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试题中心
》
月考试卷
阅读:432 2019-06-20
标签:
人教版
高一
下册
月考试卷
重磅:
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432]
西藏拉萨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三次考试语文试卷
2018-2019学年高一年级第二学期期中考试
语文试卷
(满分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7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愿宁静成为心灵的常态
——让我们的人生更开阔
林治波
有人说,当今社会,有一样东西几乎让所有人都无可逃逸,那就是浮躁的风气。这话虽有些偏激,却道出了许多人欲言难言的自我困惑。
杂乱吵闹是喧嚣的外在表现,其本质则是浮躁,是人们内心的急躁、失衡、不沉稳。浮躁,是丧失定力,随波逐流;是心急如火,投机取巧;是虚浮夸张,一片泡沫;是不要过程,只要结果。人生在世,谁都有各种各样的追求和欲望,古今中外,慨莫能外,这本无可非议。问题在于,面对浮华世界,人们的欲望变得更大、更多、更急切,由此衍生出浮躁的社会风气。
浮躁之风盛行,会导致这样的现象:为官者盼望一步登天,为学者盼望一步到位,为商者盼望一夜暴富,为艺者盼望一举成名。也容易出现这样的结果:社会被浮躁之风笼罩,清静的人生、专心的工作、精良的产品,变得稀罕起来;因为求快而忽视了细节和质量,导致一些地方事故多发、反复折腾、劳民伤财。那些整日忙碌赶场子的人,那些“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的人,那些跟风起哄盲目不安的人,看似日理万机,好像勤奋忙碌,到头来往往难成大事,原因就在于他们“用心躁”而无法“用心一”。
对于浮躁,古人总结出了“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的道理。今天的社会日新月异,节奏加速,变化更快、更多、更大,人们对变化的感受极为敏感;但同时也不要忘记,变动不居之中也有恒定不变的规律﹣﹣结果需要过程,成功必得付出。即便是插上了新技术的翅膀,站上了创新的风口,如果没有扎实稳固的知识和技能储备,成功终究是短暂而不稳固的。舒服与辛苦,安逸与劳顿,亦有着互相转换的辩证法。
《道德经》里讲,重为轻根,静为躁君;轻则失根,躁则失君。人活一辈子,要想给社会给后人留下点东西,要想实现自我价值,就必须避开社会的喧嚣,拒绝外来的诱惑,祛除内心的焦躁,静下心定下神,扎扎实实、聚精会神地做事,而不要被外界的喧嚣浮躁所裹挟。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陶渊明所揭示的,乃是喧嚣之中的宁静心态。内心的宁静,是一种穿越世俗、撇开浮躁的力量,有了它,便可以每临大事有静气,便听不到外界的吵闹嘈杂,便能忍得孤寂、受得清苦、看穿陷阱、看淡诱惑。淡泊明志,宁静致远,有了静的底色,才有达的境界、定的气质、和的格调,才能让人生剧本脱俗雅致。能够保持内心的宁静,是“大家”风范,亦属常人能力所及。内心的宁静,是最为深厚的修行。让宁静成为心灵的常态,我们不必超脱凡尘,也一定可以专心致志、成就非凡。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浮躁是当今社会上的一种风气,所有人都不可避免地被它所困扰,也都无法逃避。
B.因为社会风气变得浮躁,所以人们面对浮华世界而欲壑难填。
C.无论是古今,还是中外,人们都会有无可非议的各种各样的欲望,这欲望也会变得更大、更多、更急切。
D.有些人做事由于用心不专一,只忙着赶场子,看似在勤奋忙碌,可到头来往往难成大事。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浏览完整试题
A.文章以总分的形式,提出观点,揭示本质,剖析危害,探究原因。
B.文章在论证中多角度阐述了浮躁之风的危害,凸显了拥有宁静之心的重要性。
C.文章以古人对于浮躁的态度为例证,揭示让宁静成为心灵常态的主旨。
D.文章的论述从现象到本质,逐层深入,论证严密。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道德经》所言“静为躁君”“躁则失君”,呈现的是一种相互转换的辩证法。
B.无论是古代,还是日新月异的今日社会,要想实现自我价值,就必须保证不被社会的喧嚣浮躁所裹挟,要静心定神、扎实做事。
C.陶渊明的“心远地自偏”,是一种能穿越世俗、撇开浮躁,进而能忍得孤寂、受得清苦的宁静心态。
D.每临大事有静气,是一种“大家”风范,也是最为深厚的修行,虽然不是常人所能及,但是大家都要专心致志,让宁静成为心灵的常态。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一张照片
李全
三合村的李老头家的一张照片被人炒到了两万,但李老头死活都不肯出售。听到这个消息后,我再也坐不住了。因为那一张照片是我拍的,而且差点因为它连工作都没有了。
三年前,三合村遇上了百年难遇的洪水。我是市里某报的名记者,第一现场当然离不开我的身影。那天,又一次洪峰即将到来,抗洪子弟兵刚把村里的老百姓转移走,正准备撤离时,就见洪水里有一个人影,我和几个子弟兵什么都没有说,就跳下水去救那个人。等子弟兵把那个人救起来一看,大家都吃了一惊,这人却是本县的县委刘书记。刘书记指了指远处说:“里面还有一个老人,赶紧营救他。”几个子弟兵一听村里还有人,马上让另外两个子弟兵把刘书记送走,他们去救人,可刘书记死活不肯走,说:“我也去。”几个子弟兵有些为难了,怎么能让刘书记再次冒险呢?刘书记有些不快,又说:“快,不能再等了,如果洪峰到来之前,我们不能把他救出来,我们怎么对得起我们的农民兄弟?再说,我对那里的路熟悉,我带路,会事半功倍。”刘书记这样一说,大家再没办法阻止他,只好让他随着大家的船开往村里。我凭着职业的敏感,知道这才是新闻,赶紧把相机紧紧拿在手里,随时把最好的镜头拍下来。
被困在村里的人就是李老头,为了家里的一头猪,死活不走。见我们来让他撤走,他就破口大骂起来:“你们这些混蛋,大水快来了,还回来干什么?”
李老头的这句话,让我非常地反感。我们可是冒着生命危险来救他,他却这样对待我们。刘书记没理睬李老头的骂声,跳下水一把抓住李老头,几个子弟兵见状也跟着跳下水,一起把李老头拉上了船,我不失时机地拍下了这个镜头。
等船只到安全地方,李老头居然问我刚才的照片拍得怎么样。我正在气头,淡淡地告诉他要相信我的技艺,可李老头不相信,非要看看照片。我只好把相机取下来,把刚刚拍的那些一张张地给他看了。他似乎还有些不满意,问道:“这是什么照片?我要的是纸质照片。”我解释说:“这是数码相机,根本用不着去洗。”李老头还是不相信,问道:“这么宝贵的照片怎么不洗出来?”
傍晚,我要回城里把照片和稿子交给报社,刚上车,李老头跑了过来,非要缠着我一起进城,我有些不情愿,可他说:“李记者,如果你不让我跟着你去,那说明你拍的照片是假的。”
这个李老头真难缠,我哭笑不得,就随他吧。
一到城里,李老头非要我带他去洗照片的地方把那张照片洗出来,给他一张。我想,反正顺路,又花不了几块钱,便答应了他的要求。
洗好照片后,李老头拿着照片看得跳了起来,说了谢谢,转身便不见了踪影。我正想如何摆脱他,这正是一个机会。
待我回到报社里发照片时,才发现那张照片找不到了,便回到洗照片的地方,那个洗照片的小伙红着脸告诉我,李老头叫他把这张照片从我的相机里删除,我才想起,在我把相机给那个洗照片的小伙子时,报社领导打电话来,我到外面接电话去了。
结果,县委书记勇救农民的事,只是文字报道,不见照片。报社领导很是生气,不相信一个名记者会做出这样的事,马上把我调到校对室做校对工到现在。因此,我对李老头也耿耿于怀。如今,刘书记刚调到省里任职,他却趁机把这张照片炒高价出售。
第二天,我就驱车来到了三合村,在村长的带领下,好不容易在村东头找到李老头。他老多了,却一眼就认出了我,大声喊道:“哎呀,李记者,多年不见了,你是越来越年轻了。”李老头的话,让我非常生气,马上质问他:“你为什么让洗照片的小伙子把我照片删了?现在又要炒这张照片?”
李老头叹了一口气,说:“李记者,其实……其实,你在报纸上把照片登出来,大家看后都会忘掉,时间一久,大家都会忘记那件事,我把照片保存到现在炒作,只是让大家都记住他们,因为……因为他们都是我的恩人。”
我想说点儿什么,可感觉到语言竟是那么苍白无力。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小说开头写李老头家的一张照片被人炒到了两万,但他死活都不肯出售,这样写为读者留下了悬念,使小说更有吸引力。
B.县委刘书记在小说中着墨不多,但小说通过他的言行,将一个心系百姓、不顾个人安危的基层干部形象表现得非常到位。
C.文中写到在又一次洪峰来临之际,李老头却“为了家里的一头猪,死活不走”,这样安排情节是为了突出李老头的自私自利。
D.“我”是小说中的次要人物,但却是不可缺少的线索人物,小说的所有情节都和“我”有关,“我”是主要事件的亲历者。
5.小说中的李老头是一个怎样的形象?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分)
6.小说以“一张照片”为题有什么用意?请结合作品进行分析。(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1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
2月21日,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九次集体学习时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对脱贫攻坚做出新的部署。《“十三五”脱贫攻坚规划》明确了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时间表和路线图,按照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要求,从八个方面实化细化了相关路径和措施,各地按照这个规划,攻城拔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取得显著成绩。2013年至2016年4年间,每年农村贫困人口减少都超过1000万人,累计脱贫5564万人;贫困发生率从2012年底的10.2%下降到2016年底的4.5%,下降5.7个百分点;贫困地区农村居民收入增幅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贫困群众生活水平明显提高,贫困地区面貌明显改善。
要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要因地制宜,因人因户因村施策,突出产业扶贫,提高组织化程度,培育带动贫困人口脱贫的经济实体。干部群众是脱贫攻坚的重要力量,贫困群众既是脱贫攻坚的对象,更是脱贫致富的主体。要注重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把贫困群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调动起来,发扬自力更生精神,靠自己的努力改变命运。
展开余下试题
(摘自新华社2017年2月22日,有删改)
材料二:
搬迁是手段,脱贫是目的,产业是根本。巴中市巴州区曾口镇书台村张家大院安置点引进科技公司成立农民专合社,建立产业示范园3000亩,年人均可增收1600元。湖北省相关负责人介绍,湖北引导各地走特色脱贫道路,如黄冈市形成了“罗田一只羊”“麻城一朵花”“英山一片”等一批特色产业。另外,加强就业培训,提高搬迁户劳动技能,也是鼓起“钱袋子”的重要手段。
(摘自2017年9月18日《四川日报》,有删改)
材料三:
走进曲靖市会泽县大海乡观音岩村易地扶贫安置点,60户安居房分成六七排,错落有致地坐落在一个小山坡上,旁边小山上的野菊花迎风盛开。这里安置了55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和5户随迁户。村民董兴淮高兴地说:“我用政府补助的5万元建起了占地面积40多平方米的安居房,没有增加建房负担,很是满意!”
董兴淮介绍:“原来我们住的是土墙石板顶,一下大雨就不敢睡,怕水冲进房子来,害怕房后的山垮塌,现在不出钱就住上了新房,孩子在外打工也不担心在家的老人和孩子的安全,他们回来交通也方便。”
据村支书介绍:该村269户689人中,外出务工者达186户546人,占总人口的79.2%,大部分均在东川区务工,务工成为当地群众的主要收入之一。在安置点一侧的公路边,有致富头脑的人,已带领群众进行白芨等中药材种植,当地传统产业“老家洋芋”也越来越受外地消费者欢迎。
(摘自2017年4月27日《曲靖日报》,有删改)
材料四:
农村贫困人口脱贫情况
7.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党的十八大以来脱贫攻坚工作取得显著成绩,我国贫困地区农村居民收入增长较快,生活水平明显提高,贫困面貌明显改善。
B.2013年至2016年4年间,我国农村贫困人口每年减少1000多万人,共脱贫5564万人,贫困发生率下降了5.7%。
C.材料三用村民董兴淮的例子,生动直观地展现了扶贫前后村民居住环境、生活条件的巨大变化,可见云南曲靖会泽易地扶贫工作取得了成效。
D.从材料四图表中可以看出,2013年到2016年4年间我国农村贫困人口脱贫人数呈逐步减少趋势。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5分)
A.材料一简要报道了国家主席习近平有关扶贫工作的讲话及相关专家、学者的解读,突出中国政府消除贫困的决心和目标规划。
B.各地的扶贫经验证明,要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在扶贫工作中,广大干部和群众是脱贫攻坚的重要力量、对象和致富的主体。
C.曲靖会泽县已有村民在安置点附近种植中药材,发展“洋芋”产业,这与巴中市张家大院、湖北黄冈市的做法有异曲同工之妙。
D.前三则材料虽然来源不同,但都体现了新闻媒体关注社会热点、关心国计民生的责任感,都探索出精准扶贫工作的具体措施。
E. 在大数据时代,以上材料都充分利用了相关统计数据,以事实说话,表明我国的扶贫工作正在积极地推进。
9.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我国的扶贫工作应该怎样有效展开。(5分)
二、古诗文阅读(30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王羲之字逸少,司徒导之从子也。羲之幼讷于言,人未之奇。及长,辩赡,以骨鲠称。尤善隶书,为古今之冠,论者称其笔势,以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深为从伯敦、导所器重。时陈留阮裕有重名,裕亦目羲之与王承、王悦为王氏三少。时太尉郗鉴使门生求女婿于导,导令就东厢遍观子弟。门生归,谓鉴曰:“王氏诸少并佳,然闻信至,咸自矜持。唯一人在东床坦腹食,独若不闻。”鉴曰:“正此佳婿邪!”记之,乃羲之也,遂以女妻之。
羲之雅好服食养性,不乐在京师,初渡浙江,便有终焉之志。会稽有佳山水,名士多居之,谢安未仕时亦居焉。孙绰、李充等皆以文义冠世,并筑室东土与羲之同好。尝与同志宴集于会稽山阴之兰亭,羲之自为序以申其志。
性好鹅,会稽有孤居姥养一鹅,善鸣,求市未能得,遂携亲友命驾就观。姥闻羲之将至,烹以待之,羲之叹惜弥日。又山阴有一道士,养好鹅,之往观焉,意甚悦,固求市之。道士云:“为写《道德经》,当举群相送耳。” 羲之欣然写毕,笼鹅而归,甚以为乐。尝至门生家,见篚几滑净,因书之,真草相半。后为其父误刮去之,门生惊懊者累日。羲之书为世所重,皆此类也。每自称:“我书比钟繇,当抗行;比张芝草,犹当雁行也。”曾与人书云:“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使人耽之若是,未必后之也。”
时骠骑将军王述少有名誉,与羲之齐名,而羲之甚轻之,由是情好不协。述先为会稽,以母丧居郡境,羲之代述,止一吊,遂不重诣。述每闻角声,谓羲之当侯己,辄洒扫而待之。 如此者累年,而羲之竟不顾,述深以为恨。 (《晋书•王羲之传》)
10.对下列句子中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及长,辩赡 赡:丰富 B.我书比钟繇,当抗行 抗:抵挡。
C.然闻信至,咸自矜持 信:信使 D.孙绰、李充等皆以文义冠世 冠:位居第一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3分)
A.谢安未仕时亦居焉 且焉置土石
B.意甚悦,固求市之 固时俗之工巧兮
C.为写《道德经》,当举群相送耳。 低头共耳语:“不久当还归,誓天不相负。”
D.羲之欣然写毕,笼鹅而归 吾尝终日而思矣
12.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明王羲之“率性而为”性格的一组是 ( )(3分)
①飘若浮云,矫若惊龙 ②唯一人在东床坦腹食,独若不闻
③羲之雅好服食养性,不乐在京师 ④羲之欣然写毕,笼鹅而归,甚以为乐
⑤羲之甚轻之,由是情好不协 ⑥止一吊,遂不重诣
A.①②③ B.①③⑤ C.②④⑥ D.④⑤⑥
13.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王羲之是司徒王导的堂侄子,年幼时并没有显出什么特异之处,成人后擅长隶书, 被称为古往今来的佼佼者。后来被太尉郗鉴相中,成为郗家的乘龙快婿。
B.王羲之淡泊名利,性喜自然,曾与谢安等文人雅士聚集在会稽郡山阴县的兰亭,写下著名的《兰亭集序》以抒发自己的感受。
C.王羲之书法精湛,不但擅长楷书和草书,而且主张学习书法应该全身心地投入。
D.骠骑将军王述在会稽任职时,恰逢母丧,王羲之因为与之感情上有隔阂,只去吊唁了一次,就没有再去,王述对此深为怨恨。
1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7分)
(1)羲之雅好服食养性,不乐在京师,初渡浙江,便有终焉之志。(4分)
(2)使人耽之若是,未必后之也。(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的这首诗,完成15、16小题。
望江南•超然台作
苏轼
春未老,风细柳斜斜。试上超然台上望,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
寒食后,酒醒却咨嗟。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注) ①超然台:在密州(今山东诸城)城北。当时苏轼任密州地方官。②寒食:清明前一或二日。旧俗寒食节不举火,节后举火称新火。
15.下面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5分)
A.全词紧扣“超然”二字,非常鲜明地体现了本诗豪放的风格。
B.上片后三句是说作者登临超然台远眺,从登超然台望见春水、春花、春雨等美丽春景,自然而然地引发了内心的喜悦。
展开余下试题
C.下片紧承上片所写之景,以“寒食后,酒醒却咨嗟”,进一步将登临的时间点明。
D.“年华”,指好时光,与开头所说“春未老”相应合。诗人欲忘却尘世间一切,借诗酒以自娱。
E. 全词意境清丽,韵律和谐,语言质朴无华,堪称佳作。
16.词的上片写景有何特点,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6分)
(三)名句名篇默写(10分)
17. 将下面的语句补充完整。
(1)《诗经•卫风•氓》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通过桑叶衰败的景象预示两人婚姻的破裂。
(2)在《离骚》中,屈原以博大的胸怀,对广大劳动人民给予深深同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
(3)苏轼《赤壁赋》中客人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感伤个人在天地间生命短暂和个体渺小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
(4)《归园田居》中用比喻表现陶渊明向往田园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此地有崇山峻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映带左右。(王羲之《兰亭集序》)
三、语言文字运用(13分)
18.下面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随着4G时代的到来,国产智能手机纷纷登堂入室,截至今年第一季度,联想、华为、中兴和小米等品牌手机在全球市场已占有三分之一的份额。
B.他对市场发展趋势洞若观火,在市场竞争中游刃有余,这与他曾经在国企和外企工作、后来又自己创业的经历有关。
C.翘首西望,海面托着的就是披着银发的苍山,苍山如屏,洱海如镜,真是巧夺天工。
D.虽然计算机应用的范围越来越广,但拥有了它并不意味着一切工作都会那么轻而易举,一挥而就。
19..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冰窗花儿的美,还在于它变幻、亮丽的色彩。___。____。____。____。____,记下了自己的晶莹剔透,记下了自己曾经的绚丽和多姿。
①冰窗花儿,开始放射出七彩的缤纷
②太阳的光线越来越热,冰窗花儿开始溶化,在窗玻璃上纵横流淌,把曾经的辉煌,变成了一道道流淌的记忆
③最初,只是一种明亮,渐渐地,不同的色彩从冰花上散射出来
④太阳出来了,冬日的太阳,淡淡的,以一种柔弱的姿态,照射到冰窗花儿上
⑤先是橘黄的,橘黄中带着一种浅紫和淡蓝,慢慢地又变成一种耀眼的红
A.④①③⑤② B.①③④②⑤ C.④③①②⑤ D.①④③⑤②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字。(3分)
西楚霸王项羽在中国是妇孺皆知的一位大英雄。关于他的传说更是数不胜数,其中①_______________这一慷慨悲壮的事件最为出名,在民间流传甚广。然而对于他的死的评价,②_________________:一种以宋朝女词人李清照为代表,她在《乌江》中写道:“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对项羽那种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英雄气魄,③____________________;另一种以唐朝诗人杜牧为代表,他在《题乌江亭》中写道:“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诗中写项羽是一个缺乏自信和毅力的人,对他自刎的行径表示惋惜和失望。
21.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的问题。(4分)
“爆竹声中旧岁除”,说的是欢度春节时的传统习俗,春节燃放烟花爆竹虽然喜庆,但是会带来空气污染、噪音等环境污染问题,还可能引起火灾,一旦引起火灾,势必造成人身伤亡和财产损失,现在很多城市已经限制燃放,这样可以避免发生火灾,而且只要限制燃放,就能避免环境污染,让空气新鲜、环境优美。
①火灾不一定造成人身伤亡。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作文(60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学校举办了主题为“学习成长”的班团会,其中一个话题是学生在成长过程中,最难做到的是什么。经过热烈的讨论,同学们梳理出以下观点:
(1)坚持自己的目标;
(2)抵制诱惑,守住内心的宁静;
(3)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
(4)慎独,即在独处时也能谨慎不苟。
(5)懂得感恩。
上述观点中,你最认同哪一点?结合自己对成长的认识,写一篇文章谈谈自己的思考。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少于800字。
一、现代文阅读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1.D
A项,第一段,“所有人都不可避免”扩大范围,说的过于绝对,原文是“几乎所有人”。B项,因果颠倒。第二段最后一句“问题在于,面对浮华世界,人们的欲望变得更大、更多、更急切,由此衍生出浮躁的社会风气。” C项,第二段后两行“人生在世,谁都有各种各样的追求和欲望,古今中外,慨莫能外,这本无可非议。问题在于,面对浮华世界,人们的欲望变得更大、更多、更急切”,选项把“正常追求和欲望”与后文“变得更大、更多、更急切”的“欲望”混为一谈。故本题选D项。
2.A
题干问的是“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 项”。A项,不是总分式,应该是先指出现象,再分说,最后点明主旨。故本题选A项。
3. D
题干问的是“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D项“虽然不是常人所能及”表述错误,由原文最后一段“……是‘大家’风范,亦属常人能力所及。”可知,也是常人能力所及。故本题选D项。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
4. C
C项“为了突出李老头的自私自利”错,这样写的目的是给下文作铺垫。
5. ①善良朴实。他为一头猪而不走,却对不顾危险来救他的人大骂,显示出他对他人的关心;②感情真纯。他对救他的人怀有真诚的感恩之心,并想永远记住他们;③他有一种“农民式的狡猾”,为了达到目的而一再坚持,甚至不惜使用小手段。
这是一道人物性格分析的题目,人物性格分析注意从小说的情节入手,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或其它的侧面描写进行分析总结。如此题从“他为一头猪而不走,却对不顾危险来救他的人大骂,显示出他对他人的关心”等情节中概括出其“善良朴实”的性格特征。
6.①制造悬念,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②“一张照片”是小说的线索,连接起小说的主要情节;③“一张照片”既记录了干部对群众的牵挂,也体现了群众对干部的感激,突出了小说的主题。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
7.D
题中D项,“脱贫人数呈逐步减少趋势”错。根据统计示意图,农村贫困人口脱贫人数2014年是1232万,而2015年是1422万,2016年是1240万。
8. CE
题中A项,概括不准确,无中生有。原文没有相关专家、学者的解读。B项,曲解文意。原文是“干部群众是脱贫攻坚的重要力量,贫困群众既是脱贫攻坚的对象,更是脱贫致富的主体”。D项,第一则材料并未探索出精准扶贫工作的具体措施。
9. 中央出台系列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政策。各级政府因地因人施策,发展脱贫产业,加强就业培训,提高搬迁户
上一篇:
广东省普宁市华美实验学校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下一篇:
湖北省黄石二中2018-2019学年下学期高一期末考试模拟卷语文
标签:
人教版
高一
下册
月考试卷
相关:
关于“西藏拉萨中”的其他试题
重磅:
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432]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红楼
孔子
庄子
李白
杜甫
苏轼
东坡
鲁迅
高考
讲坛
神话
唐诗
宋词
诗歌
小说
散文
关闭本页
》
返回网站首页
》
退出登录
导航:
课件下载
》
教学文摘
》
杂文参考
》
教学设计
》
音像素材
》
作文素材
》
试题下载
》
备课中心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