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单元练习

阅读:808  2019-07-23
标签:人教版 九年级 上册 单元练习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808]
部编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检测
第六单元检测
满分:100分,限时60分钟
一、积累与运用(28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札付(zhá) 藤条(téng) 怨怅(chàng) 恁地(píng)
B.浑家(hún)簇拥(cù) 桑梓(zǐ) 星宿(sù)
C.侥幸(jiǎo) 存恤(xù) 带挈(qiè) 谬举(miù)
D.纶巾(guān) 羞赧(nán) 筵席(yán) 发怔(zhèng)
1.答案 C A.恁nèn。B.宿xiù。D.赧nǎn。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2分)(  )
A.促狭  碗筷  姊妹  千恩万谢
B.撮弄 作揖 心窍 顶足之势
C.犹然 乡绅 皂靴 顿开矛塞
D.商酌 体统 勾当 如雷惯耳
2.答案 A B.顶→鼎。C.矛→茅。D.惯→贯。
3.下列加点词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杨志也嗔道(怒,生气)
替他抹胸口,捶背心,舞了半日(舞蹈)
B.腆着肚子(挺)
开备愚鲁而赐教(打开)
C.一径离了潇湘馆(径直)
此诚不可与争锋(确实)
D.是殆天所以资将军(懈怠)
湘云掌不住(支撑,忍耐)
3.答案 C A.舞:弄,摆弄。B.开:启发。D.殆:大概。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  )
A.读经典作品,会拓宽我们的人生感受和视野。
B.民俗是民间流传的习俗、风尚,是由民众创造并世代传承的民间文化。
C.《水浒传》生动地叙述了梁山好汉们从起义到兴盛再到最终失败。
D.博大精深的《红楼梦》不仅堪称世界文学宝库的一颗璀璨明珠,也达到中国古代小说的高峰。
4.答案 B A.搭配不当,“拓宽”不能和“感受”搭配,可改为:会拓宽我们的视野,加深我们的人生感受。C.成分残缺,应在句末加上“的故事”或“的过程”。D.语序不当,“不仅”和“也”后面的内容互换。
5.下列句子的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2分)(  )
A.那十一个厢禁军,担子又重,无有一个稍轻。天气热了,行不得,见着林子便要去歇息。
B.孔明吟罢,翻身问童子曰:“有俗客来否?”童子曰:“刘皇叔在此,立候多时。”
C.贾母带着宝玉、湘云、黛玉、宝钗一桌,王夫人带着迎春姐妹三人一桌,刘姥姥挨着贾母一桌。
D.这个便是计策。那计较都是吴用主张。这个唤做《智取生辰纲》。
5.答案 D 书名号改为引号。
6.(2016广东梅州中考)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2分)(  )
①说故事的人要针对人性的好恶来安排情节,始终抓住听众的兴趣。
②如果故事很长,则这种循循善诱、引人入胜的功夫尤其重要。
③说故事面对的听众则比较复杂,听众的注意力比较难以集中。
④谈天和说故事是有差异的。
⑤谈天是和谈得来的人交谈,无须费许多心机去吸引对方。
A.④⑤①③②     B.⑤③②①④
C.④⑤③①② D.⑤④②①③
6.答案 C ④句为总括;⑤句紧接④句说“谈天”;③②①句主要谈“说故事”,从②句“这种循循善诱”可知,②句应该紧承①句。
7.(2016山西中考)施耐庵具有深厚的语言功力,他塑造的人物形象鲜明,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名著阅读课上同学们争先恐后,交流《水浒》108将中的有关人物。下列是林霏同学的发言内容,其中有误的一项是(2分)(  )
A.秦明,使一条狼牙棒,有万夫不当之勇。他性情急躁,声如巨雷,外号“霹雳火”,常当先出阵,屡立战功。
B.张顺,在江州以卖鱼为生。练得一身雪白的肌肉,在水下可伏七天七夜,人称“浪里白条(跳)”。
C.燕青,刺一身遍体花绣纹身,心灵机巧,见多识广。跟卢员外学得一身好相扑,江湖上难逢对手。曾因老母亲被虎吃掉,在沂岭连杀四虎,人称“浪子燕青”。


浏览完整试题D.侯健,做得一手好裁缝活,飞针走线,技艺高超。长得黑瘦轻捷,人唤“通臂猿”。他负责制作旌旗袍袄。
E.龚旺,外号“花项虎”,浑身刺有虎斑,脖子上刺着虎头,在马上会使飞枪。
7.答案 C C项中“曾因老母亲被虎吃掉,在沂岭连杀四虎”的是李逵,与燕青无关。
8.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清代小说家曹雪芹的《红楼梦》是我国古代小说的顶峰之作。小说以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线索,描写了以贾家为代表的四大家族的兴衰史,反映了封建社会晚期广阔的社会现实。课文《刘姥姥进大观园》节选自《红楼梦》第四十回。
B.《三顾茅庐》《刘姥姥进大观园》《范进中举》分别选自我国长篇小说《三国演义》《红楼梦》《儒林外史》,作者分别是罗贯中、曹雪芹、吴敬梓。
C.“而立”代称三十岁,“而立之年”指遇事能明辨不疑的年龄;“不惑”代称四十岁,“不惑之年”指有所成就的年龄。
D.古时住宅旁常栽桑树、梓树,后人就用“桑梓”指家乡;“长河落日圆”中的“河”指黄河;“晋太元中”的“太元”是年号;《范文正公集》中的“文正”是谥号;“吴广为都尉”中的“都尉”是官名。
8.答案 C “三十而立”,即“而立之年”,“而立之年”指有所成就的年龄。“不惑之年”是指遇事能明辨不疑的年龄。
9.(2018四川成都中考B卷改编)经典著作是经岁月淘洗的精神食粮,阅读经典不可或缺。请根据要求,完成相关题目。(12分)
(1)下面是一段关于“为什么要阅读经典”的文字,请概括出经典作品的四种功能。(每点不超过六个字)(4分)
  今天,我们为什么要阅读经典作品?仰望夜空,你吟出“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流淌一份乡情;送别友人,你脱口而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传递一份旷达。这份对经典之美的体悟,融入在我们的基因里。更何况,作为一个中国人,如果你不想抛弃自己的民族文化传统,那么阅读代表传统文化的典范性文本,是继承传统的一种极佳方式。但其意义又不止于传承,就个人而言,阅读经典文本是使阅读者经历一番文化濡染的过程。受文化濡染比较多的人和受濡染比较少的人,其气质是截然不同的。当很多人都发生气质的变化,一个时代的社会风气就会随之发生变化。
答:①         ②       
③       ④      
(2)阅读下面方框内“如何阅读名著”的短文,联系全文,将空缺处的内容补写完整,注意语意连贯。(4分)
  阅读名著以自读为主,掌握一些基本的阅读方法很有必要。下列方法供参考:
一、不妨先读前言、后记和目录。这样就对这本书的写作背景、作者情况、写作目的和大致内容有个初步的了解,犹如 ① 。
二、略读与精读相结合。略读全书,有利于整体把握主要内容; ② 。二者结合,收获更多。
三、 ③ 。可以抄名言、写摘要、作批注、写心得等,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
此外,在阅读过程中还要注意利用工具书和有关参考资料,来 ④ 。
答:①



(3)“回目”是中国传统小说常见的标题形式,常常采用对仗的方式,一方面概括章节内容,另一方面暗示结构主题。下面是以“回目”的形式为两篇经典文章拟写的标题,请参照下面的示例,补充出空缺之处。(4分)
示例:《智取生辰纲》——杨志押送金银担,吴用智取生辰纲


①《三顾茅庐》:刘玄德、求贤若渴草庐,诸葛亮三分天下

②《刘姥姥进大观园》:刘姥姥大观园卖力表演,众女子秋爽斋
12.答案 (1)①体悟美好 ②传承文化 ③提升气质④转变风气
(2)①掌握了打开书的大门的钥匙 ②精彩部分和难点,则需要精读 ③做点读书笔记 ④加深理解,扩展视野
(3)(示例)①三顾 隆中对策 ②前仰后合(笑态毕现)
解析 (1)首先通读这段文字,了解其大意;然后抓住题干中的“四种功能”,将这段文字分为四层;接着找出每一层中最能体现该层核心意思的关键词句,如“对经典之美的体悟”“不想拋弃自己的民族文化传统”“都发生气质的变化”“社会风气就会随之发生变化”;最后对所找出的关键词句进行概括,使其表述形式符合题干中的“功能”即可。注意字数限制。
(2)①处,从“犹如”一词可以看出这里是要参照本段文字的内容写出一个恰当的比喻句。根据我们的读书学习经验,对“写作背景、作者情况、写作目的和大致内容有个初步的了解”之后,再去读这本书的主要内容,会使我们对该书各方面有更加透彻和深入的理解,因此结尾可以填写“掌握了打开书的大门的钥匙”。②处,根据“略读与精读相结合”可以看出本段要写两个方面的内容。“略读全书”的好处已给出,因此这里应写出精读的相关内容。③处,从位置上来看,此处应该填写一个总领全段的句子。根据后面的“抄名言、写摘要、作批注、写心得”可知,此段强调阅读过程中“动笔”的重要性,即写读书笔记。④处,根据“来”字可以确定此处应填入的是前文“利用工具书和有关参考资料”的作用。
(3)①题,从课文内容可知,刘玄德是到隆中三顾草庐拜访诸葛亮,诸葛亮分析天下大势,提出对策,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据此,第一空可填“三顾”,第二空可填“隆中对策”。②题,找出能概括众女子大笑时情态不同的四字词语即可。
二、阅读理解(32分)
(一)阅读下文,回答问题。(8分)
周进中举
周进在省城要看贡院①,不想才到天字号②,就撞死在地下。众人都慌了,只道一时中了邪。金有余道:“贤东,我扶着他。你且去到做工的那里借口开水来灌他一灌。”行主人应诺,取了水来,三四个客人一齐扶着,灌了下去。喉咙里咯咯的响了一声,吐出一口稠涎来。众人道:“好了!”扶着立了起来。周进看着号板,又是一头撞将去;这回不死了,放声大哭起来。众人劝着不住。金有余道:“你看,这不是疯了么?好好到贡院来耍,你家又不曾死了人,为甚么号啕痛哭?”周进也不听见,只管伏着号板哭个不住。一号哭过,又哭到二号、三号,满地打滚,哭了又哭,哭的众人心里都凄惨起来。金有余同行主人一左一右,架着他的膀子。他那里肯起来,哭了一阵,又是一阵,直哭到口里吐出鲜血来。众人七手八脚,将他扛抬了出来,他犹自索鼻涕,弹眼泪,伤心不止。
内中一个客人道:“周客人有甚心事?为甚到了这里,这等大哭起来?”金有余道:“列位老客有所不知,我这舍舅,本来原不是生意人。因他苦读了几十年的书,秀才也不曾做得一个,今日看见贡院,就不觉伤心起来。”只因这一句话道着周进的真心事,于是不顾众人,又放声大哭起来。又一个客人道:“论这事,只该怪我们金老客。周相公既是斯文人,为甚么带他出来做这样的事?”金有余道:“也只为赤贫之士,又无馆做,没奈何上了这一条路。”又一个客人道:“看令舅这个光景,毕竟胸中才学是好的,因没有人识得他,所以受屈到此田地。”金有余道:“他才学是有的,怎奈时运不济。”


展开余下试题那客人道:“监生③也可以进场。周相公既有才学,何不捐他一个监生进场。中了,也不枉了今日这番心事。”金有余道:“我也是这般想,只是那里有这一注银子。”此时周进哭的住了。那客人道:“这也不难。现放着我这几个弟兄在此,每人拿出几十两银子借与周相公纳监进场。若中了做官,那在我们这几两银子,就是周相公不还,我们走江湖的人,那里不破掉了几两银子?何况这是好事。你众位意下如何?”众人一齐道:“君子成人之美。”又道:“‘见义不为,是为无勇。’俺们有甚么不肯?”周进道:“若得如此,便是重生父母,我周进变驴变马,也要报效!”爬到地下就磕了几个头;众人还下礼去。周进再不哭了,同众人说说笑笑,回到行里。
……
自古道:“人逢喜事精神爽。”周进进场,那七篇文字,做的花团锦簇一般。直到放榜那日,巍然中了。众人各各欢喜。典史拿晚生帖子上门来贺。汶上县的人,不是亲的也来认亲,不相与的也来认相与。忙了个把月,申祥甫听见这事,在薛家集敛了分子,买了四只鸡、五十个蛋和些炒米、欢团之类,亲自上县来贺喜。周进留他吃了酒饭去。荀老爹贺礼是不消说了。
(有删改)
[注] ①贡院:明清时期省城乡试、京城会试的场所皆称为贡院。②天字号:贡院连贯排列着隔离考生的窄小单间,天字号即第一号。③监生:初由各省学政从秀才中考试选拔。明清时期规定,凡向官府捐献一定数额钱粮者,也可获得监生资格,即可参加乡试。
10.周进为什么在贡院里做出自杀行为?作者设置这一情节的作用是什么?(2分)
答:


11.第二段说周进“没奈何上了这一条路”。“这一条路”指哪一条路?为什么“没奈何上了这一条路”?(2分)
答:

12.试分析周进和范进两人的形象有什么相同之处。(2分)
答:

13.结合周进中举前后的情况,说说这对表现主题的作用。(2分)
答:



10.答案 因他苦读了几十年的书,秀才也不曾做得一个,今日看见贡院,就不觉伤心起来。说明周进是一个脆弱、受科举毒害至深的书呆子。这一情节塑造了周进癫狂的形象,揭露了封建科举制度对读书人的毒害。
解析 从选文第二段金有余的话可知周进做出自杀行为的原因。这里周进自杀行为所起的作用:一是突出表现人物的性格,二是揭示文章的主题。
11.答案 跟着金有余做生意。因周进苦读了几十年的书,秀才也不曾做得一个,家里穷,又没馆做,没钱就没机会再进考场。
解析 “这一条路”的内容可以从前文中归纳。从金有余前后对周进“苦读了几十年的书”“赤贫之士,又无馆做”的介绍中可知走上这一条路的原因。
12.答案 都是穷苦的读书人,无用的书呆子,读了几十年书迟迟没有考中秀才;他们都深受科举制度的毒害。
解析 分别从文章对人物的描写中归纳出人物的性格特征,再进行比较,从中找出相同之处即可。周进“苦读了几十年的书,秀才也不曾做得一个”,而且是“赤贫之士,又无馆做”,到了贡院因不能进去考试而号啕痛哭,由此可知其形象特点。再与范进比较即可得出结论。
13.答案 周进因为家里穷,又无馆做,无法进入考场,汶上县的人不来资助,周进中举后他们却来贺喜。这说明了科举制度不但毒害了读书人,也毒害了其他人,揭露了各色人等趋炎附势的嘴脸,揭露了整个社会的病态。
解析 通过对周进中举前后汶上县的人截然不同的表现来批判科举制度对人们的毒害。
(二)(2018山东聊城中考)阅读下面选文,回答问题。(14分)
大青衣
胡 玲
①原本宁静的村庄突然热闹了,乡亲们雀跃着欢呼着,纷纷奔走相告:今晚李大户家请柳月如来唱戏。
②说起柳月如,在当地可谓声名赫赫,她是县剧团的名角,能听她唱戏,一睹她的风采,是很多人的梦想。
③日落黄昏,乡亲们潮水般涌向李大户家,青莲好奇地跟在人群后。李大户家院里,灯火通明,高高的戏台前挤满了人,他们昂着头,瞪着眼,屏住呼吸,焦急地等待柳月如出场。青莲猫起身子,铆着劲儿朝前钻,像一尾滑溜的小鱼儿,钻到了人群最前面。
④锣鼓铿锵,乐声四起,柳月如一袭飘逸的青色长裙,款款从幕布后走出来,身姿婀娜,莲步轻移,宛如踩在云端的仙女。喧闹的人群瞬间寂静。柳月如眼波流转,一跷兰花指,一抖水袖,行云流水,灵动自如。柳月如轻启朱唇,黄鹂一样清脆婉转的声音脱口而出。人们看呆了,听痴了,像木头人立在当地。青莲尚小,看不懂剧情,听不懂戏文,可柳月如仿佛带着一股子魔力,深深诱惑着青莲,让青莲的目光无法从她身上移走。她哭,青莲跟着哭;她笑,青莲也笑。
⑤戏散,柳月如谢幕退下,乡亲们依依不舍地离去。青莲不走,她悄悄来到后台。
⑥柳月如对镜卸妆,从镜子里看到了身后的青莲。小丫头,怎么还不回家?青莲紧盯柳月如,紧闭双唇不语。柳月如回头,上上下下打量着青莲,见青莲面容清秀,身形纤细,眼神里有股子坚毅倔强劲儿,说,真是个唱青衣的好坯子。可不管柳月如说什么,青莲就是不说话。最后,柳月如问,愿意跟我学戏吗?青莲终于开口,愿意,我要唱戏,像你一样。
⑦青莲跟着柳月如学戏,大家都说青莲家祖坟冒青烟了,要知道,柳月如不轻易收徒的。柳月如对青莲很严,唱念做打,手把手教青莲,青莲学得稍有不佳,必然受罚。名师出高徒,十年勤学苦练,青莲成了剧团最出色的青衣。她扮相清丽端庄,音色清澈圆润,表演细腻庄重,秦香莲、白素贞、王宝钏,所有青衣角色被她演绎得栩栩如生、活灵活现。
⑧不知从何时起,看戏的人少了。台上,青莲卖力表演;台下,看客寥寥无几。青莲的满腔激情,在日积月累中慢慢消散。
⑨一天,一个打扮时尚的男人来剧团找青莲。青莲小姐,我们公司正在包装歌星,以你的形象和唱功,绝对能够火,你可有兴趣?青莲想也没想,说,我没兴趣!男人说,传统戏在本地已经没市场了,现在还有谁看戏?说着,男人把一张名片放在桌上。青莲小姐,走阳关大道,还是在一棵歪脖树上吊死,由你自己决定。说完,男人离开了。
⑩那天,男人的话不断在青莲脑子里回荡,令她坐立难安。她去找柳月如。师傅,有人说我可以做歌星。柳月如说,咱们是唱戏之人,并非戏子。青莲说,没人爱看戏了,我想另寻出路。柳月如说,即使台下只有一个观众,我们也要唱下去。青莲脱下戏服,说,不,我再也不唱独角戏了。柳月如说,你出了剧团,咱们的师徒缘分也就尽了。青莲含着泪,头也不回地走出了剧团的大门。
青莲果然火了,唱歌、走穴、商演,她春风得意。热闹精彩的生活,使她早就淡忘了剧团和柳月如。
五年后的一天,青莲和老板在咖啡厅商谈演出事宜,青莲去得早,点了杯咖啡喝起来。不远处,有几个年轻人望着她窃窃私语。作为明星,她早已习惯了人们对她的关注和议论。看,那不是歌星青莲吗?她唱歌挺好听的。听说她以前是唱青衣的。她的唱功、动作、神态都有传统戏的影子。原来她以前是唱戏的啊,怪不得她唱歌有种与众不同的味道。他们的话飘进青莲耳朵里。
老板来了。青莲说,有个问题我一直想问你,你当初为什么觉得我能唱出来?老板一笑,因为你有戏剧底子,唱得有特色,要不然,你怎么会红?要知道,现在会唱歌的人一抓一大把。青莲内心如同被投进一块大石头,波涛汹涌。
晚上,青莲做了一个梦。梦里,柳月如和青莲唱《白蛇传》,柳月如演白蛇,青莲反串法海,两人对打起来,青莲一剑刺穿了柳月如的胸膛,柳月如倒在戏台上,鲜血染红了她的白衣。青莲从梦中惊醒。
第二天,青莲取消所有活动,赶到县剧团,却发现大门紧闭,向周围人打听,才知道,剧团生意冷清,半年前已经倒闭了。


展开余下试题 青莲找到柳月如家里,看到的是柳月如的灵位。守灵的老太太说,我是月如的表姑,你是青莲吧?青莲一惊,你怎么知道?老太太说,月如说过,你迟早会来的。青莲问,师傅怎么走了?老太太说道:月如是个戏痴啊,爱戏的人越来越少,懂戏的人越来越少,她整日郁郁寡欢,剧团倒闭后,她大病一场。昨晚,她走了。临终前,她叮嘱我把一样东西交给你。说着,老太太拿出一个盒子递给青莲。青莲打开,是一套青衣的戏服,正是她初次看师傅唱戏时穿的那套。
师傅!青莲怆然泪下,跪倒在柳月如灵前。
没多久,县剧团重新开张。剧团的老板不是别人,正是青莲。锣鼓铿锵,乐声四起,青莲一袭飘逸的青色长裙,款款从幕布后走出来……
14.小说围绕青莲写了哪几件事?(4分)
答:


15.简析第④段和第 段画线句子在塑造柳月如形象中的作用。(2分)
答:


16.赏析第 段画线句子。(2分)
答:


17.简述小说最后一段的作用。(2分)
答:


18.小说以“大青衣”为题好在哪里?(2分)
答:


19.在戏曲文化进校园的今天,读完这篇文章,你有何感想?(2分)
答:

14.答案 青莲迷上青衣;青莲拜师学戏,出师成名;青莲弃演青衣;青莲重演青衣。
解析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概括能力。很明显,这篇小说是以时间为序,叙写了青莲对青衣这一角色的情感变化历程。这个题目就是要求学生概括出青莲在不同时间段对青衣的不同态度。其中的①—⑤段写“青莲迷上青衣”;⑥—⑦段写“青莲拜师学戏,出师成名”;⑧— 段写“青莲弃演青衣”; — 段写“青莲重演青衣”。
15.答案 第④段通过神态、动作、声音等正面描写,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柳月如高超的表演艺术。第 段侧面描写,通过表姑的话表现了柳月如热爱戏曲、淡泊名利、坚守信念、至死不渝的高尚品质。
解析 本题考查分析文中重点语句的能力。第④段的画线句主要是描写了柳月如唱戏表演中的动作、眼神、唱腔等内容,通过“灵动自如”“清脆婉转”表现出其演技唱功的高超。第 段的画线句主要是表现柳月如对戏剧事业的执着之心,但这种精神不是正面表现的,而是通过老太太之口从侧面来表现的,这样更感人、更具有真实性。
16.答案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青莲内心产生了激烈的斗争,明白了戏剧功底对自己的帮助,明白了师傅对传统戏剧的坚守,推动情节发展。
解析 本题考查语言赏析能力。第 段画线句很明显采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内心的变化比作汹涌的波涛,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青莲内心剧烈的情感变化,让她懂得了师傅的敬业和执着,这深深感动了青莲,让她看到了自己和师傅的差距,为下文她重操旧业埋下了伏笔。
17.答案 表现了青莲对师傅的愧疚和完成师傅遗愿的决心;表达了青莲对戏曲的热爱;照应前文,反映了对传统戏剧(传统文化)的继承。
解析 开头段、中间段和最后一段在文章中属于特殊段落,要熟悉其在文章中的一般作用。叙事类文章的结尾段的作用一般为:总结全文、点明主旨(点明中心、揭示主题、画龙点睛)、首尾呼应、结尾照题、升华主题等。最后一段中“县剧团重新开张。剧团的老板不是别人,正是青莲”,青莲重新开张县剧团,就表明她要继承师傅遗愿。“青莲一袭飘逸的青色长裙”扮装出演,表明她对戏剧的热爱和对师傅的愧疚,希望以此能告慰师傅的在天之灵。这是在内容上的分析。另外,最后一段也照应了文章第④段中青莲师傅的表演,表现出青莲对传统戏剧的继承和发展。
18.答案 柳月如和青莲都是技艺高超的青衣表演者;情节围绕青衣展开,“大青衣”贯穿全文始终;突出主题,青衣代表传统戏曲,体现出传统艺术的永恒生命力。
解析 本题考查对文章标题作用的理解能力。标题是一篇文章中最醒目、最传神之处,常常被称为“文眼”“题眼”,它常常以精练的语言高度概括文章的内容,往往可以作为突破口来解读文章。此类题目答题要点一般为:①点明中心;②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③是本文的线索;④表明主要人物;⑤点明主要内容。回答本题,要从三点来考虑:第一,柳月如和青莲都是青衣表演者,全文都是围绕这一角色展开故事情节的,这是小说的主要内容;第二,青衣这一角色还出现在全文故事中,贯穿起了所有的故事情节,所以也是小说的线索;第三,青莲对青衣这一行当的情感态度的变化,说明了传统戏剧需要传承,也表现出传统戏剧内在的永恒的艺术魅力。
19.答案 (示例)戏曲文化博大精深,充满魅力,丰富了我们的生活,我们一定要将传统文化继承发展下去。
解析 本题考查阐述阅读感悟的能力。本题为开放性试题,戏曲是传统文化的一种,能说出如何正确看待戏曲并给人以启迪即可。
(三)(2018浙江杭州中考)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10分)
老木匠桑伯
徐惠林
在陶子树家的东厢房里,桑伯正使劲刨着榆木床腿。沿着锋利的刨刀,木片胶卷般打起卷儿,木屑如虫豸飞舞,沉香弥漫开来。桑伯眯起眼,不时躬身察看新拉下的墨绳痕迹。
“这榆木是好料,少说有20年了。”桑伯接过陶子树递来的香烟,用袖口擦了把满胡楂的汗珠子。
“从山里女婿那里拉来的。桑伯,我就信你的手艺。”
“我这手艺,卖给识货的。”桑伯用手摩挲着床腿,“我就不信,我这把式就赶不上城里那一捶就破的组合家具。”一双紧握刨子四十载的老手,青筋凸起,仍是那样有劲。
陶家的木工活,还是儿子桑果给联系来的。桑果这独苗是他40岁时才得的,看看床底下被废弃的各类木玩具,就可知道他是多么疼爱儿子了。娘死得早,桑果能体谅父亲对木工活的感情,甚至能背出父亲当年拜师求艺的苦经,可就是不肯“接班”。大前年高考落了榜,不肯再念书,在水城撑起了爿家具店。经营的家具可不是桑伯的“作品”,都是些新潮样式的。为此,桑伯的心闷闷的。那天桑果告知父亲,陶家二儿子要结婚,他爸主张做套厚实、经久耐用的家具。桑伯第二天一早就挑起了木匠担。快一个月没活了,那斧头快锈了,刨子早就犯了痒。
煦阳从窗外投射进来,桑伯一口气刨好了四条大床木腿,写字台的台面也被刨得锃亮锃亮。
午饭的菜很丰盛,桑伯破例喝了些酒,越喝脸越红,越喝言语越少。陶子树却越喝话越多——
“我说桑伯,这年月真有些不对劲了,就说我这理发的活,村里也只剩下几个老伙计肯请我伺候。现在那些补锅匠连个影儿都见不着了,我家那口大锅都漏半个月了。听说洪村的箍桶匠张土根上月把担子扔进了苕溪里,到水城去摆水果摊了……”
桑伯不言语,只是听着。他吃了半碗饭,又马上操起了家伙,借着酒力,刨子、斧头运转飞快。
少顷,开始给木床雕花。深深浅浅,左左右右,时而柔如抚儿头发,时而刚似快刀斩麻。在粗糙的手里,那小小的雕刀宛如游动的泥鳅,汗水从深蓝的外衣里渗出来。此刻要雕那朵老梅了,桑伯几乎憋住了呼吸,眼眸深处闪动着一种异样温和、慈爱的柔情。雕完,抽刀时,刀口划进了手指,一串滚圆的血珠落下,梅花被染得鲜红。桑伯忘了疼痛,痴迷地盯着血珠在梅蕊上绽开,一行泪水溢出了眼眶。
忙完了陶家的活,桑伯回到家里,当晚就病了。一连几天胸闷、喘气,茶饭不思。桑果从水城赶了回
标签:人教版 九年级 上册 单元练习
相关:关于“部编九年级”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808]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