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试题中心
》
单元练习
阅读:2063 2019-07-11
标签:
人教版
八年级
上册
单元练习
重磅:
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2063]
部编八上第五单元(三峡、记承天寺夜游、与朱元思书、野望、黄鹤楼、使至塞上、渡荆
三 峡
一、文学常识
《三峡》是北朝 著名 家 所写,《三峡》选自郦道元《 》,是一篇著名的山水之作。描写了 。
长江三峡:指长江上游重庆、湖北两省间的 、 和 峡。
二、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①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 )(通“ ”, )
②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③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 )( )( )
④或王命急宣。( )( )
⑤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 )( )( )
⑥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 )( )
⑦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 )( )
⑧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
⑨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 )( )
⑩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三.重点文言现象归纳
(1)通假字:略无阙处(“阙”同“ ”, 。句意: 。)
(2)一词多义
①自:A自三峡七百里中( ) B自非亭午夜分( ) C还自扬州( )
②或:A或王命急宣( ) B或以钱币乞之( )
C或异二者之为( )
③疾:A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B君有疾在腠里( )C疾恶如仇( )
④绝:A沿溯阻绝( ) B绝巘多生怪柏( )C哀转久绝( )
⑤属:A属引凄异( ) B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
C属予作文以记之( )
(3)古今异义
① 或王命急宣(或:古义: 。今常用于 。)
② 至于夏水襄陵(至于:古义:是一个动词“ ”和一个介词“ ”,此处译为“ ”。今常连在一起, 。)
③ 虽乘奔御风 (虽:古义: ;今义: )
(4)词类活用
①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奔: , 词做 词。)
②林寒涧肃(寒: ;肃: 。寒、肃,在句中充当谓语。 词活用为 词。)
③空谷传响(空谷: , 词做 语。)
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朝、暮”是 词作 语,译为“ ”)
⑤回清倒影(清: , 词用作 词)
④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译文: 。
四.练习回顾
1、课文写出了三峡景物的哪些特点?试找出相关语句加以说明。
五、中考连接1、下面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游鱼细石,直视无碍。”通过“游鱼细石”写出水的清澈。
B.“悬泉瀑布,飞漱其间。”运用对偶的修辞手法,句式整齐,富有韵律。
C.“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运用拟声叠词,构成一幅音韵和谐的画面。
D.“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侧面烘托了山的高耸。
2、下面对本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第一段写山势,先写其连绵不断,再写其高耸。
B.本文第二段写水势,先写水之速,再写水之盛。
C.作者将景物寓于四季变化中来描写,将静态景物动态化。
浏览完整试题
D.本文描写了大自然无比雄伟壮丽的景色,抒发了作者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怀。
3、对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B.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C.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D.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4、对画横线句子的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A.虽然像风那样飞奔,也没有那么快。 B.虽然骑着如飞的快马,也没有那么快。
C.即使骑着飞奔的马,驾着风,也没有那么快。 D.即使骑着风奔跑,也没有那么快。
5、文章第四段给读者的感受是( )
A.莫名的惊恐与无尽的哀愁,具有凄婉美。 B.淡淡的烦恼与朦胧的伤感,具有幽怨美。
C.豪放而又洒脱,具有粗犷美。 D.细腻而又柔软,具有平和美。
6、对文章内容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文章第一段写山势,先写其连绵不断,再写其高耸。
B.文章第二段写水势,先写水之速,再写水之盛。
C.“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让人自然想到李白的诗句:“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D.作者抓住三峡不同季节的景物特点,写出了三峡的美,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
7、对文章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文章按照春夏秋冬的顺序写三峡之水,突出了其不同季节的特点。
B.文章使用了大量极富表现力的骈散句,语言清新俊逸。
C.文章的第二段关于三峡江水的描写与李白的“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有异曲同工之妙。
D.文章布局自然,先写山,后写水,突出了三峡山高水险的特点。
答 谢 中 书 书
一、解释文中斜体的字词
《答〖 〗谢中书书》〖 〗
山川之〖 〗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 〗林翠〖 〗竹,四时〖 〗俱〖 〗备。晓雾将歇〖 〗,猿鸟乱〖 〗鸣;夕日欲颓〖 〗,沉鳞〖 〗竞跃〖 〗,实〖 〗是欲界〖 〗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 〗有能与〖 〗其奇〖 〗者。
二、文学常识
陶弘景,字 ,号 , (朝代)著名 家、 家、 家,被称为 。著有《陶隐居集》。
三、整体感知
文章以感慨发端,期望与古往今来的林泉高士相比肩。接下来的十句,作者便以具体描绘秀美的山川景色。仰视、俯视、平远、高远的视角,动静结合,使读者对山川景物产生完整、统一的印象。最后,文章又以感慨收束,自豪之感,期与谢公比肩之意溢于言表。
本文写景,抓住景物的灵魂,即自然万物的勃勃生机,通过高低、远近、动静的变化,视觉、听觉的立体感受,来传达自己与自然相融合的生命愉悦,体现了作者酷爱自然、归隐林泉的志趣。文字明朗
上一篇:
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一《落日》达标训练
下一篇:
2019年6月浙江省高二语文学业水平考试题
标签:
人教版
八年级
上册
单元练习
相关:
关于“部编八上第”的其他试题
重磅:
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2063]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红楼
孔子
庄子
李白
杜甫
苏轼
东坡
鲁迅
高考
讲坛
神话
唐诗
宋词
诗歌
小说
散文
关闭本页
》
返回网站首页
》
退出登录
导航:
课件下载
》
教学文摘
》
杂文参考
》
教学设计
》
音像素材
》
作文素材
》
试题下载
》
备课中心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