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月考试卷

阅读:419  2019-10-08
标签:人教版 八年级 上册 月考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419]
浙江省新昌县拔茅中学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拔茅中学2019-2020学年第一学期阶段性测试(一)
八年级语文
(总分:105分 时间:90分钟)
一、积累和运用(43分)
1.注音或写汉字
要塞( ) kuì( )退 xián( ) 熟
咆 xiào( ) 杀1ù( ) 振聋发kuì( )
【答案】 (1). sài (2). 溃 (3). 娴 (4). 哮 (5). 戮 (6). 聩
【解析】
【详解】字音题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遇到多音多义字时,要先弄清楚它们在词语或句子中的意义,再根据音义对应的规律辨别读音。对于字音题型,平时要注意积累,读准字音,标准调号。拿不准的字要查字典。如“要塞”:筑有永久工事、准备长期坚守的国防要地;构筑了堡垒的地方。读“yào sài”,注意据义定音。
字形题中音近字注意据义定形,形近字可以以音定形。辨析方法主要有对举、组词、读音、形旁辨形。如“溃”“娴”“哮”“聩”都是左右结构的字,造字法为形声字,可根据形声字的特点来辨别字形。再如“杀戮”:大量杀害,屠戮。注意据义定形。
2.下列加粗词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这舞松之风把云雾吹得千姿百态,令人眼花缭乱。
B. 为了弘扬雷锋精神,建设和谐中国,郭明义几十年如一日,爱岗敬业,对工作一丝不苟。
C. 中国人每年“舌尖上浪费”锐不可当,被倒掉的食物相当于2亿多人一年的口粮。
D. 五十年来,我国取得了一项项举世瞩目的科研成果,这同几代科学工作者殚精竭虑、忘我工作是分不开的。
【答案】C
【解析】
【详解】A. 眼花缭乱:形容看见美色或繁复新奇的事物而感到迷乱。
B. 一丝不苟:指做事认真细致,一点儿不马虎。
C. 锐不可当:形容勇往直前的气势,不可抵挡。褒义词。使用语境明显错误。
D. 殚精竭虑:形容用尽心思。殚:竭尽。虑:思虑。
故选C。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正确使用词语(成语)的能力。在平时的复习中应养成规范使用汉语言文字的习惯,不要被一些媒体的错误用法所误导,并注重积累。积累一些常见的近义词、易错词,注意区分近义词中不同语素的含义,做题时根据语境分析哪个更合适;更重要的是在阅读中培养语感,注意词语使用的语境。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能否保护好水资源,是关系到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大事。
B. 南通的蓝印花布不仅享誉世界,而且闻名全国。
C. 通过中国男子足球队的表现,使我们认识到具有良好的心态是非常重要的。
D. 我们的报刊、电视、网络等宣传媒体,更有责任做出表率,杜绝用字不规范现象。
【答案】D
【解析】
【详解】A.两面对一面。去掉“能否”。
B.语序不当。“享誉世界”与“闻名全国”对调位置。
C.残缺主语。去掉“通过”或“使”。
故选D。
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文言词语。
①略无阙处 ②不见曦月
③虽乘奔御风 ④山川之美
⑤晓雾将歇 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⑦月色入户 ⑧念无与为乐者
⑨盖竹柏影也 ⑩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答案】①通“缺”,缺口,空隙。②太阳。③飞奔的马 。④河流。⑤消散。⑥欣赏。⑦门。⑧考虑。⑨原来。⑩只是。
【解析】
【详解】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根据语境判断字词义。此题多古今异义词,如“奔”:飞奔的马。“歇”:消散。“与”:欣赏。所以千万不要以今释古。而“曦”在现代汉语中也有“太阳”的意思。“盖”“但”等文言虚词的意思,理解好上下文内容是作答的关键。


浏览完整试题5.名著阅读
《红星照耀中国》是一部_________作品,是由美国记者_____________冒着生命危险,穿越重重封锁,深入延安,深入根据地,了解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生活经历和革命精神后写成的。作品按照“探寻红色中国”的________顺序来记录见闻的。当时为了在国民党统治区出版方便,曾易名为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纪实 (2). 埃德加•斯诺 (3). 时间 (4). 《西行漫记》
【解析】
【详解】《红星照耀中国》又称《西行漫记》,是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的不朽名著,一部文笔优美的纪实性很强的报道性作品。作者真实记录了自1936年6月至10月在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作品是按照“探寻红色中国”的时间顺序来记录见闻的。向全世界真实报道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袖、红军将领的情况。毛泽东、周恩来和朱德是斯诺笔下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形象。按以上分析填充即可。
6.古诗文填空。
①树树皆秋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猎马带禽归。(王绩《野望》)
②晴川历历汉阳树,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崔颢《黄鹤楼》)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路远莫致之。(《庭中有奇树》)
④__________________,志在千里。 _______________,壮心不已。(曹操《龟虽寿》
⑤亭亭山上松,_____________________。(刘桢《赠从弟》)
⑥____________________?松柏有本性。(刘桢《赠从弟》)
⑦崔颢在《黄鹤楼》中表现浓浓乡愁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⑧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郦道元《三峡》)
⑨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_________________ 。(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⑩庭下如积水空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盖竹柏影也。(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答案】 (1). 山山唯落晖。 (2). 牧人驱犊返 (3). 芳草萋萋鹦鹉洲 (4). 馨香盈怀袖 (5). 老骥伏枥 (6). 烈士暮年 (7). 瑟瑟谷中风 (8). 岂不罹凝寒 (9). 日暮乡关何处是 (10). 烟波江上使人愁 (11). 猿鸣三声泪沾裳 (12). 沉鳞竞跃 (13). 水中藻荇交横
【解析】
【详解】默写常见 名句名篇。首先要选准诗句,生僻字平时要多写几遍。这类试题是通过书写的方式考背诵,关键是不能错字、别字、形似字。近几年总出理解性默写(情景描写)题目,这种题目的难度比根据上下文默写要难,首先要根据诗歌内容选准诗句,然后不要出现错别字。此题要注意“晖”“馨”“罹”“鳞”等字词的书写。
7.班级拟开展“参观博物馆”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加。
(1)【新闻视角】A组同学搜集到一则新闻,请你为这则新闻拟一个标题,不超过15个字。
2016年4月18日,以反映我国曲艺的发展历程和南北评书评话的丰富多彩为主题的泰州中国评书评话博物馆在江苏泰州正式开馆。该馆是中国评书评话展示、研究、培训以及比赛和演出的基地,也是国内第一家评书评话博物馆和泰州首个国字号博物馆。泰州是中国评书评话祖师柳敬亭的故乡。据扬州评话表演艺术家王丽堂回忆,旧时每年三月,扬州说书人都要三皇会,以祭奠柳敬亭。(注:“三皇会”是旧时说大鼓书的艺人的自治组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参观交流】团体参观博物馆需要预约,请根据上下文情境,完成对话。
B组同学:你好,我们班同学明天想参观泰州博物馆,请问有什么需要提前准备 吗?
工作人员:你好,每位同学要携带学生证到服务总台换取临时门票。
B组同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工作人员:也可以携带学校介绍信,明天上午8点开馆。
【答案】 (1). 中国首个评书博物馆在泰州开馆 (2). B组同学:示例:如果我们的学生证不齐,怎么办?明天早上几点开馆?
【解析】
【详解】(1)本题考查新闻消息类压缩语段的能力.新闻标题一般采用主谓句,即对象+事件.解答本题,首先阅读语段,从语段中提取新闻中的“对象”和“事件”,然后进行最简洁明了的压缩。答题时内容无损原意,不能丢掉语段中重要的信息;抓住关键词句。如可提取导语一句“以反映我国曲艺的发展历程和南北评书评话的丰富多彩为主题的泰州中国评书评话博物馆在江苏泰州正式开馆”分析压缩,即可整理出正确答案。
(2)要根据上文工作人员的“每位同学要携带学生证到服务总台换取临时门票”和下文工作人员的“也可以携带学校介绍信,明天上午8点开馆”两句考虑补写的内容,设想“B组同学”提出的问题。注意与工作人员前后两句的衔接。
【点睛】消息的标题,分眉题(又称引题、 肩题)、正题(又称主题、母题)和副题(又称辅题、子题)。出现在报刊上有如下几种情况:(1)多行标题。多行标题,一般有三行,即中间一行是正题,是标题的核心,用来揭示主题或提示重要事实;正题上面一行是眉题,用来引出正题,说明事实,交代背景,烘托气氛,揭示含义;正题的下面一行是副标题,用来补充说明情况或说明正题或依据。(2)单行标题。单行标题只有正题。消息的标题,力求言简意明,平易亲切,准确新颖,富有吸引力。
二、阅读(34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后,完成习题
微笑
【法】哈诺•麦卡锡
①西班牙内战时,我参加了国际纵队,到西班牙参战。在一次激烈的战斗中,我不幸被俘,被投进了单间监牢。
②对方那轻蔑的眼神和恶劣的待遇,使我感到自己像是一只将被宰杀的羔羊。我从狱卒口中得知,明天我将被处死。我的精神立刻垮了下来,恐惧占据了我全部身心。我双手不住地颤抖着伸向上衣口袋,想摸出一支香烟来。因为手抖不止,我试了几次才把它送到几乎没有知觉的嘴上。接着,我又去摸火柴,但是没有一一都被搜走了。
③透过牢房的铁窗,借着昏暗的光线,我看见一个士兵。他没有看见我,当然,他用不着看我,我不过是一件无足轻重的破东西,而且马上就会成为一具让人恶心的尸体。但我已顾不得他会怎么想我了,我用尽量平静的、沙哑的嗓音一字一顿地对他说:“对不起,有火柴吗?”
④他慢慢扭过头来,用冷冰冰的、不屑一顾的眼神扫了我一眼,接着又闭了一下眼,深吸了一口气,慢吞吞地踱了过来。他脸上毫无表情,但还是掏出火柴,划着火,送到我嘴边。


展开余下试题⑤那一刻,在黑暗的牢房中,在那微小但又明亮的火柴光下,他的目光和我的目光撞到了一起,我不由自主地咧开嘴,对他微笑了一下。我也不知道我为什么会对他笑,也许是因为两个人离得太近了,一般在这样面对面的情况下,人不大可能不微笑。不管怎么说,我是对他笑了。我知道他一定不会有什么反应,他一定不会对一个敌人微笑。但是,如同在两个冰冷的心间,两个人的灵魂撞出了火花,我的微笑对他产生了影响,在愣了几秒钟后,他的嘴角开始不大自然地往上翘。点着烟后,他并不走开,他直直地看着我的眼睛,露出了微笑。
⑥我一直保持着微笑,此时我意识到他不是一个士兵,一个敌人,而是一个人!这时,他也好像完全变成了另一个人,从另一个角度来审视我。他的眼中流露出人性的光彩,他探过头来轻声问:“你有孩子吗?”
⑦“有,有,在这儿呢!”我用颤抖的双手从衣袋里掏出皮夹,拿出我与妻子和孩子的合影给他看。他也赶紧掏出他和家人的照片给我看,并告诉我说:“出来当兵一年多了,想孩子想得要命,要再熬几个月,才能回一趟家。”
⑧我的眼泪止不住地往外涌,我对他说:“你的命可真好,愿上帝保佑你平安回家。可我再也不能见到我的家人了,再也不能亲吻我的孩子了……”我边说边用脏兮兮的衣袖擦眼泪、鼻涕。他的眼中也充满了同情的泪水。
⑨突然,他的眼睛亮了起来,用食指贴在嘴唇上,示意我不要出声。他机警地、轻轻地在过道巡视了一圈,又踮着脚尖小跑过来。他掏出钥匙打开了我的牢门。我的心情万分紧张,紧紧地跟着他贴着墙走,他带我走出监狱的后门,一直走出了城。之后,他一句话也没说,转身往回走了。
⑩我的生命就这样被一个微笑挽救了……
8. 下列选项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本文以“微笑”为线索,叙述了本已是死囚的“我”因微笑感染了一个士兵,最终挽救了自己生命的故事。
B. “他慢慢扭过头来,用冷冰冰的、不屑一顾的眼神扫了我一眼,接着又闭了一下眼,深吸了一口气,慢吞吞地踱了过来”一句生动地表现了牢房里的士兵对“我”冷漠、不屑一顾,又有点同情的心理。
C. “你的命可真好,愿上帝保佑你平安回家。可我再也不能见到我的家人了,再也不能亲吻我的孩子了……”这时的“我”对他产生了一种命运不公的嫉恨之情。
D. 文中士兵的眼神前后形成鲜明对比,这正源于“我”的微笑对他产生的深刻影响。
9. 请比较品味文中画线的两句话,分别写出“我”“颤抖”的原因。
(1)我双手不住地颤抖着伸向上衣口袋,想摸出一支香烟来。
(2)我用颤抖的双手从衣袋里掏出皮夹,拿出我与妻子和孩子的合影给他看。
10. “他一句话也没说,转身往回走了。”接下来他将会怎么做?请你设想一下。
11. 最后一段写道:“我的生命就这样被一个微笑挽救了……”请你结合全文和现实生活,写出自己的阅读理解和感悟。
【答案】8. C 9. (1)对死亡的恐惧和被俘的迷茫侵袭“我”的心,使“我”的手指颤抖。(2)强烈的对家人的思念和再也不能相见的悲哀让“我”忍不住颤抖。
10. 他会制造出牢房看守疏忽的假象,那么囚犯逃脱也就理所当然了,他还会为我祈祷,祝福我能和家人团聚。
11. 文中的“我”因为一个微笑唤醒了看守牢房士兵的人性和善意,意外地死里逃生。在生活中,我们也应多用微笑和善意去对待他人,小小的微笑往往有意想不到的魅力。(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
【8题详解】
“这时的‘我’对他产生了一种命运不公的嫉恨之情”错,文章没有表现出“我”对牢房里的士兵“嫉恨”之情。“你的命可真好,愿上帝保佑你平安回家。可我再也不能见到我的家人了,再也不能亲吻我的孩子了……”这句话是“我”为了博取士兵同情而说的话。故选C。
【9题详解】
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具体考查两处“颤抖”的原因。(1)可分析上文“我从狱卒口中得知,明天我将被处死。我的精神立刻垮了下来,恐惧占据了我全部身心”等句,即可得出正确答案。(2)可分析上文“你有孩子吗”,下文“从衣袋里掏出皮夹,拿出我与妻子和孩子的合影给他看”等句分析,即可整理出正确答案。
【10题详解】
根据已知情境推测情节的发展。“他一句话也没说,转身往回走了”是因为他受到了“我”微笑的感动,思想上受到了“我”思念亲人却不能相见的悲哀的震动。所以接下来他会制造出牢房看守疏忽的假象,帮助“我”逃脱。
【11题详解】
考查对文章重要语句深刻含意的理解。“我的生命就这样被一个微笑挽救了……”是说已经是死囚的“我”因微笑感染了一个士兵,最终挽救了自己生命。可见微笑的巨大魅力。微笑是最好的礼物,它价值丰盛。它发生于分秒之间,却能被永生不忘。它为家庭带来欢乐,为事业培育关爱,也在朋友间互通情谊。 它使劳累者获得休息,使沮丧者重获光明,使哀伤的人得到抚慰,也使陷入烦恼的人得到解脱。所以在生活中,我们要常以微笑示人。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宿建德江
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①,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②,江清月近人。
[注]①渚:江中的小沙洲。②天低树:天幕低垂,好像和树木相连。
12. 本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最能体现这一情感的一个字是什么?
13.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画面生动,意蕴深长。请用优美的语音进行描绘。
【答案】12. 思乡之情(孤独寂寞之情)。“愁”。
13. 示例:原野空旷,远处的天空好像比近处的树还低;江水十分清澈,江中月影仿佛与人更亲近。
【解析】
【12题详解】
考查对作者思想感情的理解。作者把小船停靠在烟雾迷蒙的江边想起了以往的事情,因而以舟泊暮宿作为自己的抒发感情的归宿,写出了作者羁旅之思。因“日暮”更引发思乡之“愁”。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描绘诗歌画面的能力。描绘诗歌展示的画面时,首先理解诗歌的内容。然后在翻译句子的基础上,发挥想象,用优美的语言描述。抓住“野”“天”“江”“月”的特点来描写。
文言文阅读
二翁登泰山
昔有二翁,同邑而居。甲翁之妻子去乡,唯叟一人而已。一日,叟携酒至乙翁第①,二人对酌,不亦乐乎!乙翁曰:“向吾远游冀、雍②,然未尝登泰山,君有意同行乎?”甲翁曰:“是山余亦未登,然老矣,恐力不胜。”乙翁曰:“差矣,汝之言!曩③者愚公年且九十而移山今吾辈方逾六旬何老之有!”甲翁曰:“甚善!”翌日,二叟偕往,越钱塘,绝长江,而至泰阴。夜宿,凌晨上山。乙翁欲扶之,甲翁曰:“吾力尚可,无需相扶。”自日出至薄暮,已至半山矣。
注①第:房屋,宅子,家。②冀、雍:古代两个州名。③曩:以往,过去,从前。
14.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①昔有二翁
②是山余亦未登
③二人对酌
④乙翁欲扶之
⑤越钱塘
⑥自日出至薄暮
15. 先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再用现代汉语翻译出意思。
曩者愚公年且九十而移山今吾辈方逾六旬何老之有!
16. 谈谈《二翁登泰山》的故事给我们的启示。
【答案】14. ①从前 ②这 ③饮酒 ④想要 ⑤越:经过 ⑥ 接近
15. 曩者愚公年且九十而移山/今吾辈方逾六旬/何老之有!
16. 启示:只要有锲而不舍的精神和顽强的意志,就能战胜困难。
【解析】
【14题详解】
要根据文意进行推断,答题时注意分析词语前后搭配是否得当,还要注意文言文在出题中常常出以今释古的类型的题。首先要读懂句意。如“昔有二翁”:从前有两个老翁。昔:从前。“是山余亦未登”:这座山我也没有登过。是:这。“自日出至薄暮”:从太阳出来到接近傍晚。薄:接近。


展开余下试题【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此题较容易,根据文意即可推断出正确答案:曩者愚公年且九十而移山/今吾辈方逾六旬/何老之有!译为:以前的愚公九十岁的时候还可以移山,现在我们才六十来岁,哪里老呢!此题要注意把相关的几个意思之间划开。
【16题详解】
要答好此题,首先要整篇阅读文言文,扫清文字障碍,疏通文意,并要注意议论抒情的语句,充分把握内容,然后归纳出原文的中心,看看原文到底要表明一个什么主要观点。如“二翁登泰山”是事件,表现了他们乐观向上,老当益壮,热爱生活,奋进的精神。道理:有志者事竟成;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只要心中确定了目标,又付诸行动,就一定能成功。
【点睛】文言实词意义推断。看语境,文言文实词含义丰富,大多都存在一词多义现象,要想对其进行准确的界定、理解,需要我们借助上下文的语境进行推断。看字形,汉字中多为会意字和形声字,因此我们可以借助汉字的形旁来忖度实词的含义。看语法,根据汉语语法知识,主语、宾语大多由名词、代词充当,谓语大多由形容词、动词充当,定语由名词、代词充当,状语由副词充当。依据它们所处的语法位置,推知它的词性,进而推知它的意义。
翻译:
从前有两个老翁,住在同一个巷子里,甲老翁的妻子和孩子离开了乡下,只有他自己。一天,他带着酒去乙翁的家,两个人一起喝酒,十分快乐。乙翁说:“以前我曾去冀,雍两州远处郊游,但没有登过泰山,你能不能和我一起去?”甲翁说:“这座山我也没有登过,然而老了,恐怕力气不够。”乙翁说:“你说的不对!以前的愚公,九十岁的时候还可以移山,现在我们才六十来岁,哪里老呢!”甲翁说:“那太好了!”第二天,两个老人都去了,越过钱塘江,横渡过了长江,走到了泰山脚下。晚上住下休息,凌晨上山,乙翁要扶甲翁,甲翁说:“我的力气还可以,不用互相搀扶。”从太阳出来到薄暮降临,已经走过了半座大山。
三、附加题(5分):
17.下面不是表现家国情怀的语句是  (  )
A.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B. 苟利国家生死矣,岂因祸福避趋之。
C. 位卑未敢忘忧国
D.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答案】A
【解析】
【详解】“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是劝人们弃恶向善的语句,与“家国情怀”无关。故选A。
18.“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寒食节与以下哪个节日最接近( )
A. 春节 B. 清明节 C. 端午节 D. 中秋节
【答案】B
【解析】
【详解】寒食节的时间一般是在清明节的前一两天。每年清明节到来之际,寒食节也相随而至。因此有的人会将清明节与寒食节混为一谈,其实这是非常错误的。两者一个是农耕节气,一个是民俗节日。清明是中国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一般是在四月四、五日前后。寒食是一个民俗节日,起源于晋文公重耳的大臣介子推宁被烧死山西介休的绵山上、也不肯下山受封的故事。故选B。
19.“青鸟殷勤为探看”中的“青鸟”后来成为_______的代称。( )
A. 家书 B. 信使 C. 故乡 D. 青春
【答案】B
【解析】
【详解】“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对方的住处就在不远的蓬莱山,却无路可通,可望而不可及。希望有青鸟一样的使者殷勤地为我去探看情人。后来,青鸟代表送达书信、消息的鸟,成为信使的代称。故选B。
20.“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中“采薇”比喻( )
A. 隐居不仕 B. 歌舞升平 C. 出山泉水
【答案】A
【解析】
【详解】“相顾无相识, 长歌怀采薇”:我看到这些人又并不相识,心情郁闷于是长声歌唱《诗经》中“采薇采薇” 诗句。“采薇”表达一种隐居的状态。故选A。
21.李白有诗“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中“孟夫子”指的是( )
A. 孟子 B. 孟浩然 C. 孟郊 D. 孟云卿
【答案】B
【解析】
【详解】“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我敬重孟先生的庄重潇洒,他为人高尚风流倜傥闻名天下。此句诗出自唐代李白的《赠孟浩然》。随意孟夫子:指孟浩然。夫子,一般的尊称。故选B。
四、写作(20分,书写3分)
22.针对下面材料中小文 说法,请你以同学的身份,在他的QQ空间上写一段话,发表你的看法。要求观点明确,理由充分,表达得体,100字左右。
小文很想代表学校参加台州市首届“成语听写大赛”,花了不少时间去准备,结果却在学校的选拔赛中落选,只能当一名替补队员。他在QQ空间发了一条消息:“花了这么多时间,才当个替补队员,有什么劲,我才不去呢。”
【答案】【示例1】我认为你这样说是不对的。虽然你没被选上,但在准备的过程中,你增长了知识,锻炼了能力。何况,替补队员也是团队中的一员,同样能发挥自己的作用,也是很光荣的。再说,当替补队员还是有机会上场比赛的,如果不去就太可惜了。【示例2】我觉得你说的有道理。花了这么多时间去准备,既浪费了时间,还耽误了自己的学习。何况,当替补队员,也就是在台下坐坐冷板凳,看别人在台上风光,没多大意思。再说,替补队员基本没什么上场比赛的机会,还是别去了。
【解析】
【详解】解答时,首先读懂材料,了解材料所反映的问题。这则材料要针对小文的想法,提出自己的观点。要明确小文的这种想法是错误,然后分析理由,并委婉得劝说。其次,要注意题干要求:观点明确,理由充分,表达得体。100字左右。表达自己观点的题目,在答题时要注意以下三点:①弄清题意,注意要求。首先要读懂题意,按照题目要求的句式或使用修辞等准确作答,以免张冠李戴,词不达意。②合理发挥,见解独特。这类表达观点的题答案不局限于一个,在弄清题目要求的基础上,展开联想,写出独特的答案。③语言精炼,简洁明了。语言要精炼,简洁,得体,紧扣题意来写。如:这种想法不正确。比赛重要的是参与,当替补肯定有自身不足的地方,最重要的是你在私下的刻苦练习。闷头苦练技术,每一个上场的机会都把握好,当你一次比一次强甚至超过场上的队员的时候自然就不愁没法上场。
标签:人教版 八年级 上册 月考试卷
相关:关于“浙江省新昌”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419]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