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课文同步练习

阅读:744  2019-07-13
标签:人教版 高一 必修一 课文同步练习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744]
高一语文必修一《落日》同步测试
《落日》课堂检测
1. 《落日》这篇通讯报道了什么新闻事件?(用一句话概括)
【答案】1945年9月2日,日本政府在东京湾美国战舰“密苏里”号上举行了日本签字投降仪式,向联合国投降。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压缩语段的能力。一句话新闻的答题要点:必须是一句话,一般应该具有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四要素。如本题中,人物是:日本政府;事件是:1945年9月2日;地点是:在东京湾美国战舰“密苏里”号上;事件是:举行日本签字投降仪式。然后按照这样的顺序组成一个单句即可。
点睛:一句话新闻:这种题目常以“用一句话概括下面文字的主要内容”,“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下面这则材料的内容”的形式出现。
对于时间宽泛的新闻概写的一般解题步骤:
1.借助导语寻找关键句子,并根据后文进行补充。
2.对信息进行筛选。所筛选的信息主要包括“原因”,“人物”和“事件”三部分要素。
3.根据题目要求进行信息整合。
2. 课文详尽记述了日本签字投降这一重大历史文件,其中很多看似琐碎的细节,都蕴涵着深邃的意义和隽永的趣味。试就下列几个细节谈谈你的看法。
(1)重光葵的断腿。
(2)麦克阿瑟一共用了六支笔签字。
【答案】(1)记者在这里写的重光葵的断腿,是在上海虹口被朝鲜志士尹奉吉投弹炸掉的,一方面说明人民对侵略者的仇恨,另一方面也表明记者的态度,是对重光葵的嘲讽。腿断了,他只能“挣扎上前行近签字桌”,这种狼狈模样让人不由想起当年日本侵略者不可一世的嘴脸,两相对照,更具讽刺意味。这是一种智趣。
(2)麦克阿瑟用了六支笔签字,说明他意识到签字仪式历史意义的重大,才会如此恭敬、谨慎。这个细节也让读者体会到历史参与者当时的心境。
【解析】(1)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细节描写是刻画人物性格,揭示人物内心世界,表现人物细微复杂感情,点化人物关系,暗示人物身份、处境等最重要的方法。本题作者重点写重光葵的断腿,作者首先抓住重光葵的整体特点——“步履蹒跚”;进而告诉我们他所以步履蹒跚是因为有“木质假腿”;当他要走到桌子旁去签字时,那条假腿是艰难地“拖”拉着的,并且他是拄着拐杖的,“把全身重量都压在手杖上”的。说到这个程度作者认为还不够完整,显然他是已经认识到自己此时所报道的事件意义重大,他必须留下一个历史罪人是怎样签字投降的完整记录,故而将他是怎样“好不容易才坐下来”,是怎样“把手杖靠在桌子边”,以至后来签字时,“这手杖倒在地板上”等细节都一一记录在案。给人们的感觉是,记者一直在盯注着中心人物的一举一动,似乎来不及将眼皮眨一眨。明确地表现出对战争贩子毫不同情的态度,使报道字里行间时时充满辛辣讽刺的意味。
(2)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细节描写是刻画人物性格,揭示人物内心世界,表现人物细微复杂感情,点化人物关系,暗示人物身份、处境等最重要的方法。本题重点描写麦克阿瑟一共用了六支笔签字的细节,原文说“麦克阿瑟坐在椅子上,掏出笔签字。才写一点,便转身把笔送给魏锐德。魏锐德掏出第二支笔给他,写了一点又送给潘西藩。他一共用了六支笔签字”,可见他对签字仪式的重视,他意识到签字仪式历史意义的重大,才会如此恭敬、谨慎。这个细节也让读者体会到历史参与者当时的心境。
3. 文章详细叙述了一面美国国旗的来历及布设状态,叙述了海尔赛将军关于白马的故事,它们与文章主题有什么联系?


浏览完整试题【答案】不论是对那面美国国旗来历及其布设状态的描述,还是对那“白马故事”的叙述,都不同程度地显示着胜利者的英武和威严,这一切又都与“落日”相互对应,形成了通篇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解析】试题分析:从题干“它们与文章主题有什么联系?”可知,回答本题要从主题的角度来思考。课文详尽记述了日本签字投降这一重大历史事件,此仪式不但是日本投降的仪式,还标志着二战结束;此仪式不但要彰显胜利,还要抚慰美军俘虏,找回尊严;此仪式不但要为美日上半场的战争划句号,还要为美日下半场的合作开启大门。注意文中只要的几个句子: “这面旗还是92年前,首次来日通商的美将佩里携至日本,在日本上空飘扬过。现在,旗的位置正下视签字桌”“现在,马厩没有盖,银驹未渡海,但日本代表却登舰签字投降来了”,可见不论是对那面美国国旗来历及其布设状态的描述,还是对那“白马故事”的叙述,都不同程度地显示着胜利者的英武和威严,这一切又都与“落日”相互对应,形成了通篇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落日》当堂训练
阅读“九时整,麦克阿瑟和尼米兹、海尔赛走出将领指挥室”至“天网恢恢,天理昭彰,其此之谓欤!”片段,完成下列小题。
9时整.麦克阿瑟.尼米兹和海尔赛走出将领指挥室.麦克阿瑟走到扩音机前.尼米兹则站到徐永昌将军的右面.立于第一名代表的位置.海尔赛列入海军将领组.站在首位.麦克阿瑟执讲稿在手.极清晰.极庄严.一个字一个字对着扩音机宣读.日本代表团肃立静听.麦克阿瑟读到最后.昂首向日本代表团说:“我现在命令日本皇帝和日本政府的代表.日本帝国大本营的代表.在投降书上指定的地方签字. 他说完后.一个日本人走到桌前.审视那两份像大书夹一样白纸黑字的投降书.证明无误.然后又折回入队.①重光葵挣扎上前行近签字桌.斜身入椅.倚杖椅边.除手套.执投降书看了约一分钟.才从衣袋里取出一支自来水笔.在两份投降书上分别签了字.梅津美治郎随即也签了字.他签字时没有入座.右手除手套.站着欠身执笔签字.这时是9时10分.军舰上层传来一声轻快的笑声.原来是几个毛头小伙子水兵.其中一个正伸臂点着下面的梅津.在又说又笑.但是.在全舰庄严肃穆的气氛下.他们很快也不出声了. 麦克阿瑟继续宣布:“盟国最高统帅现在代表和日本作战各国签字. 接着回身邀请魏锐德将军和潘西藩将军陪同签字.魏是菲律宾失守前最后抗拒日军的美军将领.潘是新加坡沦陷时英军的指挥官.两人步出行列.向麦克阿瑟敬礼后站在他身后.麦克阿瑟坐在椅子上.掏出笔签字.才写一点.便转身把笔送给魏锐德.魏锐德掏出第二支笔给他.写了一点又送给潘西藩.他一共用了6支笔签字.签完字后.回到扩音器前说:“美利坚合众国代表现在签字. 这时.尼米兹步出行列.他请海尔赛将军和西门将军陪同签字.这两人是他的左右手.海.西两人出列后.尼米兹入座签字.签完字.就各归原位.麦克阿瑟接着又宣布:“现在.中华民国代表签字. 徐永昌步至桌前.由王之陪同签字.②这时我转眼看看日本代表.他们像木头人一样站立在那里.之后.英.苏.澳.加.法.荷等国代表在麦克阿瑟宣布到自己时.先后出列签字.各国代表在签字时的态度以美国最安闲.中国最严肃.英国最欢愉.苏联最威武.荷兰代表在签字前.曾和麦克阿瑟商量过.全体签字毕.麦克阿瑟和各国首席代表离场.退入将领指挥室.看表是9点18分.我猛然一震.“九一八! 1931年9月18日日寇制造沈阳事件.随即侵占东北,1933年又强迫我们和伪满通车.从关外开往北平的列车.到站时间也正好是9点18分.现在14年过去了.没有想到日本侵略者竟然又在这个时刻.在东京湾签字投降了.天网恢恢.天理昭彰.其此之谓欤!
4. 请概括出主要国家的代表签字时的精神状态。
5. 重光葵签字时,用了“挣扎”一词,该如何理解?
6. 如何理解“这时我转眼看看日本代表,他们像木头人一样站立在那里”?
7. 作者是怎样将“九点十八分”与“九一八”联系起来的?
8. 上文第二段是全文的重点,为什么作者要详写这一部分?效果怎样?
【答案】4. 日本人“像木头人一样”,美国人最安闲,中国人最严肃,英国人最欢愉,苏联人最威武。
5. 一方面照应前文所交代的重光葵只有一条真腿,走起路来一跷一拐。另一方面包含着作者的情感,侵略者的下场只能是自食其果,再怎么样“挣扎”也只是徒劳的,狼狈的。
6. 贴切的比喻,形象地表现了他们刚从多年侵略霸占之梦中醒来,不愿接受对他们来说“残酷”的结局,但历史的趋势不可逆转,任由他们一边呆着吧,这是咎由自取。
7. 签字仪式完毕的时间,与“九一八”时间及l933年的被迫与伪满通车的到站时间数字相同是巧合,但也含着历史的必然规律一—正义的力量可以横扫一切邪恶,天网恢恢,天理昭彰,一切罪恶的结果是注定要失败的。
8. 为历史存证,留下记录,所以不厌其烦。效果:能使人详细、准确,全面具体地了解事件的过程。
【解析】
4.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能力,回答本题首先到文章中找到具体的描写段落,然后摘取关键词概括即可。如:这时我转眼看看日本代表.他们像木头人一样站立在那里。之后,英、苏、澳、加、法、荷等国代表在麦克阿瑟宣布到自己时,先后出列签字,各国代表在签字时的态度以美国最安闲,中国最严肃,英国最欢愉,苏联最威武,荷兰代表在签字前,曾和麦克阿瑟商量过。抓住文中的“日本人“像木头人一样”,美国人最安闲,中国人最严肃,英国人最欢愉,苏联人最威武”来回答即可。
5.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一定要结合前后文来理解。原文是“重光葵挣扎上前行近签字桌” ,“挣扎”原义是:尽力支撑或摆脱的意思。那么在文章中重光葵为什么要挣扎呢?结合文章内容可知,一方面照应前文所交代的重光葵只有一条真腿,走起路来一跷一拐。另一方面是他要去签投降书,可见包含着作者的情感,侵略者的下场只能是自食其果,再怎么样“挣扎”也只是徒劳的,狼狈的。

点睛:我们的解答方向是翻译(目前笔者认为只有这个词语才能准确描述这种解题方法)。易句子的解答方式是原因+翻译。
(1)依据文章中心、段落中心来解释重要句子,即“句不离段”。
(2)根据句式特点来解释句子。
(3)根据句子位置来分析句子的含意。
(4)抓住相邻句,把握句子的语言背景材料。


展开余下试题(5)根据修饰限制成分辨析句意。
(6)根据修辞特点把握句子。
(7)从表达方式入手分析句意。
当然从高考答案拟就还要参考以下三点:①从句子在文中所处的位置考虑其作用。②从句子的表现形式考虑其表达效果。③从文章的内容,结合句子考虑主旨,人物或作者的思想感情”
7. 试题分析:“一九三一年九月十八日日寇制造沈阳事件,随即侵占东北;一九三三年又强迫我们和伪满通车,从关外开往北平的列车,到站时间也正好是九点十八分。现在十四年过去了,没有想到日本侵略者竟然又在这个时刻,在东京湾签字投降了!从这段文字可分析出,日本在中国制造的罪恶滔天的九一八事件,终于不折不扣的在自己身上重现,有一句精当的话说就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自作自受或玩火者必自焚。也含着历史的必然规律一—正义的力量可以横扫一切邪恶,天网恢恢,天理昭彰,一切罪恶的结果是注定要失败的。
8. 试题分析:上文第二段主要是详写了签字仪式的全过程,首先本文是一篇新闻通讯,这样写可以增强临场感。其次,这一事件有历史意义,从签字场所的布置严谨而有序,突出签字仪式的重要性。为历史存证,留下记录,所以不厌其烦。效果可从新闻通讯的特点来分析,如能使人详细、准确,全面具体地了解事件的过程。
1《落日》课外拓展
(一)课外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下题。
本报讯 前日19时许,在长沙湘雅医院,当白血病患者彭敦辉送走病友欧阳志成回到病房后,看到了欧阳志成留给他的3.5万元现金和两封信。读罢信件,捧着救命钱,彭敦辉顿时泪雨滂沱。
家住浏阳市文家市镇伍神岭村的彭敦辉,1999年高中毕业后苦学食品加工技术,2000年在老家开办了食品加工厂,直到今年1月生意才稍有起色。去年底,他感觉到身体有些不舒服,经医生仔细检查,被确诊为白血病。今年3月,他来到湘雅医院住院治疗。不到半年时间,家里便负债20多万元。而接下来的干细胞移植手术,还需要数十万元费用。
现年29岁,在隆回县山区当中学教师的欧阳志成,前年下半年也不幸患了白血病。今年8月9日,他再次来到湘雅医院治疗,恰好住在彭敦辉邻床。欧阳志成和彭敦辉的身材、脸型非常相像,而且两人都戴着帽子和眼镜。医护人员和病友都说他俩酷似亲兄弟。由于相同的命运和际遇,他俩成了一对无所不谈的好朋友,经常来到楼下散步,相约共同战胜病魔。
前不久,欧阳志成和彭敦辉的骨髓都配上了型,只待完成干细胞移植手术,便有望完全康复。为了筹集这笔手术费用,欧阳志成和年仅23岁的妻子四处奔走,尽管有关部门向他伸出了援助之手,但仍有10多万元不能到位。在这种情况下,欧阳志成决定放弃治疗。而彭敦辉的手术费用也差一大截,由于一时借不到这么多钱,他和家人同样心急如焚。
前日傍晚,欧阳志成不顾医护人员和彭敦辉的强烈反对,执意办理了出院手续。彭敦辉将欧阳志成送到楼梯口后,欧阳志成马上催他回去,说给他留下了一件礼物放在病床旁的抽屉里面。彭敦辉打开抽屉一看,里面是码放得整整齐齐的3.5万元现金,以及分别写给他和医院院长的两封信。在写给院长的信中,欧阳志成表示,他已留下遗嘱,让家人在其去世后将遗体捐赠给医院作解剖研究之用,为攻克白血病尽自己最后的微薄之力。
彭敦辉立即跑下楼,但早已不见了欧阳志成的身影。他马上拨通了欧阳志成的手机。欧阳志成说完“我走了,兄弟保重”几个字后,便匆匆挂断了电话。(陈国忠)
欧阳志成给彭敦辉留下的信
亲爱的敦辉老弟:
当你看到这封信的时候,我已经回家了。带着遗憾,我离开了这家挽留了我近两年生命的医院。也许这就是我们最后的诀别吧!……
几次的交往中,你的坚强与执著,你对生命的向往与热爱,让我感动不已。你在生意场上严重受挫又罹患绝症,然后还得自己独当一方。你的人格与魅力让我钦佩。
我们虽同样有着新婚的妻子与年迈的父母,虽同样配上了型且在同胞中找到了可供移植的供者,虽同样都为昂贵的移植手术费用而绞尽脑汁,但你还有一个才出生几个月的活泼可爱的小孩,还有一大笔债务等着你去偿还……
你必须坚强地活着,为了自己,更为了别人:父母、兄弟、朋友、爱人、孩子……
这次我俩因准备做移植手术而同住一室。当我万事俱备时,却因10多万元的费用不能到位而不得不放弃。你还记得我为了经费而辗转反侧夜不能寐吗?你还记得我因功败垂成而抑郁彷徨吗?……
我现在已经彻底放弃了,尽管我是最有希望康复的!尽管我也同样的坚强!既然做不了移植手术,我就是一个垂死之人。我害怕死亡,因为我还有深爱我的年轻的妻子、白发的双亲,还有那么多帮助过我的众多的好心人。
每当我看到你为那笔数十万元的巨额移植费用而唉声叹气的样子时,我想到了身处同种处境的自己。于是,我决定在自己生命走到最后的时候帮帮你!在临走之前,我决定将自己还债后所剩的3.5万元无偿地捐赠给你用于手术。
或许这点钱可以作为我父母的一笔养老金,给他们颐养天年;或许这点钱可以给我兄弟改造那破旧低矮的木房;或许这点钱可以让我在生命的尽头得到尽情的享受……但我思索了很久之后都放弃了。
我宁愿把遗憾与痛苦留给自己,把希望与机会留给你。我这样做的惟一目的,就是希望你能用铁的事实去证明:白血病并不等于死亡!白血病并非不治之症!
敦辉老弟,在我走后,希望你能一如既往地坚强走下去,力争为白血病人做出自己的一点点努力。
祝好运!
兄:欧阳志成
2005年8月22日
(选自2005年8月24日《长沙晚报》)
9. 《长沙晚报》在刊发这则消息的同时,为什么还要将欧阳志成给彭敦辉留下的信登载出来?
10. 这则消息获得了第16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请你说说获奖的理由。
11. 欧阳志成将3.5万元救命钱留给病友,无疑是令人感动的,但他最终放弃治疗也引发争议,请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9. 因为3.5万元对一般人来说无疑是一笔巨款,对欧阳志成来说更是救命的钱,他却无偿捐赠给病友,常人看来简直不可思议。报道中虽然介绍了捐赠的原因,但作为一篇消息,由于篇幅和文体的限制,不可能详尽地说明和阐述。而欧阳志成给病友彭敦辉留下的信,则以当事人的身分直接讲述了自己与病友的关系和感情,袒露了他己放弃治疗的复杂心理和最终捐赠救命钱的理由,让人信服和感动。这样反过来,必然增加了报道的真实性和感染力。
10. 将自己救命的钱,无偿捐赠给相识不久的病友,等于将生命让给别人,在当今现实生活中,无疑是撼人心灵的义举。记者敏锐地抓住这一新闻素材,挖掘其社会功能和价值,打造出《3.5万救命钱留给病友》这一弘扬主旋律、讴歌人间真情的精品力作,体现了新闻工作者和主流媒体对高格调、高品位的主流新闻的追求。
11. 欧阳志成舍已为人的义举的确令人感动,但他却在治疗尚存希望之际放弃治疗,放弃自己的生命,是否可取,从不同的角度看自然会有不同的看法。可从欧阳志成患病已久,举债已多,各方面想方设法也无能为力的现实角度,也可从生命的宝贵和亲人的祈盼角度,认为可放弃或不可放弃,只要言之成理均可
【解析】

10. 试题分析:题干问:这则消息获得了第16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请你说说获奖的理由。新闻报道要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这句话至少包含两层意思:一是舆论要正确,二是正确的舆论要能够打动受众的心,只有这样,才能发挥舆论的正确引导作用。因此,新闻工作者,除了做到舆论的正确外,还应讲求引导舆论的技巧和方法。一句话,就是如何千方百计用自己的心和笔去感染受众。这是时代向广大新闻工作者提出的课题。《3.5万救命钱留给病友》这篇作品,为我们提供了学习的范例。考生可从这个方面分析,抓住弘扬主旋律、讴歌人间真情,体现了新闻工作者和主流媒体对高格调、高品位的主流新闻的追求。
11. 试题分析:从题干可知,本题是一道探究性试题,要求就欧阳志成将3.5万元救命钱留给病友,无疑是令人感动的,但他最终放弃治疗也引发争议,请谈谈你的看法。可以是赞成,也可以是反对,只要言之成理即可,在分析原因的时候,要结合文本做具体的分析,不可范范而谈。如本题回答赞成他的做法,可从欧阳志成患病已久,举债已多,各方面想方设法也无能为力的现实角度分析原因。如反对他这样做,可从生命的宝贵和亲人的祈盼角度,只要活着就有希望的角度分析原因。只要言之成理均可。
标签:人教版 高一 必修一 课文同步练习
相关:关于“高一语文必”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744]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