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单元练习

阅读:811  2019-07-23
标签:人教版 九年级 上册 单元练习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811]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检测
第二单元检测
满分:100分,限时60分钟
一、积累与运用(26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禅师(chán) 旁骛(wù)  亵渎(xiè)  佝偻(jǔ)
B.赞誉(yù) 琉璃(liú) 惊骇(gài) 劫掠(lüè)
C.汲取(jí) 恪守(kè) 贸然(mào) 尴尬(gà)
D.宽宥(yù) 广袤(mào) 麾下(huī) 濡养(rú)
1.答案 C A.佝gōu。B.骇hài。D.宥yòu。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3分)(  )
A.敬业乐群 理至易明 言不及意 不二法门
B.独一无二 眼花缭乱 扭捏作态 富丽堂皇
C.随机应变 丰功伟绩 疲惫不堪 不可名壮
D.形消骨立 鸠占鹊巢 抽丝剥茧 相得益彰
2.答案 B A.意→义。C.壮→状。D.消→销。
3.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学生应该多读一些文质兼美的文章,从中断章取义,反复斟酌。
B.当西方世界还在经济危机的迷雾中彷徨,生机勃勃的华夏大地,首先传导出经济复苏妙手回春的强烈信号。
C.据说,案情十分复杂,罪犯的作案手段令人叹为观止。
D.你的一生,经历过的所有悲欢离合、喜怒哀乐,仿佛以木石制作的古老乐器,铺陈在精神小屋的几案上。
3.答案 D A.断章取义:不顾全篇文章的内容,而只根据需要,孤立地截取其中一段或一句的意思。用在此处,属于望文生义。B.妙手回春:称赞医生医道高明,能把垂危的病人治好。用在句中不恰当。C.叹为观止:赞美看到的事物好到极点。用在句中,不符合语境。D.悲欢离合:悲伤和欢乐,离别和团聚,泛指生活中的种种境遇。
4.下列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
A.凡职业没有不是神圣的,所以凡职业没有不是可敬的。
B.人的肢体活动需要空间。人的心灵活动也需要空间。
C.通过学习《论教养》一文,使我懂得了怎样做才是有教养。
D.请你想象有一座言语无法形容的建筑,某种恍若月宫的建筑,这就是圆明园。
4.答案 C 成分残缺,缺主语,应删去“使”。
5.(2018湖北黄冈中考)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合乎规范的一项是(3分)(  )
A.为继续引领世界量子通信研究,潘建伟团队居功至伟。潘建伟说,未来五年“还会取得很多精彩的成果,一个新的时代已经到来”。
B.桃花开了,红得像火,梨花开了,白得像雪,郁金香也开了,黄色、紫色交相辉映:好一派万紫千红的灿烂春光。
C.近年来,因在马路上行走时使用手机而引发的安全事故屡屡曝光,“手机依赖”到底是不良习惯?还是危险的“炸弹”?这让人们不得不开始质疑。
D.人活在世界上,必须处理好三个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包括家庭关系;个人思想感情矛盾与平衡的关系;处理得好,生活才能愉快。
5.答案 A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B.“红得像火”“白得像雪”后应用分号。C.第一个问号应改为逗号。D.“平衡的关系”后的分号应改为句号。
6.依次填入下面这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你怎样对待生活,生活就怎样对待你。    。    。    ,    。    。    ,只不过你我未处局中,不知其中滋味而已。
①迎难而退、明哲保身固然是一种智慧与生活态度
②人生在世,总会遇到这样或者那样的困难与挫折
③知难而进、努力向前更是一种执着和人生哲学
④很多人从表面看来你可能很羡慕他,但人人都有自己的苦恼
⑤美学大师蒋勋曾在他的书中写道:“人生五味,酸甜苦辣咸都要经历才够完美。”
⑥某种程度上说,人活着就是一种态度


浏览完整试题A.⑤②①③⑥④ B.②①⑥③⑤④
C.⑥②①③⑤④ D.①③⑤⑥④②
6.答案 C 仔细阅读六个句子,可以找到表达的中心“某种程度上说,人活着就是一种态度”,故⑥是首句;然后指出人生的客观事实“总会遇到这样或者那样的困难与挫折”,即②;接着从“固然”“更是”两个词语的关系可以看出后面两句依次是①③;接着用美学大师蒋勋的名言论证,即⑤;最后第④句紧承后文的内容“只不过……”。据此分析排序作答即可。
7.下面对“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途径示意图”的表述,最符合简明、连贯、准确要求的一项是(3分)(  )
农村人口 城市
A.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的主要途径有两条:一是农民通过到城市打工,成为农民工融入城市;二是农村人口通过进入大学、职业学校学习,就业后成为知识人士、技术工作者融入城市。
B.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的主要途径是通过打工或就业,成为农民工或知识人士、技术工作者融入城市。
C.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的主要途径有两条:一是农民通过就业成为农民工,融入城市;二是农村人口通过进入大学以及职业学校学习,最终以知识人士、技术工作者等打工者的身份融入城市。
D.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主要是通过成为农民工或知识人士、技术工作者实现的,而这些是通过进入大学、职业学校学习获得的。
7.答案 A 本题考查考生图文转换的能力,解答此种题型,要注意分析图表的布局和结构,弄清楚图表的表达意图。题中图表表述的内容是“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的途径”,审读图表,共有两条途径,只要严格依照图表的顺序表述即可。A项表述正确。B项未表述和大学、职业学校相关的内容。C项就业途径交叉错误。D项句意模糊,不够简明、准确。
8.(2018山东临沂中考)4月23日“世界读书日”期间,你所在的学校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主题为“让读书成为一种生活方式”。请你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任务。(5分)
(1)班级举行“亲子共读”活动,要求家长和孩子共读一部经典,可你的家长借口工作忙迟迟未读。一天,看到他(她)正在刷微信,请你写几句话劝说。(60字左右)(3分)
答:


(2)活动结束后,有同学写下两句读书感悟。请你以此为例,仿写一个句子,表达你的读书体会。(2分)
读书就是到智者家中串门儿,可以开阔视野,增长见识。
读书就是进行生命的化妆,可以充实自我,改变气质。
答:

8.答案 (1)(示例)爸爸(妈妈),你有时间刷微信,却借口工作忙没时间和我一起读一部经典,这样好吗?况且,刷微信既浪费时间,又有害身体,而读书既可以增长我们的知识,还能培养我们良好的情趣,何乐而不为呢?
(2)(示例)读书就是假日外出的旅游,可以欣赏风景,陶冶性情。
解析 (1)本题考查的是语言表达能力,是一道典型的口语交际题。你想劝说父母和自己一起读书,劝说时,一定要注意语言运用的恰当性,同时还要把握住“家长在孩子阅读中的重要性”这一关键点,另外,还要把家长没有时间的借口堵住,让他们用玩微信的时间陪你读书。
(2)本题考查仿写能力。仿写,首先要弄清原句子的结构,例句中“读书就是……”是比喻句,本体是“读书”,后两个分句是对前一分句喻体的功能或效果的阐释。所以在仿写时,围绕“读书”先写一个比喻句,再阐释所用喻体的功能或效果就可以了。
二、阅读理解(34分)
(一)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2分)
敬业与乐业(节选)
  ①第一要敬业。敬字为古圣贤教人做人最简易、直捷的法门,可惜被后来有些人说得太精微,倒变得不适实用了。唯有朱子解得最好,他说:“主一无适便是敬。”用现在的话讲,凡做一件事,便忠于一件事,将全副精力集中到这事上头,一点不旁骛,便是敬。业有什么可敬呢?为什么该敬呢?人类一面为生活而劳动,一面也是为劳动而生活。人类既不是上帝特地制来充当消化面包的机器,自然该各人因自己的地位和才力,认定一件事去做。凡可以名为一件事的,其性质都是可敬。当大总统是一件事,拉黄包车也是一件事。事的名称,从俗人眼里看来,有高下;事的性质,从学理上解剖起来,并没有高下。只要当大总统的人,信得过我可以当大总统才去当,实实在在把总统当作一件正经事来做;拉黄包车的人,信得过我可以拉黄包车才去拉,实实在在把拉车当作一件正经事来做,便是人生合理的生活。这叫作职业的神圣。凡职业没有不是神圣的,所以凡职业没有不是可敬的。唯其如此,所以我们对于各种职业,没有什么分别拣择。总之,人生在世,是要天天劳作的。劳作便是功德,不劳作便是罪恶。至于我该做哪一种劳作,全看我的才能如何,境地如何。因自己的才能、境地,做一种劳作做到圆满,便是天地间第一等人。
②怎样才能把一种劳作做到圆满呢?唯一的秘诀就是忠实,忠实从心理上发出来的便是敬。《庄子》记佝偻丈人承蜩的故事,说道:“虽天地之大,万物之多,而唯吾蜩翼之知。”凡做一件事,便把这件事看作我的生命,无论别的什么好处,到底不肯牺牲我现做的事来和他交换。我信得过我当木匠的做成一张好桌子,和你们当政治家的建设成一个共和国家同一价值;我信得过我当挑粪的把马桶收拾得干净,和你们当军人的打胜一支压境的敌军同一价值。大家同是替社会做事,你不必羡慕我,我不必羡慕你。怕的是我这件事做得不妥当,便对不起这一天里头所吃的饭。所以我做这事的时候,丝毫不肯分心到事外。曾文正说:“坐这山,望那山,一事无成。”……一个人对于自己的职业不敬,从学理方面说,便是亵渎职业之神圣;从事实方面说,一定把事情做糟了,结果自己害自己。所以敬业主义,于人生最为必要,又于人生最为有利。庄子说:“用志不分,乃凝于神。”孔子说:“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我说的敬业,不外这些道理。
9.选文中作者的观点是什么?(2分)
答:
10.各用四个字概括文段①中所列举的两个事例,并指出两个事例论证了文段中的哪句话。(2分)
答:


11.文中画线句采用了什么论证方法?其具体作用是什么?(2分)
答:


12.从选文的语言来看,说说演讲稿的语言有怎样的特点。(3分)
答:


13.我们今天应该怎样理解文中的“敬业”精神?(3分)
答:

9.答案 我们要敬业。
解析 文段的第一句话就是一个明确的判断,即作者要论述的观点。
10.答案 当大总统,拉黄包车。凡职业没有不是神圣的,所以凡职业没有不是可敬的。
解析 第一问要看清题干要求:概括的是文段①中的两个事例;必须用四个字概括。第二问需要联系上下文,找出能和这两个事例内容相吻合的观点句。
11.答案 道理论证。引用曾文正的名言,有力地论证了敬业的重要性。(或:论证了不敬业的危害。)


展开余下试题解析 画线句子很明显是引用了名人的话,这属于道理论证。引用名人名言来阐述观点,具有较强的说服力。
12.答案 多用口语,通俗易懂,容易与听众交流,产生共鸣。
解析 选文中多处用口语,例如“业有什么可敬呢?为什么……一面也是为劳动而生活”,这样的语言能拉近演讲者和听众的距离,产生共鸣。
13.答案 热爱自己的事业,干一行,爱一行,不轻视普通职业,尤其是体力劳动。
解析 回答此题,要注意题干中的“我们”“今天”“文中”等关键词。所以作答的时候,要联系实际生活,进行阐述。
(二)(2018黑龙江齐齐哈尔中考)阅读《低头见花》一文,回答问题。(9分)
①有些东西,只有低下头来,才会发现它的存在,或者它的美丽。就如尘埃之中,那些被忽略的闪光之珠,又似回首时,眷恋着的,总是那些不经意间走过的寻常点滴。
②在夏日的山岭间攀爬,至顶,四望都是起伏峰峦,长风浩荡,单调的苍凉与沧桑漫卷心头。只是一低头的刹那,见谷间丛丛簇簇的灿烂,那些幽幽的花儿,就在这样不期然的时刻,与我的目光猝然相逢。于是,高处的寂寞与孤独消于无形,那些年年开且落的幽谷之花,把一种心绪点亮,把一种感动暗放。
③有的人,在境界上,或者在道路上,远超众人,于是有了高处不胜寒的喟叹。其实那只是一种性情上的缺失,他们过多地注目于自身的高度,从而错过了许多开在尘埃里的花。可那些在低处默默的东西,却是无比的宽容,它们就在那里,我们只要低下头,就会与美好相遇,它们就会给我们一种全新的心境。
④有一年去一个大草原的深处,碧草连天,极远极淡处,天之蓝与草之绿交融于一处。驰心骋怀间,为无边的绿而震撼,也为其无涯而感到怅然。此情此境之中,极想看到一点别的色彩,来缓冲那种万里的单一。同行的旅伴却惊喜地叫:“看,脚下的草里有花!”于是都低下头,那些狭长的草叶间,生长着一种不知名的小花,没有指甲大,黄白两色,此时却是如此地装点着我们的眼睛和心灵。
⑤而更多的人,更像那些深谷之中或草叶之下的小小花朵,终其一生的平凡,就连那花儿也是毫不张扬,湮没于芸芸众生之中。可是,我们却很少有人抱怨,其实也并没有什么好抱怨的,只要能努力开出自己的花,即使再小再素淡,也是芬芳美丽的一朵。也会在某个时间,落入别人惊喜的眼中。如此,就足够了。就算无人用温柔的目光把那些花儿轻抚,只要绽放过,就是无悔。
⑥每一个生命都是一朵花儿,每一个生命也都是一个赏花者。我们在行走的匆匆里,不忘时常低下头去看那些花朵的美丽,同时也努力让自己的生命芬芳四溢,期待在某天,映亮一双落寞的眼睛。
⑦相互洇染,相互温暖。我们与那些花儿的距离,我们与那些美好的距离,其实只隔着一低头的空间,只隔着一低头的瞬间。
14.阅读全文,谈谈文题“低头见花”的含义。(2分)
答:

15.结合语境,品析第④段“装点”一词的表达效果。(2分)
答:

16.结合全文,谈谈你对第⑥段画线句子的理解。(2分)
答:

17.结合文中的语句,从下面的链接材料中任选一人,写出此人低头所见之“花”的深刻内涵。(3分)
[链接材料]
A.杨绛:我回家看着还没动用的那瓶香油和没吃完的鸡蛋,一再追忆老王和我对答的话,捉摸他是否知道我领受他的谢意。我想他是知道的。但不知为什么,每想起老王,总觉得心上不安。
(选自《老王》)
B.梁启超:我老实告诉你一句话:“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只要你肯继续做下去,趣味自然会发生。”
(选自《敬业与乐业》)
答:



14.答案 表层含义是指作者在草原上低头看见小花,深层含义是指我们要关注生活中那些毫不张扬、易被忽略的平凡的人或生命,欣赏他们身上的美好的品质,体会其中的幸福与暖意。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对文章题目的理解能力。答题时注意题干的要求——“低头见花”的含义,第②④段是描写自然界的花,而第③⑤段主要描写像花朵一样平凡的人,第⑥⑦两段议论,阐述赏“花”的作用。所以本文的“花”有两层含义,需要从“表层”和“深层”两方面来分析。
15.答案 “装点”本义是装饰点缀。在句中的意思是指在无边的单一的绿色映衬下,突然看见无名花的美丽,给我们所带来的惊喜和心灵上的触动。表达了对小花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解析 本题考查对句中加点词语的理解能力。理解关键词语在文中的表达效果,要先写出该词语的字面意思,即“装饰点缀”;然后结合具体语境,联系上下文分析,如文中写“为无边的绿而震撼,也为其无涯而感到怅然”时,“极想看到一点别的色彩,来缓冲那种万里的单一”,这时候出现了“一种不知名的小花”,从而“装点”“眼睛和心灵”。结合这些关键句子回答,最后再点出词语或句子表达的作者情感即可。
16.答案 每个人都要做最好的自己,让自己的生命芬芳四溢,同时也要学会欣赏别人所绽放的美丽。(意思对即可)
解析 本题考查对重要句子含意的理解与把握能力。解答本题要结合上下文的具体语境分析,“每一个生命”既是一朵花,又是一个赏花者,“是一朵花”就要“让自己的生命芬芳四溢”,“是一个赏花者”就要“低下头去看那些花朵的美丽”,也就是欣赏别人绽放的美丽。
17.答案 (示例1)从文中的“相互洇染,相互温暖”一句可以看出杨绛曾经给予过老王帮助,老王不忘情谊,临终前还送她香油、鸡蛋,这种行为体现生活在社会底层、穷苦卑微的老王那份朴实的真情。可见杨绛低头所见之“花”是指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尊重、理解、关爱。
(示例2)从文中的“只要能努力开出自己的花,即使再小再素淡,也是芬芳美丽的一朵”可以看出有的人虽然职业很普通、很平凡,但是只要脚踏实地勤恳敬业,就能把事情做好,体会其中的乐趣。可见梁启超低头所见之“花”是指在敬业中发现乐趣,体现人生的价值。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对文章主旨的理解、应用能力。A项,杨绛与老王的关系可用文中“相互洇染,相互温暖”这句话来概括。对于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老王,杨绛“总觉得心上不安”,可见杨绛对老王的关心和惦记,表现杨绛看到的花是“平等、尊重、理解、关爱”的花。B项,“只要你肯继续做下去,趣味自然会发生”与文中“只要能努力开出自己的花,即使再小再素淡,也是芬芳美丽的一朵”这句话表达的道理相似,表明再普通平凡的人,只要勤奋、坚持做好自己工作,就能体会工作中的趣味。所以梁启超所见之“花”,就是职业乐趣。
(三)(2018四川宜宾中考)阅读下面文章,回答问题。(13分)
享福与吃苦
何仲英
①现在我国人的大毛病,是只图享福,不愿吃苦。有许多青年人看见人家享福,羡慕得很;勉强他们暂吃辛苦,而他们的欲望,他们的希冀,总是对准享福的方面去进行。只望“做得人上人”,不愿“吃得苦中苦”。这种观念,虽不敢说普遍存在于一般青年的脑海当中,但至少有一部分,甚至有一大部分,我们不得不注意,不得不觉悟。
②我们不必希望做“人上人”。我既是人中一人,就当尽人的一份责任。没有农夫,哪里有饭吃?没有瓦匠、木匠,哪里有房子住?没有工、商,哪里有物品?没有效命沙场的战士,哪里可以克服敌人,保护我们的安全?没有呕心绞脑的学人,哪里会有发明、发现和著述,安慰我们的精神?我们一时一刻的需要,都有无数的劳动者——无论是劳心或劳力——辛辛苦苦地来供给,而我们坐享其福;我们若不是也吃一点苦,也尽一点责,我们非但对不起他们,也何以对得起自己呢?
③我们须知最可敬爱的,是世上最大多数的平民,他们尽管做一天人,干一天事,他们的生命,总是完全靠吃苦来撑持的。吃苦的人多,社会国家自然富强;吃苦的人少,社会国家自然衰弱。若是都要享福,不愿吃苦,国家未有不亡,享福也就等于泡影,终致吃苦而已!


展开余下试题④我们翻开历史来看,古今中外,几多圣贤豪杰,哪一个不是从吃苦磨炼出来的?孔子一车两马,周游天下,宁受天下人揶揄,而救世之心,终不稍减,奔波之苦,迄未挂怀。这种吃苦的精神,尤其是我们应该崇尚的。再看看晋朝名臣陶侃,他怕生活过于松散,每天要搬砖头;英国名相格兰斯顿,每日午饭后要劈一个钟头的柴。难道他们一个要做瓦匠,一个要做火夫吗?笑话,笑话,他们决不是的。他们不过借此锻炼吃苦的精神,恐怕身体安逸了,将来不能做事,他们的用心,是很深的。
⑤《论语》说:“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大学》又说:“小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至。”王阳明解说道:“闲居时有何不善可为,只有一种懒散精神,漫无着落,便是万恶渊薮,便是小人无忌惮处。”前清末年,京城里旗人个个总靠一份口粮,舒舒服服过日子,个个都是整日地拿着一个雀笼,口里哼着几句京腔,这种暮气的现象,哪里还能够支持得住国家!
⑥我们不怕享不到福,只怕吃不到苦。享福、吃苦,都是有代价的。以吃苦始者,多以享福终。吃一己之苦者,享一己之福;吃众人之苦者,享众人之福。真正会享福的,先要备尝艰苦,而后苦尽甜来,始有滋味。孟子说:“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这是磨炼意志的最好机会,这是鼓励吃苦的不二法门。
⑦我们虽不必有范文正公“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气概,但至少要有陶侃、格兰斯顿的勤恳不懈的精神。我们虽不见得有什么大苦可吃,但至少要屏除一切奢侈浮靡的不良习惯。做人要从吃苦做起,吃苦要从微处做起。“吃得苦中苦,做得人中人。”这是对诸位的一点贡献。
(有删改)
18.结合全文,梳理并概括作者的论证思路。(4分)
答:

19.文章④⑤两段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各有什么作用?(6分)
答:

20.请在古今中外的名人中选取一个事例(本文事例除外)论证作者的观点。(3分)
答:

18.答案 首先指出青年人不愿吃苦,只图享福的现状。再分析吃苦的意义。接着论证吃苦的好处和懒散的危害。最后指出吃苦才能享福,要具有吃苦的精神。
解析 “论证思路”即是作者的论证过程,一般分三个步骤: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根据文章内容概括这三个步骤,即如何提出观点,如何分析证明,如何归纳。本文第①段指出现在我国许多青年人只图享福,不愿吃苦的毛病;第②、③两段分析了吃苦的意义;第④—⑥段运用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论证吃苦的好处和懒散的危害;第⑦段总结全文,指出吃苦才能享福,要具有吃苦的精神。论证思路的规范表述:作者先……,然后……,最后总结,得出……结论(或者提出……倡议等);一定要有连词,如“首先”“然后”“最后”等。
19.答案 (1)举例论证。第④段列举圣贤豪杰,第⑤段举了京城旗人的例子,充分有力地论证了“吃得苦中苦,做得人中人”的观点。(2)道理(引用)论证。第⑤段引用了《论语》《大学》及王阳明的话,有力地论证了懒散的危害。(3)对比论证。通过正(第④段)反(第⑤段)对比论证,强调了吃苦的重要性。
解析 解答时,先对论证方法做出准确判断,然后结合文章内容和论证方法的一般作用进行概括。这两段列举了事例,为举例论证的方法,如第④段列举了孔子周游天下、陶侃搬砖头、格兰斯顿劈柴等例子,充分地论证了吃苦能成就自我的观点;第⑤段也列举了清末旗人只顾享福致国家衰弱的事例,这与第④段的事例形成对比,为对比论证,突出了吃苦的重要性;第⑤段引用了《论语》《大学》及王阳明的话,为道理(引用)论证,有力地论证了懒散的害处。综上分析,分类按“方法+充分(有力、突出)地论证了……(作者的观点)”的格式总结作答即可。
20.答案 (示例1)东晋书法家王羲之临池学书,池水尽黑,凭借勤学苦练,终成一代大书法家。(示例2)明朝大学士宋濂,小时候家贫,借书后手自笔录,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但他仍坚持抄录。正是吃得苦中苦,最终学有所成,被朱元璋誉为“开国文臣之首”。
解析 首先明确本文作者“吃苦才能享福”的观点,围绕此观点选取能够力证此观点的事例即可。选取的事例要经典,表述要言简意赅。
三、写作(40分)
21.(2018四川绵阳中考)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40分)
  路边有一个小小的花店,姹紫嫣红的花,吸引着过往的行人。一对姐妹每天打工归来总要在花店前流连一番,然后心满意足地离开……
世上美好的东西很多,我们不能要求自己样样占有,其实,许多东西看看就好。
请以“好物未必要占有”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文体特征鲜明;②不少于600字;③文中不得出现真的县(市、区)名、校名、人名,如出现请用××代替;④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写作指导] 这是一道有材料的全命题作文题。题目具有一定的哲理思辨色彩。材料有两段,第一段写一对打工姐妹于回家路上看看花店的花后满足地离开,第二段为一段充满哲理意蕴的话,也是对题目的具体阐释。“好物”即“美好的东西”,可以是实实在在的,也可以是抽象化的,“未必要占有”即“不一定要拥有,看看就好”。这个道理谁都懂,可做起来却不容易。理解了题目的内涵,便可从以下角度立意。
角度一:可以从“占有”这一角度立意。生活中,有些东西我们应该占有,如知识、高尚品德等;而有些东西,则不需要占有太多,如金钱、权力等。这样,就需要我们深入考虑,该占有什么,该占有多少,这样便具有思辨意识。
角度二:可以从“放弃(看看就好)”的角度立意。与“占有”相对的是“放弃”。生活中,有些东西要放弃,而正是这种有选择的放弃,才使自己变得轻松,活得从容。然而,面对利益,我们又常常不能真正意识到这一点,而是迷失于“占有”的欲望之中,其实放弃未尝不是一种美。
角度三:可以从“平衡”的角度去立意。人生需要平衡。占有的东西多了,害怕失去的东西也会相应增多。这是一种生活的平衡。可是,很少有人能够认识到这种平衡,因为他们的心始终被欲望驱使。如社会发展给自然环境带来了破坏,这种以牺牲子孙后代的利益为代价的掠夺式开发,应该被制止,金山银山与绿水青山同样重要。如果能够摆脱欲望的束缚,能够以理智的思维理解生活,便可以在平衡中获得心灵的宁静。
[例文]
好物未必要占有
生活像一场马拉松,跑得过快,身体可能到中途就难以支撑;跑得太慢,形象就会在众人眼中折损。同理,花费大量时间占有的东西,也需要很多时间来打理。掌握不好生活的平衡,辨别不清取舍的关系,怎能活出潇洒与从容?
他,曾经豪气冲天,携“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之志出川,满腔的报国才情,支撑起坚定的人生信念。然而,黑暗的官场却让他无比心酸,困顿中他发出了“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的感叹。苦闷中,他失意,他彷徨,他只能用苦酒浇灌干涸的心房;反思后,他毅然写下“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诗句,离开了污浊的官场。“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身处自然,李白终于找到了人生的方向,也平衡了内心的惆怅。
还有一个身影让我们的生命充满感动。老贝尔曼,《最后的常春藤叶》中那个淳朴的老人。在那个风雨交加的晚上,在常
标签:人教版 九年级 上册 单元练习
相关:关于“部编版九年”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811]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