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月考试卷

阅读:588  2019-06-23
标签:人教版 高一 下册 月考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588]
四川省成都市树德中学高2018级第二期5月阶段性训练语文试题
四川省成都市树德中学高2018级第二期5月阶段性训练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共9分)
阅读下而的文字,完成1-3小题。
①就学科分类而言,医学与文学无疑是不同的学科。但如果从文化层面进行分析,这两种学科都是将人作为研究对象,“以人为本”是两种学科的共同本质。在分析医学与文学的形成过程时,我们往往会发现这两种学科都曾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者存在天然的共通性。
②中国传统医学依托中国古典文学作品进行传播。在传统文化的早期阶段,文化呈现出一种综合的形态,这种形态成为孕育中国传统医学与古典文学的共同摇篮。在这两个学科尚未独立分离出来的时候,中国传统医学与古典文学之间存在着明显的杂糅现象。无论是诗歌、民歌还是市井小调,都是古代医学重要的传播载体。以<诗经》为例,其中有大量关于医学内容的描写,对阴阳、五行、脏腑、疾病、医疗、药物等均进行了相关记述。后世的医学著作很多都继承了这一文化传统,呈现出浓郁的文学色彩。李时珍的《濒湖脉学》就很典型,比如“浮脉惟从肉上行,如循榆荚似毛轻。三秋得令知无恙,久病逢之却可惊”,这四句诗就将浮脉的位置,脉象、临床价值等描述得非常清楚。
③事实上,很多医学古籍本身就是有着丰富文学价值的作品。在阅读这些古典医学著作时,往往能够体验到文学中的那份恬然和深邃。中国古典文学作品蕴含中国传统医学知识。在中国古典文学作品中,与医学相关的著作很多,包括《左传>《庄子》《吕氏春秋》等,都汇集了大量医药寓言故事。《三国演义》《金瓶梅》《红楼梦》《老残游记》等名著中的医学思想更是丰富。《红楼梦》中涉及的疾病有114种,方剂共45个,对药物的描述超过120类,其中对林黛玉病情的描述,一直都是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林黛玉的“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在中医看来正是肺肾阴虚的一个病征,而《红楼梦>中对林黛玉性格与命运的描述,与其疾病的变化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④中国传统医学作品承载看中国文学的文化内涵。中国古代有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就是医儒不分家。在这种理念的影响下,很多文学大成者走上了医学道路,而医者中兼通医学与文学的也是大有人在。比如魏晋著名学者皇甫谧不仅在文史研究方面颇有建树,同时对中医针灸也颇有研究。他的哲学观点在其医学著作中也有鲜明体现,《针灸甲乙经》说:“天之在我者德也,地之在我者气也.德流气薄而生者也。”论述的就是“生命万物都是由‘气’这个根源构成”的观点。范仲淹提出的“不为良相,当为良医”的主张,曾影响了中国历史上一大批丈人士子。其实,很多我们耳熟能详的文学家,对医道都有着精湛的研究。如白居易、苏轼、元好问、蒲松龄、刘鹗等文学家皆有医学作品存世。中国传统医学与中国古典文学,虽然所属学科不同,但它们共同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当中,相互滋养,彼此融通。这样的联系,既赋予了医学以诗意,也丰富了文学的内涵。
(摘编自孙玮志《中国传统医学与古典文学》)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若从文化层而来分析,医学和文学这两门学科都有着共同的本质属性。
B.中国传统医学常把诗歌、市井小调等中国占典文学作品作为传播载体。
C.人们在阅读一些占典医学著作时,也可以产生恬然和深邃的文学体验。


浏览完整试题D.范仲淹“不为良相,当为良医”的主张,影响了白居易、蒲松龄等文学家。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主要论述中西文化交融背景下的中国医学和文学的关系,主旨明确。
8.文章采用了总分总结构,分述中国传统医学与占典文学关系时层次清晰。
C.文章援引皇甫谧《针灸甲己经》意存说明传统医学需依托文学作品来传播。
D.文章论证方法灵活,综合运用了举例论证、引用论证、对比论证等多种方法。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国很多医学占籍具有丰富的文学价值,因而许多占典文学作品也蕴含着医学知识。
B《红楼梦》中对林黛玉病情的描述,充分证明传统医学与占典文学之间有明显杂糅现象。
C医儒不分家意味着占代的文人士子既是著名的文学家,又是对医道有精湛研究的医者。
D.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医学和文学相互影响,医学具有了诗意,文学内涵也更加丰富。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而的文字,完成4 6小题。
苦菜的思念
尉峰
①北方的春天是从青草长出芽尖开始的。当它们星星点点地在荒草中探头探脑的时候,苦菜还了无踪影。但人们已在翘首期盼。性子急的就会拿着挑铲和篮子到地里走上一遭,甚至走上一天。当看到浑黄的光秃秃的田间确实找不到一丁点灰绿的苦莱,人们才会无奈返回。
②熟悉土地的人们知道,杨花挂满枝头,柳眉儿妩媚动人的时候,苦菜芽才会拱出地皮。但是不多,这里一株,那里一株,稀稀拉拉的,到了桃花怒放,美得让人流连忘返的时候,地里的苦莱才长得恣肆,一簇簇,一团团.莲蓬勃勃的,同新出的玉米苗竞赛,看谁长得快。倘若这时去了田地,只要你舍得时间,总会满载而归——篮子里、口袋里无不塞满鲜嫩的苦菜。
③乡亲们爱吃苦菜,我的朋友们也不例外,但逢聚会,总会点下这道菜。吃苦菜不仅仅因为它是绿色食品,好吃,有药用价值,还因为它承载着一代又一代人痛苦的回忆。特别是从苦难中走过来的人,没人会忘记那些面黄肌瘦的日子,忘记苦菜的舍身相助。
④在那个贫困的年代,吃食极少,能填饱肚子实属不易。当时我们特别羡慕一位姓赵的同学,羡慕他有一个保管员父亲,羡慕他总能吃饱。不像我们,无论上午,还是下午,上学不一会,肚子便“咕噜噜”鸣响,此起彼伏,直到放学才结束这支身不由己的肠胃协奏曲。
⑤不可否认,记住那个年代其实是从记住那个年代的粗茶淡饭开始的。而且随着经济社会的日益发展,人民生活的日益丰富,对那时饭菜的印象就越来越深刻,有如一块块经过精雕细琢的丰碑,刻满那个岁月的痕迹,潜藏在脑海深处。
⑥我在部队待了十三年时间,每天白面大米,但依旧没有改变少时养成的饮食习惯。
以至于每每回乡探亲,总要饱餐几顿儿时爱吃的饭菜后,才会恋恋不舍地归队。转业回到故乡后,自然而然,一日三餐仍是小时爱吃的茶饭。
⑦我想,少时的茶饭不仅仅是一种记忆,还蕴藏着一种思念。这种思念无时不在,就像风,从春刮到冬,从小刮到大,还将刮到老,不知疲倦,也不会停歇。有时呼呼的,有时柔柔的,从o头刮过,从脑海刮过。看似虚无,却充盈着每一个思念的空间。这种思念也许不是痛苦的那种,却和亲人息息相关,甚至相揉相杂,人牵着事,事连着人,分不清彼此。
⑧我对母亲的思念就是如此。不知道是因为想母亲而想起苦菜,还是因为想苦菜而想起母亲。
⑨一次,战友们在一起聚餐,照例点了鲜嫩的苦菜茅,我吃着吃着就走神了,拿着筷子的手在空中悬了好大一会儿。战友们以为我喝多了,其实是想起母亲了。
⑩那一刻,我的思念悄无声息地回到了老家东崖头村,回到了那片生我养我的故土,回到了母亲身边,回到了她老人家调拌好的苦菜旁,贪婪地嗅着那诱人的鲜香……
(11)记得有一年我从部队探亲归来,正是苦菜肆意生长的季节。母亲为了让我顿顿吃上新鲜可口的苦菜,每天都会早早地去田野挑苦菜。归队前,母亲问我,你们首长爱吃苦菜吗?城市里有卖苦菜的吗?我蓦地想起,战友们也爱吃苦菜,只是吃法和我们有所不同。他们更喜欢生吃,把苦菜择洗干净后直接蘸甜面酱吃。不像家乡的人们,要么用水焯了凉拌,要么和白萝卜、丝一起腌制成酸菜吃。吃不了的就晒干,等冬天享用。
(12)当母亲听说我的首长和战友们也爱吃时,就又到田间挑了两天苦菜,让我带给他们。那几天,母亲戴着草帽,带着水壶,脸膛被晒得黝黑,嘴唇脱皮,两个裤腿的膝盖处无不沾满黄土,拍也拍不掉。母亲分明是蹲不了跪着挑的苦菜啊!那一年,母亲已年近七旬。
(13)之后,母亲连夜把苦菜择净,又一把一把码齐扎好,长长的根顶着几瓣叶子,白绿相间,清新修长,像极了人参。但我却不忍直视。我何尝不明白,母亲不辞劳苦地挑苦菜送给战友们尝鲜,绝非只是冲着我们那份浓浓的战友情去的,她是为了让我日后得到更多的关照。母亲的良苦用心做儿子的怎么会体会不到呢?
(14)如今母亲已辞世多年,但不管以前还是现在,只要一吃苦菜,我就会想起她挑完苦菜,虽疲倦却喜悦的神情,虽昏花却认真的眼神,以至于每每泪花模糊了双眼。
(15)看来,想起苦莱似乎是一件幸福的事情,就如同想起母亲,梦见母亲一样,久久不愿醒来。 (有删改)
4.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开头写性子急的人们到田里寻找苦菜,有时甚至用一天时间,突出了人们对苦菜的喜爱,能够引发读者对于苦菜美味的想象。
B.第二段的“柳眉儿妩媚动人的时候…‘(桃花)美得让人流连忘返的时候”,形象地写出了季节特点,也点明了苦菜蓬勃生长的时间。
C.“我想,少时的茶饭不仅仅是一种记忆,还蕴藏着一种思念”一句,承上启下,上接关于苦菜的叙述和描写,下启对母亲的深切思念。
D.文中写母亲在田间挑了两天苦菜,“脸膛被晒得黝黑,嘴唇脱皮”这里的肖像描写细致生动,表现了她不辞辛苦、温厚深沉的母爱。
5.赏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6分)
6.本文题目中的“苦菜”是否可以换成“母亲”?为什么?(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三小题,共12分)
阅读下而的文字,完成7- 9小题。
材料一:
国家邮政局发布的《2017中国快递领域绿色包装发展现状及趋势报告》显示,2 016年全国快速业务量达312.8亿件,共消耗约32亿条编织袋、约68亿个塑料袋、37亿个包装箱以及3.3亿卷胶带。光是一年消耗的快速包装盒所需的瓦楞纸箱原纸就多达4600万吨,相当于消耗了7200万棵树。


展开余下试题据了解,目前中国快递业中,纸板和塑料的实际回收率不到10%,包装物总体回收率不到20%,以聚乙烯、聚氯乙烯为主要成分的塑料和胶带等最难降解,这些包装村料在自然界中,需要几十年甚至上百年时间才能降解。大部分的快速纸箱在经过一次使用后被丢弃,能够回收再利用的并不多。而消费者对于包装物的分类处理意识不足,加大了回收的难度。为了保证货物能够完好无损地被送到消费者手中,多数商家选择用塑料胶带对包装进行加固。缠上塑料胶带的纸板箱被送到造纸厂打纸浆时,胶带的黏胶会影响过滤器工作,从而造成机器损坏,所以回收时,缠有过多胶带的纸板箱会被全部丢弃。
纸盒等可回收的快递包装,如果和其他生活垃圾混在一起,被污染后无法再回收。消费者则表示,在快递站点或社区内,没有快递包装的回收点,导致快递包装大多进了垃圾箱。
(摘编自《快递包装垃圾成灾》,《中国青年报》)
材料二:
为解决快递包装产生的污染,近年来各方都开始积极行动。国家层面,《推进快递业绿色包装工作实施方案》《关于协同推进快递业绿色包装工作的指导意见》等政策出台,引导快递业的绿色发展,规范快递包装的使用。菜鸟、京东、苏宁等电商企业也积极响应,从推行“无纸化”电子面单,到推行共享快递盒、可循环快速袋等,都在力争减少快递包装污染的产生。但记者在走访北京多家快速站点后发现,大多数商家尚未使用这样的绿色包装。对于全国上干万小电商卖家来说,成本较高是他们不愿使用绿色包装的主要原因。
中国循环经济协会总工程师曲睿晶指出,包装物材料替代、点对点回收、建立绿色账户等措施,有利于提高包装物的回收率,但对于电商平台、快速公司及消费者来讲仅仅是开始,其示范性远远大于实际可操作性,离成为趋势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摘编自新华网)
材料三:
德国、日本、英国等发达国家早巳建立了相关法律法规。如德国1991年、1997年先后出台<包装废弃物管理办法》和《包装回收再生利用法》,强化对快速“绿色化”监管。在日本,由消费者负责将包装废弃物分类,政府部门负责收集已分类的包装废弃物,私有企业获政府批准后对包装废弃物进行再处理,逐渐形成一种良性循环,建成社会化的快件包装物回收体系,既帮助企业降低成本,也减少环境污染,还可利用再生资源创收,可谓是一举多得。我国现有标准只是行业规范性标准,缺乏强制性,难以对各市场主体形成有效约束。在全国两会上,就有不少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提出,“快递包装问题确实到了必须立法予以解决的时候了”,足见快递绿色包装立法的迫切性和重要性。
(摘编自《推行快递绿色包装刻不容缓》,河北新闻网)
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国家邮政局发布的《报告》显示,2016年中国快递业消耗的快递包装物数量巨大,浪费严重。
B.中国快递业包装物总体回收率不到20%,大量被丢弃的包装物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对环境的污染。
C.多数商家选择用塑料胶带对包装进行加固,但因为技术问题,回收时缠有过多胶带的纸板箱会被丢弃。
D.可回收的快递包装不能与其他生活垃圾混在一起,以免被其他垃圾污染,影响回收。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消费者对于包装物的分类处理意识不足造成包装物回收率低,所以需要尽快立法加强监督。
B.成本较高是多数小电商不愿使用绿色包装的主要原因,推行绿色包装任务艰巨,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C.菜鸟、京东、苏宁等电商企业响应国家政策,积极采取措施,已经在有效减少快递包装污染方而取得成效,获得各方好评。
D.我国现有标准只是行业规范性标准,没有约束力,而一些发达国家已建立了相关快递监管法律法规。
9.如果要立法解决快递包装问题,需要考虑哪些方而,请根据材料内容简要陈述。(6分)
二、占诗文阅读(40分)
c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共21分)
高汉筠,字时英,齐州历山人也。曾祖诣,尝为是邑令,故家焉。汉筠少好书传,尝诣长白山讲肄,会唐末齐、鲁交兵,梁氏方霸,乃掷笔谒焉,寻纳于军门。未几,出为卫州牙校。唐天祜中,庄宗入魏,分兵谕其属郡,时汉筠以利病说卫之牧守,俾送款于庄宗,以汉筠为功,寻移名州都校。其后改常山为北京,以汉筠为皇城使,加检校兵部尚书、左骁卫将军同正。明宗即位,除成德军节度副使,俄以荆门用军,促诏汉筠移停襄州,权知军州事。长兴中,历曹、亳二州刺史。秩满,加检校司徒,行左金吾卫大将军。清秦末,高祖建义于河东,唐末帝遣晋昌节度使张敬达率师围太原,委汉筠巡抚其郡。及敬达遇害,节度副使田承肇率部兵攻汉筠于府署,汉筠乃启关延承肇,谓日:“仆与子俱承朝寄,而相迫何甚?”承肇曰:“我欲扶公为节度使。”汉筠曰:“老夫耄矣,不敢首为乱阶,死生系子筹之。”承肇目左右令前诸军投刃于地日高金吾累朝宿德不可枉杀承肇以众意难拒遂谢云与公戏耳遂与连骑以还。高祖入洛,飞诏征之,遇诸途,乃入觐,寻迁左骁卫大将军、内客省使。天福三年正月,遘疾,终东京之私第,时年六十六。汉筠性宽厚,仪容伟如也。虽历戎职,未尝有非法之言出于口吻,多幕士大夫所为,复以清白自负。在襄阳,有孽吏常课外献白金二十镒,汉筠日:“非多纳麳麰,则刻削闤闠,吾有正俸,此何用焉!”因戒其主者不复然,其白金皆以状上进,有诏嘉之。及莅济阴,部民安之,四邑饭僧凡有万八千人。在亳州三年,岁以己俸百千代纳逋租,斯亦近代之良=千石也。
(选自《旧五代史•高汉筠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承肇目左右令前/诸军投刃于地/曰/高金吾累朝宿德/不可枉杀/承肇以众意难拒/遂谢/云与公戏耳/遂与连骑以还
B.承肇目左右/令前诸军投刃于地/曰/高金吾累朝宿德/不可枉杀/承肇以众意难拒/遂谢云/与公戏耳/遂与连骑以还
C.承肇目左右令前/诸军投刃于地/曰/高金吾累朝宿德/不可枉杀/承肇以众意难拒/遂谢云/与公戏耳/遂与连骑以还
D.承肇目左右/令前诸军投刃于地/曰/高金吾累朝宿德/不可枉杀/承肇以众意难拒/遂谢/云与公戏耳/遂与连骑以还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权”指暂时代理官职,“知”是主持的意思,“权知”合指暂时代理某官职。
B. “秩”指官吏的职位或品级,“秩满”也称“满秩”,即指职位己满暂无空缺。
C. “觐”最早指占代诸侯朝见天子,文中的“入觐”指地方官员入朝进见帝王。
D. “二千石”原是指俸禄等级,后称郡守、刺史等,“良二千石”文中指好刺史。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高汉筠少好读书,年高德劭。高汉筠年轻的时候喜好典籍和传述类著作,曾经前往长白山讲学研习,一生历经了多个朝代,年老德重,受人爱戴。
B.高汉筠从军任职,言语谨慎。唐末时局动荡,高汉筠放弃文业,投身军伍,虽然先后担任军中的不同职务,但是他从来没有说过不符合体统的话。
C.高汉筠竭诚尽忠,守节不移。高汉筠用逆耳的忠言劝说卫州牧守应该顺时投诚庄宗;而对田承肇想扶助他担任节度使的利诱,高汉筠誓死不从。
D.高汉筠廉洁自律,体恤百姓。有恶吏在定额之外献上白金,高汉筠严词拒绝,原封上缴;在毫州三年,每年用自己的薪俸代百姓缴纳拖欠的租税。


展开余下试题13.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2分)
(1)会唐末齐、鲁交兵,梁氏方霸,乃掷笔谒焉,寻纳于军门。(4分)
(2)汉筠日:“老夫耄矣,不敢首为乱阶,死生系子筹之。”(3分)
(3)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共9分)
阅读下而这首诗,完成14-15题。
归田赋(节选)
张衡①
游都邑以永久,无明略以佐时;徒临川以羡鱼,俟河清乎未期。感蔡子②之慷慨,从唐生⑨以决疑。谅④天道之微昧,追渔父以同嬉。超埃尘以遐逝,与世事乎长辞。
【注】①张衡:我国古代伟大的科学家、文学家。在东汉历任郎中、太史令、侍中、河问相等职。晚年因病入朝任尚书,于永和四年逝世。这篇赋写于他任河间相,向朝廷自请退职时。②蔡子:战国时人蔡泽;⑨唐生:战国时梁人唐举。蔡泽游学诸侯,禾发迹时,曾请唐举看相。④谅:确实。
14.下列对这段文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开头两句的意思是说自己在京都做官已经很长时间了,却觉得没有高明的谋略来辅佐当今的朝政。
B.本篇“临川以羡鱼”中的“鱼”和陶渊明的《归园田居》“池鱼思故渊”中的“鱼”,意象使用完全一致。
C. “渔父”是作者用典,语出《楚辞》,是指一位避世隐身、钓鱼江滨的隐士,他曾劝屈原与世俗同流。
D.就节选部分来看,《归田贼》抒发了张衡久居官场的苦闷心情,表露出他对朝政的期盼与失望之情。
15. 《归田赋》中的张衡和《归园田居》中的陶渊明,其归隐的原因、作抉择时的心理和最终结果有何不同?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l小题,共10分)
16.(1)在《诗经•氓》中,女主人公对氓的负心表示怨恨,并在自省之后指出夫妻关系破裂的原因是“ , 。”
(2)在《离骚》中,屈原在投机取巧、违背准绳的世俗面前,内心烦闷失意、走投无路,却表示“ ”,也不肯做出世俗小人的这种丑态。
(3)《归园田居》中“ , ” 两句写狗吠、鸡鸣,与王籍的五言律诗《入若邪溪》中“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有异曲同工之妙,都运用了以动衬静的手法,衬出一个和谐、安宁的意境。
(4)针对魏晋名士崇尚虚无的思想倾向,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中用了一句话来批评 , 。
(5)朱自清在《荷塘月色》结尾处“猛一抬头,不觉已是自己的门前”,以此表明自己在获得短暂“宁静”后不得不回归现实。《赤壁赋》中,同是夜游的苏轼则自适太多,一番谈话后,转悲为喜,开怀畅饮,而后“ , ”,表明己到了忘怀得失、超然物外的境界。
(6)《游褒禅山记>中,作者从倒下的石碑,联想到占籍的以讹传讹使作者触目伤怀,慨叹不己,因而义进一步提出“ ”的治学观点。
三、语言文字运用(7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17-21题.。
自古以来,琴棋书画就是中国文人素养的具体表现,其中琴居“四艺”之首。古琴音色纯净、幽雅,( )泛音像珍珠一样明亮,走手音犹如袅袅余韵越来越微弱,直到随风飘散。走手音是古琴特有的弹奏技巧,可以让人的思绪随着若有若无的琴音游走起伏,获得乐音之外更加广阔的联想,这就是古琴特有而微妙的 。
古琴是抒怀寄情之物。它形制小巧,音量不大,传播的范围有限,因此弹奏古琴,就好像人与人之间的 ,需要选择一处比较雅致安静的环境。古人视琴如圣物,往往将其当作陶冶自身、与天地万物融合的媒介。古琴艺术的高妙之处就是将音乐艺术与人生境界相联, ,让人们伴随着音乐声徜徉在更清纯、幽雅的精神世界中,唤起内心深处的思想共鸣。
古琴传承千年,琴谱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目前我们能看到的古代琴谱高达150种左右,其中《高山流水》《渔樵问答》等古代文人雅士对于自然、人生咏叹早已成为传世经典。古琴谱的刊印发行直接推动了古琴曲目的交流和普及。明末清初,古琴迎来了发展繁荣期,各个流派 。受地域文化差异,以及师承和传谱条件的不同,古琴流派如雨后春笋般破土而出,古琴艺术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1 7.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目前我们能看到的占代琴谱高达150种,其中像《高山流水》《渔樵问答》等占代文人雅士对于自然、人生咏叹早己成为传世经典。
B.目前我们能看到的占代琴谱有150种左右,其中像《高山流水》《渔樵问答》等占代文人雅士对于自然、人生的咏叹早已成为传世经典。
c.目前我们能看到的占代琴谱高达150种左右,其中像《高山流水》《渔樵问答》等占代文人雅士对于自然、人生的咏叹早己成为传世经典。
D.目前我们能看到的占代琴谱至少有150种左右,其中《高山流水》《渔樵问答》等占代文人雅士对于自然、人生咏叹甲己成为传世经典。
18.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有泛音、走手音、散音三种:散音如钟鼓之卢占朴、稳重、深远,
B.有散音、泛音、走手音三种:散音之声占朴、稳重、深远,
C.有走手音、泛音、散音三种:散音的音色占朴、稳重、深远,
D.有散音、泛音、走手音三种:散音如钟鼓之声古朴、稳重、深远,
19.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弦外有音 闲言碎语 不绝如缕 异彩纷呈
B.弦外之音 闲言碎语 不绝如缕 百花齐放
C.弦外之音 促膝长谈 一唱三叹 百花齐放
D.弦外有音 促膝长谈 一唱三叹 异彩纷呈
20.下而是树德中学学生会一则通知初稿,其中有五处用语不当或不符合应用文规范的地方,请找出并修改。(5分)
通知
学校各班级:
为庆祝树德中学建校90周年华诞,鄙校决定,在全校开展以“我与树德”为主题的演讲比赛活动。决赛定于2019年5月27日举办,各班在本班初赛的基础上选派一名胜利者参加,要求演讲稿都得是自己写的,每位选手的演讲时间不超过5分钟,各班千万要在5月18日前上报选手名单和演讲题目。
2 019年4月28日
21.阅读下而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60分)
记忆中,总有一段时光令人难忘:或轻松愉悦,或焦虑紧张,或幸福甜蜜,或痛苦忧伤……
请以“那一段 的时光”为题,综合运用描写、抒情等表达方式,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
树德中学高201 8级第二期5月阶段性训练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1 D白居易、苏轼等人的例了是为了证明文学家对医道有精湛的研究,且自居易在范仲淹之前,逻辑错误。
2 B A项“中西文化交融背景”无中生有,应为“中国传统文化背景”;c项文章援引皇甫谧《针灸甲乙经》意在证明传统医学作品承载中国文学的文化内涵;D项没有“对比论证”。
3 D A项因果关系不成立,B项条件推论有误,C项逻辑错误。
4 B B项张冠李戴,第二段中表述为“柳眉儿妩媚动人的时候…‘(桃花)美得让人流连忘返的时候苦菜芽才会拱出地皮”。故选B。
5①叠词。“簇簇…‘团团…‘蓬蓬勃勃”是叠词运用,具有音乐美感:②以“竞赛”将苦菜拟人化,它们都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苦菜的长势之猛,表现了作者对苦菜的喜爱之情。
6不例一:(1)不可
标签:人教版 高一 下册 月考试卷
相关:关于“四川省成都”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588]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