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月考试卷

阅读:331  2019-06-20
标签:苏教版 高一 下册 月考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331]
江苏省沭阳县修远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普通班)
修远中学2018-2019学年度第二学期第二次阶段测试
高一语文试题
一、语言文字运用(12分)
1.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万福大桥塔楼、大明寺栖灵塔、香格里拉大楼、信息产业基地大楼……被人们形象地称为“扬州眼”。市民们登上一个个“扬州眼”,可以从东西南北四个方向 ▲ 扬州城,城市璀璨美景一览无遗,名城建设格局 ▲ 。人们享受视觉 ▲ 的同时,也深深感受到这座城市改革开放40年来发生的沧桑巨变。
A.俯瞰 尽收眼底 震撼 B. 俯看 尽收眼底 震撼
C.俯瞰 历历在目 震动 D. 俯看 历历在目 震动
2. 下列各项中所使用的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 山很高,山顶没有树,只有青灰色冰冷的岩石和一根巨大的木杆,从山下遥望犹如一枚羽箭。
B. 登上土坛,只见两棵二百年的槐树,正是枝叶葱茏。远望四围一片苍翠,仿佛是绿色屏障。
C. 我的心沉重得很,也轻松得很。我像在两小时里经历了一世纪。感谢上帝降福于我不幸的母亲!
D. 两个人在一起,人家就要造谣言,正如两根树枝相接近,蜘蛛就要挂网。
3.下列诗句描写的季节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
A.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唐 王勃《山中》)
B.夜寒茅店不成眠,残月照吟鞭。黄花细雨时候,催上渡头船。(宋 吴激《诉衷情》)
C.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 (南唐 李璟《浣溪沙》)
D.万里人南去,三春雁北飞。不知何岁月,得与尔同归?(唐 韦承庆《南中咏雁诗》)
4.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中国艺术家欣赏自然,有非常明显的群体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陶潜的“众鸟欣有托,吾亦爱吾庐”句最能代表这种态度。
①觉得彼此尚能默契相安 ②中国人对待自然是用乐天知足的态度 ③但不甚浓厚 ④所以引以为快 ⑤中国人“自然”的观念中虽偶杂有道家的神秘主义
A. ②③④⑤① B. ②①⑤③④ C. ⑤③②①④ D. ⑤③②④①
二、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邵山人潜夫传
陈维崧
山人名潜,宇潜夫,扬之通州人也。生即聪敏异常儿,以授以经生家言,则恚甚,不肯读。或投诗赋古文辞,则大喜,昼夜疾读不辍。间操笔为之,则大工。山人虽名家子孙,然家实贫,性又不善治生产。妇,里中小家子也,庸奴其夫,日求去。妇既去,山人贫益甚,仅仅拾橡剉荐以自给。性卞急,与人语,稍抵牾,辄谩骂。食物多禁忌,间会食,,食器中有非山人所素食者,報叱去,不顾也。里中儿争匿笑之。
里儿既多訾謷山人,而山人亦不乐居里中,则跳而客游。居南中,为李本宁先生上客,之梁溪,则邹彦吉先生客之。来吴中,而与王 伯谷雅登谈诗一昼夜也。居无何,山人念客游久,郁郁不得志,间一归通州。而属有世変,里门且荡析久,则转徙于皋之委巷中,而是时山人亦已老矣。山人既无妇,老又无子,仅觅一里媪给鋪食。室中止庋数十卷书,门无牡,户无扊扅。或瞰之,则绳缚其枢耳。县令常馈以金,一夕为小偷胠箧,去立尽,山人怅且恨,与客语,辄诟骂不绝云。
山人于周秦两汉六朝书,无所不习,尤善《文选》。诗则工五言古诗,精籀篆,善李潮八分书。最攻字学,点画不少舛,著书数十万言,多为人取去,残失过半。已刻者,《州乘资》《失俪志》《邵山人诗集》,诗则冒观察为锓之粤中。


浏览完整试题观察与范玺卿,于山人里中最相知深也。山人病且死,而给其医药者,观察之子巢民先生。死之日,轻纪其后事,则长孺黄先生之力居多。
或曰:“山人性卞急,善骂。”维崧居东皋七八载,山人每过维崧,辄温语竞日。山人早过,而维崧尚卧未起也,对坐待日暆耳。然则谓山人善骂人,岂信然哉!生见国家太平之盛,以一布衣为诸侯上客者,垂六十年,老而茕独以死,悲夫!
(节选自《陈迦陵文集》卷五)
5.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室中止庋数十卷书 庋:放置
B.则绳缚其枢耳 枢:门轴
C.点画不少舛 舛:不幸
D.诗则冒观察为锓之粤中 锓:刻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邵潜从小聪敏异常,但不肯读儒家经典,一生没有通过科举出人头地。
B.邵潜家境贫苦,2K MREW d-却有名门子弟的习气,不愿意做农事,以致生计艰难。
C.邵潜喜欢诗文辞赋,精通h\]./injm,.lkjhgfdsazq9\《文选》,擅长古诗、书法和字学,著述颇丰。
D.作者与邵潜有过交往,他认为同乡人关于邵潜喜欢骂人的传言不可信。
7.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7分)
(1)妇,里中小家子也,庸奴其夫,日求去。(3分)
(2)生见国家太平之盛,以一布衣为诸侯上客者,垂六十年,老而茕独以死,悲夫!(4分)
8.请简要概括邵潜的形象特点(6分)
三、古诗词鉴赏(12分)
9. 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诉衷情
晏 殊(宋)
芙蓉金菊斗馨香。天气欲重阳。远村秋色如画,红树间疏黄。
流水淡,碧天长。路茫茫。凭高目断,鸿雁来时,无限思量。
【注】这首词写于宋仁宗宝元元年作者四十八岁时,当时他从参知政事贬为外官已有六年了。
(1)这首词开头“芙蓉金菊斗馨香。天气欲重阳”两句有何作用?(6分)
(2)这首词写景状物历来被人称颂,请分析上片的艺术特色。(6分)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0 .(1) ,美人之贻。 《静女》
(2)淇水汤汤, 。 《氓》
(3) ,夕揽洲之宿莽。 《离骚》
(4)飞湍瀑流争喧豗, 。 《蜀道难》
(5) ,潦倒新停浊酒杯。 《登高》
(6)此情可待成追忆, 。 《锦瑟》
(7) ,知来者之可追。 《归去来兮辞》
(8)乘骐骥以驰骋兮, 。 《离骚》
五、文学类文本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1—13题。
在河之洲
陈忠实
①东过渭河,田堰层迭的渭北高原,被青葱葱的麦子覆盖 着,如此博大深沉,又如此舒展柔缦,让人顿然发生对黄土高原深蕴不露的神奇伟力的感动。
②我的心绪早已舒展欢愉起来,却不完全因为满川满原的绿色的浸染和撩拨,更有潜藏心底的一个极富诱惑的企盼,即将踏访2000 多年前那位“窈窕淑女”曾经生活和恋爱的“在河之洲”了。确切地说,早在几天之前朋友相约的时候,我的心里就已经在踊跃着期待着了。
③我是少年时期在初中语文课本上,初读被称为中国第一首爱情诗歌的《关雎》的,一诵成记,也就终生难忘了。“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在哪条河边的哪一块芳草地上,曾经出现过一位窈窕淑女,演绎出千古诵唱不衰的美丽爱情诗篇?神秘而又圣洁的“在河之洲”,就在我的心底潜存下来。我现在就奔着那方神秘而又圣洁的芳 草地来了。
④远远便瞅见了黄河。它冲出禹门,又冲出晋陕大峡谷,到这里才放松了,温柔了,也需要抒情低吟了,抖落下沉重的泥沙,孕育出渭北高原这方秀美的河洲。这里坦坦荡荡铺展开的绿莹莹的芦苇,在人初见的一瞬便感到巨大的摇撼和震颤。那潜存心底的“在河之洲”,完全不及现实的洽川之壮美。
⑤芦苇正长到和我一般高,齐刷刷,绿莹莹,宽宽的叶子上绣积着一层茸茸白毛,纯净到纤尘不染,我漫步在芦苇荡里青草铺垫的小道上,似可感到正值青春期的芦苇的呼吸,我自然想到那位身姿窈窕的淑女,也许在麦田里锄草,在桑树上采摘桑叶,在芦苇丛里聆听鸟鸣。高原的地脉和洽川芦荡的气颤,孕育出窈窕壮健的身姿和洒脱清爽的质地,才会让那个万众景仰的周文王一见钟情,倾心求爱。我便暗自好笑少年时期自己的无知与轻狂,好逑的君子可是西周的文王啊,那里还有比他更能称得起君子的君子呢!一个君王向一个锄地割麦采桑养蚕的民间女子求爱,就在这莽莽苍苍郁郁葱葱的芦苇荡里,留下《诗经》开篇的爱情诗篇,萦绕在这个民族每一个子孙的情感之湖里,滋润了2000余年,依然在诵着吟着品着咂着,成了一种永恒。
⑥雨下起来了。芦苇荡里白茫茫一片铺天盖地的雨雾,腾起排山倒海般雨打苇叶的啸声,一波一波撞击人的胸膛。走到芦苇荡里一处开阔地时,看到一幅奇景,好大的一个水塘里,竟然有几十个人在戏水。这个时月里的渭北高原,又下着大雨,气温不过十度,那些人只穿泳衣在水塘里戏闹着,似乎不可思议。这是一个温泉,大约从文王向民间淑女求爱之前就涌流到今天了。温泉蒸腾着白色的水汽,像一只沸滚的大锅,一团一团温热湿润的水汽向四周的芦苇丛里弥漫,幻如仙境。洽川人得了这一塘好水,各夏都可以尽情洗浴了。温泉自地下冒涌出来,冲起沙粒,对浴者的皮肤冲击搓磨,比现代浴室超豪华设施美妙得远了。在洽川,这样的泉有多起,细如蚁穴,大如车轮。《水经注》等多种典籍都有生动具体的描绘。现在成了各地旅客观尝或享受沙浪浴的好去处了。
⑦这肯定是我见过的最绝妙的温泉了,也肯定是我观赏到的最壮观最气魄的芦苇荡了, 造化给缺雨干旱的渭北高原赐予这样迷人的一方绿地一塘好水,弥足珍贵。我在孙犁的小说散文里领略过荷花淀和芦苇荡的诗意美,前不久从媒体上看到有干涸的危机,不免扼腕;从京剧《沙家浜》里知道江南有可藏匿新四军的芦苇荡,不知还有芦苇否?芦苇丛生的湿地沙滩,被誉为地球的肺。无需特意强调,谁都知道其对于人类生存不可或缺的功能。
⑧在黄河滩的洽川,芦苇在蓬勃着,温泉在涌着冒着,现代淑女和现代君子,在这一方芳草地上,演绎着风流。


展开余下试题11.下列对这篇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 文章第③段叙述作者读到《关雎》时的思想情感,既是承接前文对“在河之洲”的憧憬,也是呼应题目,为后面抒发感情作铺垫。
B. 本文生动地描写了“在河之洲”美丽的芦苇荡、在温泉中尽情洗浴的人们,真实地再现了《关雎》中的社会生活图景。
C. 文章结尾内涵丰厚,为我们展现出了一幅自然生态美丽动人,人们尽情享受自然的恩赐,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画面。
D. 本文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一草一故乡,一土一深情,作者对于生于斯、长于斯的渭河流域充满了深情。
12.赏析第⑤段中画横线句子的表达效果。(6分)
13.请探究文章以“在河之洲”为题的深刻意蕴。(6分)
六、论述类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4—16题。
论老实话
朱自清
①美国前国务卿贝尔纳斯退职后写了一本书,题为《老实话》。前不久笔者参加一个宴会,大家谈起这个书名,一个美国客人笑着说,“贝尔纳斯最不会说老实话!”大家也都一笑。贝尔纳斯自题这样一个书名,想来是表示他在做国务卿时有许多话不便“老实说”,现在无官一身轻了,不妨“老实说”了。
②中外古今,大家都要求“老实话”,可见“老实话”是不易听到的。常听人说“我们要明白事实的真相”,既说“事实”,又说“真相”,叠床架屋,正是强调的表现。说出事实的真相,就是“实话”。买东西叫卖的人说“实价”,问口供叫犯人“从实招来”,都是要求“实话”。
③人们为什么不肯说实话呢?归根结底,关键是在利害的冲突上。自己说出实话,让别人知道自己的虚实,容易制自己,也容易比自己抢先一着。在这个分配不公平的世界上,生活好像战争,往往是有你无我;因此各人都得藏着点儿,让人莫名其妙。于是乎勾心斗角,捉迷藏,大家在不安中猜疑着。向来有句老话,“知人知面不知心”,还有“逢人只说三分话,未可全抛一片心”,这些处世格言正是教人别说实话,少说实话,也正是暗示那利害的冲突。
④老实话自然是有的,人们没有相当限度的互信,社会就不成其为社会了。但是实话总还太少,谎话总还太多,社会的和谐恐怕还远得很罢。不过谎话虽然多,全然出于捏造的却也少,因为不容易使人信。麻烦的是谎话里掺实话,实话里掺谎话。日常的话多多少少是两掺的,人们的互信就建立在这种两掺的话上,人们的猜疑可也发生在这两掺的话上。即如贝尔纳斯自己标榜的“老实话”,他的同国的那位客人就怀疑他在用好名字骗人。谁能知道他的话老实或不老实到什么程度呢?
⑤人们在情感上要求真诚,要求真心真意,开诚相见。但是“心口如一”向来难得,“口是心非”时有不免。不看什么人就掏出自己心肝来,人家也许还嫌血腥气呢!所谓“推心置腹”、“肺腑之谈”,总得是二三知己才成。若是泛泛之交,只能敷敷衍衍,客客气气,说一些不相干的门面话。这可也未必就是假的,虚伪的,他至少眼中有你。有些人一见面冷冰冰的,拉长了面孔,爱理人不理人的,可以算是“真”透了顶,可是那份儿过了火的“真”,有几个人受得住!本来彼此既不相知,或不深知,相干的话也无从说起,说了反容易出岔儿,乐得远远儿的,淡淡儿的,慢慢儿的。不过,就是彼此深知,像夫妇之间,也未必处处可以说真话。“人心不同,各如其面”,一个人总有些不愿意教别人知道的秘密,若是不顾忌着些,也会碰钉子的。真话之难,就在这里。
⑥毫无事实的空头宣传没人信,有事实可也掺点儿谎,就有信的人。因为有事实就有自信,有自信就能多多少少说出些真话,所以教人信。自然,事实越多越分明,信的人也就越多。不过正反错综,一般人眼花缭乱,不胜其烦,就索性一句话抹杀,说一切宣传都是谎!可是宣传果然都是谎,宣传也就不会存在了,所以还当分别而论。贝尔纳斯将他的书题为《老实话》,那本书总不能够全是谎罢?一个人也决不能够全靠撒谎而活下去,因为那样他就掉在虚无里了。
(选自《论雅俗共赏》,有删改)
14. 下列关于③④两段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很多人不肯说实话,是因为担心别人知道自己的虚实,使自己处于被动地位。
B.人们不说实话的关键在于社会的分配不公平,人与人之间存在利害的冲突。
C.生活中有老实话存在,人与人才能互信;老实话的多少,决定社会是否和谐。
D.日常的话是实话和谎话两掺的,在两掺的话基础上建立起互信,也产生猜疑。
15.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文章开头提及贝尔纳斯题为《老实话》的书,自然地引出本文的论题。
B.第④段再以贝尔纳斯为例,揭 露其用“老实话”的好名字骗人的本质。
C.结尾又提贝尔纳斯的书名,来作为宣传若都是谎言就没法存在的佐证。
D.三次引用贝尔纳斯的例子,既使例证的运用经济高效,又使文章连贯。
16.作者为何说“‘心口如一’向来难得,‘口是心非’时有不免”?结合第⑤段分析。(6分)
七、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7—19题。
材料一: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联合艺恩网进行的“中国电影观众满意度调查•2019年春节档调查”结果显示,科幻片《流浪地球》以85.6分获档期满意度冠军。
“太阳系即将毁灭,人类试图带着地球一起逃离太阳系。”这个听起来既疯狂又炫酷的“末日故事”,来自科幻小说作家刘慈欣的作品,构成了电影《流浪地球》的基本内核。导演郭帆的团队非常成功地把这个小说里面的中国内核,幻化成了电影里面观众看到的那份具有强共鸣、强共情的中国式故事和情感。在《流浪地球》的出品方之一、北京文化电影事业部总经理张苗看来,“中国科幻影片和好莱坞科幻影片的最大差异,取决于有没有一个中国的内核,而这个内核实际上就是中国的人物、中国的故事和中国的情感”。
国家电影审查委员会委员赵葆华表示:“《流浪地球》在制作上显示出了中国电影工业的成熟度,内容上体现了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忧思和责任的担当,是一部让中国从电影大国向电影强国转型升级的代表性作品。”
《流浪地球》的上映让中国科幻电影看到了发展的空间与希望,看到了与好莱坞大片竞争的力量与勇气。影评人韩浩月表示:“国产科幻片可从《流浪地球》中获得大量可借鉴、可复制的经验。以前国产电影都是‘土味儿科幻’,今后可以把格局打开,营造宏大的史诗效果。”
(摘编自《春节档电影:高质量成就好作品》,《光明日报》2019年2月12日)
材料二:美国《纽约时报》网站2月4日刊登题为《中国电影业终于加入太空竞赛》的文章,作者为史蒂文•李•迈耶斯。文章摘编如下:
中国是太空探索的后来者,同样,在电影业中,该国也是科幻片的后来者。这种局面即将发生改变。
中国首部以太空为背景的大片《流浪地球》于2月5日上映。外界认为这标志着中国电影制作新时代的到来。
据报道,这部电影的预算接近5 000万美元,以美国好莱坞的标准来看不算高。但在中国已经可以说是大手笔。7 000多人参与了制作。其中大部分场景拍摄于由房地产和娱乐业巨头大连万达集团投资80亿美元在海滨城市青岛建设的东方影都。
郭帆说:“我真心希望这部电影至少不要赔钱。只要这部片子不赔钱,我们就可以继续制作更多科幻电影。”
刘慈欣小说的流行可能会对此有所帮助。最近的两部好莱坞电影《地心引力》和《火星救援》也有助于引起观众的兴趣。这两部影片都包含了重要的情节转折,正面展现了中国的太空计划,在中国受到普遍欢迎。


展开余下试题(摘编自参考消息网2019年2月11日)
材料三:今天再谈论科幻电影,为了与之前的国产电影区分,人们往往会加上 一个限定词“ 硬核”。够不够“硬核”,成为评价科幻电影的关键指标。其实,“中国硬核电影科幻元年”的提出,并非简单的噱头和炒作,而是各方面条件成熟后的“呼之欲出”。
随着中国电影产业化的迅猛发展,过去引为笑谈的简陋特效逐渐成为历史。而中国电影视效公司对视效数据库的建设和制片体制中“后期前置”逐渐普及,使中国电影工业已经具备摄制比肩准一线大片的硬实力和先进的摄制流程。而从人文思想演变角度来看,一战后,西方世界对技术进步所导致的对人类的伤害的思考一直贯穿于其科幻电影创作之中,“废土”与“末世”构成很多科幻电影的主场景。但对于中国观众来说,新中国成立以来,不管是“两弹一星”研制成功,还是“四个现代化”的提出,我们对科技进步主要持“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的乐观精神。因此,在以刘慈欣为代表的科幻作家的成功实践基础上,中国科幻电影创作有可能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为世界科幻文艺创作提供中国经验和中国故事。
(摘编自《人民日报》2019年2月15日)
17. 下列关于科幻电影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中国科幻电影可以向《流浪地球》学习,寻求可供借鉴的经验,改变以前国产电影“土味儿科幻”的形象,营造宏大的史诗效果。
B. 中国科幻电影起步较晚,但《流浪地球》的上映让中国科幻电影看到了发展的空间与希望,看到了与好莱坞大片竞争的力量与勇气。
C. 当前世界科幻电影的制作标准是由美国好莱坞确定的,其对资金投入、技术制作和拍摄场景等要素有着明确而具体的要求。
D. 一战后就技术进步对人类的伤害展开的思考一直贯穿于西方科幻电影创作之中,很多科幻电影的主场景由“废土”与“末世”构成。
18.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刘慈欣讲述了一个在现实生活中暂时不可能发生的“末日故事”,这个故事构成了电影《流浪地球》的基本内核。
B. 赵葆华对电影《流浪地球》给予充分肯定,认为它是一部让中国从电影大国向电影强国转型升级的代表性作品。
C. 电影《地心引力》和《火星救援》都包含了重要的情节转折,正面展现了中国的太空计划,在中国受到普遍欢迎。
D. 简陋特效已经从中国电影中完全消失,说明中国电影工业在拍摄理念、制作技术上已经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19. 今天人们评价中国科幻电影的关键指标有哪些?请结合以上三则材料简要分析。(6分)
八、作文(60分)
20.“于无声处”,我们可以看到宇宙、天地、自然、山川、田园、花木虫鱼、历史遗迹、现代风物……它们可以告诉我们许多许多;“于无声处”,我们可以思考科学、文化、艺术、生活……它们可以引导我们不断的探索;“于无声处”,我们可以感受亲情、友情、人间情、思乡情、民族情、爱国情……它们可以温暖我们鼓舞我们。
根据以上的材料,以“于无声处”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


修远中学2018-2019学年度第二学期第二次阶段测试
高一语文(普通班)试题
一、语言文字运用
1.A(“俯瞰”、“俯看”:均指从高处往下看,但“俯瞰”更强调立足点的高度和视野的开阔。“尽收眼底”、“历历在目”:“尽收眼底”指景物全部看在眼里,强调高度;“历历在目”指景物看得清清楚楚,强调清楚。“震撼”、“震动”:“震撼”更侧重内心的触动。)
2. C(C项夸张,其余为比喻) 3.D 春季(A、B、C都是秋季)
4.C【答案】⑤③②①④
试题分析:该题考查语言表达的连贯。解答连贯类题目时要注意把握基本内容,初步分层归纳,先在小范围排序,然后再考查层次间的衔接,这其中应先找出关联词、代词以及表时间、地点的词语,然后据此进行句间连缀排列。上面排列的基础之上,再通读语段,检查确定。文段主要阐明:中国人对待自然是用乐天知足的态度.⑤③因“虽…但…”紧密相连;①②④谈“知足常乐”,②引领下文陈述对象“中国人”,①④构成因果关系,三者顺序为②①④;②的“乐天知足的态度”和后文衔接紧密.故正确 排序为:⑤③②①④。
二、文言文阅读
5. C(3分)(舛,差错) 6. B(3分)
7. (1)(他的)妻子,是同乡小户人家出身,把自己丈夫看作是见识浅陋的人,每天都想着要离开他。(3分)
(2)生活在太平盛世,凭一介平民的身份成为诸候的上宾,将近六十年,年老后孤独地死去,真是令人悲伤啊! (4分)
8.(1)率性急躁;(2)不治生计;(3)才华出众(学问广博);(4)孤独贫困。(答对任意3点即可)
【参考译文】
山人名潜,字潜夫,扬州府通州 人。小时候就异常聪敏,只是一旦拿儒家经传教授他时,就非常怨恨,不肯读。有人送给他诗赋古文辞,竟然非常喜欢,昼夜快读不停止。有时提笔尝试写作,则很是工巧。山人虽然是名门望族的后代,但家境其实贫困,天性又不善于料理生计。他的妻子,是同乡小户人家出身,把自己的丈夫看作见识浅陋的人,每天想着离开(他)。妻子离开他以后,山人越发贫困,只能靠捡拾果子和铡草来维持生计。(他)性情急躁,跟人交谈,稍有矛盾,就会开口骂人。山人有很多食物不吃,有时相聚进食,碗中如果有不是他平时所吃的食物,就会停下来骂骂咧咧让人端走,一点不顾惜。同乡人都暗地里嘲笑他。
乡里有很多说山人坏话的,山人也不高兴住在乡里了,就离乡出外游历。在南中,李本宁先生待若上宾。去梁溪,邹彦吉先生以他为贵客。来到吴中,和王伯谷稚登用一个整天谈论诗歌。过了没多久,山人想着在外寄居和游历的时间够长了,心里苦闷志愿没有实现,不久就回到通州。恰好遇到世道大变(指由明入清,世代交替),家乡正处在动荡离析之中,于是在如皋的陋僻小巷中辗转流浪,这个时候山人也已经年纪大了。山人没有妻子,年老而且没有孩子,只能找一位乡里的老妇给他做饭。住处只 放置了几十卷书,门没有锁和门栓。有时看到他只是用绳子把门轴绑着罢了。县令曾经送他一点钱,一个晚上就被小偷全部偷走了,山人又懊恼又怨恨,和朋友谈起来,总是骂个不停。
山人对于周秦两汉六朝的书,没有不熟习的,尤其精通《文选》。擅长写五言古诗,大小篆和隶书(李潮八分书)写得很好。最有研究的是文字学,点画没有一点差错。著书有几十万字,大多被人拿走,残损散失的超过半数。刻印的有《州乘资》《失俪志》和《邵山人诗集》,诗集是冒观察在粤中为他刻印。
冒观察与范玺卿,是同乡人中和山人相知最深的两位。山人生病将死时,帮他寻医问药的人,是冒观察的儿子巢民先生。离世时,经管科理后事,黄长孺先生出力最多。
有人说:“山人性情急躁,喜欢骂人。”维崧(我)在如皋住了七八年,山人每次来看我,总是一整天都轻声细语。山人有时来得早,我还睡着没有起床,(他)就坐着等待太阳西斜。那么说山人喜欢骂人,难道真是这样的吗?生活在大平盛世,凭一介平民的身份成为诸侯的上宾,将近六十年,年老后孤独地
标签:苏教版 高一 下册 月考试卷
相关:关于“江苏省沭阳”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331]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