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期末试卷

阅读:382  2019-10-16
标签:人教版 高一 必修上 期末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382]
广东省揭西县河婆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河婆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第一学期
期末考试 语文科试题
本试卷分第Ⅰ卷 (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 共8页,22小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墨水签字笔或钢笔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
2、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第Ⅰ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现代诗的“有”与“无”
《贞一斋诗说》概括诗歌技巧时说:“诗求文理能通者,为初学言之也;诗贵修饰能工者,为未成家言之也。其实诗到高妙处,何止于通?到神化处,何尝求工?”清人的这个观点还是有科学性的,新诗的情况其实也相去不远。纵向来看,《贞一斋诗说》说的三种情形,其实也是不少诗人走过的艺术之路的三个阶段。用散文方式写诗——注意表现技巧,从这个视角,一切优秀现代诗的技巧都可以用“有”和“无”二字加以解说。
一是有诗意,无语言。诗美体验的产生是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诗人在外在世界里不经意地积累着感情储备和形象储备。长期积累使诗人在某些方面形成了特别敏锐的诗美触角。一个偶然的契机,诗人就“感物而动”,诗人的主观心灵与客观世界邂逅了,灵感爆发。于是诗人“有”了心上的诗。要表现这个“有”,诗人又面临困窘。诗美的本质就是沉默,所谓“口闭则诗在,口开则诗亡”。至言无言,诗美一经点破,就会失去生命。有限的言,不可能完美地表达无限的言外之意。诗的无言的特性带给诗人无限的难题和无限的机会。以言表现无言,诗人只能从“有”到“无”。司空图说:“不著一字,尽得风流。”刘禹锡说:“情到深处,每说不出。”白居易说:“此时无声胜有声。”从获得诗美体验的“有”到传达诗美体验的“无”,是诗歌创作的一般过程。“无”才是真“有”——诗篇之未言,恰是诗人之欲言。有如禅家所说:“有是无有,无有是有。”“书形于无象,造响于无声”的精髓是将读者引向诗的世界,从言外、意外、笔外、象外去寻找那无言的诗美。
从“有”到“无”,诗人的智慧是以“不说出”代替“说不出”,以象尽意。从“有”到“无”,诗人总是避开体验的名称。直接说出体验的名称,正是诗人在艺术表现上的无能。诗人注重“隐”。《文心雕龙》写道:“隐也者,文外之重旨者也。”从“有”到“无”,诗人注重“中声所止”。这样,诗才富有暗示性。
二是有功夫,无痕迹。陶渊明说:“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诗美体验是“忘言”的。既然是诗人,就得从“忘言”走向“寻言”。而“寻言”由于诗没有现成的艺术媒介变得十分艰难。从这个角度,可以说,诗人就是饱受语言折磨的人。从古至今,没有一位真正的诗人不慨叹“寻言”之苦:“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句句深夜得,心自天外归”;“吟成五字句,用破一生心”。现代诗人中的苦吟者也很多。他们对诗总是反复推敲,非搞得形销骨立而后已。臧克家的《难民》中“黄昏还没有溶尽归鸦的翅膀”中的“溶尽”一词就是苦苦锤炼出来的“唯一的词”。诗人的这番苦功夫,却又以隐形化为上。皎然说:“至苦而无迹。”诗人“至苦”,诗篇里却“无迹”,这才是优秀的诗篇。诗人难写,读者易读。读者的“易”并不是诗人的“浅”,而是诗人技巧能力的显示。《老子》说:“大巧若拙。”诗虽有用巧而见工者,但总而言之,用巧不如用拙。所谓“拙”,是巧后之拙。花开草长,鸟语虫声,云因行而生变,水因动而生纹,言近旨远,言浅意深,词平意寄,词微意显,这种“拙”实在不是随意“玩”得出来的。


浏览完整试题成熟诗人的作品,都是“绚烂之极,归于平淡”。这里的“平淡”不是平庸加淡薄,而是险后之平,浓后之淡,平淡而到天然境界。到了高妙处神化处的诗,运用的是从“有”到“无”的技巧。对诗来说,最高的技巧是无语言、无痕迹的无技巧。
(选自《人民日报》)
1. 下列选项中关于“有诗意,无语言”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诗人的智慧是以象尽意,用“不说出”来代替“说不出”,也就是“有诗意,无语言”。
B. 从“无”到“有”是诗美体验产生的过程,而诗歌创作的过程则是从“有”到 “无”。
C. 从“有”到“无”,诗人总是避开体验的名称,这样才使诗歌富有暗示性。
D. 诗美的本质就是沉默,“口闭则诗在,口开则诗亡”。所以诗人在艺术表现上是无能的。
2.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 禅家所说:“有是无有,无有是有。”“无”才是真“有”,诗中没有言说的,往往是诗人想要表达的。
B. 诗人难写,读者易读。读者的“易”并不是诗人的“浅”,而是绚烂之极的平淡。
C. 诗人对诗反复推敲的过程就是“寻言”的过程,这个过程十分艰难,但只要善于“寻言”就能写出好诗。
D. 《老子》说:“大巧若拙。”但这种“拙”实在不是随意“玩”得出来的,必得一番艰苦锤炼的功夫。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贞一斋诗说》认为文理能通、修饰能工是初学诗和未成家的诗人之诗,而最高妙的诗不止于通与工。这个观点有一定科学性。
B. 诗人从“有”到“无”,将读者引向诗的世界,从“无”外去寻找“有”的诗意之美。
C. 臧克家的《难民》中“黄昏还没有溶尽归鸦的翅膀”中的“溶尽”一词经过苦心锤炼,却没有留下人工的痕迹,这是“大巧若拙”的典范。
D. 成熟诗人的作品能够达到“绚烂之极,归于平淡”,这里的“平淡”是一种“拙”,是一种极高的技巧。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15分)
最后一位顾客
郑成南
漫天飞雪,茫茫世界。
不过屋里却暖和,炉子的火烧得正旺。今天是大年三十,他们本打算早点关店门,却从早上起客人陆续不断,他们也一直忙到现在。半年前,他们在这里开了这家杂货店,专卖生活日用品,生意不错,每天忙忙碌碌的,赚头当然不少。
这一顿饭,女人准备得很丰盛,也很讲究。地上跑的,天上飞的,水里游的,能办到的东西,全齐了。第一次,他们在外面过年,也是两口子单独过年。
几天前,男人给家里写信,说过年不回家了,省了来回的路费。出来一年了,男人没告诉家里自己开了杂货店,也没给家里汇钱。
女人说,“把门关了吧,忙了一年,也该好好吃一顿饭。”
男人说,“再等等吧,还会有人来呢”。其实,此刻男人心里有那么一丝惆怅,往年都是赶回家跟父母一起过年的。父亲年纪大了,长年有病,吃年夜饭时,却无比兴奋,跟他碰好几回杯。男人想,今晚,这样的场面就没了。
女人说,“没人了,都什么时候了,谁不在家里吃团圆饭呀?再说,饭菜都做了那么长时间了,该凉了。”女人看着满桌子的饭菜,有些激动。在老家,跟父母在一起的时候,哪里见过这么丰盛的饭菜啊。
男人还在迟疑,女人从里屋走出来,说,“关了吧,不会有人了”,她顺手拿起火钳,捅了捅炉子,微弱的炉火立刻又火星点点,屋内似乎更暖和了。
男人缓缓站起来,正准备关门时,看到远处茫茫的世界里,有个人朝这边走来。那人一身黑色装束,手里提着篮子,走得很慢。男人又把手停住了,他说“又来了一个。”
下雪的天,地上很滑,那人只能一小步一小步,移动缓慢。男人耐心地等起来,他不会放过一笔生意,虽然今天是大年三十。他说,“做完这最后的一笔生意,就关门,就等做明年的生意了。”
女人又进去了,把酒盖子启开,倒满了两只杯子。白色的酒沫在杯子内冉冉升起,今晚,对女人来说,是兴奋和期待的。
越来越近了,那人越来越清晰了,走近了,男人才看出,原来是个跛子,即使走小步,仍很艰难。终于来到了店门口,身上落满一层洁白的雪。那人抬起头,摘下帽子,男人突然呆住了。
男人喊,“爹!”
爹抖抖帽子,雪花纷纷落下。
“爹!”男人准备接过爹的帽子,爹没给他,重新戴回头上。
“您怎么来哩?!”女人在里屋听到声音,忙赶出来。
“多远的路”,男人说。
爹站在屋里,缓缓移动身体,好像一位将军在检阅士兵,左右打量了一番,然后满意地点点头。爹说,“还不错哩!”
女人抢着说,“爹,你咋无声无息就跑来哩?”女人兴奋的脸立刻消失了。
爹说,“你娘怕你们在外面受苦,听说现在很多工地老板没良心,昧着工人的钱……今天是大年三十,你娘说你们不回家过年了,一大早包了饺子,叫我给你们送来。一路上,怕是早凉了吧。”爹把篮子递给女人,女人接去了,却不敢动。
男人说,“爹,你从早上走到现在?”
爹只顾自己说,“你们过得好就好,我还得赶回去哩,你娘还等着我回去下饺子哩。”爹准备出来,男人扑上去,顺势跪下了,男人喊,“爹!”歇斯底里。
爹忙扶起男人,说,“你这是做啥?”
男人抱住爹的大腿,说,“爹,您留下,我对不住您。这一年,不知爹是怎么过来的,脚跛了,怕是没钱吃药,耽误了吧……”
爹说,“说傻子话哩,你们在外过的好,就是孝顺爹哩。”
男人站起来,转身对傻站着的女人说,“收拾一下,跟爹回去。”
女人和男人都哭了,而爹却笑了。
外面,雪下得更紧了。
4. 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 爹来到店里,“像一位将军在检阅士兵”,流露出对儿子没有回家过年的不满,然后又“满意地点点头”,表现父亲看到儿子过得好后的满意和放心。
B. “今晚,对女人来说,是兴奋和期待的”,这句话体现出女人脱离了公婆之后第一次和丈夫单独吃年夜饭的激动心理,可见,女人过去的生活是灰暗的。
C.“男人扑上去,顺势跪下了,男人喊,爹!歇斯底里”,此处的语言、动作描写,生动形象地刻画了儿子的恼怒心理。


展开余下试题D. 小说结尾女人和男人的哭有感动有内疚,悔恨自己没有尽到对父母的关照,爹的笑,是既为儿子在外过得好而高兴,也表达了他对儿子儿媳理解自己的无比欣慰之情。
5. 小说中的男人是怎样一个形象,请结合情节简要分析。(6分)
6.小说中的父亲并不是真正的顾客,而小说却用了“最后一位顾客”这样一个题目,你认为这样处理合适吗?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观点。(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文心清如许,译笔生豪情
1912年,朱生豪出生于浙江嘉兴。他幼年失怙,家境中落。然而,他痴迷读书,从无懈怠,从秀州中学到之江大学,教会学校的背景培育了他中英文俱佳的文学功底,诗文清秀,才华颖脱。一代词宗夏承焘先生执教之江大学,对这位学生的才华“一唱三叹”,赞为“不易才”。
20世纪30年代,朱生豪大学毕业后来到上海,此时国民党当局在“攘外必先安内”政策下进行文化围剿。他在当时上海的世界书局任职,耳闻目睹令人窒息的文化封锁,思想上愤懑彷徨。书局英文部负责人詹文浒先生了解到朱生豪的中英文功底,向他作出了重要建议--翻译《莎士比亚戏剧全集》。
这个建议让这位温和腼腆、“渊默如处子”的青年文人,胸中翻涌起了豪迈的激情。朱生豪在给妻子的信中说:“某国人说中国是无文化的国家,连老莎的译本都没有。我这两天大起劲……”朱生豪说的“某国”就是当时觊觎中华、到处挑衅的日本。
莎士比亚戏剧大部分为诗体剧。一位学者曾评说:只有诗人方得译出诗人之剧。朱生豪在新旧体中文诗词方面极富才华;他的英文诗歌创作也十分有灵气,具有清新自然的田园牧歌风格。然而,莎剧如按中文诗体来译,难度极大,且在语言文字的使用上受限颇多,最终,朱生豪决定用散文体来翻译莎剧。
尽管如此,朱生豪在处理剧本中的歌词及念白时,仍尽量采取诗体形式,在韵律、节奏和意境的把握上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以图存留莎翁原本的风貌。特别是针对不同的戏剧场景,分别采用了自由体诗或诗经体、骚体、古体诗等中国传统诗歌体裁,最大限度地还原了原文中角色所处的环境与情绪,竭力避免翻译文学中通常会出现的“洋味”和陌生感。
翻译莎剧需要的不仅是激情,也不仅是才华。梁实秋先生译莎剧,最后宣告要与莎士比亚“断绝来往”。虽为危言,并非耸听,梁公花费30余载始得译完莎翁全集。林语堂先生也曾面对翻译莎剧的邀约,但婉拒之,言到老年再作打算。
然而,译莎并非年长者的专利。莎士比亚发表了第一部剧作是在26岁,青年的热血激情只有同为青年的译者才会感受深切。朱生豪翻译莎剧,消耗的是他二十二岁到三十二岁这样充满才情、诗意、热情、血气方刚而义无反顾的精华年龄段!
朱生豪深爱莎剧,在着手翻译之前早已熟读并反复揣摩了原作。在《莎士比亚戏剧全集》的“译者自序”中,他写道:“余笃嗜莎剧,尝首尾研诵全集至十余遍,于原作精神,自觉颇有会心。”在译著进程之中,他更是每每大声反复吟诵,以此定夺文意优美且适合剧院演出的表达方式。
他在1935年23岁之时开始筹备译莎大事,而手头的工具只有旧版《牛津词典》和《英文四部词典》.从1936年开始的九年间,大部分译作陆续完成。由于日军侵华,译莎手稿两次毁于战乱。直至1944年病逝,他坚持重译被毁的部分,并继续握管不辍,一共完成31部半莎剧的翻译工作。
自1954年以来,朱生豪散文体译本在大陆以单行本、戏剧集、校订补译本全集、英汉对照(注释)版等多种方式出版,出版延续时间之长、出版频率之高、印刷数量之大可谓空前,超过任何其他莎剧中译本。
朱译本的社会影响也是最广泛的。人们所津津乐道的莎翁名句,如“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脆弱啊,你的名字就是女人”(《哈姆雷特》)、“慈悲不是出于勉强,它是像甘霖一样从天上降下尘世;它不但给幸福于受施的人,也同样给幸福于施与的人”(《威尼斯商人》)等均出自朱生豪的翻译。
(选编自《光明日报》2017年01月16日)
【相关链接】
朱生豪翻译语言生动、华丽,初读便有起身想动起来的冲动。诚然,翻译是文字的功夫,更是文字之外的打磨。译文对戏剧舞台的亲和力实在是身体力行得来的,并无半分的臆断想象啊。(戏剧导演陈薪伊语)
7.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朱生豪幼年热爱读书,勤奋刻苦,教会学校的背景使他具有深厚的中英文文学功底,这为他翻译莎剧奠定了基础。
B. 作者将梁实秋、林语堂翻译莎剧的情形和朱生豪进行比较,意在说明朱生豪翻译成就的伟大是他人难以比拟的。
C.朱生豪对于觊觎中华、到处挑衅的日本,在给妻子的信中以“某国”称之,表现出了强烈的民族自尊心。
D.朱生豪的翻译语言生动、华丽,和舞台契合紧密,人们津津乐道的许多莎翁的名句均出自朱生豪的翻译。
8.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国民党当局进行文化围剿,朱生豪苦闷彷徨,为了突破令人窒息的文化封锁,他在同事的建议下,走上了翻译莎剧的道路。
B.朱生豪翻译莎剧采用的是散文体,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翻译的质量,但这只是白璧微瑕,对译作的艺术魅力影响不大。
C.朱生豪一生一共完成31部半莎剧的翻译工作,无论是译作的水平还是出版的热度、数量都超过了任何其他莎剧的中译本。
D.文章记述了朱生豪翻译莎剧的坎坷历程,介绍了朱生豪在莎剧翻译方面的伟大成就,表达了对他献身文学的敬仰之情。
9.朱生豪在翻译莎剧中,有哪些优秀品质值得我们借鉴?请结合文本具体说明。(6分)
二、古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阿房宫赋
杜牧
①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二川溶溶,流入宫墙。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矗不知乎几千万落。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霁何虹?高低冥迷,不知西东。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
②妃嫔媵嫱,王子皇孙,辞楼下殿,辇来于秦,朝歌夜弦,为秦宫人。明星荧荧,开妆镜也;绿云扰扰,梳晓鬟也;渭流涨腻,弃脂水也;烟斜雾横,焚椒兰也;雷霆乍惊,宫车过也;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一肌一容,尽态极妍,缦立远视,而望幸焉。有不见者,三十六年。
③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几世几年,剽掠其人,倚叠如山。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弃掷逦迤,秦人视之,亦不甚惜。嗟乎!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独夫之心日益骄固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④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乎!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展开余下试题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独夫之心日益骄/固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B.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独夫之心/日益骄固/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C.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独夫之心日益骄固/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D.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独夫之心日益骄固/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宫,“宫”的本义与“室”同,上古时代,就是一般住宅,无贵贱之分。但“宫”与“室”所指范围有广狭之分,“宫”指整所房子包括院墙,“室”指房屋内部。
B. 赋,“赋”是古代兼具诗歌和散文特点的一种文学体裁,其主要特点在于铺陈事物,铺叙夸张,讲究文采,句式多以四言六言为主,韵散结合,结尾部分往往发一点议论,以寄托自己的思想。
C.妃嫔媵嫱,“妃”是帝王的妾,“嫔”“嫱”都是指古代宫廷的宫妃,地位比“妃”要高;“媵”陪嫁的侍女
D. 锱铢,古代重量单位,一“锱”等于六“铢”,一“铢”约等于后来一“两”二十四分之一。“锱”、“铢”连用,极言其细微。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蜀山兀,阿房出。”极写修阿房宫工程浩大。一“兀”一“出”,一因一果,亦是一苦一乐。
B. “五步”“十步”极写楼阁众多,“廊腰”“檐牙”极写姿态生动,“各抱”“勾心”极写布局精巧。
C. “几世几年”,写时间之久,“剽掠”写搜刮之厉,“收藏”“经营”“精英”写物品之美,“倚叠如山”写搜刮之多。
D. “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八个字,四个短语,每个短语中一贵一贱,用这样巨大的反差再加上“弃掷逦迤”,揭露了“六国之人”荒淫奢侈、挥金如土的罪恶生活。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5分)
(2)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两小题,共9分)
阅读下面的宋诗,回答14~15题(9分)
午 枕① 王安石
百年春梦去悠悠,不复吹箫②向此留。
野草自花还自落,鸣鸠相乳亦相酬。
旧蹊埋没开新径,朱户欹③斜见画楼。
欲把一杯无侣伴,眼看兴废使人愁。
【注】①本诗写于宋神宗去世后,当时新法已被全部废除。②吹箫:《列仙传》载萧史偕弄玉吹箫跨凤飞升,这里泛指神仙道术。③欹(qī),倾斜、歪向一边。
14. 下列对这首宋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 从首句“百年春梦”可以看出,诗人午后就枕,尽管睡眠时间不长,但梦中所历似已有百年。
B. 颔联运用拟人手法,写出了野草自然生长、鸣鸠相乳相酬的情景,生动地表现出作者午睡梦醒后的视听印象。
C. “旧蹊埋没开新径”一句与刘禹锡的“病树前头万木春”有异曲同工之妙,都颇含理趣。
D. “朱户欹斜见画楼”一句通过对朱户画楼的描写,对豪门贵族的奢侈生活提出了委婉批评。
15. 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6分)
16.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3小题,共6分)
(1)苏轼在《赤壁赋》中借“水”“月”向客人阐述了“变”与“不变”的道理:如果从“变”的角度看,则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果从“不变”的角度看,则____________________。
(2)《氓》中“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是女主人公回忆当年恋爱的情景。这与成语“青梅竹马”的意境相仿。
(3)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中,“ , ”借用魏尚典故,抒发了渴盼得到朝廷信任和重用的感情。
第Ⅱ卷 表达题
三、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早春江上雨初晴,杨柳丝丝夹岸莺。画舫烟波双桨急,小桥风浪一帆轻。”人工智能机器人“九歌” ,创作了这首清新别致、朗朗上口的小诗。“九歌”创作之所以能信手拈来,是因为“熟读唐诗三百首”,它储存了从初唐到晚清的30万首诗,然后通过深度学习模型,( ),按照主题需要解码输出一首完整的诗。
如今,人工智能技术 ,各式各样的智能机器人早已各显神通,“张小明”是第一款国内综合大数据分析、自然语言处理与机器学习技术的人工智能写稿机器人。俄罗斯世界杯期间,“张小明”记者16天撰写450多篇体育新闻,并以与直播同步的速度发布,最终 ,一战成名。
“强大的人工智能崛起,要么是人类历史上最好的事,要么是最糟的。我们应该竭尽所能,确保它的未来发展对我们和环境有利。”斯蒂芬•霍金生前如是警醒。当诗歌创作这一人类精神文化最后的堡垒被逐渐攻破,你我手中的饭碗岂不是岌岌可危?不过也有专家认为这是 。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 牛刀小试 一日千里 众望所归 庸人自扰
B. 牛刀小试 日新月异 不负众望 杞人忧天
C. 初露锋芒 日新月异 众望所归 杞人忧天
D. 初露锋芒 一日千里 不负众望 庸人自扰
18.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 古诗中的“潜规则”被掌握,摸索出一套作诗的规律
B. 摸索出一套作诗的规律,古诗中的“潜规则”被掌握
C. 摸索出一套作诗的规律,自己学习古诗中的“潜规则”
D. 自己学习古诗中的“潜规则”,摸索出一套作诗的规律
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 “张小明”是国内第一款综合利用大数据分析、自然语言处理与机器学习技术的人工智能写稿机器人。
B. “张小明”是第一款国内综合大数据分析、自然语言处理与机器学习技术的人工智能写稿机器人。
C. “张小明”是国内第一款利用综合大数据分析、自然语言处理与机器学习技术的人工智能写稿机器人。
D. “张小明”是第一款国内综合利用大数据分析、自然语言处理与机器学习技术的人工智能写稿机器人。
20.(5分)下面是某毕业学生在春节前夕给老师发来的短信,其中有五处不得体,请找出并加以修改。
恩师无恙,毕业之后,学生垂念师恩。曾经我是您的高足,现在学生也没让恩师失望!值此春节到来之际,谨祝恩师节日快乐,万事如意!以后还请恩师继续斧正我的不足,如有事需要学生效劳,我当鼎力相助!欢迎恩师惠顾我的家乡,我定当尽地主之谊。
(1)将___改为___;
(2)将___改为___;
(3)将___改为___;
(4)将___改为___;
(5)将___改为___。
21(6分)下面是我国的“绿色食品标志”(图案条纹均为绿色),请写出该标志的构图要素及其寓意。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60个字。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60分)  
最近网络上,“佛系90后”一词传播开来。大意是不少“90后”把佛祖的无欲无求转换到了自己身上:有也行,没有也行,不争不抢,不求输赢。生活中,任性懒散,随遇而安;工作中,心如止水,不喜不悲,也不思进取。谈恋爱,男生不热不冷不粘,不想太麻
标签:人教版 高一 必修上 期末试卷
相关:关于“广东省揭西”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382]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