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试题中心
》
日常阶段测试
阅读:565 2019-09-15
标签:
统编版
高一
必修上
日常阶段测试
重磅:
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565]
2019学年统编版新教材高中语文必修上册模块素养评价
模块素养评价
(150分钟•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
乡村文化是传统文化乡民的家园,是乡民在农业生产与生活实践中逐步形成并发展起来的道德情感、社会心理、风俗习惯、是非标准、行为方式、理想追求等,表现为民俗民风、物质生活与行动章法等,以言传身教、潜移默化的方式影响人们,反映了乡民的处事原则、人生理想以及对社会的认知模式等,是乡民生活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是乡民赖以生存的精神依托和意义所在。较之工业的高度发展,农业的缓慢发展常常给人以安全稳定的印象。相对于城市的狂躁、复杂与多变,乡村则有着更多诗意与温情,它承载着乡音、乡土、乡情以及古朴的生活、恒久的价值和传统。在城市化背景下,农村的大量消失并不意味着乡村文化的消亡,相反,乡村更加稀缺而珍贵,乡村依然是人们心灵的寓所。在中国古代社会里,乡村文化是与庙堂文化相对立的一种文化,乡村文化在乡村治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人们的记忆中,乡村是安详稳定、恬淡自足的象征,故乡是人们魂牵梦绕的地方。回归乡里、落叶归根是人们的选择和期望。在现代社会,乡村文化依然是与城市工业文化相对立的一种文化,许多城里人生活在都市却处处以乡村为归依,有所谓“乡土中国”的心态。
城镇化是“以城带镇”的发展模式,是由农业人口占很大比重的传统农业社会向非农业人口占多数的现代工业社会转变的历史过程。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城市病”日趋凸显,主要表现为空气等环境条件恶化、水资源紧缺、交通拥堵、优质教育资源紧缺、居住条件恶劣、就业融入困难等。其实城市病不仅如此,还包括更为严重的精神家园的迷失。城镇化使大量乡民突然进入现代生活,不仅造成诸多的不适应,而且使乡土文化遭受前所未有的危机:充满诗情画意的田园风光被喧嚣和紧张的城市气氛所代替,进城期望与生存状况的冲突、乡村记忆与城市体验的冲突造成身份认同的迷茫与困惑。在农民大量进城、农村土地被大片征用、第一产业从业比例迅速降低的现实境况下,如何建设他们的家园尤其是精神家园令人担忧。学者们认为,走出乡村文化生存困境的途径是重构乡村文化,即通过发展农业现代化,提高农民文化自觉意识,以及在文化创新中凸显乡村文化个性;开展乡村文化建设,一方面要提高乡村文化个体的综合素质,另一方面加强乡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进行系统综合治理;乡村文化建设也应该现代化,但不是简单机械的城市化。乡村文化具有极为广泛的群众基础,在民族心理和文化传承中有着独特的作用。在现时代中,尽管工业文明和城市文明长足发展,但乡村文化仍有其独立的价值体系和独特的社会意义、精神价值。维护、传承和创新乡村文化使之与城乡统筹发展相匹配,与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相适应,是亟待深入研究的时代课题。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乡村文化是与城市工业文化相对立的一种文化,是传统的乡民生活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是乡民赖以生存的精神依托和意义所在。
B.乡村文化是乡民在农业生产与生活实践中逐步形成并发展起来的,它能反映乡民的处事原则、人生理想以及对社会的认知模式,作用重大。
C.乡村文化承载着乡音、乡土、乡情以及古朴的生活、恒久的价值和传统,充满诗意与温情,它以言传身教、潜移默化的方式影响着人们。
D.乡村文化反映着人们的道德情感、社会心理、风俗习惯、是非标准、行为方式、理想追求等,在传统乡村治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浏览完整试题
【解析】选C。偷换概念。选项前半句有错误,把“乡村”混淆为“乡村文化”,原文第1段中“乡村则有着更多诗意与温情,它承载着乡音、乡土、乡情以及古朴的生活、恒久的价值和传统”。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 )
A.乡村文化的民俗民风、物质生活与行动章法等与城市工业文化、庙堂文化都不相同,城里人虽然生活在都市,但他们却都以乡村为归依。
B.乡村的农业发展缓慢,给人以安全稳定的印象,乡村生活安详稳定、恬淡自足,回归乡里、落叶归根往往是人们的选择和期望。
C.我国当前城镇化进程的快速推进,改变了农业人口占很大比重的传统农业社会模式,“城市病”日趋凸显,乡土文化也面临着巨大危机。
D.农民大量进城、农村土地被大量征用、农业从业人员比例迅速降低,不但使传统乡村面临困境,也给被迫走进城市的乡民带来了困惑。
【解析】选A。以偏概全。“但他们却都以乡村为归依”错,原文第1段中说“许多城里人生活在都市却处处以乡村为归依”。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发展农业现代化、提高农民文化自觉意识、在文化创新中凸显乡村文化个性等一系列重构乡村文化的手段,是走出乡村文化生存困境的途径。
B.乡村文化建设既要提高乡村文化个体的综合素质,又要加强乡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乡村文化建设应该现代化,但不能简单机械的城市化。
C.在工业文明和城市文明长足发展的当今时代,乡村文化仍具有独立的价值体系和独特的社会意义、精神价值,这一点必须引起我们的重视。
D.乡村文化在民族心理和文化传承中有着独特的作用,我们应维护、传承和创新乡村文化,使之大发展、大繁荣,以取代城市工业文化。
【解析】选D。无中生有。原文只是说“使之与城乡统筹发展相匹配,与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相适应,是亟待深入研究的时代课题”,而不是“以取代城市工业文化”。
【状元秘笈】
比对巧解选择题
做选择题的基本方法是排除法。但还要用好“比对法”。就是把选项内容与原文有关内容认真、仔细地比较、对照,不符合原文意思的,就是错误项,反之则为正确项。
(1)比对词语。要注意:①指代词(如“它”“其”等),比对它是否有偷换概念之嫌;②范围词(如“都”“所有”“人人”等),看它是否有任意扩大或缩小外延现象;③程度词、时间词(如“或许”“大概”“必定”“可能”“似乎”“已经”“将来”等),看它们是否混淆偶然与必然、已然与未然,说法绝对等。
(2)比对关系。即比对句间、分句间的逻辑关系,看这种关系是否符合原文意思,是否合理。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根据环保部12月24日公布的数据,2017年京津冀及周边“2+26”城市“煤改气”改造完成394.3万户,超额完成四分之一。改造任务量最多的是河北省,180万户的全年目标河北完成了253.7万户,导致今年冬天天然气需求大增,为去年同期的234%。
需求涨上来了,但供给却出现了意外。一是原定于2017年投运的中石化天津LNG接收站无法按计划投产,减少日供应能力2 000—3 000万方/日。二是管道天然气进口被减供。中国天然气最大进口源土库曼斯坦(今年前三季度占84.6%)在入冬后,寒流来临优先保本国居民福利用气,违约减供相比合同计划供应量减少了4 000—5 000万方/日,尤其是北方地区突然断了供。
(摘编自《为什么每到冬天,天然气荒就席卷中国》,2018年1月26日网易)
材料二:
从能源科学的角度说,“清洁空气运动”对煤炭及燃煤发电存在认识上的误解。当前,以选洗处理、型煤加工、水煤浆加工、流化床燃烧、脱硫净化为代表的洁净煤技术已经广泛运用于燃煤发电领域,从燃烧前、燃烧中与燃烧后三个环节同时尽最大限度减少污染物排放,提升燃烧效率。因此,煤炭已经没有那么“脏”了。当然,燃煤造成了二氧化碳排放问题,但那更多的是气候变化所关心的问题,毕竟二氧化碳不直接造成空气污染。 国情的迥异,使得中国人并不能够过度地嫌弃煤炭,因为归根结底“多煤少油缺气”的能源资源禀赋通过市场在发挥限制作用。仅从发电领域来看,规模巨大的本土煤炭资源是建造火力发电厂的必然首选。与2015年相比,2016年全中国新增发电装机125吉瓦,至年底总装机容量达到1 646吉瓦,其中煤炭发电总装机量达到了943吉瓦,占比约为57%;增长48吉瓦,增长量排名第一。
(摘编自《“煤改气”之困:对“清洁空气运动”的再审视》,2017年12月11日搜狐新闻)
材料三:
目前我国天然气季节性紧张的特点非常明显,比如北京市,最高峰谷差达到10∶1。也就是说,冬季高峰期用气量相当于低谷时的10倍。此外,同样是冬季,冷冬和正常冬季也有很大差别,据中石油提供的数据,两者的用气量每天相差约5 000万立方米。
张帆说,要解决如此巨大的峰谷差,就必须提高我国天然气的调峰能力。而目前,肩负调峰任务的全国储气库工作气量仅为天然气消费量的3.4%,远低于发达国家10%—15%的水平,很难满足冬季调峰需求。根据国际经验,一旦天然气对外依存度达到或超过30%,地下储气库工作气量就必须超过消费量的12%,而且国家整体储气能力要达到一定规模。
整体储气能力是指除地下储气库之外,还需要建设一些城市大型储气罐群和类似LNG接收站的储气设施。目前在我国,这类储气设施基础十分薄弱,除北京等大型城市有一定的城市储气能力,其他二三线城市几乎为零。
(摘编自《气荒如何不再来?》,2018年2月5日《人民日报》)
材料四:
(摘编自《2018年中国天然气行业进口量构成及主要管道分布分析》,2018年1月31日中国报告网)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土库曼斯坦的违约,使得我国管道天然气进口骤减,加剧了天然气供应紧张形势。
B.洁净煤技术能最大限度减少污染物排放,燃煤造成的问题已不再属于空气污染问题。
C.我国煤炭资源规模巨大,建造火力发电厂应该从这个国情出发,在煤的使用上做文章。
D.目前我国的整体储气能力,远远不能满足天然气使用的冬季调峰需求。
【解析】选B。B项,“燃煤造成的问题已不再属于空气污染问题”分析错误。原文“燃煤造成了二氧化碳排放问题,但那更多的是气候变化领域所关心的问题,毕竟二氧化碳不直接造成空气污染”,而非“燃煤造成的问题已不再属于空气污染问题”。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展开余下试题
A.材料一揭示了我国每到冬天就会遭遇天然气荒的原因,材料二则表达了对“煤改气”做法的冷静思考。
B.建设城市大型储气罐群和类似LNG接收站的储气设施,是我国加强整体储气能力的重要措施。
C.取暖用气较多,导致北京市冬季高峰期的用气量比其他季度多出约5 000万立方米。
D.管道天然气和液化天然气进口量的同比,在2017年达到了2012年以来的最高峰。
【解析】选B。A项,“揭示了我国每到冬天就会遭遇天然气荒的原因”错,材料一只分析了今年遭遇天然气荒的原因;C项,内容理解错误,原文是“同样是冬季,冷冬和正常冬季也有很大差别,据中石油提供的数据,两者的用气量每天相差约5 000万立方米”,而非与其他季节相比;D项,图表信息理解有误,管道天然气进口量的同比不是2012年以来最高。
6.根据上述材料,概括说明如何破解我国的天然气荒难题。(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题目要求概括“破解我国的天然气荒难题”的方法,注意要结合文中的关键语句分析。如材料一中说“导致今年冬天天然气需求大增……管道天然气进口被减供”,可概括出要抑制天然气需求过快增长;多渠道增加天然气进口供应量。材料二中说“从能源科学的角度说,‘清洁空气运动’对煤炭及燃煤发电存在认识上的误解”,“国情的迥异,使得中国人并不能够过度地嫌弃煤炭,因为归根结底‘多煤少油缺气’的能源资源禀赋通过市场在发挥限制作用”,可概括出要立足国情,重新审视洁净煤技术在发电领域的应用价值。材料三中“张帆说,要解决如此巨大的峰谷差,就必须提高我国天然气的调峰能力”以及图表的内容可概括出要加强国家储气库等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我国天然气的调峰能力。
参考答案:(1)立足国情,重新审视洁净煤技术在发电领域的应用价值;(2)更加审慎有序地推动“煤改气”,抑制天然气需求过快增长;(3)多渠道增加天然气进口供应量;(4)加强国家储气库等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我国天然气的调峰能力。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7~9题。
英雄的背后
章东磬
(1)船东家的后山上,就有一座当年抗敌将士的墓园,宜昌的朋友告诉我们,那座墓很大。但已经许多年没有去过了。船东十二岁的女儿很可爱,她自告奋勇为我们带路。
(2)这山本来就很美,再加上长江的映衬。几个人走走停停,用各种词汇对这美景赞叹不已,快到山顶,小姑娘指着一栋教室模样的房子,“就在那儿,到了。”我问她:“墓地在学校的院子里吗?”“不是,学校就在墓地上。”我惊愕地听着她的话,小姑娘又告诉我:“刚建校的时候,伙房里烧的都是挖出来的棺木。”
(3)我望着那可爱的小姑娘,她纯真地笑着,带着期待看着我。她刚刚把那么新奇刺激的事情告诉了我这个外地人,我怎么不如她预期的那样笑呢?
(4)我怎么会笑呢?孩子,难道老师们从来没有告诉过你们,那被挖开的墓地里埋的是什么人吗?
(5)一万五千多名士兵就阵亡在这山清水秀、鸟语花香的土地上,其中还有刚刚十六七岁的少年。那时候,中国农民家的孩子营养普遍不好,十六七岁的小兵,大多还没有上了刺刀的步枪高,他们就端着比自己还长的枪上阵拼命。如果他们活着,都已是七八十岁的老人了。他们也会在自家的桔园里小口地啜着香茶,悠闲地看着儿孙,温暖地颐养天年。可他们为了别的中国人能有这一切,死掉了。
(6)天认得我们,就在此刻,下起了极细极细的雨,那雨珠细小得像眼泪,只有飘到脸上你才觉得到,暖暖地,在脸上缓缓地流。
(7)我熟悉这种雨。1999年和2002年,我曾两次拜祭滇西腾冲的国殇墓园,那是抗战后期国军强渡怒江、克复腾冲的烈士墓。那两次分别是五月初和十月初,都是滇西气候最好的日子,都是风和日丽的中午,但当我们踏上坟山石阶的时候,天就变了。两次一模一样,都在那一刻下起了绵绵的小雨,天会哭。
(8)此刻,在几千里外的湖北,悲凉的苍天再一次伴着我,笼罩住这长江西陵峡边的莽莽群山。
(9)从今天的小学校能看得出来,这片墓地曾经很有规模。过去墓地扩大的石台,变成了整个校园的石基,石头阶梯正前方几十米外的杂草中,有一座干涸的水池,丈余见方,用巨石和水泥垒砌而成,池壁上,刻着“浴血池”三个字。这是战死的将士们在告别人世、将被埋葬之前,最后一次沐浴更衣的地方。那时的三峡尚没有电,水抽不到这么高的地方来。为了让逝者干干净净地走,生者们把江水一挑一挑运到山顶上,在这池子里为他们拭去遍身的血迹和泥土,为他们换上洗净的军衣。
(10)临近春节,正放寒假,学校里都很清冷。场前有一根旗杆,怎么看都觉得那底座与校舍风格相去很远,基座特别高大,还刻出一圈圈有棱有角的饰边,一座乡村小学不会在旗杆上下这么大功夫。猛然想到,这基座本是纪念碑的。周边的装饰,正是四十年代的风格。只是那本应高大庄严的石碑不知去向了。
(11)这山里并不缺地,也不知是哪位德政的官员将学校建在这片本应永世得到尊重的墓地上。其实坟头推平了,教室就修在上面未尝不可,让那些远离故乡的死者可以倾听到孩子们琅琅的书声。可你为什么要挖坟,为什么要烧棺木,为什么要毁弃那记载了上万人忠勇拼搏、为守卫脚下这块土地而捐躯的石碑呢?死无葬身之地,这本是中国人最恶毒的诅咒,竟应验在这些以身殉国的士兵身上。
(12)我们看到了那块蒙羞的石碑,它仰面朝天地躺在石阶脚下,就像中弹的士兵。它无奈地仰望长天,裸露着胸膛上的碑文。每天都有无数的孩子在它身上跳跃嬉闹,几乎磨平了那用血肉刻写下的碑文。碑上积满了尘埃,片片斑驳。我们取出随身携带的饮用水,小心地、一个字一个字地洗净了它。
(13)读着上面记录一万多士兵一步一个血脚印而终至献身的碑文,心如刀绞。未死者将牺牲战友的忠骨埋在了他们用血守卫的土地上,他们深信:从此忠骸有寄了,从此魂梦有托了,从此归家有路了。可结果呢?
(14)天色渐晚,我们不得不回去。寂静的山里已有耐不住的孩子们早放起过年的鞭炮,远地一阵紧似一阵,就好像从几十年前一直留到今天的枪声。每年的春节和清明,还会有人来这给他们放鞭炮吗?我很后悔没有带几瓶白酒上来,不能在春节之前,在他们捐躯六十年的时候陪他们多坐一会儿,陪他们一起守岁,陪他们说说话。这么黑的夜,不会孤独么?
(15)天渐渐地暗下来,两岸的峭壁冲到云里,看不到顶。一只焦黑如墨的苍鹰在阴雾中盘旋于我们头顶,久久不肯离去。那一刻,我知道了,无论墓地在还是不在,那上万忠勇的灵魂永不会离开。我们都抬起头,注视着那只鹰,它优雅地滑翔在冰冷的天际,沉默而高贵。
7.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当小姑娘告诉我“学校就在墓地上”时,我已然“惊愕”,然而当她天真地把烧棺材当作新奇刺激的事情告诉我,还期待着我的笑时,我对小姑娘的冷漠麻木感到痛心和失望。
B.文中提到了三次祭拜墓地时天空都下起绵绵细雨,营造了悲伤的气氛,烘托了祭拜者沉重的心情,也凸显了将士精神的感天动地。
C.文章语言风格突出,抒情性强,综合运用整句与散句结合,记叙、描写、议论、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相结合,以及比喻、拟人、借代等多种修辞手法来加强感情色彩。
D.作者以象征的手法收束全篇,将滑翔于天际的雄鹰作为将士精魂的寄托,给读者留下了思考回味的空间,引人深思。
【解析】选A。A项,“我对小姑娘的冷漠麻木感到痛心和失望”分析错误。小女孩并不是冷漠麻木,而是天真无知;我也不是对她感到痛心,而是对人们已然忘记了这些英雄,已经不再给后代人讲英雄的故事,传承英雄的精神感到失望和痛心。
展开余下试题
8.第(9)段讲述“浴血池”的来历,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文主要讲述了参观一座当年抗敌将士墓园的事情,而第(9)段主要是对“浴血池”来历的解说,所以从结构上来说,第(9)段属于插叙的内容。回答第二问就可以从这几个方面分析。首先第(9)段对“浴血池”来历的解说是对本文主要情节的补充说明,可以使结构更加完整,内容更加充实;其次第(9)段重点描写了战死的将士们在告别人世、将被埋葬之前,生者将要对他们进行最后一次沐浴更衣,使逝者可以干干净净地走。可见以前人们对将士遗体的尊重,对将士们的敬重。这样写是为了与现在的人们对他们墓地的破坏形成对比,从而反衬出当前人们对英雄的淡漠,也体现了作者的痛心与反思。还可以从使文章结构复杂多样,避免平铺直叙的角度分析。
参考答案:结构上是补叙。①补充埋葬将士的情节,使内容更充实。②表现人物心理,“我”充满情感地回忆英雄们埋葬时的情景,表达了我对英雄离去的沉痛又崇敬的心情。③侧面烘托人物形象,通过生者不辞辛苦挑水并郑重为将士们清洗更衣,烘托出将士们高大英勇的人物形象,体现了人们对他们的敬重。④对比,将以前人们对将士遗体的尊重与现在对他们墓地的破坏形成鲜明的对比,反衬出当前人们对英雄的淡漠,体现了作者的痛心与反思。
9.作者在文中抒发了哪些思想情感?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结合文本(5)~(7)段内容分析,“他们就端着比自己还长的枪上阵拼命……可他们为了别的中国人能有这一切,死掉了。……天认得我们,就在此刻,下起了极细极细的雨,那雨珠细小得像眼泪,只有飘到脸上你才觉得到,暖暖地,在脸上缓缓地流”,表达了对战士们慷慨赴难、忠勇精神的崇仰;结合(9)~(13)段内容分析,“可你为什么要挖坟,为什么要烧棺木,为什么要毁弃那记载了上万人忠勇拼搏、为守卫脚下这块土地而捐躯的石碑呢?死无葬身之地,这本是中国人最恶毒的诅咒,竟应验在这些以身殉国的士兵身上”,表达了对英雄事迹教育缺失的痛惜;“读着上面记录一万多士兵一步一个血脚印而终至献身的碑文……从此魂梦有托了,从此归家有路了。可结果呢”,对后世淡忘英雄事迹、淡漠英雄精神的痛心;结合(14)~(15)段内容分析,“我很后悔没有带几瓶白酒上来,不能在春节之前,在他们捐躯六十年的时候陪他们多坐一会儿,陪他们一起守岁,陪他们说说话。这么黑的夜,不会孤独么”,对自己未能带酒祭拜亡灵、陪他们守岁的自责;“无论墓地在还是不在,那上万忠勇的灵魂永不会离开”,对英烈们忠魂永存,灵魂永远高贵的坚信。
参考答案:①对战士们慷慨赴难、忠勇精神长存的崇仰。②对后世淡忘英雄事迹、淡漠英雄精神的痛心。③对自己未能带酒祭拜亡灵、陪他们守岁的自责。④对英烈们忠魂永存,灵魂永远高贵的坚信。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李白,字太白,兴圣皇帝九世孙。其先隋末以罪徙西域,神龙初,遁还,客巴西。白之生,母梦长庚星,因以命之。十岁通诗书,既长,隐岷山。州举有道,不应。苏颋为益州长史,见白异之,曰:“是子天才英特,少益以学,可比相如。”然喜纵横术,击剑,为任侠,轻财重施。更客任城,与孔巢父、韩准、裴政、张叔明、陶沔居徂徕山,曰沈饮,号“竹溪六逸”。
天宝初,南入会稽,与吴筠善,筠被召,故白亦至长安。往见贺知章,知章见其文,叹曰:“子,谪仙人也!”言于玄宗,召见金銮殿,论当世事,奏颂一篇。帝赐食,亲为调羹,有诏供奉翰林。白犹与饮徒醉于市。帝坐沈香亭,意有所感,欲得白为乐章;召入,而白已醉,左右以水 面,稍解,援笔成文,婉丽精切无留思。帝爱其才,数宴见。白尝侍帝,醉,使高力士脱靴。力士素贵,耻之,擿其诗以激杨贵妃,帝欲官白,妃辄沮止。白自知不为亲近所容,益骜放不自修,与知章、李适之、汝阳王璡、崔宗之、苏晋、张旭、焦遂为“酒八仙人”。恳求还山,帝赐金放还。白浮游四方,尝乘舟与崔宗之自采石至金陵,著宫锦袍坐舟中,旁若无人。
安禄山反,转侧宿松、匡庐间,永王璘辟为府僚佐。璘起兵,逃还彭泽,璘败,当诛。初,白游并州,见郭子仪,奇之。子仪尝犯法,白为救免。至是,子仪请解官以赎,有诏长流夜郎。会赦,还寻阳,坐事下狱。时宋若思将吴兵三千赴河南道寻阳释囚辟为参谋未几辞职。李阳冰为当涂令,白依之。代宗立,以左拾遗召,而白已卒,年六十余。
白晚好黄老,度牛渚矶至姑孰,悦谢家青山,欲终焉。及卒,葬东麓。元和末,宣歙观察使范传正祭其冢,禁樵采。访后裔,惟二孙女嫁为民妻,进止仍有风范,因泣曰:“先祖志在青山,顷葬东麓,非本意。”传正为改葬,立二碑焉。告二女,将改妻士族,辞以孤穷失身,命也,不愿更嫁。传正嘉叹,复其夫徭役。文宗时,诏以白歌诗、裴旻剑舞、张旭草书为“三绝”。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击剑,为任侠 任侠:以行侠仗义自任
B.子,谪仙人也 谪仙:隐居避世的仙人
C.益骜放不自修 自修:约束自己的言行
D.进止仍有风范 进止:进退举止
【解析】选B。谪仙:神仙受到处罚而降到人间。
11.文中画波浪线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时宋若思将吴兵三千/赴河南道/寻阳释/囚辟为参谋/未几辞职
B.时/宋若思将吴兵三千赴河南/道寻阳释囚/辟为参谋未几/辞职
C.时宋若思将吴兵三千/赴河南/道寻阳释/囚辟为参谋未几/辞职
D.时/宋若思将吴兵三千赴河南/道寻阳/释囚辟为参谋/未几辞职
【解析】选D。解答断句题一要根据上下文准确理解句意,二要断点准确。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李白出生时,母亲梦见了长庚星,长庚星又叫太白星,于是就取名叫李白。
B.李白喜欢纵横家的言论,喜欢击剑,还经常帮助别人,对财物看得很轻。
C.皇上在沉香亭观景,心有所感,召李白来作歌词,然李白已醉,酒稍醒,提笔作词,辞藻绮丽,一气呵成。
D.安禄山反叛时,李白做了永王李璘的幕僚,李璘兵败,李白就被判流放夜郎,后遇大赦,回到寻阳。
【解析】选D。李璘兵败,李白被判死刑(当诛),是郭子仪营救,才诏令流放夜郎。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苏颋为益州长史,见白异之,曰:“是子天才英特,少益以学,可比相如。”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苏颋为益州(今四川成都)长史时,看见李白,认为他不是一般的人,说:“这个青年天才出众,如果再稍加努力学习,便可以同司马相如相比。”
(2)力士素贵,耻之,擿其诗以激杨贵妃,帝欲官白,妃辄沮止。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上一篇:
浙江省超级全能生2020届高三9月联考语文试题(不含作文)
下一篇:
2019-2020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新教材必修上册综合检测题
标签:
统编版
高一
必修上
日常阶段测试
相关:
关于“2019学年统”的其他试题
重磅:
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565]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红楼
孔子
庄子
李白
杜甫
苏轼
东坡
鲁迅
高考
讲坛
神话
唐诗
宋词
诗歌
小说
散文
关闭本页
》
返回网站首页
》
退出登录
导航:
课件下载
》
教学文摘
》
杂文参考
》
教学设计
》
音像素材
》
作文素材
》
试题下载
》
备课中心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