陋室而不陋,点明文章主旨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柳宗元《小石潭记》中,写游鱼静态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诸葛亮在《出师表》中向后主指出,对宫中、府中官员的奖罚要坚持同一标准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 。”
(7)郦道元《三峡》中,描写夏季水势大,交通被阻绝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 。
三、语言文字运用(19分)
去年是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四十年__________,中国人民依靠自己的辛勤汗水,书写了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壮丽史诗;四十年开放包容,中国人民始终敞开胸襟拥抱世界,积极作出自己的贡献。四十年来,中国从________成长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人民的生活从贫困走向小康,中国的面貌发生了 的变化。四十年来,中国坚持打开国门搞建设,货物进出口总额增长198倍,累计吸引外资超过2万亿美元左右,连续多年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30%,四十年来中国不仅造福了世界,也发展了自己。
回望历史,无论是洋务运动还是戊戌变法,中国近代的改革鲜有善终;放眼天下,无论是苏联模式还是日本经验,他国的道路无法复制。没有可以奉为金科玉律的教科书,也没有可以对中国人_______的教师爷。我们只有( ),从中总结经验,把握规律,才能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造新的辉煌。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宵衣旰食 一无所有 惊天动地 颐指气使
B.砥砺奋进 一穷二白 翻天覆地 指手画脚
C.宵衣旰食 一无所有 翻天覆地 指手画脚
D.砥砺奋进 一穷二白 惊天动地 颐指气使
18.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累计吸引外资超过约2万亿美元,连续多年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30%,
四十年来中国不仅发展了自己,也造福了世界。
B.累计吸引外资超过2万亿美元左右,连续多年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30%,
四十年来中国不仅造福了世界,也发展了自己。
C.累计吸引外资超过2万亿美元,连续多年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30%,四
十年来中国不仅发展了自己,也造福了世界。
D.累计吸引外资超过2万亿美元,连续多年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30%,四
十年来中国不仅造福了世界,也发展了自己。
19.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不忘锐意进取、硕果累累的成功历史
B.继续迈开锐意进取的有力步伐
C.不忘改革开放这段激情燃烧的岁月
D.继续发扬改革开放的伟大精神
20.下面是某人介绍自己父亲的一段文字,有五处表达不得体,请找出并修改。(5分)
令尊经常教育我们姐妹,别人有了困难一定要鼎力相助,绝对不能有所保留。他老人家虽然已是80岁高龄,但他仍然乐于助人。村中很多受到过他帮助的人经常来府上探望,并带来一些礼物,他总是不笑纳。实在拒绝不了的,他也惠赠别人一些礼品。
① 修改为
② 修改为
③ 修改为
④ 修改为
⑤ 修改为
21. 下面是某校举办“第×届校园文化艺术节”活动的招募策划方案流程图,请将此图转写成一段文字介绍,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90个字。(5分)

四.作文(60分)
22.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60分)
①以国家之务为己任。
——韩愈
②唯有民族魂是值得宝贵的,唯有它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
——鲁迅
③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是归根结底是你们的。你们青年人朝气蓬勃,正在兴旺时期,好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
——毛泽东。
要求:围绕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高二第六次月考语文答案
1.A A项,“为了让……网络文学将文学的价值功能变为自娱和娱人”关系分析错误,“作者自由宜泄情感.舒畅心情”并非“网络文学将文学的价值功能变为自娱和娱人”的目的。“作者自由宜泄情感,舒畅心情”是“网络写作的最初目的”,而“网络文学将文学的价值功能变为自娱和娱人”是网络文学的价值功能变化,二者没有这种关系。故选A项。
2.B文章的论述话题是什么,观点是什么。B项,“论证传统文学写作追求作品经典性,永恒性”分析有误,第一处引用“批阅十载,增刪五次”是论证“传统文学
标签:人教版 高二 下册 月考试卷
相关:关于“西藏自治区”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435]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