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课文同步练习

阅读:668  2019-08-09
标签:人教版 高一 必修一 课文同步练习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668]
《喜看稻菽千重浪——记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袁隆平》自测练习语文试题
《喜看稻菽千重浪——记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袁隆平》自测
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
A.薄雾(bó) 屏气(bǐnɡ) 刻骨铭心(mínɡ) 蕴藏(yùn)
B.瞩目(zhǔ) 分蘖(niè) 满载(zǎi) 茎秆(jìnɡ)
C.受聘(pìn) 潜力(qián) 自给自足(ɡěi) 浸泡(jìn)
D.松散(sǎn) 阐明(chǎn) 土壤(ránɡ) 蔸(dōu)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笑咪咪 蹲坐 义无返顾 B.含糊序 幕铤 身而出
C.贬斥饥 瑾特 邀嘉宾 D.田埂幅 度力 排众议
3.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运用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两年后,袁隆平的一篇论文“水稻雄性不孕性”发表。
B.报纸上说杂交稻是“三不稻”——“米不养人,糠不养猪,草不养牛”。
C.袁隆平客观地分析了现阶段培育的杂交稻的缺点,并把这些缺点概括为“三个有余,三个不足”:前劲有余,后劲不足。分蘖有余,成穗不足。穗大有余,结实不足。
D.袁隆平把这些种子播种到试验田里,期待收获有希望的新一代稻种,因为系统选育(从一个群体品种中选择优良的变异单株。)是一种主要的育种方法,当时许多优良的稻麦品种都是通过这种方法选育出来的。
4.下列句中熟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自古以来就流传着“民以食为天”的说法。
B.小张提供的这道题的解题思路很新颖,但班上的同学们都没有理解,小张义无反顾 地再次为同学们讲解。
C.在科学领域,要想超越前辈,探索出前所未有的东西,非得有力排众议的胆识和根据不可。
D.凡是涉及不顾农民利益、无视事实的事,他都能挺身而出毫不含糊地阐明事实,至于是不是得担风险,袁隆平在所不计。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语意明确的一句是…( )
A.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促进自然与人的和谐,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活富裕、生 产发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B.本着可读性强、便于学生接受为原则,《下一代》杂志首家推出《学习“三个代表”,做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增刊。
C.近几年的年种植面积都超过1亿亩,平均亩产稳定在500千克左右,不仅产量高而且品质好,被评为全国优质籼稻米。
D.老人在80岁的时候,还清楚地记得哥哥参加学生运动时对自己的中肯评价:一个温情主义者。
我综合 我发展
一、阅读理解
(一)阅读原文“创新是他的灵魂和本质”中的“水稻是自花授粉作物……开创了世界水稻研究的新纪录”部分,完成6—8题。
6.选文首段提出美国著名遗传学家的经典著作和有人对袁隆平的嘲笑有什么意义?
7.怎样理解袁隆平“开创了世界水稻研究的新纪元”?
8.下列对选文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有人对袁隆平提出的观点予以嘲笑,说明该人的愚昧和无知。
B.国外对水稻的研究最终没有成果是因为没有部门协作。
C.《水稻雄性不孕性》发表,意味着优质杂交水稻的开发成功。
D.袁隆平认为中国取得杂交水稻研究方面举世瞩目的成就,离不开跨地区跨部门的密切协作。
(二)(2007江苏高考,五)阅读下面的文 字, 完成9—12题。
麦 天
雷抒雁
一过清明,绿油油的麦苗就像睡醒吃饱喝足了的孩子,噌噌地往上窜。只几番风摇雨洗,麦子便扬花了,又几日暴晒,先前绿毡一般的田地,就显出些杏黄色了。


浏览完整试题 从麦子泛出杏黄色,农家的节日就开始了。临近端午节,路上走亲戚的人便多了起来。“麦梢黄,女看娘。”穿得光洁鲜亮的女子,先前有步行的、骑驴的;如今有骑自行车、摩托车的;村子通了公路,也有一招手上了公共汽车的。出嫁的女儿,每每赶在忙前这段空闲走走娘家。母女们,别管多见面,少见面,一聚头,就有说不完的话。到了饭时,女儿随娘入厨,像先前未嫁时,熟盆熟碗地做一顿好饭,孝敬父母。
女人去看娘,男人守在家里忙麦收前的杂事。开镰前最后一集是“忙农会”,各类夏收物资一应俱全挤满市场。县里剧团也到集市凑热闹,急锣紧鼓唱《喜开镰》。树阴下,男人们三个一堆,五个一团,聚在一起聊天。无非是说,今年麦子长得厚,吃苦的日子到了,脸上却掩不住心里的喜悦。先前,从甘肃来的麦客,早早就往关中赶。一路上从西往东,跟着麦熟先后,次第割过来,叫赶麦场。如今,麦客少了,一路上都是鲜红的收割机 ,突突突地吼个不停,所过之处,留下一地黄亮亮金灿灿的麦茬,散发着湿润的麦秸香。收麦的时间由此大大缩短,种田人只需跟了机器,张开口袋,哗哗装满运回家就是。
男人虽然不再耍镰费胳膊,毕竟还是五黄六月,头顶一团火球,身上汗不断。早晨起大早,白天累一天,晚上一碰枕头跌进梦乡,摇不醒叫不应。麦天的日子,累人的日子。妻子心疼丈夫,这些天,得把饭食做可口。先是锅盔、面,只两顿,男人就说:吃不进去,有些汤水便好。女人另想法子,买些精肉,配上黄花木耳菠菜豆腐,做成酸酸辣辣的臊子;然后,使出看家的本领,把面和硬揉匀擀薄切细,如同俗语说的“薄如纸细如线,下到锅里莲花转”。一碗香喷喷的臊子面端给男人,看着他三口五口一碗,吸得滋滋溜溜响,女人心里别提多舒坦!改日,又变了花样,在瓷盆里泡成酸菜酸汤,再割 一把鲜鲜嫩嫩的水芹菜,将那芹菜切碎,配了油、葱花在锅里一炒,倒进酸汤,烧滚放凉,细白的面条浇上这酸菜汤,叫浆水面,热天吃了,落汗下火。男人吃完一老碗又一老碗,嘴里吱咂有声,身上却硬是不出汗,你说怪不!
新麦入囤,满屋子都是麦香、馒头香、锅盔香。忙 了一季的男人,长剌剌躺在炕上,望着麦囤,嘴里哼着秦腔。想啥?啥都不想,忙活了一年,身子脑子都该歇歇了。偶一抬头,望见窗外,黑云朦朦,淅淅沥沥落下雨点来,睡意便水一般弥漫上来。
妻子会在炕头做些针线活,猛地推一把懒洋洋躺着的丈夫:“去,割二斤肉来,妈妈这两天该来追节了。”
“追节”,什么节?“看忙罢”。回应忙前女看娘,这回该娘看女了。
麦天,一年一度,忙碌着,喜悦着,把农家的日子濡染得鲜鲜亮亮,有滋有味。
9.文中叙写了如今关中“麦天”的哪些变化?这些变化说明了什么?
10.“一路上都是鲜红的收割机,突突突地吼个不停,所过之处,留下一地黄亮亮金灿灿的麦茬,散发着湿润的麦秸香。”这句话描写关中麦收情景,请分析它的表达特色。
11.“男人虽然不再耍镰费胳膊,毕竟还是五黄六月,头顶一团火球,身上汗不断。早晨起大早,白天累一天 ,晚上一碰枕头跌进梦乡,摇不醒叫不应。麦天的日子,累人的日子。”这些叙写从全文结构看有什么作用?
12.文章最后说麦天的忙碌、喜悦“把农家的日子濡染得鲜鲜亮亮,有滋有味”。请联系全文,简要说说你对“鲜亮”与“滋味”的理解。
二、语言运用
13.在下面语段的横线上填上恰当的语句,使句子连贯。
生活中,我们总是太多注重了警觉苦难,太忽视提醒自己感受幸福。幸福不喜欢喧嚣浮华,常常在暗淡中降临。贫困中相濡以沫的一块糕饼,____________ ______;长辈一次关爱的抚摸,_________________……这都是千金难买的幸福啊。常常提醒自己注意幸福,如同在寒冷的日子里经常看看温暖的太阳,心就不知不觉暖和起来;如同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解析:B项“载”应读“zài”,“茎”应读“jīnɡ”;C项“给”应读“jǐ”;D项“壤”应读“rǎnɡ”。
答案:A
2解析:A项“咪”应为“眯 ”,“返”“反”均可;B项“铤”应为“挺”;C项“瑾”应为“馑”。
答案:D
3解析:A项,引号改为书名号;C项,把前两个“不足”后的句号改为分号;D项,括号里面的句号应该去掉。
答案:B
4解析:B项“义无反顾”意思是“在道义上只有勇往直前,绝对不能退缩回顾”,学习上的观点谈不上“道义”。
答案:B
5解析:A项语序不当,“自然与人”应改为“人与自然”,“生活富裕”与“生产发展”换位置,“生产”是“生活”的基础;B项结构混乱,“本着……”与“……为原则”两种句式杂糅,可改为“以……为原则”或“本着……的原则”;D项指代不明,“自己”既可以指老人自己,也可以指老人的哥哥。
答案:C
6解析:袁隆平的观点与名家的著述观点相左,但最终证实袁隆平的观点是切实可行的,因此名家的定论不攻自破。在有名家定论又有人冷嘲热讽的情况下,袁隆平没有放弃自己的设想,并终于取得胜利,更能显示出开拓者需要很大的勇气和信心。
参考答案:从权威和舆论两个角度写出袁隆平从事杂交 水稻研究要超越出物质障碍之外的社会障碍,从而衬托出袁隆平挑战权威的勇气和必胜的信心。
7解析:“开创了世界水稻研究的新纪元”是针对以往的水稻研究情况而言的。通过对选文第二段的了解,可以发现,早在袁隆平的杂交水稻出现之前,世界上其他国家已经开始了这方面的研究,但不是因为观念错误就是因为畏难情绪都没有产生实际的效果,袁隆平解决了这些问题,取得了“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成就。
参考答案:(1)世界各国在水稻的研究方面,“早在1926年,美国的琼斯就发现了水稻雄性不育现象”,最早在20世纪50年代日本的科学家就开展这项研究,但“尽管实验手段先进,但都因这项研究难度确实太大,无法在生产中得到应用”。(2)袁隆平不仅发现了研究所必需的天然雄性不育稻,而且用理论阐述培育雄性不育稻的可行 性,进而展望培育优质杂交水稻的前景,这一研究是前无古人的。
8解析:A项“说明该人的愚昧和无知”没有根据。B项说国外研究没有成果“是因为没有部门协作”是想当然。C项说杂交水稻“开发成功”不当。
答案:D
9解析:第一问主要从第二、三两个段落中总结。
参考答案:女看娘的交通工具变了;麦客少了;割麦子用收割机了;收麦子的时间缩短了。表现了乡村在向现代化发展(或表现了农村的进步)。
10解析:可以从选取的事物、写景的角度和修辞手法等方面分析。
参考答案:选取了麦天代表性事物;从视觉、听觉、嗅觉多角度进行描写;运用比拟的修辞手法,语言表达富有韵味。
11参考答案:强调麦天男人的劳累,为写女人心疼男人作铺垫;与上文男人“吃苦的日子到了”相照应;与下文“忙了一季的男人,长剌剌躺在炕上……”一节的描写相呼应。
12解析:紧扣全文内容特别是文章的主旨作答。
参考答案:火热的劳动生活,丰收的喜悦,紧张热烈后的平和、闲散。乡土民风的朴实,亲情的淳厚、和谐。
13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的连贯性及仿用句式的能力。答案可以丰富多彩,只要文意衔接、句式相应就可以。
答案示例:患难中心心相印的一个眼神 朋友一个温馨的字条(或“问候”) 在冰雪的季节中时常凝视吐芽的柳枝,心中就悄悄泛起融融的春意(或:在漫漫长夜里长久地注视明静的灯光,心就不知不觉光亮起来)
标签:人教版 高一 必修一 课文同步练习
相关:关于“喜看稻菽千”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668]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